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2、3调查整理
- 格式:ppt
- 大小:221.50 KB
- 文档页数:26
3.1、什么是统计整理?统计整理的程序有哪些?统计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对统计调查阶段所取得的各项原始资料进行分类、汇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得出能反映现象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各种过程。
统计资料整理既是统计调查阶段的继续和深入,又是统计分析阶段的基础和前提,在统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1)根据研究目的设计整理汇总方案。
(2)对统计调查资料进行审核、订正。
(3)进行统计分组和汇总。
(4)将汇总整理的资料编制成统计表(5)统计资料的积累、保管和公布。
3.2 统计资料审核哪些内容?统计调查资料的审查检查资料的完整性和及时性应以统计制度和调查方案为准,核实所有被调查单位的资料是否齐全,是否按规定的份数、项目和时间上报。
检查资料的准确性主要是核实调查材料的口径、计算方法、包括的范围、计量单位等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的方法有逻辑检查和计算检查。
逻辑检查是从合理性方面去检查资料的正确性。
计算检查是通过计算,检查在计算方法、计量单位、计算结果、小计、合计、总计间的各项是否正确等等3.3、什么是统计分组?它有什么作用?统计分组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客观现象的内在特点,按某个标志或几个标志把被研究的总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性质的组的一种统计方法。
统计分组的对象是总体。
统计分组标志可以是品质标志,也以是数量标志。
(1)划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统计的研究对象是错综复杂的,具有各种不同的类型。
通过统计分组,可以从数量方面说明不同类型现象的数量特征,表明不同类型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2)反映现象的内部结构及其比例关系将所研究现象按某一标志进行分组,计算出各组在总体中的比重,用以说明总体内部的构成。
同时将总体各组之间进行对比,就可以反映各组之间的比例关系。
(3)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现象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利用统计分组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首先用影响标志对总体进行分组,然后计算出结果标志的数值,从而分析两个标志的联系程度和方向。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用规范性的语言解释统计学中的名词。
1. 统计调查:是按照统计工作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地搜集各项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
2. 一次性调查:是不连续登记的调查,它是对事物每隔一段时期后在一定时点上的状态进行登记。
其主要目的是获得事物在某一时点上的水平、状况的资料。
3. 统计整理:是对调查资料进行加工、汇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以反映现象总体综合特征的工作过程。
4. 统计分组: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按照一定的重要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的部分。
5. 分组标志:是将统计总体划分为几个性质不同部分的标准或依据。
6. 复合分组: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对总体进行分组。
7. 分布数列: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所有的单位按组归类整理,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总体中各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称分布数列。
8. 统计表:是把统计数据按照一定的结构和顺序,用表格显示的一种形式。
二、填空题1根据下面提示的内容,将适宜的名词、词组或短语填入相应的空格之中。
1. 统计设计、统计整理、统计分析2. 准确性3. 每一个单位4. 非全面调查5. 调查单位6. 报告单位、填报单位7. 调查项目8. 单一表、一览表9. 调查期限10. 绝对大比重、重点单位11. 一次性12. 随机原则、数量上13. 普查、统计报表制度、抽样调查、重点调查14. 直接对个别典型单位进行调查、在分类的基础上、选择一部分典型单位调查15. 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216. 重点单位、非全面调查17. 简单分组、分组体系18. 标志、层层19. 离散、组距式20. 反比21. 组中值、一般水平22. 同一个数值、不同数值23. 总标题、数字资料24. 调查表、分析表、分组表、复合表25. 几何图形、具体形象三、单项选择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1. D2. D3. A4. B5. C6. B7. B8. B9. C 10. D11. D 12. A 13. A 14. C 15. B316. C 17. D 18. C 19. A 20. C21. A 22. B 23. B 24. C 25. A26. D 27. A 28. C 29. B 30. C四、多项选择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正确的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简述统计整理的内容摘要:一、统计整理的定义与目的二、统计整理的内容与步骤1.数据收集2.数据清洗3.数据汇总4.数据分析5.数据呈现三、统计整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与价值四、提高统计整理能力的建议正文:统计整理是对原始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分析和展示的过程,旨在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特征,为决策提供依据。
在众多领域中,统计整理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经济学、社会学、自然科学等。
一、统计整理的定义与目的统计整理是指运用数学、统计学等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数据。
统计整理的目的在于挖掘数据中的有用信息,揭示数据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
二、统计整理的内容与步骤1.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统计整理的第一步,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查阅文献等多种方式。
数据收集要确保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为后续分析奠定基础。
2.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去重、纠错、填充等处理,以提高数据质量。
数据清洗的方法包括数据校验、数据转换、数据匹配等。
3.数据汇总:数据汇总是对清洗后的数据进行统计性的概括和描述,如计算总量、平均值、标准差等。
数据汇总有助于对整体数据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4.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对汇总后的数据进行深入研究,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特征。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推断性统计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
5.数据呈现:数据呈现是将分析结果以图表、报告等形式展示出来,使数据更加直观易懂。
数据呈现的方法包括柱状图、折线图、饼图、地图等。
三、统计整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与价值1.企业管理:通过对销售数据、成本数据等进行统计整理,企业可以了解产品市场需求、优化库存管理、降低成本,从而提高盈利能力。
2.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对国民经济、人口普查、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制定相关政策、规划发展战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3.医学研究:通过对临床试验、病例报告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医学研究者可以评估药物疗效、探究疾病发病机制,为病患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旗开得胜1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习题答案、名词解释用规范性的语言解释统计学中的名词。
1. 统计调查:是按照统计工作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地搜集各项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
2. 一次性调查:是不连续登记的调查,它是对事物每隔一段时期后在一定时点上的状 态进行登记。
其主要目的是获得事物在某一时点上的水平、状况的资料。
3. 统计整理:是对调查资料进行加工、汇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以反映现象总体综合特征的工作过程。
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按照一定的重要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的部分。
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所有的单位按组归类整理,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总体中各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称分布数列。
8.统计表:是把统计数据按照一定的结构和顺序,用表格显示的一种形式。
5.分组标志: 是将统计总体划分为几个性质不同部分的标准或依据。
6.复合分组: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对总体进行分组。
4.统计分组:7.分布数列:旗开得胜二、填空题根据下面提示的内容,将适宜的名词、词组或短语填入相应的空格之中。
1.统计设计、统计整理、统计分析2.准确性3.每一个单位4.非全面调查5.调查单位6.报告单位、填报单位7.调查项目8.单一表、一览表9.调查期限10.绝对大比重、重点单位11.一次性12.随机原则、数量上13.普查、统计报表制度、抽样调查、重点调查2旗开得胜14.直接对个别典型单位进行调查、在分类的基础上、选择一部分典型单位调查15.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3旗开得胜16. 重点单位、非全面调查17. 简单分组、分组体系18. 标志、层层19. 离散、组距式20. 反比21. 组中值、一般水平22. 同一个数值、不同数值23. 总标题、数字资料24. 调查表、分析表、分组表、复合表25. 几何图形、具体形象三、单项选择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1. D2. D3. A4. B5. C6. B7. B8. B9. C 10. D11. D 12. A 13. A 14. C 15. B4旗开得胜16. C 17. D 18. C 19. A 20. C21. A 22. B 23. B 24. C 25. A26. D 27. A 28. C 29. B 30. C四、多项选择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正确的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