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 格式:ppt
- 大小:9.75 MB
- 文档页数:46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自主学习,筑牢基础】一、荒漠化的含义1、概念荒漠化:是指由于_________和_________等因素所造成的__________。
包括______和______ 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也涉及人类滥垦滥牧所导致的__________和环境生态破坏。
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______、草原和______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
2、荒漠化类型(连线)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
三、荒漠化的防治1.国际行动: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
2.防治方针:“__________,________,综合治理”。
3.防治措施(1)营造⑩______________建设工程;(2)措施:封_____禁_____,禁_____禁____,合理用____,_____移民等。
保护好现有的林草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科学合理地利用荒漠化地区有限而宝贵的自然资源。
4.目的:实现________、________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合作探究,提升能力】材料一:民勤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的民勤盆地,东西北三面被大沙漠包围,是一片美丽的绿洲。
年均降水量110毫米,蒸发量高达2644毫米,昼夜温差25.2℃,年均气温7.8℃,日照时数为3073.5小时,无霜期162天。
”一年只刮一场风,从年头吹向年尾”。
民勤县地理位置及地形示意图【合作探究1】读上述图文资料,分析民勤县主要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并讨论民勤县的荒漠化与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有什么关系?材料二: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是西北地区一片美丽的绿洲,县境内地势平坦,总面积1.6万平方公里,至2019 年民勤县总人口达到了30.9万人,而保证民勤县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总数不能超过 20 万。
材料三:民勤县地处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但灌溉农业较发达,自西汉开始,民勤揭开了垦殖农业的序幕,移民规模迅速扩大,人工生态逐步代替了原来的自然生态。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全文核心1.荒漠化的概念、类型和成因。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分布、成因及治理。
3.世界其他地区荒漠化的分布、成因及防治措施。
课堂思辩、随堂清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被景观,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一种土地退化。
历史时期 原因 后果 河西走廊 北方农牧过渡地带 旱作和草原牧区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荒漠化的概念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干旱的自然特征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不同时期的荒漠化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来自于 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由于 ,对 、 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使用 直接原因 1.过度樵采:(1)能源缺乏区,把樵采 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
(2)农牧民为增加收入无节制的采挖 、 等。
2.过度放牧: 牧区 3.过度开垦:在 、 的沙质土壤区,特别是 从事农业生产。
在绿洲地区,灌溉措施不当,加上 ,盐分极易在 聚集,出现____ 内容:预防 ;扭转 ;恢复 (1)坚决维护 与提高 相结合,治山、 、 原则 相结合 (2)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 为主 对 策 合理利用水资源:农作区,推广 ;牧区草原,减少 的 数量;干旱的内陆地区, 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1)绿洲的外围 ,前沿 ,内部 。
(2)缺乏水源的地区,设置 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营造 ;兴建 推广 控制人口增长:建立人口、 、 相协调的生态系统 措施治沙技术: 、 、 、 等 治理工程: 、 、 、 等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特征: 是西北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 、 为主的景观特色 原因:由于受 影响程度的不同,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量 干旱程度增强土地的 和 也随之减少 荒 漠 化 的 防 治根本原因 荒漠化的防治 分布:干旱、 地区及一些 地区原因: 等自然因素与 相互作用 主要表现在 、 而引起的 化、 化和 化。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生活链接] 位于阴山南麓、鄂尔多斯高原之北的库布齐沙漠,总面积1.86万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七大、也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曾是寸草不生、风沙肆虐、飞鸟难越的“死亡之海”。
经过30年来的不断努力,累计治沙6 000多平方千米,实现由“沙逼人退”向“绿进沙退”转变,为全球荒漠化治理贡献了中国经验。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核心素养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了解:荒漠化的含义和表现形式。
知道:我国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荒漠化的危害,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
理解:自然条件与荒漠化的关系,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应用:能够结合具体的地区,分析荒漠化产生的具体原因、防治的具体措施。
人地协调观:调整人类活动,防治荒漠化。
综合思维:分析荒漠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提出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区域认知:认识荒漠化产生的地理环境,评析人类活动对荒漠化产生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调查家乡荒废土地,分析其荒废的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
自主预习固根基主干引导夯基固本一、荒漠化的含义1.含义[自我探究] 沙漠化和荒漠化的含义有何联系?[答案]沙漠化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形式。
荒漠化包括风蚀、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也涉及人类乱垦滥伐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
其中风力长期侵蚀形成沙漠化,流水长期侵蚀形成石漠化。
2.类型(1)01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
(2)人类02滥垦滥牧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环境生态破坏。
3.荒漠化的因素(1)自然因素①西北地区气候03干旱,大风频繁,容易引起风蚀。
②深居大陆腹地,降水少,但有时降水强度却比较大。
③黄土高原地区04土质疏松,遇水崩解,易于侵蚀。
④从西北地区的自然格局看,植被覆盖率自05东南向06西北逐渐降低。
地表裸露,使土壤失去植被保护和对水的调节作用。
(2)人为因素①人口的07迅速增长,加大了环境生态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