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清洗消毒规范化操作与管理----马久红
- 格式:ppt
- 大小:3.54 MB
- 文档页数:86
内镜中心内镜的清洗与消毒规程每次镜检结束后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污物,并反复送气送水(10秒以上),然后取下内镜送清洗消毒室清洗与消毒。
清洗消毒的步骤、方法及要点:1、水洗:用槽式流水冲洗、一次性纱布擦洗镜身、操作部;用清洁毛刷清刷各按钮及活检通道与导光软管的吸引管道;用吸引器及全管道灌流器反复抽吸。
内镜附件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洗后擦干。
2、酶洗:将水洗后且擦干的内镜与附件放入酶洗槽中一人一浸泡(多酶洗液的配置及浸泡时间见说明书),用注射器抽吸100ml酶洗液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吸引酶洗液以酶洗活检与吸引管道。
3、清洗:将酶洗后的内镜用水枪或注射器彻底冲洗各管道及镜身外表以去除残留的多酶洗液及污物,然后用50ml注射器冲干各管道水分,以免稀消毒剂。
4、消毒:一般病人用酸化水浸泡10分钟以上(泡前内镜要擦干水分、各孔道用注射器注满消毒液、非全浸式内镜操作部必须用清水擦拭后再用75%乙醇消毒)即可;结核杆菌等特殊感染病人使用后的内镜要浸泡45分钟以上。
当日不再使用的内镜应延长消毒时间至30分钟。
附件的消毒:活检钳等要一用一灭菌(压力蒸汽灭菌或酸化水浸泡10小时以上);弯盘、敷料缸等用压力蒸汽灭菌;非一次性口圈、注水瓶、连接管可用高水平无腐蚀化学消毒剂消毒,消毒后无菌水冲洗干燥备用;注水瓶用水为无菌水,每天更换。
灭菌后的物品按无菌物品储存。
5、冲洗与干燥:内镜从消毒槽取出前,清洗消毒人员更换手套,用注射器向各管道注入空气以去除消毒液;然后将内镜放于冲洗槽,反复用流水冲洗与抽吸;再用纱布擦干内镜外表,抽干各管道水分,取下清洗时用的各种专用管道及按扭,换上诊疗用的各种按扭及附件即可用于下一病人。
6、储存:每日诊疗结束后行终末消毒(酸化水浸泡30分钟),最后用75%的酒精对内镜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存贮专用洁净柜内(悬挂、稳当);镜柜每周消毒一次。
7、其它:吸引瓶及吸引管清洗后,用500ml/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刷洗干净,干燥备用;清洗槽、酶洗槽充分刷洗后,用500ml/L含氯消毒剂擦拭。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生部关于印发《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部组织有关专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以下简称《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为保证《规范》顺利实施,提出以下要求: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内镜消毒工作,将内镜消毒质量纳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
本《规范》实施前,开展内镜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必须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自查和整改工作,建立健全并落实有关内镜消毒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保证消毒质量,严格预防和控制因内镜消毒问题导致的医院感染。
二、加强《规范》的学习和培训工作。
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必须认真组织学习和全面贯彻本《规范》,有关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接受相应培训,正确掌握内镜的清洗和消毒灭菌技术。
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内镜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未达到本《规范》要求的医疗机构,不得开展相应的内镜诊疗业务。
附件: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二○○四年四月一日抄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有关部属、部管单位。
卫生部办公厅2004年4月5日印发校对:郭燕红附件: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将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加强监测和监督。
第四条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基本要求第五条开展内镜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和完善内镜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
第六条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黑龙江医学第43卷2019年第5期HEILONGJIANG MEDICAL JOURNAL Vol.43No.5May.2019内镜洗消员清洗内镜数量与清洗效果的关系马丽,嵇芳青,孙瑶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哈尔滨150000摘要:目的观察内镜洗消员清洗内镜数量与清洗效果的关系。
方法抽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腔镜室结束胃镜并经过预处理的胃镜240条次,应用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检测8名洗消员用全手动法不间断清洗胃镜各30条后胃镜的ATP含量,观察洗消员清洗1~10条、11~20条、21~30条胃镜的清洗效果。
结果洗消员清洗1~10条胃镜时合格率为97.5%,清洗第11~20条胃镜时合格率为95%,清洗第21~30条胃镜时合格率为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6)。
结论内镜清洗效果,与在清洗内镜过程中洗消员的精力和体力导致得擦拭和清洗刷洗内镜的力度和次数、注入酶洗液的量和速度、压力水枪或气枪的力度等有关。
关键字:洗消员;内镜;清洗效果doi:10.3969/j.issn.1004-5775.2019.05.047学科分类码:320.71中图分类号:R573;R194.2文献标识码:B内镜检查是一种侵入性操作,若清洗消毒不合格,容易引起医院感染。
洗消员手工清洗质量是影响内镜清洗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1]。
本研究对洗消员全手工清洗内镜的效果进行检测,分析洗消员清洗内镜数量对清洗效果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抽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腔镜室结束胃镜并经过预处理的胃镜240条次,8名洗消员用全手动法不间断清洗胃镜各30条。
应用Ruhof ATP Complete®污物监测系统检测清洗后胃镜的ATP含量,分别统计洗消员清洗1~10条、11~20条、21~30条胃镜的合格率。
1.2研究方法1.2.1全手动清洗流程[2]:(1)在清洗槽内正确配置酶洗液,胃镜完全浸没于酶洗液中,反复擦洗镜身,重点擦拭镜身和操作部,擦拭布一用一更换;(2)用清洗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吸引器管道,刷洗时两头见刷毛,并清洗刷头上的污物,清洗刷一用一消毒;(3)使用注射器向管道内注满酶洗液并浸泡时间2分钟。
软式内镜清洗和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一、预处理1.使用后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水送气10 s。
2.取下内镜装好防水盖,送清洗消毒室。
二、测漏清洗消毒前应进行测漏试验。
一般情况下选用湿测;紧急情况下采用干测。
三、水洗1.将内镜放入水洗槽,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擦洗镜身及操作部。
纱布一用一换。
2.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至少3次,刷洗时应两头见刷毛,并清洗刷头上的污物。
清洗刷一用一消毒。
取下的各类阀门、按钮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安装全管道灌流器、管道插塞、防水帽和吸引器,用吸引器反复抽吸活检孔道。
4.全管道灌流器接50 ml注射器,吸清水注入送气送水管道。
5.用吸引器吸干活检孔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
6.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轴节处,清洗后擦干。
四、酶洗1.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酶洗槽中,用注射器抽吸含酶洗液100ml,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含酶洗液吸人活检孔道,浸泡2~5 min,操作部用含酶洗液擦拭。
含酶洗液一镜一换。
2.擦干后的附件、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含酶洗液浸泡,附件应在超声清洗器内清洗5~10 min。
五、清洗含酶洗液浸泡后的内镜,用高压水枪冲洗各管道,同时冲洗内镜的外表面,再用气枪向各管道冲气干燥,用干净布类擦干内镜的外表面。
六、消毒或灭菌1.采用消毒剂浸泡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将清洗擦干后的内镜置于消毒槽并全部浸没于消毒液中,各孔道用注射器灌满消毒液。
2.非全浸式内镜的操作部,应用清水擦拭后再用75%乙醇擦拭消毒。
3.消毒灭菌时间参见消毒剂的产品使用说明。
4.内镜附件应一用一灭菌。
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方法,也可用环氧乙烷或者符合卫生行政部门相关规定的其他灭菌方法。
5.相关物品清洗后,弯盘、敷料缸等用压力蒸汽灭菌;复用的口圈、注水瓶及连接管使用消毒剂浸泡消毒,复用的口圈再用流动水冲净;注水瓶及连接管用无菌水冲净,干燥备用。
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内镜清洗消毒的规范化管理指导,感染控制科负责全院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监督管理及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控。
科室负责对全院内镜的数量、使用和维修情况管理;科室内镜管理由科室主任或副主任负责,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由科室指定专人负责。
二、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内镜清洗消毒知识和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正确掌握内镜的清洗和消毒灭菌技术及安全防护等知识。
1、医师应具有从事本专业连续2年以上工作经历,接受内镜诊疗技术培训至少6个月,基本掌握内镜的操作技能及常见病的内镜诊断、治疗原则和医院感染控制知识。
2、护士应具有护士执业资格并经注册,在护理岗位连续工作2年以上,并接受过内镜清洗消毒技术培训。
3、技师应具有相关的专业基础,熟悉内镜的构造、性能、基本原理、简单故障排除及内镜的清洗、消毒方法,了解相关医学知识,并能定期对设备进行常规维护。
内镜作为一类侵入性医疗器械,在内外科疾病检查和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由于内镜的材质特殊、结构复杂、精密度高、价格昂贵,使用后消毒灭菌难度大,一般医院购置数量有限,而诊疗需求量大,从而常常导致内镜消毒工作不到位,这是造成医院感染的因素之一。
为了有效防控院内感染,杜绝内镜传播疾病,我院按卫生部颁布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于2010年9月正式成立内镜室,整合全院的软式内镜资源,加强内镜感染管理措施的落实,使内镜清洗消毒工作逐步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确保消毒的质量,保证患者的安全。
1 管理模式1.1 整合全院软式内镜资源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拥有各种先进的内镜检查及诊疗设备,包括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喉镜、支气管镜等,由于未进行集中管理,导致内镜的清洗消毒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较大的医院感染隐患。
为了更好的执行卫生部颁布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我院加大力度对内镜诊疗场所进行了改造,建成了大约900平方米的内镜室,新建成的内镜室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并将全院的软式内镜设备集中管理,并实现了内镜清洗消毒的信息化管理;不仅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而且更有利于规范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达到资源共享,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高效服务的目的。
1.2 合理的人员配置护理部根据科室的工作性质合理的进行人员配置,设专业护士8名,经过培训的清洗消毒人员3人,负责所有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质控护士对其进行全面监督,护士长不定期督查,使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得到保障。
1.3 制定和完善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制度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制定符合本院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并认真贯彻落实。
1.4 加强内镜清洗消毒的管理内镜及附件的种类越来越多,特别是有些附件如活检钳、注射针等在内镜检查治疗中需突破人体黏膜屏障而造成损伤,这些均是造成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其消毒问题已成为保障患者健康和减少医院感染的重要问题之一[1,2]。
内镜清洗消毒与管理关键词内镜清洗消毒管理我国内镜清洗消毒现状据了解,目前我国各大医院一般存在患者多,内镜少,使用频繁,消毒不彻底等情况,因此避免因内镜清洗消毒不彻底而造成的交叉感染及医疗纠纷,加强对内镜清洗消毒与管理是必须的。
强化管理措施加强职业素质教育,完善各项制度及规范落实:①完善内镜室管理制度,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以及内镜室清洗消毒人员防护制度并认真执行。
②组织内镜清洗消毒人员认真学习《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并严格执行,感染科定期检查,发现违反操作规程严格处理。
③内镜室清洗消毒人员必须参加省市组织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专职人员培训班,并且定期进行医院感染学、消毒灭菌知识培训、授课,使内镜室清洗消毒人员明确内镜清洗消毒的重要性,加强责任心,提高道德素养。
规范清洗流程彻底清洗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由于内镜管道尤其是软式内镜设计很复杂,管道细,尤其是送气、送水管道更细,很难刷洗至内部管道的各个表面。
初次清洗不好,污物累积,清洗更难,且堵塞管道,影响医师操作。
因此,术后及时、彻底的清洗非常重要。
清洗程序严格按卫生部的方法,即流动水彻底冲洗;多酶清洗,多酶洗液应每次更换,不得重复使用。
强化消毒管理,严防交叉感染:内镜检查治疗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所以消毒工作成为质量管理的重点。
严格按《内镜清洗消毒操作规范》对内镜进行消毒浸泡。
消毒液,我院采用2%戊二醛原液,确保消毒时间,胃镜、肠镜消毒时间10分钟,支气管镜20分钟,乙肝等患者消毒时间>45分钟,灭菌内镜及附件消毒时间>10小时。
各种无菌容器、敷料、器械高压灭菌,按规定时间更换。
加强环境管理及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内镜室保持清洁整齐,空气流通,区域划分明确。
每日地面桌椅用250mg/L健之素擦拭,如被血迹、分泌液污染,则用1000mg/L健之素擦拭;紫外线灯消毒室内1小时;室内空气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消毒后的内镜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灭菌后的内镜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程⒈纤支镜使用后应当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用水冲洗至少1 0秒钟。
⒉酶洗:⑴将内镜置于多酶洗液中,反复用水冲洗1 0秒钟,插入部表面及操作部用多酶洗液擦拭,清洗纱布应当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
⑵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多酶洗液浸泡,⑶多酶洗液应当每清洗1条内镜后更换。
⑷多酶洗液的配置和浸泡时间按照产品说明书。
⑸取下内镜并装好防水盖,置合适的容器中送清洗消毒室。
⒊水洗:⑴将内镜放入清洗槽内:①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干净;②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用清洁毛刷彻底刷洗活检孔道和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③安装全管道灌流器,管道插塞,防水帽和吸引器,用吸引器反复抽吸活检孔道;④全管道灌流器接50毫升注射器,吸清水注入水管道;⑤用50毫升的注射器向各管道冲气,排出管道内的水分,以免稀释消毒剂。
1.⑵将取下的吸引器按钮、送水送气按钮和活检入口阀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⑶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异物钳等使用后,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清洗后并擦干。
⑷清洗纱布应当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方式,清洗刷应当一用一消毒。
⒋消毒:⑴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当将清洗擦干后的内镜置于消毒槽并全部浸没消毒液中,各孔道用注射器灌满消毒液。
需要消毒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时,浸泡时间为:①支气管镜浸泡不少于20分钟;②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浸泡不少于10③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不少于4 5分钟;钟;分④需要灭菌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时,必须浸泡10小时。
⒌软式内镜消毒后,应当按照以下方法、步骤进行冲洗和干燥:⑴内镜从消毒槽取出前,清洗消毒人员应当更换手套,用注射器向各管腔注入空气,以去除消毒液。
⑵将内镜置入冲洗槽,流动水下用纱布清洗内镜的外表面,反复抽吸清水冲洗各孔道。
⑶用纱布擦干内镜外表面,将各孔道的水分抽吸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