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利于汉代士人政府的建立,使社会形成积 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弊端
❖ 难免出现沽名钓誉情况 ❖ 东汉后期开始注重门第,无法选拔真才。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 白浊如泥,高第良将层怯如鸡)
4、九品中正制
❖ 是察举制度的另一种模式。 ❖ 九品:上(上上、上中、上下)、中(中上、
中中、中下)、下(下上、下中、下下)。 ❖ 中正:专职品评人物的中央官员。
❖ 汉武帝后,限制增加。东汉时对家庭出身、 秩位、年龄、资历、才能、学识、体格均有 要求。平民子弟、罪犯后代皆不能察举。
❖ 察举者——贵族、大臣、地方高官。 ❖ 选者、被选者都要负连带责任。该举不举、
不该举而举均要以“不敬”治罪,法当斩首。
考核与任职
❖ 所有官员均有“试守”之制——即试用期一 年。
5、科举制度
❖ 隋朝确立 ❖ 炀帝置明经、进士二科 ❖ 唐代科举制度完善。分为常科与制科。常
科——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 算、明字、一史、三史、道举、童子、开元 礼等。
宋代科举
❖ 重文轻武成为国策 ❖ 分两级:各州取解考试;礼部省试 ❖ 元代科举制度中落。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2、军功俸禄制
❖ 春秋战国时竞争激烈 ❖ 新兴的地主阶级需要任用大批寒微的人。 ❖ 频繁的战争为人们通过军功获得职位提供了
机会。
意义
❖ 终结了贵族的特权,有利于调动士人的主观 能动性,为平民甚至下层人士提供了升迁的 机会。
❖ 获军功者任职 ❖ 能言者亦可任职,如张仪、苏秦之类的纵横
家。
缺陷
❖ 社会动乱,各国政令不一 ❖ 随意生较强,尤其是缺乏客观的选材标准制度的不完善,主要是在人才选拔上, 没有建立自下而上的途径,让每一个人都有机 会参与政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