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4.54 MB
- 文档页数:12
第四章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若采用最先适应分配算法宜将空闲区按(B)次序登记在空闲区表中。
A. 地址递减B. 地址递增C. 长度递减D. 长度递增2. 采用固定分区存储管理的计算机系统中(D)的做法是错误的。
A. 为作业分配的分区不能小于作业长度B. 可同时在多个分区中各装一个作业C. 不允许多个作业同时存放在一个分区中D. 一个分区中可同时装入多个作业3. 不适宜采用虚拟存储管理技术的存储管理方式是(D)。
A. 页式B. 段式C. 段页式D. 可变分区4. 在多道程序设计系统中,采用了页式存储管理。
如果允许并行工作的道数为n(n>1),则系统中同时建立的页表数一定为(C)。
A. 1B. nC. <=nD. n+15. 在单用户连续存储管理中,可供用户使用的主存区域起始地址存放在(B)。
A. 基址寄存器B. 界限寄存器C. 限长寄存器D. 相联寄存器6. 重定位的含义是(C)。
A. 把主存中的一个程序从一个区域重新定位到另一个区域B. 把绝对地址转换成逻辑地址C. 把逻辑地址换砖成绝对地址D. 把辅助存储器中的程序定位到主存的某个区域7. 在分页式存储管理中,逻辑地址由页号和页内地址两部分组成。
因而,分页的工作是在(C)时进行的。
A. 用户编制程序B. 地址转换C. 操作系统装入作业D. 系统初始化8. 采用固定分区存储管理的计算机系统中(D)的做法是错误的。
A. 为作业分配的分区不能小于作业长度B. 可同时在多个分区中各装一个作业C. 不允许多个作业同时存放在一个分区中D. 一个分区中可同时装入多个作业9. 在分页式虚拟存储管理中,若发现所要访问的页面不在主存储器中,则硬件要产生一个(C)中断。
A. I/OB. 缺段C. 缺页D. 访管10. 主存储器的每个存储单元都有一个地址与其对应,假定这些地址用n个二进制位来区分,则主存储器的容量为(D)。
A. 2n个字B. 2n-1个字C. 2n-1个字节D. 2n个字节11. LRU页面调度算法总是选择(C)页面调出。
第四章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第一节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一、选举与选举制度选举:意为挑选,是指人们根据公认的规则,从所有人或一些人中选择几个人或一个人担任一定职务的行为。
自由选择是选举的关键,因此,选举与自由、民主相联系,是自由民主制度的重要体现和组成部分。
最早出现选举制的国家是雅典。
资本主义国家选举制起源于13世纪英国议会代表产生的办法。
17世纪英国“光荣革命”后确立了议员选举制度。
选举制度是指由选举法规定的有关选举国家民意代表机关或公职人员的各项制度的总称,其内容包括选举的基本原则、选举的机构、选举程序、选举方法等。
选举原则是指在选举中有关选举权、选举方法、选举程序的规定中体现的民主原则。
我国《选举法》规定的选举程序包括:成立选举机构、划分选区、选民登记、提出与确定代表候选人、计票方法和确定当选。
二、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形成和发展1953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了当代中国第一部选举法,标志着我国选举制度的正式形成。
“凡年满18周岁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和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年限,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第二节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原则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普遍原则《宪法》第34条和《选举法》第3条分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善和居住年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的两个条件限制:年龄条件(满18周岁)的限制和政治条件的限制(是否被剥夺政治权利)。
二、选举的平等原则首先体现在“一人一票制“上。
《选举法》第4条规定:“每一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
选举的平等原则还体现在选区的划分上。
城镇各选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大体相当,农村各选区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应大体相当。
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原则直接选举是指由选民直接投票产生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间接选举是指由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投票选举产生上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第四章决策一、单项选择题1、决策遵循的原则之一是( C )。
A、最快原则B、最优原则C、创新原则D、准确原则2、决策的依据是( B )。
A、大量的信息B、适量的信息C、资源D、绩效3、与战略决策相对应的决策者是( A )。
A、高层管理者B、中层管理者C、基层管理者D、一般管理者4、与业务决策相对应的决策者是( C )。
A、高层管理者B、中层管理者C、基层管理者D、一般管理者5、与战略决策相对应的时间特点是( A )。
A、长期性B、中期性C、短期性D、瞬时性6、与业务决策者相对应的时间特点是( C )。
A、长期性B、中期性C、短期性D、瞬时性7、能够运用常规方法解决重复性问题以达到目标的决策是( A )。
A、程序化决策B、非程序化决策C、确定型决策D、风险型决策8、为解决偶然出现的、一次性或很少重复发生的问题作出的决策是(B )。
A、程序化决策B、非程序化决策C、确定型决策D、风险行决策9、德尔菲技术是一种集体决策法,参加决策的专家一般为( A )人较好。
A、5-6B、10-20C、30-40D、10-5010、最小最大后悔值法就是使后悔值( A )的方法。
A、最小B、最大C、相等D、等于零11、为解决经常出现的、或重复发生的常规问题作出的决策是( A )。
A、程序化决策B、非程序化决策C、确定型决策D、风险型决策12、各种方案所需的条件已知且知道每一方案各种后果发生概率的决策是( C )。
A、程序化决策B、确定型决策C、风险型决策D、不确定型决策二、多项选择题1、从决策影响的时间看,可把决策分为( AB )。
A、长期决策B、短期决策C、战略决策D、战术决策E、业务决策2、从决策所涉及问题的重复程度看,可把决策分为( DE )。
A、管理决策B、执行决策C、战略决策D、程序化决策E、非程序化决策3、从决策的重要性看,可把决策分为( ABC )。
A、战略决策B、战术决策C、业务决策D、程序化决策E、非程序化决策4、从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看,可把决策分为( CDE )。
第四章人格理论第一节人格理论概述一、人格的概念1.人格的定义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使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2.人格的结构人格是一个系统,并非由单一特征构成,它是受一定个性倾向性制约的心理特征组合而成的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其中包含着许多成分。
其一,是知—情—意系统。
其二,是心理状态系统。
其三,是人格动力系统。
其四,是心理特征系统。
其五,是自我调控系统。
二、人格的基本特征1.人格具有整体性人格的整体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心理成份的一致性。
一个正常的人总是能及时地、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能及时地调整在人的内部心理世界中的各种矛盾,调整人格中的各种心理冲突,使人的心理和行为经常保持和谐一致。
2.人格具有独特性与共同性人格的独特性是指,每个人都有与他人不同的人格特征。
人格也具有共同性,即某一群体、某个阶级或某个民族在一定的群体环境、生活环境、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共同的典型心理特点。
3.人格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人格的稳定性是指,个体的人格特征具有跨时间的持续性和跨情景的一致性。
人格的变化不同于行为的变化。
行为变化是由情境引起的、暂时的变化,而人格的变化则是内在的特质的变化,具有永久性。
4.人格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个性既有生物性,又有社会性。
所谓生物性,就是指人的人格是在人的自然的生物特性的基础发展起来的,人的生物特性影响着人格发展的道路和方式,也决定人格特点形成的难易。
对人格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这就是人格的社会性。
三、人格的主要理论(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组成的结构。
自我和超我是由本我逐渐分化而来的。
自我是本我、超我、现实世界三者的“仆人”,经常地处在三者的包围中,极力地协调三者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五节光的色散复习与检测基础复习一、色散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
直到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
彩虹是太阳光传播中被空气中的水珠反射、折射而产生的色散现象。
1.光的色散:白光(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颜色的光。
2.白光是复合光,是由各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
3.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时,折射角不同,从而偏折程度不同。
红色偏折程度最小,紫色偏折程度最大。
例如:彩虹——外侧是红色,内侧是紫色。
二、色光的混合1.色光的三原色:红光、绿光、蓝光等比例混合为白光。
2.红光、绿光、蓝光按不同比例混合会得到其它色光,因此把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物体的颜色:物体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是由物体对不同色光的作用决定的。
(1)透明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该物体能透过的色光决定,例如,红色玻璃片呈红色,是因为它只能透过红色光,其它色光被吸收。
无色透明体能够透过各种色光。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①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该物体能反射的色光决定。
例如,红花呈红色,是因为它只反射红色光,而其它色光被吸收。
②黑色物体吸收各种色光,不反射任何色光。
③白色物体反射所有的色光,不吸收任何色光。
④灰色物体无差别地吸收并反射各种色光。
如果反射的较多,则呈浅灰色;如果吸收的较多,则呈深灰色。
思考:大海和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海水本身无色透明,但太阳光进入海水中时,因为太阳光中的蓝光、紫光会被水中粒子阻挡、反射而均匀地发散到各个方向,其它色光则被吸收,所以我们的眼睛只看到了被散射出来的蓝光、紫光,因而大海看上去呈碧蓝色,同理,天空呈蔚蓝色也是大气散射了太阳光中的蓝光、紫光造成的。
三、看不见的光1、太阳光谱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不同的色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的可见光谱。
光谱上红光以外看不见的光叫做红外线,紫光以外看不见的光叫做紫外线。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教学要求:1.掌握感觉、知觉的概念。
2.了解感觉、知觉种类;感觉的一般规律、知觉的基本特征、直观教学的形式和特点、正确进行直观教学的措施。
3. 掌握青少年感知能力的培养方法。
教学重点:1. 感觉和知觉的概念;2. 知觉的特性;教学重难点:感觉、知觉的特性,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概述教学过程:导学提示感觉与知觉是最初级,也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
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通过感觉, 我们从内外环境中获取信息, 通过知觉, 我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于从环境中输入的信息加以整合和识别, 使杂乱无章的刺激具有了意义。
现实生活中,纯粹的感觉几乎是不存在的,感觉总是与知觉紧密结合在一起,因而也称感知觉。
心理学对感知觉的研究有着最长的历史和最为丰富的内容。
(一)、什么是感觉。
1 、感觉的概念。
(1 )导入:课堂小实验(2 )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区别于日常概念“感觉”。
)【研究实例】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的剥夺感觉的实验。
【心理点评】感觉虽然试一种简单的心理活动,但却十分重要。
首先,感觉向大脑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通过感觉的人可以了解外界事物的各种属性,保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感觉是认识的开端,知识的源泉。
而以上实验可以证明刺激和感觉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感觉的生活是不可忍受的。
(二)感觉的特点1 、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的事物。
(不是过去的事物或间接的事物)2 、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不是事物的整体)3 、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以客观事物为根源,以主观解释为形式)(三)感觉的分类:根据感觉器官的不同,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1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2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略作解释)三、知觉的含义及其分类(一)什么是知觉,1 、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1、投保人对保险标的所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称为( )A、保险利益B、经济利益C、法律权益D、经济权益2、财产保险的保险利益时效的一般规定是( )A、保险合同订立时B、损失发生时C、从保险合同订立时到损失发生时的全过程D、从保险合同订立到合同到期时3、对于人身保险保险利益的时效规定( )A、始终具有保险利益B、索赔时具有保险利益C、投保时具有保险利益,而索赔时不追究有无保险利益D、以上都不正确4、投保人将走私、贪污所得的利益投保,则保险合同( )。
A、生效B、成立C、无效D、附条件成立后生效5下列哪些选项符合保险的利益原则()A、甲经过同事乙同意,为其购买一份人寿保险B、丙为自己出生一个月的孩子购买一份人身保险C、丁公司为其经营管理的风景区的一颗巨型钟乳石投保财产保险D、戊公司为其一座已经投保的仓库在投保一份财产保险6、最大诚信原则的基本内容包括( )。
A、告知、担保、弃权与合理反言B、告知、保证、主张与禁止反言C 、告知、诚信、弃权与禁止反言 D、告知、保证、弃权与禁止反言7、我国采用的告知形式是( )A、无限告知B、主动告知 C 、询问回答告知 D、被动告知8、某人在购买终身保险时,保证今后不再吸烟。
这属于( )A、明示保证B、默示保证C、确认保证D、承诺保证9、默示保证和明示保证的关系表现为( )A、默示保证等同于明示保证B、默示保证大于明示保证C、默示保证小于明示保证D、以明示保证为主,默示保证为辅10、弃权与禁止反言的约束对象是( )A、投保人B、保险代理人C、保险人D、投保人与保险代理人11、在违反最大诚信原则的表现形式中,有意不报被称为( )。
A、误告B、漏报C、隐瞒D、欺诈12、默示保证多出现在海上保险中,包括A 船舶适航保证B 返航保证C 预定或习惯的航线保证D 航行合法保证E 赢利保证13、保险损失的近因,是指在保险事故发生时( )。
A时间上最接近损失的原因B引起损失发生的第一个原因C空间上最接近损失的原因D最直接、最有效、起主导或支配作用的原因14、在保险事故中,多种原因几乎同时发生导致损失,各原因的发生无法区分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且对损失都有决定性的作用,若这些原因均属保险风险,则保险人对该损失的处理是( )A不承担赔偿责任B承担部分赔偿责任C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D承担比例赔偿责任15.以下保险基本原则中,人寿保险不适用于() A可保利益原则 B最大诚信原则 C近因原则 D损失补偿原则16 下列中的()不属于损失补偿原则实施要点中的三个限制条件A 以实际损失为限B 以保险金额为限C 以保险利益为限D 以保险责任为限17.海洋运输货物保险常采用的方式是()A 超额保险B 足额保险C 定值保险D 不定值保险18 财产保险的损失补偿功能表现为()A 使被保险人的受损财产或利益恢复到最初的水平而不允许得到额外的利益B 使被保险人的受损财产或利益恢复到市场平均水平而不允许得到额外的利益C 使被保险人的受损财产或利益恢复到投保前的水平而不允许得到额外的利益D 使被保险人的受损财产或利益恢复到损失前的水平而不允许得到额外的利益19 甲将自己的汽车向保险公司投保财产损失险,附加盗窃险,保险金额按车辆价值确定为20万元。
学生:科目:第阶段第次课教师:课题第四章复习教学目标1、会画电路的元件符号,并画出简单的电路图;2、理解电阻的概念,了解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3、知道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在电路中的作用。
4、能从实验数据和结论中总结出欧姆定律,并能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计算;5、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并能熟练使用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
重点、难点1、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及在电路中的作用。
2、在实验数据和结论中找出电压、电流、电阻的关系,得出欧姆定律并进行简单计算。
考点及考试要求1、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及在电路中的作用。
2、正确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学会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及数据处理。
教学内容知识框架第一节电路图1、电路的组成: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做电路。
2、通路: 接通的电路 (闭合开关)开路:断开的电路(断开开关)短路:电路中没有用电器,直接用导线将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路叫短路。
发生短路时,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轻则损坏电源,重则发生事故。
通路、开路、短路三种状态下的电流的比较:电路状态通路开路短路电流大小电流正常没有电流电流过大持续电流存在的条件是:除电路中有电源外,电路还必须是通路,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3、常用的电路元件符号4、画电路图应注意的问题:A、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B、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C、整个电路图最好呈矩形;D、图要完整美观,横平竖直,简洁、工整。
5、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法――串联和并联。
(1)串联电路-----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经过用电器流到负极,流过的路径只有一条.(2)并联电路-----电路中有分支,电流流过的路径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第二节电流的测量1、电流(1) 电流形成: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电流的方向: 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金属导体中,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所以,电流方向与电子的运动方向相反,外电路中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电源的负极(3)电流的符号 I(4)电流的单位:安培(A), 毫安(mA ) , 微安(µA)。
1A=103mA,1mA=103µA2、电流的测量工具----电流表(1)量程:电流表通常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
A、当使用0—0.6A量程时,每大格表示0.2A,每小格表示0.02A。
B、当使用0—3A量程时,每大格表示1A,每小格表示0.1A读数时应“先看量程后读数”。
(2)电流表的使用规则①必须把电流表串联在待测电路中。
②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电流表,从“-”接线柱流出电流表。
③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3)电路接完后,接通电源前必须先选较大的量程试触,同时观看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①指针不偏转:可能电路有断开的地方。
②指针偏转过激,超过满刻度又被弹回,说明量程选小了。
③指针偏转很小,说明量程选大了。
④指针反向偏转,接线柱接反了。
第三节物质的导电性1、检测物质的导电能力2、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
有金属、石墨、人体、大地和食盐水。
不容易导电的物质绝缘体。
橡胶、玻璃、瓷、塑料、干木头、油和干燥的空气是绝缘体。
(纯净的水、蒸馏水是不导电的,但普通水中往往溶有大量杂质,能够导电。
)3、物质的导电能力不是绝对的。
有些绝缘体在条件改变时会变成导体(如金属被腐蚀,烧红的玻璃能够导电)4、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
常见的半导体材料: 锗,硅.应用于电子技术和无线电工程上5、金属导电的微观解释: 导体内有大量能自由移动的电子, 一般非金属中几乎没有自由电子,因此它们几乎不能导电。
6、电阻A、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强,电阻就越大。
B、电阻越大,导体的导电能力越弱。
C、电阻用字母R表示。
它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 。
1兆欧=103千欧=106欧第四节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1、如果不考虑温度的影响,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导体越长,横截面积越小,导体的电阻就大。
2、导体的电阻还跟温度有关,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某些材料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电阻突然消失,就会出现超导现象。
a)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方法中一个重要的方法,许多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即它有多个变量,在实验中为了正确分析各量之间关系,必须保持其它量的不变,然后研究某两个量之间的变化关系,这就是控制变量法。
b)同样条件下,银、铜、铝的电阻很小,又较便宜,一般用来做导线;电木和橡胶的电阻很大,可用来做绝缘体。
3、变阻器的使用A、电路中的电流大小的改变可以通过改变电阻大小来实现。
日常生活中的台灯、电话和扩音设备等都是通过改变电阻来改变电流大小,从而起到调节灯泡的明暗,控制音量的作用。
B、滑动变阻器:(1)原理和作用:靠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有效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2)使用方法:①要与控制电路串联②连入电路的两个接线柱必须是“一上一下”③为了保护电路,在电路接通前应把滑片移到使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的位置(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一定)④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不能超过其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第六节电压的测量1、电源:使电源正极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正负极间存在电压,使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源→电压→电流)2、电路中得到持续电流的条件:1.有电源存在电压 B、闭合电路3、电压:(1)电压用字母U表示(2)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为V;更大的单位有千伏、毫伏和微伏换算关系式:1千伏=1000伏 1伏=1000毫伏 1毫伏=1000微伏4、一些常见的电压值:A、一节干电池:1.5V B、对人体安全的电压:≤36VC、照明电路电压:220VD、一只蓄电池:2V5、电压的测量:电压表(1)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2)使用:①必须把电压表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②把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接在跟电源正极相连的那端③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④允许电压表直接连入电源两极上测电源电压。
第七节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一、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该实验保持电阻R两端的电压不变,改变电阻R,研究电流与通过这段导体的电阻端的之间的关系3、结论: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它的电阻成正比。
三、欧姆定律: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三、注意:1、电路中并联的电灯(用电器)越多,干路中的电流越大,可能会引起电源超载而损坏电源。
2、并联电路中,某条支路上的电阻越小,则该条支路上的电流越大。
典型例题1、保密室有两道门,只有当两道门都关上时(关上一道门相当于闭合一个开关),值班室内的指示灯才会发光,表明门都关上了.下图中符合要求的电路是()2、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开关只控制灯L2的电路是()3、图4-2-5中,电流表使用正确的是()4、用电流表测量通过灯L1的电流时,图4-2-6所列的接法中()A.只有甲正确B.只有乙正确C.甲、乙都正确D.甲、乙都不正确5、在图3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能用电压表测量L1两端电压的正确电路是()6、如图,L是灯泡,且两灯均正常发光,“○” 处可以连接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a为电流表,b为电压表,c为电流表B.a为电压表,b为电压表,c为电流表C.a为电流表,b为电流表,c为电压表D.a为电流表,b为电流表,c为电流表7、如图7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右移动,在此过程中A.电流表A示数变大,电压表V2示数变小B.电流表A示数变大,电压表V1示数变小C.电压表V1示数变小,电压表V2示数变大D.电压表V1示数不变,电压表V2示数变大8、如图3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U=4.5V,且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5Ω,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20Ω,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3V。
为保护电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A.0Ω—10ΩB.0Ω—20ΩC.5Ω—20ΩD.2.5Ω—10Ω针对性练习1、小明家台灯的插头插在如图所示的插座上,插座上有一个开关和一个指示灯(相当于电阻很大的灯泡)。
若插座开关和指示灯用S1、L1表示,台灯开关和灯泡用S2、L2表示。
小明断开或闭合S1、S2时,记录现象如下表。
则符合事实的电路图是()2、在图3所示电路中,能用电流表测出L1中的电流强度的图是()3、要用电流表测量通过灯L的电流,如图所示的各个电路图中,正确是()A.图(1) B.图(2) C.图(3) D.均不正确4、在图4-6-7所示的电路中,有可能造成电源和电流表都损坏的是( )5、如图4-6-8所示,甲、乙两电路中分别接入V1和V2,当两电路的开关均断开时( )A. V1的示数为零,V2的示数不为零B. V1的示数不为零,V2的示数为零C. V1和V2的示数均不为零D. V1和V2的示数均为零6、有的小汽车前排座位中安装有高低档的电加热,其工作原理相当于如图19所示的电路图,其中R1=12Ω,R2=6Ω,闭合开关后,通过R1的电流为2A,求:(1)R1两端的电压;(2)通过R2的电流。
巩固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在科学实验室中,测量电流的工具或仪器是( )A. 验电器B. 电能表C. 电流表D. 测电笔2.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压的单位是( )A. 安培B. 焦耳C. 伏特D. 库仑3.在如图所示电路中,开关S闭合后,三盏灯属于串联的电路是( )4.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 )A. 没有电子B. 几乎没有电荷C. 正负电荷总数相等D. 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很少5.在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符合电路基本组成条件且连接正确的是( )A. 甲图B. 乙图C. 丙图D. 丁图第6题图6.如上图所示为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将滑动变阻器的两个接线柱接到电路中,要求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逐渐变小,连入电路的接线柱是( )A.A和B B.B和C C.B和D D.A和D7. 如图所示电路,把两个金属夹子夹在下面哪个物体的两端,闭合开关后小灯泡能发光()A. 铁钉B. 塑料尺C. 橡皮D. 玻璃棒8.在温度一定时,比较两根镍铬合金线电阻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长导线的电阻大B.横截面积大的导线电阻大C.长度相等时,粗导线的电阻大D.横截面积相等时,长导线的电阻大9.关于电流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荷运动的方向,叫做电流方向B.人们把负电荷运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C.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就是电流方向D.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10.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绝缘体有电阻,导体没有电阻B.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就一定越小C.导体两端电压为零时,电流为零,但电阻不为零D.只有导体才能作电工材料11.在下图所示的电路图中,能用电压表正确测出灯L l两端电压的是( )12.如图所示的物体中,制造它们的材料都是绝缘体的一组是( )13.下列因素:①导体两端的电压;②导体的长度;③通过导体的电流;④导体的横截面积;⑤通过导体的电量;⑥导体的材料.其中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是( )A.①③B.①⑤C.②④⑥ D.①④⑤14.关于电流表的使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B.将电流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C.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电流表,从“-”接线柱流出D.电流表可以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15.一个电阻值为R,两端所加电压为U,通过电阻的电流为I,如果加在此电阻两端电压变为2U,则( )A.电流不变,电阻不变 B.电流加倍,电阻不变C.电流不变,电阻加倍 D.电流加倍,电阻加倍16.如上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左向右滑动过程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情况应是( )A. 电压表、电流表示数都变大B. 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C. 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D. 电压表、电流表示数都变小17.如下图所示,要使灯泡L2发光,必须闭合的开关是( )A.S2B.S2、S3C.S l、S3D.S1、S2、S318.在一个电路中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用电器,用电流表测量时发现通过每个用电器的电流大小都相等,则这两个用电器的连接( )A.一定是串联B.一定是并联C.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D.无法判断19.如上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示数是1安;当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示数是0.6安,则电阻R1与电阻R2的阻值之比是( )A.3:2 B.2:3 C.5:3 D.3:5第19题第20题20.如图所示,只闭合开关S时,两灯均不亮,同时闭合开关S和S l时,灯L1亮,L2不亮,电路可能出现的故障是( )A.灯L1断路 B.灯L2断路 C.灯L1短路 D.灯L2短路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20分)21.我国常用家庭电路的电压是伏;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