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三课件氢键.pdf
- 格式:pdf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11
有关氢键的知识一. 氢键的成因当氢原子与电负性大的原子X以共价键相结合时,由于H—X键具有强极性,共用电子对强烈偏向X原子一边,这时H相对带上较强的正电荷,而X相对带上较强的负电荷。
当氢原子以其唯一的一个电子与X成键后,就变成无内层电子、半径极小的核,其正电场强度很大,以至当附近另一个电负性很大的X或Y原子以其孤对电子向H靠近时,非但很少受到电子之间的排斥,反而互相吸引,产生静电吸引力,这个静电吸引力就是氢键。
二.氢键的概念已经与电负性大、半径小的原子X(氟、氧、氮等)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与附近的另一个电负性大的原子Y之间的作用力称为氢键。
(X与Y可以是同一种类原子,如水分子之间的氢键)1.氢键的本质:强极性键(A-H)上的氢核, 与电负性很大的、含孤电子对并带有部分负电荷的B原子之间的静电引力。
2.氢键的形成条件:(1).与电负性大、半径小的原子A形成强极性键的氢原子。
(2).半径较小、电负性较大、含孤电子对、带有部分负电荷的原子B (F、O、N)为什么在形成氢键时必须有电负性大原子半径小的原子参与呢?原因有二:其一,只有电负性大的原子与H结合形成共价键时,这种氢原子才可变成几乎裸露的质子,而没有这种几乎裸露的质子就不可能形成氢键;其二,只有电负性大原子半径小的F、O、N等原子才有资格向氢原子提供孤对电子。
如:C(原子)在分子中无孤对电子存在,因此就无能力向几乎裸露的质子提供孤对电子,所以C(原子)与几乎裸露的质子之间就无法形成氢键。
又如:Cl(原子)虽然在分子中有孤对电子存在,有能提供孤对电子给几乎裸露的质子的可能性,但是由于它的原子半径较大,核电荷较多,使得它的空间障碍大,与X原子的排斥力很大,因此都使得它很难靠近几乎裸露的质子。
因此Cl(原子)与H 也很难形成氢键。
总之,X和Y的原子半径越大,其空间障碍就越大,核电荷越多,X和Y 之间的排斥力就越大,这样它们与H就必定越难形成氢键,即形成氢键的可能性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