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潮现代文品读.文言诗文点击(七年级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1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徐汇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1. 默写。
(1)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 。
《春夜洛城闻笛》(2)______ ,一览众山小。
《望岳》(3)______ ,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其五)》(4)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 。
《约客》(5)菊之爱,______ 。
《爱莲说》2.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问题。
【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乙】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
永元九年,监作秘剑①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自古书契②多编以竹简,其用缣③帛者谓之为纸。
缣馈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④,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注释】①[秘剑]皇室用的剑。
②[书契]书籍文契。
③[缣(jiān)]双丝的细绢。
④[造意]想出一个主意。
(1) “为”字在词典中有以下解释:①做。
②作为,当做③认为。
④是。
⑤如果,假如。
⑥给,替。
⑦帮助。
⑧因为。
⑨被。
甲文中“又为活板”中的“为”可以解释为:______ ;乙文中“为后世法”中的“为”可以解释为:______ 。
(填写序号)(2) 【乙】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从此没有人不跟从他的方法,所以天下人都称为“蔡侯纸”。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现代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马致远故居马致远故居位于京西门头沟区王平镇“王平古道”的韭园村,村内的西落坡村有一处元代古民居,当地村民们世代相传,说这里就是马致远故居。
马致远故居坐西朝东,是一座静谧的大四合院。
故居门前有(甲),门前的影背墙上写着“马致远故居”,并有马致远的生平介绍。
马致远的名曲《天净沙·秋思》中的佳句广为人知,实际上,他故居门前的景物也和《天净沙·秋思》的意境颇为相似。
绕过影壁跨过东房的大门就来到院子里。
院子很大,西北东南四面都有房间,每边为三五间。
在我国文学史上,元代的戏剧可以说是灿烂辉煌的。
很多著名的大戏剧家都是大都(北京)人,如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
他们的剧本经常在大都西城砖塔胡同里的勾阑、瓦舍(剧场)中演出,有时他们还亲自粉墨登场。
元代的很多经典剧目,如关汉卿的《窦娥冤》《望江亭》,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等,久演不衰。
北京可以说是我国戏剧的发祥地之一。
据《中国文学史》和其它一些资料记载,马致远(1250﹣1324),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死后葬于祖茔。
马致远是我国元代著名大戏剧家,学识(yuān bó),有“姓名香贯满梨园”之称,是当时文学组织“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他还被尊为“曲状元”,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声誉。
马致远因不满官府的腐败,后便隐居山林,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中友、曲中游”的自由(ān shì)的生活。
马致远隐居的山林在何处,并没有确凿记载,但在韭园村的西落坡村发现有马致远故居。
另外,马致远的一些曲子也可证明他曾经在这里居住过。
如《元曲三百首》中的《清江引·野兴》写道:“西村日长人事少,一个新蝉噪。
恰待葵花开,又早蜂儿闹,高枕上梦随蝶去了。
”这西村应该就是西落坡村,是相对东落坡村而言的。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中天实验学校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1.把下列句子中的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写在横线上。
(1) 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hóu ______ 咙,唱出wǎn ______ 转的曲子。
(2) 雨变成美丽的雪花lì ______ 临人间。
(3) 近处池畦.______ 里的油菜已经忘记了严冬。
(4) 那白天的秋雨更高邈.______ 、深远。
2.默写。
(1) 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 。
(作者:______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______ ,______ ”一联,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流逝,蕴涵自然哲理。
(3) 夕阳西下,______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 “______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朱自清《春》)3.下列有关《朝花夕拾》的内容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 《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抓住阿长的性格特征如实来写,把一个淳朴善良但又良但在某些方面又颇为愚味的农村妇女写活了。
B. 《五猖会》记叙了我儿时要去看五猖会,本来很开心,可是父亲却要求我背完书才能去,等我背熟之后,对去看会已经索然无味了。
C. 《狗•猫•鼠》一文中,作者表面上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今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
D. 《二十四孝图》中,儿时的“我”对“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是没有想法的,直到长大后思想成熟了,才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4.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提到过很多影响他人生的人物,小明同学列了一个图表比较人物信息,表格中还有四处内容空缺,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人物提示人物姓名相关事件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①______ ③______人总象在渺视。
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②______ ④______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 名词很常见,有的表示人,如“娃娃”“农夫”,有的表示时间,如“秋天”“早晨”。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
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
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已告罄?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
吾儿恃有汝父庇荫,然亦当稍知稼穑①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
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
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息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国甚大也。
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也。
(选自张之洞《复儿子书》)注释:①稼穑:指农业劳动。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非宁静无以致远( )(2)非学无以广才( )(3)年与时驰( )(4)儿自去国至今(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则不能治性。
(2)余前曾致击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21.请说说甲文中“静”与“学”的关系是什么?22.两封书信都是父亲写给儿子的。
请概括两位父亲都从哪些方面劝诫儿子呢?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①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②,闻群犬呜鸣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期末测试(A卷·夯实基础)(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运用(共30分)班级开展以“鲜衣少年,向阳而生”为主题的学习活动。
请你参与,按要求完成专题活动。
【阅读短文—识少年】下面是小言的读书札记,请你阅读,完成1—5题。
(12分)少年,多么美好的一个词,①它是日出时的朝气与鲜艳,也是青春绽放时的蓬勃与力量。
每个人的心底都住着一个少年,渐行渐远的他们,是曾经少年的我和我们。
他笑容灿烂、斗志昂扬、鲜衣怒马。
人生每个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的mèi lì,而我偏喜少年意气风发、风流tì tǎng、神采飞扬。
见那朝阳艳艳,浮云灿烂,藏着无尽的凌.云之志。
少年是古时的“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②亦是现在的“使命永远放心间,面前再多艰险不退却。
”莫欺少年穷,少年的未来光芒万丈。
莫笑少年狂,少年有梦就敢闯,待他日功成名就,衣锦还乡。
③少年扬起的嘴角,有未来有远方;少年明澈的眸子,有星辰有宇宙;________,_________。
愿少年的你,初心如一,挥斥方遒.;愿少年的我们,历尽千帆,不负韶光。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或行楷写出相应的词语。
(3分)mèi lì tì tǎng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1)凌.云之志 ( )(2)挥.斥方遒 ( )3.下列说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鲜衣怒马”“功成名就”都是并列短语。
B.画线句①“是……也是………”是选择复句。
C.画线句②中标点符号有一处错误,句号应放在后引号外面。
D.“莫欺少年穷”告诉我们:不要看不起贫穷的年轻人,因为少年前途不可限量。
4.根据文中画线句③的特点,在横线上补写句子。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言研究了“阳”字的演变过程,但有些字形看不清楚,请你帮其辨认。
白洋潮1教学目标1、继续培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言文的能力,积累文言词语:驱、蹴、著、旋、右。
2、在朗读、圈画中,学习作者融情于景,用比喻手法多角度表现事物特点的方法,感受白洋潮的壮美多姿、气势宏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由衷赞美。
3、模仿本文的写法,进行相关写作练习。
2学情分析本人所教的初一(2)班,共37人。
学生语文素质参差不齐,在以前的文言文学习中,有部分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内容,在课堂上也乐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而另有一部分学生积累较少,对于古文阅读缺乏兴趣,欠缺能力,又习惯于在课堂上保持言语沉默,甚至思维“休眠”,因此不断激发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成就感尤为重要。
同时,对于景物描写,在预初阶段曾做过训练,学生能用修辞作简单描绘,但大多语言单薄,表现力不足。
在学习本单元的《壶口瀑布》、《小石潭记》时,进一步了解了景物描写的手法,学生基本知道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可用分角度描写,修辞手法,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等手法来加以展现,但是仅仅停留在感知阶段,缺少实践。
3重点难点(1)继续培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言文的能力,积累文言词语是教学重点之一;学习作者融情于景,用比喻手法多角度表现事物特点的方法,感受白洋潮的魅力,体会作者的创作情感是另一个教学重点。
(2)尝试运用文中的写法进行景物描写是教学难点。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白洋潮课前预习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为疑难字词注音、解释,口头翻译课文,能读懂大意,能基本正确清楚地朗读全文。
2、完成预习卷,大致内容见附页。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50)二、交流预习答疑解惑1、对加点字注音中错误率较高的词语正音2、检查朗读,要求做到:正确清楚、自然流畅。
三、品读感悟(一)《白洋潮》重点写景的是第3段,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的?即预习卷第四题(1分钟)(二)探究学习:圈画朗读文中比喻句,从词句中感受、归纳潮水在不同阶段的特点。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024.09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第1-2单元。
难度系数:0.70。
一、基础知识综合(24分)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美景贮蓄..着无穷的力量,能给人无尽的美的享受。
美景可以是朗润的春山、绿茵茵的小草;可以是温晴的济南的冬天,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暖和安适地睡着,让人看着便觉得有了着落..;可以是热烈而又粗guǎng的夏雨,可以是使人静mì、使人怀想的秋雨。
文人墨客对美景的选择取决于内心,欣赏美景而心生感慨,于是写下至美篇章,经久传唱。
(1)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2分)①贮蓄.( )①着.落( )(2)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2分)①(粗guǎng)( )①(静mì)( )2.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拟修辞的是()(2分)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B.花儿羞答答地垂下头来。
C.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小明竖起耳朵听。
D.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3.小语同学对敬辞与谦辞特别感兴趣,学了《陈太丘与友期行》后,他模仿文中友人的口吻对陈太丘说了以下这段话。
话中画线的敬辞与谦辞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愚兄此次到寒舍拜访贤弟,感触颇多。
令郎元方虽年纪尚小,却甚有见识。
愚兄言语不周之处,还请见谅。
A.愚兄B.寒舍C.贤弟D.令郎E.见谅4.下面句子语序排列连贯的一项是()(2分)①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身上的干爽,可光头浇、洗个雨澡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
①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
①可这时雨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
①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
①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儿雷的预告也没有,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大的雨点就打来了。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2020年04月05日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40分)1.阅读选文,回答问题握一把月光高林瑜①因子,清池荡漾。
月光像盛开的花朵落在肩上。
白天聚拢在心中的那些困顿杂芜,变得轻如柳影。
②月光银粉般朗润轻泻,澄澈清凉,在心田上,舒展着,荡漾着——没有喧哗和浓艳,也没有炫目和缤纷。
清灵寂然,透着股禅味儿。
它圈了或缺了,都是生命的美质,是一种精神涅槃。
月光是孤独的,不炽热,不局促。
宁和静慢,给人神圣和安宁。
这样的时刻,最适宜一个人去寻找自己,抚慰自己,去看一看,想一想自己。
③月,散着澄黄的光,走在残缺的路上。
月,是天之心。
它的圆润与鲜亮其实永远不会缺的。
缺的,是人自己的心。
而我眼中的这轮月,不是缺了,只是一点黑暗与荒凉暂时遮蔽了它罢了。
哪怕数日后,它彻底被黑暗湮没。
它依旧是圆的。
无须伤恨、怨叹、忧愤。
我曾见过被风暴裹挟的无垠稻田。
风在狂翻,所有稻穗,竟齐齐隐入风暴的方向,起伏,旋舞。
当阳光再次照耀,所有的稻穗又昂起头,蓬蓬勃勃。
有时屈就,就是抗争:就是用沉重的付出,去隐忍。
是啊,月,为下一次圆润,也必须承受渐渐深入的残缺和幽暗。
④月光,是一种淡淡的甜,轻浥心尘。
我突然想起一些历史的月光。
那枚赤壁的月,使苏子领悟乾坤风云,超然世外:那片春江花月,使王若虚丰获旷古的哲理;那轮松间明月,使王维坚守一生的恬淡;那朵菊篱月辉,使陶渊明隐去忧....这月,一清至骨,让人想起“真水无香,真人无名”这几个⑤月光,是洁净幸福的花朵,让人在迷醉中领悟人生:生命如月,当圖时就圆,当缺时就缺吧。
它或亏或盈,或黑或明,质本圆满。
月亦如人,或乐或忱,或梦或醒,心清自安。
世间百态,纷纭莫测,不完美。
绿意是给春天的,饱满是给夏天的,安详是给秋天的,清寂是给冬天的。
而什么,是我们自己的?我曾想。
⑥月光,是我的乡愁。
常让我心存怀恋。
【A】那月的光影。
像一片扬花的麦子。
像一垅吐须的玉米,像一畦莱蔬吧。
让我想起村口的石碾、井台,屋后的杏树、槐树,篱边的一簇簇芒花。
语文试题说明:1.全卷共4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7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5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尹师鲁,河南人。
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
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
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
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
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
(选自欧阳修《尹师鲁墓志铭》,有删改)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或推其文学或:有的(人) B.师鲁为文章为:写C.务穷尽道理乃已已:停止 D.而人亦罕能过也过:过错2.下列对文章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分)A.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B.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C.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D.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4题。
(4分)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文后小题。
修车老汉韦名【甲】①桥下的修车老汉死了。
听说死得很惨,在桥上被汽车撞了个血肉模糊。
②一个卑微生命的离去,就像天空中一颗流星一闪即逝,再平常不过,于忙忙碌碌的世人更是毫无影响的——只是又一次骑车过桥,轮胎破了,烈日下推车,在桥下找不到修车老汉,挨了另一修车档的“宰”时,才记起曾经有这么一个人。
③那天,本就起床晚了,正奋力骑行在桥上匆匆赶路的我,忽地感觉脚上用不上劲了——我最担心的情况出现了,轮胎破了。
像泄了气的轮胎一样,推着车子过桥。
桥下不远处就是老汉的路边修车档:一个黑乎乎的塑料盆装着半盆黑乎乎的水;一个黏糊糊的打气筒直立在一边一个皱巴巴的蛇皮袋铺在地上,上面摆着剪刀、铁锤、钳子等工具;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皮月饼盒装着汽芯、螺钉、垫片等细小物件……这就是老汉修车档的全部。
④一头白发的老汉正在给我前面一位紧张地补胎——不用说,又是一位中了招的主。
“赶紧帮补一下!”屋漏偏逢连阴雨,心想迟到了回去挨领导批是肯定的,前面那位推车一走,我就催促老汉。
“嗯!”老汉接过车,一双粗糙油污的手麻利地动起来。
很快,老汉从前后轮胎各取出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钉子。
“路上长钉了!”看到这两个一模一样的钉子扎破了我的车胎,害我上班迟到,我气不打一处,拿话损老汉——媒体上登过,一些不法分子一边在马路上撒钉子,一边在前面守株待兔修车补胎。
我怀疑老汉,边说边观察老汉的反应。
“嗯!”老汉听出我的话外音,抬了下头,应了一个不置与否的单音字后,低头继续干活。
老汉抬头瞬间,脸上风干了的皱纹格外显眼。
“现在的人,人心不古,见利忘义!”我心存怀疑,却又苦于没证据,还得求助于他,心里愤愤不平,继续用言语发泄愤怒,“卖棺材的恨不得亲自去杀人,开药店的巴不得全城投毒……”⑤“嗯!”老汉这回头没抬,手也没停,又是不置与否地应了个单音字。
心虚了吧?话都不敢接,就像抓了小偷现行,我一脸正义。
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读《湘行散记》,你会遇见一个绝美的湘西圣境。
你看,书中的语言如澄.▲澈的湘水缓缓甲,晕染出秀丽风景:峰峦绵延,崖石青黛;吊脚小楼,piāo▲缈橹歌……你会遇见勤劳能干、慷慨多情、纯朴善良的水手。
你看,当遇激流,那勇敢粗犷.▲的水手,便毫不犹豫地跳入奔涌的激流,化险为夷。
《湘行散记》中诗情画意的景与热忱淳朴的人,一定会让你产生乙之感。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澄.②piāo③犷.2.从下列括号内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
(只填序号)甲(A.流淌B.奔流)乙(A大相径庭B喜出望外)3.联系上下文你能解释“化险为夷”一词的意思吗?请你试着写下来。
二、综合性学习学校拟开展“漫步文学部落”的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4.活动启动仪式上,学生代表小文写了一段开场白,请结合本学期所学课文,仿照横线处续写两句....。
同学们:文学是一座充满智慧的知识宝库。
在这座广袤的知识宝库里,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尽收眼底。
你看:作家朱自清用多彩的春景为我们打开一扇文学之门;诗人郭沫若用他的奇思妙想把我们引入想象的世界;;……如果你也是文学爱好者,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启程,踏上快乐的文学之旅,感受成长的喜悦吧!5.学校准备筹建文学社,拟在全校征集一个文雅、富有文学气质的社团名称。
请参照示例,为社团取名并阐释其寓意。
示例:名称:含苞待放文学社寓意:文学社如鲜嫩的花骨朵一般,在未来的路上慢慢地绽放,一点一点地展现她的美丽。
名称:寓意:6.文学社创办的校刊刊登了以下“跟名家学作文”材料,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从每个名家的话中概括出一条对写作有帮助的经验。
【材料一】“假若有个人告诉我们:他刚下过两次水,可是决定马上去参加国际游泳比赛,我们会相信他能得胜而归吗?不会!我们必定这么鼓舞他:你的志愿很好,可是要拼命练习,不成功不拉倒。
2025年吉林省长春市语文初一上学期复习试题及答案指导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憔悴(qiáo cuì)粗犷(cū guǎng)B. 静谧(jìng mì)黄晕(huáng yùn)C. 莅临(lì lín)吝啬(lìn sè)D. 咄咄逼人(duóduó bī rén)干涩(gàn sè)答案:B解析:在本题中,需要考察学生对汉字读音的掌握情况。
选项 A 中“憔悴”的“憔”正确读音为“qiáo”,但是“粗犷”的“犷”应读作“guǎng”。
选项 C 中“莅临”的正确读音为“lì lín”,而“吝啬”的读音也是正确的。
选项 D 中“咄咄逼人”的“咄”正确读音为“duō”,而非“duó”,而“干涩”的“干”在此处应读作“gān”。
因此,选项 B 的读音全部正确。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A. 花辨B. 云宵C. 拼揍D. 轻捷答案:A. 花辨(改正:花瓣);B. 云宵(改正:云霄);C. 拼揍(改正:拼凑)解析:此题旨在检验学生对常用词汇书写的准确性。
选项 A 的“花辨”应写作“花瓣”,“辨”在这里是错误的;选项 B 的“云宵”中的“宵”应当改为“霄”,表示天空的意思;选项 C 的“拼揍”中的“揍”应当改为“凑”,意指把分散的东西合在一起。
选项 D “轻捷”书写正确,无需改动。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剔(tī)除演绎(yì)皎洁(jiǎo)B. 融化(róng)拮据(jié)澄澈(chéng)C. 沉湎(miǎn)疏浚(jùn)潜移默化(qián)D. 拖延(tuō)疗养(yǎng)沦陷(lún)答案:C解析:A项中“演绎”的“绎”应读yì,而不是yì。
12月素养体验初一年级语文学科(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积累运用(32分)1.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答题。
(4分)五亭桥如名字所示,是五个亭子的桥。
桥是拱形,中一亭最高,两边四亭,参差相称;最宜远看,或看影子,也好。
桥洞颇多,乘小船穿来穿去,另有风味。
平山堂在蜀冈上。
登堂可见江南诸山淡淡的轮(ku ò);“山色有无中”一句话,我看是恰到好处,并不算错。
这里游人较少,闲坐在堂上,可以永日。
沿路光景,也以闲寂胜。
从天宁门或北门下船。
蜿(yán)的城墙,在水里倒映着苍黝的影子,小船悠然地撑过去,岸上的喧扰像没有似的。
-----朱自清《扬州的夏日》(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轮kuò(▲)蜿yán(▲)(2)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
(2分)相称(▲)苍黝(▲)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白求恩同志对工作认真负责,从不挑肥拣瘦、拈轻怕重,表现出共产党人的品格。
B. 当前,很多图书馆普遍存在着思想观念陈旧,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图书经费紧张,文献利用率低等问题。
C. 这与我们在平时课程中学到的内容截然不同。
D. 朋友搬进新房,你去拜访他,见面时你高兴地对他说:“祝你乔迁大喜、蓬荜生辉!”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广大青年要立志做有理想、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B.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纪念日。
C.能否上课专心听讲,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D.媒体及时纠正并指出青少年沉迷“抖音”的危害,让人感到欣慰。
4.下列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 (3分)A.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谆谆教诲中蕴含无限期望。
B. 《金色花》一文借助奇妙的想象,文中的“我”变成一朵金色花,和母亲玩起了捉迷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调皮、可爱的孩子,一个慈祥、疼爱孩子的母亲。
《白洋潮》练习
如:像
走:跑
颜:脸色始:才
4.“岁岁如之”中的“之”只代的是实无潮看;“看之惊眩”中的“之”只代的是白洋潮。
二、
翻译请看今语对释。
3.选C
三、内容理解
1.本文以时空顺序描写白洋潮的全过程,表现时空变化的词语有稍近、渐近、再近、到塘、旋卷等。
2.文中第一段说三江“实无潮看”,其目的是衬托下文白洋潮浩荡磅礴的潮势,反衬。
3.本文对白洋潮不仅展开了充分的正面描写,而且还作了侧面描写,试举两例。
(1)看者辟易,走避塘下。
(2)坐半日,颜始定。
4.从全文看,段末的作用是什么?
(1)白洋潮比其他地方的潮水要大。
(2)以存疑之笔结尾,令人深思。
四、常识填空
《白洋潮》选自明末清初(朝代)文学家张岱(人名)所著《陶庵梦忆》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