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题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1.12 KB
- 文档页数:7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练习及答案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用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类:(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
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2)一般名词作状语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
③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转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3)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
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4)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
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
它们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
(注:以上三项都可视作名词作状语现象。
)(5)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
如“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转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词就转化为名词。
中考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智子疑邻》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口技》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
《狼》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狼》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
《狼》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石壕吏》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观潮》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出师表》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醉翁亭记》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
《满井游记》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涉世家》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
《陈涉世家》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
《陈涉世家》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
《陈涉世家》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
《陈涉世家》24、功宜为王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
《陈涉世家》25、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
《陈涉世家》26、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木兰诗》27、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练习及答案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用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类:(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
如“一狼洞其中” (《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2)一般名词作状语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 的意思。
③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转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3)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
如“潭西南而望” (《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 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4)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
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
它们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
(注:以上三项都可视作名词作状语现象。
)(5)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
如“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转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词就转化为名词。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测试:21 *周亚夫军细柳西汉·司马迁汉文帝在劳军过程中,分别去了霸上军、棘门军、细柳军,在观察驻军情况后,发现细柳军治军严明,称赞周亚夫为“真将军”。
一、重点字词 1. 通假字 (1)军士吏被甲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容式车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介胄..之士不拜 原意为:铠甲和头盔,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 3. 一词多义(1)军:①军.霸上 ____________①上自劳军.____________ 八年级(上)知识梳理故 事 复 述①至霸上及棘门军.____________(2)使: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F____________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F____________4. 重点实词(1)匈奴大入边..入边:___________(2)上自劳.军劳:_____________(3)已而..之细柳军已而:___________(4)彀.弓弩.,持满..彀:_____________弩:_____________持满:___________(5)天子先驱..至先驱:___________(6)不闻天子之诏.诏:_____________(7)居无何...,上至居:_____________无何:__________(8)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持节:___________节:____________(9)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_____________(10)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按辔:___________(11)将军亚夫持兵揖.曰揖:_____________(12)介胄之士.不拜士:_____________(13)天子为动.动:_____________(14)使人称谢..称谢:___________谢:_____________ (15)曩.者霸上、棘门军曩:_____________(16)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固:_____________5. 文言虚词①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_____________(1)以②以.备胡_____________③请以.军礼见_____________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_____________(2)为②天子为.动_____________①已而.之细柳军_____________(3)而②成礼而.去_____________③其将固可袭而.虏也_____________④可得而.犯邪_____________①已而之.细柳军_____________(4)之②不闻天子之.诏_____________③称善者久之._____________(5)天子且.至_____________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_____________(6)乃②亚夫乃.传言开壁门_____________①曩者.霸上、棘门军_____________(7)者②称善者.久之_____________(8)若.儿戏耳_____________(9)其.将固可袭而虏也_____________(10)其将固可袭而虏也._____________(11)至于.亚夫___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 军中闻将军令,不问天子之诏。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历年考题练习(含答案解析)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021·新高考Ⅰ卷)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己,莫之敢违。
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上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
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2.(2020·浙江卷)而庐陵欧阳公始为古文,近揆两汉,远追三代,而出于孟轲、韩愈之间,以立一家之言,积习而益高,淬濯而益新。
而后四方学者,始耻其旧而惟古之求。
而欧阳公于是时,实持其权以开引天下豪杰,而世之号能文章者,其出欧阳之门者居十九焉。
(选自《张耒集》,有删改)3.(2019·全国I卷)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4.(2019·北京卷)夫釜鬲而爨者,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畦汲而灌者,必冲荡濆激以败土石。
是特老妇老圃者之为也,犹足动乎物,又况天地之无倪,阴阳之无穷,以澒洞轇轕乎其中,或会或离,或吸或吹,如轮如机,其孰能知之?(取材于柳宗元《非国语》;澒洞轇轕:弥漫无际,广阔深远)5.(2019·浙江卷)呜呼!此广陵宗臣子相之诗若文。
武昌吴国伦传之,而吴郡王世贞为之序,曰:昔在建安,二曹龙奋,公幹角立。
爰至潘陆衍藻,太冲修质,沈宋丽尔,必简岳岳,李杜并驱,龙标脱衔。
(选自《弇州山人四部稿》,有删节)6.(2021·江西师大附中5月三模)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白以类己,由是有名。
陈天嘉中,父(虞)荔卒,世南毁不胜丧。
文言文小测系列专题:词类活用1、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陈涉首难,豪杰蜂.起A、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B、无不膝.行而前C、欲东.下井陉击赵D、有一母见信饥,饭.信2、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皆沉.船,破.釜甑A、水上军开入.之B、异姓并起,英俊乌.集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D、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3、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梁以此奇.籍B、侣.鱼虾而友.麋鹿C、而相如廷.叱之D、而耻.学于师4、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项王军.壁垓下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5、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舞.幽壑之潜蛟B、大王必欲急.臣C、侣.鱼虾而友.麋鹿D、项伯杀人,臣活.之6、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将军身披坚.执锐.B、小.学而大.遗C、积善.成德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7、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追亡逐北,流血漂.橹A、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C、外连横而斗.诸候D、钩党之捕.遍于天下8、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等死,死.国可乎B、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C、后人哀.之而不鉴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9、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牛困人饥日已高.C、盖失强援,不能独完.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B、辟左右与之步于庭C、信与张耳以兵数万D、足下深沟高垒,坚勿与战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B、人皆得以隶使之C、置人所罾鱼腹中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公始常欲奇此女B、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C、月出于东山之上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13、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④渔樵于江渚之上⑤粪土当年万户侯⑥生死而肉骨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⑧籍吏民,封府库⑨六王毕,四海一⑩李牧连却之A、①④⑩/②③⑦/⑧⑤/⑥⑨B、①④⑧/②③⑥⑩/⑤/⑦/⑨C、①④⑧/②③⑦/⑤⑥/⑨/⑩D、①④/②③⑥⑦/⑤⑩//⑧⑨14、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患志之不立②羞与绛、灌等列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④诸候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⑤不能容于远近⑥秦孝公据函之固⑦安能屈豪杰之流⑧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⑨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⑩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A、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B、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C、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D、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阅读(一)曹玮南院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项训练(高三2012年9 月)现代汉语语法基本构成要素:“主语 + 【状语】 + 谓语 + (定语) + 宾语” 、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名师金典》 P72-P74 一)名词作状语、名二)使动用法、意动用法词类活用练习(一)、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并辨明活用的类型。
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3 良庖岁.更刀 45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67 而相如廷.叱之8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内.立法度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18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二、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句的一项是A .人皆得以隶.使之B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 .蔽沛公C .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 .闻邻国D .群臣吏民,能面 .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吾贫而烛不继, 邻妇请先无与夜 .③。
徐吾曰:“妾日.④ 起常早, 去常后,扫尘以待,为贫故也。
今一室之中,益一人烛不为益明,去一人烛不为暗,何爱东壁馀光? 幸分之!”邻妇遂复与织。
——节选自刘向《列女传》 ①烛:②夜:③夜:④日:词类活用练习 ( 二)一、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并注明活用的类型。
1 舍.相如广成传舍 2 名.之曰褒禅3 晋军.函陵 4渔.樵.于江渚之上5 范乃使从者衣.褐6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7假舟楫者 , 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8 王无罪.岁 9 左右欲刃.相如 10增数目.项王 11 乳.二世 12籍.吏民,封府库11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12 常以身翼.蔽沛公 13 人皆得以隶.使之14吾得兄事.之 15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16道芷阳间.行17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囊、老聃 / 吾从而师.之 师说》 19 稍稍宾.客.其父 20 鱼.肉.缙绅21 孟尝君客.我22君子病.无能焉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B. ( )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 .鱼虾而C. 天下云 集响 应D.吾从而师 之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 同.的一项是 A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 .之C .项伯杀人,臣活 .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三、 齐女徐吾者, 与邻妇合烛.① 夜.②织,2、翻译:( 1)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项训练 (高三 2012年9月)现代汉语语法基本构成要素: “主语 + 【状语】 + 谓语 +(定语)+ 宾语”一、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名师金典》 P72-P74 (一)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 类型及规律例 句 译 法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 状态 其一犬 坐于前(《狼》) 像 一样名.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 方式 吾得兄事 之《史记·鸿门宴》 用对待 的方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用作..状 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 其势 必不敢留君《廉蔺列传》依据 ,按照..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趋向卒廷 见相如 《廉蔺列传》在 ,从 ,向.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 频率 博学而日 参省乎己《劝学》当 ,每.后面有宾语或补语朝服 衣冠 《邹忌讽齐王纳谏》( 1)动 +名:军,驻军。
名 . ( 2)介 +名 +动:蹄,用沛公军 霸上《鸿门宴》词.蹄踢。
前面有副词或能愿动词二月草已芽. 《采草药》作( 3)换成动词: 德,感动三岁贯汝,莫我肯德 .《硕鼠》 激;风,吹拂。
词 用“而”连接,一端是动词,蹄而杀之 《黔之驴》另一端的名词常活用.项王复引兵而东. 《项羽本纪》两个名词连用, 一个常活用 春风风 人,夏雨雨 人《说苑》. .后面有宾语亲贤臣,远 小人 《出师表》 换成动词或动词短语:形. .远,疏远;穷,到尽头;前面有能愿动词则其好游者不能穷 .也《游褒禅山记》 作高,推崇;轩邈,争高 前面有助词“所”世之所高 ,莫若黄帝 《庄子· 盗跖》动争远.其他表动态的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与朱元思书》..(二)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活用的类型例 句 译 法 说 明使 动词的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动+宾 =使+宾+动 有时也可动 形容词使动用法 焚百家之言, 以愚 黔首《过秦论》 形+宾 =使+宾+形译成动补 用 . 式词语。
文言文专项训练:词类活用(一)一、将下面所列的成语或例句填入“名词活用为动词”部分的恰当位置。
鱼肉百姓草菅人命幕天席地车水马龙不毛之地先礼后兵心猿意马能文能武不胫而走不翼而飞华而不实汗牛充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垓下之围》)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劝学》)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黄州快哉亭记》)沛公军霸上(《鸿门宴》)所友者以百数。
(《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活用为动词1、名词活用为普通动词(1)名词+名词(名词性短语):如果前一个名词不是起修饰限定作用,那么可以断定有名词活用为动词。
构成主谓关系。
例如:(2)名词+代词(宾语)构成动宾关系。
例如:(3)副词+名词副词(状语)+谓语动词例如:(4)能愿动词+名词:可,能,欲,足,应,当,宜例如:(5)名词+补语谓语+补语例如:(6)所+名词例如:(7)“而”前后的名词:保持词性一致。
例如:(8)方位名词作动词例如:**其中,(5)—(8)不作考试要求2、名词活用为使动词:使某事物(宾语)具备那个名词的某种性状。
例如:3、名词活用为意动词:表示人主观上认为某事物是怎样的。
译为“以……为”例如:二、将下面所列的成语或例句填入“名词活用为状语”部分的恰当位置。
道听途说日理万机土崩瓦解风餐露宿金榜题名车载斗量烟消云散拳打脚踢蚕食鲸吞南征北战道芷阳间行(《鸿门宴》)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名词活用为状语:状语+谓语(动词)1、表比喻:像……一样例如:2、表状态:例如:3、表态度:像对待……一样例如:4、表处所:在……例如:5、表时间:在……,每……例如:6、表工具(方式):用……例如:7、表方向(方位名词):向……例如:**注意区分名作动与名作状的区别三、将下面所列的成语或例句填入“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部分的恰当位置。
十全十美千奇百怪万紫千红好高骛远见异思迁扶老携幼温故知新披坚执锐取长补短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圣益圣,愚益愚(《劝学》)形容词活用名词1、动词(介词)+形容词例如:2、其+形容词例如:3、形容词作主语例如:4、数量词+形容词例如:四、根据老师讲义的相关提示,将下面所列的成语或例句填入“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部分的恰当位置。
第五章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词性活用)高中词类活用练习一、圈画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注意一句句子中或有多个涉及词类活用的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2.陈骇涕不敢声3.二月草已芽4.秦师遂东5.吾村不齑粉乎6.驴不胜怒,蹄之7.范增数目项王8.乃使其从者衣褐9.沛公军霸上10.凡吏《于土》者11.登入所罾鱼腹中12.日夕策马,侯权着之门,门者故不入13.进城梯而下之14.家贫躬耕,计口而田,度身而蚕15.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16.五年冬十月雷17.今日当一切不事事18.君君,臣臣19.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20.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1.舍相如广成传舍22.去年之墓而葬焉23.左右欲刃相如24.沛公欲王关中25.诸越则桃李冬实26.天下云集响应27.其一犬坐于前28.吾得兄事之29.田忌善而客侍之30.箕畚运于渤海之尾3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32.南取汉中,西举巴蜀33.日与子弟角,无不胜34.而乡邻之生日蹙35.其后楚日以削36.谨食之,时而献焉37.时,操军已有疾疫38.乃丹帛曰:“陈胜王。
”39.失期,法当斩。
40.乃遂收盛樊于期之首,函封之41.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42.夫山居而谷汲者43.尔安敢轻吾射44.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45.毛墙、丽姬,人之所美也46.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7.瑜军率轻锐继其后48.项伯素善留侯张良49.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
”50.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5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人幼,以及人之幼52.船载以入53.乃夜驰之沛公军54.义不杀少而杀众55.则其至又加少矣56.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57.等死,死国乎58.伯氏苟出而图吾君59.又私自送往迎来60.既泣之三日61.人一能之,已百之62.六王毕,四海一63.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64.陈利兵而谁何65.昔与敬亭尔汝者66.孰能一之67.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68.项伯杀人,臣活之69.君将哀而生之乎70.外连衡而斗诸侯71.可烧而走也72.虽大风浪不能鸣也73.欲辟土地,朝秦楚74.春风又绿江南岸75.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76.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77.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78.齐威王欲将孙膑79.异时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肉骨也80.乘势,则哀公臣仲尼81.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82.欲因此降武83.疆本而节用,则天下不能贫之84.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85.成以其小,劣之86.大将军劝骘奇其才87.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88.粪土当年万户侯89.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90.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9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92.渔人甚异之93.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94.分子乃自骄而功之95.孟尝君客我二、选择分类题。
文言文之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一)名词活用作动词1.天雨墙坏2.名:①不能名其一处也②名之者谁③有仙则名3.妇抚儿乳4.一狼洞其中5.狼不敢前6.处处志之7.不蔓不枝8.任意东西9.腰白玉之环10.泉而茗者11.罍而歌者12.故自号曰醉翁13.陈胜、吴广皆次当行14.陈胜王15.天下缟素16.因屏人曰17.在宋城上而待楚寇18.一鼓作气19.神弗福也20.琴瑟友之(二)名词作状语1.吾日三省吾身2.北饮大泽3.其一犬坐于前4.道渴而死5.石青糁之6.箬篷覆之7.手自笔录8.斗折蛇行9.皆若空游无所依10.犬牙差互11.山行六七里1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1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14.日光下澈(三)名词使动用法1.无案牍之劳形2.如鸣珮环3.凄神寒骨4.忿恚尉,令辱之5.闻寡人之耳者6.钟鼓乐之7.无丝竹之乱耳8..必先苦其心志9.动心忍性10.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四)名词的意动用法1.父利其然也(《伤仲永》)2.稍稍宾客其父3.鱼肉百姓4.孟尝君客我5.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6.其家甚智其子7.邑人奇之8.稍稍宾客其父9.渔人甚异之10.固以怪之矣11.心乐之12.吾妻之美我者二、动词的活用(一)动词活用为名词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2.传不习乎《论语十则》3.惧有伏焉《曹刿论战》(三)动词的使动用法1."项伯杀人,臣活之"2.外连横而斗诸侯3.中军置酒饮归客4.生死而肉骨5.惊天动地6.可烧而走也(四)动词的为动用法1.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2.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司马迁《报任安书》)3.昨使医曹吏刘租针胃管讫,便苦咳嗽,欲卧不安。
(陈寿《三国志·魏书·方技传》)三、形容词的活用(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晓看红湿处2.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3. 常在于险远。
4. 借旁近与之5.温故而知新6.选贤与能7.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8. 此皆良实9.优劣得所10.攘除奸凶11.造化钟神秀(二)形容词用作动词1.家富良马2.欲穷其林3.互相轩邈4.请广于君5.以光先帝遗德6.恢弘志士之气7.亲贤臣,远小人8.轻寡人与(三)形容词使动用法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2.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3.富国强兵4.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苦(四)形容词意动用法1."登泰山而小天下"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3.予怪而问之4.渔人甚异之四、词类活用之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
文言文-词类活用概念:是指某一类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它的词性和语法功能,而具有了另一类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特点:1.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2.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活用的词类:在文言文中,通常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才出现活用现象。
一、名词的活用:(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1) 名词后面带宾语 (名词+宾语)例如:①驴不胜怒,蹄之。
②今王鼓乐于此。
③冠切云之崔嵬。
“蹄”本是名词,在句中却接了宾语“之”,这时“蹄”起到了动词的作用,所以应该活用为动词,是“踢”的意思;名词“鼓”带宾语“乐”,用作动词:弹奏;名词“冠”带宾语“切云之崔嵬”,用作动词:戴。
(2)名词后面带补语,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补语)例如:①今王鼓乐于此。
②郑商人弦高市于周。
名词“鼓乐”带补语“于此”,用作动词:击鼓奏乐;“市”带补语“于周”,用作动词:做买卖。
(3)前面有能愿动词或副词(能愿动词+名词)例如: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②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水”前带副词“非”和能愿动词“能”,用作动词:游水;名词“王”前有副词“则”,用作动词:统治天下、称王。
(4)前面有结构助词“所”(“所”+名词)例如:置人所罾鱼腹中。
名词“罾”前有结构助词“所”。
用作动词:用网捕捉。
小试身手:1、杖汉节牧羊。
2、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3、寻向所志。
4、二月草已芽。
5、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6、一狼洞其中。
拄着,拿着;修建坟墓;做标记;发芽;吃饭;打洞(结合练习,再帮助学生回顾一下名词作动词的一般规律)二、名词的活用:(名词活用为状语:)主语 + 【名词】+ 谓语活用为状语1、名词表示时间①时汉连伐胡。
②日侍坐备顾问。
③怨酷日深,艰辛历尽。
“日、月、岁”在动词前作状语,含有“每日、每月、每年”之意。
用在形容词前,含有“一天天”意思。
2、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那样)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论语》十二章学问梳理一、重点字词1. 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2. 古今异义饭疏食,饮水.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3.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饭.疏食,饮水原意为:煮熟的谷类食品,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 (2)名词作状语学而时.习之原意为:时间,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3)动词作名词传.不习乎原意为:传授,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4)形容词作名词温故.而知新.原意为:旧的,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原意为:新的,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4. 一词多义(1)乐:①不亦乐.乎F____________②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____________(2)知:①人不知.而不愠F ____________②温故而知.新 ____________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醉翁亭记》) ____________④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____________(3)从:①七十而从.心所欲 ____________②择其善者而从.之F ____________③客从.外来(《邹忌讽齐王纳谏》) ____________5. 重点实词(1)学而时习..之时习: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__(2)人不知而不愠.愠:_____________(3)不亦君子..乎君子:___________(4)吾日三省....吾身吾:_____________日:_____________三省:___________三:_____________省:_____________(5)为人谋.而不忠.乎谋:_____________(6)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信:_____________(7)三十而立.立:_____________(8)四十而不惑.惑:_____________(9)五十而知天命.命:_____________(10)六十而耳顺..耳顺:___________(11)不逾矩..逾:_____________矩:_____________(12)学而不思则罔.罔:_____________(13)思而不学则殆.殆:_____________(14)一箪.食箪:_____________(15)人不堪.其忧堪:_____________(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_____________(17)曲肱.而枕之肱:_____________(18)不义.而富且贵义F:____________(19)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___________(20)子在川上..曰川上:___________川:_____________ (21)逝.者如斯.夫逝:_____________斯:_____________(22)三军..可夺.帅也三军:___________夺:_____________(23)匹夫..不行夺志也匹夫:___________(24)博学而笃志..笃志:___________(25)切.问而近思切:_____________(26)仁.在其中矣仁:_____________6. 文言虚词①学而.时习之 _____________②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1)而③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_______④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⑤曲肱而.枕之 _____________⑥博学而.笃志 _____________①学而时习之 _____________(2)之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_____________③曲肱而枕之. _____________①不亦说乎. _____________(3)乎②为人谋而不忠乎. _____________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_____________(4)为②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5)与.挚友交而不信乎 _____________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_____________(6)于②于.我如浮云 _____________(7)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8)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_______①贤哉,回也. _____________(9)也②三军可夺帅也. _____________(8)盖.石性坚重 _____________(9)遂.反溯流逆上矣 _____________①如其.言 _____________(10)其②但知其.一 _____________(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_____________(11)不义而富且.贵 _____________(12)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①其.不善者而改之 _____________(13)其②仁在其.中矣 _____________(14)逝者如斯夫. _____________二、重点句子翻译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课后习题)2.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课后习题)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020初升高语文衔接(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梳理(附练习及答案)文言文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言现象,要准确阅读文言文,就必须善于辨析文中的词类活用,掌握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翻译方法,以下按词类活用的类型举例说明。
(一)名词用作动词1. 用一个相应的动词对译,这个动词的意义与名词表示的意义有关。
如: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籍”用作动词,是登记的意思。
这个意思与“籍”的名词义“户口册子”有关,户口册子的功用是登记户籍。
2. 用一个动宾短语对译,让原有的名词充当宾语,根据文意,在它的前面加上能恰当支配它的动词。
如: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狼》)“洞”用作动词,译为“打洞”。
3. 用一个状动短语对译,让原有的名词充当介词“以”“在”的宾语,在这个介宾短语的后面加上一个与原有名词的意义相关的动词,如: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蹄”用作动词,译为“用蹄踢”(二)名词作状语1. 普通名词作状语。
(1)表示比喻,译为“像……一样(似的)”。
如:天下云集响应。
(《过秦论》)“云”“响”是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2)表示使用的工具或方式,译为“用……”。
如: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活板》)“木格”是名词作状语,译为“用木格”。
(3)表示处所、趋向,译为“在……”“从……”。
如: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赤壁之战》)“水陆”是名词作状语,译为“从水上和陆上”。
(4)表示对待人的态度,译为“像对待……那样”“把……当作……”。
如:①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兄”是名词作状语,译为“像对待哥哥那样”。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
(《五人墓碑记》)“隶”是名词作状语,译为“把……当作奴仆”。
(5)表示行为的根据,译为“按……”。
如:失期,法皆斩。
(《陈涉世家》)“法”是名词作状语,译为“按秦朝的法律”。
2. 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处所或趋向,译为“在……”“向(到)……”。
如:①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中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这就是词类活用;一、示例练习: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限制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3、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苦:使……痛苦劳:使……劳累 4、空乏..其身空乏:使……贫困、痛苦 5、饿.其体肤饿:使……饥饿 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用箕畚装土石 7、腰.白玉之环腰:腰佩送东阳马生序 8、稍稍宾客..其父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或:把.........当宾客 9、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打;童趣 10、一鼓.作气公将鼓.之鼓:击鼓;曹刿论战 11、肉食者谋之,又何加间.焉间:参与曹刿论战 12、恵子相.梁相:做宰相恵子相梁 13、皆刑.其长吏刑:惩罚陈涉世家 14、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打;童趣 15、策.之不以其道策:鞭打,驱使马说 16、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飞奔的马三峡 17、皆披发文.身文:画文彩观潮 18、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狼 19、一狼洞.其中洞:打洞;狼 2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从柴草中打洞;狼 21、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缟素:穿丧服;唐雎不辱使命 二、词类活用汇总练习打“‐”的字一.名词活用为动词:1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2.父利.其然也;同上名词作意动词把……看作有利; 3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4.会宾客大宴.;口技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5.不能名.其一处也;同上名词用作动词:说出;6.一狼洞.其中;同上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着名;8.石青糁.之;同上名词用作动词:原意是煮熟的米粒,在此用于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涂染;9.居右者椎髻..仰面;同上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10.每至晴初霜.旦;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结霜;11.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12.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同上名词用作动词:树立,举;13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湖心亭看雪名词用作动词:客居;14策.之不以其道;同上名词用作动词:鞭策用鞭子打,驱使;15、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名词用作动词:挂在腰间或“腰间挂着”16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同上名词用动词:穿着旧棉袄、穿着破衣服;17.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同上名词用作动词:动手;18.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同上名词用作动词:“守”,名词,太守,官名;这里是动词,即“做……太守”;19.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名词用作动词:命名;20.泉.而茗者;满井游记名词用作动词:用泉水;21泉而茗.者;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煮茶;22.罍.而歌者;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端着酒杯;23.红装..而蹇者;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24.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名词作动词:下大雨;25.置人所罾.鱼腹中;同上名词作动词:用鱼网捕;26.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同上名词作动词:用笼罩着;27.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28.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唐睢不辱使命名词用作动词:白色丝织物,指丧服;这里是“穿丧服‘的意思;29.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同上名词作动词:箪:用箪盛;壶:用壶装;30.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同上形容词用作状语:外:对外;内:对内;30.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32.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同上名词用作动词:长庄稼或长草木33.肉食者鄙,又何间.焉名词活用作动词参与34.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35.公将鼓.之鼓,名词做动词,击鼓36.朝服.衣冠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37.人恒过.,然后能改过: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38.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向着,对着二.名词作状语: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2.楼五架,窗扉皆洞.开;名词作状语:像洞一样;3.其一犬.坐于前;狼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狗一样;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同上名词活用为状语:从隧道;5.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核舟记名词用作状语:用箬篷;6.石青..糁之;同上名词用作状语:用石青;7.故外.户而不闭;同上名词用作状语:从外面;8.与余舟一芥.;同上名词作状语:像小草一样的微小;9.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10.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同上名词用作状语:用笔;1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名词用作状语:向西;12.如鸣佩环,心乐.之;同上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1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同上名词用作状语:向下;1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同上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1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同上名词用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16.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同上名词用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17.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同上名词作状语:用丹砂;18.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同上名词用作状语:像狐狸嗥叫的凄厉声音;19.于是与亮情好日.密隆中对名词用作状语:一天天地20.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2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三.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故: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新: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3.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4.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5.将军身被坚.执锐.;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坚:坚固的铁甲;锐:锐利的武器;6.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7.攘除奸凶..,兴复汉室;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奸邪、凶恶的敌人;四.形容词活用为动词: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伤仲永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惊异;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同上形容词作意动词:认为……奇特、非凡;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桃花源记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异”或“认为……奇怪”4.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同上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显出灵异;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同上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此处指居室的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为有了芳馨;6.而竖.其左膝;同上形容词用作使动:使……竖,竖起;7.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观潮形容词用作动词:高过;8.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轩:指争着往高外;邈:指争着往远处;9.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五柳先生传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10.衔觞赋诗,以乐.其志;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使……乐;11.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形容词用作动词:辱没;12.一食.或尽粟一石;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完;13.食之不能尽.其材;同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1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同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寒泠;15.天下苦.秦久矣;同上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1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同上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或“以……为怪”17.忿恚..尉,令辱之;同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18.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发扬;19.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和……亲近;20.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和……疏远;21.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或“认为……美”2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23.必先苦.其心志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24.空乏..其身空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贫困、痛苦25.劳.其筋骨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26.饿.其体肤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饥饿27.惩.山北之塞惩: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2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形容词用作状语:先:在……之前;后:在……之后;五.动词作名词:1.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同上动词用作名词:名声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动词用作名词:善跑的马;3.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同上动词用作名词:景象;4.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同上动词用作名词:马;5.急湍甚至箭,猛浪若奔.;同上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6.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动词用作名词,国内六.动词的使动和意动用法:1.无丝竹之乱.耳;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受到扰乱;2.无案牍之劳.形;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感到劳累;3.卧.右膝;同上使动用法:使……卧,平放;4.诎.右臂支船;同上使动用法:使……屈,弯曲;5.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第一个“亲”意动用法:以……为亲;6.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同上第一个“子”意动用法:以……为子;7.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8.作则飞.砂走砾;同上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飞;9.作则飞砂走.砾;同上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走;七.其他:1.专诸、聂政、要离与臣而将四.矣;同上数词用作动词:这里是“成为四个人”的意思;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上数词用作动词:行千里;3.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尽,全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连....。
文言文阅读备考指导之四——“词类活用”专题指导作者:蒋建军来源:《作文周刊(中考版)》2007年第26期考点概述综观近几年中考对文言词语的考查,“词类活用”是一个基本考点。
常见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三种:具体释义、单项选择和判断正误。
题型重具体释义(含句子翻译),轻选择、判断的趋势很少有变。
例题透视例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是()A.不耻下问(以……为耻)B.尔安敢轻吾射(轻视)C.必先苦其心志(苦恼)D.春风又绿江南岸(使……变绿)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的掌握情况。
一个词是否活用,单看这个词是看不出来的,要分析该词和前后词的关系,和上下文的关系。
在确定该词是哪一类活用后,再用活用后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翻译一遍,看看句子是否通顺,是否合理,由此鉴别我们对该词活用的判断是否正确。
一般来说,一个词如果照它本来的意思在句子中讲不通,就要考虑到它有临时被活用的可能。
如C项中的“苦”,照本义来解释,无法使句子连贯通顺,只有将形容词活用作使动用法,解释为“使……感到苦恼”,上下文意思才连贯通顺,故C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
例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②臣之妻私臣()③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④时时而间进()解析:这道题考查对实词活用后意思的辨析。
①句中的“诚”是“确实,实在”的意思;②句中的“私”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意思是“偏爱”;③句中的“过”是动词活用作名词,意思是“过失,过错”;④句中的“间”是名词作状语,意思是“间或,偶然”。
例题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①将军身被坚执锐()②父利其然也()③一狼洞其中()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词类活用的辨析。
①句中的“坚”是形容词用作名词,指坚固的铠甲;②句中的“利”是名词的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利”;③句中的“洞”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意思是“打洞”;④句中的“闻”是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名声”。
第7讲文言文词类活用(一)一、例题精讲翻译下列加点字,并批注加点字的活用类型。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2.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3.且秦灭韩亡.魏。
(《唐雎不辱使命》)4.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韩非子·难一》)二、针对练习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活用词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庸人尚羞之(注:“之”代指蔺相如的行为)。
(《廉颇蔺相如列传》)2.渔人甚异之(注:“之”代指渔人看到的景象)。
(《桃花源记》)3.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4.孟尝君客我。
(《战国策》)5.友风而子雨。
(《荀子·赋》)6.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鸿门宴》)6.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8.乱花渐欲迷人眼。
(《钱塘湖春行》)9.沉鱼落雁。
(《庄子·齐物论》)10.凄神寒骨。
(《小石潭记》)11.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12.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尽心上》)13.文王以百里之壤臣诸侯。
(《毛遂自荐》)三、真题练习阅读文言文,完成1-4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①,往来无白丁②。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③。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④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⑤,西蜀子云亭⑥。
孔子云:“何陋之有?”(选自刘禹锡《陋室铭》)(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
安贫乐道,专精耽⑦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⑧,意怡如⑨也。
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出自《晋书·儒林传》)【注释】①鸿儒:博学的人。
②白丁:平民,没有功名的人。
③金经:佛经。
④案牍:官府文书。
⑤南阳诸葛庐: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
中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复习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这就是词类活用。
一、示例练习: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3、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苦:使……痛苦劳:使……劳累4、空乏其身空乏:使……贫困、痛苦5、饿其体肤饿:使……饥饿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装土石7、腰白玉之环腰:腰佩(《送东阳马生序》)8、稍稍宾客其父宾客: 以宾客之礼相待(或:把........... 当宾客)9、' 鞭数十,驱之别院鞭:. 用鞭子打。
《童趣》10、一鼓作气公将鼓之鼓: 击鼓。
《曹刿论战》11、肉食者谋之,又何加间. 焉间: 参与《曹刿论战》12、恵子相梁相:做宰相《恵子相梁》13、皆刑其长吏刑:惩罚《陈涉世家》14、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打。
《童趣》15、策之不以其道策: 鞭打,驱使《马说》16、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飞奔的马《三峡》17、皆披发文身文:画文彩《观潮》1&恐前后受其敌. 敌: 攻击《狼》19、一狼洞其中洞:打洞。
《狼》2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从柴草中)打洞。
《狼》21、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缟素:穿丧服。
《唐雎不辱使命》1、词类活用汇总练习(打“-”的字)一.名词活用为动词:1鞭数十,驱之别院。
(《童趣》)(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2. 父利其然也。
(同上)(名词作意动词)把……看作有利。
3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4. 会宾客大宴。
(《口技》)(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5. 不能名其一处也。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6. 一狼洞其中。
(同上)(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7.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著名。
8. 石青糁之。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原意是煮熟的米粒,在此用于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涂染。
9. 居右者椎髻仰面。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10. 每至晴初霜旦。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11.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12.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树立,举。
13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湖心亭看雪》)(名词用作动词):客居<14策之不以其道。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鞭策(用鞭子打),驱使。
15、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送东阳马生序》)(名词用作动词):挂在腰间(或“腰间挂着”)16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
(同上)(名词用动词):穿着旧棉袄、穿着破衣服。
17.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动手。
18.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守”,名词,太守,官名。
这里是动词,即“做.............太守”。
19.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记》)(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20. 泉而茗者。
(《满井游记》)(名词用作动词):用泉水。
21泉而茗者。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22. 罍而歌者。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端着酒杯。
23. 红装而蹇者。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24.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陈涉世家》)(名词作动词):下大雨。
25. 置人所罾鱼腹中。
(同上)(名词作动词):用鱼网捕。
26.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
(同上)(名词作动词):(用)笼(罩着)。
27.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28. 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唐睢不辱使命》)(名词用作动词):白色丝织物,指丧服。
这里是“穿丧服’的意思。
29.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同上)(名词作动词):箪:用箪盛;壶:用壶装。
30.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同上)(形容词用作状语):夕卜:对外;内:对内。
30.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32.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同上)(名词用作动词):长庄稼(或长草木)33. 肉食者鄙,又何间.焉(名词活用作动词)参与34.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35. 公将鼓之(鼓,名词做动词,击鼓)36. 朝服衣冠(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37. 人恒过,然后能改(过: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38. 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向着,对着)二.名词作状语: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2.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
(名词作状语):像洞一样。
3. 其一犬坐于前。
(《狼》)(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狗一样。
4.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同上)(名词活用为状语):从隧道。
5.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核舟记》(名词用作状语):用箬篷。
6. 石青糁之。
(同上)(名词用作状语):用石青。
7. 故外户而不闭。
(同上)(名词用作状语):从外面。
8. 与余舟一芥。
(同上)(名词作状语):像小草一样的微小。
9.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与朱元思书》)(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
10.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同上)(名词用作状语):用笔。
11.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名词用作状语):向西。
12. 如鸣佩环,心乐.之。
(同上)(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13.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同上)(名词用作状语):向下。
14.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同上)(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
1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同上)(名词用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16.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同上)(名词用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7.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同上)(名词作状语):用丹砂。
18.狐鸣呼曰:“大楚兴, 陈胜王。
”(同上)(名词用作状语):像狐狸嗥叫的凄厉声音。
19.于是与亮情好日密(《隆中对》)(名词用作状语):天天(地)20.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 当面)2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三.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故: 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新:指新的知识,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同上)新学的东西。
急流。
3.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同上)4.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亲戚朋友。
5.将军身被坚执锐。
(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锐:锐利的武器。
6.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坚:坚固的铁甲。
(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7.攘除奸凶,兴复汉室(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奸邪、凶恶的敌人四.形容词活用为动词: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异。
(《伤仲永》)(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惊2.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同上)(形容词作意动词):的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为 有了芳馨。
6.而竖其左膝。
(同上)1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同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凄:使凄凉;寒:使……寒泠。
15. 天下苦秦久矣。
(同上)(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苦。
16.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同上)(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认 为……奇怪”或“以……为怪”17. 忿恚尉,令辱之。
(同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18.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发扬。
19.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和 .... 亲近。
20.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和 .... 疏远。
7.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8.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观潮》)(形容词用作动词):(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 高过。
轩:指(争着 往)高外;邈:指(争着往)远处 9.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 其姓字。
(《五柳先生传》) (形容词用 作动词); 10. (详细地)知道。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 乐。
11. 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说》)(形容词用作动词): 辱没。
12. 一食或尽粟一石。
(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 吃完。
13.食之不能尽其材(同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认为奇特、非凡。
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
(《桃花源记》)(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异”或“认为……奇怪”4.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5.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同上)(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同上)(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显出灵异。
此处指居室竖起。
(形容词用作使动):使……竖,21. 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美”或“认为....... 美”22.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23. 必先苦其心志(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24. 空乏其身(空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贫困、痛苦)25. 劳其筋骨(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26. 饿其体肤(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饥饿)27. 惩山北之塞(惩: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28.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形容词用作状语):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五.动词作名词:1.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同上)(动词用作名词):名声2.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动词用作名词):善跑的马3.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同上)(动词用作名词):景象。
4.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同上)(动词用作名词):马。
5. 急湍甚至箭,猛浪若奔.。
(同上)(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6. 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动词用作名词,国内)六.动词的使动和意动用法:1. 无丝竹之乱耳。
(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受到扰乱。
2. 无案牍之劳形。
(同上)(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感到劳累。
3. 卧右膝。
(同上)(使动用法):使……卧,平放。
4. 诎右臂支船。
(同上)(使动用法):使……屈,弯曲。
5. 故人不独亲其亲。
(《大道之行也》)(第一个“亲”意动用法):以.... 为亲。
6.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同上)(第一个“子”意动用法):以……为子。
7. 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8•作则飞砂走砾。
(同上)(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飞。
9.作则飞砂走砾。
(同上)(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走。
七.其他:1. (专诸、聂政、要离)与臣而将四矣。
(同上)(数词用作动词):这里是“成为四个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