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复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7
二、填空题1、五大成土因素是指母质、气候、地形、时间、生物,其中生物是主导因素。
2、土壤基本粒级有石砾、砂粒、粉粒、粘粒。
3、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是电荷价、离子半径和离子浓度。
4、按照吸附机理可以把土壤吸附性能分为交换性吸附、专性吸附和负吸附。
5、产生阳离子专性吸附的土壤胶体物质是铁、铝、锰的氧化物及其水化物,被专性吸附的阳离子主要是 BⅠ、BⅡ族和其它过渡金属离子。
6、土壤钾元素形态可分为水溶态钾、交换性钾、非交换性钾、矿物态钾。
7、若土壤的容重为1.325g.cm3,质量含水量为20%,则土壤的孔隙度为 50% ,空隙比为 1:1 ,三相比为固:液:气=50:26.5:23.5 。
8、旱作土壤有效水含量为田间持水量与萎焉系数的差值。
9、良好的土壤结构性,实质上是具有良好的空隙性,即要求总孔隙大而且大小孔隙合理分布,有利于土壤水、肥、气、热状况的调节和植物根系活动。
10、根据土壤胶体表面的结构特点,大致可将土壤胶体表面分为硅氧烷型表面、水合氧化物表面、有机物表面、等3种类型,2:1型粘土矿物的表面属于硅氧烷类型。
11、根据土壤水分所受力的作用,土壤水分类型分为吸附水、毛管水、重力水。
12、土壤三相的导热率顺序是固>液>气,热容量顺序是液>固>气。
13、土壤潜性酸包括交换性酸和水解性酸,其中交换性酸度更能代表潜性酸度。
14、一个良好的土壤应该能使植物吃得饱、喝得足、住得好、站得稳。
15、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多样性包括土壤微生物类型多样性、土壤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多样性、微生物呼吸类型多样性。
16、土壤胶体电荷产生的原因有同晶替代、吸附、断键、解离。
17、土壤碱度的液相指标是总碱度,固相指标碱化度。
18、土壤水分含量的常用表示方法有质量含水量、容积含水量、相对含水量、土壤水贮量。
19、1:1型粘土矿物是由 1层硅片和1层铝片结合而成,代表矿物是高岭石;2:1型粘土矿物由 2层硅片和1层铝片结合而成,胀缩型如蒙脱,非胀缩型如伊利石。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土壤:土壤是指地球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2、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3、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取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4、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5、土壤腐殖质:指除未分解和半分解的动、植物组织和土壤生命体等以外的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6、土壤腐殖物质:是指经土壤微生物作用后,由多酚和多醌类物质聚合而成的含芳香环结构的,新形成的黄色至棕黑色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7、矿化过程:是指土壤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分的过程。
8、腐殖化过程:是指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生化和化学作用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
9、土壤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含粒间孔隙的体积)的质量。
单位为:克/厘米3。
10、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单位为:克/厘米3。
11、土壤孔度(孔隙度、总孔度):在一定容积的土体内,土壤孔隙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
12、粒级:通常根据土粒直径大小及其性质上的变化,将其划分为若干组,称为土壤粒级(粒组)。
13、当量粒径:细粒部分则根据颗粒半径与颗粒在静水中沉降速率的关系(斯托克斯定律)计算不同粒级土粒在静水中的沉降速度,把土粒看作光滑的实心球体,取与此粒级沉降速率相同的圆球直径作为其当量粒径。
14、机械组成:是指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所占的百分含量,也称颗粒组成。
15、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
16、土壤结构体:是土粒互相排列和团聚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结构的土块或土团。
17、土壤结构性:是由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及结构体内外的孔隙状况等产生的综合性质。
《土壤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创立了(矿质营养)学说和归还学说,为植物营养和施肥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土壤形成的五大自然因素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
3.发育完全的自然土壤剖面至少有(表土层)、(淀积层)和(母质层)三个层次。
4.土壤圈处于(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的中心部位,是它们相互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换的枢纽。
5.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指(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
6.土壤肥力按成因可分为(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按有效性可分为(有效肥力)、(潜在肥力)。
二、判断题1.(√)没有生物,土壤就不能形成。
2.(×)土壤三相物质组成,以固相的矿物质最重要。
3.(×)土壤在地球表面是连续分布的。
4.(×)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中,以养分含量多少最重要。
5.(×)一般说来,砂性土壤的肥力比粘性土壤要高,所以农民比较喜欢砂性土壤。
6.(√)在已开垦的土壤上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分不出哪是自然肥力,哪是人工能力。
三、名词解释1. 土壤:是具有肥力特性因而能生产植物收获物的地球陆地疏松表层。
2. 土壤肥力:土壤能适时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固着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3. 土壤剖面:在野外观察和研究土壤时,从地面垂直向下直到母质挖一断面。
四、简答题1. 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那些重要作用?(1)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生物生产的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
(2)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3)土壤是农业生产中各项技术措施的基础。
(4)土壤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土壤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是什么?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物质组成的疏松多孔体。
五、论述题1. 论述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的作用。
(1)概念:土壤:是具有肥力特性因而能生产植物收获物的地球陆地疏松表层。
土壤学考试试卷及答案《土壤学》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入题后括号内)1、在自然环境5大圈层中,处于中心纽带的圈层是( D )A、大气圈B、水圈C、生物圈D、土壤圈2、土壤具有( A )是土壤最本质的特征A、肥力B、有机质C、矿物质D、水分3、在自然土壤的形成过程中,( B )因素起主导作用A、母质B、生物C、地形D、时间4、土壤( B )含量是土壤肥力水平高低的标志A、矿物质B、有机质C、水分D、养分5、土壤有机质含量在( D )以上的土壤称为有机质土壤A、5%B、10%C、15%6、土壤有机质的主要存在形态是( C )A、木质素B、含氮化合物C、腐殖质D、纤维素7、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中最重要最积极的过程是( C )A、水的淋溶作用B、酶的水解C、微生物转化D、动物转化8、碳水化合物在( B )条件下矿化分解易产生有机酸的累积A、高温通气B、低温嫌气C、高温嫌气D、低温通气9、土壤腐殖质平均含碳量为( A )A、58%B、30%C、80%D、55%10、从土壤中分离提取腐殖酸是根据腐殖酸的( C )差异A、化学性质B、带电性C、溶解性D、吸附性11、土壤团聚体的主要胶结剂是( D )A、氧化硅B、氧化铁C、粘粒12、以下哪种作物秸秆还田时不需要配施肥速效性化学氮肥(B )A、水稻B、大豆C、小麦D、玉米13、下列改良土壤质地的措施中,能够真正达到改良土壤质地的是( A )A、客土调剂B、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C、施用有机肥D、植树种草14、适宜于在沙壤土中种植的作物是( C )A、水稻B、小麦C、花生D、玉米15、适宜于在粘壤土中种植的作物是( A )A、水稻B、花生C、红薯D、马铃薯16、对作物生长发育最有利的结构体是( D )A、块状结构B、核状结构C、柱状结构D、团粒结构17、影响土壤热容量的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B )A、土壤矿物质B、土壤水分C、土壤有机质D、土壤空气18、土壤圈中的氮素主要来源于( A )A、生物固氮B、化学氮肥C、大气沉降D、有机质矿质化19、最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形成的胶结物是( C )A、粘粒B、铁铝氧化物C、腐殖质D、氧化硅20、具有“小肥料库”之美称的结构体是( B )A、块状结构体B、团粒结构体C、柱状结构体D、核状结构体21、对植物完全无效的水分类型是( A )A、吸湿水B、膜状水C、毛管上升水D、毛管悬着水22、对植物有效性最高的水分类型是( C )A、吸湿水B、膜状水C、毛管水D、重力水23、按照卡庆斯基制质地分类方法,不属于土粒的一类是 ( A )A、石块、石砾类B、砂土类C、壤土类D、粘土类24、土壤有机质矿化后的最终产物是 ( D )A、CO2B、H2 OC、矿质养分D、CO2+ H2 O+矿质养分25、在腐殖质组分中,既溶解于酸又溶解于碱的物质是( B )A、胡敏酸B、富里酸C、胡酸素D、胡敏酸+富里酸26、土壤胶体微粒的构造包括 ( B )A、胶核B、胶核十双电层C、决定电位层D、补偿电位层27、土壤溶液中,分散作用最强的一组阳离子是( D )A、Fe3+B、Ca2+和Mg2+C、K+和NH4+D、Na+28、土壤交换性阳离子分为盐基离子和致酸离子两类,致酸离子类包括( C )A、Na+和Al3+B、NH4+和Al3+C、H+和Al3+D、K+和Al3+29、活性酸是土壤溶液中( A )所表现出的酸度A、H+C、H+和Al3+D、Al(OH)330、对各种养分来说,有效度都较高的pH范围是 ( C )A、<4B、<5C、5-7D、>731、在重力作用下,能够自由排出土体的水分类型是( D )A、吸湿水B、膜状水C、毛管水D、重力水32、土壤中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水含量为( D )A、田间持水量B、凋萎系数C、饱和持水量D、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33、土壤热量主要来源于( A )A、太阳辐射B、生物热C、地球内热D、乱流热34、土壤温度变化与大气温度变化的关系是前者较后者( B )A、超前B、滞后C、一致D、无关35、一年中土壤地表面最高温出现在( D )A、6月C、8月D、7月或8月36、在植物必需的营养中,主要来自于大气和水的是( B )A、N、P、KB、C、H、O C、Ca、Mg、SD、Fe、Cu、Zn37、土壤中仅反映钾储量大小的钾形态是( B )A、矿物钾B、非交换钾C、交换钾D、水溶性钾38、植物吸收氮素的主要形态是( D )A、NH4+B、NO3-C、NO2-D、NH4+和 NO3-39、磷是遗传物质( B )的重要组成成分A、白质蛋B、核酸C、植素D、磷脂40、我国土壤纬度地带性产生的动力是( B )因子的变化A、降水量B、热量C、光D、温度41、原生矿物来自( C )A、岩石破碎C、岩浆在地壳中天然产生D、海湖中沉积42、土壤盐基饱和度是指( A )A、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占交换性阳离子的百分数B、交换性阳离子占盐基离子总量的百分数C、钙镁离子占交换性阳离了的百分数D、盐基离子与交换性阳离子之比的百分数43、土壤呈中性的pH大致范围( B )A、—B、—C、—D、—44、土壤腐殖质主要由( D )组成A、多元酚B、纤维素、氨基酸C、氨基酸D、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45、由于受根系生命活动的影响,通常根际土壤微生物( B )A、无变化B、数量大于非根际C、数量少于非根际D、分布无规律性46、在坡顶位置的成土母质类型为( B )A、坡积物B、残积物C、冲积物D、洪积物47、石灰土是发育在( B )上的一种岩成土壤A、变质岩C、火成岩D、沉积岩48、与近地面空气相比,土壤空气中( C )的含量没有明显差异A、02B、C02C、N2D、02和N249、紫色土是发育于紫色岩石上的一种( C )土壤A、成年B、人为C、幼年D、地带50、土壤热容量愈大,则土温升高或降低( B )A、平均B、愈慢C、愈快D、不受影响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若干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入题后括号内)1、绿色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要素有( ABCDE )A、光能B、热量C、空气D、水分E、养分2、人们通常把自然环境划分为几个圈层,分别是( ABCDE )A、大气圈B、水圈C、生物圈D、土壤圈E、岩石圈3、土壤肥力因素包括( ABCD )A、水B、肥C、气D、热E、有机质4、从土壤肥力的演变过程来看,土壤肥力可分为( ABC )A、自然肥力B、经济肥力C、人为肥力D、潜在肥力E、生产肥力5、土壤学的分支学科包括( ABCDE )A、土壤地理学B、土壤物理学C、土壤化学D、土壤生物学E、土壤矿物学6、根据矿物颜色的成因,矿物颜色可分为( CDE )A、白色B、黑色C、自色D、假色E、他色7、岩浆岩的构造包括( ABCDE )A、块状构成B、均一构造C、流纹状构成D、气孔状构造E、杏仁状构成8、根据岩石的生成方式的不同,岩石可分为( ABC )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D、单矿岩E、复矿岩9、自然成土因素包括( ABCDE )A、母质B、生物C、地形D、时间E、气候10、含氮化合物在土壤中的转化过程有( ABCD )A、水解过程B、氨化过程C、硝化过程D、反硝化过程E、吸收过程11、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键合的主要作用力有( BCDE )A、水吸力B、氢键C、静电吸附D、阳离子引力E、范德华力12、以下哪些作物秸秆还田时需要配施速效性化学氮肥( ACD )A、水稻B、大豆C、小麦D、玉米E、蚕豆13、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有( ABCDE )A、客土调剂B、引洪放淤C、引洪漫沙D、施用有机肥E、植树种草14、土壤结构体类型有( ABCDE )A、块状结构B、核状结构C、柱状结构D、片状结构E、团粒结构15、土壤结构体的胶结物主要有( ABCDE )A、有机胶体B、铝硅酸盐粘粒C、铁铝氢氧化物D、硅酸胶体E、阳离子16、土壤结构体成型的动力有( ABCD )A、干湿交替B、冻融交替C、生物作用D、土壤耕作E、施用有机肥17、土壤结构体的稳定性主要是指( CDE )A、物理稳定性B、化学稳定性C、生物稳定性D、机械稳定性E、水稳定性18、土壤良好结构体的培育措施有(ABCDE )A、增施有机肥B、合理轮作C、改良土壤酸碱性D、应用土壤结构改良剂E、合理耕作与灌溉19、影响土壤容重的因素有(ABCDE)A、土壤质地B、土壤结构C、土壤松紧度D、土壤有机质含量E、土壤孔隙度20、土壤水分类型有( ABCDE )A、吸湿水B、毛管上升水C、毛管悬着水D、膜状水E、重力水21、土壤水分常数主要有( ABCD )A、吸湿系数B、凋萎系数C、田间持水量D、饱和持水量E、有效水贮量22、土水势分势包括( ABCDE )A、重力势B、压力势C、溶质势E、渗透势23、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主要有( ABCD )A、土壤质地B、土壤腐殖质C、土壤无机胶体种类D、土壤酸碱度E、土壤水分24、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的因素主要有(ABCE )A、离子饱和度B、互补离子种类C、无机胶体种类D、土壤酸碱度E、离子半径大小与晶格孔穴大小的关系25、影响土壤酸碱性差异的因素主要有( ABCDE )A、气候B、植被C、母质D、氧化还原条件E、施肥26、土壤中常见的氧化还原体系有(ABCDE)A、铁体系B、锰体系C、氧体系D、硫体系E、氮体系27、土壤温度的变化取决于土壤的( AC )A、导热性B、吸热性C、热容量E、矿物质28、土壤中氮素的转化途径主要有( ABCDE )A、氨化作用B、硝化作用C、反硝化作用D、有机氮矿化E、氨挥发29、土壤中磷的形态有( ABCDE )A、Ca-PB、Fe-PC、Al-PD、O-PE、植酸态磷30、土壤中钾的形态有( ABCD )A、矿物态钾B、非交换性钾C、水溶性钾D、交换性钾E、有效钾三、名词解释1、土壤肥力:植物生长和生活的全过程中,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土壤学复习题判断并改错:1.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10 cmolkg-1 ,保肥能力高。
×一般以为CEC〈10 cmolkg-1的土壤保肥力较低,10~20中等,〉20较高。
2。
我国长江以南的土壤多为酸性或强酸性,长江以北的土壤多为中性或碱性。
√3。
石灰岩和大理岩都属于变质岩。
×拓展: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
沉积岩:页岩,砾岩,砂岩,粉砂岩,石灰岩。
变质岩:板岩,千枚岩,片岩,大理岩,石英岩。
4。
方解石类矿物较长石类矿物更容易风化。
√方解石主要是碳酸钙,更容易受到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发生风化。
5.土壤的胶体数量越多,其缓冲能力越大。
√土壤胶体中有碱基、有酸基,可以吸收质子,也可以解离氢离子所以可以对酸碱物质具有一定的缓冲性,所以胶体数量越多,其缓冲能力越强6。
土壤的Eh值高,有利于生物进行腐殖化过程。
×Eh值说明土壤的通气性的好坏(氧气的多少),Eh越高,通气性好,氧气的含量多更利于矿质化过程,反之利于腐殖化过程。
7.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越复杂,该岩石越不容风化。
×成分越复杂,越容易风化。
8.方解石、石膏、正长石、萤石、石英金刚石硬度依次增大。
×见摩氏硬度表9.物理性砂与粒物理性粘粒的分界线是0。
01毫米。
√砂粒>0。
01mm 粘粒〈0.01mm10土壤容重越小,则土壤越疏松。
√土壤容重:就是土壤干重与总体积的比值,又称土壤密度。
容重越小,土壤干重越小,所以土壤孔11。
土壤质地中砂土的孔隙度比壤土大。
×砂土的孔隙比壤土大,但不是孔隙度。
土壤孔隙度:单位土壤容积内各种大小孔隙容积所占的百分数,也就是土壤孔隙总体积与土塘总体积的比值。
表示的是土壤中各种大小孔隙的总和。
砂土的孔隙大,但数量少,壤土的孔隙小,但数量多。
孔隙度:粘土>壤土>砂土12。
土壤含水量越多土温越不稳定。
×含水量越多,土壤温度越不稳定原因:1。
水的比热容大,吸收或释放一定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
土壤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土壤是由下列哪些成分组成?A. 物质成分和生物成分B. 矿质成分、有机物和水C. 粘粒、壤土和风化层D. 砂、黏土和壤土答案:B2. 下列哪一项是土壤团聚体的作用?A. 提供生理水分B. 保持土壤结构C. 供给植物养分D. 减少土壤侵蚀答案:B3. 下列哪一项是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A. 水分B. 工程活动C. 岩石性质D. 植被覆盖答案:C4. 下列哪一项是土壤中的重要微生物?A. 细菌B. 蚯蚓C. 昆虫D. 真菌答案:D5. 土壤酸碱度的指标是?A. pH值B. 盐度C. 导电性D. 有机质含量答案:A二、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答案:土壤有机质对土壤具有多种作用。
首先,有机质能够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和透气性,并促进土壤结构的稳定性。
其次,有机质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如氮、磷、钾等,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此外,有机质还能够吸附和稳定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起到净化土壤的作用。
2. 请简要介绍土壤剖面的组成。
答案:土壤剖面是指竖向切割土壤所得的剖面,一般可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首先是表土层,又称为A层,它是土壤剖面最上部的一层,富含有机质和大量的根系,对植物生长有重要影响。
其次是潜在的植物根系活动带,又称为B层,它是一个较深的土层,大部分植物的根系都分布在这个层次中。
然后是剖面中较浅的地下水层,又称为C层,它通常是由部分砂或砾石构成的。
接下来是父岩层,又称为D层,它是由岩石或岩屑构成的,并且没有发育出土壤性质。
最后是底部土壤层,又称为E层,它位于土壤剖面最底部,一般与地下水层接触。
三、计算题1. 一块田地的土壤pH值为5.5,请判断该土壤属于酸性、中性还是碱性土壤,并解释你的判断依据。
答案:该土壤属于酸性土壤。
酸性土壤的pH值通常范围是4.0-6.0,而该土壤的pH值为5.5,处于酸性范围之内,因此可以判断该土壤属于酸性土壤。
《土壤学》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入题后括号内)1、在自然环境5 大圈层中,处于中心纽带的圈层是( D )A、大气圈B、水圈C、生物圈D、土壤圈2、土壤具有( A )是土壤最本质的特征A、肥力B、有机质C、矿物质D、水分3、在自然土壤的形成过程中,( B )因素起主导作用A、母质B、生物C、地形D、时间4、土壤( B )含量是土壤肥力水平高低的标志A、矿物质B、有机质C、水分D、养分5、土壤有机质含量在( D )以上的土壤称为有机质土壤A、5%B、10%C、15%D、20%6、土壤有机质的主要存在形态是( C )A、木质素B、含氮化合物C、腐殖质D、纤维素7、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中最重要最积极的过程是( C )A、水的淋溶作用B、酶的水解C、微生物转化D、动物转化8、碳水化合物在( B )条件下矿化分解易产生有机酸的累积A、高温通气B、低温嫌气C、高温嫌气D、低温通气9、土壤腐殖质平均含碳量为( A )A、58%B、30%C、80%D、55%10、从土壤中分离提取腐殖酸是根据腐殖酸的( C )差异A、化学性质B、带电性C、溶解性D、吸附性11、土壤团聚体的主要胶结剂是( D )A、氧化硅B、氧化铁C、粘粒D、腐殖质12、以下哪种作物秸秆还田时不需要配施肥速效性化学氮肥( B )A、水稻B、大豆C、小麦D、玉米13、下列改良土壤质地的措施中,能够真正达到改良土壤质地的是( A )A、客土调剂B、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C、施用有机肥D、植树种草14、适宜于在沙壤土中种植的作物是( C )A、水稻B、小麦C、花生D、玉米15、适宜于在粘壤土中种植的作物是( A )A、水稻B、花生C、红薯D、马铃薯16、对作物生长发育最有利的结构体是( D )A、块状结构B、核状结构C、柱状结构D、团粒结构17、影响土壤热容量的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B )A、土壤矿物质B、土壤水分C、土壤有机质D、土壤空气18、土壤圈中的氮素主要来源于( A )A、生物固氮B、化学氮肥C、大气沉降D、有机质矿质化19、最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形成的胶结物是( C )A、粘粒B、铁铝氧化物C、腐殖质D、氧化硅20、具有“小肥料库”之美称的结构体是( B )A、块状结构体B、团粒结构体C、柱状结构体D、核状结构体21、对植物完全无效的水分类型是( A )A、吸湿水B、膜状水C、毛管上升水D、毛管悬着水22、对植物有效性最高的水分类型是( C )A、吸湿水B、膜状水C、毛管水D、重力水23、按照卡庆斯基制质地分类方法,不属于土粒的一类是( A )A、石块、石砾类B、砂土类C、壤土类D、粘土类24、土壤有机质矿化后的最终产物是( D )A、CO2B、H2OC、矿质养分D、CO2+ H2 O+矿质养分25、在腐殖质组分中,既溶解于酸又溶解于碱的物质是( B )A、胡敏酸B、富里酸C、胡酸素D、胡敏酸+富里酸26、土壤胶体微粒的构造包括 ( B )A、胶核B、胶核十双电层C、决定电位层D、补偿电位层27、土壤溶液中,分散作用最强的一组阳离子是( D )A、Fe3+B、Ca2+和Mg2+C、K+和NH4+D、Na+28、土壤交换性阳离子分为盐基离子和致酸离子两类,致酸离子类包括( C )A、Na+和Al3+B、NH4+和Al3+C、H+和Al3+D、K+和Al3+29、活性酸是土壤溶液中( A )所表现出的酸度A、H+B、Al3+C、H+和Al3+D、Al(OH)330、对各种养分来说,有效度都较高的pH 范围是 ( C )A、<4B、<5C、5-7D、>731、在重力作用下,能够自由排出土体的水分类型是( D )A、吸湿水B、膜状水C、毛管水D、重力水32、土壤中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水含量为( D )A、田间持水量B、凋萎系数C、饱和持水量D、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33、土壤热量主要来源于( A )A、太阳辐射B、生物热C、地球内热D、乱流热34、土壤温度变化与大气温度变化的关系是前者较后者( B )A、超前B、滞后C、一致D、无关35、一年中土壤地表面最高温出现在( D )A、6 月B、7 月C、8 月D、7 月或8 月36、在植物必需的营养中,主要来自于大气和水的是( B )A、N、P、KB、C、H、O C、Ca、Mg、SD、Fe、Cu、Zn37、土壤中仅反映钾储量大小的钾形态是( B )A、矿物钾B、非交换钾C、交换钾D、水溶性钾38、植物吸收氮素的主要形态是( D )A、NH4+B、NO3-C、NO2-D、NH4+和 NO3-39、磷是遗传物质( B )的重要组成成分A、白质蛋B、核酸C、植素D、磷脂40、我国土壤纬度地带性产生的动力是( B )因子的变化A、降水量B、热量C、光D、温度41、原生矿物来自( C )A、岩石破碎B、次生矿物C、岩浆在地壳中天然产生D、海湖中沉积42、土壤盐基饱和度是指( A )A、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占交换性阳离子的百分数B、交换性阳离子占盐基离子总量的百分数C、钙镁离子占交换性阳离了的百分数D、盐基离子与交换性阳离子之比的百分数43、土壤呈中性的pH 大致范围( B )A、6.0—8.0B、6.5—7.5C、4.5—9.5D、7.0—8.544、土壤腐殖质主要由( D )组成A、多元酚B、纤维素、氨基酸C、氨基酸D、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45、由于受根系生命活动的影响,通常根际土壤微生物( B )A、无变化B、数量大于非根际C、数量少于非根际D、分布无规律性46、在坡顶位置的成土母质类型为( B )A、坡积物B、残积物C、冲积物D、洪积物47、石灰土是发育在( B )上的一种岩成土壤A、变质岩B、石灰岩C、火成岩D、沉积岩48、与近地面空气相比,土壤空气中( C )的含量没有明显差异A、02B、C02C、N2D、02和N249、紫色土是发育于紫色岩石上的一种( C )土壤A、成年B、人为C、幼年D、地带50、土壤热容量愈大,则土温升高或降低( B )A、平均B、愈慢C、愈快D、不受影响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若干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入题后括号内)1、绿色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要素有( ABCDE )A、光能B、热量C、空气D、水分E、养分2、人们通常把自然环境划分为几个圈层,分别是(ABCDE )A、大气圈B、水圈C、生物圈D、土壤圈E、岩石圈3、土壤肥力因素包括(ABCD )A、水B、肥C、气D、热E、有机质4、从土壤肥力的演变过程来看,土壤肥力可分为(ABC )A、自然肥力B、经济肥力C、人为肥力D、潜在肥力E、生产肥力5、土壤学的分支学科包括(ABCDE )A、土壤地理学B、土壤物理学C、土壤化学D、土壤生物学E、土壤矿物学6、根据矿物颜色的成因,矿物颜色可分为(CDE )A、白色B、黑色C、自色D、假色E、他色7、岩浆岩的构造包括( ABCDE )A、块状构成B、均一构造C、流纹状构成D、气孔状构造E、杏仁状构成8、根据岩石的生成方式的不同,岩石可分为(ABC )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D、单矿岩E、复矿岩9、自然成土因素包括(ABCDE )A、母质B、生物C、地形D、时间E、气候10、含氮化合物在土壤中的转化过程有(ABCD )A、水解过程B、氨化过程C、硝化过程D、反硝化过程E、吸收过程11、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键合的主要作用力有(BCDE )A、水吸力B、氢键C、静电吸附D、阳离子引力E、范德华力12、以下哪些作物秸秆还田时需要配施速效性化学氮肥(ACD )A、水稻B、大豆C、小麦D、玉米E、蚕豆13、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有( ABCDE )A、客土调剂B、引洪放淤C、引洪漫沙D、施用有机肥E、植树种草14、土壤结构体类型有(ABCDE )A、块状结构B、核状结构C、柱状结构D、片状结构E、团粒结构15、土壤结构体的胶结物主要有( ABCDE )A、有机胶体B、铝硅酸盐粘粒C、铁铝氢氧化物D、硅酸胶体E、阳离子16、土壤结构体成型的动力有(ABCD )A、干湿交替B、冻融交替C、生物作用D、土壤耕作E、施用有机肥17、土壤结构体的稳定性主要是指(CDE )A、物理稳定性B、化学稳定性C、生物稳定性D、机械稳定性E、水稳定性18、土壤良好结构体的培育措施有(ABCDE )A、增施有机肥B、合理轮作C、改良土壤酸碱性D、应用土壤结构改良剂E、合理耕作与灌溉19、影响土壤容重的因素有(ABCDE)A、土壤质地B、土壤结构C、土壤松紧度D、土壤有机质含量E、土壤孔隙度20、土壤水分类型有( ABCDE )A、吸湿水B、毛管上升水C、毛管悬着水D、膜状水E、重力水21、土壤水分常数主要有(ABCD )A、吸湿系数B、凋萎系数C、田间持水量D、饱和持水量E、有效水贮量22、土水势分势包括( ABCDE )A、重力势B、压力势C、溶质势D、基质势E、渗透势23、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主要有( ABCD )A、土壤质地B、土壤腐殖质C、土壤无机胶体种类D、土壤酸碱度E、土壤水分24、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的因素主要有(ABCE )A、离子饱和度B、互补离子种类C、无机胶体种类D、土壤酸碱度E、离子半径大小与晶格孔穴大小的关系25、影响土壤酸碱性差异的因素主要有(ABCDE )A、气候B、植被C、母质D、氧化还原条件E、施肥26、土壤中常见的氧化还原体系有(ABCDE)A、铁体系B、锰体系C、氧体系D、硫体系E、氮体系27、土壤温度的变化取决于土壤的(AC )A、导热性B、吸热性C、热容量D、有机质E、矿物质28、土壤中氮素的转化途径主要有(ABCDE )A、氨化作用B、硝化作用C、反硝化作用D、有机氮矿化E、氨挥发29、土壤中磷的形态有( ABCDE )A、Ca-PB、Fe-PC、Al-PD、O-PE、植酸态磷30、土壤中钾的形态有(ABCD )A、矿物态钾B、非交换性钾C、水溶性钾D、交换性钾E、有效钾三、名词解释1、土壤肥力:植物生长和生活的全过程中,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08资科土壤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土壤质地2、活性酸3、毛管持水量4、土壤容重5、永久电荷6、土壤水分特征曲线7、土水势8、盐基饱和度9、土壤有机质10、同晶替代11、潜性酸12、田间持水量13、土壤水吸力14、矿化过程15、机械组成16、阳离子交换量17、土壤肥力18、土壤孔隙度二、填空题1、1:1型粘土矿物是由结合而成,代表矿物是;2:1 型由结合而成,胀缩型如,非胀缩型如。
2、土壤的基本粒级有、、、。
3、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是、和。
4、按照吸附机理可以把土壤吸附性能分为、和。
5、良好的土壤结构性,实质上是具有良好的孔隙性,即要求而且。
6、土壤钾素形态可分为、、、。
7、根据土壤水分所受力的作用,土壤水分类型分为、、。
8、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是、和。
9、酸性土的指示植物有,,,。
10、根据土壤胶体表面的结构特点,大致可将土壤胶体表面分为、和等3种类型,2:1型粘土矿物的表面属于型。
11、旱作土壤有效水含量为。
12、土壤三相的导热率顺序是,热容量顺序是。
13、土壤潜性酸包括和。
14、一个良好的土壤应该能使植物,,,。
15、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多样性包括、、、。
16、土壤胶体电荷产生的原因有、、、。
17、土壤碱度的液相指标是,固相指标是。
18、土壤水分含量的常用表示方法有、、、。
19、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基本结构单位是和。
20、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的因素是、和。
21、根据土壤水分所受力的作用,土壤水分类型分为、、。
22、良好的土壤结构性,实质上是具有良好的孔隙性,即要求而且,有利于土壤水、肥、气、热状况的调节和植物根系活动。
23、产生阳离子专性吸附的土壤胶体物质是铁、铝、锰的氧化物及其水化物,被专性吸附的阳离子主要是 BⅠ、BⅡ族和其它过渡金属离子。
24、一个良好的土壤应该能使植物吃得饱,喝得足,站得稳,住得好。
25、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的分类原则为从上至下共设7级分类单元,其中土纲、亚纲、土类和亚类为高级分类单元,其中土类是高级分类的基本单元,它是根据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由此产生的土壤属性三者的统一和综合进行划分的。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土壤:土壤就就是指地球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得疏松表层,它得本质特征就就是具有肥力。
2、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与协调营养条件与环境条件得能力。
3、同晶替代:就就是指组成矿物得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得离子所取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得现象。
4、土壤有机质:就就是指存在于土壤中得所有含碳得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与合成得各种有机物质。
5、土壤腐殖质:指除未分解与半分解得动、植物组织与土壤生命体等以外得土壤中有机化合物得总称。
6、土壤腐殖物质:就就是指经土壤微生物作用后,由多酚与多醌类物质聚合而成得含芳香环结构得,新形成得黄色至棕黑色得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7、矿化过程:就就是指土壤有机质通过微生物得作用分解为简单得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分得过程。
8、腐殖化过程:就就是指有机质在微生物得作用下,通过生化与化学作用转化为腐殖质得过程。
9、土壤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含粒间孔隙得体积)得质量。
单位为:克/厘米3。
10、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与孔隙)得质量或重量,单位为:克/厘米3。
11、土壤孔度(孔隙度、总孔度):在一定容积得土体内,土壤孔隙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得百分数。
12、粒级:通常根据土粒直径大小及其性质上得变化,将其划分为若干组,称为土壤粒级(粒组)。
13、当量粒径:细粒部分则根据颗粒半径与颗粒在静水中沉降速率得关系(斯托克斯定律)计算不同粒级土粒在静水中得沉降速度,把土粒瞧作光滑得实心球体,取与此粒级沉降速率相同得圆球直径作为其当量粒径。
14、机械组成:就就是指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所占得百分含量,也称颗粒组成。
15、土壤质地:就就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得土壤类型 ,一般分为砂土、壤土与粘土三类。
16、土壤结构体:就就是土粒互相排列与团聚成为一定形状与大小得结构得土块或土团。
17、土壤结构性:就就是由土壤结构体得种类、数量及结构体内外得孔隙状况等产生得综合性质。
土壤学复习题1一、名词解释1、土壤:土壤就是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其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2、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期间,土壤供应和调节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份、养分、热量、空气和其它生活条件的能力3、矿物:是一类天然产生于地壳中且具有一定的化学组成、物理特性和内部构造的化合物或单质化学元素。
4、原生矿物:是指起源于岩浆,而存在于岩浆岩中的矿物。
5、次生矿物:是指原生矿物经过风化作用,使其组成和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的新矿物。
6、成土母质:岩石矿物的风化产物,就是成土母质。
7、风化作用:地表的岩石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形态、组成和性质变化的过程。
包括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
8、物理风化:指岩石崩解破碎成大小不同颗粒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
9、化学风化:岩石中的矿物在化学作用(水、二氧化碳、氧气等)的影响下,发生化学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以及产生新矿物的过程。
10、水解作用:矿物中的盐基离子被水所解离的H+置换,分解形成新矿物的作用。
11、水化作用:岩石中的矿物与水化合成为新的含水矿物的过程。
12、生物风化:岩石在生物的作用下发生破碎、分解的过程称为生物风化。
13、地质大循环:指从岩石——风化产物——岩石的长期循环过程。
14、生物小循环:指由风化释放出的无机养分转变为生物有机质,再转变为无机养分的循环。
15、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而裸露出来的垂直切面,它是土壤外界条件影响内部性质变化的外在表现。
16、机械组成:土壤中土粒的大小及其比例状况就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
17、土壤质地:按照土壤机械组成人为地划分的若干土壤类别,就称为土壤质地。
18、土粒分级:是根据土粒直径的大小及其性质上的变化,人为划分的若干个等级。
19、壤粒级(粒组):土壤颗粒按粒径大小和性质不同分成若干级别20、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土壤学》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入题后括号内)1、在自然环境5大圈层中,处于中心纽带的圈层是( D )A、大气圈B、水圈C、生物圈D、土壤圈2、土壤具有( A )是土壤最本质的特征A、肥力B、有机质C、矿物质D、水分3、在自然土壤的形成过程中,( B )因素起主导作用A、母质B、生物C、地形D、时间4、土壤( B )含量是土壤肥力水平高低的标志A、矿物质B、有机质C、水分D、养分5、土壤有机质含量在( D )以上的土壤称为有机质土壤A、5%B、10%C、15%D、20%6、土壤有机质的主要存在形态是( C )A、木质素B、含氮化合物C、腐殖质D、纤维素7、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中最重要最积极的过程是( C )A、水的淋溶作用B、酶的水解C、微生物转化D、动物转化8、碳水化合物在( B )条件下矿化分解易产生有机酸的累积A、高温通气B、低温嫌气C、高温嫌气D、低温通气9、土壤腐殖质平均含碳量为( A )A、58%B、30%C、80%D、55%10、从土壤中分离提取腐殖酸是根据腐殖酸的( C )差异A、化学性质B、带电性C、溶解性D、吸附性11、土壤团聚体的主要胶结剂是( D )A、氧化硅B、氧化铁C、粘粒D、腐殖质12、以下哪种作物秸秆还田时不需要配施肥速效性化学氮肥( B )A、水稻B、大豆C、小麦D、玉米13、下列改良土壤质地的措施中,能够真正达到改良土壤质地的是( A )A、客土调剂B、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C、施用有机肥D、植树种草14、适宜于在沙壤土中种植的作物是( C )A、水稻B、小麦C、花生D、玉米15、适宜于在粘壤土中种植的作物是( A )A、水稻B、花生C、红薯D、马铃薯16、对作物生长发育最有利的结构体是( D )A、块状结构B、核状结构C、柱状结构D、团粒结构17、影响土壤热容量的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B )A、土壤矿物质B、土壤水分C、土壤有机质D、土壤空气18、土壤圈中的氮素主要来源于( A )A、生物固氮B、化学氮肥C、大气沉降D、有机质矿质化19、最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形成的胶结物是( C )A、粘粒B、铁铝氧化物C、腐殖质D、氧化硅20、具有“小肥料库”之美称的结构体是( B )A、块状结构体B、团粒结构体C、柱状结构体D、核状结构体21、对植物完全无效的水分类型是( A )A、吸湿水B、膜状水C、毛管上升水D、毛管悬着水22、对植物有效性最高的水分类型是( C )A、吸湿水B、膜状水C、毛管水D、重力水23、按照卡庆斯基制质地分类方法,不属于土粒的一类是 ( A )A、石块、石砾类B、砂土类C、壤土类D、粘土类24、土壤有机质矿化后的最终产物是 ( D )A、CO2B、H2 OC、矿质养分D、CO2+ H2 O+矿质养分25、在腐殖质组分中,既溶解于酸又溶解于碱的物质是( B )A、胡敏酸B、富里酸C、胡酸素D、胡敏酸+富里酸26、土壤胶体微粒的构造包括 ( B )A、胶核B、胶核十双电层C、决定电位层D、补偿电位层27、土壤溶液中,分散作用最强的一组阳离子是( D )A、Fe3+B、Ca2+和Mg2+C、K+和NH4+D、Na+28、土壤交换性阳离子分为盐基离子和致酸离子两类,致酸离子类包括( C )A、Na+和Al3+B、NH4+和Al3+C、H+和Al3+D、K+和Al3+29、活性酸是土壤溶液中( A )所表现出的酸度A、H+B、Al3+C、H+和Al3+D、Al(OH)330、对各种养分来说,有效度都较高的pH范围是 ( C )A、<4B、<5C、5-7D、>731、在重力作用下,能够自由排出土体的水分类型是( D )A、吸湿水B、膜状水C、毛管水D、重力水32、土壤中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水含量为( D )A、田间持水量B、凋萎系数C、饱和持水量D、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33、土壤热量主要来源于( A )A、太阳辐射B、生物热C、地球内热D、乱流热34、土壤温度变化与大气温度变化的关系是前者较后者( B )A、超前B、滞后C、一致D、无关35、一年中土壤地表面最高温出现在( D )A、6月B、7月C、8月D、7月或8月36、在植物必需的营养中,主要来自于大气和水的是( B )A、N、P、KB、C、H、O C、Ca、Mg、SD、Fe、Cu、Zn37、土壤中仅反映钾储量大小的钾形态是( B )A、矿物钾B、非交换钾C、交换钾D、水溶性钾38、植物吸收氮素的主要形态是( D )A、NH4+B、NO3-C、NO2-D、NH4+和 NO3-39、磷是遗传物质( B )的重要组成成分A、白质蛋B、核酸C、植素D、磷脂40、我国土壤纬度地带性产生的动力是( B )因子的变化A、降水量B、热量C、光D、温度41、原生矿物来自( C )A、岩石破碎B、次生矿物C、岩浆在地壳中天然产生D、海湖中沉积42、土壤盐基饱和度是指( A )A、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占交换性阳离子的百分数B、交换性阳离子占盐基离子总量的百分数C、钙镁离子占交换性阳离了的百分数D、盐基离子与交换性阳离子之比的百分数43、土壤呈中性的pH大致范围( B )A、6.0—8.0B、6.5—7.5C、4.5—9.5D、7.0—8.544、土壤腐殖质主要由( D )组成A、多元酚B、纤维素、氨基酸C、氨基酸D、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45、由于受根系生命活动的影响,通常根际土壤微生物( B )A、无变化B、数量大于非根际C、数量少于非根际D、分布无规律性46、在坡顶位置的成土母质类型为( B )A、坡积物B、残积物C、冲积物D、洪积物47、石灰土是发育在( B )上的一种岩成土壤A、变质岩B、石灰岩C、火成岩D、沉积岩48、与近地面空气相比,土壤空气中( C )的含量没有明显差异A、02B、C02C、N2D、02和N249、紫色土是发育于紫色岩石上的一种( C )土壤A、成年B、人为C、幼年D、地带50、土壤热容量愈大,则土温升高或降低( B )A、平均B、愈慢C、愈快D、不受影响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若干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入题后括号内)1、绿色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要素有( ABCDE )A、光能B、热量C、空气D、水分E、养分2、人们通常把自然环境划分为几个圈层,分别是( ABCDE )A、大气圈B、水圈C、生物圈D、土壤圈E、岩石圈3、土壤肥力因素包括( ABCD )A、水B、肥C、气D、热E、有机质4、从土壤肥力的演变过程来看,土壤肥力可分为( ABC )A、自然肥力B、经济肥力C、人为肥力D、潜在肥力E、生产肥力5、土壤学的分支学科包括( ABCDE )A、土壤地理学B、土壤物理学C、土壤化学D、土壤生物学E、土壤矿物学6、根据矿物颜色的成因,矿物颜色可分为( CDE )A、白色B、黑色C、自色D、假色E、他色7、岩浆岩的构造包括( ABCDE )A、块状构成B、均一构造C、流纹状构成D、气孔状构造E、杏仁状构成8、根据岩石的生成方式的不同,岩石可分为( ABC )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D、单矿岩E、复矿岩9、自然成土因素包括( ABCDE )A、母质B、生物C、地形D、时间E、气候10、含氮化合物在土壤中的转化过程有( ABCD )A、水解过程B、氨化过程C、硝化过程D、反硝化过程E、吸收过程11、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键合的主要作用力有( BCDE )A、水吸力B、氢键C、静电吸附D、阳离子引力E、范德华力12、以下哪些作物秸秆还田时需要配施速效性化学氮肥( ACD )A、水稻B、大豆C、小麦D、玉米E、蚕豆13、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有( ABCDE )A、客土调剂B、引洪放淤C、引洪漫沙D、施用有机肥E、植树种草14、土壤结构体类型有( ABCDE )A、块状结构B、核状结构C、柱状结构D、片状结构E、团粒结构15、土壤结构体的胶结物主要有( ABCDE )A、有机胶体B、铝硅酸盐粘粒C、铁铝氢氧化物D、硅酸胶体E、阳离子16、土壤结构体成型的动力有( ABCD )A、干湿交替B、冻融交替C、生物作用D、土壤耕作E、施用有机肥17、土壤结构体的稳定性主要是指( CDE )A、物理稳定性B、化学稳定性C、生物稳定性D、机械稳定性E、水稳定性18、土壤良好结构体的培育措施有(ABCDE )A、增施有机肥B、合理轮作C、改良土壤酸碱性D、应用土壤结构改良剂E、合理耕作与灌溉19、影响土壤容重的因素有(ABCDE)A、土壤质地B、土壤结构C、土壤松紧度D、土壤有机质含量E、土壤孔隙度20、土壤水分类型有( ABCDE )A、吸湿水B、毛管上升水C、毛管悬着水D、膜状水E、重力水21、土壤水分常数主要有( ABCD )A、吸湿系数B、凋萎系数C、田间持水量D、饱和持水量E、有效水贮量22、土水势分势包括( ABCDE )A、重力势B、压力势C、溶质势D、基质势E、渗透势23、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主要有( ABCD )A、土壤质地B、土壤腐殖质C、土壤无机胶体种类D、土壤酸碱度E、土壤水分24、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的因素主要有(ABCE )A、离子饱和度B、互补离子种类C、无机胶体种类D、土壤酸碱度E、离子半径大小与晶格孔穴大小的关系25、影响土壤酸碱性差异的因素主要有( ABCDE )A、气候B、植被C、母质D、氧化还原条件E、施肥26、土壤中常见的氧化还原体系有(ABCDE)A、铁体系B、锰体系C、氧体系D、硫体系E、氮体系27、土壤温度的变化取决于土壤的( AC )A、导热性B、吸热性C、热容量D、有机质E、矿物质28、土壤中氮素的转化途径主要有( ABCDE )A、氨化作用B、硝化作用C、反硝化作用D、有机氮矿化E、氨挥发29、土壤中磷的形态有( ABCDE )A、Ca-PB、Fe-PC、Al-PD、O-PE、植酸态磷30、土壤中钾的形态有( ABCD )A、矿物态钾B、非交换性钾C、水溶性钾D、交换性钾E、有效钾三、名词解释1、土壤肥力:植物生长和生活的全过程中,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土壤学》复习题一、填空1.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创立了(矿质营养)学说和归还学说,为植物营养和施肥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土壤形成的五大自然因素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
3.发育完全的自然土壤剖面至少有(淋溶层A)、(淀积层B)和(母质层C)三个层次。
4.土壤圈处于(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的中心部位,是它们相互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换的枢纽。
5.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指(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
6.土壤肥力按成因可分为(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按有效性可分为(有效肥力)、(潜在肥力)。
7.写出两种次生矿物名称:(蒙脱石)、(高岭石)。
8.写出三种原生矿物名称:(石英)、(长石)、(云母)。
9.高岭石属于(1:1)型矿物。
10.矿物按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次生矿物)二大类。
11.岩石按形成原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种类型。
12.按照二氧化硅的含量,岩浆岩可以分为(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
13.岩浆岩按成因和产状可分为(侵入岩)、(喷出岩)两类。
14.岩石矿物的风化作用按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三类。
15.化学风化作用包括四种作用,它们是(溶解)、(水化)、(水解)、(氧化)。
16.卡庆斯基把土粒分为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粘粒的简明二级分类制,其分界点是(0.01)毫米。
17.土壤粒级按国际制可分为(石砾)、(砂粒)、(粉粒)、(粘粒)四级。
18.土壤质地按国际制分为(砂土)、(壤土)、(粘壤土)、(粘土)四类。
19.土壤腐殖质可分为(胡敏酸)和(富啡酸)两大组分。
20.土壤有机质转化可分为(矿质化)和(腐殖化)两个过程。
21.腐殖质与钙结合成凝胶状态具有良好的(胶结作用),但具有(不可逆性)。
22.富啡酸的酸度比胡敏酸(大)。
23.土壤腐殖质是两性胶体,带(负)电,也带(正)电,但以(负)电为主。
《土壤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土壤:能产生植物收获的地球陆地表面的疏松层次;2.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自然土体(包含孔隙)的干重;3.土壤退化:指土壤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4.土壤养分:指主要由土壤供给的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5.BS:盐基饱和度是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率;6.同晶替代:层状硅酸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其它大小相近,电性相同的离子取代,而矿物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7.富铝化作用: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矿物发生强烈化学风化,铝、硅、铁和盐基物质发生分离,硅和盐基物质被大量淋失,铝和铁在土壤中发生相对富积;8.土壤圈:覆盖于陆地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9.粘化作用:指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积累过程。
10.土壤肥力:在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中,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11.CEC: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多少;12.土壤质量:土壤质量是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13.土壤结构性:土壤中单粒、复粒的数量、大小、形状、性质及其相互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综合特性;14.可变电荷:在介质的酸碱度影响下产生的,其电荷类型和电荷数量均决定于介质的酸碱度,又称pH 依变电荷;15.土壤呼吸强度: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断面(或单位土重)的CO2数量;16.有机质腐殖化: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结构、成分更为复杂的腐殖质的过程;17.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田间持水量;18.土壤热容量:指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的土壤温度升高1度或降低1度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卡/克.度);19.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20.有机质矿质化:复杂的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彻底的分解,形成CO2和H2O的过程。
(二)填空题1.土壤肥力因素包括水、肥、气和热。
土壤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自然土壤剖面的层次有、、、等四层。
2、土壤有机质转化可分为矿质化和腐殖化两个过程。
3、土壤粒级一般分为、、和四组。
4、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和三大类。
5、由土壤溶液中游离的氢离子所引起的酸度叫,由土壤胶体所吸收的氢离子或铝离子所引起的酸度叫潜在酸度。
6、五大自然成土因素为、、、、。
7、土壤主要由四种物质组成,分别是、、、。
8、根据作用力的来源不同,地质作用可分为与。
9、风化产物的生态类型包括、、、等四种。
10、风化产物的地球化学类型包括、、、等四种。
11、土壤微生物主要包括、、、、。
12、土壤有机质中含有比较丰富的、、、、、等营养元素和林木需要的各种微量元素。
13、土壤结构的主要功能在于调节、、、四大肥力因素。
14、液态水是土壤水分的主体,按其吸持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15、胶粒由、两部分构成。
16、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中,除、、主要来自空气和水外,其余营养元素如磷、钾、钙、镁等主要由土壤供给。
17、林木必需的营养元素共16种,其中个大量元素和个微量。
18、林木通过和完成对其所需养分的吸收。
19、复合肥料一般是指含有氮、磷、钾或的化学肥料。
20、我国土壤分类为多级体制,共分六级,自上而下为、、、、和。
21、我国的漂灰土类可分为四个亚类、、和。
22、在林业生产中施肥的方法一般有、、等几种。
23、绿肥的利用方式通常有四种、、、。
24、土壤中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征是、、。
25、土壤水的来源是、、和。
二、名词解释:1、土壤2、土粒密度3、土壤孔隙度4、田间持水量5、土壤水分特征曲线6、土攘胶体7、土壤盐基饱和度8、土壤活性酸9、土壤潜性酸10、土壤缓冲性11、有机肥料12、绿肥13、微生物肥料14、土壤有效含水量15、单粒三、简答题:1、土壤细菌有哪些生理类群?它们在土壤中的功能是什么?2、什么叫土壤剖面?如何挖掘土壤剖面?3、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的因素有哪些?4、什么样的孔隙状况较适合植物的生长?5、影响阳离子交换量大小的因素有哪些?6、什么叫根外追肥?它有哪些特点?7、绿肥在农林生产中的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8、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特点是什么?四、论述题:1、林木施肥方法有哪些?并阐述其优缺点。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照答案一、名词解说1、土壤:土壤是指地球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松散表层,它的实质特色是拥有肥力。
2、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给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3、同晶代替:是指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同样、大小邻近的离子所代替而晶格结构保持不变的现象。
4、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含土壤中各样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样有机物质。
5、土壤腐殖质:指除未分解和半分解的动、植物组织和土壤生命体等之外的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6、土壤腐殖物质:是指经土壤微生物作用后,由多酚和多醌类物质聚合而成的含芬芳环结构的,新形成的黄色至棕黑色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7、矿化过程:是指土壤有机质经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开释出矿质养分的过程。
8、腐殖化过程:是指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生化和化学作用转变为腐殖质的过程。
9、土壤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含粒间孔隙的体积)的质量。
单位为:克/厘米3。
10、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含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单位为:克/厘米3。
11、土壤孔度(孔隙度、总孔度):在必定容积的土体内,土壤孔隙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
12、粒级:往常依据土粒直径大小及其性质上的变化,将其区分为若干组,称为土壤粒级(粒组)。
13、当量粒径:细粒部分则依据颗粒半径与颗粒在静水中沉降速率的关系(斯托克斯定律)计算不一样粒级土粒在静水中的沉降速度,把土粒看作圆滑的实心球体,取与此粒级沉降速率同样的圆球直径作为其当量粒径。
14、机械构成:是指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所占的百分含量,也称颗粒构成。
15、土壤质地:是依据机械构成区分的土壤种类,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三类。
16、土壤结构体:是土粒相互摆列和聚会成为必定形状和大小的结构的土块或土团。
17、土壤结构性:是由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目及结构体内外的孔隙情况等产生的综合性质。
土壤学复习资料《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土壤2.土壤容重3.土壤退化4.土壤养分5.BS6.同晶替代7.富铝化作用8.土壤圈9.粘化作用10.土壤肥力11.CEC12.土壤质量13.土壤结构性14.可变电荷15.土壤呼吸强度16.有机质腐质化17.田间持水量18.土壤热容量19.土壤污染20.有机质矿质化(二)填空题1.土壤肥力因素有、、和。
2.人们常说的五大圈层系统分别为、、、、。
3.土壤热量的来源主要有、和三种。
4.影响土壤可塑性的因素主要有、、等。
5.目前我国土壤退化的类型主要有、、、等。
6.五大自然成土因素分别是、、、、。
7.交换性阳离子可以分为和,其中,Al3+为,NH4+和Ca2+为。
8.土壤养分元素根据植物的需要量可以划分为和。
(三)简答题1.制备1mm和0.25mm的土壤样品时,为什么必须让所称取的土壤全部通过1mm和0.25mm孔径的筛子?2.为什么说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农业生产的基地?3.为什么土壤的水解酸一般大于交换酸?4.今有一容重为 1.2g/cm3的紫色土,田间持水量为30%。
若初始含水量为10%,某日降雨30mm,若全部进入土壤(不考虑地表径流和蒸发),可使多深土层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5.影响土壤CEC的因素有哪些?6.为什么磷肥的利用率一般比较低?7.土壤空气与作物生长有何关系?8.为什么说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9.简述土壤空气与近地面大气的主要差异。
10.简述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11.砂土和粘土肥力水平有何差异?12.我国南北土壤酸碱性有何差异,原因何在?13.农业生产中如何提高磷肥利用率?(四)问答题1.试述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规律及其原因,并谈谈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上的重要作用。
2.为什么农业生产中播种、施肥、灌溉都要考虑土壤质地状况?3.“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以水调热”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生产管理措施,为什么?4.为什么说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土壤孔隙类型中,砂土中孔隙较多,粘土中孔隙较多。
2.土壤导热性最好的措施为调节土壤中的含量;在相同含水状态下,砂土与粘土相比其昼夜温差(大或小)。
3.农业土壤理想土壤结构体为,我国土壤pH值的范围大体为。
4.我国北方地区,花岗岩形成的土壤酸碱度为,石灰岩形成的土壤酸碱度为。
5.土壤水分含量测定的经典标准方法是,土壤pH测定方法有等。
6、对耕作土壤,理想的土壤容重大小范围一般为。
7.土壤微生物呼吸类型有、、。
8.一亩地耕层土壤质量一般为公斤左右。
9.泥炭土的泥炭层一般大于厘米。
10.农业生产中要调节土壤热性质,最好的方法是调节土壤的含量。
11.我国目前的耕地面积大约亩。
12.农田采集土壤农化样品的采样层次一般为、。
13.土壤肥力的四大因素包括、、、。
14.土壤有机质主要转化过程有、等。
15.土壤孔隙按大小和性质分为、、三种。
.16.腐殖质的主要有效物质为、。
17.较好的田间节水灌溉方式有、、等。
18.砂浆黑土的诊断层主要有、。
19.山东省主要土壤类型有、、、。
二、选择题1.土壤腐殖质占土壤有机质的百分数是() A 30-50% B 40-50% C 60-80%2.下列微生物中,占土壤微生物数量最多的是() A 放线菌 B 真菌 C 细菌3.有利于植物残体分解的炭氮比(C :N)为() A 25:1 B 45:1 C 65:14.若无交换,30cm土层厚度内,原有氧会在()小时被生物活动全部耗尽。
A 12-40B 50-80C 80-1005.土体中毛管水上升高度通常为()米。
A 0.3-0.5 B 1-3 C 3-56.较好旱地土壤的容重大小为()g/cm3。
A 0.8-1.0 B 1.1-1.3 C 1.5-1.77.壤土的土壤孔隙度一般大小范围为()。
A 45—60% B 33—45% C 45—52%8.土壤组成物质中,热容量的大小顺序为()A 水 > 矿物质 > 气B 矿物质 > 水 > 气C 气 > 水 > 矿物质9.最有利于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土壤酸碱度是()。
绪论部分:
一、名词解释:
1、土壤;
2、土壤肥力;
3、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
4、园林土壤
二、土壤与土地有什么区别
三、怎样才能充分利用土壤的肥力
四、土壤具有哪些特征
第一章地学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二、试述下列矿物含有的主要营养元素:
正长石、斜长石、白云母、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
三、什么是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四、酸性岩包括哪几种岩石
五、基性岩包括哪几种岩石
六、主要的沉积岩有哪几种
七、主要的变质岩有哪几种
八、运积母质包括那些层次
九、第四纪沉积物包括哪几类
十、试述常见的地质内力作用和地形。
十一、试述常见的地质外力作用和地形。
第二章岩石风化和土壤的形成及土壤剖面
一、矿物岩石风化作用的类型有哪些
二、化学风化包括哪几种作用
三、风化产物的主要物质组成是什么
四、简述矿物抵抗风化的相对稳定性顺序。
五、从土壤肥力角度出发,简述土壤成土母质与岩石的区别
六、岩石风化物的母质类型有哪些
七、什么叫土壤剖面如何挖掘土壤剖面
八、土壤颜色能反映哪些物质组成
九、土壤的剖面形态特征包括哪些
十、自然土壤剖面包括哪些层次
十一、耕作土壤剖面包括哪些层次
第三章土壤生物
一、土壤微生物包括哪些类
二、土壤细菌有哪些生理类群它们在土壤中的功能是什么
三、菌根对林木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四、名词解释
1、氨化作用;
2、硝化作用;
3、反硝化作用;
4、根际效应
五、林木根系的类型有哪些
六、试述常见的土壤动物类型。
第四章土壤有机质
一、土壤有机质的化学组成包括哪些类
二、土壤腐殖质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
三、简述土壤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四、论述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五、名词解释
1、土壤矿质化过程;
2、土壤腐殖化过程
六、森林土壤腐殖质类型有哪些
七、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的因素有哪些
第五章土壤物理性质
一、名词解释
1、单粒;
2、土壤机械组成;
3、土粒密度;;
4、土壤容重(土壤密度);
5、土壤孔隙度;
6、物理性砂粒;
7、物理性粘粒;8、土壤结构
二、土壤质地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三、简述土壤矿物颗粒各粒级的性质。
四、简述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
五、土壤容重有哪些用途
六、土壤孔隙有哪几种类型
七、什么样的孔隙状况较适合植物的生长
八、如何改良土壤的质地性状
九、土壤结构形成的机制
第六章土壤水、空气和热量
(一)概念
1、土壤水;
2、土壤吸湿水;
3、毛管水;
4、吸湿系数;
5、凋萎系数;
6、田间持水量;
7、土壤有效含水量
8、土水势;
9、土壤水吸力;10、土壤水分特征曲线;11、土壤通气性
(二)简答题
1、土壤液态水包括哪几种类型
2、土壤水分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3、如何计算土壤有效水的含量
4、如何从吸湿系数计算土壤凋萎系数和田间持水量
5、土水势包括哪些分势
6、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可说明哪些问题
7、土壤空气与大气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
8、土壤空气与大气是如何交换的
9、如何调节土壤的通气性
10、简述土壤的通气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第七章土壤胶体和土壤交换性能
(一)名词解释
1、土壤胶体;
2、同晶代换;
3、土壤阳离子交换过程;
4、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5、土壤盐基饱和度;
6、pH值相关电荷;
7、永久负电荷;
(二)简答题
1、土壤胶体包括哪些类型
2、1:1型矿物和2:1型矿物的硅酸盐层有什么区别
3、简述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的性质。
4、简述腐殖质胶体的性质。
5、影响阳离子交换量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6、哪些土壤胶体可带正电荷
7、试述土壤离子交换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
第八章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过程
一、名词解释:
1、土壤活性酸;
2、土壤潜性酸;
3、土壤缓冲性;
4、体系的氧化还原缓冲性
二、简述酸性土、碱性土的改良。
三、土壤为什么具有缓冲性
四、简答题:
1、铁体系中制约还原态铁大量存在的因素和作用的机理是什么
2、土壤氧化氧化还原可以归结为哪几种途径
3、有机体系的氧化还原反应有其不同于无机体系的特点是什么
4、土壤氧化还原过程的特点是什么
5、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有哪几方面
6、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生态影响是什么
7、土壤氧化还原状况调节措施。
第九章土壤养分和土壤肥料
一、名词解释:
1、肥料
2、复混肥料
3、有机肥料
4、绿肥
5、微生物肥料
二、什么叫根外追肥它有哪些特点
三、简述氮、磷、钾三种元素在土壤中的的形态以及不同形态对植物的有效性如何
四、简述施用微量元素肥料的注意事项。
五、植物所必须的营养元素有哪些
六、土壤养分的来源有哪些
七、什么叫营养诊断
八、试述土壤当中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的循环过程。
九、问答题:
1、基肥的施用方式有哪些
2、种肥的施用方式有哪些
3、追肥方法有哪些
4、肥料混合原则是什么
5、绿肥在农林生产中的作用表现哪几个方面
6、微生物肥料施用的条件是什么
7、林木施肥原理是什么
8、试述林木施肥原理和原则。
9、林木施肥方法有哪些并阐述优缺点,施肥时期如何确定
第十章我国土壤的分类与分布
一、什么是土壤水平地带性
二、什么是土壤垂直地带性
三、1995年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特点是什么
四、简述我国东部地区的土壤纬度地带性。
第十一章土壤质量与土壤退化
一、名词解释:
1、土壤(地)退化
2、土壤侵蚀
3、土壤沙化
4、土壤盐渍化
5、土壤潜育化
6、土壤的次生潜育化
7、土壤背景值
8、土壤质量
二、问答题:
1、论述土地退化和土壤退化的不同之处。
2、我国土壤(地)资源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3、土壤(地)退化的后果。
4、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及其指标。
5、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
6、土壤侵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危害。
7、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8、土壤沙化的防治途径有哪些
9、盐渍化的危害有哪些
10、土壤盐渍化的类型有哪些
11、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12、潜育化和次生潜育化土壤的改良和治理方法是什么
13、土壤污染源有哪些
14、污染土壤的综合治理措施。
15、选择评价土壤质量参数指标的原则是什么
16、土壤质量评价的指标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