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如何快速准确判断气候类型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1
气候类型分布的记忆口诀一、口诀:热带雨林南北十高温多雨皆夏日注:南北纬100之间的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十归线干湿季节交替变注: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南北纬100至回归线之间,夏季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炎热多雨为雨季;冬季受信风带控制,炎热干燥为旱季。
热带季风十归东旱雨来自冬夏风注: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100至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部;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南北移动。
热带沙漠回归三终年高温雨不见注: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0度之间,在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少雨。
地中海、三四西夏炎燥、冬温雨注: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0至400之间的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暖多雨。
温带海洋四六西夏凉冬温水均匀注:温带海洋气候位于南北纬400至600之间的大陆西岸,终年盛行西风;夏季凉爽、冬季温暖;各月降水均匀。
亚季回归三五东夏雨冬暖季显著注:海陆热力差异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50之间的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季节变化显著。
温季风、东部找夏热雨、冬寒燥注:海陆热力差异是温带季风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50至550之间的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温带大陆内部跨终年少雨温差大注: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中高纬度大陆的内部,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较少,温差较大。
亚寒北纬五七十冬季长寒夏暖湿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在北纬500至700之间,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暖湿。
寒带苔原北冰岸冰原南极格陵兰注: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稀少.寒带苔原气候分布在北冰洋沿岸,寒带冰原气候分布在南极大陆和北美洲的格陵兰岛。
三、从大洲看分布较特殊的:地中海气候、高山气候在六大洲上都有。
亚洲缺失的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亚洲所特有的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初中地理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1、初中地理气候类型怎样判断根据纬度判断五个自然带,再根据经度判断小类型,再根据地形地貌判断是否高山气候,再根据海陆位置(洋流等)判断是否特殊自然带。
2、地理气候类型怎么判断先判断是位于什么温度带,再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判断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一般都是先说温度再说湿度。
如热带雨林气候。
就是这个意思。
以温定带:1.最冷月在15°C以上的为热带。
2.最冷月在0°C~15°C之间的为亚热带或温带海洋性气候。
3.最冷月在0°以下,最热月在20°C以上,为温带季风或温带大陆气候。
4.最热月在10°C~20°C,为亚寒带。
5.最热月在10°C以下,寒带。
以水定型:1.热带雨林——年雨型季风、草原——夏雨型沙漠——少雨型2.温带海洋——年雨型季风——夏雨型大陆性——少雨型3.亚热带季风——夏雨型地中海——冬雨型4,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极地气候——夏雨型3、初中地理气候类型怎样判断(4、在地理中气候类型怎么辨别啊?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其特点为常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各月平均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这里年平均气温高,但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离赤道越远,干季越长,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3.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4.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其特点为年平均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许多地区只有数十毫米,甚至数毫米,降水变率很大,常常连续数年不下雨。
高考地理考点气候类型的推断技巧在地理教学中,气候类型的确定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在各种考查气候类型推断的习题和检测试题中,关于全球气候类型的较多,对学生而言,往往是无从下手,更说不上精确地推断。
但考题无论如何千变万化,但推断气候类型的基本方法有以下三种。
一、依据某地气温柔降水的资料、图表资料,推断气候类型这种考题通常是以气温改变曲线──降水柱状图或者是图表资料等的形式给出某地气温柔降水资料。
由于气候类型的基本特征是由气温柔降水这两大气候要素构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其气温柔降水的特点是不相同的,反过来通过气温柔降水的详细数据或资料等进行入手,就可以分析出其气候特征,把分析的气候特点与相应的气候类型对号入座,问题也就迎韧而解了。
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运用一线串的方法:全球—半球—气候带—气候类型,学生就能精确地确定气候类型,效果特殊明显。
在教学中,进一步让学生领悟8个字: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即是说,以给出气温的气温资料确定其热量带,以供应的降水资料确定其详细的气候类型。
详细步骤如下:(一)明确该地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黄赤交角,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归线之间作来回运动,引起了南北半球的热量安排不均,导致了南北半球的季节刚好相反,所以气温的改变也是相反的。
依据气温的最热月和最冷月以及气温曲线的形态可以确定该地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
其推断指标如下表:(二)推断该地所属的热量带依据最冷月或最热月的均温值,确定该地热量带(即气候带)。
见下表。
特例: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值>0℃(三)确定该地的详细气候类型在其次步的基础上,依据资料供应的降水量(降水量柱状图上各月降水量相加)和降水量的季节安排(主要是雨季),最终确定气候类型,其推断指标如下表所示:上表也可以简化成如下表格。
年雨型:是指全年降水量多,季节安排均一,没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夏雨型:是指夏季雨水多,且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雨水比较少冬雨型:是指冬季雨水多,且降水集中于冬季,夏季雨水比较少少雨型:是指全年少雨或无雨。
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气候是地球表面大气层对流、辐射和水汽运动的综合结果。
气候类型的判断是对某一地区气候特征的总体描述和归纳。
正确的判断方法对于农业生产、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气候类型判断方法。
首先,气候类型的判断可以通过气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气候数据包括气温、降水量、湿度、风向和风速等。
通过长期的气象观测数据,可以计算出某一地区的气候特征,如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季节变化等。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将气候划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进一步细分为干旱气候、湿润气候等类型。
其次,气候类型的判断还可以通过植被类型进行推断。
植被是气候的重要指示物,不同的气候条件适宜生长的植被类型也不同。
例如,热带雨林适宜生长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而草原和荒漠则适宜生长在干燥和多风的气候条件下。
因此,通过对植被类型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初步判断出某一地区的气候类型。
另外,气候类型的判断还可以通过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进行综合分析。
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直接影响着气候的形成和分布。
例如,靠近赤道的地区气候炎热,而靠近极地的地区气候寒冷。
而且,山地、平原、沿海等地形地貌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通过对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的观察和分析,可以进一步确认某一地区的气候类型。
最后,气候类型的判断还可以通过生物指标进行评估。
生物对气候的适应性很强,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生物的分布也会有所不同。
通过对生物的分布和数量进行调查和统计,可以初步判断出某一地区的气候类型。
例如,热带地区的动植物种类繁多,而寒带地区的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
综上所述,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运用气候数据、植被类型、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生物指标等多种手段进行分析和评估。
只有全面、准确地判断出某一地区的气候类型,才能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中国地理气候柱状图判读小技巧
首先看气温:
1.一月份气温高于0度,肯定是秦淮以南气候:如果降水颇丰,气温曲线较平直,那就是热带季风气候。
如果降水较多,气温曲线有点弯度,那就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2..一月份气温低于0度,肯定是秦淮以北气候:如果降水颇少,气温曲线较弯曲,那就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如果降水较多且集中在7、8月份,气温曲线有一定弯度,那就是温带季风气候。
3.一月份气温低于0度,七月份气温也不高,徘徊在10度左右,冬季严寒,夏季凉爽,那就是高原山地气候。
气候类型判断方法气候类型即地区的自然条件,一般因为纬度位置( 阳光直射与斜射) 、海陆位置(季风)和地形地势造成。
它是分地域分类型的,各个地方气候类型是不一样的。
成因包括1、太阳辐射:陆地若受阳光照射强、 则地面气温高;若阳光照射弱、则地面气温低。
而海水因为热传递强,所以温度稳定。
当陆地受阳光照射强、而导致陆地气温高时,陆地的空气膨胀上升,此时海面的空气相对来说比重大,海面空气沿着地表从海面流入陆地。
而海面较低的温度导致海面上空的空气因收缩而下降,地面上则由于温度高导致的空气膨胀而上升,于是高空的空气从大陆上空流入海洋上空。
反之,若陆地受阳光照射弱、而导致的地面气温低于海洋温度时,海洋上空的空气上升,陆地上空的空气下降,地表的空气则是从陆地流向海洋。
因此各地的气温和降水状况等特征有所不同,根据这些特征而把各地不同的气候分为若干种类型。
2、大气环流3、下垫面(海陆位置,洋流,地形)步骤依据因素变化 结论判断南、北半球 气温月份最高(或最低) 6、7、8月气温最高 北半球12、1、2月气温最高 南半球以温定带最冷月均温和最热月气温最冷月均温>15℃热带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 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0℃最热月气温>15℃ 温带气候最热月气温<10℃寒带气候以水定型年雨型热带热带雨林气候>2 000 mm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 000 mm 夏雨型 热带热带草原气候750~1 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2 000mm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1 000mm 温带温带季风气候500~1 000mm 冬雨型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300~1 000mm 少雨型热带热带沙漠气候<125 mm寒带苔原气候、冰原气候<250mm。
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气候是地球上大气层的状态和特征,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
气候类型的判断是对某一地区气候特征的归纳和总结,而正确的判断气候类型对于农业、工业、交通、旅游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判断气候类型呢?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来判断气候类型。
气温和降水量是气候的两个重要指标,它们直接影响着气候的形成。
通常来说,气温和降水量的高低会直接决定一个地区的气候类型。
比如,气温高、降水量充沛的地区往往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而气温低、降水量较少的地区则可能是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因此,通过观察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出一个地区的气候类型。
其次,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气候特征来判断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包括气温、降水量、湿度、风向风力等方面的表现。
通过观察这些气候特征,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出一个地区的气候类型。
比如,热带地区往往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量充沛,风向多变;而温带地区则气温适中,四季分明,降水量较为均匀。
因此,通过观察气候特征,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一个地区的气候类型。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地理位置来判断气候类型。
地理位置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地理位置会受到不同的气候影响。
比如,靠近赤道的地区往往气候炎热,降水量充沛;而靠近极地的地区则气候寒冷,降水量较少。
因此,通过地理位置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一个地区的气候类型。
综上所述,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包括观察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观察气候特征、以及通过地理位置来判断。
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出一个地区的气候类型,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为实际应用提供帮助。
高中地理的特点气候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地理的特点气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判断依据: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若最冷月为 1 月、最热月 7 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若最冷月为 7 月、最热月 1 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
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年雨型(>2000mm)2.位置:纬度位置(分布规律):大致在南北纬 10 度之间。
海陆位置:A.“两个低地,一片群岛”: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的亚马孙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群岛。
B.五个非地带性分布:几内亚湾沿岸,巴西东南沿海地带,中美洲东侧,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沿海地区。
3.气候特点(特征):常年高温多雨。
4.气候形成原因:终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5.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雨林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猩猩、河马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6.该气候区内分布的城市:新加坡的首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首都雅加达、著名旅游城市万隆;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尼日利亚的首都都拉各斯;民主刚果首都金沙萨;古巴首都哈瓦那;巴拿马的首都巴拿马;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 秘鲁城市伊基托斯。
7.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随时播种随时收获,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
1.判断依据: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若最冷月为 1 月、最热月 7 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若最冷月为 7 月、最热月 1 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夏雨型(750— 1000mm)2.位置:纬度位置:南北纬 10 度至南北回归线之间。
如何判断各种气候类型1、十三种气候类型如何区分?(一)赤道(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以南美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亚洲大、小巽他群岛等为典型。
全年在赤道气团控制下,高温、多雨、湿度大。
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气温年较差很小,年降水量一般超过2000毫米,分配比较均匀。
自然植被为热带雨林。
(二)热带季风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以亚洲的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等地受西南季风影响地区为典型。
我国云南大部、西藏东南角等地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超过20℃。
盛行风向的季节转换显著。
夏半年受赤道气团控制,降水充沛,形成雨季,气候特征与热带雨林气候相似;冬半年,有些地方在热带大陆气团控制下,降水明显减少,形成干季。
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年总量的80—90%以上,干湿两季分明。
自然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三)热带草原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为典型。
本类型分布区处于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区。
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
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期,赤道气团盛行,降水集中;信风带控制时期,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
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显而长的干季。
自然植被为热带稀树草原。
(四)热带沙漠(干燥)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高压带控制下的大陆内部和西岸,以非洲北部、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沙漠区为典型。
在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全年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年降水量100毫米左右,有些地方只有数十毫米或更少,日照丰富,气温很高,最热月平均气温可达30℃左右。
热量与水分矛盾突出。
世界大沙漠的分布与形成,与热带干燥气候密切相关。
自然植被是荒漠。
(五)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以亚洲大陆东部,如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北美大陆东南部,南美大陆东部和澳大利亚东南部为典型。
气候类型的判断技巧一、根据某地气温和降水的资料、图表资料,判断气候类型这种考题通常是以气温变化曲线──降水柱状图或者是图表资料等的形式给出某地气温和降水资料。
由于气候类型的基本特征是由气温和降水这两大气候要素构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其气温和降水的特点是不相同的,反过来通过气温和降水的具体数据或资料等进行入手,就可以分析出其气候特征,把分析的气候特点与相应的气候类型对号入座,问题也就迎韧而解了。
运用一线串的方法:全球—半球—气候带—气候类型,就能准确地确定气候类型,效果特别明显。
进一步领会8个字: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即是说,以给出气温的气温资料确定其热量带,以提供的降水资料确定其具体的气候类型。
具体步骤如下:(一)明确该地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黄赤交角,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归线之间作往返运动,引起了南北半球的热量分配不均,导致了南北半球的季节刚好相反,所以气温的变化也是相反的。
根据气温的最热月和最冷月以及气温曲线的形态可以确定该地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
其判断指标如下表:(二)判断该地所属的热量带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的均温值,确定该地热量带(即气候带)。
见下表。
特例: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值>0℃(三)确定该地的具体气候类型在第二步的基础上,根据资料提供的降水量(降水量柱状图上各月降水量相加)和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主要是雨季),最后确定气候类型,其判断指标如下表所示:上表也可以简化成如下表格。
表中:年雨型:是指全年降水量多,季节分配均一,没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夏雨型:是指夏季雨水多,且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雨水比较少冬雨型:是指冬季雨水多,且降水集中于冬季,夏季雨水比较少少雨型:是指全年少雨或无雨二、根据某地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判断气候类型纵观世界气候的种类,其形成原因是各具特色的,为此就要把题中给出的气候成因与各气候类型的成因加以一一对应,从而准确判断其气候类型。
当然这就要求熟练掌握各种气候类型的主要形成原因,判断的指标如下表所示:三、根据某地的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各气候类型都是分布在一定的气候带、气压带、风带和海陆位置上,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把该地的地理位置与各气候类型进行恰当的匹配,一样可以迅速地加以确定其气候类型。
高中地理气候类型知识归纳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一直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中之重,却又是难中之难。
许多同学被这部分内容搞的晕头转向。
这里整理了各个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特点等知识,方便了同学们的掌握和运用,一定要熟知。
一、热带雨林气候1.判断依据: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
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年雨型(>2000mm)2.位置:纬度位置(分布规律):大致在南北纬10度之间。
海陆位置:A.“两个低地,一片群岛”: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的亚马孙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群岛。
B.五个非地带性分布:几内亚湾沿岸,巴西东南沿海地带,中美洲东侧,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沿海地区。
3.气候特点(特征):常年高温多雨。
4.气候形成原因:终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5.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雨林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猩猩、河马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6.该气候区内分布的城市:新加坡的首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首都雅加达、著名旅游城市万隆;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尼日利亚的首都都拉各斯;民主刚果首都金沙萨;古巴首都哈瓦那;巴拿马的首都巴拿马;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秘鲁城市伊基托斯。
7.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随时播种随时收获,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
二、热带草原气候(萨瓦纳气候)1.判断依据: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夏雨型(750—1000mm)2.位置:纬度位置:南北纬10度至南北回归线之间。
高中地理:气候类型的判断一、根据气候特征图判断气候特征图很多,最常见的有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点状图、曲线图、折线图、气候资料图表等,对于这类图的判断,首先要准确掌握十种气候的特征,然后对这些图所反映出的气温和降水特征进行仔细分析,得出气候特征,从而确定气候类型。
分析的突破点是:首先,根据最冷(热)月份出现的时间判断南北半球;其次,根据最冷月气温的数值特征来判断热量带;最后,分析降水量的多少及年内季节分配状况来确定气候类型。
现汇总如下:二、依据气候的成因判断一个地区的气候主要受以下四个因素的影响: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人类活动。
首先,要明确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是造成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因素,它决定了各地的热量状况、所属的热量带;其次,要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热量和水汽的调节与输送功能,及其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
例如: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哪些气候类型?在季风影响下形成哪些气候类型?在风带、气压带交替控制下又有哪些气候类型?海陆位置对气候形成的作用等来判断气候类型——大陆性气候还是海洋性气候。
现归纳如下:三、根据某地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首先要根据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将气候分布模式图变成脑中地图。
在对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掌握的基础上,其分析判断的方法是:首先,从纬度位置判断该地所属半球、所属热量带;其次,从海陆位置上确定位于大陆的东岸还是西岸;最后,根据已知条件将该点落实到全球气候类型和气候分布模式图上,确定其气候类型。
通过上面模式图还可以发现以下规律:1.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在赤道南北两侧对称分布,赤道上为热带雨林气候,然后向南、北分别为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他们的成因与风带、气压带及其季节性移动有关;2.大陆东岸的气候类型与季风活动有关;3.高纬度地区热量条件差,为极地气候;4.大陆内部受海洋影响小,为大陆性气候;5.海拔较高的高原山地地区,为高山气候。
如何正确分析和判断气候类型作者:魏玉霞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2年第05期【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128-01气候类型的分析和判断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各地气候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所以必须准确、全面地掌握这些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才能了解每种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成因,从而正确判断气候类型。
一、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组成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分析和描述气候特征一般从这两方面进行。
(一)分析气温特点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根据所属温度带不同,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四种类型。
在同一个纬度带内,由于地面状况不同,气温差异很大。
因为下垫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地面状况包括海陆分布、地形、阳坡和阴坡、植被覆盖状况、洋流等。
陆地和海洋是范围较大的下垫面,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明显差异,形成了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
以北半球为例,这两种气候的气温差别如下:大陆性气候气温日(年)较差大,最冷月出现在1月,最热月出现在7月;海洋性气候气温日(年)较差小,最冷月出现在2月,最热月出现在8月。
此外,地形也会影响气温。
(二)分析降水状况降水主要受大气环流、地面状况、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大气环流是影响降水形成和分布的宏观因素,其对降水的影响归纳如下:气压带中的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下降水较多(因气流上升,气温降低,水汽易凝结),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控制下降水稀少(因气流下沉,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风带中的西风带控制下降水较多(因风从低纬吹向高纬,气温降低,水汽易凝结),极地东风带、信风带控制下降水稀少(因风从高纬吹向低纬,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在季风气候区,夏季风影响下降水较多(因风从海洋吹向大陆,水汽充足,易凝结降水),冬季风影响下降水稀少(风从大陆吹向海洋,水汽少,不易凝结降水)。
气候类型判断的基本方法世界气候类型,一向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气候类型的名称、特征、分布和成因,以及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任务。
考查气候类型判断的试题,虽然形式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但学生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三种:一是根据气候特征来判断;二是根据地理位置来判断;三是根据气候成因判断。
判断方法如下:一、已知气温和降水的数据、图表资料,判断气候类型1.判断原理:因为气候特征决定了气候类型,而气候特征又是由气候要素——气温和降水具体数据所反映的。
所以这种方法主要是从气温和降水入手,把所判断的气候特征与各气候类型对号入座。
2.判断步骤:“缩小范围法”分三步:全球→半球→气候带→气候类型。
第一步:根据气温最高月、最低月或气温曲线形状,确定南、北半球。
方法如下:(附图{图})第二步: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均温值,确定气候带。
判断指标用数轴表示,形象、直观,一目了然,便于学生记忆:(附图{图})注意两个特例:热带沙漠气候最冷月均温>15℃;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0℃。
第三步:在第二步的基础上,根据降水资料:年降水量(降水柱状图上各月降水柱相加)和降水季节分配类型(即雨型),最后确定气候类型,判断指标如下表所示,让学生对比记忆:(附图{图})3.举例:根据下列资料,判断气候类型:(附图{图})判断:(1)气温最高月是1月,则该地在南半球;(2)最冷月均温13.1℃>0℃,则该地在亚热带;(3)年降水量789mm,介于300~1000mm之间;降水的季节分配属冬雨型。
所以该地气候具有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特征,应属于地中海气候。
二、已知某地的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1.判断原理:因为气候因素决定了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各气候类型都处在一定的气候带、气压带、风带及海陆位置,所以这种方法就是从地理位置入手,把所判断的位置特点与各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对号入座。
高中地理小专题—气候二、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1、以温定带:①寒带:最热月<10℃②温带:最冷月<0℃③亚热带:最冷月0~15℃④热带:最冷月>15℃2、以水定型:①年雨: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②夏雨: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③冬雨:地中海气候④少雨: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苔原气候、寒带冰原气候三、主要气候特征1、热带雨林气候①分布:0°~南北纬10°②成因: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③特征:全年高温多雨④年降水量:>2000mm2、热带草原气候①分布: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大陆西岸及内部②成因:夏季受赤道低压影响,冬季受东北信风影响③特征:全年炎热,有明显干湿季④年降水量:750~1000mm3、热带沙漠气候①分布: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大陆西岸及内部②成因:夏季受东北信风影响,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③特征:全年炎热,干燥少雨④年降水量:<125mm4、热带季风气候①分布:北纬10°~25°大陆东岸②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以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③特征:全年炎热,有明显雨旱季④年降水量:1500~2000mm5、亚热带季风气候①分布: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②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③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④年降水量:800~1600mm6、地中海气候①分布: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②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③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④年降水量:300~1000mm7、温带大陆性气候①分布:30°~60°大陆内部②成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③特征:冬冷夏热,降水少④年降水量:<500mm8、温带季风气候①分布:北纬35°~55°大陆东岸②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③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④年降水量:500~600mm9、温带海洋性气候①分布: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②成因: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③特征:全年降水均匀,冬暖夏凉④年降水量:750~1000mm注:寒带的两种气候一般很少涉及,因此没有整理,大家见谅咯~四、气候的特殊分布1、热带雨林气候的特殊分布分布: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马达加斯加东岸成因:暖流影响地形抬升2、气候呈条带状分布分布:美洲成因:地形影响(山脉纵列分布)洋流影响3、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美国东南部成因:强大墨西哥湾暖流的影响。
辨别气候的地理技巧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降水情况:气候类型与降水量密切相关。
通过观察地区的年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情况可以初步判断气候类型。
例如,多年平均降水量大而均匀分布的地区往往属于湿润气候,而降水量较少、不均匀分布的地区可能是干旱或半干旱气候。
2.注意温度变化:温度是气候的重要指标之一。
观察地区的季节性温度变化以及年平均温度可以帮助判断气候类型。
例如,年平均温度较高,季节温差较小的地区可能属于热带或亚热带气候,而年平均温度较低,季节温差较大的地区可能属于温带或寒带气候。
3.研究植被分布: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植被类型和分布范围有所不同。
通过观察地区的植被类型和植被带的分布可以初步了解气候类型。
例如,常绿针叶林的分布往往与温带湿润气候相关,而草原和沙漠的分布则与干旱气候相关。
4.分析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对气候形成和影响有重要作用。
例如,山脉对风向风速的阻挡和影响会导致山地和山谷气候的形成;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使沿海地区的气候较为温和稳定。
因此,观察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可以帮助推测气候类型。
5.利用气候类型划分: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根据气候要素的不同特征,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熟悉并了解各个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分布可以帮助我们在观察地区的气候时进行初步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技巧只是初步辨别气候类型的参考方法,真正准确的气候判断需要结合更多的气象数据和专业知识。
另外,气候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可能存在气候变化和气候异常现象,因此综合多种因素进行观察和分析是更加准确的方法。
如何快速准确判断气候类型
根据气温和降水统计资料来判断气候类型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
可以根据以下方法快速准确判断。
一、根据气温特征判断所属温度带
气温特征包括年平均气温、最高或最低月平均气温以及气温年较差。
根据统计资料分析气温特征,确定属于温度带。
1.如果年平均气温大约25℃左右,最低月均气温15℃以上,气温年较差较小,基本可以判断为热带气候。
2.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5℃左右,最低月均气温0℃以上。
3.如果年平均气温10℃左右,则可用判断为温带气候。
温带气候类型有三种,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性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
其中温带海洋气候最低月均气温0℃以上,且气温年较差较小。
其他两种气候最低月均气温低于0℃。
4.如果年均气温在0℃以下,则为寒带的极地气候。
极地气候包括苔原气候和病原气候。
苔原气候最热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但低于10℃;冰原气候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0℃.
二、根据降水特征判断具体气候类型
根据第一步判断出温度带,缩小了范围,然后根据降水特征再判断到底是这种温度带的哪种气候。
降水特征包括年总降水量、月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以及降水和气温的组合状况。
1.热带有四种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总量2000毫米以上,且各月比较均匀,月降水量200毫米左右,而热带沙漠气候降水极少。
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这两种气候类型降水季节变化特点相似,区分有一定的难度。
这两种气候类型一般从年降水总量和夏季降水量超过200毫米的月份数就可以区分。
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稍多,一般在1500-2000毫米,夏季一般有三个月的月降水量超过200毫米,甚至有的月份降水量超过600毫米。
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少一点,一般在1000-1500毫米之间,降水量超过200毫米的月份不超过三个。
2.亚热带有两种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冬季少,而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
如果判断出是亚热带的气候,不要一看是6、7、8月份降水多就判断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也有可能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因为6、7、8月份是南半球的冬季。
3.温带三种气候类型中温带海洋气候一般只根据气温特征就可以确定,其降水特征为全年比较均匀,季节变化较小。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季节变化不大。
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一般在400-800毫米之间,且夏季降水明显较多。
4.寒带的冰原气候和苔原气候根据气温就已经判断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