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10
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第一条:名称与目的1.1 本组织的名称为国际工人协会(International Workers Association,以下简称"本组织")。
1.2 本组织是一个独立、非政府、非宗教、以及非营利性的国际性工会组织,旨在促进工人阶级的团结和国际间的工人权益保护。
1.3 本组织的总部设在成员国中的一处。
1.4 本组织将遵守国际法与国际人权公约,并致力于推动工人阶级的权力和福利。
第二条:成员2.1 本组织的成员包括各国工会组织、工会联合会以及具有工会立场的劳工组织。
2.2 成员必须同意并遵守本章程,以及本组织所通过的决议。
2.3 成员享有参与本组织的活动与会议的权利,并有权投票和发表意见。
2.4 本组织将维护成员的权益并提供相应的支持与服务。
2.5 成员有义务积极参与本组织的活动,提供必要的信息与资源,并遵守组织内部的规定与要求。
第三条:决策机构3.1 本组织的决策机构包括成员大会、常务委员会以及其他相关委员会与工作组。
3.2 成员大会是本组织最高决策机构,定期召开。
成员大会讨论并决定本组织的重要事务,包括选举主席和其他领导职位。
3.3 常务委员会由成员大会选举产生,负责日常决策与管理工作。
常务委员会有权代表本组织签署合同、代表本组织参与国际间的工会活动,并向成员大会报告工作进展。
3.4 其他相关委员会与工作组的设立由成员大会和常务委员会决定,并负责执行特定的职能与任务。
第四条:经费与财务管理4.1 本组织的经费主要来自成员的会费和捐赠等形式。
4.2 经费的使用必须符合财务制度,用于本组织内部运营、项目开展与会员服务等目的。
4.3 本组织设立财务委员会,负责监督和管理经费的使用,并定期向成员大会和常务委员会汇报财务情况。
第五条:章程与修订5.1 本章程为本组织的基本规范,成员必须遵守和执行。
5.2 对于本章程的修订提案,必须得到成员大会三分之二以上的赞同方可生效。
《共产国际章程》——选自《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文件》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它的章程如下:“工人阶级的解放,只能由工人阶级自己去争取,“工人争取解放的斗争,并不是为了建立新的特权和垄断,而是为了建立人人平等的权利和义务,消灭一切阶级统治;“劳动者在经济上从属于生产手段(即生活的一切来源)的垄断者,乃是一切奴役形式、所有社会罪恶、种种道德败坏和工人阶级政治上的依附的主要根源;“工人阶级的经济解放是一个伟大的目标,每个政治运动必须是为这一目标而采取的手段,“由于各个国家各种行业的工人之间缺乏团结,由于各国工人之间缺乏兄弟般的联盟关系,以致到目前为止,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做出的全部努力,都毫无成效;“劳动的解放既不是一个地方问题,也不是一个民族范围内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它涉及现代社会制度中的一切国家的利益,只有各先进国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相互配合,这个问题才能得到解决;“目前,欧洲各工业国中的工人运动同时兴起,虽然唤起了新的希望,但也提出了严重的警告,提醒我们不要重犯过去的错误,要求我们立即把至今彼此仍然互不联系的运动联合起来。
”1889年在巴黎成立的第二国际,负有继承第一国际事业的职责。
但在1914年世界大屠杀开始时,它已陷入全面瓦解的状态。
由于机会主义的阴谋破坏和倒向资产阶级的领袖们的背叛,它终于崩溃了。
1 9 1 9年3月在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首都莫斯科成立的共产国际,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布,它要继承和完成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所开创的伟大事业。
共产国际是在1914-1918年帝国主义大战结束之后建立的。
在这次战争中,各国帝国主义资产阶级招致了2 000万人的牺牲。
要牢记帝国主义战争!这是共产国际向每个劳工——不管他住在哪里和操哪种语言——发出的第一个号召。
要记住,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一小撮资本家才得以迫使各国工人自相残杀达四年之久!要记住,资产阶级的战争给欧洲和全世界带来了最可怕的饥荒和苦难。
党的组织原则、纪律、根本宗旨和优良作风党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的由来马克思、恩格斯积极探索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制度,其思想中贯彻着民主集中制的精神。
1847年《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提出改变传统的密谋的方式,按照民主制的原则,由下而上地建立支部、区部、总区部、中央委员会以及代表大会……(盟员)要承认同盟的纲领,服从同盟的一切决议。
1871年《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在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方面,在坚持民主的基础上加强了集中。
列宁为民主集中的确立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民主集中制”这一科学概念。
第一次在党章中明确“党的一切组织是按民主集中原则建立起来的”。
将民主集中制原则被写进共产国际的章程,使这一原则成为各国共产党普遍遵循的组织原则。
1927年,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议案》,第一次明确提到“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这是中国共产党党章第一次出现“民主集中制”的提法。
1945年党的“七大”对“民主集中制”作了新的概括:“民主集中制,即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领导下的民主。
”这是第一次从总体上给民主集中制下了科学、完整的定义。
1979年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我们实行的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1982年党的十二大党章把民主集中制的内涵改为“党内充分发扬民主,在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高度的集中”。
1994年,党的十四大通过的党章对民主集中的内涵做了新的表述,即“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1994年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使党对民主集中制的表述更加完善。
2、民主集中制的含义及关系(1)含义:民主集中制就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民主”,就是党员和党组织意愿、主张的充分表达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集中”就是全党意志、智慧的凝聚和行动的一致。
《共产国际章程》——选自《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文件》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它的章程如下:“工人阶级的解放,只能由工人阶级自己去争取,“工人争取解放的斗争,并不是为了建立新的特权和垄断,而是为了建立人人平等的权利和义务,消灭一切阶级统治;“劳动者在经济上从属于生产手段(即生活的一切来源)的垄断者,乃是一切奴役形式、所有社会罪恶、种种道德败坏和工人阶级政治上的依附的主要根源;“工人阶级的经济解放是一个伟大的目标,每个政治运动必须是为这一目标而采取的手段,“由于各个国家各种行业的工人之间缺乏团结,由于各国工人之间缺乏兄弟般的联盟关系,以致到目前为止,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做出的全部努力,都毫无成效;“劳动的解放既不是一个地方问题,也不是一个民族范围内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它涉及现代社会制度中的一切国家的利益,只有各先进国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相互配合,这个问题才能得到解决;“目前,欧洲各工业国中的工人运动同时兴起,虽然唤起了新的希望,但也提出了严重的警告,提醒我们不要重犯过去的错误,要求我们立即把至今彼此仍然互不联系的运动联合起来。
”1889年在巴黎成立的第二国际,负有继承第一国际事业的职责。
但在1914年世界大屠杀开始时,它已陷入全面瓦解的状态。
由于机会主义的阴谋破坏和倒向资产阶级的领袖们的背叛,它终于崩溃了。
1 9 1 9年3月在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首都莫斯科成立的共产国际,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布,它要继承和完成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所开创的伟大事业。
共产国际是在1914-1918年帝国主义大战结束之后建立的。
在这次战争中,各国帝国主义资产阶级招致了2 000万人的牺牲。
要牢记帝国主义战争!这是共产国际向每个劳工——不管他住在哪里和操哪种语言——发出的第一个号召。
要记住,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一小撮资本家才得以迫使各国工人自相残杀达四年之久!要记住,资产阶级的战争给欧洲和全世界带来了最可怕的饥荒和苦难。
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鉴于:工人阶级的解放应该由工人阶级自己去争取;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不是要争取阶级特权和垄断权,而是要争取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并消灭任何阶级统治;劳动者在经济上受劳动资料即生活源泉的垄断者的支配,是一切形式的奴役即一切社会贫困、精神屈辱和政治依附的基础;因而工人阶级的经济解放是一切政治运动都应该作为手段服从于它的伟大目标;为达到这个伟大目标所做的一切努力至今没有收到效果,是由于每个国家里各个不同劳动部门的工人彼此间不够团结,由于各国工人阶级彼此间缺乏亲密的联合;劳动的解放既不是一个地方的问题,也不是一个民族的问题,而是涉及存在有现代社会的一切国家的社会问题,它的解决有赖于最先进各国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合作;目前欧洲各个最发达的工业国工人阶级运动的新高涨,在鼓起新的希望的同时,也郑重地警告不要重犯过去的错误,要求立刻把各个仍然分散的运动联合起来;鉴于上述理由,创立了国际工人协会。
协会宣布:加入协会的一切团体和个人,承认真理、正义和道德是他们彼此间和对一切人的关系的基础,而不分肤色、信仰或民族;协会认为: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根据这种精神,定出章程如下:第一条本协会设立的目的,是要成为追求共同目标即追求工人阶级的保护、发展和彻底解放的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注:德文版上在“合作”之前加有:“有计划的”。
——编者注]的中心。
第二条本会定名为“国际工人协会”。
第三条每年召开由协会各分部选派代表组成的全协会工人代表大会。
代表大会宣布工人阶级共同的愿望,采取使国际协会顺利进行活动的必要办法,并任命协会的总委员会。
第四条每次代表大会规定下次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和地点。
代表按规定的时间在规定的地点集会,无须另行通知。
总委员会有权在必要时改变集会地点,但无权推迟集会时间。
代表大会每年确定总委员会驻在地,并选举总委员会委员。
这样选出的总委员会有权增加新的委员。
全协会代表大会在年会上听取总委员会关于过去一年的活动的公开报告。
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简介(1864年),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历史背景《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简称《成立宣言》是马克思于1864年10月为国际工人协会起草的纲领性文献。
国际工人协会是在国际工人运动重新高涨,各国无产阶级迫切要求加强国际团结的形势下成立的。
在1848年革命失败后的政治反动时期,欧洲工人运动被迫转入低潮。
但是,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势力,加快了各国工业革命的步伐,使资本主义在欧洲得到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特别是无产阶级队伍在各国普遍壮大。
1857-185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以后,使欧洲各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阶级矛盾激化,工人运动重新走向高涨。
无产阶级在斗争中提高了觉悟,逐渐认识到加强国际团结的必要性。
特别是在经济危机年代里,资本家经常从外国招雇工人以破坏本国工人的罢工斗争,这就促使各国工人感到必须团结起来以进行反对资本家的共同斗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生”的战斗口号日益为千百万工人群众所理解,所接受。
建立一个工人阶级的国际组织已经成为普遍的迫切要求。
但是,当时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还不占统治地位,英国工联主义、法国的蒲鲁东主义、德国的拉萨尔主义还影响和控制着各国的工人运动.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方面要把工人的国际团结愿望从组织上固定下来,另一方面则要用科学共产主义从思想上武装广大工人群众,以便有利于开展反对各种非科学社会主义流派的斗争。
为此,马克思和恩格斯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1864年9月28日,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波兰以及爱尔兰的工人代表,在伦敦圣马丁堂举行大会,支援波兰人民起义。
马克思应邀出席了大会。
大会决定成立国际性的工人组织,并选出由各国代表组成的临时中央委员会(1866年底改称总委员会)。
在10月11日的委员会会议上,这个组织正式被定名为国际工人协会,简称国际(即“英特纳雄耐尔”)。
在1889年第二国际成立以后,又被称为第一国际。
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鉴于:工人阶级的解放应该由工人阶级自己去争取;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不是要争取阶级特权和垄断权,而是要争取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并消灭任何阶级统治;劳动者在经济上受劳动资料即生活源泉的垄断者的支配,是一切形式的奴役即一切社会贫困、精神屈辱和政治依附的基础;因而工人阶级的经济解放是一切政治运动都应该作为手段服从于它的伟大目标;为达到这个伟大目标所做的一切努力至今没有收到效果,是由于每个国家里各个不同劳动部门的工人彼此间不够团结,由于各国工人阶级彼此间缺乏亲密的联合;劳动的解放既不是一个地方的问题,也不是一个民族的问题,而是涉及存在有现代社会的一切国家的社会问题,它的解决有赖于最先进各国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合作;目前欧洲各个最发达的工业国工人阶级运动的新高涨,在鼓起新的希望的同时,也郑重地警告不要重犯过去的错误,要求立刻把各个仍然分散的运动联合起来;鉴于上述理由,创立了国际工人协会。
协会宣布:加入协会的一切团体和个人,承认真理、正义和道德是他们彼此间和对一切人的关系的基础,而不分肤色、信仰或民族;协会认为: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根据这种精神,定出章程如下:第一条本协会设立的目的,是要成为追求共同目标即追求工人阶级的保护、发展和彻底解放的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注:德文版上在“合作”之前加有:“有计划的”。
——编者注]的中心。
第二条本会定名为“国际工人协会”。
第三条每年召开由协会各分部选派代表组成的全协会工人代表大会。
代表大会宣布工人阶级共同的愿望,采取使国际协会顺利进行活动的必要办法,并任命协会的总委员会。
第四条每次代表大会规定下次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和地点。
代表按规定的时间在规定的地点集会,无须另行通知。
总委员会有权在必要时改变集会地点,但无权推迟集会时间。
代表大会每年确定总委员会驻在地,并选举总委员会委员。
这样选出的总委员会有权增加新的委员。
全协会代表大会在年会上听取总委员会关于过去一年的活动的公开报告。
2015《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人民版)总复习讲义:专题五第10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专题概览类别马克思主义诞生和巴黎公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美苏争锋新兴力量的崛起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主要表现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以后,国际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很快失败,但为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1917年,列宁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优势,妄图称霸世界,把苏联看成称霸的障碍,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
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随着西欧、日本、中国、第三世界等新兴力量的崛起,整个世界出现了新的形势即多极化趋势,并日益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终结,世界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当今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专题主旨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过程。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后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终于在俄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二战后初期,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共体、中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世界形势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第10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1.欧洲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1)原因: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
(2)事件①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专题十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思维导图知识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要点回顾】导致下图中现象出现的关键发明是()A.珍妮机 B.蒸汽机C.火车 D.发电机【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5 年英国机械师瓦特改进了蒸汽机,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蒸汽机的大量使用,促进了煤的开采,导致1790——1850年英国煤产量的迅速增长。
故B符合题意;A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与煤的产量无关。
故A不符合题意;火车是以蒸汽机为动力的交通工具。
故C不符合题意;发电机的出现时间晚于1850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技能点拨】本题的易混点是蒸汽机和火车,需要分清火车是交通工具,是以蒸汽机为动力。
蒸汽机燃烧的是煤炭,促进了煤的大量开采。
【迁移训练】1.19世纪,“雾都”一词成为伦敦的标签。
狄更斯的小说《荒凉山庄》描述了伦敦的雾,“那是一种沁入人心深处的黑暗,是一种铺天盖地的氛围。
”造成雾都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造成的B.英国气候雾多造成的C.乱砍树木造成的D.汽车尾气引起的【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环保观念缺乏;资产阶级盲目开发,破坏环境。
因此造成雾都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
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一位历史学家说:“当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在欧洲大陆造成血腥和暴烈的悲剧时,英国正在发生着一个变化。
这一变化,归根结底使得围攻巴士底狱和滑铁卢战役在相形之下似乎无足轻重了。
”英国的“这一变化”是()A.光荣革命 B.启蒙运动 C.工业革命 D.文艺复兴【答案】C【解析】结合题文,依据所学可知,“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发生在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初期,这个时间段,英国正发生着工业革命(18世纪六十年代到1840年前后),创造了巨大生产力,威力不亚于“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和滑铁卢战役”。
1919国际劳工组织章程
《国际劳工组织章程》在序言中鲜明地反映了人们对这种情况的关注,指出“现有的劳动条件使大量的工人遭受不公正、苦难和贫困”。
以下是其第二点关注:
出于政治目的。
如果不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那么,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工人的人数将不断增加,可能因此而产生社会不安定,甚至出现革命。
序言指出,不公正“造成了如此巨大的不安定,竟使世界和平与和谐遭受危害”。
此外,出于经济目的,由于改善工作条件不可避免地对生产成本带来影响,任何进行社会改良的行业或国家可能会发现自己被置于与竞争对手不利的地位。
序言指出,“任何一国不采用合乎人道的劳动条件,会成为其他国家愿意改善其本国状况者的障碍。
”
另外,191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来自41个国家的政府、雇主和工人代表出席了在费城召开的国际劳工大会。
代表们通过了《费城宣言》,它作为《国际劳工组织章程》的附件,至今仍然是关于国际劳工组织宗旨和目标的宪章。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国际劳工组织章程》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
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上党课章节答案--第一章:《共产党宣言》1.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发生的地点是_A_。
①英②法③德④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选择答案:C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是_B_。
A.工人运动的兴起B.资本主义迅速发展C.社会主义思想高涨选择答案:A3.资本主义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经济危机发生于_B_。
A.1815年B.1825年C.1835年选择答案:B4.共产党员既是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又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二者之间是_B_。
A. 矛盾的B. 统一的C. 对立的选择答案:B5.正如_C_说:“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
”A.马克思B.斯大林C.列宁选择答案:C6.人的本质在于_C_。
A. 人能够改造世界B. 自私自利C.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选择答案:C7.巴黎公社的社会经济措施中,最能体现其阶级性的是_C_。
A.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B.民主选举公职人员C.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选择答案:C8.《共产党宣言》的灵魂是_A_。
A.唯物史观B.科学观C.辨证历史观选择答案:A9.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不包括_C_。
A.德意志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中国儒家思想选择答案:C10.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包括_A_、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物种进化论。
A.细胞学说B.万有引力C.天体运行论选择答案:A1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_C_。
A.有些真理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是客观的又是发展的选择答案:C12.巴黎公社采取的带有无产阶级专政性质的措施主要有:_B_。
①公社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②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③取消旧的国家机器,建立工人阶级自己的国家机构④工职人员年薪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
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1836年6月,英国一部分工人和手工业者组织了伦敦工人协会,向议会提出废除统治阶级剥夺人民自由权利的各种反动立法,要求改善工人生活条件,要求社会一切阶级获得平等的地位。
这表明当时在英国()A.民众要求废除议会民主B.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增强C.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D.工人运动有科学理论的指导2. 19世纪中叶,在资本主义生产力迅猛发展的同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也逐渐加剧。
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材料意在说明马克思主义()A.与资本主义发展无关B.解决了社会阶级矛盾C.促使工人运动产生D.因时代需求而产生3.下表为德国、法国、英国成立的工人组织的概况(部分)。
根据下表可知()A.工人运动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B.工人阶级认识到了资产阶级的本质C.全世界的工人已经联合起来D.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已经爆发4.下图中甲、乙所指的是国际工人运动的两个高潮,其涉及的事件分别是()A.里昂工人起义、宪章运动B.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俄国十月革命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俄国二月革命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5.“避难于伦敦的德国人卡尔·马克思潜心对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机制进行分析,并建立了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后来对欧洲以至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A.促使资本主义走向灭亡B.促使国际工人运动开始走向联合C.促使社会主义运动成为一种历史潮流D.促使社会主义运动由理论变为实践6.《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指出:“(协会)要成为追求共同目标即追求工人阶级的保护、发展和彻底解放的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中心。
”这表明第一国际成立的主要目的是()A.推动工人运动走向高潮B.加强工人阶级的国际团结C.加强对各国工人运动的领导D.组建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7.巴黎公社的工作人员常身兼三四个职务,但他们的工资仅相当于君主制度下或共和国时期公职人员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
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鉴于:工人阶级的解放应该由工人阶级自己去争取;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不是要争取阶级特权和垄断权,而是要争取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并消灭任何阶级统治;劳动者在经济上受劳动资料即生活源泉的垄断者的支配,是一切形式的奴役即一切社会贫困、精神屈辱和政治依附的基础;因而工人阶级的经济解放是一切政治运动都应该作为手段服从于它的伟大目标;为达到这个伟大目标所做的一切努力至今没有收到效果,是由于每个国家里各个不同劳动部门的工人彼此间不够团结,由于各国工人阶级彼此间缺乏亲密的联合;劳动的解放既不是一个地方的问题,也不是一个民族的问题,而是涉及存在有现代社会的一切国家的社会问题,它的解决有赖于最先进各国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合作;目前欧洲各个最发达的工业国工人阶级运动的新高涨,在鼓起新的希望的同时,也郑重地警告不要重犯过去的错误,要求立刻把各个仍然分散的运动联合起来;鉴于上述理由,创立了国际工人协会。
协会宣布:加入协会的一切团体和个人,承认真理、正义和道德是他们彼此间和对一切人的关系的基础,而不分肤色、信仰或民族;协会认为: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根据这种精神,定出章程如下:第一条本协会设立的目的,是要成为追求共同目标即追求工人阶级的保护、发展和彻底解放的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注:德文版上在“合作”之前加有:“有计划的”。
——编者注]的中心。
第二条本会定名为“国际工人协会”。
第三条每年召开由协会各分部选派代表组成的全协会工人代表大会。
代表大会宣布工人阶级共同的愿望,采取使国际协会顺利进行活动的必要办法,并任命协会的总委员会。
第四条每次代表大会规定下次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和地点。
代表按规定的时间在规定的地点集会,无须另行通知。
总委员会有权在必要时改变集会地点,但无权推迟集会时间。
代表大会每年确定总委员会驻在地,并选举总委员会委员。
这样选出的总委员会有权增加新的委员。
全协会代表大会在年会上听取总委员会关于过去一年的活动的公开报告。
在紧急情况下,总委员会可以早于规定的一年期限召开全协会代表大会。
第五条总委员会由参加国际协会的各国工人组成。
总委员会从其委员中选出为进行各种事务所必需的负责人员,即财务委员、总书记、各国通讯书记等等。
第六条总委员会是沟通协会各种全国性组织和地方性组织之间联系的国际机关,它应该使一国工人能经常知悉其他各国工人阶级运动的情况;使欧洲各国中的社会状况调查工作能同时并在共同领导下进行;使一个团体中提出的但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能由一切团体加以讨论,并且在需要立刻采取实际措施时,例如在发生国际冲突时,使加入协会的团体能同时和一致行动。
在一切适当场合,总委员会应主动向各种全国性团体或地方性团体提出建议。
为了加强联系,总委员会发表定期报告。
第七条既然每个国家的工人运动的成功只能靠团结和联合的力量来保证,而国际总委员会活动的成效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同少数全国性的工人协会中心还是同许多细小而分散的地方性团体联系,所以,国际协会的会员应该竭力使他们本国的分散的工人团体联合成由全国性中央机关来代表的全国性组织。
但是,不言而喻,章程中这一条的运用要取决于每一国家法律的特点,同时不管是否存在法律造成的障碍,并不排斥独立的地方性团体同总委员会发生直接的联系。
第八条每一个支部均有权任命一个和总委员会通讯的书记。
第九条每一个承认并维护国际工人协会原则的人,都可成为国际工人协会的会员。
每一个支部对它所接受的会员的品质纯洁负责。
第十条国际协会的每个会员,在由一个国家迁居另一国家时,应该从加入协会的工人方面得到兄弟般的帮助。
第十一条加入国际协会的工人团体,在彼此结成亲密合作的永久联盟的同时,完全保存自己原有的组织。
第十二条本章程可以在每次代表大会上进行修改,但须有出席代表的三分之二赞成修改。
第十三条凡本章程规定未尽之处,将另由可在每次代表大会上进行修改的条例来补充。
组织条例按历届代表大会(1866—1869)和伦敦代表会议(1871)的决议修订一全协会代表大会第一条国际工人协会的每一个会员有参加选举全协会代表大会的代表和被选为代表的权利。
第二条每一个支部,不论其成员多少,均有权派遣一名代表参加代表大会。
第三条每一个代表在代表大会上只有一票表决权。
第四条代表的费用,由选出代表的支部和小组负担。
第五条如某一支部无力派遣代表,可与邻近支部共同选举一名代表。
第六条成员在500人以上的支部或小组,每超过500人即有权增派代表一名。
第七条今后只有加入国际并向总委员会缴清会费的团体、支部或小组的代表,才能参加代表大会,享有表决权。
同时,国际的经常性组织遭到法律禁止的那些国家的工会和工人合作团体的代表,可以参加代表大会有关原则问题的讨论,但不得参加有关组织问题的讨论以及这些问题的表决。
第八条代表大会的会议分两种:讨论组织问题的秘密会议以及讨论和表决大会议程中列有的一般问题的公开会议。
第九条总委员会制订代表大会的议程。
议程中须包括上次代表大会提出的问题和总委员会补充提出的问题,以及各支部和小组或它们的委员会提请总委员会批准的问题。
所有支部、小组或委员会,如果要把上次代表大会没有提出的问题提交将举行的代表大会讨论,应于3月31日前通知总委员会。
第十条总委员会负责组织代表大会并通过联合会委员会将大会议程及时通知各个支部。
第十一条代表大会为它所应讨论的每一个问题任命一个特别委员会。
每一个代表可提出他愿意参加的委员会。
每一个委员会应研究各支部和小组对交由该委员会审查的问题所提出的报告。
委员会根据这些报告编写一个总报告,在公开会议上只宣读总报告。
委员会此外还决定,上述报告中的哪些报告应当作为关于代表大会工作的正式报告的附录。
第十二条代表大会在其公开会议上,应首先讨论总委员会提出的问题;然后讨论其余问题。
第十三条对有关原则问题的一切决议,均须举行记名投票(appel nominal)。
第十四条每一个支部或支部联合会,至迟均须在每年召开代表大会前两个月[注:法文版为“前一个月”。
——编者注]向总委员会提出关于该组织本年度内的工作和发展情况的详细报告。
总委员会根据这些报告编写一个总报告,并在代表大会上宣读。
二总委员会第一条国际工人协会中央委员会仍用总委员会名称。
设有国际经常性组织的各国中央委员会,应定名为联合会委员会,冠以各该国的国名。
第二条总委员会必须执行代表大会的决议。
第三条总委员会应在经费许可的范围内经常出版关于国际工人协会所关心的一切情况的通报和报告。
为此目的,总委员会应收集各国联合会委员会寄给它的一切材料以及它能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另一些材料。
用各种文字编写的通报应免费寄发各联合会委员会,由各联合会委员会转发给自己的支部,每个支部一份。
总委员会在无法印行此等通报时,应每三个月给各联合会委员会寄发书面通知一次,供各该国的报纸,而主要是供国际的机关报发表之用。
第四条每一个想加入国际的新支部或团体,必须立即将其申请通知总委员会。
第五条总委员会有权接受或不接受新的支部和小组,但它们保留有向应届代表大会提出申诉的权利。
但在设有联合会委员会的地方,总委员会在决定接受或不接受新的支部或团体之前,须听取属于联合会委员会权限范围以内的意见;但总委员会仍有临时决定问题的权利。
第六条总委员会也有权将任何支部暂时开除出国际,听候应届代表大会裁决。
第七条总委员会有权解决属于一个全国性组织的团体或支部之间、或各全国性组织之间可能发生的纠纷,但是,它们保留有向应届代表大会进行申诉的权利,应届代表大会的决定才是最终决定。
第八条由总委员会任命执行特殊任务的一切代表,均有权出席联合会委员会、区域和地方的委员会以及地方支部的一切会议并发表意见,但没有表决权。
第九条用英文、法文和德文出版的共同章程和条例,应按总委员会颁布的正式文本印行。
共同章程和条例的所有其他文字的译文,均应在发表前提请总委员会批准。
三应向总委员会缴纳的会费第一条总委员会向一切支部和附属团体征收会费,数额为每个会员每年一辨士。
这笔会费用来支付总委员会的下述开支:总书记的薪金,通讯及发表文件的费用,代表大会筹备工作的开支,等等。
第二条总委员会应印发价值一辨士的固定式样的会费券,每年向各联合会委员会按要求数量供应这种会费券。
第三条这种会费券应粘贴在会员证或协会每个会员均须持有的那份章程的专页上[注:在德文版和法文版上,第三条为“联合会委员会向各地方委员会,在没有地方委员会时,则向各支部按其会员人数寄发会费券”。
下面德文版和法文版的第四、第五和第六条相当于英文版的第三、第四和第五条。
——编者注]。
第四条每年3月1日,各国联合会委员会均应将与所用会费券价值相符的金额寄给总委员会,并交回剩余的会费券。
第五条这些印明个人会费金额的会费券,须注明当年日期。
四联合会委员会第一条联合会委员会的费用由所属各支部负担。
第二条联合会委员会应向总委员会每月至少呈交一次报告。
第三条联合会委员会应向总委员会每三个月提出一次有关所属各支部的组织工作和财务状况的报告。
第四条每一个联合会均有权不接受或者开除个别团体或支部。
但它无权取消它们的国际组织的名称;它只能向总委员会提出将它们临时开除的建议。
五地方性团体、支部和小组第一条每一个支部均有权根据当地条件和本国法律的特点制订自己的地方性章程和条例。
但是,此种章程和条例的内容,不得与共同章程和条例有任何抵触。
第二条所有地方支部、小组及其委员会,今后一律定名为国际工人协会支部、小组和委员会,冠以该地地名。
第三条因此,所有支部和小组,今后不得再用宗派名称,如实证论派、互助主义派、集体主义派、共产主义派等等,或者用“宣传支部”以及诸如此类的名称成立妄想执行与协会共同目标不符的特殊任务的分立主义组织。
第四条本节第二条不适用于附属国际的各工会。
第五条建议国际的所有支部和分部以及附属国际的工人团体,废除各该支部或团体中的主席职位。
第六条建议在工人阶级当中成立妇女支部。
但是,不言而喻,这项决议绝不应妨碍由男女工人混合组成的旧支部的存在和新支部的建立。
第七条如报刊上有攻击国际的言论时,就近的支部或委员会须立即将该报刊寄总委员会一份。
第八条协会所有机关报均应每三个月公布一次国际所有委员会的地址以及总委员会的地址。
六关于对劳动的普遍统计第一条总委员会应将章程中涉及对工人阶级进行普遍统计的第六条以及1866年日内瓦代表大会就这一问题所做的决议付诸实施。
第二条每个地方支部均应任命一个专门的统计委员会,以便随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答复本国联合会委员会或总委员会可能向它提出的问题。
鉴于统计委员会书记的工作将给工人阶级带来共同利益,因此建议所有支部对统计委员会书记均支付薪金。
第三条每年8月1日,联合会委员会应将在本国收集的材料寄往总委员会,总委员会则应根据这些材料写成总报告,提交每年9月间举行的代表大会或代表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