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简表--短 语、句子成分、单 句、复 句
- 格式:doc
- 大小:152.50 KB
- 文档页数:7
现代汉语-语法(复句)一、复句概说(一)什么是复句复句是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紧密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构成的句子。
分句是构成复句的单句形式。
例1: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似乎是无形的,但如果没有它的支撑和引导的作用,自然科学就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例2:在经过战争、吞并和融合之后,华夏族已经成为黄河流域乃至东亚大陆人数最多、经济文化最发达、实力最强的民族,占据了当时地理条件最优越的地区。
(二)复句的特点1、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构成,可以表达比单句更为复杂的语义内容。
2、分句之间在意义上紧密相关;在结构上互不包含,互相不做句子成分。
3、一个复句只有一个句调,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感叹号表示;分句之间一般都有停顿,书面上一般用逗号、分号或冒号来表示。
例1:这是一个不幸的人:二老双亡,无亲无故,孑然一身。
例2:你什么情况也不了解,就准备到电视台去赚钱?4、复句之间经常使用关联词语连接分句,关联词语是复句重要的语法标志,是表达分句之间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的重要语法手段。
例1:历史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更高阶段上的发展。
例2:这类信件不仅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而且被历史学家视为研究历史的重要线索。
例1“不是……而是”表明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例2“不仅……而且”表明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
(三)复句与单句的区别单句由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构成,而复句由两个或多个分句构成。
复句和单句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结构是否包含构成单句的直接成分之间在结构上互相包含,存在着主谓、偏正、述宾、述补、联合等结构关系。
复句的分句之间在结构上互不包含,互相不作句子成分。
需要注意的是,主谓短语充当分句时,与另一个分句的关系是平等的,这与主谓短语作句子中的一个成分是不同的。
例1:农民在农闲时节进城打工,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了。
例2:我这才明白,田里的活儿都是那小姑娘干的。
例1是主谓短语“农民在农闲时节进城打工”在句中作主语。
例2是主谓短语“田里的活儿都是那小姑娘干的”在句中作宾语。
划分句子成分1.什么是句子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
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2.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主语 = 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 ] 补语 < >①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
补充成分是:定语、状语、补语。
②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3.(1)划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句子一般有两种情况:写人、写物(写事、写物)。
分析句子时,首先判断是“写人”还是“写物”。
①.写人格式:“谁”+“干什么”(主语)(谓语)(宾语)例:杨亚‖写字主谓宾注意:处理复杂的单句时,要抓主干。
例:一中的杨亚║在课桌上写着毛笔字。
主谓宾②.写物格式:“什么事”或“什么物”+“怎么样”(主语)(谓语、宾语)例:猫‖捉鱼主谓宾例:一只小猫‖在盆边捉了一条大鱼主谓宾注意:“是”为典型的动词,一般是“谓语”。
例如:他‖是学生主谓宾(2).划分句子成分,还要抓住枝干(定语、状语、补语)定语: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
状语: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补语: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
例:画眉唱歌这是一个把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单提出的句子。
原句是“两只美丽的画眉高兴地唱一首歌。
”①.(两只美丽的)画眉“两只美丽”是“画眉”——主语中心语的修饰部分,叫“定语”。
②.[高兴]地唱谓语中心语“唱”前边的修饰、限制成分——“高兴”为“状语”。
第五节句法成分句法成分是短语和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
主语、谓语、动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独立成分一、主语、谓语主语是说话人所要陈述的对象,在汉语里主语一般可以理解为一个话题。
谓语是来陈述主语的。
•(1)弟弟在看电影。
•——施事•(2)信寄走了。
•——受事•(3)她很聪明。
•——主体•(4)他家里有一只猫。
•——处所•(5)今天是星期三。
•——判断的对象(一)构成主语的材料•名词性主语•1、春天到了。
•2、前头出现一盏红灯。
•3、现在有,将来也有。
•4、这是实话。
•5、贵的不要。
•6、谁来了?•7、教室里很冷。
•8、上课的时候别说话。
•9、一米等于三尺。
•10、他老人家也来了。
•11、人民总理爱人民。
•12、吃的穿的都有了。
•13、一人一个太少了。
•汉语的主语缺乏形态标志,主语和谓语的关系也比较松散,因此,分析主语和谓语,只有从形式上的语序和语义上的施受关系来考虑。
•动词性主语•1、说比做容易。
•2、专心地听才能听懂。
•3、来中国不止一次了。
•4、记不住怎么办?•5、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
•6、上来挤挤也行啊!•7、叫他来可以吗?•8、他不来也成。
•形容词性主语•1、勤俭是美德。
•2、太随便也不好。
•3、公正廉洁是公职人员的行为准则。
•4、劝大家冷静点是必要的。
•5、作风泼辣是她的特点。
(二)构成谓语的材料•谓语中心是句子结构和语义解释的核心,抽出它,句子就散架了。
认准谓语中心十分重要。
•动词性谓语•1、您坐!•2、我们马上下课。
•3、他是学生。
•4、他站起来。
•5、你记得住记不住?•6、你进来坐吧。
•7、他请我吃饭。
•8、面包我吃了。
•形容词性谓语•1、你好!•2、他的成绩最不好。
•3、歌声优美极了。
•4、湖水清澈美丽。
•5、和平使他高兴。
•6、我嗓子疼。
•名词性谓语•1、明天春节。
•2、这件衣服我的。
•3、每人一本。
•4、我温州人。
•5、她长头发大眼睛。
•6、他们一人一碗。
•(三)主谓的意义类型•主语的意义类型•1、施事主语(广义):动作的发出者(包括不能发出动作的事物)。
现代汉语语法简表社会文化2013-01-24 16:12现代汉语语法简表一、词类名称定义语法特点类别举例(一) 名词(附) 方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①前面可以加数量词(一副对联)②前面不能加不、很之类的副词(不楹联、很对联)。
③后面不能加时态助词“了”(楹联了)①具体名词人、牛、山、水、对联②抽象名词友谊、立场、观点、思想名词中表示方向位置的词常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后面东、西、南、北、前、后、中间、下边(二) 代词具有替代或指示作用的词①能够替代或指示各类实词。
②一般不带修饰成分①人称代词我、你、他、我们、你们②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边③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多少(三)动词(附一) 能愿动词(助动词) (附二)表示行为动作或发展变化的词①前面可以加副词(刚走、很想)。
②后面一般能加“着”“了”“过”之类时态助词,表示动作的持续、完成或过去(看着、看了、看过)。
③多数能重迭(想想、看看、讨论讨论)①不及物动词(自动词)醒、病、游行、觉悟②及物动词(他动词)看、写、打、调查、讨论、认为表示可能、必要或愿望等意思的①不能重迭。
②后面不能加“着”“了”“过”表示时态。
①表示可能的能、能够、可以②表示必要的该、当、应当趋向动词词。
③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
③表示愿意的敢、肯、愿意表示动作的趋向的词。
①不能重迭。
②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后。
来、去、上、下、进、出、进来、出去、上来、下去(四) 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词。
①前面可以加副词(很好、不坏)。
②后面能加“着”“了”“过”这类时态助词,表示持续、完成或过去(红着、红了、红过)。
③一部分能重迭(大大、慢慢、清清楚楚)①性质形容词好、坏、大、小、方、高、美丽、英明、宽广②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五) 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常和量词结合,数词量词结合起来称为数量词。
①基数一、二、百、千、万、亿②序数第一、第二、第三③分数十分之一、百分之二十④倍数一倍、十倍、百倍⑤概数几(个)、十来(个)、一百上下(六) 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①常和数词或指示代词“这”、“那”结合。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现代汉语主语1.定义:主语是句子陈述或说明的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
表示句子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
主语是执行句子的行为或动作的主体。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什么”。
例如:⑴(中国人民)定(志气)主(高)谓。
⑵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3.符号:双行线═。
主语多表示人或事物,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
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
例如:(1)今天晚上‖特别冷。
主语(偏正短语)谓语(2)[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状语(时间)主语(代词)谓语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
例如:(1)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主语(动词)谓语(2)公正廉洁‖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
主语(形容词联合短语)谓语谓语1.定义:用来说明陈述主语。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例如:⑴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⑵树叶黄了。
⑶小王今年十六岁。
⑷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⑸明天星期日。
⑹什么书他都看。
3.符号:单行线_____。
4.谓语(predicate),是句子中的必不可少的成分.谓语是由简单动词或动词短语(助动词或情态动词+主要动词)构成.谓语分为简单谓语和复合谓语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
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担任,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
(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
例如:他‖[只]答应了<一声>。
主语谓语(状语+动词+补语)南海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主语谓语(动词+补语+定语+宾语)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
现代汉语下册单句、复句和词格第六节单句句型主谓句动词谓语句把字句被字句连谓句兼语句双宾句存现句名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非主谓句名词性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性非主谓句感叹句拟声词句几种常用句式P88-96㈠主谓谓语句:主谓短语作谓语的句子,称为主谓谓语句。
1.大主语是受事,小主语是施事,全句的语义关系是:受事‖施事——动作。
例如:(1)这件事‖大家都赞成。
(2)任何困难‖他都能克服。
2.大主语是施事,小主语是受事,全句的语义关系是:施事‖受事—动作。
例如:⑴你这人,‖锤把都没摸过。
⑵他‖什么酒都尝过。
3.大主语和小主语有广义的领属关系。
例如:⑴他‖一向态度和蔼。
(他的态度)⑵她‖眼睛熬得通红。
(她的眼睛)4.谓语里有复指大主语的复指成分。
例如:⑴一个边防军人,‖他时刻准备着为边关奉献一切。
⑵这孩子,‖我也疼他。
⑶咱们俩‖谁也别忘了谁。
5.大主语前暗含一个介词“对、对于、关于”等等。
大主语如果加上介词,就变成句首状语了。
例如:⑴这类事‖中国人的经验太多了。
⑵这三个问题,‖我们讨论了两个。
⑶全村的人,‖我就服你。
★㈡“把”字句:是指在谓语动词前头用介词“把”引出受事、对受事加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
(1)我们‖一定要治好海河。
(一般主动句)我们‖一定要把海河治好。
(“把”字句)(2)你‖收拾一下房间吧!(一般主动句)把房间收拾一下吧!(“把”字句)“把”字句有四个特点:1.动词前后总有别的成分,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尤其不能出现单音节动词。
例如“把书放在桌子上|把地种上庄稼|把茶喝了|把信带着|把情况谈谈”2.“把”的宾语一般说在意念上是有定的、已知的人或事物,因此前面会带上“这、那”一类修饰语。
例如“把书拿来|把那支铅笔带上”。
3.谓语动词一般都有处置性,就是动词对受事要有积极影响。
因此,不及物动词、能愿动词、判断动词、趋向动词和“有、没有”等不能用来做谓语动词。
没有处置性的动词比较少见,例如“一出门槛,便把慰问对象忘个一干二净|只把目录看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