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
以丛草为林……。 为,作为。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被。 (wé i) 可以为师矣。 为,做。 知之为知之…… 为,是。 仁以为己任。 为,作为。
可 以 士不可以不弘毅。 可以:能够
可以为师矣。
可以:可以凭借。
知
人不知而不愠。 知:了解。 是知也。 知:通“智”,聪明智慧 知:领悟,知道。 温故而知新。 知之为知之。 知:知道
谈修身做人的道理: 讨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忠” 和“恕”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 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 是正面要求;“恕”的要求是“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这是反面要求。其中都包含了儒家的推 己及人,仁爱待人的思想。
求知态度
学习方法 修身做人
学习方法: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传不习乎?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天时不 如地 利……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你喜欢哪一则?
2.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
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 如何学习的名言
孔子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 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一个问题是: 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 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 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这个事例证实了哪则格言?
理解: 不断实习,方能牢固,学习之乐;
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
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注: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礼节)、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