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步行18里》优选备课教案三篇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12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步行18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物特点及相关情节。
2.掌握重要词语的意义。
3.能够简述故事大意。
4.增强学生对家庭、友情、团结的认识,增强对家庭、友情的珍惜,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理解人物的特点及相关情境。
2.掌握重点词语。
三、教学难点1.增强学生对家庭、友情、团结的认识,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
2.掌握故事大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本节课将要讲述的是一篇文学作品——《步行18里》。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都用步行18里这个词来形容一个人为了达到目的而艰苦奋斗,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将会和主人公一起踏上一段非常艰苦且漫长的路程,一起去观看小说背后蕴含的深刻精神内涵。
在观看的过程中,还请大家注意生活中的例子。
2. 学生阅读环节1.让学生独立阅读文本《步行18里》。
2.学生可以记录不懂的生字和疑问,课堂交流讨论。
3. 教师讲解阅读要点1.教师提问: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是哪里人?现在他正在做什么?2.教师讲解关键词:传单,团结,逃生扶梯,勾心斗角,信任等。
4. 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1.教师逐段讲解文本《步行18里》的情节,学生可以边听边记录。
2.教师边讲解边提问,观察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
3.学生可以自己补充相关情节信息。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要点,总结故事背后的深刻精神内涵。
2.增强学生对家庭、友情、团结的认识,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
3.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作业布置1.提醒学生下节课前预习《步行18里》的相关内容。
2.要求学生在作业簿上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读后感或小结。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情境导入、学生独立阅读、教师讲解阅读要点、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多种教学方法。
学生通过课前的预热、独立阅读、课堂讨论等环节,全面提高了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对家庭、友情、团结等方面的认识,强调团结互助的重要性。
《步行18里》说课(一)教材分析:《步行18里》这篇文章写的是发生在父子之间的故事。
由于儿子的迟到加上说谎,让父亲彻底失望,所以父亲坚持要步行回家,儿子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再也没有说过谎的故事。
本文情节曲折感人,人物语言较多,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父亲教育孩子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的良苦用心。
在朗读中有感悟,受到教益和启发。
(二)教学目标: 1、在充分的阅读中感悟,懂得为人要真诚的道理。
2、用默读等多种方式学会和文本人物对话,体会他们心理。
3、学习三种体会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句,标点符号。
(三)教学重点:用默读等多种方式学会和文本人物对话,体会他们心理。
懂得为人要真诚的道理。
教学难点:学习三种体会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句,标点符号(四)教学方法:全课围绕抓住重点词句子,标点,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悟,读中想,读中思,读中说的教学方法,领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五)设计理念:学贵有法,亚里士多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把地球起来。
为了给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一个支点,我在本节课上关注阅读方法的指导,让生学掌握一定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六)设计思路:学生在第一课时已读通了课文,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读自悟抓住人物的语言,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
(七)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交待学习任务。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简单的学习了《步行18里》这篇文章,知道了这个感人的小故事真是令人百读不厌啊!老师也读了好多遍课文,我还把课文的故事情节用小标题的形式总结了一下。
(课件出示)送车保养,看电影误时惩罚自己,步行回家倍受感动,永不说谎一路尾随,沮丧痛苦说谎骗父,揭穿谎言内心愧疚,承认说谎哪位同学能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来给这个小标题排排队?二、抓住写父亲的语言来揣摩心理,朗读课文。
师:在父亲揭露儿子撒谎时一共展开了三次对话。
我们来读一读第一次对话。
《步行18里》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步行18里》是长春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十版块《体验真诚》中的第一篇文章。
本文表现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诚实守信的事。
为了教育儿子不要说谎话,父亲不惜步行18里路。
故事耐人寻味。
二.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步行18里》这篇课文写的是发生在父子之间的事。
课文先写“我”奉父亲之命把车子送去保养,之后便去看电影,等看完电影已超过约定接父亲的时间;接着写“我”去接父亲,告诉父亲因为车子有些地方需要大修,因此迟到;再写父亲一针见血地指出“我”是在说谎,由于“我”让父亲彻底失望,所以他坚持要步行回家,“我”只好开车跟在后面;最后写“我”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再也没说过慌。
本文情节曲折感人,人物语言较多,教学时应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父亲教育孩子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的良苦用心。
在朗读中有感悟,受到教益和启发。
2.设计思路: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通读了全文,弄懂了故事内容。
所以,在此基础上,我注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抓住人物的内心世界,再领会文章所表达的主要思想。
从中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事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
2.过程方法标:一是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是学会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三是能复述课文。
3.情感态度标: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体会父亲为教育孩子,自己以身作则的良苦用心。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父亲第三次说的话;抓重点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把事情经过叙述具体的方法。
五.教法学法:在本课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阅读实践中掌握阅读方法。
六.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你有过说谎的经历吗?当时心情如何?(话题引入,让生敞开心扉的同时,意识到说谎是不对的。
《步行18里》说课稿一、说教材:《步行18里》是选自长春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十板块体验真诚里的第一篇课文。
这篇文章写的是发生在父子之间的故事。
由于儿子的迟到加上说谎,让父亲彻底失望,所以父亲坚持要步行回家,儿子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再也没有说过谎。
本文情节曲折感人,人物语言较多,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父亲教育孩子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的良苦用心。
在朗读中有感悟,受到教益和启发。
二、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对生活有已经所体验与感悟,思想也开始向成熟发展,正是引导他们明事理、辨是非,培养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期。
教学本课时,由于大多数学生没有类似的生活经历,理解起来恐怕还只停留在故事本身。
为了能让学生真正进入故事中并能深切体会父亲的那些做法,我计划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事情的发展中,去体会人物的感情。
三、说教学目标、重难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阶段目标,结合本册教材的特点,与本板块体验真诚这一主题,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定为:知识与能力: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和真诚的价值。
过程与方法:1.联系上下文理解“支支吾吾”“罪恶感”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生活中感悟诚信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的深刻含义。
四、说教法、学法:(一)说教法1.体验教学法。
让学生朗读并走进课文,把自己想象成课文中人物,从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读书指导法。
如何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读书指导十分重要。
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朗读方法,如:引读、齐读、指名读、范读、齐读,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说学法1.朗读感悟法。
本节课我重视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正音,读中把握内容……2.合作探究法。
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促进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步行18里》教案(一)教材分析:《步行18里》这篇文章写的是发生在父子之间的故事。
由于儿子的迟到加上说谎,让父亲彻底失望,所以父亲坚持要步行回家,儿子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再也没有说过谎的故事。
本文情节曲折感人,人物语言较多,教学时应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父亲教育孩子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的良苦用心。
在朗读中有感悟,受到教益和启发。
(二)学情分析:教学本课时,由于大多数学生没有类似的生活经历,理解起来恐怕还只停留在故事本身。
为了能让学生真正进入故事中并能深切体会父亲的那些做法,我计划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但读得可能不够透彻,个别学生理解也不够深刻;再一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历来想,来说,学生说得就不会太单一。
如果时间允许让他们讲述生活中类似的事,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效果会更好。
(三)教学目标:1、在充分的阅读中感悟,懂得为人要真诚的道理。
2、用默读等多种方式学会和文本人物对话,体会他们心理。
3、能复述课文,力争做到简明准确。
(四)教学重点是: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懂得为人要真诚的道理。
教学难点:学会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
(五)教学方法:全课围绕读中悟,读中想,读中思,读中写的教学方法,不再把教师的理解强加给孩子,而是让孩子们自己去读中感悟,理解这篇文章,看懂这个世界。
(六)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搜集有关真诚的名言、赞美父爱的名言。
(七)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①读词语,自由选择一个词语说句话。
罪恶压抑谅解沮丧平均道歉话语支支吾吾德才兼备闷声不语②老师让大家查找资料,找一下关于真诚的名言,谁找到了与大家分享一下?③回忆一下,通过上节的学习,你能说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么?2.读文感知默读或轻声读课文,画出你认为感动的画面,然后多读一读,准备和大家交流。
(汇报句子、段落)3.理解感悟①课文中描写人物时用了许多语言描写,浏览一下:父子一共有几次对话?分别是哪几句?(汇报)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读一读?谁来读父亲的话?谁来读儿子的话?其他生听,思考:通过他们的读,你能品出父亲当时的心情吗?(2组练习,读出愧疚、自责。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教案是连接学与教的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学科,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寻觅最佳解决方案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步行18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7个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
了解课文讲述的故事内容,能复述课文。
3.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教学重点:认识7个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难点:初步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进程:一、了解版块特点。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版块---体验真诚(板书)。
2.你对真诚是怎样知道的?揭示课题:步行18里。
二、初读课文:1.师范读课文,生注意画出容易读错的字音。
2.汇报字音:“吾”字需要正音,不能读成“w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把这个字音读错了,这一点必须强调;“闷”字是多音字,引导学生注意书中所给的提示;3.根据预习,在小组内交换预习情形。
4.全班交换:自主解决生字。
5.交换其他预习内容,质疑。
三、再读课文:1.小组内用自己爱好的方式再读课文。
读准字音。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3.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四、布置作业,小结:熟读课文,练写生字。
板书设计:步行18里兼歉谎罪吾抑谅闷均沮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7个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
了解课文讲述的故事内容,能复述课文。
3.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教学重点:学会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
教学难点: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进程:一、回想课文:1.昨天我们学习了《步行18里》这篇课文,谁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这节课连续学习《步行18里》,板书课题。
二、分析课文:1.在课文中一共显现了父子的三次对话,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并找出这三次对话,分别体会父子的心情。
小学四年级语文《步行18里》优选备课教案(精选5篇)小学四年级语文《步行18里》优选备课篇1教学目标:1、学习三种体会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句、标点符号。
2、根据自己对文中人物心理活动的体验,个性感情朗读课文,3、明白在生活中,做人要诚实,不说谎话,同时体会父亲为了教育孩子,以身作则的良苦用心。
教学重点:学习三种体会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并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父亲步行18里的目的和课文揭示的道理。
课时分配:二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交代本课教学任务。
今天,我们一同学习《步行18里》(学生齐读课题) 这篇课文很感人,回忆一下,主要讲了什么?交代任务:文中的父亲是用步行十八里的方式教育儿子,下面,我们共同走进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揣摩人物的心理,读好课文。
过渡:下面,把书翻到80页,默读课文,把文中描写父亲的语句画下来并把自己的体会,在对应的文字旁做适当的标注。
(板书:揣摩人物心理)二、抓描写父亲的语句,揣摩人物心理,朗读重点句子。
第一处:我把车开到和父亲约好的地方,看见父亲很有耐性地..等候着。
1、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抓“很有耐性地等候”。
2、请同学们再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很有耐性地等候”?请你联系书中语句回答。
(1)联系第一段“我已经迟到两个小时!”小结:大家看这句的符号是感叹号,看出在我的眼中,2个小时的时间真的很长。
(2)还可联系5段。
父亲已经知道我没有去按时取车的情况下,“耐心地等待”。
3、这真是一位有耐心的父亲。
在这样长的时间,在知道孩子已经犯了错误的情况下,父亲仍然在有耐性地等待,谁来读一读这一句,读出父亲的耐心。
4、在这一段中还有对父亲的描写吗?第二处:“我永远也忘不了他当时看我的眼神..。
”1、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看了我一眼?2、学生可联系前文回答。
3、这句话的后面用了一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小结:父亲在耐心地等待,但等来的结果却是——孩子的谎言。
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下册第十单元《步行18里》教学设计10体验真诚板块分析:本板块共安排两篇课文和一个表达。
《步行18里》和《生命的药方》都是表现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诚实守信的事。
这里面有父子情,有朋友情。
为了教育儿子不要说谎话,父亲不惜步行18里,为了能够治好朋友的绝症,艾迪不辞辛苦带着德诺去寻找生命的药方。
故事生动感人,耐人寻味。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叙述具体的方法。
重点阅读表现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部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并从中领会作者语文的准确和恰当,提高学生语言的感受能力。
表达的内容是《我经历的一件事》。
注意教会学生在众多经历的事中选择一个印象深刻的,能给自己带来某种影响的事来写。
10—1步行18里教材分析:《步行18里》这篇文章写的是发生在父子之间的故事。
课文先写“我”奉父亲之命把车子送去保养,之后便去看电影,等看完电影已超过约定按父亲的时间;接着写“我”去接父亲,告诉父亲因为车子有些地方需要大修,因此迟到;再写父亲一针见血地指出“我”是在说谎,由于“我”让父亲彻底失望,所以他坚持要步行回家,“我”只好开车跟在后面;最后写“我”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再也没有说过谎。
教学目标:1、认识7个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讲述的故事内容,能复述课文。
3、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教学难点:学会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或教学挂图。
阅读教学分析:本文故事性很强,情节曲折,在阅读教学中,不能把课文割裂开来理解,要整体把握。
如在学生充分朗读、自悟的基础上,教师先让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弄清楚后,找出父子的三次对话,通过读的方式来理解父亲当时的心情和他要表达的意思,父亲第三次说的话是教学重点。
应反复朗读、理解体会。
文章结尾描写父亲步行18里回家,我开车紧随,虽无人物对话,但却是最感动人的场面。
小学四年级语文《步行18里》优选备课教案三篇《步行18里》讲述了由于儿子的迟到加上说谎,让父亲彻底失望,所以父亲坚持要步行回家,儿子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再也没有说过谎的故事。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步行18里》优选备课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四年级语文《步行18里》优选备课教案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7个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讲述的故事内容,能复述课文。
3.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教学重点:认识7个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难点:初步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一、了解版块特点。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版块---体验真诚(板书)。
2.你对真诚是怎样理解的?揭示课题:步行18里。
二、初读课文:1.师范读课文,生注意画出容易读错的字音。
2.汇报字音:吾字需要正音,不能读成w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把这个字音读错了,这一点必须强调;闷字是多音字,引导学生注意书中所给的提示;3.根据预习,在小组内交流预习情况。
4.全班交流:自主解决生字。
5.交流其他预习内容,质疑。
三、再读课文:1.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
读准字音。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3.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四、布置作业,小结:熟读课文,练写生字。
板书设计:步行18里兼歉谎罪吾抑谅闷均沮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7个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讲述的故事内容,能复述课3.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教学重点:学会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
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一、回忆课文:1.昨天我们学习了《步行18里》这篇课文,谁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这节课继续学习《步行18里》,板书课题。
二、分析课文:1.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父子的三次对话,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并找出这三次对话,分别体会父子的心情。
小学四年级语文《步行18里》优选备课教
案三篇
《步行18里》讲述了由于儿子的迟到加上说谎,让父亲彻底失望,所以父亲坚持要步行回家,儿子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再也没有说过谎的故事。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步行18里》优选备课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语文《步行18里》优选备课教案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讲述的故事内容,能复述课文。
3.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教学重点:
认识7个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难点:
初步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了解版块特点。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版块---体验真诚(板书)。
2.你对真诚是怎样理解的?揭示课题:步行18里。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生注意画出容易读错的字音。
2.汇报字音:"吾"字需要正音,不能读成"w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把这个字音读错了,这一点必须强调;"闷"字是多音字,引导学生注意书中所给的提示;
3.根据预习,在小组内交流预习情况。
4.全班交流:自主解决生字。
5.交流其他预习内容,质疑。
三、再读课文:
1.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
读准字音。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四、布置作业,小结:
熟读课文,练写生字。
板书设计:
步行18里
兼歉谎罪吾抑谅闷均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讲述的故事内容,能复述课文。
3.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教学重点:
学会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
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
1.昨天我们学习了《步行18里》这篇课文,谁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这节课继续学习《步行18里》,板书课题。
二、分析课文:
1.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父子的三次对话,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并找出这三次对话,分别体会父子的心情。
找到后,和小组同学共同体会。
(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重点体会,例如:
"一阵罪恶感涌上我的心头,我支支吾吾承认自己去了电影院,告诉他我迟到的真正原因。
"
"父亲身心遭受这种折磨,这是我有生以来碰到的最为沮丧与痛苦的事。
"
这段教学,在读的基础上重点启发学生想象当时父子二人各自的内心世界:他们心里想了什么呢?
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总结全文,点出中心。
3.指导朗读:
父亲的语言真诚、严肃,并带有深深的自责,朗读时,语速稍慢,略带低沉,把父亲的那种深深自责读出来。
四、小结:生活中诚信是最重要的。
板书设计:
步行18里
我父亲
撒谎步行回家
讲诚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和文中的人物对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讲述的故事内容,能复述课文。
3.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教学重点:
学会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
教学难点:
进一步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做人要真诚,不要说谎话。
教具准备:
小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