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案例分析 第八组
- 格式:ppt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19
红酸果案例分析小组成员:贾蕊瑄孙超颖陈萱王锡钢王海晶王梓漠车轶红酸果生产线可以表示成下图(单位:桶):1.关于卡车的问题处理酸果的工人上午11点上班,在此之前所接收的酸果都必须放在储存箱内。
到11点应该可以接收1800桶干果,4200桶湿果,但是湿果的最大存储量为3200桶。
应此存放湿果的储存箱显得不足,无法再接收,卡车就必须等待。
2. 生产线时间的问题根据以上计算,酸果处理工人在12小时工作时间内,可以把干果全部处理完,而湿果的单位时间处理量小于单位时间的运送量,每小时运来1050桶湿果,而因烘干的瓶颈作用,每小时只能处理600桶。
计算如下:处理湿果完工总时间:18000 × 70% / 600 = 21 (小时)实际加班时间: 21 – 12 = 9 (小时)也就是说,工人应当加班到第二天早上8:00才能把湿果全部处理完。
3. 瓶颈的问题根据以上计算,使用烘干机处理完一天的湿果要耗时21小时,使用分选机处理完一天的所有酸果要耗时 18000 / 1200 = 15 小时。
于是,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烘干机一直是处理湿果的瓶颈。
而也存在分选机开足马力处理酸果的时段,此时烘干机和分选机共同成为瓶颈限制酸果的流通。
计算如下:11:00之后,贮存箱有干果1800桶,湿果3200,另有等待入库湿果1000桶。
湿果每小时只能处理600桶,分选机每小时处理1200桶,剩下的工作能力可以用来处理干果。
即干果每小时最多也处理600桶,分选机开足马力,与湿果共同成为瓶颈。
干果积压耗光时间:18000 × 30% / 600 = 9 (小时)即在11:00—20:00的时段里,分选机也是瓶颈。
而从开工到最终工作结束,烘干机一直是瓶颈。
4. 干湿果比例问题湿果比例越大,加工流程所需的时间越长;反之越短.若30%为湿果,70%为干果,则烘干工序所需时间为18000*30%/(200*3)=9小时<分选工序所需时间为18000/(400*3)=15小时,所以分选工序是瓶颈.5. 开工时间问题高峰期早一点开工能解决储存箱不足的问题,及时将接受的酸果处理掉,后面的卡车就不用等那么长时间。
目录案例一:乡人民政府调解何某溺水死亡赔偿纠纷案 (1)案例二:公安局调解交通事故赔偿纠纷案 (2)案例三:公安局某区分局调解熊某某殴打黄某某案 (3)案例四:国土资源局调解天华砖厂与天华村土地复垦合同纠纷案 (4)案例五:规划和建设局调解游炳华拆迁遗留问题案 (5)案例六: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调解杨连凯不服工伤认定申请行政复议案 (6)案例七:卫生局调解林敏医疗损害赔偿案 (7)案例八:工商行政管理局调解周正刚与王玉珍因消费纠纷案 (8)案例一:乡人民政府调解何某溺水死亡赔偿纠纷案纠纷性质类别:民事纠纷案例评析:本案是因死者何某溺水死亡引起的赔偿纠纷,案件事实清楚,责任明确。
乡人民政府参照《民法通则》等相关法律法规予以调解处理,并通过双方家庭共同的亲属介入调解,使纠纷得到妥善处理。
基本案情:2010年5月23日,某乡水口村4组村民何某与好友陈某、陆某相约到飞龙镇吃饭。
饭后,陆某有事离开,何某提议到另一镇莲花坪村5组麻柳湾水库游泳。
约14时许,何某在游泳过程中不幸溺水死亡。
何某的父母认为陈某负有责任,情绪十分激动,扬言不解决好此事,就要报复陈某及其家人。
双方经过多次私下协商,均因赔偿金额差异太大无法达成协议,最后双方向乡人民政府申请调解。
调解过程及结果:乡政府接到申请后高度重视,庚即指派该乡分管领导与乡“大调解”协调中心副主任牵头,由派出所、司法所和乡调委会等组成调解组,共同进行调解。
5月25日,调解组组织召开了案情分析会,并对死者的父母做了大量的解释和安抚工作。
5月26日,调解组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
在调解过程中,死者方要求陈某支付5万元的赔偿费,而陈某一家只愿从人道主义角度支付何某1万元的安葬费。
由于双方分歧太大,均不愿让步,致使调解陷入疆局。
何某的家人扬言:“我的人都死了,这点钱都不值吗?如果不赔偿,我要你也家破人亡”。
调解组人员见此情形,运用异地化解法和求同存异法,将双方分开,分别做调解工作。
作为的行政执法案例
行政执法案例是指行政机关在执行任务、行使权力时所涉及的具体案件。
以下是一个行政执法案例,供参考:
某市城管局接到群众举报,称某小区存在违章建筑。
城管局执法人员立即前往现场调查,发现该建筑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属于违章建筑。
城管局依法下达了《责令限期拆除决定书》,要求建筑所有人在规定期限内自行拆除。
但建筑所有人逾期未拆除,城管局依法组织人员进行了强制拆除。
在此案例中,城管局作为行政机关,依法行使了行政执法权。
在接到群众举报后,城管局及时前往现场调查,确认该建筑属于违章建筑后,依法下达了《责令限期拆除决定书》。
在建筑所有人逾期未拆除的情况下,城管局依法组织人员进行了强制拆除。
整个执法过程合法、公正、公开,体现了行政机关的权威性和执法力度。
需要注意的是,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力时必须依法进行,遵循法律程序和法律规定。
同时,行政机关也应当注重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优衣库——北京三里屯优衣库不雅视频事件案例分析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法硕6班胡哲瑄李征2015-11-12北京三里屯优衣库不雅视频案例分析2015级法硕6班胡哲瑄李征一、事件回顾①1.2015年7月14日晚上,一则试衣间的不雅视频在微博、微信热传,很多人以为是厂商的广告。
然而当网友打开视频时,不禁惊呆了,视频中,一对青年男女在服装店试衣间内做羞羞的事情。
2.“三里屯优衣库试衣间爱爱”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里疯传,并且还附有不堪入目的照片。
不雅视频长达1分11秒,视频中男女还有对话,只是对话过于模糊,很难听清楚,不过视频中的位置以及试衣间外面的声音可以确定此事发生在北京三里屯优衣库试衣间。
3.短短2个小时,优衣库试衣间不雅视频点击量过亿,根据百度指数大数据平台,关键词“优衣库”在15日当天搜索指数达15,940,023,网友对此议论纷纷,而视频中男女主角的微博也疑似被人曝光。
4.不雅视频立即引来网民对视频当事人、拍摄目的等的猜测,一些网民从视频内容的诸多细节,甚至分析出不雅视频系“动用两个不知名的职业演员”表演以抓人眼球。
5.由于事涉不雅,微博上相关的视频与微博段子已被平台方删除,话题也没有上微博热搜榜。
6.该事件在网上发酵迅速,并且有多位微博段子手第一时间参与:“我们都欠优衣库一张电影票。
”“你还在搜索今夜特价酒店,别人已经玩到了试衣间,你输在了起跑线。
”“难怪有人说“女人如衣服”一段视频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试衣服。
”7.事件继续升温,由此衍生的大规模“病态营销”已经蜂拥而至。
酒店说,“请去酒店”;健身会所说,“没有好身材,别去试衣间”;电商网站上迅速出现“男女主角同款系列”;连专科医院都加入进来,讨论“时长”和“避孕”,开展医学科普并提供治疗建议。
8.2015年7月15日12时15分许,平安北京发布消息,称朝阳警方对此高度重视,已介入调查。
2015年7月15日晚,北京警方已晚带走包括优衣库不雅视频男女主角等5人进行调查。
.案例1:朱某驾驶货车行驶时,被交通执法人员王某以涉嫌车辆改装为由拦截,执法人员王某及该运输管理所根据交通运输部《道路货物运输及货运站管理规定》的规定决定暂扣朱某的车辆及其营运证,直接把车开到停车场,拔掉车钥匙就走;后在有关部门督促、调查下,该运输管理所向朱某送达了扣押决定书。
1. 执法人员王某及该运输管理所的行为是否违反了行政程序?如果是,违反了哪些程序?答:是;执法人员王某及该运输管理所并未告知朱某任何实施暂扣的理由、依据、未给予其陈述申辩机会,也未送达扣押决定书。
2. 执法人员王某及该运输管理所暂扣证件的依据是否正确,为什么?答:不正确,规章不能设定行政强制;3.朱某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答:朱某可以申请行政复议,可以提起行政诉讼,要求行政赔偿;4、扣押决定书应当包括哪些内容?答:扣押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二)扣押的理由、依据和期限;(三)扣押场所、设施或者财物的名称、数量等;(四)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五)行政机关的名称、印章和日期。
案例2:王某未经批准,在公路建筑保护区范围内相继建起猪圈、厢房、门楼、院墙等违章建筑。
某县路政管理大队根据该县交通局的(2012)45号文件对王某的违章建筑做出“限期拆除;到期不拆,路政大队强制执行”的处理决定。
路政大队组织人员去该村落实、督促有关工作时,见只有王某一人执行处罚决定,认为是消极抵抗决定的执行,便委托乡政府用铲车将违章建筑推倒。
问题:1、路政大队的对王某的违章建筑做出“限期拆除;到期不拆,路政大队强制执行”的处理决定属于哪一种行政强制执行行为答:排除妨碍、恢复原状。
2、路政大队的对王某的违章建筑做出“限期拆除;到期不拆,路政大队强制执行”的处理决定依据是否合法?为什么?答:不合法;规范性文件不能设定行政强制执行。
3、路政大队能否拆除王某的违章建筑?为什么?答:可以,《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授权公路管理机构可以拆除公路建筑保护区内的违章建筑。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某市环保局作为负责环境保护和监督管理的行政机关,积极履行职责,加强对各类污染企业的监管。
2018年,某市环保局在例行环境监察中发现,某化工企业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包括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排放超标。
经过调查取证,某市环保局依法对该化工企业作出了行政处罚决定,要求其立即整改,并缴纳相应的罚款。
然而,该化工企业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认为环保局的决定违法,遂向某市人民政府提起行政复议。
在行政复议过程中,双方就案件事实、法律适用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二、案件事实1. 违法行为:某化工企业未经环保部门批准,擅自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排放到外部环境中,导致周边地区环境受到污染。
2. 行政处罚:某市环保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某化工企业作出了以下行政处罚决定:- 立即停止违法行为;- 责令该企业进行整改,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对该企业处以罚款人民币10万元。
3. 行政复议:某化工企业不服上述行政处罚决定,认为环保局的决定违法,遂向某市人民政府提起行政复议。
三、争议焦点1. 行政处罚决定的合法性:某化工企业认为,环保局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未充分听取其陈述和申辩,且在调查取证过程中存在程序违法。
2. 行政处罚的合理性:某化工企业认为,10万元的罚款数额过高,不符合过罚相当的原则。
四、案例分析1. 行政处罚决定的合法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本案中,某市环保局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已向某化工企业送达了《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告知其依法享有的权利。
在调查取证过程中,环保局也充分听取了某化工企业的陈述和申辩。
因此,某市环保局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程序合法。
2. 行政处罚的合理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五十九条规定,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造成环境污染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依法行政典型案例材料
依法行政典型案例材料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1.案例概述:简要介绍案例的基本情况,包括涉及的行政机关、行政行为、行政相对人等信息。
2.法律依据:列举与案例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证明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
3.案例分析: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包括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程序正当性等方面。
4.案例结论:对案例进行总结,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作出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或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提出建议。
5.相关证据材料:包括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文件、行政相对人的申诉或举报材料、相关证人证言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依法行政典型案例材料可能因案例实际情况和考核机构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因此,建议考生在备考期间多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同时注意收集和整理相关材料,以便在考核中提供充分的佐证材料。
教师成长实践:国培第八组案例引言本文档旨在通过国培第八组案例分析,探讨教师在成长实践中的经验与收获。
国培计划作为我国教师培训的重要项目,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和实践机会。
本文将结合案例,分析教师在参与国培计划过程中的成长路径,以期为更多教师提供借鉴和启示。
案例概述国培第八组案例涉及以下几位教师:1. 张老师:小学语文教师,教龄5年。
通过国培计划,掌握了更多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 李老师:初中数学教师,教龄10年。
国培计划使她更新了教育观念,拓宽了知识视野,提升了教育教学能力。
3. 王老师:高中英语教师,教龄15年。
参与国培计划后,王老师开始尝试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成绩。
4. 赵老师:幼儿园园长,教龄20年。
国培计划让她了解了当前幼儿教育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园所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教师成长路径分析张老师:小学语文教师1. 教学方法与策略提升:张老师在国培计划中研究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以及课堂管理策略。
这些知识和技能使她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与策略提升:张老师在国培计划中学习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以及课堂管理策略。
这些知识和技能使她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2. 课堂实践与应用:张老师将所学教学方法应用于实际教学中,通过不断尝试和反思,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课堂实践与应用:张老师将所学教学方法应用于实际教学中,通过不断尝试和反思,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 专业发展意识增强:参与国培计划使张老师意识到终身研究的重要性,她开始主动关注教育领域的新动态,积极参与各类培训和研讨会。
专业发展意识增强:参与国培计划使张老师意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她开始主动关注教育领域的新动态,积极参与各类培训和研讨会。
李老师:初中数学教师1. 教育观念更新:李老师在国培计划中研究了现代教育理念,如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等。
行政解释经典案例
案例概述:
某市交通管理部门出台了一项规定,要求所有在该市运营的出租车必须安装特定的GPS设备,以监控行车轨迹和速度。
这项规定出台后,出租车司机们纷纷表示反对,认为这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
案例分析:
在这个案例中,行政解释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法规的合法性:交通管理部门是否有权要求出租车安装GPS设备?这个权力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2. 隐私权保护:安装GPS设备是否侵犯了出租车司机的隐私权?如何平衡公共安全与个人隐私的关系?
3. 行政程序的正当性:交通管理部门在出台这项规定时,是否遵循了正当的行政程序?是否进行了公开的听证和咨询?
4. 行政裁量权:对于是否需要安装GPS设备,交通管理部门是否有过度的裁量权?
案例结论:
对于这个案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首先,法规的合法性是关键。
交通管理部门要求安装GPS设备的规定,必须要有明确的法律依据,确保权力不被滥用。
其次,隐私权保护同样重要。
在制定此类规定时,应充分考虑并尊重出租车司机的隐私权,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这些隐私。
再者,正当的行政程序是确保决策公正性和透明度的关键。
决策过程中应进行公开的听证和咨询,让受影响的各方都能表达意见。
最后,行政裁量权的使用应当合理。
在决策过程中,应避免过度使用裁量权,确保决策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这个案例是一个很好的行政解释实践示例,它展示了如何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和评估一项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正当性。
《行政学导论》经典案例第一章公共行政与公共行政学〖案例选读〗某学校一所中等专业技术学校。
1995年5月,该校行政科发布了一个分房通知,将该校新购置的5套三居室住宅分给有关人员,并将分房的条件列出。
该校教师张某认为,他在该校已工作10年,对该校的教学改革做出过较大贡献,且他家一直住房紧张,急需改善住房条件,但分房名单中却没有他。
张某认为很不公平,便多次向校行政科、校长和学校主管部门申诉,但均未获得解决。
张某一怒之下,于1996年1月以该校行政科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案例思考】根据行政管理的概念,你认为法院会受理张某的起诉吗?为什么?第二章行政环境与行政生态学〖案例选读〗巴西联邦共和国国土辽阔,面积有850多万平方公里,全境大部为丘陵、高原和低山。
交通不发达,大部分道路为自然路,铁路总长仅2万余公里,沿海航道为许多地区之间惟一交通渠道。
原先首都设在里约热内卢,它偏居东部海岸,远离内地。
联邦政府的政令不能及时地顺利地传递到全国,尤其是边远地区。
广大内地长期得不到开发。
到本世纪40年代,巴西已开发的面积还不及总国土的23%,全国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对国防安全工作也极为不利。
巴西政府再三研究,经过半个世纪的酝酿,1960年决定把首都由沿海迁往内地巴西利亚,以促进广大边远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亚马逊河地区的开发。
首都设到巴西内地高原上,在此形成一个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既使国家政令和文化思潮得以就近向外传递,增强了边远地区的向心力,唤起开发落后地区的民族意识,又使以巴西利亚为中心,形成伸向全国重要城镇和边疆地区的交通网,带动了周围地区的开发和建设。
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巴西利亚首都的兴建,确实大大促进了巴西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作用的发挥,促进了西部地区草原地带的开发,现在那里的谷物产量占全巴西的30%。
【案例思考】1.什么是行政环境?本案例主要体现了何种具体的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2.结合本案例,谈谈你对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关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