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改革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4
2012年9月第9卷第26期CHINA MEDICAL HERALD 中国医药导报·教学研究·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是介于药学和医学的一门桥梁科学。
其学科任务是阐明药物作用机制、改善药物质量、提高药物疗效、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等,是制药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
但是由于药理学涉及内容丰富,涵盖知识面宽,各章节间缺少相关联系,而且药物的种类繁多,同类药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极易混淆,加之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医学基础知识薄弱,学时少,学生普遍觉得杂、枯燥乏味、抽象[1-2]。
再加上不同类型的学校有不同的办学背景、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基础、办学环境、办学质量和办学规模,对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均不相同。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取舍是非常重要的[3]。
1根据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制药工程专业是培养具有新药研究与开发的基本能力、有较扎实的制药工程设计基础知识、并具有一定的研究、解决制药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
为了使目标在药理学教学中更加具体化,笔者以一份药品说明书为例,提出3个问题:药品说明书包括哪些内容,是怎样写成的?药品说明书的用途?就药品说明书而言,制药工程专业与医学专业的区别和联系?第1个问题涵盖了新药申报时所需的4部分材料,包括药物设计及其药学资料,药理药效作用,药物体内代谢动力学及毒理学内容。
由新药研发人员根据每部分的实验综合写成的。
第2个问题比较简单,药品说明书是为用药人服务的,或者说是指导医生用药的。
有了前2个问题的基础,第3个问题的答案也就明确了,制药工程专业学习药理学的目的是为写说明书做知识的储备,医学专业学习药理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应用说明书。
当回答了这3个问题后,就明确了制药工程专业学习药理学的目的和意义。
传统观念认为,药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与药学的双重桥梁学科[4]。
浅谈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刘剑桥,沙露平,周欣羽,郭永学(沈阳药科大学制药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016)随着我国制药行业的国际化趋势和迅猛发展,既懂药学、化学又懂药品生产工程技术的复合实践型人才已经成为制药行业中的紧缺资源。
制药工程作为化学、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工科专业正是输送这类人才的综合性专业,在我国开展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后[1],制药工程专业更是成为当下培养懂工程的药学人的热门专业。
在实践教学方面,高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综合沈阳药科大学及其他高校现状,对实践教学面临困难以及优化措施进行阐述分析。
一、实践教学面临困难(一)实验课程缺乏整体性目前高校实验课的开设多为针对某一部分设置的单独模块实验,各自独立,内容相互联系不紧密,对单项知识学习有一定优势,但相关学科却难以相互渗透,不能使整个知识体系完全展现出来[2]。
而面对药品生产过程中偏差、变更、优化时,常需要工艺、设备、工程等多方面知识相结合,因此,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方面理应融合相关学科,提升整体性、系统性,更应接近实际生产环境,达到全面培养、综合提升的目的。
(二)工程教学缺乏重视制药工程专业独有的特色在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由于办学背景、教育理念、环境设施等因素,制药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大多处于薄弱环节,存在一定短板。
在工程实践方便的缺失致使学生在面临制药企业工程相关难题时略显力不从心,没有达成学校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精准对接的目的[3]。
只有在保持理学教育的基础上,重视工程教育,加强工程教育力度,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复合实践型人才。
(三)实验课程与实际生产存在差异目前高校实验课程以实验室小试规模为主,使用仪器也多为小型研究用设备,缺乏中试规模实验和工业化训练,使用实际生产设备的机会也相对较少[4]。
学生从业后在面对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线式制药流程和设备时缺乏经验,难以满足企业对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四)生产实习难以深入生产实习是制药工程专业的重要学习内容,可将课堂的理论与实际生产相互连接、相互印证,达到知识产出、输出的目的。
制药工程专业制药分离工程教学改革的探索【摘要】本文探讨了制药工程专业制药分离工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
在背景介绍中指出了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如教学内容滞后、实践教学不足等。
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在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此,需要进行课程设置调整,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结合实例介绍了如何通过实践教学强化,提升学生的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最后通过教学效果评估,评估教学改革的成效,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好地推动制药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提升,培养更多优秀的制药分离工程人才。
【关键词】制药工程专业, 制药分离工程, 教学改革, 课程设置调整, 实践教学强化, 创新能力培养, 教学效果评估, 成效评估, 展望未来, 教育改革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代制药工程专业是以制药分离工程为核心的学科领域,随着制药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制药分离工程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满足学生知识学习的无法完全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制药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制药分离工程教学改革的背景是制药工程专业要与时俱进,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优秀人才。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重视课堂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
这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面临行业应用时存在一定的不适应问题,使得他们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适应和补充学习。
制药分离工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对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行业需求,推动制药工程专业的发展和进步。
1.2 问题提出在制药工程专业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传统的课程设置已经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教学效果评估体系有待完善。
这些问题制约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和对未来行业的适应能力。
我们有必要对制药分离工程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现代制药行业的发展需求,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制药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改革研究
本文介绍了制药工程专业开设综合实验环节的思路,总结综合实验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通过以上改革,显著提高了综合实验的教学效果。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thought of opening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in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major and summarizes it’s reform measures in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The teaching quality in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has been remarkably improved by adopting the reform measures above.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Teaching reform; Research
制药工程专业是建立在药学、生物技术、化学和工程学基础上形成的新兴交叉学科,主要应用化学、药学、工程学、管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手段,解决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问题,要求学生具备坚实宽厚的理论基础和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实际能力[1]。
该专业实践性、专业性较强,其中实践教学是该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认真的实践作风、提高实践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应用和开拓创新等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
基于此理念,江苏大学制药工程专业自创办以来一直坚持以实践促理论的原则,重视创新,强化实践,为加大实验与实践环节的训练,专门设置了综合实验的实践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并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改革研究,以提高综合实验的教学效果。
本文结合本校在制药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和体会,对该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和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1 开设综合实验环节的思路
制药工程是以生产药品这种特殊商品为对象的工程类专业,工程类专业本身要求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而药学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这些都要求制药工程专业加强实践环节。
目前制药工程一些主干课程都开设了实验课,但由于每门实验课的课时均不多,其实验内容多局限于本课程的知识点而不能拓展,各门课程之间的知识点不能有机的结合,如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只注重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药剂学实验只注重剂型及其评价,药物分析实验只注重药物分析的方法与技术等,基于此,笔者在各主干课程的理论与实验教学结束之后,及时开设综合实验教学环节,将主干课程的实验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实现药物制备整个过程即从中药提取分离(或药物合成纯化)、制剂成型、质量评价到药物分析的锻炼,发现并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达到培养学生将所学各主干课程的知识点融会贯通、有机结合的综合能力,并进一步升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素质及创新能力。
为此本校制药工程专业在创立之初就把综合实验环节视作重要的教学内容写进教学计划之中,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于本校的教学模
式,逐渐形成了较完整的综合实验教学体系,成为本校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一大特色。
事实证明,综合实验的开设和不断完善,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奠定了进一步深造或就业的基础。
2 综合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制药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改革重在教学内容的改革。
本专业以往的综合实验教学内容偏向于验证性和演示性的实验,大多是课前由教师定好实验内容,准备好试剂、材料及实验设备,3~5个学生一组,按照既定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去做,而且往往是全班同学做相同的实验内容。
整个实验过程学生是被动的参与,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些学生甚至自己不动手做实验,依靠同组其他同学完成整个实验过程。
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得不到基本的锻炼,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综合实验内容做了以下改革,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2.1 综合实验内容与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
教师的科研项目大都来源于学科理论的前沿或来源于工程实际,有完整的科研体系。
学生亲自参加科研工作,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开拓科研思路,而且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是一项严谨和艰苦的工作,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实验技能,从而促使他们更努力地学习。
此外,由于承担科研课题的教师学术水平较高,经验丰富,学生参加部分科研工作,和教师一起讨论和研究,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且能在科研工作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因此,把综合实验与教师课题结合起来,对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及实验技能、创新能力的培养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且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便于教师科研的发展。
如学生参与的课题“响应面法优化桑黄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中,首先要求学生查阅文献了解桑黄的有效成分、提取方法及含量测定方法,确定桑黄提取工艺路线,然后进行单因素实验,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选择合适的因素和水平进行响应面设计,优化桑黄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通过参与此类创新型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学生能亲身体验科研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精神。
2.2 综合实验内容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制药工程专业是培养既懂药物制备又懂工程技术应用的药学复合型人才[2],将综合实验环节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更有助于学生了解实验室研究与工业生产的区别,了解工业化生产的重点,了解企业生产的工艺流程和工序操作,并可针对药厂中某药物制备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设立综合实验研究选题,将综合实验环节与生产实践环节相结合,解决药物生产中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
如生产实践中发现利血生的合成工艺有待改进,由此设立“利血生的合成工艺改进研究”的综合实验选题。
实验要求:(1)利血生药物合成工艺路线设计和选择(重点要考虑原辅材料的供应和价格,实际操作的可行性,技术条件与设备要求,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2)完成利血生小试并对其工艺进行优化;(3)用最佳小试工艺放
大到中试。
学生经过药厂的生产实践,切身体验了药物生产的整个流程及关键步骤,掌握了一些基本仪器设备的使用,可利用本校的实验设施完成诸如“利血生的合成工艺改进研究”“贝诺酯的合成及片剂制备”、“银杏总黄酮的大量提取及速释滴丸的制备”等“应用型”综合实验项目。
通过综合实验内容与生产实践的相结合,通过综合实验内容与生产实践的相结合,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实验室研究与工业生产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有助于学生就业。
3 综合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制药工程专业以往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教学内容的影响,多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被动地按既定的内容、步骤进行实验,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对教学内容做了改革,则教学方法也发生根本的改变。
学生可自立选题,或结合教师课题进行选题,确定选题后,学生独立地查阅文献并整理思路,拿出实验方案,进而进行整个实验。
在此期间,教师采取与学生平等讨论、切磋交流、协同合作的方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氛围,除了在学生会感到棘手的几个关键环节进行把关与审视外,指导教师对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的学生大胆放手,以充分保证学生的独立自主,让他们亲自去体验、感受、摸索、思考和发现,从中品尝艰辛,积累经验,享受成功,获取信心[3]。
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创新能力。
4 综合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
制药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实践课程,以往的考核方式由于受到教学内容的影响,教师只能通过学生实验中的表现及最后呈交的实验报告作为考核的依据,考核方式单一,呆板,不够客观。
随着综合实验内容的改革,我们建立了新的考核体系,不拘泥于原来的实验报告形式,而是根据系统、合理、有效原则,要求学生以论文的形式提交综合实验结果,参照研究生管理方法,建立更灵活的多元考核评价标准。
考核内容具体分为两大部分,即实验部分和答辩部分。
实验部分主要包括文献查阅及利用、主题综述、实验方案、工艺路线设计或选择、数据分析及实验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辩部分主要包括论文表述、结果总结、讨论以及对所提问题的回答。
指导老师和答辩老师根据实验部分和答辩部分的表现进行量化考核。
事实证明,这样的考核方式更加公正、客观,考核成绩更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总之,制药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是整个实践环节的重要部分,是培养高层次制药人才的需要。
目前该课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4],在后续的教学中需要不断的改革和实践。
只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实践中不断地大胆的改革、探索和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才能真正提高综合实验的教学效果,培养真正的具有高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蒋建兰,刘明言,白鹏,等.我国高等院校制药工程本科专业调研[J].化工高等教育,2003,(1):15-18.
[2] 元英进,蒋建兰,赵广荣,等. 21世纪初高校制药工程本科专业建设构想[J]. 药学教育,2002,18(3):1-4.
[3] 欧阳臻,宁德刚,徐卫东,等.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和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的探讨[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4(6):71-74.
[4] 冯书晓,刘振,李小莹,等. 制药工程专业大型综合性实验的开发与实施[J].药学教育,2009,25(1):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