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明礼貌故事
- 格式:docx
- 大小:14.28 KB
- 文档页数:3
文明用语的幼儿故事
故事标题:《文明的小兔子》
在一片美丽的森林里,住着一只特别有礼貌的小兔子。
它总是用文明的语言与大家交流,从不发脾气,也从不和朋友们吵架。
小兔子总是笑眯眯的,对每一个路过的小动物都友好地打招呼,让大家都非常喜欢它。
有一天,一只狐狸不小心踩到了小兔子的脚。
狐狸很紧张,他担心小兔子会生气。
但是小兔子却微笑着说:“没关系,你并不是故意的。
请小心一点,避免再发生这样的事情。
”狐狸很感动,从此更加尊重小兔子。
又有一天,一只刺猬不小心把水溅到了小兔子的身上。
刺猬很担心,但它看到小兔子依然微笑着说:“没关系,你也不是故意的。
我回家换一件干衣服就好。
”刺猬非常感激小兔子的宽容和大度。
森林里的动物们都开始学习小兔子的文明用语和友善态度。
他们互相帮助,和睦相处,整个森林充满了爱与和平。
小兔子的好朋友越来越多,大家都愿意与它一起玩耍、交流。
日子一天天过去,这片森林变得越来越美好。
小兔子用它的文明用语和友善态度,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友谊,也为整个森林带来了和谐与美好的氛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文明用语和友善态度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只有我们用宽容、理解和尊重去对待别人,才能收获更多的友谊和美好。
让我们都向小兔子学习,用文明的语言和友善的态度去影响身边的人,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以尊重换尊重在南北朝时期的齐国,有一个叫陆晓慧的人,他才华横溢,博闻强识,为人更是恭谨亲切。
他曾在好几个王的手下当过长史,可以说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了,然而他却从来不把自己看得很高,前来拜见他的官员,不管官大官小,他都以礼相待,一点儿也不摆驾子。
如果客人离开,他更会站起身亲自将对方送到门外。
有一个幕僚看到这种情景,很是难以理解,就对他说:“陆长史官居高位,不管对谁,哪怕对老百姓也是彬彬有礼,这样实在有失身份,更什么也得不到,长史何必这样麻烦呢?”陆晓慧听了不以为然地轻松一笑,说道:“欲先取之,必先与之。
我想让所有的人都尊重我,那我就必须尊重所有的人。
”陆晓慧一生都奉行这个准则,所以得到非常多的人的尊重和支持,他的政绩也远远地超过别人。
小猴学礼貌小猴,没有礼貌。
老师来了,他不问好;撞到了小兔。
他不道歉;碰见老人,他不让路……猴妈妈很生气,他对小猴子说:“你怎么不学着讲礼貌呢?”学礼貌多麻烦,拿钱多省事。
小猴对妈妈说:“给我一些钱,我去买礼貌。
”听后妈妈哭笑不得。
仔细一想,就给了我一些钱。
小猴拿着钱,高高兴兴低潮街上跑去……来到第一家商店,小猴大喊:“喂,这儿买礼貌吗?”没人回答。
来到比二家商店,热门思想汇报小猴大叫:“喂,这儿买礼貌吗?”没人回答。
一家、两家……小猴跑了三十三家商店,都没有买到礼貌。
只剩最后一家商店了,山羊伯伯开的。
山羊伯伯平时对小猴很好,小猴很敬重他。
小猴想,山羊伯伯肯帮忙,我一定能买到礼貌。
他看见山羊伯伯很忙,就等了一会儿。
“山羊伯伯,您这有礼貌卖吗?”小猴轻轻问。
山羊伯伯笑了:“傻孩子,礼貌是买不到的,只能学到。
”小猴没有买到礼貌,低着头走回来,他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我没有买到礼貌。
”听后妈妈乐呵呵地端出饭菜:“肚子饿了吧?快吃。
“小猴早已饿极了,他大口大口地吃着香喷喷的饭菜,心想:“还是妈妈好,我要谢谢她。
”“谢谢妈妈!一句很有礼貌的话从小猴嘴里飞出来。
听后妈妈笑了:“孩子,你没有买到礼貌,但你学到了。
文明礼貌小故事精选五则下面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文明礼貌小故事精选五则,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文明礼貌小故事精选五则文明礼貌小故事一、小老鼠的故事一天晚上,小老鼠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只小猪躺在路边,就趾高气扬地说: “谁给你这么大的胆子,竟敢挡住我的路! ”说着,一脚踢了过去。
“嘭”地一声,小老鼠正好踢在小猪的脚上,小猪倒没什么事,小老鼠却“唉呦,唉呦”地叫了起来,原来他的脚肿起了一个大包。
小猪站起来对小老鼠说: “你对别人傲慢无礼,不懂得尊重人,今天尝到苦头了吧!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小老鼠看着受伤的脚,羞愧地低下了头。
文明礼貌小故事二、委屈奖的来历上海公交22 路车售票员柯莉萍,曾获得一个很特殊的奖项——“委屈奖”。
一天,一名男青年买车票时,故意将一口痰吐在一张伍角纸币上,又扔在车厢的地上。
其他乘客在指责男青年的同时,也悄悄地注视着柯莉萍。
只见她弯下腰拾起纸币,用餐巾擦去痰沫,随后又礼貌地向男青年递上车票。
柯莉萍的行为受到了乘客的赞扬,男青年更是自感惭愧,向柯莉萍道了歉。
事后,同事向车队汇报了此事,车队领导于是向柯莉萍特别颁发了“委屈奖”以,鼓励全队的售票员。
文明礼貌小故事三、以尊重换尊重在南北朝时期的齐国,有一个叫陆晓慧的人,他才华横溢,博闻强识,为人更是恭谨亲切。
他曾在好几个王的手下当过长史,可以说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了,然而他却从来不把自己看得很高前来拜见他的官员,不管官大官小,他都以礼相待,一点儿也不摆驾子。
如果客人离开,他更会站起身亲自将对方送到门外。
有一个幕僚看到这种情景,很是难以理解,就对他说: “陆长史官居高位,不管对谁,哪怕对老百姓也是彬彬有礼,这样实在有失身份,更什么也得不到,长史何必这样麻烦呢?”陆晓慧听了不以为然地轻松一笑,说道: “欲先取之,必先与之。
我想让所有的人都尊重我,那我就必须尊重所有的人。
”陆晓慧一生都奉行这个准则,所以得到非常多的人的尊重和支持,他的政绩也远远地超过别人。
关于文明礼貌的故事_幼儿文明礼貌故事-小袋鼠让座【--六一儿童节祝福语】我们天天都被大人要求讲礼貌,懂文明。
那么怎么才算是讲礼貌呢?不如听听有礼貌的小动物们的故事?下面精心整理了文明礼貌的儿童故事,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小袋鼠让座海海和洋洋,是袋鼠妈妈的一对小宝贝。
星期天,他们高高兴兴跟妈妈乘车去看姥姥。
刚上车时,车上人少,他们坐上了舒舒服服的座位。
跑过一程,车上的人渐渐地多了起来,这时,羊公公、鸡婆婆也挤上了车,可早没座位了。
他们只好站着。
看着羊公公喜鸡婆婆站在身边,海海和洋洋心里好不自在。
他们想起幼儿园里鹿阿姨的话:"要尊敬师长,做好孩子!海海和洋洋说着一哨一哨话,便离开座位,异口同声地说:"羊公公、鸡婆婆,你们请坐吧!"不!这么挤,站都没法站,你们还小,会挤伤的,还是你们坐吧!羊公公关心地说。
"羊公公,你们坐吧!袋鼠妈妈一边招呼着羊公公和鸡婆婆,一边搂住海海和洋洋:"宝贝,来,到妈妈怀里来!海海和洋洋,跳进妈妈胸前的大口袋里,再也挤不着了。
他们虽然看不见外面的好风光,可心里甜蜜蜜的。
听!羊公公、鸡婆婆正在夸他们是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呢!有礼貌的兔子从前,有一只兔子,他非常谦虚,待人处事彬彬有礼。
一天,他到一个农民的菜园子里去偷菜吃,把肚子吃得鼓鼓的,正准备往回走,忽然看见一只狐狸。
这只狐狸要回到森林里去,半路上想到农家院子里偷只鸡,结果什么也没有捞到,真是又饿又气。
兔子见到狐狸,心里一惊:怎么办呢?跑!他飞快地跑到一个小山洞,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洞里等着的是一个更加危险的敌人――一条大蛇。
好在兔子很有教养,他知道,未经许可是不能进别人的住宅的。
"应当先打个招呼。
兔子想,"可是跟谁打招呼呢?山洞!对,应当跟山洞打招呼!兔子把屁股往后爪子上一蹲,彬彬有礼地说:"亲爱的山洞,你好啊!我可以进来吗?大蛇听出是兔子的声音,真是喜出望外,因为他特别想吃兔子肉。
文明礼貌小故事5篇1.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
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
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
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2.娇娇和妈妈去参加老同学聚会。
用餐时,大人们举杯换盏尽情地聊着,娇娇伸着筷子,看哪盘菜好吃就一个劲儿地挑着吃,一副不管不顾的样子。
有人开了个玩笑说:这小丫头真精啊!妈妈听了简直无地自容。
是呀,在家里吃饭这不算什么事,姥姥每次做了好菜都紧着娇娇吃。
像三鲜虾仁这道菜,娇娇就专挑虾仁吃,姥姥还帮着她挑,直到把盘子里的虾仁挑得一个不剩,留下一堆黄瓜片,她才住手。
现在虽说到了外边,可习惯已经成自然了,这丢脸的吃相一时那里改得过来。
3.某小区7号楼刘家与李家住上下楼,是一对冤家对头,经常为一点儿小事吵得邻里不安。
刘家的冬冬天生淘气,一两岁就调皮得很,整天在屋里折腾,穿着小皮鞋跑来跑去,玩具往地上乱摔。
李家的两口年纪大了,心脏又不好怕吵闹,听不得楼板叮咚叮咚地响,自然要去提意见。
可刘家的孩子淘气惯了,不但没改,反而越大越闹腾,在房间里拍球,跳绳。
吵得楼下整天不得安生。
李家人上门去说,刘家大人护着孩子,小冬冬在一旁做鬼脸,之后又蹦又跳闹得更欢。
4.程门立雪的典故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
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
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
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
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
1.有⼀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个⼥⼯端着⼀盆⽔上楼。
那⼥⼯⼀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
列宁阻⽌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了半截,⽽我现在空⼿,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
然后⾃⼰紧靠着墙,让⼥⼯上楼了,他才下楼。
这不也是良好⽂明礼仪的体现么? 2.娇娇和妈妈去参加⽼同学聚会。
⽤餐时,⼤⼈们举杯换盏尽情地聊着,娇娇伸着筷⼦,看哪盘菜好吃就⼀个劲⼉地挑着吃,⼀副不管不顾的样⼦。
有⼈开了个玩笑说:“这⼩丫头真精啊!”妈妈听了简直⽆地⾃容。
是呀,在家⾥吃饭这不算什么事,姥姥每次做了好菜都紧着娇娇吃。
像三鲜虾仁这道菜,娇娇就专挑虾仁吃,姥姥还帮着她挑,直到把盘⼦⾥的虾仁挑得⼀个不剩,留下⼀堆黄⽠⽚,她才住⼿。
现在虽说到了外边,可习惯已经成⾃然了,这丢脸的吃相⼀时那⾥改得过来。
3.某⼩区7号楼刘家与李家住上下楼,是⼀对冤家对头,经常为⼀点⼉⼩事吵得邻⾥不安。
刘家的冬冬天⽣淘⽓,⼀两岁就调⽪得很,整天在屋⾥折腾,穿着⼩⽪鞋跑来跑去,玩具往地上乱摔。
李家的两⼝年纪⼤了,⼼脏⼜不好怕吵闹,听不得楼板叮咚叮咚地响,⾃然要去提意见。
可刘家的孩⼦淘⽓惯了,不但没改,反⽽越⼤越闹腾,在房间⾥拍球,跳绳。
吵得楼下整天不得安⽣。
李家⼈上门去说,刘家⼤⼈护着孩⼦,⼩冬冬在⼀旁做⿁脸,之后⼜蹦⼜跳闹得更欢。
4.程门⽴雪的典故 “程门⽴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
⼆程是洛阳伊川⼈,同是宋代儒学家。
⼆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游酢,向⼆程求学,⾮常恭敬。
杨游⼆⼈,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岁,⽽且已考上了进⼠,然⽽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
故事就发⽣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先⽣闭⽬养神,坐着假睡。
程颐明知有两个客⼈来了,他欲不⾔不动,不予理睬。
简短的礼仪小故事幼儿1.简短的礼仪小故事10则1.一天晚上,小老鼠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只小猪躺在路边,就趾高气扬地说:“谁给你这么大的胆子,竟敢挡住我的路!”说着,一脚踢了过去。
“嘭”地一声,小老鼠正好踢在小猪的脚上,小猪倒没什么事,小老鼠却“唉呦,唉呦”地叫了起来,原来他的脚肿起了一个大包。
小猪站起来对小老鼠说:“你对别人傲慢无礼,不懂得尊重人,今天尝到苦头了吧!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小老鼠看着受伤的脚,羞愧地低下了头。
2.程门立雪的典故“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
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
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
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
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
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
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
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
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
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人们就往往引用这个典故和这句成语3.名人礼仪故事:张良拜师张良(?—前186年),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
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
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
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
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
文明礼仪小故事大全从文明礼仪的现实条件来看,我们必须学习礼仪知识。
讲礼仪是有条件的,首先,礼仪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就是我们平时所提倡的一些基本礼仪也不例外,我们要从小朋友就要教他们文明礼仪了,可以从小故事讲起。
下面是爱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文明礼仪小故事大全,欢迎大家阅读。
社会一直以来都在提倡讲文明,懂礼貌,然而,如今依然存在着许许多多不文明的人与现象,而这些终将影响社会的发展。
即便如此,从古至今也存在一些非常注重文明的人,那么我们就一起阅读ta们的故事,并且以此提醒自己要做一个文明的人!一、曾子避席“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着名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二、程门立雪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
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
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
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
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
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
[懂文明讲礼貌的故事]讲礼貌的幼儿故事-懂礼貌的小熊猫【--六一儿童节祝福语】为什么我们要求小朋友讲礼貌呢?讲礼貌会让他人感到被尊重,因此讲礼貌的孩子更受欢迎,也有不少关于讲礼貌的儿童故事,为大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带大家一睹为快!懂礼貌的小熊猫小熊猫总是没有朋友和它玩。
它感到你很寂寞,就去问大象伯伯:"为什么大伙儿都不喜欢和我一起玩呢?大象伯伯说:"听说你不懂礼貌!小熊猫说:"什么是礼貌啊?大象伯伯说:"你去问山羊公公吧。
小熊猫找到山羊公公。
"喂!老山羊!什么是礼貌啊?山羊公公耐心地说:"求人帮忙要说'请'。
对长辈说话要称呼'您'。
若是不小心给别人带来麻烦要说'对不起'、'请原谅'。
分别时要说'再见'。
"哦!原来是这样。
山羊公公,那我对您这位长辈应该称呼'您'呀!对不起,我刚才不懂礼貌,请原谅。
小熊猫一下子羞红了脸。
后来,小熊猫成了懂礼貌的孩子,大伙儿都喜欢它,喜欢和它一起玩。
有礼貌的兔子从前,有一只兔子,他非常谦虚,待人处事彬彬有礼。
一天,他到一个农民的菜园子里去偷菜吃,把肚子吃得鼓鼓的,正准备往回走,忽然看见一只狐狸。
这只狐狸要回到森林里去,半路上想到农家院子里偷只鸡,结果什么也没有捞到,真是又饿又气。
兔子见到狐狸,心里一惊:怎么办呢?跑!他飞快地跑到一个小山洞,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洞里等着的是一个更加危险的敌人――一条大蛇。
好在兔子很有教养,他知道,未经许可是不能进别人的住宅的。
"应当先打个招呼。
兔子想,"可是跟谁打招呼呢?山洞!对,应当跟山洞打招呼!兔子把屁股往后爪子上一蹲,彬彬有礼地说:"亲爱的山洞,你好啊!我可以进来吗?大蛇听出是兔子的声音,真是喜出望外,因为他特别想吃兔子肉。
"快进来吧,快进来!蛇回答说。
篇一:小学生文明礼仪的小故事小学生文明礼仪的小故事古代的时候有一个男人,他想要去一座寺庙,于是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镇。
走着走着,他越来越迷路,不知道该往哪里走。
这时,他身边刚好有一个老伯伯走过,他一把挡在老伯伯前,大声吼道:“喂,老头儿!快告诉我xx寺庙在哪里!还有多远啊!”老伯伯望了望他,平静地说:“无礼(五里)。
”于是那个男人往前走了五里,可是还看不到他想到的那座寺庙。
这时候,他寻思着老伯伯的话,突然明白了什么……“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一种大事。
”英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洛克说:这点,我们应向周总理学习,美国总统尼克松曾在他写的《领袖们》一书对此作过评价。
尼克松说:“周恩来的敏捷机智大大超过我能知道的其他任何一位世界领袖。
这是中国独有的特殊的品德,是多少世纪以来的历史发展种种中国文明的精华结晶,他待人很谦虚但很沉着坚定。
”周恩来的文明谈吐、礼貌举止和他所具的令人折服的气质和风度,正是他那高尚的品德、宽阔的胸襟、超群的智慧、美好高尚心灵的生动体现。
看来,文明、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首先,注意培养自己美好高尚的心灵。
从表面上看,文明礼貌是外在的,而实际上外在的形式下蕴含着内在思想和情感。
真正讲文明懂礼貌的人,是有着美好心灵的人,美好的语言来自于美好的心灵,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言为心声”、“形为内现”。
其次,要在实践中用文明礼貌的道德标准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文明礼貌,重在表现。
主要包括四点:①谦虚礼让②谈吐文明③举止端庄④讲究卫生。
我想,你若能做到以上四点,也不愧为“礼仪之邦”的成员了。
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
”的确,人们总是根据你的言谈举止评价你。
因为,礼貌是人类和谐相处的金钥匙,只有拥有它才会有幸福、快乐。
文明礼仪小故事:团结的力量从前吐谷浑国的国王阿豺有20个儿子。
他这20个儿子个个都很有本领,难分上下。
讲文明懂礼貌小故事导语: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懂礼貌、讲文明,作为当代新青年的我们更应该将这种优秀品质精神继续发扬光大,以下是人才网小编整理的9个文明礼仪小故事,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些感悟。
文明礼仪小故事一:程门立雪“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
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
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
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
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
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
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
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
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文明礼仪小故事二:列宁让路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
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
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
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列宁毫无疑问是一位伟人,但他却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贵而无礼,这更显出了他伟大的品质。
礼让小故事三:孔融让梨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
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
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
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
讲文明礼貌用语的小故事从前啊,有个小伙子叫小明。
这小明呢,是个毛毛躁躁的人,说话经常不怎么注意礼貌。
有一天,他急急忙忙地去赶公交车。
刚跑到车站,车就来了。
他一个箭步冲上去,差点把前面一个老大爷给撞倒了。
可是他呢,不但没道歉,还大声嚷嚷:“老头儿,快让让!”老大爷听了这话,皱着眉头,很不高兴地瞪了他一眼。
车上人挺多的,小明好不容易挤到一个稍微宽松点的地方站着。
这时候,他的手机响了。
他接起电话就扯着嗓子喊:“喂,谁啊?哦,是你啊,有啥事儿快说,我正忙着呢!”周围的人都纷纷侧目,觉得这小伙子太没礼貌了。
过了几天,小明又去坐公交车。
这次车上人更多了,他被挤在人群里动弹不得。
突然,他感觉有人踩了他一脚。
他刚想发火,一抬头,看到是个文质彬彬的年轻人。
这个年轻人马上满脸歉意地说:“对不起啊,大哥,实在太挤了,不小心踩到您了,您没事儿吧?”小明本来满腔的怒火,一下子就像被浇了一盆冷水,没了。
他愣了一下,然后说:“没事儿,没事儿。
”这时候,小明突然意识到自己之前的行为是多么的不礼貌。
他想啊,同样是在公交车上发生的事儿,人家这么有礼貌,自己之前却像个莽撞的小怪兽。
从那以后啊,小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
有一次,他去商店买东西。
他对售货员阿姨说:“阿姨,您好,您能给我拿一下那个蓝色的笔记本吗?谢谢您啦。
”售货员阿姨听了,笑得可甜了,不仅很快地把笔记本拿给他,还给他推荐了一款很好用的笔。
还有一回,小明在小区里碰到邻居家的小孩在玩皮球。
那皮球不小心滚到他脚边了,他捡起皮球,笑着对小孩说:“小宝贝,你的皮球跑我这儿来啦,给你。
”小孩的妈妈看到了,直夸小明有礼貌呢。
你看,这礼貌用语就像魔法一样,能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教育孩子懂礼貌的故事有哪些一个没有礼貌、举止粗俗、不尊重他人的人,在工作中很难获得尊重和同事的友好协作的。
所以父母们从小教育孩子懂礼貌是很有必要的。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懂礼貌的故事,希望可以帮到你!教育孩子懂礼貌的故事放暑假了,袋鼠妈妈对两个孩子蹦蹦和闹闹说:“小宝贝,放假了,你们想不想到姥姥家去玩啊!” 蹦蹦和闹闹两个其实早就想去了。
因为姥姥那里有好吃的零食、好玩的玩具,还有很多很多的小伙伴。
他们听到说要去姥姥家,都开心极了。
于是,妈妈收拾好了东西,带上两个小宝贝很快就登上了去姥姥家的列车。
刚上车时,车上人少,他们坐上了舒舒服服的座位。
可是刚跑了一程,车上的人渐渐地多了起来。
这时,羊公公和鸡婆婆也挤上了车,可早没座位了。
看着羊公公和鸡婆婆没有座位站在自己身边,蹦蹦和闹闹心里好不自在,他们回想起幼儿园里老师的话:“要尊老爱幼,做好孩子!” ,这时,蹦蹦和闹闹同时离开了座位,异口同声地说:“羊公公、鸡婆婆,你们请坐吧!”“不!这么挤,站都没法站,你们还小,会挤伤的,还是你们坐吧!”羊公公关心地说。
“羊公公,你们坐吧!”袋鼠妈妈一边招呼着羊公公和鸡婆婆,一边搂住蹦蹦和闹闹:“宝贝,来,到妈妈怀里来!” 。
蹦蹦和闹闹,跳进妈妈胸前的大口袋里,再也挤不着了。
他们虽然看不见外面的好风光,可心里甜蜜蜜的。
听!羊公公、鸡婆婆正在夸他们是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呢! 就这样,蹦蹦和闹闹在妈妈的怀抱里一直待到姥姥家才出来。
到了姥姥家,袋鼠妈妈把车上的事情告诉了姥姥,姥姥连忙夸蹦蹦和闹闹是最懂礼貌的好孩子。
晚上,姥姥还给蹦蹦和闹闹准备了好多好吃的,蹦蹦和闹闹实在是太幸福了。
教育孩子懂礼貌的方法① 做一个好榜样如果父母自己不文明,而去要求孩子讲文明,这是不公平的。
在孩子面前注意你使用的语言,孩子会模仿大人的说话方式。
② 让孩子喜欢打招呼带宝宝外出,见到认识的人,教他自己说“叔叔好阿姨好爷爷好奶奶好”,除了对方赞美宝宝之外,爸爸妈妈也要及时附和,肯定自己宝宝的“有礼貌真乖”;积极的回应是对小孩子最好的鼓励和奖励。
儿童文明礼仪小故事(共4篇)在古代,有一个人想去寺庙,来到一个陌生的城镇。
他走着走着,越来越迷路,不知道该去哪里。
这时,一位老叔叔从他身边走过。
他站在老叔叔面前大声喊道:“嘿,老头!请告诉我xx庙在哪里!有多远!”老叔叔看着他,平静地说,“无礼(五里)”于是这个人向前走了五英里,但仍然看不到他想到的寺庙这时,他想到了老叔叔,突然明白了什么??约翰,一位著名的英国教育家?骆家辉说:“礼貌是一个重要的事件,孩子们和年轻人应该特别注意养成习惯。
”“我们应该向周总理学习。
美国总统尼克松曾在他的《领导人》一书中对此进行了评论。
”尼克松说:“周恩来的机智比我认识的任何其他世界领导人都要好得多。
”这是中国独特而特殊的道德品质。
它是几个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各种中国文明的精华。
他待人谦虚,但冷静而坚定。
“周恩来的文明讲话、彬彬有礼的举止以及他令人钦佩的气质和举止生动地体现了他高尚的品德、宽广的胸怀、高超的智慧和美丽高尚的心灵、文明和礼仪非常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首先,注意培养自己美丽高尚的心灵表面上,礼貌和礼貌是外在的,但实际上外在的形式包含内在的思想和情感。
真正讲文明礼貌的人是心地善良的人。
好的语言来自一颗善良的心。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语言是心灵的声音”,“形式是心灵的表现”其次,我们应该用文明礼貌的道德标准来规范我们在实践中的行为。
文明礼貌,注重表现它主要包括四点:①谦虚和礼让;②文明用语;③端庄的举止;④卫生我认为,如果你能做到以上四点,你也是值得成为“礼仪之邦”的一员德国著名作家歌德说得好:“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反映他的肖像的镜子。
”“的确,人们总是根据你的举止来评判你因为礼貌是人类和谐相处的金钥匙。
只有拥有它,一个人才能幸福快乐。
文明礼仪小故事:团结的力量从前,吐谷浑国王阿卡越来越老。
他知道他的统治不会持续很久。
但他死后,他的儿子们怎么办?没人能再教他们和调解他们的冲突了。
这个国家不会被撕裂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让他们明白如何团结?一只豺狼变得越来越担心。
幼儿文明礼貌故事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
拜师求教的事儿。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二程
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杨时、游酢,
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
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
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
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
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
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
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
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
时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
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
居到下邳。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
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
地学习、研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
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
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
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
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张良始终不忘
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
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
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
在一起。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
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
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
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
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
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
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
“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
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
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
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
异常浓厚。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
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
“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
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
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
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
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
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
“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
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
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
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
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
的。老子,其犹龙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