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部编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专题08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671.06 KB
- 文档页数:21
2021年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十五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与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在华开矿办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进一步发展: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浪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曲折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内优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发展特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比较落后,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企业家代表: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还有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交通通信;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人中国,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社会习俗的变化:饮食: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
婚丧:文明结婚、集体婚礼、公葬、追悼会等新式婚丧礼节纷纷出现。
娱乐:公园、咖啡馆在大都市风行一时。
服饰: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受人青睐。
特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新式教育: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专题08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选择题1.(2020年辽宁丹东)19世纪末,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的状元实业家是()A.张謇 B.卢作孚 C.侯德榜 D.荣德生2.(2020年湖北荆门)下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企业注册数量统计表。
该表说明了()A.列强加快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C.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D.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3.(2020年内蒙古鄂尔多斯)下图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增长最快阶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与西方列强签订《辛丑条约》B.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C.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D.“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4.(2020年贵州遵义)如图是中国某一时期政府倡导的社会生活习俗新风尚,最早可能出现于()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中华民国时期D.改革开放新时期5.(2020年江苏南京)下列场景能反映近代社会生活不断求新求变的是()A.行握手礼 B.参加科举考试 C.凭布票买衣服 D.乘坐高铁出行6.(2020年福建)鸦片战争后,西服零星地出现在通商口岸。
民国初年,新式服装除了西装,还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和改良的旗袍。
这反映了()A.民主政治确立B.纺织技术改进 C.社会生活变迁 D.开埠范围扩大7.(2020年山东济宁)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变。
下列社会生活现象的出现与辛亥革命直接相关的是()A.吃西餐 B.住洋房 C.剪发辫 D.看电影8.(2020年湖南张家界)民国以后,“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些变化体现了()A.婚姻自主意识增强 B.交通通讯新变化 C.休闲生活方式新变化D.自由平等新风尚9.(2020年宜宾)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旗袍率先吸收欧美服装特点,由传统的宽松肥大、线条平直向窄腰短袖、时髦适体变化。
这表明上海()A.观念开放,崇洋逐新B.政治改良,革除陋习 C.洋布流行,土布淘汰D.全盘西化,倡导民主10.(2020年云南昆明)1939年3月,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表现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的伟大作品是()A.《毕业歌》 B.《黄河大合唱》 C.《渔光曲》 D.《义勇军进行曲》11.(2020年云南昆明)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1.[2020石家庄40中模拟]19 世纪末,清政府逐渐意识到:对于民间资本的残酷排挤是极其不合理的。
在此背景下,近代中国所有厂矿企业的资本额中,属于民族资本的商办企业的资本额,由占22.4%上升到70%。
材料表明,此时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主要是由于( )A.洋务运动的刺激B.政府政策的放宽C.列强侵略的放松D.“实业救国”的推动2.[2020东营]观察下图,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14—1919年中国面粉出口增长图A.外国人纷纷在华开设工厂B.政府颁布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C.列强忙于战事,暂时放松侵略D.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3.[2021预测]一战结束后,欧洲各国的面粉工业迅速复兴,从1921年起就开始抵制中国面粉的输入。
1922年后,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面粉与小麦开始大量输入中国。
外资在华面粉工厂也开始扩展,使中国的面粉工业很快遭到了萧条的厄运。
由此可以判断阻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帝国主义侵略B.封建势力剥削C.官僚资本压迫D.国内战乱不止4.[2020滨州]某导演筹拍电影《1912年北京故事》,该电影旨在反映中华民国的新气象。
以下场景能够入选的是( )A.徐先生到东交民巷看望父母B.一男子因为剪掉辫子遭到抓捕C.人们相见大多行握手、鞠躬礼D.进京赶考的学子在读《新青年》5.[2021预测]民国初年颁布的《服制》,规定官员不分级别都以西式大氅和燕尾服作为大礼服。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复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函件中指出:此等衣式,其要点在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
由此可见( ) A.近代国人的衣饰观发生了根本改变B.服饰变化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变革C.服饰不再是政治伦理的直接体现D.近代服饰的改变首先发生在大城市6.[2020福建]鸦片战争后,西服零星地出现在通商口岸。
民国初年,新式服装除了西装,还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和改良的旗袍。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单元概括】从晚清到民国,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艰难成长。
西方的文化、器物大量涌入,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近代教育和新闻出版业获得长足进步。
在文艺创作上,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学习要点: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风俗方面的变化。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产生: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洋务运动)。
2、代表人物:张謇(状元实业家)、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
3、发展:⑴甲午中日战争后,刺激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⑵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掀起发展实业的热潮;⑶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放松了经济侵略,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4、曲折原因: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在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
5特点:⑴总体水平落后;⑵地区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和沿海沿江城市;⑶发展过程艰难、曲折。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1、新交通、通信的发展①表现: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电报、电话相继传入中国。
②作用: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便利了商品的流通,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2、社会风俗和生活的变化⑴变化:剪辫、易服、废止缠足、改礼仪、改称呼。
⑵特点:体现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3、评价:⑴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有限的;⑵从总体上呈现出新旧并存多元化发展的特征。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学习要点:知道鲁迅、矛盾、齐白石、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
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1、近代教育的发展近代教育的发展概况①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先后兴办了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局等一批新式学堂;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③百日维新期间创办京师大学堂代表京师大学堂1898年开设,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活动阵地;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当时的全国最高学府废除科举制1905年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300多年的科举制正式废除影响促进了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新文化的传播2、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报刊代表①《申报》1892年在上海创办,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②天津《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东方杂志》《新青年》《生活》周刊和延安的《解放日报》都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报纸和刊物影响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出版机构代表①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②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等也是当时有影响的出版机构;③延安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影响促进了近代文化事业的发展二、文学艺术的发展文学鲁迅代表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郭沫若代表作:《女神》茅盾代表作:《子夜》曹禺代表作:《雷雨》巴金代表作:《家》老舍代表作:《骆驼祥子》赵树理代表作:《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周立波代表作:《暴风骤雨》丁玲代表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大型歌剧《白毛女》美术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精深徐悲鸿代表作:《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音乐聂耳代表作:《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
第8课时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开展|中考真题在线|1.[2021·河北] 1905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在?大公报?上发布声明,概不收受呢缎、轴幛、银钱、洋圆等物,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可改行鞠躬礼。
李叔同特意为母亲写了哀歌,整个仪式简朴感人。
这一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2.[2021 ·河北] 下面是山西举人刘大鹏在光绪三十一年(注:光绪元年为1875年)某天的日记,其中局部字迹印刷不清,这局部字迹应是( )3.[2021·河北] 1914年,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饬(通令),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兴旺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方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
此后,农工商部又屡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
材料说明( )B.“实业救国〞主张出现4.[2021·河北] 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那么在实业。
〞在此,张謇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 )|课时提分练习|1.[2021·德州] 历史学家章开沅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与张謇选择实业有关的是( )2.[2021·保定二中分校模拟] 分析B点之后中国铁路里程出现这种开展趋势的原因( )3.[2021·衢州]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许称‘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同志’等〞。
这场“革命〞( )4.[原创题] 当“戊戌政变〞后的第五天□□□□□正心惊胆战地等待噩运降临,不料慈禧太后在谕旨中却说道:“□□□□□为培植人才之地〞,应予以继续兴办……就凭她这一句话,就使□□□□□化险为夷,得以幸免于难,成了“戊戌变法〞诸多新政的唯一幸存者了。
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选择题1.张謇说:“今欲巩固民国,非振兴农工商各项实业不可。
”随后又提出“棉铁主义”等计划。
材料表明张謇主张()A. 实业救国B. 教育救国C. 民主共和D. 民主科学2.古诗词寓意深远,常为我们解读历史提供言简意赅的绝妙注脚。
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句形象概括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对应的时期应该是在()A. 19世纪六七十年代B. 甲午战争后C. “一战”期间D. 国民党统治后期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总的来说是落后的,且分布很不平衡。
其根本原因是()A. 战争的破坏B.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C. 国民政府经济发展政策的失误D. 我国劳动者素质太低4.《申报》报道民国时期一场婚礼:“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 大众传媒的普及B. 男女实现了平等C. 西方思想的影响D. 封建思想的根除5.(2017·河北)1905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在《大公报》上发布声明,概不收受呢缎、轴幛、银钱、洋圆等物,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改行鞠躬礼。
李叔同特意为母亲写了哀歌,整个仪式简朴感人。
这一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A. 断发易服B. 移风易俗C. 实业救国D. 践行民权6.在近代中国,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不仅是社会变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突出反映,同时更因其时代背景而具有了象征性意义。
这里的“时代背景”主要是指()A. 洋务运动B. 鸦片战争C. 辛亥革命D. 新中国成立7.(2019·山东)19世纪,西方的星期作息制传入中国。
参照传统的二十八宿值日法的推算,汉语新添了“星期”和“星期日”等新名词,1907年清廷明确规定在正式用语中使用“星期”而不用“礼拜”。
主题:经济和社会生活
一、近代民族工业兴起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
发展概况辛亥革命后,政府颁布了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近代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一战后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处于崩溃的边缘,发展更艰难
代表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大生纱厂,提出“父教育而母实业”的口号,创办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南通师范学校)和中国第一所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
总体特征:(1)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2)发展不平衡,集中于轻工业和沿海地区(3)整体水平落后
二、近代社会生活
1、新交通工具:出现轮船、火车,有轨电车,汽车。
中国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轮船招商局(上海),中国自办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
2、新通讯工具
出现邮政电报电话,中国自行架设的第一条电报线于19世纪70年代出现在香港到上海之间。
1877年上海租界内首先使用了电话。
3、大众传播媒体
报刊出版业: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报刊是《申报》(1872年、上海),近代最大、最负盛名的新式出版企业商务印书馆(1897年、上海)4、娱乐方式:出现照相技术电影艺术
5、社会习俗:发型(剪辨令)服饰(中山装、西服)礼节(点头礼、握手礼)称呼(先生、君、同志)。
一、时空线索二、知识架构三、考点梳理考点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1)张謇兴办实业(2)发展历程萎缩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表现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夹缝中顽强地挣扎着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3)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特征1.张謇作为一位清末的科举状元,能勇于退出官场转而兴办实业,既是其实业救国、振兴民族经济的爱国心使然,也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
可以说,张謇的这种变化在当时的中国具有典型的时代意义,其创办实业的经历又成为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2.今天,我们要学习张謇的爱国主义精神,要加快发展民族产业。
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受双重压迫和剥削。
因此,要想实现中国民族工业的不断发展,必须对外打倒列强,对内推翻专制。
2.洋务企业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性质是不同的。
2.社会生活的变化背景(1)近代以来,西方民主、平等、自由等思想传入中国,社会经济与文化也快速发展(2)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引进了新的社会理念总体特征(1)总体比较落后。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设备陈旧(2)产业分布不平衡。
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极其薄弱,没有建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3)地区分布不平衡。
集中分布在上海、武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4)不是中国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结果,而是在“外力”冲击下产生的(3)民国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措施,推动了社会习俗和生活方式变革表现(1)革除社会陋俗:辛亥革命后,强令男子剪辫,劝禁女子缠足(2)自由平等的新风尚: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3)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