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 校园河道水体的水质监测、评价及净化方案探索
- 格式:pdf
- 大小:327.42 KB
- 文档页数:14
(8 氨氮(NH3-N)的测定:首先进行蒸馏预处理,取50mL硼酸吸收液于250mL容量瓶中,分取250mL接近中性水样至凯氏烧瓶中,加入 0.25g轻质氧化镁和数粒玻璃珠,立即连接,并加热蒸馏至馏出液达 200mL左右时,停止蒸馏,定容至250mL ,同时做空白液的蒸馏。
其次绘制工作曲线,分取 0 , 1.00mL ,3.00mL , 5.00mL , 7.00mL 铵标液于50mL容量瓶中,再各加1.0mL酒石酸钾钠,并用无氨水加至约40mL左右,摇匀,然后再各加1.5mL纳氏试剂,并用无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放置10min后,在420nm处,用光程为10mm的比色血,以空白为参比,测量吸光度。
再后分取 40.00mL 馏出液于 50 mL容量瓶中,并按上述操作步骤测量光度。
或者用多参数测定仪进行测定。
(9 总磷的测定:仪器法(过硫酸盐消解-PhosVer3法):a.打开消解器,预热至150℃。
b.使用移液管移取5.0mL样品到一支总磷TNT试剂管中。
c.用漏斗将一包过硫酸盐粉末加入到试管中。
拧紧盖子后摇晃至溶解。
d.将试管放入消解器总,消解30分钟。
e.消解结束后,从消解器上取下试管放在试管架上,冷却至室温。
f. 用移液管移取 2mL1.54N的氢氧化钠溶液到试管中。
拧紧盖子后混合均匀。
g.打开分光光度计,选择测试程序。
h. 擦干净试管外壁,将试管插到光度计的试管固定架上,测空白调零。
i. 用漏斗将一包 PhosVer3 粉末加入到试管中。
拧紧盖子,摇晃10-15秒。
j. 显色反应2分钟,样品必须在反应开始后2 - 8 分钟进行测量。
k. 擦干净试管外壁,将试管插到光度计的试管固定架上,测样品,得到样品总磷值。
三、实验结果汇总测定项目校园河道水体的水样温度 °C 浊度 NTU pH值溶解氧 mg/L CODcr mg/L 细菌菌落总数个/mL BOD5mg/L (水质法 NH3-N mg/L 总磷 mg/L 四、校园河道水体的水质评述及净化方案探索果汇总 1. 2. 根据样品监测结果,结合环境评价中的相关知识,对校园河道水体水质进行综合评述。
校园景观河流水质监测计划书一、项目:⑴测定样品溶解氧⑵测定样品水温⑶测定样品的PH值⑷测定样品中氨氮的含量⑸测定样品中SS(悬浮固体)的含量⑹测定样品的色度⑺测定样品中COD(化学需氧量)的含量⑻测定样品中总磷的含量⑼测定样品中BOD(生化需氧量)的含量二、测定水温、PH值、溶解氧的实验计划1、水温的测定实验仪器:水温计(水温计为安装于金属半圆槽壳内的水银温度表,下端连接一金属贮水杯,使温度表球部悬于杯中,温度表顶端的槽壳带一圆环,拴以一定长度的绳子。
通常测量范围-6℃ ~+40℃,分度为 0.2℃。
)实验步骤:将水温计插入一定深度的水中,放置 5min 后,迅速提出水向并读取温度值。
当气温与水温相差较大时,尤应注意立即读数,避免受气温的影响。
必要时重复抽入水中,再一次读数。
注意事项:①当现场气温度高于35℃或低于-3℃时,水温计在水中的停留时间要适当匀延长,以达到温度平衡; ②在冬季的东北地区读数应在 3s 内完成,否则水温计表面形成一层薄冰,影响读数的准确性。
数据记录:将读数填入下表。
2、PH值的测定实验原理:pH 值由测量电池的电动势而得。
该电池通常由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所组成。
在 25℃,溶液中每变化 1 个 pH 单位,电位差改变为59.16 毫伏,据此在仪器上直接以 pH 的读数表示。
温度差异在仪器上有补偿装置。
实验仪器:①酸度计或离子浓度计:常规检验使用的仪器,至少应当精确到0.1pH 单位,pH范围从0至14如有特殊需要,应使用精度更好的仪器。
②玻璃电极与甘汞电极。
相关试剂:标准缓冲溶液(简称标准溶液):①pH标准溶液甲(pH4.008 25 ):称取先在110-130干燥2-3h的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10.12g,溶于水并在容量瓶中稀释至1L。
②pH 标形溶液乙(pH6.865 25 ):分别称取先110-130干燥2-3h的磷酸二氢钾(KH2PO4)3.388g和磷酸氢二钠(Na2HPO4)3.533g溶于水并在容量瓶中稀释至1L。
校园的水环境分析与监测方案
生工1112诸敏1120120205
一、实习目的:了解学校附近水的污染程度
二、校园水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校园水污染源主要包括餐厅污水、实验室废水、生活污水等。
餐厅污水包括洗碗水、洗菜水以及其它污水,洗碗水主要含有N、P等营养物质和油脂,洗菜水含有的沙粒等较少的污染物,其它污水含有较多有机污染物。
主要排入下水道。
实验室废水主要排入下水道,排水量不大。
生活污水的排水量占主要部分。
三、水环境分析与监测因子的筛选
根据检测水体是河流和污水,取以下监测项目:水温、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氨氮、硝酸盐氮、色度、浊度、悬浮物
四、监测方案
1、监测点布设和监测时间
根据测定项目和实际情况,水样需采样连续多天,对于校园内下水道及泳河直接进行采样,取三个采样点(1餐厅下水道出口,2实验楼下水道出口3教学区下水道出口),每天每个采样点采集3次样。
2、采样方法
采集表层水样可用适当的容器如塑料筒等直接采集。
根据监测项目确定是混合采样还是单独采样。
采样器需事先用洗涤剂、自来水、10%硝酸或盐酸和蒸馏水洗涤干净、沥干,采样前用被采集的水样洗涤2~3次。
采样时应避免激烈搅动水体和漂浮物进入采样桶;采样桶桶口要迎着水流方向浸入水中,水充满后迅速提出水面,需加保存剂时应在现场加入。
五、数据处理
六、评价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学校附近的水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虽说有些钓鱼爱好者回来这边钓鱼但是总的来说学校附近的水环境有待提高,我们可以组织打捞废弃物,不要向湖里投放污水,放养改善湖水的生物等方法改善水质。
校园景观河流水质监测组员:唐树凯、黄山、韩凯、陈浩洋一﹑校园景观河概况景观河为封闭式,河宽最大处小于20米,河深低于5米,为了进一步熟悉水环境常规项目的检测过程,我们进行了此项工作。
由于其污染物主要来源是生活污水,根据我们已知的知识及其地表水功能,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我们所检测的水区水质在国家标准中规定为Ⅴ类水质。
二﹑监测内容我们河取水样,测量水温(水温计法),PH(玻璃电极法),溶解氧(电化学探头法),()总磷(钼酸铵分光光度法)及氨氮(纳氏试剂比色法)。
COD(重铬酸钾法),BOD5三监测的项目方法及标准依据(GB 3838-2002)水域功能和分类标准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对应地表水上述五类水域功能,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值分为五类,不同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
水域功能类别高的标准值严于水域功能类别低的标准值。
同一水域兼有多类使用功能的,执行最高功能类别对应的标准值。
实现水域功能与达功能类别标准为同一含义。
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分析方法项目一:水温 PH值溶解氧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熟悉各个仪器的使用的方法2.进一步了解水质的测定方法二实验过程:采样前的准备:1)容器:先将采水器用冲去灰尘等杂物,用洗涤剂去除油污,自来水冲洗后,再用10%的盐酸或硝酸,再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备用。
2)取样:用已清洗过的采水器在河的中央取样50Ml。
3)温度的测定:将水温计插入水中一定深度,五分钟后迅速拿出并读数溶解氧的测定:(1)方法原理溶解氧电化学探头是一个用选择性薄膜封闭的小室,室内有两个金属电极并充有电解质。
氧和一定数量的其他气体及亲液物质可透过这层薄膜,但水和可溶性物质的离子几乎不能透过这层膜。
将探头浸入水中进行溶解氧的测定时,由于电池作用或外加电压在两个电极间产生电位差,使金属离子在阳极进入溶液,同时氧气通过薄膜扩散在阴极获得电子被还原,产生的电流与穿过薄膜和电解质层的氧的传递速度成正比,即在一定的温度下该电流与水中氧的分压(或浓度)成正比。
校园河水中的生物检测与水体水质评述实验报告环科1212 朱佳超1220207214一、实验目的:1.学会运用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监测和环境评价等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和实验技能,结合环境评价知识对所检测的水样(水体)作综合分析和评述。
2.通过对相关知识点的综合学习和应用,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并强化基本功的训练。
二、实验原理:1. 浮游生物泛指生活于水中而缺乏有效移动能力的漂流生物,其中分有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又称浮游藻类,是水中悬浮生活的若干种藻类的总称。
浮游植物及其生产力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与重要功能之一,是鱼类天然饵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浮游植物对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故在环境监测中,也有重要作用。
2. 水中细菌总数往往同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呈正相关。
因此,它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的—个重要指标之一。
由于重金属及某些其它的有毒物质对细菌有杀灭或抑制作用,在总细菌数少的水样中并不能排除这些物质的污染。
本实验采用标准平皿法对水样中细菌作计数,这是测定水中好氧和兼性厌氧异养细菌密度的方法。
由于细菌在水体中能以单独个体、成对、链状、成簇或成团的形式存在,此外没有单独的一种培养基或其一环境条件能满足—个水样中所有细菌的生理要求,所以由此法所得的菌落数实际上要低于被测水样中真正存在的活细菌的数目。
细菌总数是指1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37℃24h培养后所生长的菌落数。
一般规定,1mL自来水的总菌数不得超过100个。
3. 大肠菌群是一群需氧或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其在37℃培养24~28h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
它们普遍存在于肠道中,且具有数量多,与多数肠道病原菌存活期相近,易于培养和观察等特点。
大肠菌群数是指每升水中含有的大肠菌群的近似值。
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有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两种。
本实验采用多管发酵法,它被称为水的标准分析法,即将一定量的样品接种乳糖发酵管,根据发酵反应的结果,确证大肠菌群的阳性管数后在检索表中查出大肠菌群的近似值。
水质监测与分析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水样品的采集、处理、分析和评价,了解水质检测的方法和流程,并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对采集的水样进行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指标的检测与分析,我们得出了水质的评价结果,并探讨了可能的水质问题和改善措施。
实验结果表明,该水样的总溶解固体含量超标,部分化学指标不符合国家标准。
通过分析引起水样异常的原因,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以提高水质。
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水质监测与分析,了解水质检测的方法和流程,掌握水样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技术,并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为水质改善提供依据。
2. 实验仪器与试剂2.1 实验仪器:pH计、光度计、电导率计、比色皿、显微镜等。
2.2 试剂:巴氏液、硝酸银溶液、硝酸钡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等。
3. 实验步骤3.1 水样采集:选择合适的采样点,使用无菌容器采集水样,避免污染。
3.2 水样处理:使用巴氏液处理水样,将水样pH值调整至7左右。
3.3 物理指标检测:测定水样的温度、浊度和电导率等物理指标。
3.4 化学指标检测:测定水样中的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溶解氧等化学指标。
3.5 微生物指标检测:采用显微镜观察水样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4. 实验结果与讨论4.1 物理指标结果:根据实验测定,水样的温度为25℃,浊度为5 NTU,电导率为500 μS/cm,均符合国家标准。
4.2 化学指标结果:根据实验测定,水样的COD值为60 mg/L,超过国家标准的限值;BOD值为30 mg/L,低于国家标准;溶解氧为8 mg/L,符合国家标准。
4.3 微生物指标结果:根据显微镜观察,水样中存在大量的原生动物和细菌,可能存在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在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时,我们发现水样中的总溶解固体超标,可能是由于周边土地的农药和肥料使用导致。
此外,水样中的COD超标可能与工业废水排放有关。
根据结果分析,我们提出了以下改善建议:5. 改善建议5.1 整治周边环境:加强对周边农田和工业区的管理,严禁乱排乱放,减少污染源的输入。
河流水质监测方案设计一、引言河流是人类生产生活中重要的水资源,保障河流水质的监测是保护环境和维护人类健康的关键措施。
本方案旨在设计一套有效的河流水质监测方案,以确保水质的准确评估和分析。
二、监测目标1. 目标确定:本方案的监测目标是全面了解所研究河流的水质情况,包括主要污染物的浓度、pH值、溶解氧和浊度等指标。
2. 指标选择:通过调查研究和专家意见,我们确定了以下指标作为监测指标:a) 水温:水温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能够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条件。
b) pH值:pH值反映了水体的酸碱性,是评估水体酸碱度的重要指标。
c) 溶解氧:溶解氧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关键指标,它能够反映水体中的生物活动和污染程度。
d) 总氮和总磷:总氮和总磷是评估水体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e) 有机物浓度:有机物是水体中主要污染物之一,能够对水生生物产生长期影响。
三、监测方法1. 点位选择:我们将在河流的不同区域选取代表性的监测点位,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设备准备:为了进行准确的水质监测,我们将使用专业的水质监测仪器和设备,包括测温仪、PH计、溶解氧仪器、总氮和总磷分析仪器以及有机物浓度分析仪器。
3. 监测频率:我们将进行定期监测,频率为每月一次,在重要污染事件发生时进行额外监测。
4. 监测方法:根据指标的不同,我们将采取不同的监测方法,包括现场测量和实验室分析。
现场测量包括水温、pH值和溶解氧的测量,实验室分析包括总氮和总磷的分析以及有机物浓度的测定。
5. 数据分析:通过对监测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将制作详细的水质监测报告,从而更好地评估河流水质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四、质量控制1. 采样技术:我们将使用标准的采样技术和方法,确保样品采集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 仪器校准:在进行测量之前,我们将对仪器进行校准,以消除仪器误差对监测结果的影响。
3. 质控样品:为了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我们将定期使用质控样品进行比对和检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校园水环境监测方案
一、概况简介
资料显示水域面积:32亩平均水深:1.1m 最深:1.5湖水来源:雨水、自来水
二、监测目的及意义
了解校园内水质状况,并判断水环境质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巩固我们所学知识
培养我们团结协作精神和实践操作技能、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具体的取样方案
1.布点与采样
静态水域无分区网格法设监测垂线,每处设一采样点,共设4个采样点,
在水面下0.3m-0.5m处采样,不便现场测定项目也应尽快监测,如需保存否则,应在采样后把样品保持在0~4℃,并在采样后6小时之内进行测定。
四、监测项目及使用的检测方法
(每项指标应至少做两次平行样,部分须做空白样)
(一)、物理指标的监测 .
1、水质色度、
稀释倍数法,水样稀释倍数表示
2、水质水温的测定
温度计测定(现场测定,至少三分钟)
3、电导率的测定
电导仪测定
(二):化学指标的监测
1、水质PH值的测定
Ph试纸测定(现场测定,天然水质PH约6-9)2、水中溶解氧(DO)的测定
碘量法(现场加药固定,单独取样)
3、水中COD的测定
重铬酸钾法
4、水中铬的测定
比色法
五、原始数据与数据处理
六、结果分析评价。
水的净化实验报告
《水的净化实验报告》
水是生命之源,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
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水的净化实验,旨在探索不同方法对水质
的改善效果。
首先,我们选择了自然净化方法,将一些受污染的水样放置在自然环境中,观
察其变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水质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一定程
度的污染。
这表明自然净化方法虽然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但并不十分有效。
接着,我们尝试了化学净化方法,使用活性炭和氯化铁等化学物质对水进行处理。
实验结果显示,这些化学物质能够有效吸附和沉淀水中的污染物质,使水
质得到了显著改善。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化学净化方法可能会产生副产品,对
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最后,我们尝试了生物净化方法,引入一些水生植物和微生物来净化水质。
经
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这些生物对水质的改善效果非常显著,而且不会
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这表明生物净化方法是一种环保、高效的水质改善方法。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得出结论:生物净化方法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水质改善
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而且对环境友好。
我们希望通过这
些实验结果,能够引起人们对水污染问题的重视,同时也希望能够推动更多的
生物净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推广,为保护地球的水资源做出更大的贡献。
环境科学中的水质监测与处理实验总结近年来,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了解决水污染问题,环境科学中的水质监测与处理实验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总结环境科学中的水质监测与处理实验的关键步骤、方法和结果。
1. 实验目的本次水质监测与处理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并探究合适的处理方法来净化水体,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2. 实验材料与仪器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系列的材料和仪器,包括采样器、PH 计、离子色谱仪、光谱仪等。
这些仪器的使用能够准确测量水体的各种参数和污染物浓度。
3. 实验步骤(1)采集水样: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需要先采集水样,可以是来自自然水体或者人工复制的模拟水样。
采集到的水样需要进行严格记录和标记,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水质监测:使用PH计、离子色谱仪、光谱仪等仪器进行水质参数的测量,如PH值、溶解氧、总氮、总磷等。
通过水质监测的结果,我们可以初步了解水体的污染程度。
(3)处理实验:根据水质监测结果,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法来净化水体。
可以采用化学沉淀、生物降解、高级氧化等方法,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
(4)再次水质监测:在处理实验后,需要再次进行水质监测,以评估处理效果。
与初始水质参数进行比较,可以判断处理效果是否符合要求。
4.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对水质监测与处理实验的实施,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的实验结果。
首先,我们发现初始水样中存在较高的PH值和溶解氧,这提示水体可能受到了酸碱度和氧气含量的影响。
其次,经过处理实验,我们发现化学沉淀法对于去除总磷有良好效果,而生物降解方法对于去除有机物污染有效。
最后,再次水质监测显示出处理后水质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
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首先,水质监测是评估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手段,能够为后续处理实验提供依据。
其次,不同的污染物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最后,处理后的水质监测结果能够验证处理效果,为水体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校园河水的生物检测和水体水质评述张娴;王士芬;唐贤春;徐竟成;陈玲【摘要】以校园河水作为实验对象,在环境专业本科生中开展综合性实验“校园河水的生物检测和水体水质评述”的研究与探索,通过对河水生物相的显微镜镜检以及总大肠菌群、细菌菌落总数的检测,学生对河水水质进行综合评述.本实验项目将实验内容与环境实践有机结合,通过多个微生物指标的测定,巩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好奇心,锻炼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期刊名称】《实验室科学》【年(卷),期】2014(017)003【总页数】4页(P38-40,44)【关键词】校园河水;生物检测;水质评述【作者】张娴;王士芬;唐贤春;徐竟成;陈玲【作者单位】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200092;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200092;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200092;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200092;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N45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饮用水安全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水源水、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检测中,总大肠菌群、细菌菌落总数是重要的微生物指标,对于水质是否达标有着重要意义。
在上述背景下,以校园河水作为实验对象,在环境专业本科生中开展综合性实验“校园河水的生物检测和水体水质评述”的研究与探索,通过对河水生物相的显微镜镜检以及河水总大肠菌群、细菌菌落总数的检测,学生根据这些微生物指标对河水水质进行综合评述。
通过本实验项目的实施,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同时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解决实际环境问题,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锻炼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1-3]。
1 校园河水的生物检测与水体水质评述1.1 实验背景介绍校园河流位于学校中心三好坞区域,流经学生宿舍、餐厅、图书馆、教学楼等,河边树木葱郁,建有亭台楼阁,是学生日常生活、学习非常熟悉的地方。
校园水环境质量监测方案制定一、污染源的调查1、校园水污染源主要包括食堂水、实验室废水、生活污水等。
2、食堂水包括洗碗水、洗菜水以及其它污水.洗碗水主要含有N、P等营养物质和油脂.洗菜水含有的沙粒等较少的污染物.其它污水含有较多有机污染物。
主要排入下水道和校园内小水沟。
3、实验室废水主要排入下水道.排水量不大。
生活污水的排水量占主要部分。
二、校园区域划分校园功能分区按宿舍区、教学楼区、行政区、生活区进行划分.校园空气质量执行GB3838-88三类区标准。
水样采样连续两天.对于校园内小沟直接在沟中心采样.取两个采样点(食堂小水沟.俊秀小水沟).每天每个采样点采集1次样。
三、监测项目及方法(一)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一、原理碘化汞和碘化钾的碱性溶液与氨反应生成淡黄棕色胶态化合物.其色度与氨氮含量成正比.通常可在波长410—425nm范围内测其吸光度.计算其含量。
本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025mg/L(光度法).测定上限为2mg/L。
二、仪器1、具20mm比色皿。
2.50mL具塞比色管。
(7个)3.分光光度计。
4.氨氮蒸馏装置:由500mL凯式烧瓶、氮球、直形冷凝管和导管组成.冷凝管末端可连接一段适当长度的滴管.使出口尖端浸入吸收液液面下。
三、试剂配制试剂用水均应为无氨水。
1.无氨水:可用一般纯水通过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或加硫酸和高锰酸钾后.重蒸馏得到。
2.25%氢氧化钠溶液和10%硫酸锌溶液。
3.纳氏试剂:称取16g氢氧化钠.溶于50mL水中.充分冷却至室温。
另称取7g碘化钾和碘化汞(HgI2)溶于水.然后将此溶液在搅拌下徐徐注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用水稀释至100mL.贮于聚乙烯瓶中.密塞保存。
4.酒石酸钾钠溶液:称取50g酒石酸钾钠(KNaC4H4O6·4H2O)溶于100mL水中.加热煮沸以除去氨.放冷.定容至100mL。
5.铵标准贮备溶液:称取3.819g经100℃干燥过的氯化铵(NH4 Cl)溶于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
校园水环境监测方案第一篇:校园水环境监测方案校园水环境监测方案一、概况简介资料显示水域面积: 32亩平均水深:1.1m最深:1.5湖水来源:雨水、自来水二、监测目的及意义了解校园内水质状况,并判断水环境质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巩固我们所学知识培养我们团结协作精神和实践操作技能、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具体的取样方案1.布点与采样静态水域无分区网格法设监测垂线,每处设一采样点,共设4个采样点,在水面下0.3m-0.5m处采样,不便现场测定项目也应尽快监测,如需保存否则,应在采样后把样品保持在0~4℃,并在采样后6小时之内进行测定。
四、监测项目及使用的检测方法(每项指标应至少做两次平行样,部分须做空白样)(一)、物理指标的监测.1、水质色度、稀释倍数法,水样稀释倍数表示2、水质水温的测定温度计测定(现场测定,至少三分钟)3、电导率的测定电导仪测定(二):化学指标的监测1、水质PH值的测定Ph试纸测定(现场测定,天然水质PH约6-9)2、水中溶解氧(DO)的测定碘量法(现场加药固定,单独取样)3、水中COD的测定重铬酸钾法4、水中铬的测定比色法五、原始数据与数据处理六、结果分析评价第二篇:水环境监测规范小结《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2013)宣贯培训小结随着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的确定:水环境检测技术快速发展,许多老一起设备和部分化学分析方法已不再使用,新的检测技术不断得到应用;水环境监测技术的进步和方式多元化发展,促进了自动监测、移动监测、应急监测等监测形式的出现。
为了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及先进方法仪器相适应,对原规范进行了修订和大幅度的内容扩展。
2014年6月下旬,我有幸参加水利部水文局主办、在宁夏银川举办的《水环境监测规范》宣贯培训班。
本次培训班全国各省份、各大流域委水环境监测中心管理人员及监测人员参加培训,参会人员200余人,相关领导亲临会场并做了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新规范对全国水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水质监测与评价活动方案1. 引言水质监测与评价活动是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手段。
本方案旨在规划和实施水质监测与评价活动,以确保水质安全,并推动水环境的保护与改善。
2. 目标与任务2.1 目标:- 确保水质符合相关国家法规和标准;- 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提供数据支持,评估水环境的质量;- 促进水环境保护与改善。
2.2 任务:- 制定并实施水质监测计划;- 收集和分析水质监测数据;- 进行水质评价和风险分析;- 提出改进建议,并监督实施。
3. 活动内容及方法3.1 水质监测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确定监测区域和监测点位,并制定监测频次;- 选择适当的监测指标和方法;- 确定监测设备和仪器,并进行校准和质量控制;- 建立水质监测数据管理系统。
3.2 水质监测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定期进行水质样品采集和分析;- 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建立水质数据库;- 采用适当的数据处理和评价方法,解读监测结果。
3.3 水质评价和风险分析- 将监测数据与国家法规和标准进行对比,评估水质的合规性; - 进行水质综合评价,判断水环境的质量状况;- 进行水环境风险分析,识别潜在的水质风险源。
3.4 改进措施的提出与实施- 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并确定改进目标;- 制定改进措施的实施计划,确保改进的可行性;- 监督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并进行效果评估。
4. 组织与协作机制4.1 组织机构:- 成立水质监测与评价小组,包括相关部门和专家代表;- 设立技术指导组,负责技术支持和指导。
4.2 协作机制:- 加强与水资源管理部门的合作与沟通;- 与相关水利工程项目部门协调,确保监测的全面性;- 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进水环境保护工作。
5. 结论本方案旨在确保水质安全和水环境的保护与改善。
通过制定和实施水质监测与评价活动方案,可以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水环境保护与改善。
同时,建立组织与协作机制,以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
第一部分校园水环境质量监测方案一、污染源的调查1、校园水污染源主要包括食堂水、实验室废水、生活污水等。
2、食堂水包括洗碗水、洗菜水以及其它污水,洗碗水主要含有N、P等营养物质和油脂,洗菜水含有的沙粒等较少的污染物,其它污水含有较多有机污染物。
主要排入下水道和校园内小水沟。
3、实验室废水主要排入下水道,排水量不大。
生活污水的排水量占主要部分。
二、校园区域划分校园功能分区按宿舍区、教学楼区、行政区、生活区进行划分,校园空气质量执行GB3838-88三类区标准。
水样采样连续两天,对于校园内小沟直接在沟中心采样,取两个采样点(食堂小水沟,俊秀小水沟),每天每个采样点采集1次样。
三、监测项目及方法(一)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一、原理碘化汞和碘化钾的碱性溶液与氨反应生成淡黄棕色胶态化合物,其色度与氨氮含量成正比,通常可在波长410—425nm范围内测其吸光度,计算其含量。
本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025mg /L(光度法),测定上限为2mg/L。
二、仪器1、具20mm比色皿。
2.50mL具塞比色管。
(7个)3.分光光度计。
4.氨氮蒸馏装置:由500mL凯式烧瓶、氮球、直形冷凝管和导管组成,冷凝管末端可连接一段适当长度的滴管,使出口尖端浸入吸收液液面下。
三、试剂配制试剂用水均应为无氨水。
1.无氨水:可用一般纯水通过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或加硫酸和高锰酸钾后,重蒸馏得到。
2.25%氢氧化钠溶液和10%硫酸锌溶液。
3.纳氏试剂:称取16g氢氧化钠,溶于50mL水中,充分冷却至室温。
另称取7g碘化钾和碘化汞(HgI2)溶于水,然后将此溶液在搅拌下徐徐注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用水稀释至100mL,贮于聚乙烯瓶中,密塞保存。
4.酒石酸钾钠溶液:称取50g酒石酸钾钠(KNaC4H4O6·4H2O)溶于100mL水中,加热煮沸以除去氨,放冷,定容至100mL。
5.铵标准贮备溶液:称取3.819g经100℃干燥过的氯化铵(NH4Cl)溶于水中,移入100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
校园水质监测总结汇报校园水质监测总结汇报一、引言水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维持人类生存和健康的基本要素。
在校园环境中,保持良好的水质对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校园水质的安全和卫生,我们进行了一次校园水质监测,并进行了详细的数据分析和总结。
二、实验目的1.了解校园自来水的水质情况;2.检测校园水源的污染情况;3.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校园水质改善工作。
三、实验方法我们选取了校园主要用水场所,包括学生宿舍、教学楼、餐厅等地点,共采集了20个样本。
对于每个样本,我们记录了样本的地址、采样日期和时间等信息,并使用专业的水质监测仪器进行了测量。
我们主要关注的参数包括:PH值、溶解氧含量、浑浊度、氨氮和总大肠菌群。
四、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校园自来水的平均PH值为7.2,属于中性范围;2.校园自来水的溶解氧含量为6.8 mg/L,符合国家卫生标准;3.校园自来水的浑浊度平均值为5.2 NTU,低于国家卫生标准的20 NTU;4.校园自来水的氨氮含量平均值为0.28 mg/L,稍高于国家卫生标准的0.15 mg/L;5.校园自来水的总大肠菌群未检出,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五、结论综合以上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校园自来水的PH值、溶解氧含量和浑浊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水质较好;2.校园自来水的氨氮含量稍高于国家卫生标准,需要进一步关注和改善;3.校园自来水的总大肠菌群未检出,水质符合国家卫生要求。
六、对策建议针对氨氮含量稍高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对校园自来水进行定期检测和监测,确保水质安全;2.加强水源管理,对可能造成水质污染的因素进行控制;3.加强水质处理,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降低氨氮含量。
七、总结通过本次校园水质监测,我们了解并掌握了校园自来水的水质情况。
尽管大多数指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但仍有氨氮含量稍高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我们将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确保校园水质的安全和卫生,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河水水质监测方案1. 引言河水的水质监测是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建立有效的河水水质监测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河水水质监测的方案,旨在提供一个全面、准确和可持续的监测方法。
2. 监测目标该监测方案的目标是实时监测河水的水质,并对其进行评估。
主要监测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水体pH值•水体溶解氧含量•水体浊度•水体总悬浮颗粒物•水体总氮和总磷含量•水体重金属含量(例如铅、汞、镉等)3. 监测方法3.1 采样为了获取准确的数据,需要在不同位置和时间对水体进行采样。
采样点的选择需要覆盖河流的不同部位,包括上游、中游和下游。
同时,还应考虑到可能受到污染源的点位。
每次采样时,应至少采集三个样品,并将其混合以得到代表性的样品。
3.2 测量和分析将采集的水样带回实验室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和分析以确定水质指标的含量。
常用的测量仪器包括pH计、溶解氧仪、浊度计等。
而对于总悬浮颗粒物、总氮和总磷含量以及重金属含量的测定,则需要使用特定的分析方法,如原子吸收光谱法、离子色谱法等。
3.3 数据处理测量得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评估河水的水质情况。
可以使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计算出各个指标的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
此外,还可以进行趋势分析,观察水质指标的变化趋势,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4 结果报告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需要编写一份水质监测报告。
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监测目标及方法的描述•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对水质状况的评估和建议•可能的污染源和防控措施建议4. 监测频率和持续性河水的水质状况可能随着时间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监测应当具备一定的频率和持续性。
建议至少每月进行一次监测,并在关键时期如雨季、汛期等增加监测频率。
此外,还可以借助自动化监测设备实现实时监测,并定期进行数据审核和校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