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下肢解剖
- 格式:ppt
- 大小:7.58 MB
- 文档页数:36
下肢⾻的结构解剖(图⽂详解)⼈类下肢的功能主要是⽀持躯体、承受体重和⾏⾛,因⽽,下肢⾻⼀般均⽐上肢⾻粗⼤、笨重。
1.下肢⾻包括髋⾻、股⾻、髌⾻、胫⾻、腓⾻和⾜⾻。
(1)髋⾻(hip bone):是不规则扁⾻。
上份扁阔,中份窄后,下份有⼀⼤孔称闭孔。
髋⾻由髂⾻、耻⾻和坐⾻融合⽽成。
⼀般在15岁以前,三⾻间由软⾻连结,15岁后软⾻逐渐⾻化使三⾻融为⼀⾻,三⾻体融合处为⼀⼤⽽深的窝称髋⾅,朝向外下⽅,与股⾻头相关节;髋⾅内有半⽉形关节⾯称⽉状⾯,髋⾅下缘缺损处称髋⾅切迹。
左右髋⾻和骶⾻、尾⾻共同连接⽽成⾻盆。
髂⾻(ilium)构成髋⾻的后上部,分为体和翼两部。
髂⾻体肥厚、坚固,构成髋⾅的上2/5,主要承受上⾝的体重。
髂⾻翼位于体上⽅,为宽阔的⾻板,中部较薄,上缘肥厚弯曲成⼸形称髂嵴,髂嵴的前后突起分别称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棘下⽅⼜各有⼀突起称髂前下棘和髂后下棘;髂嵴外缘距髂前上棘5~7cm处向外有⼀突起称髂结节,它是重要的体表标志,临床上进⾏⾻髓穿刺术常选择于此。
髂⾻翼内⾯平滑稍凹称髂窝,髂窝下界为⼀⾻嵴称⼸状线,窝后部上⽅粗糙称髂粗隆,其下为⽿状⾯,与骶⾻⽿状⾯相关节。
耻⾻(pubis)位于髋⾻前下部,分体和上、下两⽀。
耻⾻体较肥厚,构成髋⾅的前下1/5,与髂⾻融合处的前⾯形成稍隆突起称髂耻隆起。
耻⾻体向前下延伸为耻⾻上⽀,⽀上有⼀条较锐利的⾻嵴称耻⾻梳,耻⾻梳向后与⼸状线相连,向前终于⼀突起称耻⾻结节;耻⾻体向后下为耻⾻下⽀,下⽀后伸与坐⾻⽀结合。
耻⾻上、下⽀移⾏处的内侧,有⼀椭圆形的粗糙⾯称耻⾻联合⾯,耻⾻联合⾯有年龄和性别差异,两侧联合⾯相结合形成耻⾻联合。
耻⾻联合⾯上缘与耻⾻结节间有⾻嵴称耻⾻嵴。
耻⾻与坐⾻共同围成闭孔。
坐⾻(ischium)位于髋⾻后下部,分体和⽀。
坐⾻体较厚,构成髋⾅的后下2/5,体向后下延续为坐⾻⽀,体后下份的粗⼤隆起称坐⾻结节,是坐⾻最低部,体表可以摸到。
髂后下棘与坐⾻结节之间有⼀个突起和两个切迹,突起称坐⾻棘,较尖锐,三⾓形,坐⾻棘上⽅切迹⼤⽽深称坐⾻⼤切迹,其下⽅切迹⼩⽽浅称坐⾻⼩切迹。
下肢解剖学05
下肢标本063
下肢标本064
下肢标本065
下肢标本066
下肢标本067
下肢标本068
下肢的横断面(大腿中部横断面)
下肢的横断面(距小腿踝关节横断面)
下肢的横断面(小腿中部横断面)
下
肢的
皮神经和浅静脉(前面观)
下肢的皮神经和浅静脉(后面观)
小腿后面的肌肉、血管和神经
小腿后面的肌肉、血管和神经
小腿后面的肌肉、血管和神经
小腿后面的肌肉、血管和神经
小腿肌肉
小腿前外侧面及足背的肌肉、血管和神经1
小腿前外侧面及足背的肌肉、血管和神经2
足背的肌肉、血管和神经
足背的肌肉、血管和神经
足部肌肉
足的腱滑膜鞘(内侧面)
足的腱滑膜鞘(外侧面)
足底的肌肉、血管和神经
足底的肌肉、血管和神经。
人体下肢解剖学知识点人体下肢解剖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探索和研究人体下肢的结构、组织和功能。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人体下肢解剖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下肢的结构和功能。
1. 骨骼结构人体下肢由髂骨、股骨、胫骨和腓骨组成。
髂骨位于骨盆的上方,股骨是大腿骨,在髋关节连接髋骨。
胫骨和腓骨是小腿的两根长骨,它们在膝关节以下连接。
这些骨骼为人体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和运动功能。
2. 关节结构下肢的关节包括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跖关节。
髋关节连接髋骨和股骨,是身体最大的关节之一。
膝关节连接股骨和胫骨,并由髌骨保护。
踝关节是足踝部分的关节,连接胫骨和腓骨与距骨。
跖关节是足的关节,连接跖骨和腓骨、腿骨。
3. 肌肉群下肢肌肉群包括大腿前肌群、大腿后肌群、小腿前肌群和小腿后肌群。
大腿前肌群包括股直肌、股直筋和腘绳肌,它们主要控制髋关节和膝关节的屈曲。
大腿后肌群包括股二头肌、股腓肌和半膜肌等肌肉,它们主要控制膝关节的伸展。
小腿前肌群包括胫前肌、腓前肌等肌肉,它们主要控制踝关节的背屈。
小腿后肌群包括比目鱼肌、腓肠肌和跖肌等肌肉,它们主要控制踝关节的伸展。
4. 血管和神经下肢的主要血管是股动脉、腘动脉和足背动脉。
股动脉是主要的血液供应源,它负责向下肢供应氧气和营养物质。
足背动脉供应足部。
此外,下肢还有众多的神经,包括股神经、坐骨神经和胫神经等。
5. 解剖学标志物人体下肢具有一些独特的解剖学标志物,这些标志物对于病理诊断和外科手术非常重要。
例如,骶棘是脊柱的一部分,通过感觉它们的位置可以确定腰麻注射的位置。
胫前动脉搏动点是在脚踝前方,可以作为脉搏检查的重要标志。
总结人体下肢解剖学是医学生必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涉及人体下肢的骨骼结构、关节组织、肌肉群、血管和神经等重要知识点。
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医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体下肢的结构和功能,并为将来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解剖学标志物的了解,医学生还能够在诊断和手术中更加准确地确定位置和采取相应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