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理)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汇总.pptx
- 格式:pptx
- 大小:106.28 KB
- 文档页数:8
(完整版)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汇总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汇总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纲要一、地球1、地球是个球体;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经线: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二、地球的运动1、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自转。
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产生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产生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3 月 21 日前后(春分日),太阳光直射赤道,3、4、5月是北半球的春季(南半球是秋季)6 月 22 日前后(夏至日),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6、7、8月是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是冬季)9 月 23 日前后(秋分日),太阳光直射赤道,9、10、11月是北半球的秋季(南半球是春季)12 月 22 日前后(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12、1、2月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是夏季)3、地球受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4、五带的分界线是:热带与北温带界线是北回归线,热带与南温带的界线是南回归线,北温带与北寒带的界线是北极圈,南温带与南寒带的界线是南极圈5、地球五带中,气候终年炎热的是热带,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是南、北温带,气候终年寒冷的是南、北寒带三、地图1.地图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初中地理复习提纲会考地理复习提纲(一)七年级上册与同学们谈地理一、生活离不开地理1、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2、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3、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辞书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地球和地球仪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对地球形状的说法:“盖天说”和“浑天说”、麦哲伦(葡萄牙人)游行图: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卫星照片。
3、地球大小:表面积=亿平方公里;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2、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三、纬线和经线1、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0度~30度为低纬度地区;30度~60度为中纬度地区;60度~90度为高纬度地区。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为赤道(最长的纬线)。
2、连接南、北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W和160°E。
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一天(24小时)。
2、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和地方时差。
二、地球的公转1、含义:围绕太阳不停地运转。
方向:自西向东。
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365天)。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七年级上册与同学们谈地理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⑹特殊的经、纬线①特殊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 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 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②特殊经线0º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 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 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20°W ——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 ——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 、160°E 。
4、五帶的分界线是:热带与北温带界线是北回归线,热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匚总带与南温带的界线是南回归线,北温帯与北寒帯的界线是北极圈,南温帶与南寒带的界线是南极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纲要5、地球五带中,气候终年炎热的是热带,四季变化比较-------------------------------------- 地球明显的是南、北温带,气候终年寒冷的是南、北寒带4千米:赤道周长:lx地球是个球体:平均半径^ 6371 -----------------------------------------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 1亿平方千米c三、地图 ---------X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21 •地图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C经经线:②描向标法:抬向标的箭头抬向北方。
——线是等长的。
③经纬线定向:经线抬示南北方向:纬线描示东西方向。
3. --------------------------------------------------------------------------------------------------------------------------- 纬度和经度④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北两极递増。
向南、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
纬线)⑤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僚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 度,在南极.北极。
最大的纬度是90尺:分僚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⑥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表示。
初二年级地理毕业会考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纬线和经线(2)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赤道——0º纬线,既是最长的纬线,也是纬度的起点;是南北纬的分界线,以北为北纬用N 表示;以南为南纬用S 表示; 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南、北回归线——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度数是23.5°; ·南、北极圈——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度数是66.5°。
·高、中、低纬度的划分——0º-30º属于低纬度;30º-60º属于中纬度 60º-90º属于高纬度②特殊经线·0º经线——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点;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以东为东经用E 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 表示;·20°W 和160°E 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3、利用经纬网定位根据右图,请读出A 、B 、C 点的经纬度位置 A 经度为 ;纬度为 。
B 经度为 ;纬度为 。
C 经度为 ;纬度为 。
定义长度 圆弧形状 指示方向 纬线 (横纬) 与地轴垂直并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不相等圆东西经线 (竖经)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相等半圆 南北本初子午线西经W 东经E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2、地球的五带的划分(见右图) 三、地图 1、地图的语言:地图三大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⑴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会计算、会读、会比较) ⑵方向的判读:①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③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范围、详略的对应关系:2、地形图的判读(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4、五带的分界线是:热带与北温带界线是北回归线,热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汇总带与南温带的界线是南回归线,北温带与北寒带的界线是北极圈,南温带与南寒带的界线是南极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纲要5、地球五带中,气候终年炎热的是热带,四季变化比较一、地球明显的是南、北温带,气候终年寒冷的是南、北寒带4千米;赤道周长:1、地球是个球体;平均半径:6371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三、地图、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21.地图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经线:②指向标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线是等长的。
③经纬线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纬度和经度④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北两极递增。
向南、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⑤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度,在南极、北极。
最大的纬度是90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⑥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表示。
叫南纬,用“S”⑦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经线)向西、向东0°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四、海洋与陆地180°递增到。
1、地球表面海洋占71 ﹪,陆地占29 ﹪。
三分陆地,表示;本初子午“E”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七分海洋表示。
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2、七大洲面积比较:亚洲(最大)、非洲、北美洲、南组成的经线圈。
160°EW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最小)。
或大于20°W属于西半球(大于W 20°以西到160°E四大洋面积比较:太平洋(最大)、大西洋、印度洋、或W属于东半球(小于20°E以东到20°160°E)W160°北冰洋(最小)E)小于160°3、洲界: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二、地球的运动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自转。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自转和公转比较自转公转自西向东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一天一年转动一周所需时间(即周期)产生四季地理意义产生昼夜更替2、经纬线的划分:(1)经度的划分:0°经线(本初子午线),划分东经(E)和西经(W),东经划分0°~180°,西经划分0°~180°。
(2)纬度的划分:0°纬线(赤道,最长的纬线),划分北纬(N)和南纬(S),北纬表示划分0°~90°,南纬划分0°~90°。
3、特殊经纬线:(1)0°经线,本初子午线,划分东经和西经。
(2)0°纬线,赤道,最长的纬线,划分北纬和南纬,划分南北半球。
(3)东西半球的界限:西经20°(20°W)和东经160°(160°E)组成的圆。
(4)北纬23.5°(北回归线), 南纬23.5°(南回归线)—划分热带和温带。
(5)北纬66.5°(北极圈), 南纬66.5°(南极圈)—划分温带和寒带。
(6)五带的划分(教材P.12.图1.20)4、通过经纬线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5、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方向、图例。
6、能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运用比例尺)、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海拔: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面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
(二)世界地理1、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主要特点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仅占29%。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亚洲(最大),非洲(最热),大洋洲(最小),南极洲(最冷,跨经度最多,纬度最高);太平洋(最大),北冰洋(最冷,纬度最高)。
2、知道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亚欧大陆东部—季风气候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亚欧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南极洲---寒带气候3、板块学说及地震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板块学说: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汇总七年级上册地理复纲要一、地球1、地球是个球体;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限是:20°W、160°E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2、地球的活动1、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自转。
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产生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发生四序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3月21日前后(春分日),太阳光直射赤道,3、4、5月是北半球的春季(南半球是秋季)6月22日前后(夏至日),太阳光直射北回来线,6、7、8月是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是冬季)9月23日前后(秋分日),太阳光直射赤道,9、10、11月是北半球的秋季(南半球是春季)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南回来线,12、1、2月是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是夏季)3、地球受阳光映照的情形不同,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14、五带的分界线是:热带与北温带界线是北回归线,热带与南温带的界线是南回归线,北温带与北寒带的界线是北极圈,南温带与南寒带的界线是南极圈5、地球五带中,气候终年炎热的是热带,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是南、北温带,气候终年寒冷的是南、北寒带三、地图1.地图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一)七年级上册一、生活离不开地理1、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2、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3、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辞书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1 地球和地球仪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对地球形状的说法:“盖天说”和“浑天说”、麦哲伦(葡萄牙人)游行图: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卫星照片。
3、地球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2、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三、纬线和经线1、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0度~30度为低纬度地区;30度~60度为中纬度地区;60度~90度为高纬度地区。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为赤道(最长的纬线)。
2、连接南、北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W和160°一、地球的自转1、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一天(24小时)。
2、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和地方时差。
二、地球的公转1、含义:围绕太阳不停地运转。
方向:自西向东。
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365天)。
2、地理意义:形成四季(春夏秋冬)。
3、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0°)上,春分日前后的3、4、5三个月是北半球的春季;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23.5°N)上,夏至日前后的6、7、8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夏季;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0°)上,秋分日前后的9、10、11三个月是北半球的秋季;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23.5°S)上,冬至日前后的12、1、2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一) 七年级上册一、生活离不开地理1、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2、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3、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辞书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
1 地球和地球仪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对地球形状的说法:“盖天说”和“浑天说”、麦哲伦(葡萄牙人)游行图: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卫星照片.3、地球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2、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三、纬线和经线1、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0度~30度为低纬度地区;30度~60度为中纬度地区;60度~90度为高纬度地区.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为赤道(最长的纬线)。
2、连接南、北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W和160°E.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名称形状长度指示方向0度经线半圆(弧形)相等南北方向本初子午线东西方向赤道纬线都是圆(极点除外)不等(南北对称两条相等)§1。
2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一天(24小时)。
2、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和地方时差.二、地球的公转1、含义:围绕太阳不停地运转.方向:自西向东。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一)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1.1 地球和地球仪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对地球形状的说法:“盖天说”和“浑天说”、麦哲伦(葡萄牙人)环球航行图: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卫星照片。
3、地球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地球最大周长)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三、纬线和经线1、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纬线指示东西。
0度--30度为低纬度地区;30度--60度为中纬度地区;60度--90度为高纬度地区。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为赤道(最长的纬线)。
2、连接南、北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经线指示南北。
东西半球划分界线为20°W 和160°E 。
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3、纬度和经度① 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
即北纬向北递增,南纬向南递增。
最大纬度90度,在北极、南极。
南、北纬的划分以赤道(0度纬线)为界。
北纬用“N ”表示;南纬用“S ”表示。
② 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想西向东递增到180°。
即东经向东递增,西经向西递增。
东、西经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为界,东经用“E ”表示,西经用“W ”表示。
§1.2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3、海陆分布与气候:纬度相同的地方,夏季海洋气温低,陆地上气温高;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地形地势与气候: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0.6℃。
4、五带的形成: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三要素:图例、方向、比例尺) 1、图例和注记:介绍每个地理事物的标志。
2、方向:3种方式:①有坐标:N 为北方,S 为南方,E 为东方,W 为西方;②无坐标: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③经(南北)纬(东西)网确定方向。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册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⑹特殊的经、纬线①特殊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 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 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º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 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 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W ——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 ——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 、160°E 。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汇总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纲要一、地球1、地球是个球体;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二、地球的运动1、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自转。
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产生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产生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3 月 21 日前后(春分日),太阳光直射赤道,3、4、5月是北半球的春季(南半球是秋季)6 月 22 日前后(夏至日),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6、7、8月是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是冬季)9 月 23 日前后(秋分日),太阳光直射赤道,9、10、11月是北半球的秋季(南半球是春季)12 月 22 日前后(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12、1、2月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是夏季)3、地球受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4、五带的分界线是:热带与北温带界线是北回归线,热带与南温带的界线是南回归线,北温带与北寒带的界线是北极圈,南温带与南寒带的界线是南极圈5、地球五带中,气候终年炎热的是热带,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是南、北温带,气候终年寒冷的是南、北寒带三、地图1.地图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