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知识点表格 (1)
- 格式:docx
- 大小:14.28 KB
- 文档页数:1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中国古代中央官制一.知识归纳(一)大纲版1.秦朝:中央设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秘书和监察;“九卿”是虚指,是中央各部门的专职官员。
2.隋唐:三省六部制由隋文帝确立,唐太宗完善,中书省草拟政令(中书发令),门下省审核批驳(门下审令),尚书省颁发执行(尚书行令),三省集权于皇帝;六部分吏、户、礼、兵、刑、工。
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提升了行政效率,是封建社会官制的重大变革。
3.宋元:(1)北宋:按“分化事权”原则设三个副宰相,参知政事管行政,枢密使管军事,三司使管财政。
(2)辽:实行“蕃汉分治”,中央设北面官,由契丹人担任,管理契丹和其他少数民族;又设南面官,由契丹人或汉人担任,管理汉人和渤海人。
(3)西夏:实行党项官职和汉族官职分开的制度。
(4)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为全国行政机关(相当于秦朝丞相和唐朝尚书省),设枢密院为军事机关;设御史台为监察机关;设宣政院专管西藏和宗教事务。
4.明清:(1)明初: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听命于皇帝。
(2)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限制了皇权;康熙帝设南书房;雍正帝设军机处;乾隆帝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中央设理藩院专管民族和外交事务。
(二)新课标版1.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1)禅让制,是指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2)王位世袭制,是指阶级社会中,帝位(或王位)能够世代承袭(世袭制一直沿袭到清亡,经历了近四千年的时间)。
(3)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因为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私有制发展的结果,阶级对立的产物。
2.夏商时期中央行政管理制度:王位世袭制的形成;相、卿、师等的设立。
3.西周的宗法制:(1)西周王族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具有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定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一本全(七上)第 1 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 万年;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2、生活年代:距今约70 万—20 万年;3、体貌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4、生产生活状况: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5、社会组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3、生产工具:已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 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二、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1.半坡原始居民:①时间: 距今约五六千年。
②地点: 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
③生产: 使用磨制石器和耒耜,种植粟、蔬菜、饲养猪狗,打猎捕鱼、彩陶。
④生活:住半坡式房屋,会纺线、织布。
制衣。
2 河姆渡原始居民①时间:约7000年②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③生产:磨制石器,种植水稻、饲养家畜、会制陶器,④生活:住干栏式房屋,过定居生活,挖掘水井,简单玉器,原始乐器三、原始农业的发展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 年至公元前5000 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4、意义: 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四、比较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不同:①地理位置不同:半坡人处于黄河流域,河姆渡人处于长江流域;②农作物不同:半坡人种植粟,河姆渡人种植水稻;③房屋不同:半坡人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渡人住干栏式房屋;④制作的彩陶艺术风格不同。
中国古代部分知识点时间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科技文艺商朝内外服制度职业商人、最早的货币青铜器金文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工商食官井田制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变法,井田制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铁器牛耕出现,小农经济形成私商成为商人主体水利工程: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司南、《甘石星经》文学:《诗经》、楚辞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选官和考察官吏的制度、秦律等)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书同文、焚书坑儒汉代汉初实行郡国并行体制,导致王国问题,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设刺史;设中朝分割相权选官制度:察举制、征辟制犁壁发明,牛耕推广漕渠、白渠、治理黄河思想:汉初指导思想为黄老之学;董仲舒改造儒学,汉武帝予以采纳。
文艺:汉赋、绘画科技:造纸术、数学成就、《黄帝内经》隋唐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科举制曲辕犁、筒车、隋和唐初实行均田制、陶瓷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官营手工业以雇募制代替征役制丝绸之路兴盛秦朝至唐代的城市在时间和空间上有着严格的限制唐代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思想:魏晋以来儒学出现危机,唐代逐渐形成了三教合一的趋势文艺:唐诗、书法(楷书和草书)、绘画科技:火药、雕版印刷术、天文学成就宋代中央官制:二府三司制地方行政:文官、设通判从权钱兵三方面削弱地方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出现、城市的繁荣(经济职能大大加强)宋代瓷都思想:理学兴起文艺:宋词、文人画和风俗画科技:指南针、印刷术元朝中央官制:一省制地方行政制度:行省制商品经济的发展黄道婆的脚踏三锭纺车棉纺织业的发展文艺:元曲科技:农学、天文学明朝中央官制:废丞相、权分六部设殿阁大学士、设内阁明中叶后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缓慢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货币经济、农产品商品化、商帮、江南兴起的工商业市镇海禁政策思想:出现早期启蒙思想文艺:明清小说、书法、绘画、京剧形成《本草纲目》清朝初沿袭明制、议政王大臣会议制约皇权、雍正时设军机处近代和现代中国部分知识点时间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科技文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1、列强侵华: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2、中国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3、中国人民的探索: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1、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经济的近代化(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2、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1、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2、大革命时期: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井冈山道路4、抗日战争时期: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两个战场的抗战5、解放战争时期: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渡时期(1949——1956)1、新中国成立2、新中国政治制度建设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3、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1、教育2、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3、“双百方针”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发展(1956——1976)1、左倾错误的发展和“文化大革命”,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2、外交成就1、成就: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八大、八字方针2、失误: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对经济的破坏1、科技成就:2、教育3、“双百方针”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1、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2、“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3、外交成就1、改革开放:农村中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城市里的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2、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邓小平理论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科技成就古代、近代和现代西方部分知识点时间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科技文艺古希腊希腊城邦政体(地理因素、特征)雅典民主政治(表现、评价)工商业繁荣人文主义诞生(智者学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古罗马罗马政体的演变罗马法(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14——16世纪简单协作民族国家的形成欧洲封建统治衰弱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人文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技:哥白尼与太阳中心说、伽利略、牛顿经典力学及其影响16——18世纪下半期工场手工业时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及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重商主义启蒙运动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蒸汽时代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蒸汽动力达尔文与进化论文学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贝多芬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电气时代19世纪60、70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美国内战、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日本的明治维新)巴黎公社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电力、内燃机、通讯、电影与电视相对论和量子理论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苏联文学从大萧条到二战结束(192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萧条罗斯福新政二战结束后至今(1945年以来)两极格局的形成多极化趋势出现苏联解体和多极化趋势加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调整苏联的改革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科技:现代信息技术和航天技术文学和绘画:现代主义。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点先秦文学一、《诗经》1.《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2编辑成书的办法:采诗讲、献诗讲、删诗讲(最别可信)3《诗经》中的诗篇分为《风》《雅》《颂》。
①《风》是乐歌的曲调②《雅》分为《大雅》《小雅》两部分,“雅”也是乐曲名。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颂”与“容”古字通用,“颂”即“形容”。
4.《诗经》的艺术成就强烈的现实主义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诗经六义指的算是:风雅颂(诗之体)赋比兴(诗之用)。
复叠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丰富、形象、生动的语言5.赋、比、兴这三种艺术表现办法,是后人研究《诗经》时总结出来的。
按照宋朱熹《诗集传》中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二、《楚辞》4.《战国策》大约是秦汉间编纂起来的一部史书,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等别同名称,是一部国不体记事的史书五、诸子散文1.《孟子》是一部语录体着作。
2《孟子》的艺术特群/讲事特群:①《孟子》文章雄辩,充满论战性质②《孟子》文章逻辑强,非常有讲服力③《孟子》文章还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来讲明事理秦汉文学一、汉赋1.李斯本是一具政治家,他有一篇《谏逐客书》非常有名2.汉赋的进展:汉赋的进展过程,记忆了形成、兴旺、衰微三个时期从汉初到武帝即位初年的七十余年间,是汉赋的形成阶段。
这一阶段,大赋也开始浮现,枚乘摹仿宋玉的赋,创作出了《七发》。
司马相如在梁孝王处作有《子虚赋》,这两篇作品,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正式形成。
从汉武帝到东汉中叶的二百多年间,是汉赋的鼎盛阶段。
东汉中期至汉末的一百多年间,是汉赋衰降和转变阶段。
3.《七发》尽管没有以赋名篇,但却标志着汉大赋的正式形成,在汉赋进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4.《子虚赋》和《上林赋》是司马相如的的代表作,也是汉赋的最高成就二、司马迁与史传文学1.《史记》是中国第一步纪传体通史。
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点总结表一、夏商周时期1. 夏朝夏朝是中国史书上记载的最早的朝代之一,其历史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前后。
传说夏朝是由大禹建立的,大禹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治水专家,他成功地治理了洪水,使人民得到了安居乐业。
2. 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商朝的主要特点是发展了 bronzeware文化,有大量的青铜器和甲骨文。
3. 周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的封建社会的开始。
周朝的宗法和封建制度得到了完善,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的一个典范。
二、春秋战国时期1. 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时期,它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始。
春秋时期的最大特点是百家争鸣,思想文化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孔子、墨子、老子等一大批思想家和学者相继出现。
2. 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春秋时期的延续和深化,它是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个历史时期,也是一个烽火纷飞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各个诸侯国相互之间争霸,战争不断,中国出现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如孙子、孟尝君、张仪、苏秦等。
三、秦汉时期1. 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实行了一系列的变法措施,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方面的标准,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
2. 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长久的朝代,它经历了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共历二百一十一年。
在汉朝时期,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文化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伟大的学者、文化名人,如张仪、张骞、司马迁、班固等。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1. 魏晋时期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期,它标志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也标志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新的阶段。
魏晋时期的最大特点是政治混乱,社会动荡,此时出现了大量的民族移民,如五胡乱华、氐胡藍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