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透镜:分聚光镜和物镜。聚光镜是控制束流和缩小电子 束的直径,使电子枪发射出来的直径为20-50微米的电子束 缩小成几十分之一至一百几十分之一。物镜也可将电子束缩 小,但主要是调节电子束的焦距,使之聚焦于样品上。
扫描线圈、光阑和消象散器:扫描线圈能使电子束在样品表 面进行扫描,电子束可在样品表面X、Y轴方向进行面扫描 和线扫描。光阑的作用是用于挡住部分电子束,使电子束的 直径变小,同时亦可减少电子束的色差。消象散器用于电子 束的象散调节,以获得图象。
一、电子探针分析概述
东华理工大学 电子探针(JXA-8100)
电子束微区分析技术 指的是以细聚焦电子束为激发源,进行物质 组分和物体表面形态分析的物理测试手段。 代表性仪器有电子探针和电子显微镜。
电子探针是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 (Electron Probe X-ray Micro-Analyzer, EPMA)的简称,是运用电子所形成的探测针( 细电子束)作为X射线的激发源来进行显微X 射线分析的设备。
电子探针主要侧重于元素的定性、定量分析 方面的物质组分的研究
电子显微镜则侧重于物体表面形态的分析和 研究
电子探针测试功能较全,样品需磨制较平 的薄片、光片,分析时电子束与样品垂 直,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背散射、 二次电子图象。
扫描电子显微镜简介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出现要比电子探针 早得多,可以说正因为有了扫描电镜,才有了电 子探针。1935年,Knoll首次提出扫描电镜的基本 原理。第一台扫描电镜的试制品出现于1938年, 但第一台商品化扫描电镜是英国剑桥仪器公司生 产的“立体扫描(stereoscan)电子显微镜”,分辨 率为50nm,出现于196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