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63.50 KB
- 文档页数:13
(完整版)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上)1.生物的分类方法(1)形态分类法:依据生物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类。
(2)发育分类法:依据生物发育历程特征进行分类。
(3)生态分类法:依据生物在生态环境中的适应特征进行分类。
(4)进化分类法:依据生物的进化关系进行分类,现代生物学采用此分类方法。
2.生物的五大层级分类生物界→动物界或植物界→门→纲→目→科→属→种3.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生物体化学组成主要由以下六大元素构成:碳、氢、氮、氧、磷、硫。
分别构成蛋白质、核酸、脂质、多糖等生物大分子。
4.细胞的结构所有细胞都包含细胞膜、细胞质和遗传物质(核酸)。
有的还包括细胞壁、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
5.细胞的生命活动(1)营养代谢:包括物质的吸收、消化、运输和排泄。
(2)能量代谢: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生长和发育:细胞分裂、体积增大和形态上的变化。
(4)维持稳态:维持细胞内稳定的环境,如细胞水分、离子浓度、酸碱度等。
6.细胞分裂(1)有丝分裂:分裂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规律,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2)减数分裂:生殖细胞中发生,有前期、中期和后期。
7.遗传物质(1)DNA:双链螺旋结构,由核苷酸组成,储存遗传信息。
(2)RNA:单链结构,由核苷酸组成,参与蛋白质合成。
8.基因与染色体基因是DNA分子的一部分,染色体是DNA和蛋白质的组合。
人类细胞有2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性染色体分为X和Y染色体,决定性别。
9.性状的遗传规律(1)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基础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多基因遗传:多对基因共同决定同一性状,如人类的血型。
10.基因组和基因工程基因组是生物体所有基因的集合体,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切割和重新组合DNA分子,开创了新的生物技术领域。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中)1.植物体的结构植物体主要由根、茎、叶和花组成。
(1)根:吸收水分和养分,固定植物体。
(2)茎:连接根和叶,传递物质,支撑植物体。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
1. 繁殖与遗传:生物生殖方式、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意义、优势与劣势;遗
传的基本概念、遗传物质的形态及分子结构、DNA的复制、基因与遗传信息的传递、
基因的突变与变异、基因工程、克隆技术。
2. 生物技术与工程: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常用的基因工程技术、基因工程的
应用。
3. 生物的进化:自然选择与适者生存、物种形成和进化、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模式。
4. 生态系统与人类环境: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生态系统的组成、人口与环境关系、生
态环境问题与保护、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可持续发展。
5.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多样性的类型及原因、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和意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6. 生命离分:人体的构造与生理功能、体液运输与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和免疫防御
机制、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以上是人教版生物必修二中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大全(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大全(完整版)第一章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1.生物多样性与分类生物多样性概念、生物分类学、生物分类系统、生物命名法等2.生态系统生态学的概念、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生态位、生态平衡等3.生态问题生态环境的污染、生态失衡、生态破坏与生态保护等第二章生命的起源与进化1.起源和原生生物生命的起源、化学进化、原生生物等2.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变异、适应、自然选择等3.人类的进化人类的进化、人类和灵长类动物的关系等第三章细胞及其生命活动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组成、细胞器及其功能、细胞膜、细胞壁、细胞核、质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叶绿体、细胞骨架、中心体等2.细胞膜和物质运输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过细胞膜的方式、被动转运、主动转运、胞吞作用等3.细胞的代谢细胞的能量转化、酶、代谢途径、无氧和有氧代谢、细胞呼吸以及光合作用等4.细胞分裂细胞周期、有丝和无丝分裂、染色体、遗传物质的复制和修复等第四章遗传与遗传的分子基础1.遗传的基本概念基因、等位基因、基因型、表现型等2.遗传的分离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单因素遗传、二因素遗传、自由组合规律、连锁性遗传等3.分子遗传学基础DNA、RNA、基因的分子结构、遗传密码、基因表达调控等4.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克隆、转基因技术、细胞培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第五章免疫系统1.生物的免疫机制非特异性防御机制、特异性防御机制、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等2.人类免疫系统人类身体的免疫系统、抗体、人造免疫等3.疫苗和疾病控制疫苗的概念、疫苗种类、疫苗的制备、疾病的传播和控制等第六章生物科学与社会1.生物技术和社会生物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生物伦理、基因治疗、生物农业等2.生态问题和社会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森林砍伐、生态灾害和生态保护等3.生物学和其他学科生物学与化学学、物理学、数学、医学等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完整版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第一章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1.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2.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营养关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3.生态环境的组成及其变化4.生态环境保护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和遗传信息的传递2.性状的分离规律和单因素遗传3.性状的综合表现及多基因遗传4.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5.遗传变异的意义和遗传多样性的维护第三章生物的进化1.进化的概念2.进化的证据3.自然选择和适应4.物种形成和进化的速度5.人类的起源和演化第四章生物体内的信息传递和调节1.神经元的结构和神经传递2.激素的种类、生产和分泌3.激素调节的机制和作用4.信息传递的协调控制和反馈调节第五章生命活动与细胞1.生命活动的特征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3.细胞膜的结构和作用4.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5.细胞分裂及其后续事件第六章植物体的生长和发育1.营养物质的获取及运输2.植物生长调节的激素及其作用3.植物的繁殖和发育4.植物的适应和保护机制第七章动物体内环境的调节1.动物体内环境的稳态和机制2.温度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3.血糖调节和代谢物质的运输4.免疫功能和机制5.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第八章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生物资源的概念和种类2.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保护3.生态旅游和生物工程4.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完整版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梳理第一章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非生物组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一个系统。
生态系统可以分为生物群落和生物圈两个层次。
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体息息相关,相互作用的居住区域。
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方式,离子质交换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方式。
生态环境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环境。
现代工业化进程导致生态环境有了破坏,生态环境保护变得日益重要。
多种法律措施都在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遗传是指遗传物质的信息在生物体之间的传递。
(完整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本文档总结了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的知识点。
第一章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2. 细胞膜的结构与生物膜的运输3.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4. 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5.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结构与功能6. 溶酶体和气泡的结构与功能7. 细胞骨架的结构与功能第二章生物的遗传性和变异性1. 染色体的结构和组成2. 遗传物质的复制3. 遗传物质的转录与翻译4. DNA的突变和遗传信息的变化5. 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第三章生物技术和人类健康1. 生物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2. 生物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3. 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4. 微生物的应用5. 克隆技术和干细胞技术6. 基因治疗与基因检测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与要素2. 食物链与食物网3. 群落的结构与物种的多样性4. 生态平衡与生态危机5. 人类与生态系统第五章生物进化与分类1. 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与证据2. 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3. 进化的模式和速度4. 动物和植物的分类与演化5. 动物的体内环境与稳态第六章生物间的相互作用1. 生物间的共生关系2. 生物间的捕食与逃避3. 生物的竞争关系和有限性资源的利用4. 生物间的合作与互利共生关系5. 生物间的调节和平衡第七章植物的物质与能源1. 光合作用与光合产物的转化2. 植物的营养与水分运输3. 植物的生殖与生长调节第八章人的生殖与发育1. 人的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 人的性别遗传与表现型3. 人的生殖的协调调节4. 人的生殖与发育的协调调节以上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的全部知识点总结。
注:文档内容仅供参考,请以教材为准。
必修21、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2、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A-a是等位基因,A-A或a-a是相同基因)。
3、题目中不能稳定遗传指的是杂合子。
4、基因型相同的表现型不一定相同,反之亦然(基因型+环境→表现型)5、孟德尔成功原因: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6、孟德尔实验方法:假说演绎法7、孟德尔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8、减数分裂DNA减半原因: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9、减数分裂的过程(精子)减数第一次分裂M I间期:染色体复制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赤道板是假想的,不存在)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M II(无同源染色体)前期:同MI末期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质分裂,共形成4个子细胞变形期:变成蝌蚪状10、减数分裂的过程(卵子)同精子分裂,只是两次分裂不均等,形成一个大的卵细胞和三个小的极体,无变形期11、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1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13、受精意义: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14、萨顿假说: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类比推理法)15、摩尔根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假说演绎法)16、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男>女;隔代遗传;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17、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女>男;连续发病;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18、伴Y遗传的特点:男病女不病;子子孙孙无穷尽也(惨!)19、伴X隐:色盲、血友病伴X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常隐:先天性聋哑、白化病常显:多指20、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和艾佛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21、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22、DNA的复制实验方法:同位素示踪法23、DNA的复制场所:细胞核时间:细胞分裂间期模板:开始解旋的DNA分子的两条单链原料:是游离在细胞中的4种脱氧核苷酸;能量:由ATP提供;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一、相对性状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4、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5、杂交与自交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DD×dd↓ ↓F1:高茎豌豆F1:Dd↓自交↓自交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F2:DD Dd dd3 : 1 1 :2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黄圆×绿皱P:YYRR×yyrr↓ ↓F1:黄圆F1:YyRr↓自交↓自交F2:黄圆绿圆黄皱绿皱F2:Y--R-- yyR--Y--rr yyrr9 :3 : 3 : 1 9 :3 : 3 :1在F2 代中:4 种表现型:两种亲本型:黄圆9/16 绿皱1/16两种重组型:黄皱3/16 绿皱3/169种基因型:纯合子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1/16半纯半杂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2/16完全杂合子YyRr 共1种×4/16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 植物的种类和分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2. 植物的资源利用:食用、药用、材料、纤维、能源等。
3. 植物的繁殖方式: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包括萌发、分株、腐殖等;有性繁殖包括授粉、受精、胚胎发育等。
4. 植物的遗传变异:突变、基因重组、基因突变等形成的遗传变异对植物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遗传与进化1. 遗传变异与分子基础:DNA的结构、复制与遗传信息的流转;RNA的结构和功能。
2. 遗传的分子基础: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的变异和表达的变异。
3. 人工选择与基因工程:人工选择在品种改良中的应用;基因工程在农业、医学领域的应用。
4. 进化与适应:进化的证据;进化的机制与模式;进化的驱动力;自然选择和适应。
5. 物种形成与进化:隔离与物种形成;物种形成的方式和具体过程。
三、免疫与疾病防治1. 人体的免疫系统: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免疫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淋巴细胞的识别与活化。
2. 免疫的概念和机制:免疫的类型;抗体和T细胞的作用机制;免疫应答的过程。
3. 人体的防御机制:紧急防御和特异性防御;白细胞的种类和功能;炎症反应的过程与机制。
4. 预防与控制疾病:控制病原体传播的途径;疫苗的作用和种类;抗生素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高中生物必修二的知识点总结如上所述,这些知识点是学习生物的基础,对于深入理解生物学的原理和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的资源利用、遗传与进化以及免疫与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内容,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续)四、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 植物的种类和分类:植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生命形式之一,其种类繁多,可以根据特征和形态进行分类。
根据种子结构,植物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其中被子植物进一步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i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i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了解】1、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对相对性状)P :高豌豆X矮豌豆P:AA X aaF 1: 咼豌豆F1: AaF 2:咼豌豆矮豌豆F2:AA Aa aa3 : 1 1:2 : 1二、基因的分离现象【理解】1、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遗传因子具有:独立的颗粒状,互不融合。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遗传因子在生殖细胞中是成单存在的。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三、测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理解】1、测交是:将F i X隐性纯合子杂交,用以测定F i遗传因子的组成。
2、孟德尔测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F i)Dd (高茎)X dd (矮茎)Dd (高茎):dd (矮茎)1 : 13、判断某生物是否为纯合子的方法:植物:常用方法:测交; 最简单方法:自交。
动物:常用方法:测交;四、基因的分离定律【理解】1、分离定律的内容(1 )在生物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2)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体细胞中成对的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了解】P: 黄圆X绿皱P YYRR X yyrrJF 1:黄圆F1: YyRrJF 2:黄圆黄皱绿圆绿皱F2:Y_R_ Y __ rr yyR —yyrr9 : 3:3:1 9 3 : 3 :1在F2代中有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
、解释基因的自由组合现象【理解】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R(YyRr)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YR Yr、yR、yr,数量比例是:1 :1 :1 :1。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所以F2性状表现有4种: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它们之间的数量分比是9 :3 : 3:1。
三、 概述测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理解】 (F i ) YyRr (黄圆)X yyrr (绿皱)YyRr Yyrr yyRr yyrr(黄圆) (黄皱)(绿圆)(绿皱)1 : 1 : 1 : 1四、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理解】 五、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应用】1、 正确的选择实验材料。
① 、豌豆是严格 自花传粉的植物,而且是 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 纯种,用于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 可靠又易分析。
_② 、具有易于区分的 相对性状,实验结果易于 观察和分析。
2、 先对一对相对性状 遗传进行研究,然后 对多对相对性状 遗传进行研究。
3、 运用统计学原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 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假说一演绎法)观察分析一一提出假说一一演绎推理一一实验验证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的概念【了解】1、减数分裂:是指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 成熟生殖细胞 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4个精子(n )中,染色体只复制 胞的减少一半。
二次,而细胞分裂 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 成熟生殖细胞 中的染色体数目比 原始生殖细.、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理解】 ① 、精子的形成1个精原细胞(2n ) 1 J 间期:染色体复制1 个初级精母细胞(2n )1前期: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 2n )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2n ) 后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 2n ) ⑷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2个次级精母细胞(n )1前期:(n ) 中期:(n )后期: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组染色体( 2n )卄末期:细胞质均等分离(n )4个精细胞(n )1J 变形② 、卵细胞的形成「个卵原细胞(2n )J 间期:染色体复制个初级卵母细胞(2n )前期: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 2n ) 中期:(2n ) 后期:(2n )“末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2n )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n )前期:(n ) 中期:(n )后期:(2n ) 和末期:(n ) 和个卵细胞(n )2 个极体(n )—三、 受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理解】1、 概念: 受精作用是 精子和卵细胞 相互识别、融合成为 受精卵的过程。
2、 意义:减数分裂 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 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 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四、 萨顿关于基因定位的假说内容【了解】1、 萨顿的假说的内容: 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 亲代传递给下一代 的。
2、 萨顿的假说的原因: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五、 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了解 】1、 摩尔根(美)和他的学生发现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出了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 色体上相对位置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2、 果蝇的一个体细胞中有多对染色体, 其中3对是常染色体,1对是性染色体,雄果蝇的一对性染色体是异型的,用XY 表示,雌果蝇一对性染色体是同型的,用 XX 表示。
*-3、果蝇眼色杂交实验:红眼的雄果蝇基因型是乂咛,红眼的雌果蝇基因型是XX 或X W<W 白眼的雄果蝇基因型是xY 白眼的雌果蝇基因型是 X wX wo —P : 红眼(早)X 白眼(父)P:XW<WXXF 1:红眼 F1:XWX wX X 汽J F 1雌雄交配JF 2 :红眼(早、父)白眼($)F2: x W X 7 X WX wX WYx Y第三节 伴性遗传一、 伴性遗传的概念【了解】1、 伴性遗传: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其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伴性遗传。
2、 实例:红绿色盲、血友病、抗维生素D 佝偻病等。
二、 人类红绿色盲症的原因【应用】抗维生素D 佝偻病的原因【了解】 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理解】I 、伴X 隐性遗传1、实例:红绿色盲、血友病(1)世代遗传。
(2)患者:女性 > 男性 III 、伴Y 遗传病1、实例:外耳道多毛症、璞趾等。
2、伴Y 遗传病的特点:传男不传女,父传子,子传孙。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过程、结果和结论【理解】2、 人类红绿色盲:①红绿色盲基因位于 X 染色体 上,3、 为什么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远大于女性?男性只要X 染色体上带有色盲基因就表现为红绿色盲。
② 由隐性基因控制而女性只有乂乂才表现为红绿色盲,X B X b表现为正常。
4、伴X 隐性遗传的特点:(1) 交叉遗传和隔代遗传 。
即: (2) 患者:男性 > 女性II 、伴X 显性遗传1、 实例:抗维生素D 佝偻病2、 伴X 显性遗传的特点: 外公T 母亲T 儿子。
(3) 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3) 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A、1928年格里菲思实验(体内转化实验)a、材料:S型细菌、R型细菌。
b、过程:①R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②S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③杀死后的S 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④无毒性的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c、结论:S型细菌内含有转化因子,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2、1944年艾弗里实验(体外转化实验)a、过程:①S型活细菌DNA+ R型细菌T R和S②S型活细菌多糖或脂类+ R型细菌T R③S型活细菌DNA+DNA! + R型细菌T Rb、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过程、结果和结论【理解】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2、材料:噬菌体3、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4、过程:吸附T注入核酸T合成核酸和蛋白质T组装T释放子代噬菌体5、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小结】生物的遗传物质:(1)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核酸;(2)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3)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4)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一、D NA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的过程【了解】1、模型:DNA双螺旋结构2、组成元素:C H、O N P3、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四种)二、D NA分子的结构【理解】(1)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组成双螺旋结构。
(2)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A = T、C三G第3节DNA的复制-- 一、DNA分子复制的过程、结果和意义【理解】1、概念: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场所:细胞核3、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减I间期-模板:亲代DNA原料:细胞核中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4、条件能量:ATP酶:解旋酶、聚合酶5、原因:①DNA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模板。
②碱基互补配对,保证复制能准确进行6、 特点: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7、 意义:通过复制将 亲代的遗传信息 传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 连续性。
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一、 基因与DNA 关系【理解】1、 一个DNA 分子上有多个基因。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现线性排列。
2、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
二、 简述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 的遗传单位。
三、 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多样性的关系【理解】1、 遗传信息 是指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
2、 每个基因中的 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是特定的。
第4章 基因的表达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理解】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
I :转录II :翻译1、概念: 以DNA 勺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 勺过程。
以mRNA 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过程。
2、场所: 细胞核细胞质核糖体3、条件:(1) 模板:DNA 的一条链 (2) 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 (3) 酶 :RNA 聚合酶、解旋酶 (4) 能量:ATP(1 )模板:以 mRNA 为模板 (2)原料:氨基酸(3 )酶:以蛋白质合成有关的酶 (4) 能量:童 (5) 工具:tRNA4、过程:边解旋边复制注意事项:1、 遗传密码:(1)密码子位于mRNAh ,mRNAb 每3个相邻碱基决定一种 氨基酸。
(2) 密码子共有64个,其中决定 氨基酸 的密码子共61种。
(3) 一种氨基酸 可能有多种密码子,一种密码子 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