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村庄规划编制数据库创建要点讲解
- 格式:pptx
- 大小:4.43 MB
- 文档页数:20
广东省村庄整治规划编制指引1总则1.0."1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建设部《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与《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广东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纲要(2006-2010年)》的相关要求,更好地指导村庄建设和整治,依据《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村镇规划编制办法》、《村镇规划标准》等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指引。
1.0."2村庄整治是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而进行的基本的房屋、设施和环境整理,近期的工作重点是开展“三清五改五有”,即清理垃圾、清理河塘、清理乱堆放;改路、改水、改房、改厕、改灶;有整治规划,有文体活动场地(室)、有一片成荫绿地、有垃圾收集池(站)有污水处理简易设施。
1.0."3村庄整治规划是指导和规范村庄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的专项规划。
编制村庄整治规划应当在现状评估的基础上,依据政府发布的指导性目录[1],合理确定村庄整治的具体项目和整治的要求,并提出实施计划和措施。
村庄整治规划应符合已批准的县域村庄整治布点规划[2]、上层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总体规划等的要求,并符合相关的政策、法规和规范。
1.0."4县域村庄整治布点规划[2]中确定予以保留或城乡规划确定为:村镇建设用地且村民户数在50户以上的自然村、行政村,在根据村民意愿编制村庄整治规划时,应参照本指引的要求开展工作。
1.0."5本指引分为基本要求和其它要求;基本要求是原则上应当达到的,其它要求则各地可根据实际取舍。
其它要求用斜体字表示。
1.0."6各县(市、区)应从实际出发,尽快制定村庄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的指导性目录和编制县域村庄整治布点规划,为村庄整治规划提供指导和依据。
1.0."7本指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由广东省建设厅负责解释。
注释:[1]村庄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的指导性目录是各地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根据本地区村庄实际情况,以解决村民在饮水、行路、用电和燃料等方面的困难为重点而制定的整治项目清单。
村庄编制规划的要点一、村庄规划的编制原则(一)多规合一按照“多规合一”的总要求,村庄规划编制要做到规划工作底图、技术标准、规划范围、规划指标、规划目标期限、规划数据建库等方面统一。
(二)突出村庄特色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以全域规划的理念,以多样化为美,突出地方特点、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保留村庄特有的民居风貌、农业景观、乡土文化,防止“千村一面”。
(三)坚持保护建设并重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科学发展理念,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保护好建设开发的生态底线,为生产、生活创造优质的生态环境,防止调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
(四)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坚持“听民声、汇民智、重民意”的工作理念,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听取村民诉求,组织村民充分发表意见,参与集体决策,确保规划符合村民意愿。
图片来源于网络二、村庄规划编制流程从现有的村庄规划编制来看,村庄规划编制大致需要以下七步程序:工作准备、现状调研及分析评价、规划目标确定、规划方案编制、村民意见征询、规划论证审查、规划上报。
(一)村庄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组织准备(成立规划领导小组,召开规划动员会等)、技术准备(选定规划编制技术协作单位、确定规划编制技术方案、工作方法与技术培训等)与经费准备(编制经费预算报告、申请经费等)(二)村庄规划基础调查及分析评价1、资料收集制定村庄基础资料调查表,向县乡镇相关部门及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收集材料,充分掌握村域范围内自然资源状况、地质灾害、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等基础资料。
2、入户调研深入开展驻村调研、逐户走访,详细了解村庄发展历史脉络、文化背景和人文风情,充分听取村民诉求,获取村民支持。
3、村庄发展现状分析分析总结村庄特点,资源利用状况、用户需求、现存问题等。
(三)村庄规划发展目标确定主要包括村庄发展定位、主导产业选择、用地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建设项目安排等。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新型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试点工作的通知正文:----------------------------------------------------------------------------------------------------------------------------------------------------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新型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试点工作的通知(粤建村〔2013〕70号)各地级以上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城乡规划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我厅于今年起大力推进新型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的试点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进一步提高对新型村庄规划的认识在当前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形势下,与时俱进地编制符合我省农村实际的新型村庄规划,对于指导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宜居美丽乡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同志在2013年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改善农村环境是一项任务繁重的系统工程,治理垃圾污水是治标,科学合理规划才是治本。
各级城乡建设、财政部门要大力抓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排出时间任务抓好每个乡村的规划编制,重点规划好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并通过县人大决议等方式强化村庄规划的地位和作用,纲举目张推进村庄建设。
各级财政要安排专项予以支持帮助。
”各单位要进一步加深对编制和实施新型村庄规划的认识,尽早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切实贯彻落实好省领导的指示和要求。
二、组织开展新型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试点工作按照“试点先行”的工作思路,2013年新型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主要以试点工作为主。
(一)试点村庄名额全省每个县(市、区)各安排1~2个试点村庄名额。
请各市组织县(市、区)按照1:2的比例推荐试点村庄候选名单,我厅将从中择优选取。
广东省村庄整治规划编制指引1 总则1.0.1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建设部《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与《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广东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纲要(2006-2010年)》的相关要求,更好地指导村庄建设和整治,依据《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村镇规划编制办法》、《村镇规划标准》等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指引。
1.0.2 村庄整治是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而进行的基本的房屋、设施和环境整理,近期的工作重点是开展“三清五改五有”,即清理垃圾、清理河塘、清理乱堆放;改路、改水、改房、改厕、改灶;有整治规划,有文体活动场地(室)、有一片成荫绿地、有垃圾收集池(站)有污水处理简易设施。
1.0.3 村庄整治规划是指导和规范村庄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的专项规划。
编制村庄整治规划应当在现状评估的基础上,依据政府发布的指导性目录[1],合理确定村庄整治的具体项目和整治的要求,并提出实施计划和措施。
村庄整治规划应符合已批准的县域村庄整治布点规划[2]、上层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总体规划等的要求,并符合相关的政策、法规和规范。
1.0.4 县域村庄整治布点规划[2]中确定予以保留或城乡规划确定为:村镇建设用地且村民户数在50户以上的自然村、行政村,在根据村民意愿编制村庄整治规划时,应参照本指引的要求开展工作。
1.0.5 本指引分为基本要求和其它要求;基本要求是原则上应当达到的,其它要求则各地可根据实际取舍。
其它要求用斜体字表示。
1.0.6 各县(市、区)应从实际出发,尽快制定村庄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的指导性目录和编制县域村庄整治布点规划,为村庄整治规划提供指导和依据。
1.0.7 本指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由广东省建设厅负责解释。
注释:[1] 村庄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的指导性目录是各地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根据本地区村庄实际情况,以解决村民在饮水、行路、用电和燃料等方面的困难为重点而制定的整治项目清单。
村庄布点规划编制经验交流2013.09.25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为什么要编制村庄布点规划?调研阶段从不同渠道获得了大量资料信息,广泛涉及规划、国土、发改、水利、统计、公安、计生、财税、教育、旅游等机关口,数据构成复杂,必须首先甄别、梳理和汇编,并提取对规划分析有价值的资料进行基础信息建库,这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规划难点历年人口变化、分户需求、宅基地权属、空心村分布等关键的数据信息始终缺失或与真实情况存在较大误差,给分析研究造成不少障碍。
规划难点同样类型的数据因来源不同而存在各种统计口径的差异,无法进行直接的叠加分析或统计,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手段解决,但误差始终客观存在。
规划难点在广州市的城乡规划体系中布点规划缺少明确的地位在广州市的城乡规划体系中,布点规划缺少明确的地位,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之间也尚未有清晰的层次关系,造成规划的效力不足,影响编制和实施的效果。
规划难点《广州市村庄布点规划编制技术指引》最终定稿前,各版本之间部分条文存在很大差异,内容重点、成果构成规划等要求未最终明确的情况下,难免影响布点规划的编制。
难点土规在建设用地控制上的强势地位,决定了城乡规划在一般情况下难以突破土规指标的刚性要求,规模与图斑的双重约束直接影响规划可以作为的领域,对村庄建设用地功能的调整在实施层面受到很大局限。
规划20202012国土二调村庄建设用地规模4677.303691.11减量:986.19公顷(约10 平方公里)9861910难点21%本项目规划范围涵盖整个增城4街7镇的282条行政村,总规划面积达平方公在有限的时间内,需要面规划面积达1616平方公里。
在有限的时间内,需要全面了解如此广阔范围内各条村庄的特征与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研究难度显而易见。
规划难点村庄布点规划作为一种规划类型,在实践中有各种各样的尝试,而从规划思路到操作方法,目前都还没有形成固定的范式。
KEJI2019年6月(上)17村庄规划编制的意义、任务与要点陆龙平(广东华远国土工程有限公司,广东中山528400)[摘要]我国地大物博,农村人口众多,行政村数量众多,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农村地区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实施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基于此,本文探究村庄规划编制的意义、任务,在此基础上提出村庄规划编制要点。
[关键词]农村地区;村庄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19)16-17-21我国农村概况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17年底,我国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人员,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海外华人数量)139008万人。
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1347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镇化率)为58.52%;农村常住人口57661万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1.48%。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设立的村民委员会进行村民自治的管理范围,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单位的行政村数量也不少,截至2018年9月26日,我国行政村总数为39888个(2个区公所、21116个镇、9392个乡、152个苏木、984个民族乡、1个民族苏木、8241个街道)。
2广东省村庄规划发展近况2018年1月,在十二届三中全会上,中共广东省委重点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突出农业和农村地区的“四个优先”:优先发展要求、优先考虑因素分配、优先考虑公共财政投资、优先安排公共服务。
将更多的资源和力量投入农村,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谋划好广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从根本上改变广东省农村面貌,建设美丽乡村[1]。
2018年6月,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广东省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工作指引(试行)》,作为指导村容村貌改造等工作的指引文件。
8月,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广东省村庄规划编制指引(试行)》,全面贯彻党的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工作部署,引导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和推进广东省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2]。
村庄规划数据库标准V1村庄规划电子数据成果汇交要求1 成果内容要求村庄规划成果汇交材料应包括:纸质的加盖县级主管部门公章的报送公文1份和提交资料清单1份、电子成果数据1份。
电子成果数据包括:规划文档、规划图件、规划表格、数据库成果、附件、其他成果。
1.1 规划文档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读本等文档文件,采用PDF文件格式,内容简洁、清晰、美观。
文档文件名称按照“乡镇行政区代码(9位)+村级行政区名称+文件名称.pdf”的规则命名。
1.2规划图件规划图件采用JPG文件格式,分辨率要求在300Dpi以上。
图件内容详见《“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指南》文件要求。
栅格文件名称按照“乡镇行政区代码(9位)+村级行政区名称+图件名称.jpg”的规则命名。
1.3规划表格规划表格采用EXCEL文件格式,表格名称按照“乡镇行政区代码(9位)+村级行政区名称+表名称.xls”的规则命名。
1.4数据库成果数据库成果文件格式参照三调汇交版本的GDB格式,文件名称按照“乡镇行政区代码(9位)+村级行政区名称+村庄规划数据库.gdb”的规则命名。
1.5附件采用PDF文件格式,包括相关部门、村集体、村民征求意见、专家论证意见、公众参与情况、规划批复、备案证明等材料。
1.6其他成果采用DWG格式,存放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成果、国土空间布局规划图等。
2成果组织结构报送的村庄规划电子成果数据以文件夹的形式组织,相应数据存储到相应的文件夹下。
电子成果目录结构见下图。
目录名称中的“XXXXXX县级行政区”指“6位县级行政区代码+县级行政区名称”。
(1)“1矢量数据”:存放村庄规划数据库成果,数据库质量检查报告、数据库质量检查结果记录等相关数据库说明文档;(2)“2栅格数据”:存放村庄规划规划图件成果;(3)“3文档数据”:存放村庄规划规划文本、规划读本;(4)“4表格数据”:存放村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村庄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国土空间规划分区统计表、村庄规划近期重点项目表等表格成果。
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案要点知识讲解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项目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案、地籍数据库建设(一)、成果数据库建设的内容农村地籍调查成果数据库建设是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地籍调查的基础上,按照相关数据库标准的要求,立集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库。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数据库内容:1、农村地籍数据库包括地籍区、地籍子区、土地权属、土地利用、基础地理等数据。
2、土地权属数据包括宗地的权属、位置、界址、面积等空间和属性信息;3、土地利用数据包括行政区(含行政村)图斑的权属、地类、面积、界线等;4、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数学基础、境界、测量控制点、居民地、交通、水系、地理名称等。
(二)成果数据库建设要求1、严格遵循数据库标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以镇地籍数据库标准》为基础,结合《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等新的技术规范和要求,对相关要素属性结构表进行扩展,足农村地籍调查成果管理要求。
2、坐标系统《城》以满数据库建设采用的坐标系统为山西省全省及区域地籍测量控制及服务体系定制的独立坐标系统。
3、面积计算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宗地面积按高斯-克吕格投影面面积计算。
4、数据库逻辑结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调查数据库由空间数据库和非空间数据库组成。
空间数据由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组成,主要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居民地数据、土地权属数据等。
非空间数据由权属信息调查数据组成。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调查数据库逻辑结构见图1。
三)地籍数据库的建设、更新与维护地籍数据库建设更新与维护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准备工作、资料预处理、数据库结构设计、数据采集和编辑处理、数据建库、质量控制、成果输出、文字报告编写、检查验收、成果归档、数据库更新与应用、数据库运行与管理等。
1、准备工作:制定建库方案、优选建库软件、搭建硬件环境、培训建库人员、熟悉地籍调查成果和土地登记档案、了解成果质检报告和验收结论等。
广东省地方标准《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规范》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本项目来源于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19年11月28日正式立项,见《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批准下达2019年广东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第一批)的通知》(粤市监标准〔2019〕850号)。
任务由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归口,由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高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湛江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大埔县西河镇漳北村民委员会等单位负责起草。
二、背景意义、目的和意义1.政策方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2019年7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广东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立足乡村全面发展、优先发展、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分类有序发展,坚持党管农村、农民主体、多方投入、共建共享,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推进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五个振兴”及提升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升高质量稳定脱贫水平“三个提升”为重点,对我省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
为充分发挥乡村建设标准化对乡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领作用,有必要结合广东省情制定《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规范》地方标准。
当前,广东省处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阶段,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短板问题依然较为突出,需将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通过精准脱贫助推乡村振兴并提升脱贫成效。
本标准的制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对接《规划》,将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五个方面,并以以上“五个振兴”及“三个提升”为重点目标,注重通用性与示范性、指引性与实操性、基础性与拔高性有机结合,通过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样板,发挥示范村在全省乡村战略实施中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支撑我省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广东省在全国乡村振兴建设中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