专业技术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考试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08.50 KB
- 文档页数:23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全面了解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历史演变、重要文献和传统文艺形式等内容。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帮助您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A. 自由、人权B. 家庭、尊老C. 个人主义、竞争D. 社会福利、民主答案:B. 家庭、尊老2. 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运动,其目的是:A. 推动社会主义建设B. 打击资产阶级思想C. 恢复传统文化价值观D. 加强中央集权答案:B. 打击资产阶级思想3. 下列哪个不是中国传统四大名著之一?A. 《红楼梦》B. 《水浒传》C. 《西游记》D. 《三国演义》答案:B. 《水浒传》4. 唐伯虎是中国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以其_____________而闻名。
A. 诗词创作B. 书法艺术C. 戏剧表演D. 绘画作品答案:D. 绘画作品5. 以下哪项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的戏曲表演形式?A. 京剧B. 芭蕾舞C. 摇滚乐D. 现代舞答案:A. 京剧二、问答题1.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哪些内容?答案: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家庭观念、尊老敬老、孝道、礼义廉耻等。
家庭观念和尊老敬老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和对长辈的尊重。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敬和对长辈的尊重。
礼义廉耻强调了人们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和谐。
2.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是什么?答案: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和文化根基,它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同时,传统文化也在与现代社会相互融合和交流中不断发展。
许多传统文化元素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解读,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支持。
3.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重要的文献?答案: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重要的文献,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这些经典记录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文化名人的思想和言行。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四大名著包括以下哪部作品?A. 《红楼梦》B. 《西游记》C. 《三国演义》D. 《水浒传》答案:ABCD2. 下列哪位不是中国古代的著名诗人?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莎士比亚答案:D二、填空题1. 中国的传统节日_______,又称为“中秋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答案:中秋节2. 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其中最著名的书法字体包括楷、行、草、_______。
答案:隶三、简答题1. 简述中国京剧的特点。
答案:京剧是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表演方式、丰富的角色类型、精致的舞台美术和音乐伴奏而闻名。
京剧的特点包括:唱、做、念、打的表演技巧;脸谱的使用;以及高度程式化的表演动作。
2. 请列举中国四大发明,并简要说明其对世界的影响。
答案:中国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造纸术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记录和传播;印刷术使得书籍的复制更加快捷,知识得以广泛传播;火药的发明改变了战争的形式,同时也促进了矿业和建筑业的发展;指南针的发明则为航海和地理探索提供了重要的导航工具。
四、论述题1. 论述中国茶文化的特点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
答案: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其特点包括:注重茶的品质和制作工艺,强调茶与自然的和谐,以及茶艺的社交功能。
在现代社会,茶文化不仅在传统的茶艺表演中得以传承,更通过茶馆、茶艺课程和茶文化节等形式,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不断发展和创新。
五、案例分析题1. 以《红楼梦》为例,分析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特色。
答案:《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艺术特色表现在:深刻的社会现实批判,丰富的人物形象塑造,以及精湛的叙事技巧。
小说通过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命运,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人性的悲剧。
同时,作者曹雪芹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暗示等手法,使得作品具有多层次的解读空间。
六、作文题1. 以“我眼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2015年10月《中国文化概论》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文字典籍为媒体的是()oA.上层文化B.中层文化C.底层文化D.市民文化【答案】A【解析】上层文化以文字典籍为媒体。
【考点】绪论2.直指人心、开发自性的“顿悟”说,属于佛教宗派中的()。
A.天台宗B.禅宗C.华严宗D.净土宗【答案】B【解析】禅宗是中国化最彻底的佛教宗派,主要思想如“心性生万物”说、“佛性”说、“自语”说、“顿梧”说、“无念”说、“佛法不离世间”说等。
禅宗的直指人心、开发门性的直觉顿悟法门和思想,使教徒的精神追求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
【考点】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汇与现代化一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3.中国的翻译文学首先是()。
A.道教文学B.儒家文学C •佛教文学D.基督教文学【答案】C【解析】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的许多方面如哲学、艺术、音乐、绘画、建筑以及民间风俗等都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中国的翻译文学首先是佛教文学。
【考点】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汇与现代化一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4.秦汉以前大最居住在成都平原的是()oA.羌族人B.古巴人C.氐人D.汉族人【答案】D【解析】考察历史上的人群分布,四川盆地的北面是大巴山地区的古代巴人、氐人、羌人分布的地区;盆地的中央是富饶的成都平原,文明发展的历史十分悠久,汉族人在秦汉以前就己大最居住在这一地区。
【考点】屮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一一中国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条件5.“天下”观念变得十分清晰的朝代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答案】C【解析】甲骨文中就有“四方”的明确记载,到西周时,“天下”的观念已十分清晰。
“天下”观念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追求统一,而追求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政治观念中的基调。
【考点】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一一中国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条件6.代表着古代人对地域的不同自然区域认识的是()oA.《尚书・禹贡》B.《尚书・尧典》C.《尚书•皋陶谟》D.《尚书•洪范》【答案】A【解析】对广大地域H然区域的不同,在古代就已经有相当深入的认识。
2023年自考专业(行政管理)《中国文化概论》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20题)1.【单选题】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从根本上说,取决于()。
A.复兴儒学B.全盘西化C.发展生产力D.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的开发2.【单选题】在植树方面,朱元璋有了不起的政绩,据专家统计洪武年间的植树总量约为()A.7 亿棵B.8 亿棵C.9 亿棵D.0 亿棵3.【问答题】新中国建立后,采取了哪些切实可行的保证民族语文工作顺利进行的措施?4.【单选题】中国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
A.坚持语文独立.B.坚持语文互助C.坚持语文平等D.坚持语文分类5.【单选题】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五帝的谱系是()。
A.黄帝、鲧、高辛、尧、舜B.黄帝、颛顼、高辛、尧、舜C.黄帝、仓颉、高辛、尧、舜D.黄帝、高辛、尧、舜、蚩尤6.【单选题】在中国古代社会,完整的宗法制出现于()A.夏代B.周代C.商代D.秦代7.【单选题】中国古代家族伦理的核心是()。
A.修身B.勤业C.孝悌D.尊师8.【单选题】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东汉、三国直到南北朝,是()A.第一个寒冷期B.第二个寒冷期C.第三个寒冷期D.第四个寒冷期9.【问答题】中国农业经济的多元文化要素是什么?10.【单选题】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A.阶级性和哲理性B.时代性和民族性C.哲理性和趣味性D.趣味性和娱乐性11.【单选题】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A.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B.后天物质的创造C.先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D.后天修养与精神12.【单选题】士人群体出现于先秦,但真正构成一个享有社会实际权益的社会阶层,是在()A.西汉时期B.两汉时期C.东汉时期D.魏晋时期13.【问答题】勤农观14.【问答题】简述西北地区先秦两汉时期的主要水利工程及其作用。
15.【单选题】东晋以后,佛教涅学的代表人物是()。
A.道安B.慧远C.道生D.僧肇16.【单选题】南北朝时,南天师道的代表人物是()A.陶弘景B.张鲁C.张道陵D.葛洪17.【单选题】应成吉思汗之邀前往今阿富汗喀布尔考察的道教领袖是()。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问题:下列各项中,时代,作者,农书名相一致的是正确答案 DA:唐贾思勰《齐民要术》 B:宋陆龟蒙《耒耜经》 C:元王桢《农政全书》D:明宋应星《天工开物》问题: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的基础是————自然经济正确答案 CA:林业 B:木业C:农耕 D:渔业问题:被人们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宋代科技著作是正确答案 BA:《天工开物》 B:《梦溪笔谈》C:《齐民要术》 D:《本草纲目》问题:东汉灵帝时,太学生联合在朝的“清流”力量,与宦官集团展开咯激烈的斗争,宦官一张皇帝的势力对他们残酷的打击,制造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正确答案C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C:党锢之祸 D:五侯秉政问题: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正确答案 BA:磨制石器的使用 B:打制时期的使用C:农业的出现 D:陶器的制造问题:司马迁曾在《史记》中把当时的“天下”划分为———打基本经济区,并对各地的地域文化习俗进行咯全面介绍正确答案 CA:六 B:五C:四 D:三问题: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正确答案 AA:温带气候 B:亚热带气候C:高原气候 D:海洋气候问题:在中国境内,地形是阶梯状分布,总体来看,地势走向是正确答案 AA:西高东低 B:东高西低 C:北高南低 D:南高北低问题: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以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规律性的现象称正确答案 CA:文化产品 B:文化政策 C:文化事项 D:文化思潮问题:《论语》中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斌,然后君子”其中的“文”指的是正确答案 AA:品德 B:文化 C:文艺 D:文采问题:中国戏曲发端于正确答案 AA:远古时期祭祀神鬼的意识 B:汉魏时期的百戏 C:唐代的参军戏与歌舞戏D:宋元时期的杂剧和南戏问题: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的核心是正确答案 DA:知行合一 B:尽心知性 C:天理人欲 D:伦理道德问题:道教全真派的创立者是正确答案 CA:丘处机 B:寇谦之 C:王重阳 D:刘修静问题:明确指出“天人合一”这一专有名称的人是正确答案 CA:荀子 B:董仲舒 C:张载 D:刘禹锡问题:最早对五行理论做出笔记哦啊系统简述的温县是正确答案 BA:《论语》 B:《上述》 C:《春秋》 D:《国语》问题:我国最后一步封建发电是正确答案 CA:《唐律》 B:《九章律》 C:《大清律例》 D:《法经》问题:表明中国传统社会中央集权管理体制成熟的标志是正确答案 DA:宗法制的确立 B:分封制的确立 C:三公六卿制的确立 D:三省六部的确立问题:下列有关制度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正确答案 BA:它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中介 B:它在文化体系中稳定性不强C:它是物质文化的反应刑事 D:它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问题:在中医“四诊”中最主要是——方法的应用正确答案 DA:望貌 B:闻息 C:问询 D:切脉问题:我国手工行业传说的代表作是正确答案 AA:鲁班传说 B:皇帝传说 C:伏羲传说 D:李耳传说问题:我国商贸易有一定的发展,并已开始使用货币是在正确答案 BA:夏朝时期 B:商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问题: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在距今四千余年的——遗址中已经能够出现咯初具规模的农业定居场所正确答案 BA:仰韶文化 B:龙山文化 C:河姆渡文化 D:屈家岭文化问题:王安石变法时期,对变法主张进行猛烈批判和地址的“旧党”领袖是正确答案 DA:苏轼 B:欧阳修 C:范仲淹 D:司马光问题:在中国,首先实行“九品中正制”的皇帝是正确答案 BA:汉武帝 B:魏文帝 C:晋武帝 D:唐太宗问题:氏族制度形成于正确答案 B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C:夏代 D:商代问题:被司马迁称为“先王之遗风”的地区是正确答案 BA:四川碰地 B:关中地区 C:山东地区 D:河套地区问题:中国民族的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首先面临的特点是正确答案 C A:大地域上自然环境优越 B:大地域上社会环境优越 C:大地域上人口构成多族群 D:大地域上人口构成较松散问题:在中国境内,地形呈阶梯状分布,总体来看,地势的走向是正确答案 B A:西高东低 B:东高西低 C:北高南低 D:南高背低问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事象的是正确答案 AA:词盛行于宋代 B:行业禁忌 C: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 D:文学上所说的建安风骨问题:文化的“文”,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
中国⽂化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分。
1.⼈类⽂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通常称为( )A.⽂化产品B.⽂化内涵C.⽂化现象D.⽂化事象2.南北朝时出现在历史记载中,到唐代变得相当强⼤,与唐代和平交流居多,且主要居住在今西藏地区的民族是( )A.羌B.吐蕃C.鲜卑D.回纥3.“书楚语,作楚声”⼀语说的是( )A.中原⽂化B.齐鲁⽂化C.巴蜀⽂化D.屈原⽂学4.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明时,⾸先⾯临的特点是( )A.⼤地域上⾃然环境优越B.⼤地域上社会环境优越C.⼤地域上⼈⼝构成多族群D.⼤地域上⼈⼝构成较松散5.红⼭⽂化的神庙和祭祀遗址,实际上维系着附近相当⼤地区⼈群的( )A.社会⽣活B.精神⽣活C.物质⽣活D.家庭⽣活6.夏作为我国第⼀代王朝,历时近( )A.七百年B.六百五⼗年C.六百年D.五百年7.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农⽽打击⼯商业的⼀种( )A.政治观念B.经济观念C.国家观念D.⽂化观念8.我国市商贸易有⼀定的发展,并已开始使⽤货币是在( )A.夏朝时期B.商周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9.古算中的“韩信点兵”就是现代数学中的( )6A.⼀次同余式组解法B.⼆次同余式组解法C.三次同余式组解法D.⾼次同余式组解法10.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药学百科全书是( )A.《神农本草经》B.《伤寒杂病论》C.《素问》D.《本草纲⽬》11.我国造纸术传到中东阿拉伯国家是在( )A.公元2世纪B.公元6世纪C.公元8世纪D.公元12世纪12.在宗法制度之下,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是( )A.宗族B.家庭C.什伍⾥甲D.个⼈13.科举制建⽴与全⾯推⾏的时代是( )A.明代B.宋代C.汉代D.隋唐14.《诗·⼩雅·北⼭》云:“溥天之下,莫⾮王⼟,率⼟之滨,莫⾮王⾂。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四大发明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造纸术B. 指南针B. 火药D. 望远镜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时间是?A. 1948年B. 1949年C. 1950年D. 1951年3.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开始于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4.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聊斋志异》5. 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五行”指的是什么?A. 金、木、水、火、土B. 心、肝、脾、肺、肾C. 春、夏、秋、冬、长夏D. 酸、甜、苦、辣、咸6. “天人合一”是哪个哲学流派的核心思想?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7.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分别代表了中国文学的哪些时期?A. 周朝、战国、汉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清B. 汉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清、周朝、战国C. 周朝、汉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清、战国D. 周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清、战国、汉朝8. 中国传统建筑中“四合院”的布局特点是什么?A. 四面环绕B. 四面朝南C. 三面环绕D. 三面朝南9. 下列哪个节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A. 圣诞节B. 感恩节C. 春节D. 万圣节10. 中国的“京剧”属于哪种艺术形式?A. 绘画艺术B. 雕塑艺术C. 音乐艺术D. 戏剧艺术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中国的国花是________。
12. 中国的书法艺术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________。
13.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是赏月和________。
14.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期著名画家________的作品。
15.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以纪念古代诗人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简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的国花是?A. 月季花B. 牡丹花C. 荷花D. 菊花答案:B. 牡丹花2. 下列哪个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A. 火药B. 纸张C. 印刷术D. 井盐答案:A. 火药3. 以下哪个是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起点?A. 西安B. 上海C. 成都D. 广州答案:A. 西安4. 中国的四大名著不包括以下哪部作品?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三国演义答案:D. 三国演义5. 中国的汉字有多少个基本字?A. 1000个B. 2000个C. 3000个D. 4000个答案:C. 3000个二、简答题1. 简述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其主要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家庭观念等。
爱国主义指个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集体主义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和团结合作的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家庭观念则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
2.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简要介绍其中一种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以春节为例,它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年末的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
这一天是农历的新年,也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新年。
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贴窗花、挂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
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共进团圆饭,并互相拜年、送红包。
此外,春节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如守岁、扫年、踩高跷等,这些习俗充满了吉祥和祝福的意义。
三、论述题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国影响力日益增强,请你谈谈你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看法。
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国的影响力确实在不断增强。
我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古老国家,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受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喜爱。
2023年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中国文化概论》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20题)1.【单选题】完整的宗法制度出现于()A.五帝时期B.夏朝C.周代D.春秋时期2.【单选题】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称作()A.文化思潮B.文化传统C.文化观念D.文化现象3.【单选题】中国素称“礼义之邦”,把礼的重要作用说成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经典是()A.《左传》B.《周礼》C.《论语》D.《孟子》4.【单选题】就文化交汇的典型性与影响的深远性而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最主要有()A.两次B.三次C.四次D.五次5.【单选题】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国气候进入()A.第一个温暖期B.第二个温暖期C.第三个温暖期D.第四个温暖期6.【单选题】我国的造纸术传人欧洲是在()A.公元6 世纪B.公元8 世纪C.公元12 世纪D.公元16 世纪7.【单选题】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来华的年份是()A.1482 年B.1582 年C.1682 年D.1782 年8.【问答题】文化传统9.【问答题】文化传统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下面作用和负面作用各是什么10.【问答题】传统文化11.【问答题】狭义文化应把握的要点是什么12.【单选题】秦朝中央“三公”中负责监察事务的是()A.太宰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13.【单选题】宗教信仰、思维模式、教育思想等方面属于()A.物质文化B.制度文化C.精神文化D.生产生活文化14.【单选题】原始巫术、行业禁忌等等,都属于()A.文化现象B.文化产品C.文化事象D.文化观念15.【问答题】文化事象16.【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文化农政思想的核心的是()A.天象观B.勤农观C.占验观D.地利观17.【单选题】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A.归宿B.过程C.发展D.资源18.【问答题】文化观念19.【单选题】中国古代,开创考选官员的制度,而且确立了儒家思想在选官制度中的支配地位的朝代是()A.周代B.汉代C.隋代D.唐代20.【单选题】七巧板所流行的民族是()A.蒙古族B..匈奴族C.汉族D.高车族第2卷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20题)1.【单选题】下列语系中,不属于中国五大语系的是()A.汉藏语系B.蒙古语系C.阿尔泰语系D.南岛语系2.【单选题】中国历史上,南方的水稻生产上升至高居粮食作物产量的全国第一位是在()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3.【单选题】《殷墟卜辞综述》的作者是()A.郭沫若B.于省吾C.陈梦家D.徐中舒4.【单选题】利用语言进行趋吉避凶,反映了人们对语言的()A.禁忌B.崇拜C.恐惧D.避讳5.【单选题】下列观念中,造成中国文化中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的观念是()A.知行合一B.天人合一C.重义轻利D.文以载道6.【问答题】文化思潮7.【问答题】上层文化8.【单选题】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不管是哪个历史时期,也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各个阶层所公认的最普遍的道德标准是()A.仁B.义C.礼D.智9.【单选题】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除《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之外,另外一部是()A.《金瓶梅》B.《红楼梦》C.《聊斋志异》D.《牡丹亭》10.【单选题】在中国古代社会,出现完整宗法制的朝代是()A.夏代B.周代C.商代D.秦代11.【单选题】七巧板运用的原理是古算中的()A.出人相补原理B.等差原理C.中国剩余定理D.秦王暗点兵12.【问答题】广义文化13.【单选题】中国广大的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降雨量呈明显的季节性,故其灾害性气候也不少,旱灾特重,其次是()A.地质灾害等B.沙尘暴灾害等C.洪涝灾害等D.风灾等14.【单选题】下列医学文献中,以医学理论为主的是()A.《素问》B.《灵枢》C.《难经》D.《伤寒杂病论》15.【问答题】文化政策16.【单选题】关于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有集中反映的典籍是()A.《论语》B.《孟子》C.《礼记·大学》D.《荀子·劝学》17.【单选题】在中国境内,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号称()A.“世界高原”B. “世界屋脊”C.高原世界D.“屋脊世界”18.【问答题】文化现象19.【单选题】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董仲舒,列为众德之首的是()A.孝B.仁C.义D.礼20.【单选题】倡导道教于鹤鸣山(今四川崇庆境内),因人道须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A.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B. 指南针、火药、印刷术、望远镜C. 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望远镜D. 火药、印刷术、望远镜、计算机答案:A2.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传统节日?A. 春节B. 中秋节C. 圣诞节D. 清明节答案:C3. 中国古代的“六艺”指的是:A. 礼、乐、射、御、书、数B. 诗、书、礼、乐、易、春秋C. 琴、棋、书、画、诗、酒D. 礼、乐、射、御、书、画答案:A二、填空题4. 中国的国花是________。
答案:牡丹5. 中国的书法艺术分为五种基本字体,分别是:楷书、行书、草书、隶书和________。
答案:篆书三、简答题6. 请简述中国古代的“五行”思想。
答案:中国古代的“五行”思想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归纳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这种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哲学、医学、天文等多个领域。
7. 描述一下中国京剧的特点。
答案:中国京剧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的戏剧艺术形式,它融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手段,以脸谱、服装、道具等为特色,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艺术魅力。
四、论述题8. 试述中国茶文化的特点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影响。
答案: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它不仅体现在茶的种植、制作、饮用等方面,还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
在现代社会,茶文化作为一种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对促进文化交流、提升生活品质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学习和回答,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探索和学习,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下去,并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光大。
【题型:论述】[1] 论述中国古代艺术的致用精神的内涵及具体表现。
答:在儒家思想的哺育下,中国古代艺术中的不少艺术形式都有着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带有鲜明的服务于现实的致用精神。
诗歌、文章、音乐等把道德教化作为重要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尺度。
主要的观念有:(1)"诗言志",基本含义是说诗歌是用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的一种艺术形式。
这一命题强调的是诗歌的社会功用,特别在儒家的诗教观念中,诗歌对社会政治的干预更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
如《诗经》。
(2)"文以载道"是宋代古文家周敦颐提出来的,认为写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宣扬儒家的仁义道德和伦理纲常,为封建统治的政治教化服务,强调文章要服务于社会。
(3)乐以教化。
中国古代音乐历史悠久,并且很早就与道德教化联系在一起。
孔子认为,乐和礼一样,都具有一定的道德规范作用,只有加强礼乐教化才能使百姓有规可依。
这种功利主义音乐观对后世儒家的音乐思想具有重要影响。
【题型:论述】[1] 论述明清之际学风变化的原因。
答:明清之际学风变化的原因是:明朝的灭亡,对仁人志士产生了强烈的刺激,以明末清初的“三先生”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对中国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再者,清初对知识分子实施文化高压政策,以文字狱来迫害他们,使他们走向纯而又纯的学术研究中去了。
另外,清代学风的变化还有着学术史本身方面的原因。
从宋儒那里就有“尊性”与“道问学”的分歧。
在成贤成圣的方式上,有的儒家如朱烹熹特别强调多学多思,另一派如陆象山,就强调多读书致知对发明心性没有好处甚至有害。
后—派的意见在明朝王学兴盛的时代,是占了上风的。
但明朝的灭亡,教训了人们不能只是空谈性理,还应该博学以致用。
正是在这两方面的作用下,考据之学渐渐兴旺起来。
学者们对传统的经史文献进行了大量的考订,校勘,辑佚,辩伪和注解工作,整理了一大批文献。
因为这样的工作在清乾隆,嘉庆年间特别兴盛,所以称之为乾嘉学派。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国文化中的“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以下哪一部?A.《孟子》B.《诗经》C.《尚书》D.《礼记》答案:A2. 被誉为“诗仙”的唐代诗人是以下哪位?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答案:A3. 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著作《黄帝内经》主要论述了什么?A. 哲学思想B. 医学理论C. 军事战略D. 农业生产答案:B4.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哪一项最早被发明?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答案:A5. 以下哪部作品不是元代杂剧的代表作?A.《西厢记》B.《窦娥冤》C.《赵氏孤儿》D.《汉宫秋》答案:A6.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开始于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A7. 以下哪位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A. 韩愈B. 柳宗元C. 苏轼D. 辛弃疾答案:D8. 中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是根据什么划分的?A. 太阳直射点的变化B. 月亮的盈亏C. 地球的自转D. 地球的公转答案:D9. 以下哪位是明清时期著名的小说家?A. 罗贯中B. 施耐庵C. 吴承恩D. 以上都是答案:D10.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中,哪一部是以历史为背景的?A.《红楼梦》B.《西游记》C.《三国演义》D.《水浒传》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些是中国传统节日?A. 春节B. 圣诞节C. 端午节D. 中秋节答案:A, C, D2.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A. 西施B. 王昭君C. 貂蝉D. 杨贵妃答案:A, B, C, D3.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A.《红楼梦》B.《西游记》C.《水浒传》D.《三国演义》答案:A, B, C, D4.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的著名书法家?A. 王羲之B. 颜真卿C. 柳公权D. 苏轼答案:A, B, C, D5.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的著名画家?A. 吴道子B. 张择端C. 黄公望D. 徐悲鸿答案:A, B, 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国的京剧被誉为“国剧”。
安徽科技学院《中国文化概论》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魏晋南北朝佛家教义的流行前期为主的是( )A.般若学B.涅槃学C.禅宗D.密宗2.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基础是( )A.血缘B.地缘C.亲亲D.同门3.中国古代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 )A.什伍里甲制度B.郡县制度C.户籍制度D.宗法制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规模的封建法典为( )A.《刑书》B.《法经》C.《秦律》D.《汤刑》5."以物比德"属于( )A.整体思维B.伦理思维C.辨证思维D.类比思维6.佛教的创始人是( )A.张道陵B.葛洪C.释迦牟尼D.孔子7.中国封建伦理规范的最高法则为( )A.三纲B.五常C.五伦D.十教8.在现代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代表自己语言文字的民族有( )A.24个B.25个C.26个D.27个9.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是( )A.炎帝B.黄帝C.仓颉D.孔子10.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是秦代的( )A.《说文解字》B."书同文"C."文字神赐"D."圣人造字"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16分)1.在商代,宗教崇拜的对象大体有( )A.佛B.上帝C.超自然神D.天地神祗E.祖先神2.察举是一种由下向上选拔官吏人才的制度,其中最著名的三科为( )A.孝廉B.茂才C.秀才D.贤良方正文学E.探花3.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 )A.嫡长子继承制B.宗族祭祀C.军事讨伐D.宗法体系E.家族血缘4.下列属于庶族平民礼俗的有( )A.三月三B.七月七C.春节D.清明E.端午5.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观点有( )A."天人合一"B."天人感应"C."天人交胜"D."天人之分"E."重天轻人"6.中国戏曲的角色分为( )A.生B.旦C.净D.末E.丑7.唐代最盛行的舞蹈为( )A.健舞B.软舞C.字舞D.花舞E.马舞8.下列观点中,反映中国古代审美观念的是( )A.诗言志B.尚意追求C.中和之美D.尊崇自然E.乐以教化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24分)1.文化现象2.《神灭论》3.本草之学4.中体西用论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大势。
专业技术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考试及答案陕西继续教育网络课程中国文化概论一、单选题库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1.清代在位最久的黄帝是CA.康熙B.雍正C.乾隆D.嘉庆2.佛教流传到中国的时间是(B )A西汉初年B西汉末年C东汉初年D东汉末年3.宗法制的核心是(B )A.以人的能力大小为主的禅让制B.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嫡长子继承制C .民主选举制度D .奴隶制度4.理学也被成为CA.心学B.朴学C.新儒学D.儒学5.孔子以后儒学的道德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B )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6.科举制开始于(C)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7.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中的“鞑虏”是指CA.外国侵略者B.封建贵族C.满族统治者D.大资产阶级8.在天人关系上,中国是(A)A.天人合一B.人神合一C.人本主义D .天人相争9.孔子在《论语》里所说的“过犹不及”,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是(C )A.天人合一B.和而不同C.中庸D.重义轻利10.“指鹿为马”典故中的奸臣是( A )A.赵高B.李斯C.蒙恬D.吕不韦11.以下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D )A.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B.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C.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D .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口号12.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发展到今天,并在现代社会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是对其他文化的(A )A.开放性B.延续性C.排斥性D.创新性13.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 他所指的“新希望”是CA.利用义和团B.颁布定国是诏C?预备立宪D.南北和谈15.中国传统文化是指(A)年以前的文化A.1840B.1911C.1919D.194916.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 A )A.嬴政B.嬴楚C.扶苏D.子婴17.佛教传入中国有(C)年历史A.1000B.1500C.2000D.250018.汉代儒家代表人物是(D)A.孔子B.孟子C.韩非子D.董仲舒19.有关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A其发展继承孔孟学说,有两个流派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B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区别主要在于对“理”的来源的理解不同C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唯心主义思想D陆王心学认为天理存于心中,是一种消极反动的思想20.名曲《广陵散》与历史人物(D)有关A刘伶B嵇康C聂政D阮籍21.乾隆是清朝的第几位皇帝CA.第四位B.第五位C.第六位D.第七位22.对四民的论述最早出自以下哪一部著作中AA.《管子》B.《论语》C.《墨子》D.《荀子》23.就一般情况来说,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是(D )A.开始使用火B.耕牛的出现C.服饰的使用D .阶级社会的出现24.当代中国社会占有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最多的阶层是(C )A.经理人员阶层B.私营企业主阶层C.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D.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陕西继续教育网络课程中国文化概论一、单选题库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1.清代在位最久的黄帝是 CA.康熙B.雍正C.乾隆D.嘉庆2.佛教流传到中国的时间是( B )A西汉初年B西汉末年C东汉初年D东汉末年3.宗法制的核心是( B )A.以人的能力大小为主的禅让制B.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嫡长子继承制C.民主选举制度D.奴隶制度4.理学也被成为 CA.心学B.朴学C.新儒学D.儒学5.孔子以后儒学的道德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B )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6.科举制开始于(C)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7.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中的“鞑虏”是指 CA.外国侵略者B.封建贵族C.满族统治者D.大资产阶级8.在天人关系上,中国是(A)A.天人合一B.人神合一C.人本主义D.天人相争9.孔子在《论语》里所说的“过犹不及”,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是( C )A.天人合一B.和而不同C.中庸D.重义轻利10.“指鹿为马”典故中的奸臣是( A )A.赵高B.李斯C.蒙恬D.吕不韦11.以下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D )A.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B.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C.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D.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口号12.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发展到今天,并在现代社会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是对其他文化的( A )A.开放性B.延续性C.排斥性D.创新性13.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
他所指的“新希望”是 CA.利用义和团B.颁布定国是诏C.预备立宪D.南北和谈15.中国传统文化是指(A)年以前的文化A.1840B.1911C.1919D.194916.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 A )A.嬴政B.嬴楚C.扶苏D.子婴17.佛教传入中国有(C)年历史A.1000B.1500C.2000D.250018.汉代儒家代表人物是(D)A.孔子B.孟子C.韩非子D.董仲舒19.有关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A其发展继承孔孟学说,有两个流派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B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区别主要在于对“理”的来源的理解不同 C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唯心主义思想D陆王心学认为天理存于心中,是一种消极反动的思想20.名曲《广陵散》与历史人物(D)有关A刘伶B嵇康C聂政D阮籍21.乾隆是清朝的第几位皇帝 CA.第四位B.第五位C.第六位D.第七位22.对四民的论述最早出自以下哪一部著作中 AA.《管子》B.《论语》C.《墨子》D.《荀子》23.就一般情况来说,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是( D )A.开始使用火B.耕牛的出现C.服饰的使用D.阶级社会的出现24.当代中国社会占有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最多的阶层是( C )A.经理人员阶层B.私营企业主阶层C.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D.专业技术人员阶层25.中华民族实现繁荣与大同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是( D )A.天下为公,世界大同B.以和为贵、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厚德载物C.互相学习、兼收并蓄D.反对侵略战争,维护祖国统一26.我国奴隶制时代的上层建筑是( A )A.分封制B.郡县制C.立宪制D.共和制27.《百家姓》是由哪个朝代编辑刊印的? B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28.科举制实行了(C)年A. 800B .1000C .1300D .150029.中国历史上最大一部丛书是 DA.《史记》B.《汉书》C.《永乐大典》D.《四库全书》30.在早期维新派中,提出“商战”理论的是( C )A.王韬B.薛福成C.郑观应D.冯桂芬31.西汉各家之争,得胜者是(C )A.墨家B.道家C.儒家D.法家32.朱熹的哪本著作被定为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BA.《西铭解》B.《四书集注》C.《通书解》D.《四书或问》33.公元1世纪,佛教由(B)传入中国A.波斯B.印度C.西欧D.暹罗34.孔子以后以荀子为代表的是什么学派( A )A.道德制度学派B.道德心理学派C.道德自由学派D.道德哲学学派35.天下观起源于 AA.先秦时期B.秦朝C.唐朝D.明朝36.中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系统宗教是(B )A.禅宗B.道教C.佛教D.基督教37.科举考试制度废除于(B)年A.1900B.1905C.1911D.19123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自( B )A.《南华经》B.《道德经》C.《三字经》D.《楞严经》39.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A)为核心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佛教思想40.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四个阶层中,处于首位的是( B )A. 商B. 士C. 农D. 工4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D )A.夏朝B.西周C.西汉D.秦朝42.在封建社会中,以下由政府专卖的商品是( C )A.茶与稻B.盐与铁C.纸与布D.酒与油43.浙江菩提普陀山是(B)“四大名山”之一A.道教B.佛教C.太平道D.伊斯兰教44.千百年来中国人民为之不懈奋斗的理想和信念是( A )A.天下为公,世界大同B.以和为贵、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厚德载物C.互相学习、兼收并蓄D.反对侵略战争,维护祖国统一45.“西学为体,中学为用”是晚清时期( B )的主张A.维新派B.洋务派C.清流派D.立宪派46.乾嘉学者主张恢复儒家经典的文本的本义,不做随意的发挥和解释,故又称 DA.新儒学家B.汉学家C.朴学家D.实学家47.孙中山欲建立的中华民国的国家性质是 BA.君主专制国家B.民主共和国C.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D.君主立宪制国家48.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DA.张载B.程颐C.程颢D.朱熹49.中国奴隶制时代的土地形态是( A )A.井田制B.王田制C.屯田制D.均田制50.向秦始皇建议焚书坑儒的是( A )A.李斯B.吕不韦C.赵高D.胡亥51.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 B )A.老子B.孔子C.孟子D.韩非子52.在著述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人是( D )A.李鸿章B.林则徐C.洪仁玕D.魏源53.佛教由印度在( C )传入中国A.公元前2世纪B.公元前1世纪C.公元1世纪D.公元2世纪54.“理学”思想创立于 CA.隋B.唐C.宋D.明55.“天人合一”的思想最初的阐述者是( C )A.孔子B.老子C.庄子D.孟子56.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有的态度是( B )A.批判与否定B.改造与继承C.摒弃与重塑D.汲取与发扬57.哪家学说在早期主要探讨社会政治技术、伦理及认识论问题,而后期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 D )A.兵家B.法家C.道家D.墨家58.《四库全书》先后共完成几部 CA.四部B.五部C.七部D.八部59.商朝最初的都城是( B )A.阳城B.亳C.殷D.镐京60.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B )A.《辛丑条约》的签订B. 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C.《新青年》杂志的出版D. 袁世凯复辟62.万里长城最早修筑于( A )A.秦朝B.汉朝C.明朝D.清朝63.西汉时,( C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东方朔B.主父偃C.董仲舒D.窦婴1.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指的是(ACE)A.学习西洋技艺B.提倡民主、科学C.创办军用、民用企业D.改良政治制度E.派遣留学生2.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是(ABDE)A.历史悠久B.世代相传C.宗教传统D.民族特色E.博大精深3.汉代以后,儒家经典形成了"四书五经",所谓"五经"不包括(CE)A.《礼》B.《易》C.《孝经》D.《春秋》E.《论语》4.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有ABCDEA.顾炎武B.黄宗羲C.方以智D.戴震E.惠栋5.我们现在讲的文明形态包括(ABCDE)A.物质文明B.精神文明C.政治文明D.社会文明E.生态文明6.科举制创立于(),完善于()CDA.秦B.汉C.隋D.唐E.元7.老子学说辩证法的特点是(ABCDE)A.无为而治的思想,无为无不为。
B.无欲则刚,有容乃大。
C.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D.阴胜阳,下胜上。
E.以静制动,以柔弱胜刚强。
8.以下不属于戊戌六公子的是ACA.康有为B.谭嗣同C.梁启超D.康广仁E.林旭9.中国四大佛教名山是(ABDE)A.浙江普陀山B.安徽九华山C.山东泰山D.四川峨眉山E.山西五台山10.秦朝统一天下后采取的制定法律和完善制度的措施不包括(BCE)A.统一度量衡B.实行商鞅变法C.独尊儒术,罢黜百家D.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E.免除徭役11."元曲四大家"是(ABCD)A.汤显祖B.白朴C.郑光祖D.马致远E.王实甫12.文化具有的特性有(ABCDE)A.人类创造性B.共有性C.习得性D.传递性E.变迁性13.以下著名思想家与其著作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CDE)A.孔子--《论语》B.老子--《南华经》C.庄子--《庄子》D.孙武--《孙子兵法》E.庄子--《逍遥游》14.乾嘉学者治学的基本方法是ACDEA考据B臆测C训诂D音韵E文本研究15.下列属于当代中国十大社会分层中的阶层是(BCDE)A.学生阶层B.农业劳动者阶层C.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D.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E.办事人员阶层16.明朝时,科举制包括为(ABCD)四级A.院试B.乡试C.会试D.府试E.殿试17.以下关于宗法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BDE)A.是奴隶制时代确定血缘关系的制度B.它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C.它以才能论高下,主张将王位禅让给有才能的人D.它维护奴隶制统治者血脉传承的纯洁性E.宗法制一直到今天都在发挥作用18.下面不在秦始皇"焚书"之列的是(ABC)A.医药、卜筮、种植(指农业)之书B.秦国史书C.博士官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等D.名人著作E.兵法、道家书籍19.下列符合"重义轻利"的描述是(ABCE)A."君子爱财,取之以道"B."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C."君子寓于义,小人喻于利"D."兼相爱,交相利"E."礼以行义,义以生利"20.明政府推行移民垦荒振兴农业的政策的作用有(ABCDE)A.巩固明王朝的统治B.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矛盾C.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使农业生产逐渐得到恢复E.使边防更加巩固,社会更加安定21.为保证《四库全书》的顺利编纂,清廷特设四库馆,内设的官职有ABCDEA.总裁B.总纂官C.总阅官D.总校官E.纂修官22.以下有关秦始皇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A.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B.秦始皇统一了六国C.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D.秦始皇实行文化专制主义E.秦始皇提出"独尊儒术,罢黜百家"E.重义轻利23.古代儒家发展的主要阶段有(ABC)A.先秦儒学B.汉代儒学C.宋明理学D.古文经学E.现代新儒家24.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包括(ABCE)A.察举制B.征辟制C.世卿世禄制D.分封制E.科举制25.下列关于戊戌变法说法正确的有ABCDEA.经济上,设立农工商局、路矿总局,提倡开办实业;修筑铁路,开采矿藏;组织商会;改革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