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两区一带区域经济差异及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694.58 KB
- 文档页数:2
关于广西“两区一带”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十二五”时期是贯彻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
从国家层面看,要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总体战略,进一步推进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战略布局。
从广西层面看,要深入实施“两区一带”总体布局,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实现区域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加大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力度,是促进广西跨越发展、实现“富民强桂”目标的战略选择。
一、充分认识实施“两区一带”主体功能区的重要意义主体功能区是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我区分成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和桂西资源富集区三类区域,就是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
这是在区域发展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新思路、新举措,对于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
广西是我国与东盟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接壤的惟一省区,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我区以“两区一带”区域整体协调发展新格局与中国-东盟区域一体化格局相契合,反映了我区积极参与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体现了我区坚持以区域协调发展理念深化与东盟国家合作,有利于进一步融洽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关系,提高区域发展的总体成效。
二是有利于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广西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大体上经历从均衡到非均衡再到均衡的三个阶段。
自1999年起我国进入注重区域协调发展阶段,目前已经形成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鼓励东部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格局。
广西建设西部经济强区的背景和战略措施浅析中共扶绥县委党校农积坚经济发展是区域发展的第一要务,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首先要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
建设西部经济强区,是广西在区域竞相发展中的战略选择,也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
学习领会好建设西部经济强区的精神,对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谈谈个人一些看法。
一、建设西部经济强区的国内外环境(一)国际环境。
当今时代,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调整和变化。
虽然全球经济显露恢复的迹象,一些国家出现好的增长兆头,但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尚未消除,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还在持续,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难下,增长动力不足,新兴经济体面临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速回落的双重压力,实现世界经济全面复苏仍然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
同时,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一轮科技变革与产业创新正在孕育,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在曲折中推进,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深刻调整,新兴经济体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二)国内环境。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国内生产总值4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公共财政收入10.37万亿元,增长24.8%;粮食产量57121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4%和11.4%。
我国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
当前,我们将按照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既立足当前,稳增长、控物价、促和谐;又着眼长远,在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等方面取得新进展,继续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西部经济强区的区内背景(一)“十一五”期间集中力量办成办好了6件大事。
广西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作者:张鹏飞尚毛毛文成业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19期摘要: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大力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和左右江革命老区三大区域间的发展不协调现象更加明显。
本文首先分析三大区域间发展差异情况,并从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区域人力资源质量、区域产业结构类型和区域固定资产投资四个方面对影响广西“三区”的协调发展进行定量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促进广西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发展差异;区域经济;广西近年来,广西持续完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加快推动区域发展与国家战略相衔接。
2008年,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升了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2014年和2015年,珠江-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广西双核驱动、三区统筹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实现了国家战略的全覆盖。
然而,受区位、产业、交通、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广西三个区域间发展不协调,存在着较大的发展差异。
一、广西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情况(一)总体情况近年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和左右江革命老区三大区域间的不协调发展现状越来越明显。
2015年,广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8万亿元;其中,北部湾经济区实现5967.15亿元,占全区的34.9%;西江经济带实现8657.32亿元,占全区的51.5%;左右江革命老区实现2389.71亿元,仅占全区的13.8%。
公共预算财政收入方面,2015年,北部湾经济区公共财政收入447.06亿元,西江经济带732.05亿元,而左右江革命老区仅有160.0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北部湾经济区5623.51亿元,西江经济带9315.31亿元,左右江革命老区仅有2212.3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方面,西江经济带为3970.46亿元;北部湾经济区为2424.19亿元;左右江革命老区明显偏低,仅为622.41亿元;(二)人均指标对比情况从人均情况来看,北部湾经济区人均GDP46054亿元,西江经济带33252亿元,左右江革命老区仅有20169元;人均财政收入方面,北部湾经济区为3509元,西江经济带为2812元,左右江革命老区仅占北部湾经济区的一半,仅有1693元;人均消费方面,北部湾经济区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19029元,西江经济带15250元,左右江革命老区仅有6397元。
广西“两区一带”物流走廊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将广西划分为“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和“桂西资源富集区”三类区域,要求通过实施“两区一带”的区域发展总体布局,实现区域互动、协调发展。
物流建设是其中很重要的方面。
广西“两区一带”物流走廊的建设应基于充分发挥北部湾经济区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打造西江经济带产业集聚优势,同时增强资源富集的桂西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的三大因素,以实现板块间物流的协调统筹发展。
[关键词]广西“两区一带”;物流;对策2009年国家出台全面支持广西发展的战略决策性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广西划分为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和桂西资源富集区三大区域。
此后,《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桂西资源富集区发展规划》等指导性规划陆续出台,广西“两区一带”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成型。
加快“两区一带”协调发展,是广西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
通过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和桂西资源富集区三大板块的互补、叠加效应,形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对外开放前沿的构建与内陆腹地纵深拓展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广西各区域之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协调发展,有利于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两区一带”物流走廊建设对广西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一)物流对现代经济的作用现代物流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认为是继节约资源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后的第三利润源泉,是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重要基础产业,能够对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对物流企业和其所在城市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物流理论的发展,物流业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全国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发展新思路,必将在经济社会领域引起全面、深刻的系统性变革。
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全文共有21处提及“物流”二字,并在第四篇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中单列一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广西区域差异与区域开发战略研究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广西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整体上来看其仍然属于欠发达地区,并且各地域之间的经济差异也正在不断扩大。
本文正是基于广西的这一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对其区域差异展开简要的分析,并有针对性的制定一些有效的开发战略,以保障广西各区域更好的实现经济协调发展以及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迅速的提高。
关键词:区域差异;开发战略;研究;对策各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往往在发展速度、发展水平等各方面存在着区域上的差异,所以说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同一国家的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会存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象。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来,区域间的经济存在一定的差异是必然的,但是如果经济差距过大将会导致地区间的经济冲突,从而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
因此,我们对区域经济展开探讨,通过制定一些有效的对策以避免区域经济差异过大的现象发生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一、广西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原因分析(一)自然环境区位上的差异区域间自然环境的差异是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原因,所以其也是区域经济差一点客观因素,这一般具体表现在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这两个方面,它们通过影响区域的投资效益以及区域的整体开发水平进而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上的差异。
从广西的整体自然环境来看,桂南地区属于沿海经济开放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不仅交通发达,更是广西省人才流、物流以及信息流的聚集地。
桂中、桂北地区则是广西重工业的重点发展区域,并且旅游资源丰富,这也使得这一区域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桂东地区地势平缓、土壤肥沃,农村经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也很好的带动了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
而桂西地区地形复杂、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并且交通不便,尽管拥有丰富的矿藏资源,但是将其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能力不足,所以经济发展缓慢,工业化水平不高。
(二)产业结构方面的差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是区域经济实现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也是区域间经济差异的重要原因。
广西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打开文本图片集摘要: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大力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和左右江革命老区三大区域间的发展不协调现象更加明显。
本文首先分析三大区域间发展差异情况,并从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区域人力资源质量、区域产业结构类型和区域固定资产投资四个方面对影响广西“三区”的协调发展进行定量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促进广西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发展差异;区域经济;广西近年来,广西持续完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加快推动区域发展与国家战略相衔接。
2022年,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升了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2022年和2022年,珠江-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广西双核驱动、三区统筹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实现了国家战略的全覆盖。
然而,受区位、产业、交通、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广西三个区域间发展不协调,存在着较大的发展差异。
一、广西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情况(一)总体情况近年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和左右江革命老区三大区域间的不协调发展现状越来越明显。
2022年,广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8万亿元;其中,北部湾经济区实现5967.15亿元,占全区的34.9%;西江经济带实现8657.32亿元,占全区的51.5%;左右江革命老区实现2389.71亿元,仅占全区的13.8%。
公共预算财政收入方面,2022年,北部湾经济区公共财政收入447.06亿元,西江经济带732.05亿元,而左右江革命老区仅有160.0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北部湾经济区5623.51亿元,西江经济带9315.31亿元,左右江革命老区仅有2212.3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方面,西江经济带为3970.46亿元;北部湾经济区为2424.19亿元;左右江革命老区明显偏低,仅为622.41亿元;(二)人均指标对比情况从人均情况来看,北部湾经济区人均GDP46054亿元,西江经济带33252亿元,左右江革命老区仅有20229元;人均财政收入方面,北部湾经济区为3509元,西江经济带为2812元,左右江革命老区仅占北部湾经济区的一半,仅有1693元;人均消费方面,北部湾经济区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19029元,西江经济带15250元,左右江革命老区仅有639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