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信息智能管理机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627.50 KB
- 文档页数:3
46 2023.4摘要:在全球科技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教育内外部发展环境变化深刻的时代背景下,数智技术为重塑文科存在场域和实践模式提供了技术驱动,使得新文科建设的创变实践呈现出可视、弹性、精准样态。
可以从赋能感知可视的场景建设、赋能动态共享的教学设计、赋能精细驱动的方式实施三层逻辑,审视技术赋能新文科建设的逻辑关系。
技术赋能新文科建设的扩散机理: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从外部驱动到内生驱动、从线下教学到虚实融生、从单向支持到人机协同。
数智技术赋能新文科建设的实现路径为:夯实新文科建设的技术支撑,创新文科建设新样态;完善技术赋能新文科建设标准,优化数智技术赋能规制;遵从伦理新准则,消解新文科教育异化风险;重塑以人为本的理性认知,促进新文科教育理念更新。
关键词:技术赋能;新文科建设;数智技术;内在逻辑;扩散机理中图分类号:D64;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138(2023)04-0046-08技术赋能新文科的内在逻辑、扩散机理与实践理路文/蔡劲松 董欣静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统筹文化发展和安全的理论建构、风险评估及防范机制研究”(22V R C059);教育部首批新文科教育改革与实践项目“基于智能信息技术的IAMOK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2021100002)作者简介:蔡劲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人才计划领军人才,北京市,100083;董欣静(通讯作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市,100083。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1]当前,全球科技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教育内外部发展环境变化深刻,探讨教育、科技及人才领域如何深度互动融合,数智技术何以赋能新学科群建设及其高素质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而言,伴随着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交互式等数智技术全面渗入其场域对象,数智技术扩散已超越单一技术应用本身,衍生为技术革新赋能支撑下传统文科的结构性创变乃至颠覆性形态重塑。
第6期2021年11月阅江学刊YuejiangAcademicJournalNo.6November2021㊃人工智能与信息社会㊃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馆员会失业吗?基于图书馆女性馆员的发展策略分析朱㊀影㊀罗㊀钧摘要:人工智能已成为人类社会第四次技术革命的先导,它在图书馆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㊂人工智能在国外图书馆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在国内图书馆中也逐步推广使用㊂据统计,女性馆员约占图书馆馆员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图书馆会促使她们把自身情感细腻㊁丰富且善于社交等优势充分发挥和展现,但也会产生部分女性馆员工作岗位被替代的风险,加剧女性馆员转岗和再学习的压力㊂为了减少人工智能对女性馆员的不利影响,她们需要按照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馆员素质要求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不断提高自我学习能力,优化知识结构和加快业务能力更新㊂同时,图书馆也须顺应人工智能时代发展潮流和读者需求,重新设置岗位,开展岗前职业培训,建立继续教育制度,为女性馆员的技能提升和成功转岗创造条件㊂国家应通过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有效保护女性馆员的合法权益㊂关键词:人工智能;图书馆;女性馆员;发展策略中图分类号:G252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分类号:1674⁃7089(2021)06⁃0088⁃11作者简介:朱影,南京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罗钧,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㊂㊀㊀一㊁引㊀言随着智能机器人㊁无人汽车㊁无人超市等新生事物不断出现,人工智能已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㊂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㊁生活㊁学习方式,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㊁跨界融合㊁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㊂ ①人工智能已成为人类社会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先导,人们在享受人工智能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在担忧其对普通就业岗位的冲击㊂在我国,女性就业率较高,若不能提前预判人工智能对女性就业岗位的影响,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必然会影响到女性权益保障㊂面对人工智能给女性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本文尝试探索女性图书馆馆员的发展策略和路径,鼓励和引导其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可为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提供借鉴㊂88①‘习近平向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致贺信“,‘中国青年报“,2019年5月7日㊂. All Rights Reserved.朱影㊁罗钧: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馆员会失业吗?㊀㊀二、图书馆运用人工智能的研究概述及展望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简称AI)就是根据环境的感知,做出合理的行动,并获得最大收益的计算机程序㊂ ①随着物联网㊁云计算㊁互联网㊁大数据㊁区块链㊁5G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推广运用,图书馆正逐步从数字化㊁网络化向自动化㊁智能化方向发展㊂㊀㊀(一)国外图书馆运用人工智能的研究概述人工智能在国外图书馆中的运用研究起步较早,为图书馆管理积累了丰富经验,目前越来越集中于实际应用和开发,主要研究的热点有:人工智能在信息检索中的应用研究㊁人工智能在社交媒体用户内容分类及情感分析中的应用研究以及人工智能在知识问答中的应用研究㊂②2018年美国罗德岛大学图书馆建立了美国首个高校图书馆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展人工智能的教育,为用户提供3D打印㊁虚拟现实等技术共享访问,定期举办人工智能程序设计㊁机器人技术改进㊁智慧城市等学习研讨㊂③在人工智能实际应用方面,早先主要用于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㊁信息检索等方面,如1991年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校区第一个使用了图书馆立体书库自动存取系统(ASRS),④随后,该系统在欧美国家图书馆被广泛推广使用㊂德国洪堡大学和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图书馆运用AGV创建的机器人,实现了图书搬运和放置自动化㊂⑤之后,智能机器人不断涌现,并不断拓展应用领域,如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合作研发的机器人AuRoSS可以在图书馆内进行自我导航,通过扫描图书RFID标签,自动生成缺失的和不按顺序摆放图书的检查报告,这项技术已经在新加坡多个图书馆使用㊂⑥美国康涅狄格州西港图书馆首次应用两个人形机器人,全身共有24个关节,能说19种语言,向用户教授计算机编程技能㊂⑦美国剑桥公共图书馆(美国马萨诸塞州)等建造了一个笑室(LaughingRoom),这是一个交互式艺术装置,房间算法觉得参与者说出的话语有趣就会播放笑声,鼓励人们关注监测装置与人工智能对生活的影响㊂⑧国外图书馆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比较成熟,已有大量的实际应用成果,应用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㊂其主要原因是依靠发达国家高科技的支撑,在人力成本不断上涨的形势下,不断追求工作效率和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升,也让读者享受到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更加高端㊁精准和便利的服务㊂98①②③④⑤⑥⑦⑧李开复㊁王永刚:‘人工智能“,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2017年,第36页㊂王晰巍㊁贾若男㊁王铎等:‘图书情报领域人工智能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19年第1期,第70-80页㊂夏晶:‘美国高校图书馆人工智能实验室实践与启示 以美国罗德岛大学图书馆为例“,‘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年第3期,第68-73页㊂赵美芳:‘国外图书馆人工智能AI应用现状及启示“,‘兰台世界“,2018年第11期,第131-135页㊂张文竹㊁邵波:‘智能机器人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与研究述评“,‘图书馆学研究“,2018年第12期,第2-7页㊂赵美芳:‘国外图书馆人工智能AI应用现状及启示“,‘兰台世界“,2018年第11期,第131-135页㊂SanbornL,PolacekKM, Thefutureofacademiclibrarianship:MOOCSandtherobotrevolution ,Reference&UserServicesQuarterly,vol.55,no.2(2015),pp.97-101.黄静㊁张贵香㊁刘桂锋:‘美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现状㊁重要议题与发展趋势 基于2017 2019年 美国图书馆状态报告⓪的分析与思考“,‘图书馆学研究“,2019年第23期,第75-81页㊂. All Rights Reserved.阅江学刊:2021年第6期㊀㊀(二)国内图书馆人工智能的研究概述国内图书馆的人工智能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特别是在智能图书馆建设和智慧服务方面成果较多㊂比如吴建中探讨了人工智能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影响;①储节旺等认为人工智能会驱动图书馆管理㊁馆藏资源㊁资源组织㊁图书馆人力资源㊁用户服务㊁馆舍空间㊁业务技术等方面的变革;②孟海红提出了图书馆馆员和人工智能协同的分析框架和核心特征;③王世伟论述了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浪潮与图书馆服务重塑㊂④在人工智能实际应用方面,根据杨子帅等对国内96所图书馆开展的图书馆服务中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调查显示,有39%的图书馆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其中虚拟参考咨询机器人的使用率为21%,图像识别系统使用率为21%,这说明人工智能应用的面仍不够宽,但发展趋势较快㊂⑤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逐步使用实体化智能机器人,如南京大学图书馆研发的 智能图书盘点机器人 ,可以自动快速识别图书信息及图书位置信息,完成自动上架;其研发的另一台咨询服务机器人 图宝 ,可以提供咨询服务,包括迎宾引路㊁信息识别和中英文交流等㊂武汉大学图书馆 图客 机器人,可以完成旧书定位㊁新书上架㊁图书倒架定位信息采集工作,每天机器人完成盘点任务以后定时把数据发送给工作人员,辅助馆员完成整架㊁顺架工作㊂上海图书馆也使用了馆员机器人 图小灵 ,主要在办证处和中文书刊外借室接受读者咨询,每天随工作人员上班,回答读者的提问㊂国家图书馆智能机器人 小图 拥有听㊁说㊁视觉㊁运动和双屏互动显示能力,具有人脸识别㊁迎宾讲解㊁智能交互㊁书籍检索㊁读者卡信息查询等功能㊂湖北省图书馆㊁沈阳市图书馆㊁浙江大学图书馆等也都相继使用了智能机器人㊂从国内图书馆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可以看出,国内在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理论研究较多,应用和开发研究较少㊂在实际应用方面比较集中在虚拟参考咨询机器人,实体化智能盘点机器人㊁咨询机器人和迎宾机器人等也有了初步应用,但仍处于初步发展探究阶段㊂随着国内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其应用进程必将得到快速推进㊂㊀㊀(三)未来图书馆运用人工智能展望按照人工智能发展的三个 智力 阶段,可以划分为运算智能㊁感知智能㊁认知智能,⑥学术上还存在弱人工智能㊁强人工智能㊁超人工智能(具有人类意识的人工智能)的阶段划分㊂我们目前还处在弱人工智能阶段,对强人工智能㊁超人工智能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但是学术界对超人工智能是否能完全具有人类的意识和替代人类的可能,仍存在不同09①②③④⑤⑥吴建中:‘人工智能与图书馆“,‘图书与情报“,2017年第6期,第1-5页㊂储节旺㊁陈梦蕾:‘人工智能驱动图书馆变革“,‘大学图书馆学报“,2019年第4期,第5-13页㊂孟海红:‘图书馆馆员与人工智能协同发展路径探究“,‘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年第4期,第56-62页㊂王世伟:‘人工智能与图书馆的服务重塑“,‘图书与情报“,2017年第6期,第6-18页㊂杨子帅㊁王颖纯㊁刘燕权:‘图书馆服务中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调查研究“,‘图书馆“,2019年第10期,第34-40页㊂吴建中:‘人工智能与图书馆“,‘图书与情报“,2017年第6期,第1-5页㊂. All Rights Reserved.朱影㊁罗钧: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馆员会失业吗?的争论,无论技术层面的研究,还是从民法学㊁劳动法学㊁劳动经济学等角度的研究,学者们都尚未达成一致意见㊂因此,对超人工智能的研究很少,目前普遍认同的是人工智能无法完全替代人类,人机协同的工作模式是最终发展方向㊂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必然是人机协同模式下的智能图书馆,是能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特长,与人类智慧优势相结合的智能图书馆,以实现图书馆在知识传播和文化交流过程中高效㊁多元㊁精准服务的目标和人文精神㊂已经出现的网上虚拟图书馆㊁掌上移动图书馆㊁24小时无人值守图书馆㊁自助图书馆等多种无人形态图书馆,就如同银行有自助银行㊁电子银行等形式一样,仍需要后台大量的人力㊁物力和技术支持,这些无人图书馆具有规模小㊁服务形式便捷㊁服务内容单一等特点,是大型图书馆服务形态的延伸,是一种补充形式,而不是替代,这也是基于目前人们对人工智能普遍认同而得出的结论㊂㊀㊀三、人工智能运用给女性图书馆馆员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各项工作中的不断运用,不仅加速了图书馆工作的全面重塑,也推动着图书馆女性馆员从简单㊁重复性工作中 脱身 出来,从而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创造性工作,也让女性馆员情感细腻㊁丰富和善于沟通的能力得以充分施展,更加体现女性馆员的岗位价值,但替代㊁转岗和深度学习的压力也会随之而生㊂㊀㊀(一)图书馆女性馆员占比高由于缺乏全国图书馆的相关统计数据,现根据2019年发布的‘2019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图书馆发展报告“,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女性馆员占全部馆员人数的66%,①再根据教育部高校图工委事实数据库系统,2013年全国高校图书馆女性馆员占全部馆员总人数为66.7%㊂②由此可见,女性馆员在图书馆馆员数量中占有绝对优势,约占全部馆员人数的三分之二㊂图书馆一直是女性密集型职业场所㊂如今绝大部分女性馆员接受过高等教育,具有文理科专业背景,主要从事与读者服务相关的业务工作㊂由于女性馆员具有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和亲和力,为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升和树立良好服务形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㊂但是,相当多的女性馆员从事的是简单㊁重复性较高的工作,如图书借还㊁阅览室管理㊁前台常规咨询㊁文献传递㊁书刊典藏等,具有工科专业背景或从事计算机㊁网络㊁数据管理等工作的女性馆员少之又少,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人工智能对女性馆员的影响远远大于男性馆员㊂㊀㊀(二)工业革命助推女性再解放回顾女性解放的发展历程,科技变革逐步减轻了人类的劳动强度,也进一步解放了女性㊂第一次以蒸汽机为主导的工业革命是一场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㊂妇女在这场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纷纷走出家庭走向社会,成为产业工人㊂到19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工19①②管红星:‘2019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图书馆发展报告“,南京:江苏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2019年,第137页㊂吴汉华㊁张芳:‘对我国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现状的分析“,‘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年第3期,第43-50页㊂. All Rights Reserved.阅江学刊:2021年第6期业革命后期,英国女工占工人总数58%㊂①到第二次以电力为主导的工业革命,电器的大量应用,减轻了妇女家务负担和工厂劳动强度,这个时期的女工对家庭经济的贡献度已经占到47%,②妇女已经逐步从家庭附属品变成拥有独立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打破了两性分工的绝对界限,缓解了两性在社会工作中的根本差异㊂经过第三次以电子和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工业革命,女性可以使用计算机㊁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实现创业和就业,在互联网上从事和男性同样的工作,实现互联网上男女平等㊂由此可见,科学技术拥有强大的变革力量,推动社会更加平等公正,为女性发展自身素质㊁提升自我价值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实现了女性第三次解放㊂③当人类步入第四次工业革命 人工智能时代,在工作的智能化和信息化㊁家居的智能化影响下,女性必将从繁重的工作和家务劳动中彻底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自由和自我时间,因体能上的差异而造成的男女不平等的就业歧视也会逐步缩小,男女之间更趋于平等,人工智能为女性再解放创造了条件㊂图书馆中一部分繁琐㊁重体力㊁重复㊁简单的初级岗位将被人工智能取代,女性馆员将从传统工作模式中解放出来,她们将会拥有那些要求具有更多创造力㊁判断力和研究力的新型高层次岗位的选择机会,在工作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职业发展方向,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能力将得到较大提升㊂人工智能时代,女性馆员的发展空间得以进一步拓展,在工作上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将不断得到实现和满足㊂㊀㊀(三)人工智能时代女性馆员部分特征优势更加凸显人工智能无论如何发展,都不可能完全替代人类的智慧和作用㊂俞敏洪提出人工智能很难替代人类的独创能力㊁想象力㊁情感力㊁有温度的交流能力㊁真正的学习能力和个性发挥能力㊂④程承坪认为,人工智能永远不能替代发明创造㊁情感性㊁艺术性等方面的劳动㊂⑤由此可见,无法被人工智能替代的能力要求人们具备高超的创造性思维,练达的人际关系以及快速应变反应能力等,人类在直觉意识㊁决策判断能力㊁文化交流活动㊁情感交流㊁团队管理等方面很难实现机器自动化,人工智能无法完全复制这些技能,也就无法与人类在这些方面展开竞争㊂女性馆员具有哪些特征呢?一是对稳定的职业追求和安静环境的偏好㊂图书馆工作环境较为安静,深受文理科专业女性的喜爱,是女性愿意终生从事的一份理想职业㊂她们在这个职业里比男性更能耐得住寂寞,更加能够坚持,这从女性馆员在图书馆中所占比例就能得以印证㊂二是女性具有丰富的情感㊂女性天生具备情感丰富,富有同情心㊁爱心等特质,在与读者交流过程中,更容易让读者放松心情,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在面对面交流的服务岗位上凸显性别优势㊂三是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㊂女性特有的耐心细心㊁29①②③④⑤莘子:‘工业革命与妇女社会角色的转变“,‘中国妇运“,2010年第2期,第40-41页㊂莘子:‘工业革命与妇女社会角色的转变“,‘中国妇运“,2010年第2期,第40-41页㊂陈炳杏㊁吴苑华:‘ 互联网+ 时代与女性解放问题“,‘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7期,第5-8页㊂俞敏洪:‘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人类这三种能力“,2017年5月31日,https://www.sohu.com/a/144819064_115035,2021年2月8日㊂程承坪:‘人工智能对劳动的替代㊁极限及对策“,‘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第85-93页㊂. All Rights Reserved.朱影㊁罗钧: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馆员会失业吗?善解人意㊁善于表达㊁观察细致等特质,加上在服务岗位上锻炼出来的沟通技巧,使她们的社交能力优势更能够得到读者的认同㊂图书馆是知识传播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虽然许多简单重复性工作可以被人工智能替代,但人机协同模式没有改变㊂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们会更加注重人文环境的建设㊁人文精神的宣传和人文关怀的体现㊂人工智能在自然语言处理上具有绝对的优势,是图书馆馆员的好助手,但是 冰冷 的机器缺乏情感交流,没有 人情味 ㊂女性馆员所具有的丰富情感和社交能力在与读者交流过程中会进一步促进图书馆智能化技术的运用与人文关怀的融合,在人工智能时代可以赢得特有的发展空间和竞争优势㊂㊀㊀(四)部分女性馆员未来存在被人工智能替代的风险不可否认,历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发展和人类的解放,但也造成了技术性失业㊂人工智能不同于一般技术,它的发展必然会对就业产生重大影响㊂人们的就业不安全感和对再就业的担忧将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人工智能可能引发的失业问题在速度㊁规模和深度上远远超过一般性的技术性失业㊂有专家预测,到2045年,全球会有一半劳动岗位被替代;在未来,中国会有77%的劳动岗位被替代㊂①与男性相比,女性面临更大的失业风险,CarlBenediktFrey和MichaleA.Osborne对有关统计数据研究表明,传统图书馆馆员属于被人工智能替代的高危人群,其概率高达65%㊂②许多学者开展了人工智能对劳动力替代效应的研究㊂邓州等分析了人工智能对就业影响的四种重要表现形式,简单和中等复杂且重复的脑力劳动就业岗位容易被替代,而脑力劳动强度大㊁超出人类感官和反应极限㊁工作环境不适应人类以及与人工智能相关联的研发㊁设计㊁应用等就业岗位会增加㊂③周文等分析了可能和不可能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工作岗位类型,简单重复的程序化工作岗位替代成本较低,高附加值产业的岗位替代收益较高,这些岗位更容易替代,而工作内容复杂㊁人工智能成本较高的岗位不会被替代㊂④即使在弱人工智能阶段,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书刊搬运㊁上架㊁整架㊁倒架㊁除尘㊁消毒等体力性劳动,阅览室管理㊁书库管理㊁图书借还㊁服务台简单咨询㊁书刊典藏㊁文献传递等简单㊁重复性脑力劳动最容易被替代㊂在这部分无须投入过多智力,却占用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传统工作岗位上的图书馆馆员将面临待岗㊁转岗的风险,而从事这些工作的馆员绝大多数是女性馆员,这是女性馆员目前及未来面临的挑战,也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㊂㊀㊀(五)转岗或再学习:人工智能让女性馆员面临多重压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催生了新的部门和新的工作岗位,推动了剩余劳动力向这些部门和岗位转移㊂为此,人工智能可以增加图书馆就业岗位,产生了比如与人工智能相关联的系统研发和运维㊁人工智能设施维修和管理㊁物联网技术安装和维修㊁大数据分析和管理㊁人工智能技术培训等岗位㊂教育事业发展所带来高端知识服务,产生了比如学科㊁情报㊁39①②③④卢泽华:‘人工智能:全球竞赛中国领跑“,2017年3月11日,http://www.gov.cn/xinwen/2017-03/11/content_5176278.htm,2021年1月6日㊂FreyCB,OsborneMA, Thefutureofemployment:Howsusceptiblearejobstocomputerisation ,TechnologicalForecastingandSerialChange,no.10(2017),pp.254-280.邓洲㊁黄娅娜:‘人工智能发展的就业影响研究“,‘学习与探索“,2019年第7期,第99-106页㊂周文㊁耿元:‘人工智能发展更容易替代哪些工作岗位?“,‘中国科技论坛“,2020年第11期,第171-179页㊂. All Rights Reserved.阅江学刊:2021年第6期专利㊁智库服务㊁知识产品活动策划以及用户体验等复杂脑力劳动岗位㊂因此,部分女性馆员需要转向与人工智能相关联的岗位和复杂脑力劳动岗位㊂无论是转岗还是在岗,如果女性馆员的自我知识储备跟不上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速度,她们同样要面临竞争新岗位和学习新技能的压力,这与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年龄时段密切相关㊂由于再学习和培训难度较高,年轻的女性馆员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因此更容易实现岗位转强㊂而对于年长女性馆员而言,职业生涯到了倦怠期,学习愿望没有年轻馆员那么强烈,过去这份职业曾经给她们带来一定的安逸性,在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冲击后,她们也要面临转岗危机,不可避免地产生心理压力和再学习压力㊂另外,人工智能时代对经济㊁生活方式㊁社会环境等方面发生的变革所带来的复杂压力,都会给女性馆员带来多重冲击㊂㊀㊀四、人工智能背景下图书馆女性馆员的发展策略为了调查和了解人工智能给女性馆员带来的影响,国内外学者都做了广泛的调查和研究㊂国外学者对美国和加拿大25所大学图书馆展开了调查,主题为图书馆馆员在人工智能主导的未来将如何更好地工作㊂调查后发现,很少有大学图书馆参与以人工智能为中心的官方项目或实验室,很少有举措专注于对读者开展人工智能培训教育㊂①另外,根据163份美国和加拿大学术图书馆的完整调查报告显示,绝大部分图书馆馆员并不担心他们的职位将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很少有研究关注学术图书馆馆员对人工智能的看法㊂②而我国比较注重图书馆发展策略研究及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政策的引导作用,能够预测风险并实施干预,从而推动图书馆事业稳定协调发展,所以国内对图书馆馆员发展研究的文章比较多,主要是针对部分重复性工作岗位被替代风险㊁未来图书馆馆员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㊁图书馆馆员与AI的协作㊁创新服务和提升服务质量等问题开展研究,如冯经纶分析了人工智能重塑图书馆及馆员转型发展等问题;③任薇薇从认识挑战㊁终身学习㊁人文精神三个方面提出馆员如何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变革等㊂④如何减少人工智能给女性馆员带来的不利影响?需要女性馆员不断提升自我优势和自我学习能力;图书馆也应通过开发馆员新岗位,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保证女性馆员实现转岗㊂同时,为了不降低女性就业比例,维护女性权益,在国家层面也应积极采取必要措施㊂㊀㊀(一)拓展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手段,不断开发馆员新岗位第一,重构图书馆馆员岗位㊂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图书馆必然朝着 人工智能+人的智慧 方向发展,其业务架构㊁服务内容和馆员岗位也必将进行重新构建49①②③④WheatleyA,HervieuxS, Artificialintelligenceinacademiclibraries:Anenvironmentalscan ,InformationServices&Use,no.1(2019),pp.1-10.HervieuxS,WheatleyA, AsurveyofacademiclibrariansinCanadaandtheUnitedStates ,TheJournalofAcademicLibrarianship,no.47(2021),pp.1-11.冯经纶:‘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业务重塑及馆员转型发展研究“,‘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8年第9期,第17-21页㊂任薇薇:‘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馆员发展研究“,‘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0年第1期,第47-60页㊂. All Rights Reserved.。
数字人文技术应用于信息网络与安全管理近年来,数字人文成为新的研究方向和应用潮流,数字技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人文教育教学产生深刻变革。
数字人文的研究和应用进一步推动了数字方法在传统人文研究中的应用,实现了更为有效的跨学科融合,打开了学术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合力拓展学术研究进路作为新兴学术研究领域,数字人文被学界广泛关注,国内外许多知名大学均建立了以数字人文为关键词的专门研究组织,开展相关的数据服务和研究工作,贡献了大量优秀的研究成果。
南京师范大学在2020年建立了数字与人文研究中心,并于2022年7月联合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数字史学研究中心成立了中国数智研究院暨联合虚拟教研中心。
南京师范大学数字与人文研究中心主任吴静表示,教研中心的成立,旨在推进两校教学研究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构建长期稳定的数字人文研究共同体,双向推进相关学术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使数字人文这一新文科方向真正融入教学一线,实现教育教学方式的深化改革和育人成效的显著提升。
计算、统计、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数字方法在实践中引入人文学科,如利用大数据进行文本处理和社会文化现象分析,在教育领域开展虚拟仿真和虚拟教学,诸多创新性尝试切实推动了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推陈出新。
以历史学研究为例,数字技术进入历史学学科,发展出了数字史学。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梁晨认为,量化历史数据库能将大量的微观数据集合起来,在经过计算后呈现出各种特征和变化,这样既能在“描述的”和解释的”史学之外,增加“发现的”史学,又能在微观的史学和宏观的史观之间架起桥梁。
数字技术或数据库平台可以被看作微观数据的加速器或对撞机。
被组织起来的史料在量化运算的推动下加速运动,在各种数据的交叉和对撞过程中呈现出可被观察到的特征、趋势和规律等,能够帮助人们发现新现象,实现理论突破和学术创新。
从研究方法上看,词频统计已成为基础性的数字人文研究方法。
基于语言大数据进行社会文化分析,从较大规模的数据中,可以发现很多具体数据背后隐藏的人类文化思想或行为。
晋图学刊 2023(2):27-36ShanxiLibraryJournal 收稿日期:2021-08-10 定稿日期:2023-02-01作者简介:颜 佳(1983-),女,硕士,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数字人文。
E mail:jyan@libnet.sh.cn引文格式:颜佳.国外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实验室的案例分析及机制探索[J].晋图学刊,2023(2):27-36.·信息技术·国外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实验室的案例分析及机制探索颜 佳(上海图书馆,上海200031)摘 要:目前由图书馆主导的数字人文实验室在国外已经得到了普及性的开展,然而国内在相关领域缺乏研究,图书馆发挥的作用也较为有限。
文章采用网络调研、典型案例分析、文献调研相结合的方式,从国外诸多数字人文实验室中选取4个典型案例,从服务体系、人员协同等维度对数字人文实验室的特点进行深入的概括与分析。
以拉斯韦尔的5W模式作为理论基础,最终提炼出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实验室的运作框架模型,并对今后我国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相关服务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数字人文实验室;数字人文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大英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80(2023)02-0027-100 引言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语义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兴起,人们获得与利用文献资料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在人文社科研究方面,传统基于个别资料、个人灵感与洞察力的研究正逐渐被基于数据量化分析、数据挖掘、知识发现等方法的新型研究所取代,并催生了数字人文研究。
有学者认为,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图书馆能够给人文学者的学术研究带来更大的支撑[1],忽视这一趋势可能会切断这些关系,并将图书馆定位为一个资源中心,而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学术链中的关键一环。
虽然各种科学学科越来越依赖于由包括图书馆在内的公益机构或学科中心提供的研究服务,但相较其他学科而言,人文学科因其对历史资料的高度依赖,而图书馆正是保存这些资料的重要机构,因此人文学科与图书馆的关系更为密切。
移动护理相关公司及产品介绍一、医惠科技网站:/在杭州、苏州、北京、上海、香港有分公司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是简化护士工作流程、提升护士工作效率、保障病人安全的有效措施,系统通过无线局域网技术、条码技术和移动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实现护士在病人床边实现各项治疗(如输液、注射、口服药物、检验等)执行的有效核对、在病人床边实时查询病人相关医嘱信息、获得检验、检查报告、手术安排等相关信息,并能实时录入病人的生命体征信息,根据病人情况进行病人教育及全面评估,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全面护理。
MC55 版本系统优势:(1)、强大的条码扫描功能,支持一维、二维条码的快速扫描,(2)、坚固耐用、护理临床专用产品(3)、适应所有护理部门工作环境、功能卓越(4)、卓越的界面设计,简化护士工作量(5)、优化护士工作流程,深受护士欢迎(6)、维护简便、稳定性强(7)、使用方便,易学易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软件结构(1)、将二维条码技术应用于病人腕带、药品标签、生化标签和标本标签等,通过EDA移动终端如moto MC55扫描标签信息,快速准确地完成出入院、临床治疗、检查、手术、急救等不同情况下的病人、药品和标本等识别。
(2)、实现医护人员床边实时输入、查询、修改病人的基本信息、医嘱信息和生命体征等(3)、实现快速检索病人的护理、营养、检查、化验等临床检查报告信息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产品优势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功能产品中心的移动查房: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成功案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香港仁安医院(UNION Hospital)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科院肿瘤医院南京军区总医院……二、巨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网站/cht/htmlIQ-eNursing 护理信息系统护理信息系统产品功能生理检测、护理评估、护理计划、护理记录、卫教记录、给药记录、医嘱查询、派班作业、并给管理日志、出入院评估等。
整合RFID之电子护理治疗卡•病患自动辨识确认(Patient Identification),落实病患安全(Patient Safety)•提供完整之病历记录,降低人为错误•核对给药提升用药安全(Drugging Safety)•检核检查项目、确认手术术式及部位•整合可携式电子载具以提升护理照护之便利性•跃入行动护理之基石,达到精准落实高质量之Bed-Side病患照护目标整合医疗设备之护理信息•连结医疗设备,如病患监视器、点滴帮浦、呼吸器等•直接链接电子病历储存正确监测数据,去除人为错误•提供护理人员相关报告、提醒与警示•病患病历数据实时且正确地呈现,提供照护者使用•提供病患照护时之护理计划、决策执行及治疗措施等参考信息三、该亚软件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网站/目前公司主要致力于医院放射科信息系统 (RIS)软件、医学影像传输和存档系统 (PACS) 软件、医疗机构信息系统集成 (IHE)软件的开发、应用、销售和技术服务。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科技与创新2023年第14期·49·文章编号:2095-6835(2023)14-0049-03一种智能手表的设计研究*林悦,贾国莹,孙俊伟,胡文瑞,张剑(齐齐哈尔大学理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摘要:新型智能手表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提出了一种专门为满足残障人士需求而设计的,具有新理念新功能的微距离-守护之眼智能手表。
通过对比现有产品的特点和不足,设计出北斗定位、障碍物躲避、健康监测等功能,并将人文关怀理念渗入其中。
讨论了将最新的科学技术应用于智能手表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并说明了智能手表的独特功能为提高残障人士的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残障人士;微距离-守护之眼;智能手表;人文关怀中图分类号:TB472;TH714文献标志码:ADOI :10.15913/ki.kjycx.2023.14.0141研究背景残障人士作为社会中更需要人文关怀的群体,如何为他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如何让“互联网+”技术为他们设计出更为人性化的产品,如何让他们享受先进技术带来的便利以及对他们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都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的残障人士主要包括听力语言残疾、视力残疾、肢残、智残等,2022年统计数据表明,听力语言残疾人约有2500万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786%;视力残疾人数为900万,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642%;肢体残疾人数为900万,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642%;智残人数也高达250万人左右,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179%。
残障人士在生活上存在出行安全问题、与人沟通交流不便等诸多困难,他们自己无法通过劳动来创造价值,存在着就业问题,同时残障人士也需要看护和帮助,给家庭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作为社会中更需要人文关怀的人群,如何为残障人士的生活工作提供便利条件,为他们设计更为人性化的产品来享受先进技术带来的便利是非常重要的[1]。
HIS系统简介HIS(LIS、PACS、RIS、EMR)系统简介一、定义说明医院信息系统(XXX, HIS),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病人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的能力,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XXX, LIS),是专为医院检验科设计的一套信息管理系统,能将实验仪器与计算机组成网络,使病人样品登录、实验数据存取、报告审核、打印分发,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等繁杂的操作过程实现了xx、自动化和规范化管理。
有助于提高实验室的整体管理水平,减少漏洞,提高检验质量。
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communication systems, PACS),是近年来随着数字成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旨在全面解决医学图像的获取、显示、存贮、传送和管理的综合系统。
HIS系统简介放射信息管理系统(Radioiogy information system, RIS),是优化医院放射科工作流程管理的软件系统,一个典型的流程包括登记预约、就诊、产生影像、出片、报告、审核、发片等环节。
电子病历(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EMR),是指将传统的纸病历完全电子化,并提供电子贮存、查询、统计、数据交流等管理模式,它是信息技术和搜集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的必然产物,是医院计算机搜集化管理的必然趋向,目前改领域研究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应用热点。
二、概述医院信息系统(HIS)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它包含财务、人事、住院、门诊、挂号、医技、收费、分诊、药品管理等多个子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HIS系统被赋予更多的功能:随着医院内部业务流程的不断梳理和整合,HIS与LIS,PACS,RIS,EMR等外围模块不断融合;随着卫生信息化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扩展,HIS与社保,医保,甚至银行系统的业务及数据交互越来越频繁。
世纪科怡2008档案管理系统功能介绍目录简介 (2)一、文件管理 (2)文件登记 (2)文件处理 (3)文件归档 (3)二、档案管理 (4)档案录入 (4)归档 (5)档案调整 (6)报表打印 (6)原文管理 (6)其他特定功能 (7)三、检索利用 (8)检索 (8)借阅利用 (9)授权阅读 (9)四、保管鉴定 (10)库房及存放管理 (11)鉴定销毁 (12)五、编研统计 (13)六、移交接收 (15)七、扫描加工 (16)页码扫描 (16)原文挂接 (16)八、移动档案 (17)九、数据管理 (18)导入导出 (18)备份恢复 (21)十、系统管理 (21)十一、WEB查询利用子系统 (22)简介世纪科怡档案管理系统2008版是在3.2.1版的基础上推出的一款全新产品,继承并发扬了科怡产品的一贯优势,并在多个方面进行了全新研发,特别增强了数据操作、原文管理、扫描加工、查询利用和档案编研等多个方面。
一、文件管理文件管理主要针对公文处理流程设计的,系统主要有文件登记、文件传阅、文件处理、文件分发以及与档案管理衔接的文件归档。
另外针对部门介于文件和档案之间的资料图书管理,在文件管理模块中新增加了资料登记管理。
文件登记根据文件生成渠道的不同,系统把文件管理分为:来文、发文和内部文件,并提供给用户自定义文件类别的功能,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定义文件管理类别。
文件处理文件登记后进入文件处理流程,系统跟踪文件处理整个过程,用户可通过网络直接进行文件处理,也可打印文件处理单,进行手工处理。
文件归档系统可直接把文件管理中的各类文件按照一定规则直接归档进入档案管理,不需要客户重新进行档案录入。
二、档案管理档案管理模块主要是进行档案的录入、归档整理、档案调整、打印报表、原文管理等,同时为了便于用户进行数据操作,系统在档案管理模块特别设置了查询、排序、批量修改、数据回收站、自动标引主题词、自动组卷、文件关联、提取、分页、目录序列、关联显示、界面调整等。
项目一
人文信息智能管理机简介
一、概述
人文信息智能管理机是融人脸识别技术、人文信息卡为一体的现代化科学化的员工考勤机。
人脸识别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从视频中提取人像特征点,利用生物统计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并建立人脸特征模板。
当已登记的人员从考勤管理机前走过,与已建立的模板相对应时,则确认为有效。
因而它具有唯一性、不可替代性,不易伪造和假冒,从而杜绝诸如吃空响之类的事件发生。
采用人文信息智能管理机,可实现员工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可视化,同时实现信息传递、信息共享。
二、系统组成及功能特点
1、具有图像更新功能。
若将正采取的图像作为第一人脸,存储的为第二人脸。
如果第一人脸与第二人脸相一致,人脸识别器将自动储存第一人脸图像来更新第二人脸图像。
可保持用户脸像的更新,降低了脸部外形、环境对识别的影响,增加了识别的准确率。
2、具有存储记录的功能。
可实时查阅出勤情况,可与统计中心或结算中心相连通,便于薪资的计算或成本的核算。
3、具有检测被考勤人员身体状况的功能。
4、可精确地记录统计煤矿入井人员的入井、开井时间及其它信息。
5、无线网络无缝连接功能。
6、信息统计打印功能
四、系统特点
非接触性,自动人脸识别,自动验证,鉴别进出人员身份信息,完成人员的出入控制,限制非法人员的进入
⌝. 唯一性,一对一人脸模型,有效防止他人顶替
⌝. 强兼容性,支持各种控制系统(门禁系统、考勤系统、票务系统、安检系统和人员定位系统),便于现有系统的改造和升级。
⌝. 活体检测性,具有活体检测功能,安全。
⌝. 存储性,无论是否识别,全部存储人脸图片,无一漏网
⌝. 具有双门互锁,报警联运,强制关门,紧急开门,非法报警,实时监控,电
子地图等门禁常规功能
⌝. 可追溯性,系统可以按门,时间,人员设置有效开门时间,区域,从而随时查看人员的进出记录
⌝. 自保护性,对非法情况,系统能自动发出报警信号,并记录时间,门号,状态等信息,确保自身安全和供事后查证
五、应用领域
煤矿、电力、政府部门、厂企单位、交通运输、监狱、看守所、劳改所、拘留所等司法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