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生态系统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739.00 KB
- 文档页数:32
⽔域⽣态系统第⼗三章⽔域⽣态系统第⼀节概述⽔域⽣态系统包括陆地上的地表⽔域和海洋⽔域。
地表⽔主要包括河流和湖泊两种⽔体,还有冰川及沼泽地。
冰川是“天然固体⽔库”,也是河流的重要补给⽔源。
沼泽湿地是重要的⽣物资源的栖息地,包括淡⽔湿地和滨海湿地⼴阔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河流的流域河流可划分为两⼤部分,⼀部分为注⼊海洋的外流流域,另⼀部分则是流⼊封闭的湖海或消失于沙漠、盐海,⽽不是与海洋沟通的内陆流域。
我国的外流流域⾯积,占全国总⾯积的64%,它们分属于太平洋流域、印度洋流域和北冰洋流域。
内陆流域只占全国总⾯积的36%,主要分布在西北⼲旱地区和青藏⾼原境内。
⼆、湖泊湖盆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可以是构造运动、⽕⼭活动等内.⼒作⽤形成的湖盆,⼀也有些是冰川、风⼒等外⼒作⽤塑造⽽成的。
我国天然湖泊⾯积在1k㎡以上的有2 800余个,总⾯积达80000以上,湖泊率为0.8%。
其中⾯积较⼤的有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和太湖等。
除天然湖泊外,由于各种需要还兴建了成千上万个⼤⼩不等的⼈⼯湖泊—⽔库。
主要湖泊见表13-2三、湿地湿地(wetland)的是介于陆地和⽔⽣环境之间的过渡带,并兼有两种系统的某些特征。
这是早期⼀般学者的认识。
1971年湿地公约中,把湿地的基本概念认为“湿地系指不论其为天然或⼈⼯、常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域地带,带有或静⽌或流动,或淡⽔、半咸⽔或咸⽔⽔体者,包括低潮时⽔深不超过6m的⽔域,湿地具有调节⽔循环和作为栖息地养育丰富⽣物多样性的基本⽣态功能。
⼀些科学家把湿地称为“⾃然之肾”,原因在于其在⽔分和化学物质循环中所表现出的功能及在下游作为⾃然和⼈类废弃源的接收器的功能上,也可以作为地下⽔和地⾯⽔以及具有排洪、蓄洪功能。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湿地在景观中为动植物区系提供了独⽴的⽣境。
据统计,全世界共有湿地8558×106 k㎡,占陆地总⾯积的6.4%(不包括滨海湿地),其中以热带⽐例最⾼,占湿地总⾯积的30.82%,寒带占29.89% ,亚热带占25 25.6%,亚寒带占11.89%(表13-3)。
第十三章水域生态系统1赤潮的成因以及对海洋的危害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1、化学因素*海洋污染:工业废水、化肥、农药、生活污水的大量排入引起了海水的富营养化*海产品过度养殖:我国沿海养殖密度较大,大量外源物质的投入,提高海水中N、P营养盐的含量,往往导致赤潮灾害的发生.2、物理因素*海水的温度:海水温度是赤潮发生的重要环境因素。
一般情况下,赤潮发生的适应温度为20℃-30℃。
赤潮多发生在春、秋两季,夏、冬两季的温度分别偏高和偏低,赤潮发生相对较少。
*海水的盐度:赤潮海域的盐度一般为27%—37%,而且,不同盐度的海水形成的锋面也会引发赤潮的灾害除了上述两种主要因素,赤潮灾害与生物因素也有关系;海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等因素也是赤潮发生的原因;赤潮灾害的发生还与气象条件有关,主要是气温和降水条件。
3、赤潮的危害*赤潮破坏海洋生态平衡以及海洋水体均衡*赤潮破坏海洋生物资源*赤潮危害海洋旅游业*赤潮危害人类健康2海洋生态系统与河流生态系统的异同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流动性,自净能力3湿地书p3004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特点及生态学功能红树林的适应机制。
①根系分布广而浅,有表面根、支柱根(板状根)、气生根等,有助于呼吸、固着、抗风浪②胎生:种子在母树上发芽③旱生结构与抗盐适应:叶片角质化革质化具高渗透压,树皮含有抗腐蚀的丹宁④拒盐和泌盐适应保护红树林的意义。
红树林沼泽是海岸带非常重要的景观生态系统保护红树林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①形成缓解或抵抗风暴、海浪对海岸冲击的天然屏障,具有稳定和保护海岸带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过滤陆地输入的各种有机物质和污染物②为许多海生和陆生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③是一些海洋鱼类的重要繁育场所5湖泊与淡水书p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