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五年级科学上册肺和呼吸
- 格式:ppt
- 大小:3.50 MB
- 文档页数:29
苏教版科学五上《肺和呼吸》《肺和呼吸》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肺和呼吸》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向学生介绍人体的呼吸系统,重点讲解肺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呼吸的过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人体呼吸的基本原理,认识到保持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人体的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呼吸原理方面,学生可能还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理解肺和呼吸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肺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呼吸的过程,学会观察和描述呼吸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探究呼吸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保持空气质量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身体健康。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肺的结构和功能,呼吸的过程。
2.难点:呼吸原理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呼吸原理。
2.利用多媒体展示肺的结构和呼吸过程,增强直观感受。
3.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呼吸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设置悬念,引发学生对呼吸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呼吸系统的组成,引导学生关注肺的结构和功能。
3.知识讲解:详细讲解肺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呼吸的过程。
4.实验环节:安排学生进行呼吸实验,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
5.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探讨呼吸原理。
6.总结提升: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保持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肺的结构和功能呼吸的过程肺泡气体交换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肺和呼吸)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呼吸的过程及其作用。
2.掌握人类呼吸的知识。
3.能够正确使用呼吸器官。
教学重点1.呼吸的过程及作用。
2.呼吸器官的组成及作用。
教学难点1.模拟呼吸的过程。
2.理解肺的组成及作用。
教学准备1.板书设计:人类的呼吸过程及器官。
2.实验器材:气球、吸管、水杯等。
3.实验药品:烧杯、热水、冷水、盐等。
教学流程第一步:引入新课在学生熟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当我们跑步、打篮球、唱歌等时,我们感到什么?” “是什么部位在运动呢?”等情景,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动机,和思考的开始。
第二步:学习呼吸器官的组成1.板书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 鼻腔:滤过进入的空气并加温、加湿。
- 喉咙:过渡进入呼吸道。
- 气管:将空气输送给肺。
- 肺:吸入新鲜空气,将有害废气排出。
2.安排小组实验:利用气球、吸管、水杯,让学生自主实验,通过模拟呼吸的过程,掌握呼吸的基本原理。
学生在自主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对互相交流,锻炼了社会交往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实验中体验到自己动手探究的乐趣。
第三步:探究肺的组成及其作用1.拓展相关生词:肺泡、静脉、动脉等。
通过介绍肺泡的形态结构、静、动脉的应用等,让每个学生能够通过图解,掌握更多关于呼吸器官的相关知识。
2.安排专题实验:利用烧杯、热水、冷水、盐,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不同条件下,当我们呼吸时从肺部排出的气味。
并且,观察何种情况下气味更加明显。
让学生通过实验,深入了解肺的结构和自然排放废气的作用。
第四步:系统总结总结以上内容,回顾学生的学习情况,着重强调学过的呼吸器官的知识和实验内容,并激发他们对更深入学习的兴趣。
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的板书设计、实验安排、引导学生思考等教学方式都比较成功。
在上课前,我充分准备了教学材料,在教学过程中安排适合学生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学过的基本概念,更好地掌握呼吸器官的知识。
五年级科学《肺和呼吸》说课稿五年级科学《肺和呼吸》说课稿五年级科学《肺和呼吸》说课稿1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肺和呼吸》一、说教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肺和呼吸》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认识人的呼吸器官以及知道肺的重要作用,会简单的测量自己的肺活量。
此外,《肺和呼吸》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空气、消化系统、对身体器官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通过课外书知道人需要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为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3、说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
2、知道呼吸让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
3、知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大。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总结问题能力,使学生学会使用对比,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并且使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得到一定提高。
情感目标:1、认识到保护肺等呼吸器官的重要性。
2、知道吸烟有害呼吸器官的健康,能逐步养成有利于保护呼吸器官的良好行为习惯。
4、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及其作用。
难点:准确测定自己的肺活量。
5、教材处理及重难点突破对于教材我先从常见的呼吸现象入手,引出课题。
从问题入手,设计实验;对于简单的概念、名词放手让学生自学,最后总结学习所得,保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知道吸烟对人的危害,制作戒烟小报。
重点:通过演示试验呼出气体使燃烧的火柴熄灭,分组实验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知道呼入呼出气体的不同,从而突出重点。
难点: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劲,肺活量大小是表明身体健康的一个指标。
五年级上册肺和呼吸教学设计1. 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
2. 知道呼吸让我们吸进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体内的二氧化碳。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及作用。
教学时间:第1课时教学预备:人体模型、集气瓶、烧杯、澄清的石灰水、火柴、烧杯、管子、气球、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憋气活动。
要求:看着挂钟进行憋气,给自己计时。
2、沟通感受。
3、呼吸很重要。
二、认识呼吸器官。
1、提问:呼吸时,气体到了哪些器官?2、组织沟通。
3、如何才能了解真实状况呢?〔解剖、资料〕4、老师出示模型或挂图,引导同学按序认识。
5、出示材料:管子、分支、气球、塞子等。
你们能依据人的呼吸器官进行模拟组装吗?思索:呼吸时气体如何流淌的?6、分发材料,分组活动,老师巡察。
7、展示,沟通。
8、小结:呼吸时空气通过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进入到肺里,然后再从肺流到支气管、气管、咽喉、鼻腔流出来。
三、了解呼吸的作用1、提问:我们为什么要呼吸呢?吸入的气体与呼出气体一样吗?2、沟通: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提问:怎样证明吸入了氧气,呼出了二氧化碳呢?4、老师演示试验一:用澄清的石灰水进行对比试验。
提问:为什么注入了空气的石灰水还是澄清的,而注入了呼出气体的石灰水却变成了乳白色呢?5、老师演示试验二:用火柴燃烧进行对比试验。
提问:为什么燃烧的`火柴在装满空气的瓶中长久燃烧,而在装满人体呼出的气体的瓶中却快速熄灭呢?6、小结:人体呼吸时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完成两种气体交换的器官正是肺。
7、肺是什么样子呢?看到过真正的肺吗?8、出示猪肺,通过投影让同学观测。
老师演示用气筒通过气管给猪肺打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9、然后分发小块的给各小组进行观测。
10、请同学进行描述观测所得。
11、小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
三、了解其他呼吸器官的作用。
1、其他呼吸器官有什么用呢?2、尝试用口呼吸,体验口腔中的干涩。
3、了解鼻腔呼吸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