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作文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0.88 KB
- 文档页数:5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叙事要完整做一个有故事、会讲故事的人——叙事艺术之结构价值教学设计【课标分析】顾振彪先生《关于写作、口语交际教材系统的说明》中指出:“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至九年级)的写作、口语交际教材,是分作两个系统编排的。
一个系统与阅读结合在一起,另一个系统与综合性学习结合在一起。
”重视“读写结合”是这套教材的重要系统,也是世界母语教学的普遍做法。
通过应用把课文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提高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实现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和转化,以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结合。
1. 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2.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3.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4. 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5.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教学重点、难点】1.教材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叙事要完整》,在整个教材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写作训练承上启下的重要关节。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经典文章,是学生习作的经典范式。
尤其《爸爸的花儿落了》不仅是经典范文,虽然隔着时空,却贴近中学生的视角与生活,该文以参加小学毕业典礼为主线(明线),以夹竹桃花为副线(暗线),双线穿插,父爱与花香交映,插叙、伏笔运用出神入化,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加强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进而促进写作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的指导,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单元写作《叙事要完整》,是初中生记叙文从讲清楚记叙六要素为重心,向精心设计、创意构思、艺术加工等过度的关节,是突破以读悟写,以写促读,二维螺旋提升的重要关隘,也为初二、初三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奠定关键性的基础。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教案及范文(新版人教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The fourth grade of the first volume of the fourth unit of the composition of the teaching plan and model (new version of thePeople's Education Edition)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中学编订:FoonShion教育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教案及范文(新版人教版)第四单元写作【文题设置]成长的过程中,有开心的经历,也有许多小烦恼。
生活中、学习中,你碰到过怎样的烦恼呢?想一想,选择其中一二,把它们写成一篇作文。
要求:文体不限,题目自拟,600字左右,一定要写出你真实的感受。
【写作指导】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新作文如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呢?最基本的做法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作文只有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才不会和别人雷同,也才会有新意和独到之处。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呢?要抛弃那些僵化了的条条框框,只要文从字顺,言之有物,人情人理即可。
在内容的选择上,要写真情实感的东西,大胆展示个性。
一、写自己的亲身经历。
这是真情的基本要求。
写亲身经历并非记流水账,应该选取生活中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去写:可以写第一次,第一次做什么,第一次参加了什么活动,第一次成功的事情等等;可以写自己的特殊经历,别人没机会做的事,你做过了,这样的材料就有个性;可以写印象最深刻的事,那些意料之外的经历、特别感人的经历往往让人难忘,写出来也很容易感染读者。
“成长的烦恼”是一个极为宽泛的话题。
成长中的少年,会有一些挥之不去的烦恼。
来自生活,来自学习,来自与同学交往的烦恼经历都可人题。
二、写自己真实的感受。
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感受,把这些感受写下来,作文内容就有了鲜活纯真的东西。
七年级下册语文作文教学计划七年级下册语文作文教学计划范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续写新的篇章,请一起努力,写一份教学计划吧。
那么教学计划怎么写才能体现你的真正价值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作文教学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下册语文作文教学计划1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写作记叙文的能力,要求文从字顺,语言简明,叙事完整,写出人物精神,抒发真情实感。
2、培养学生表述的完整性,抓住细节描写,能层次分明地、有条地叙述人和事,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二、学情分析。
七(2)班学生写作的整体水平不高,除个别学生能文从字顺,语言简明,根据文章内容选材,作文词句优美,大部分学生选材不新颖,内容老套,空洞无物,叙事不完整,写不出人物精神,抒发不出真情实感。
抓不住细节描写,部分学生对于写作有畏难情绪,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
鉴于以上存在的这些问题,这一学期,要充分调动学生动笔的积极性,由易到难,逐步提高。
平时对学生多鼓励,让学生树立写作信心,交给学生写作方法。
三、写作要求:1、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
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
3、写作记叙文的能力,要求文从字顺,语言简明,叙事完整,写出人物精神,抒发真情实感。
四、主要措施。
1、引导学生诵读课文,积累词汇,多读课外优秀作品,开阔学生阅读的视野。
2、鼓励学生多说、多练,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3、引导学生坚持记笔记,写好日记、周记,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4、激励学生大胆想象,灵活运用平时积累的知识,做到文从字顺,语言简明,根据文章内容选材。
叙事完整,写出人物精神,抒发真情实感。
初一语文《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教案、教学设计、课后练习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明了写作和生活的关系,关注生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2.学会观察景、人、事的方法,为积累写作素材做准备。
【课前学习任务】思考:九月份以来,你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什么是可以写进作文里的呢?【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赏美丽的景九月份,由夏入秋,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增大,我们周围的自然景物也相应发生了许多美丽的变化,呈现出秋季独有的特征。
请你选取一个自然景物,细心观察,将它的美丽记录下来。
学习任务二:写熟悉的人九月份,刚上初中,来到新校园、新班级,见到新老师,结识新同学,他们当中哪个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他做了什么事情让你感受到了他的美好?请你写一个小片段,将你对他的印象写下来。
学习任务三:记动情的事九月份,告别了六年的小学生活,你开启了人生中另一个重要的成长阶段。
在这个成长过程中,也许你会有欢笑,有感动,也许你会有泪水,有悲伤……哪一件事情让你深受触动,难以忘怀?它在你的成长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迹?请你与同学交流,细说自己最受触动的事情。
【推荐学习资源】1.自然景物观察用表示例:那片紫色的美在校园的小花园里,有高大的银杏,挺拔的松柏,茂密的鹅掌楸……而我却偏偏把目光停留在了那紫红色的簇生状植物上……在我的记忆里,它很常见,但很少有人关注它。
它有个甜美的名字——紫叶小檗。
我喜欢那些不易被人们注意的、细小的东西,比如紫叶小檗。
它的嫩叶还绿里透着淡红,当秋的冷气吹过后,有些叶子已染上了紫色。
外面一圈的紫,包裹着簇中的幼枝,紧紧的,簇拥着,相互支持着,如同一个温暖的大集体。
轻轻地用指尖触摸每一片叶子,菱形或倒卵形的,感觉十分柔软;再仔细看,每一枝干上都有许多小刺。
小心触碰,竟惊奇地发现,这些刺其实是软的……我记得小时候妈妈曾指着那紫叶小檗警告我:“小心!有刺!别扎到!”而今才发现,那看似带刺的外表下其实竟藏着柔软……看似冷酷,其实内心十分温暖,这不正像我们生活中的一类人,他们是否也常常被误解?瞬间,我对紫叶小檗更加爱怜,而且对它默默掩藏的温柔,燃起一抹敬意。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单元作文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精神》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讲述名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名人的风采。
同时要突出读写结合,把阅读教学与“写出人物的精神”的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围绕人物描写,读中有写,写中有读。
【学情分析】写人记事文章是初一学生学习写作的重点,在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写作中,我们学习了“写人要抓住特点”,本课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如何深入到写出人物精神。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描写、用议论或抒情句点睛等方法来写出人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
并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2.读写结合,从课文中学习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并运用到作文实践中。
3.引导学生用心了解和理解身边的每一个人,捕捉美好的有趣的、有意义的瞬间,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描写、用议论或抒情句点睛等方法来写出人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外在特点和人物内在精神的关系。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 回顾七年级上学期学习过的内容《写人要抓住特点》:写人有一些常见的方法,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记录下来写在笔记本上,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2、回忆本单元前几课的内容,尝试自己归纳总结一下写人的方法,比如《邓稼先》一文中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对比的手法。
为本单元的写作做好准备。
一、导入交流学生们的课前准备中的知识储备,说一说大家认为该如何写出一个有特点的人。
——运用各种人物描写的方法,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各个角度进行详细的描写。
除了外在特点,还需要写出人物的内在精神,也就是人的思想、气质、品格、个性等等。
设计意图:和七年级上学期的写作练习衔接,为下文《写出人物精神》的教学做准备。
二、读写结合。
(一)在第一单元的语文课上,我们一起领略了几篇经典的写人美文,还体会到了要各种手法把握人物特征,表达人物感情。
那么,在写作中,我们可不可以加以借鉴呢?《邓稼先》——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特点《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
作文一告诉你一个我的故事序号课题作文一告诉你一个我的故事 1∕3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叙事过程中能恰当地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能完整地写好一篇记叙文。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审题,围绕题目选择合适的素材来写作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通过本次作文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
在所经历的事件中能有所感悟,使自己思想变得更加成熟.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审题。
教学难点围绕题目选择合适的写作素材。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法设计二次备课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你已经一名初中生了,在你的身上一定经历了许多的往事,这些事情也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就调动你的记忆,把你经历的故事中一个告诉老师好吗?三、尝试学习。
(一)。
指导审题.提问:1.同学们,如何审作文题?要题目的后面开始审。
这个题目中最后一个词是故事,即要写一个故事。
2。
写谁的故事?明确我的故事。
3.这个故事要告诉谁?告诉老师。
(二)如何选择写作素材。
所选的事例要有一定的思想意义。
即通过这件事使我明白了什么道理。
激趣导入,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提问后老师总结。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提问学生回答。
课堂教案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法设计二次备课(三)学生选择素材。
(四)列出写作提纲。
四、学生列写作提纲,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然后提问,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板书设计教学感悟反思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抓住细节》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写作要求是“抓住细节”,这一单元的写作目的是指导学生抓住细节,刻画人物,表达情感。
教材中首先指出什么是细节描写;接着列举《阿长与<山海经>》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然后通过回忆学过的课文内容,简短记录记忆深刻的细节的方式,更好的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最后提示学生细节描写要注意的问题:要学会抓住真实、典型、生动的细节进行描写,才能更好地表现事物特征或作者情感。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的写作类型主要以写人叙事的记叙文为主,他们虽然有小学六年写作经验的积累,但是缺少对人物、生活细致的观察。
记叙事件不具体,很笼统,描写人物和写景状物时,不会抓住细微处具体刻画,造成文章空洞,缺少细节,不能很好刻画人物,表达情感。
因此,对学生进行细节描写的指导与训练尤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1.了解细节描写及常见类型,理解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作用。
2.学习捕捉生活的细节,描写生动的细节。
3.在写作中运用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
四、教学重点掌握几种细节描写的方法并会运用。
五、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典型、生动的细节来表达真情实感。
六、教学准备学案:人物描写分析材料七、教学时数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对比句子——明确什么是细节描写导语:请同学们读两个句子,帮助老师判断哪一句更好。
句子1:烈日当空,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热极了。
句子2:烈日当空,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道路两旁的庄稼热得低下头,弯下腰;河里的水烫手;地里的土冒烟。
出示任务:1.你认为哪一个句子好?为什么?2.第2句比第1句增加了一些内容,说说增补了哪些内容?3.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微而具体的刻画。
小结:根据表现内容,细节可以大致分为肖像细节、语言细节、动作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家之所以认为第二个句子好,正是因为与第一个句子相比较,第二句对周边景物进行了更加细致的描写,更好表现了天气的炎热。
因此,要想更好表情达意,抓住细节描写是非常重要的。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七下第二单元《学习抒情》写作教学设计文/曾静【策略说明】调动阅读积累。
语文教材是最好的学习资源,其中有许多优秀的篇章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借鉴。
这节课,我选取了七下第二单元的名篇作为学习的范本和依托,这是学生熟悉的课文,这些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也能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积累,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鼓励真情实感。
特级语文教师管建刚老师说过:“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有一座写作的金矿。
”大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真情是文章的灵魂,抒写真情实感是一篇作文自成高格的关键因素。
培养理性思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孙绍振先生说:“抒情文章,不能完全靠感情的倾泻。
感情是无序的,只有以智性逻辑梳理,才能化无序为有序。
”作文的思辨水平是凸显文章思想力的重要标志。
所以,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对课内外材料学习讨论的基础上进行领悟和提炼:恰当抒情有哪些方法或值得注意的方面?以此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训练语言表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强调要重视学生的语言运用实践。
作者的理性思考和情感抒发,最终都要通过语言文字呈现给读者。
所以这节课大力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时间交给学生,尤其突出写的要求。
在练笔中立足课内,链接学生生活,由片段而全篇。
【过程设想】赏“抒情”之笔——学“抒情”之法——写“抒情”之文【学习目标】1.了解抒情是内涵,抒情的方式和怎样抒情。
2.学会采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表达真情。
【学习重难点】学会采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表达真情。
【学习过程】导入:出示两张图,美丽春光图和一张不及格试卷,让学生说最想说的话。
赏“抒情”之笔(一)自学知识短文内容,理解什么是抒情,抒情有哪几种方式。
《让真情自然流露》教学设计主备人:李益飞教学目标:1.围绕所给关键词“感动”联系生活实际选择材料,围绕着中心组织材料。
2.联系本单元讲读、自读课文中所学知识,迁移概括促使真情流露的写作技巧,强化在写作中关注事件经过及情感变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汲取总结本单元所学篇目中让真情实感自然流露的写作技巧,在片段式写作训练中掌握技巧。
教学难点:通过唤醒自身亲身经历,将事件具体化加以改编来表达情感,写清楚情感变化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每天生活,每天产生许多情感。
今天我们来讨论我们作文中也常出现的一种情感“感动”。
什么事情使你产生了这种情感?统计:有多少同学真实遇到过一个下大雨重病妈妈背着去医院?2.如果写自己道听途说、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不熟悉的事,即使费九牛二虎之力也很难写好。
所以,作文要说真话,要表真情。
今天我们来讨论在写作中如何让真情自然流露。
二、挖掘“感动”1.思考半分钟,回忆生活中的细节处,有哪一个瞬间让你感动?写在稿纸上,请同学分享。
2.真实的感动确实发生在那么一瞬间。
那么,请你试着来刻画一下独属于的“感动”片段。
(播放感人音乐,营造氛围,调动学生感性面)三、美化“感动”1.我们经常会遇到一种烦恼。
我清晰地感受到真情给心田带来的震撼,但到嘴边时却变味儿、甚至说不清道不明。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向作家们讨教一些经验了。
出示PPT《匆匆》:太阳他有脚,轻轻悄悄地挪动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2.请同学们归纳你从这个片段能总结出的写作技巧是?【明确】运用修辞,化抽象为具体,强化感情冲击。
3.[实践]请试着用修辞将抽象的“感动”具体化。
一、指导思想本学期语文作文教学工作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核心,以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为目标,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作文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技巧;(2)了解各类作文的写作特点和方法;(3)积累丰富的词汇和句式。
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自信心;(3)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和写作质量。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写作的情感;(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心社会的情感;(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
三、教学内容1. 记叙文写作:(1)记叙文的基本结构;(2)记叙文写作的技巧;(3)优秀记叙文赏析。
2. 说明文写作:(1)说明文的基本结构;(2)说明文写作的技巧;(3)优秀说明文赏析。
3. 应用文写作:(1)应用文的基本格式;(2)应用文写作的技巧;(3)优秀应用文赏析。
4. 文学作品阅读与写作:(1)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积累写作素材;(2)学习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2.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3. 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思考,积累丰富的词汇和句式;4. 组织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5. 定期开展作文讲评活动,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改进写作。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第1-4周):重点讲解记叙文写作的基本格式和技巧,布置相关写作任务;2. 第二阶段(第5-8周):讲解说明文写作的基本格式和技巧,布置相关写作任务;3. 第三阶段(第9-12周):讲解应用文写作的基本格式和技巧,布置相关写作任务;4. 第四阶段(第13-16周):进行文学作品阅读与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六、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作文测验,检查学生的写作水平;2. 组织作文讲评活动,帮助学生改进写作;3.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作文比赛,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4. 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导语】联想与想象的能⼒是我们与⽣俱来的。
在⽣活中,我们看到⼀个事物或听到⼀种声⾳,就会产⽣联系与想象。
整理了七年级上册语⽂第六单元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发挥联想和想象教案⼀ [教材分析]: 这是⼈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写作训练。
在前⼏个单元:⽂从字顺、突出中⼼、条理清楚的基础上,学会发挥联想和想象,培养发散思维能⼒。
学会多⾓度思考问题,提⾼⼝头表达能⼒,使⽂章更⽣动丰富。
[教学⽬标]: 1、学习联想和想象,培养发散思维能⼒。
2、学会多⾓度思考问题,提⾼⼝头表达能⼒。
[教学重点]:学习联想和想象,培养发散思维能⼒。
[教学难点]:学会多⾓度思考问题,提⾼⼝头表达能⼒。
[教学⽅法]:1、激趣法2、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新课:话说龟兔赛跑后,兔⼦输了不服⽓,提出再次⽐赛,结果兔⼦还是输了,请同学们猜想乌龟是如何赢得⽐赛的?(学⽣发⾔)(板书课题、出⽰学习⽬标) ⼀、知识梳理 1、联想是由某⼀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事物。
想象是在头脑中创造出未曾有过的新的形象。
想象和联想结合起来,可以为我们的思维提供更⼴阔的空间。
2、简单区别想象与联想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节选⾃《天上的街市》 ⼆、联想和想象的要求 ①联想要⾃然恰切。
②想象要合情合理。
③联想和想象要有新意。
(板书以上要求) 三、联想与想象训练 (⼀)下列事物你能联想到什么? 玫瑰——爱情 康乃馨——母亲 牡丹——富贵 明⽉——思乡 柳枝——离别 鸽⼦——和平 绿⾊——⽣命、希望 (教师引导,学⽣思考发⾔) (⼆)请你仿例,最多⽤三个词使已知的两个词联系起来。
例:1、天空——茶 参考:天空→⼟地→⽔→喝茶 2、草稿——超市 3、肥皂——⼿表 4、⼿机——篮球 (学⽣思考发⾔) (三)根据下列两种情况,以“歌声”为重点,分别扩展成⼀段话,或⼀个故事。
【导语】突出中⼼作⽂教学是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整理了七年级上册语⽂第五单元写作《如何突出中⼼》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何突出中⼼教案⼀ 训练⽬标: 1、培养写作的⽬的意识。
2、学会根据中⼼合理地选择材料。
3、分清写作材料的主次,选取最⾜以表现中⼼意思的情节或细节详写。
4、学会运⽤多种写作⼿法,突显⽂章中⼼。
训练重难点: 1、中⼼明确,详略得当。
2、选取最⾜以表现中⼼意思的材料详写以突出中⼼。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学过程:第⼀课时 ⼀、情境导⼊ 1、导⼊:游戏:猜成语将写着“鸡飞狗跳、抓⽿挠腮、摇头摆尾、坐井观天”字样的四张纸折叠起来,由四个同学分别抽出⼀张,⽤动作和表情⽐划,班⾥的其他同学猜。
设计意图:⽤游戏激发学⽣兴趣,引出学习内容。
师⽣活动:⽼师组织游戏并适时引出学习内容。
2、查⼀查---检查预习 问题⼀:什么叫中⼼?中⼼有什么作⽤呢? 明确:中⼼是写作⽂、说话时最核⼼的内容或话题。
有了中⼼,⽂章也就有了主⼼⾻;没有中⼼,或者中⼼不明确,⽂章就像⼀盘散沙,杂乱⽆章,叫⼈不知所云。
设计意图:让学⽣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先有⼀个⼤体上的认知。
师⽣活动:同学们⾃主学习教材P107-P108的《写作导引》,勾画要点,回答问题。
问题⼆:怎样才能做到突出中⼼?你们平时是怎么做的呢? 明确:⾸先要有贯穿全⽂的线索,⽂章就围绕这条线来写。
还要注意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
开门见⼭表明中⼼;有⼒材料⽀撑中⼼;主体有指向中⼼的描写;结尾抒情议论强化中⼼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回顾重温“围绕中⼼来写”常⽤技法。
师⽣活动:学⽣交流,教师提问。
3、学⼀学---技法探寻 问题三:阅读下⾯的短⽂,回答相应的问题。
坚持就会成功 (1)获得成功的⽅法很多,我认为:坚持就会成功,只要你能坚持下去,就⼀定会获得成功。
(2)烈⽇似⽕,⼤地像蒸笼⼀样,热得使⼈喘不过⽓来。
⾛在路上,迎⾯的风似热浪扑来。
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习作要求:
1、要抓住这个人的特点观察,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
2、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
3、根据文章中心自己拟一个题目。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各种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
难点:通过具体的事写出人物的品质。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都喜欢听什么歌曲?(学生自由发言)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让我们来听听吧,想唱的同学也可以跟着一起唱。
(播放歌曲《找朋友》)
师:这首歌曲我们再熟悉不过了,这就是我们学过的歌曲《找朋友》。
听完这首歌,我想同学们一定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哪个单元的作文。
生:第五单元。
师:你们很聪明。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本次习作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歌曲《找朋友》来导入习作,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活跃课堂的气氛,自然地导入至习作的新课中。
二、审题立意
1、师:好。
习作的内容我们已经知道了。
读了习作内容我们知道本次习作有几个角度?(两个)。
是的,
角度一,用一两件事介绍自己的小伙伴,注意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
角度二,发挥想象,将发生在“我”和好朋友间的一件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写清楚,写具体。
师:今天这节作文课,老师就以角度一为例,对本单元的作文进行讲解。
2、师:写作文,我们第一步要做什么呢?(板书:审题。
)对。
习作中,我们将它称为“审题立意”,习作有什么要求,我们要清楚,这
一点十分重要,否则,就有可能会出现跑题的现象,后果很严重的。
那么,本次习作有什么要求呢?请同学们再读角度一,注意联系关键词,说说本次习作的要求。
(学生自由说本次习作的关键词及习作要求)
关键词一,小伙伴:本次作文是写小伙伴之间的故事,如果写成爸爸、妈妈或者其他人是不行的。
选择一位小伙伴来写,这位小伙伴不一定是同学,也可以写邻居或者亲戚。
关键词二,一两件事,告诉我们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两件事,但是这两件事最好是围绕一个中心来写。
关键词三,特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很好,那么这三个关键词中,最重要的是哪一个?(特点)。
是的,不管你写小伙伴的几件事,所写的事情都必须突出他的某一特点。
3、特点是指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
谈到特点,老师有几个谜语,你们想猜吗?
4、说得好,记人物的时候,我们就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才能让人一目了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老师大概将特点归纳了一番,
特点可以成这么几类:
(1)爱好:如爱唱歌、爱画画、爱跳舞、爱踢球……
(2)特长:如:会画画、书法好、作文好、数学好、球打得好……(3)品德:如,乐于助人、刻苦学习、热爱劳动、关心残疾人、孝敬父母……
(4)脾气:如胆大、爱哭、火爆脾气、牛脾气……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一定有自己的小伙伴,他们也一定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我们称之为特点,你能用一句简单的话向我们介绍你的小伙伴的特点吗?(学生自由发言,明确特点。
)
5、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一个机会,请你用简单的话来介绍你最熟悉、最要好的小伙伴的特点。
三、扩散联想(选材)
1、师:看来,小伙伴的特点已经在你的头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在习作中,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来表现小伙伴的特点呢?(事例)
2、对,习作的时候,我们要细细回忆生活,选择一件事或者两件最能反映小伙伴物点的事例写入作文,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紧扣主题,反映中心,生动形象,打动读者。
3、当然,叙述事例的时候,我们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除此之外,还要加入人物的描写。
4、师:这两个材料都说明了韩蓄的一个特点:爱看书。
是的,你们认为哪个材料更好?是的,同样的事例,说明同样的问题,但是效果却大相径庭。
原因是什么呢?(学生自由说。
)
四、谋篇构思
师:审清了题意,确定了特点,选好了材料,接下来就是谋篇构思了。
结合本次习作的实际,老师向大家介绍两种快速构思的方式,供选择:1.倒序式
直接回忆→具体事例→呼应开头
2.三段式
外貌开头→具体事例→人物特点
例文欣赏:
我的同学(倒序式)
在我书桌的抽屉里,珍藏着一支破旧的圆珠笔,尽管它已不能再使用了,但我还一直珍藏着,因为它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回忆……(直接回忆)
那是一天中午,我哼着小曲儿来到学校,学校板报上,我写的《发扬勤俭节约的好作风》一文被评为一等奖,心里能不高兴吗?我美滋滋地走进教室。
突然,我发现自己那支一次性圆珠笔掉在地上,不知是谁把笔的两端压坏了。
我捡起笔一瞧,笔帽上缺了一块,笔头被压得裂成了好几片塑料皮。
算了,把它扔了吧,反正没多少笔水了,勤俭节约也用不着这么节约。
再说,用这么破的笔,多让人家笑话。
我在给自己台阶下,带着几分惋惜,“啪”的一声,笔被扔到了垃圾筒里。
这时,坐在第一排的周捷看见了,忙又从垃圾里捡起了这支笔,问道:
“干什么扔了呀?这笔多好啊!”我漫不经心地说:“不要了,你看都摔成了什么样子了,还怎么用啊?”她带着一脸惋惜的神情说:“可以补一补嘛,扔了多可惜呀!”
她回到座位上,拿出一块抹布把笔上上下下擦干净,然后取出胶条小心翼翼地补在残缺的地方,那样子像是在做什么工艺品似的。
贴补了好一会儿,笔上的“伤”总算治好了,虽说不大美观,但还是很不错的!
我有些不好意思,苦着脸问:“周大小姐,你劳神补它干什么呀?这种笔我有好几支呢。
”她瞥了我一眼:“有笔就应该浪费吗?你不是刚写了一篇提倡大家勤俭节约的文章吗?忘得倒挺快,转眼就……”我赶忙用手捂住她的嘴:“知道啦,我下回……嘻,别说啦!”是啊!瞧我,真是说一套,做一套,口是心非,到底让人家抓住把柄了!
后来,我一直用这支笔写作业,直到笔水用完才用小塑料口袋把它包好放进抽屉里。
我忘不了这件小事,它使我懂得了要心口如一,要真正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
(呼应开头)
“小书虫”(三段式)
一双小小的眼睛,双眼皮,两条柳叶眉长在眼睛上,鼻子下面,嵌着一张大嘴,薄薄的嘴唇上长着一个“吃痦”,这就是我的朋友――韩蓄。
她一看起书来就没完没了,真让人受不了。
所以,我常叫她“小书虫”。
想起上学期的一个午休,老师发下了我们心爱的《中国校园文学》,我草草地翻了翻,觉得很没意思,又看了看一旁的韩蓄,还在认真看着。
她在看什么呢?这么专心,我心里想。
看了看她的书,我也翻到了那页,仔细看了看,改变了对这本书的印象。
下课铃打响了,我很想出去玩,可韩蓄还在专心看着,心想:怎么还在看呀!看书多无聊。
我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字就头晕,她可真行。
我大声叫道:“韩蓄,咱们出去玩吧!”见她不理我,我又叫道:“‘小书虫’咱们出去玩吧!”她这才答应道:“嘘――我正看到关键呢!”我发火了,抢走了她手里的书,就往外跑,回头一看,只见韩蓄在后面张牙舞爪的叫道:“把书还给我,把书还给我,”平时一向文静的
她,今天却铁青着脸,好像要跟我拼命。
我拿她没办法,只好把书还给了她。
上课了,我匆忙回到教室,第一眼就看见了坐在那里看书的韩蓄。
这就是她的优点吧,她在我们班学习可是一流的好,这一定是她爱看书的原因。
回到家,我仔细的看了看这本《中国校园文学》发现看书的确是一种乐趣,从此,我不是那个只会疯玩的我了。
也变成了一个“小书虫”。
哈哈,这就是我那个好朋友一―“小书虫”韩蓄。
五、快速行文
六、学生习作
七、修改润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