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5水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样式
- 格式:doc
- 大小:80.50 KB
- 文档页数:20
一、目的为提高我矿应对水害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发生水害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矿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水害事故,包括突水、涌水、积水、地面塌陷等。
三、组织机构1. 成立水害应急指挥部,负责水害事故的应急指挥和处置工作。
2. 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现场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工作,包括人员疏散、伤员救治、物资供应等。
(2)技术支持组:负责对事故现场进行技术分析,为救援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3)后勤保障组:负责救援现场的物资供应、生活保障等。
(4)宣传报道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
四、应急处置程序1. 事故报告(1)发生水害事故后,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向水害应急指挥部报告。
(2)水害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通知相关部门。
2. 现场救援(1)现场救援组应根据事故情况,制定救援方案,组织救援队伍进行救援。
(2)救援过程中,应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
3. 人员疏散(1)根据事故情况,立即组织受威胁区域的人员疏散至安全地带。
(2)疏散过程中,应确保人员安全,避免拥挤、踩踏等事故发生。
4. 伤员救治(1)现场救援组应立即对伤员进行救治,必要时送往医院。
(2)医疗救护组应随时待命,为伤员提供医疗救治。
5. 物资供应(1)后勤保障组应根据救援需要,及时提供救援物资。
(2)确保救援物资的质量和数量,满足救援工作需求。
6. 事故善后处理(1)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开展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原因。
(2)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五、演练与培训1. 定期开展水害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
2. 对全体员工进行水害应急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六、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的解释权归水害应急指挥部所有。
3. 本预案如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随着我国煤矿等地下开采活动的日益增多,水害事故的风险也在不断上升。
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水害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现制定如下水害事故应急预案: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提高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水害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煤矿、地下工程、水库、水电站等地下开采和水工建筑物,以及其他可能发生水害事故的领域。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水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水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 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综合协调组: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统筹协调、信息报送、应急物资调度等。
(2)现场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工作的组织实施,包括人员搜救、伤员救治、设备抢修等。
(3)安全防护组:负责现场安全防护工作,确保救援人员安全。
(4)信息宣传组:负责事故信息发布、舆论引导和应急处置工作。
(5)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救援物资、装备、人员保障等工作。
四、应急处置措施1. 预警与预防(1)加强监测预警,密切关注气象、水文等信息,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建立健全水害防治措施,包括排水系统、防排水设施、水闸等。
(3)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水害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 事故发生后(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开展救援工作。
(2)迅速查明事故原因,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3)全力搜救被困人员,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4)开展设备抢修,尽快恢复生产。
(5)加强现场安全防护,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3. 应急处置结束(1)评估事故原因和损失,总结经验教训。
(2)加强隐患排查治理,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对救援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
五、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提高救援人员的专业素质。
2. 装备保障: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山西寿阳段王集团平安煤业有限公司水害应急救援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二0一五年度目录一、事故应急救援的目的 (3)二、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的设置与人员配备 (3)三、应急救援工作的标准和责任 (4)四、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和现场处理方案 (7)五、应急救援物资的计划储备和经费的落实 (9)六、应急救援必备的技术资料、装备和信号 (10)七、训练和演习 (10)八、当遇到灾害时应用的抢救措施 (11)九、应急救援预案的审批与贯彻 (14)一、事故应急救援的目的为了保证煤矿安全生产,防止突发性矿井重大事故发生,并能在事故发生灾害后,能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能迅速抢救人员,减少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根据我矿实际情况,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生、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特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二、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的设置与人员配备总指挥:张世良常务副总指挥:邱运来副总指挥:张常青张延帅张成王绥增曲正战李军成员:其他部门经理、副总工程师、生产工区、辅助科室及后勤科室主要负责人。
应急救援组织的具体任务:1、当发生意外险情时,总指挥根据事故的性质立即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并根据预定的救援方案,立即组织人员尽快撤出灾区人员,最大限度地缩小灾害范围,使损失降低到最小状态,减轻事故的危害。
2、严格按照矿井的避灾路线,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临时急救,并严格执行“三先三后”的原则。
三、应急救援工作的标准和责任当矿井发生事故时,严格按照《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的有内内容进行自救、互救、救援,如确实处理不了时,迅速联系就近的矿山救护队进行抢救。
3、总指挥是事故处理的全权指挥者,在常务副总指挥、总工程师的协助下,制定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的具体计划和应急措施。
4、常务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开展应急救援工作,负责组织人员研究出水原因,制定撤人及防止灾害扩大和治理措施。
5、各副总指挥采取措施指挥营救人员,负责组织处理事故,及时组织救援人员,调集救援所需物资,严格控制入井人员,签发抢救事故用的特别许可证。
一、预案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矿井水害事故,确保矿井安全生产,保障矿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矿山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矿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类水害事故,包括突水、透水、涌水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矿井水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由矿长担任总指挥,分管安全生产的副矿长担任副总指挥,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指挥部职责:(1)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水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2)制定应急救援方案,组织实施;(3)根据事故情况,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4)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开展救援工作;(5)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3. 应急救援队伍:(1)矿山救护队:负责事故现场救援、人员搜救、伤员救治等工作;(2)排水队:负责事故现场排水、堵水、封堵等工作;(3)通风队:负责事故现场通风、监测等工作;(4)机电队:负责事故现场设备抢修、供电保障等工作。
四、应急救援程序1. 事故发生时,现场作业人员立即停止作业,报告事故情况。
2. 指挥部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赶赴现场。
3. 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决定是否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4. 应急救援队伍按照预案要求,迅速开展救援工作。
5. 事故得到控制后,指挥部组织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恢复生产。
五、应急救援保障措施1.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救援队伍素质;2. 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3. 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队伍实战能力;4. 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矿工安全意识。
六、预案管理1. 本预案由矿安全生产办公室负责解释;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本预案的实施,确保我矿在发生水害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保障矿工生命财产安全。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水害事故,确保矿井生产安全,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矿井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矿井井下可能发生的水害事故,包括:突水、淹井、水害溃坝、涌水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指挥部(1)成立水害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水害事故的应急响应、处置和恢复工作。
(2)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小组:(1)现场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人员搜救、伤员救治等工作。
(2)安全保卫组:负责现场安全保卫、交通管制、人员疏散等工作。
(3)后勤保障组:负责救援物资、设备、车辆调度,保障救援人员生活和工作需求。
(4)信息宣传组:负责事故信息收集、报送、发布等工作。
2. 各小组职责(1)现场救援组: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组织人员前往现场,进行现场救援、人员搜救、伤员救治等工作。
(2)安全保卫组:负责现场安全保卫、交通管制、人员疏散等工作,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3)后勤保障组:负责救援物资、设备、车辆调度,保障救援人员生活和工作需求。
(4)信息宣传组:负责事故信息收集、报送、发布等工作,及时向指挥部和上级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四、应急响应1. 紧急响应(1)接到水害事故报告后,立即启动本预案,应急指挥部迅速召开会议,研究制定救援方案。
(2)各小组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开展救援工作。
(3)现场救援组立即组织人员前往现场,进行现场救援、人员搜救、伤员救治等工作。
2. 阶段性响应(1)根据事故情况,指挥部适时调整应急响应级别。
(2)各小组按照应急响应级别,继续开展救援工作。
(3)在救援过程中,如发现新的险情,立即启动紧急响应程序。
五、应急处置措施1. 现场救援(1)迅速组织人员搜救被困人员,确保被困人员生命安全。
(2)对伤员进行救治,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3)对现场进行清理,确保救援通道畅通。
2. 安全保卫(1)对现场进行安全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水灾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一、事故类型和危害限度分析矿井水害是矿井开拓,采掘过程中,渗入、淋入流入,涌入和溃入井巷或工作面任何水源以及井巷工作面与含水层,被淹巷道,地表水或含水裂隙带、溶洞、洞穴、陷落柱、顶板冒落带、构造破碎带等接近或沟通而突然导致出水事故,矿井水害是煤矿生产过程中一大安全隐患。
矿井水害事故重要与如下四种因素关于:1、有水源。
水源重要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
2、有透水通道。
透水通道重要有井筒、巷道、塌陷坑、开采沉陷裂隙、断层裂隙,废旧钻孔等。
3、失控。
失控是指对矿井老水水源和充水通道管理达不到预案规定。
4、工程技术和管理方面。
二、应急处置基本原则井下发生透水事故后,救援应按照紧急救灾,要妥善避难,安全撤退,救人优先“原则抢险救灾:1、以急救遇难人员为主,必要做到有巷必入,本着“先活者,后死亡者,先重伤后轻伤,先易后难”原则救险。
2、迅速鉴定水灾性质,理解突水地点,影响范畴,静止水位,补给水源及有影响地面水体。
3、掌握灾区范畴,弄清事故发生前人员分布,分析被困人员有也许躲避地点,依照事故地点和也许波及地点撤出人员。
4、关闭关于地区防水闸门,切断灾区电源。
5、依照突水量大小和矿井排水能力,积极采用排堵、截水技术办法,启动所有排水设备加速排水,防止整个矿井被沉没,注意水位变化。
6、加强通风、防止瓦斯和其她有害气体积聚和发生熏人事故。
7、排水后进行侦察、抢险时,要防止冒顶、掉底和二次突水。
8、急救和运送长期被困井下人员时,要防止变化她们已适应环境和生存条件,导致不应有伤亡。
电话:外线,内线8050、8066。
三、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以及现场应急指挥部构成,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重要由通风、机电、安监等部门人员以及总工程师构成。
1、成立陈家湾煤业有限公司透水事故领导组:组长:矿长(陈安平)副组长:生产副矿长(刘侯平)总工程师(陈福平)安全副矿长(薛学涛)机电副矿长(李建平)通风副总(高虎定)成员:地测科(周有军)调度室(高生峰)技术科(高志飞)安监站(马乐平)通风科(张新星)机电科(程更成)皮带队(张照成)供应科(康宇明)工会主席(乔亚平)陈家湾医院(王海林)保卫科(高永亮)车队(王二小)办公室:设在矿生产调度室。
一、编制目的为保障矿井生产安全,提高应对井下水害事故的能力,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矿井井下发生水害事故的应急处置。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1)总指挥:矿井主要负责人。
(2)副总指挥:矿井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
(3)成员:各相关部门负责人。
2. 应急救援小组(1)现场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人员疏散、物资调配等工作。
(2)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救治、卫生防疫等工作。
(3)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设备、能源供应等工作。
(4)信息联络组:负责事故信息收集、发布、报送等工作。
四、应急处置流程1. 事故报告(1)发现水害事故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现场救援(1)现场救援组迅速到达事故现场,了解事故情况。
(2)根据事故情况,制定救援方案,组织人员进行救援。
(3)确保被困人员生命安全,尽快将其救出。
3. 人员疏散(1)应急指挥部下达疏散命令,组织井下人员按照预定路线撤离。
(2)疏散过程中,确保人员安全,避免拥挤、踩踏等事故发生。
4. 医疗救护(1)医疗救护组对伤员进行救治,确保伤员生命安全。
(2)对伤员进行分类,优先救治重伤员。
5. 后勤保障(1)后勤保障组确保应急物资、设备、能源供应。
(2)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6. 信息联络(1)信息联络组及时收集、整理事故信息,向上级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
(2)对外发布事故信息,确保信息畅通。
五、应急响应级别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级别:1. 一级响应: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影响矿井生产。
2. 二级响应: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影响矿井局部生产。
3. 三级响应: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影响矿井部分生产。
4. 四级响应: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影响矿井正常生产。
六、预案演练与培训1. 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对员工进行应急知识培训,提高员工自救互救能力。
一、预案背景为确保矿井安全生产,预防和减少水害事故造成的损失,提高矿井应对水害事故的能力,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建立健全水害事故应急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提高矿井应对水害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
2. 提高矿井水害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确保职工生命安全。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水害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全面协调、指挥水害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综合协调组:负责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应急响应工作,确保信息畅通。
(2)抢险救灾组:负责组织抢险救援,确保被困人员安全。
(3)技术专家组:负责对水害事故原因进行分析,为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4)安全监督组:负责现场安全监管,确保救援工作安全有序。
(5)物资供应组: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调配和供应。
四、应急处置程序1. 信息报告(1)发现水害事故时,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
2. 应急响应(1)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下达救援指令。
(2)各救援小组按照指令,迅速到达现场,开展救援工作。
3. 救援行动(1)抢险救灾组负责组织现场救援,确保被困人员安全。
(2)技术专家组对水害事故原因进行分析,为救援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3)安全监督组负责现场安全监管,确保救援工作安全有序。
4. 救援结束(1)应急指挥部确认救援工作结束后,宣布救援结束。
(2)各救援小组按照指令,撤离现场。
五、应急保障1. 人员保障:加强应急队伍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物资保障:储备应急物资,确保应急救援需要。
3. 资金保障:设立专项基金,确保应急工作顺利进行。
4. 通讯保障:确保应急通讯畅通,及时传递信息。
六、预案演练1. 定期组织水害事故应急演练,检验预案有效性。
2. 通过演练,提高应急队伍应急处置能力。
水害应急救援预案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确保矿井在水害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组织救援,降低事故损失,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和矿井实际情况编制。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矿井水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1.4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确保矿工生命安全,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
(2)迅速响应,科学救援。
遇水害事故,迅速启动预案,组织救援。
(3)分工明确,协同配合。
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开展救援工作。
(4)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加强水害防治工作,减少水害事故发生。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2.1 应急救援指挥部设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矿井水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指挥长由矿长担任,成员包括副矿长、总工程师、安全总监、调度室主任、机电矿长、防治水矿长、矿救护队长等。
2.2 指挥部下设分组指挥部下设现场指挥组、抢险救灾组、警戒保卫组、技术处理组、物资供应组、医疗救护组等,各组职责如下:(1)现场指挥组:负责现场救援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抢险救灾组:负责组织抢险救援,开展事故现场救援工作。
(3)警戒保卫组:负责事故现场警戒,维护现场秩序。
(4)技术处理组:负责分析事故原因,提出处理措施。
(5)物资供应组:负责救援物资的筹备、供应。
(6)医疗救护组:负责受伤矿工的救治、转运。
三、应急救援流程3.1 事故报警及接警水害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立即向调度室报警,调度室接到报警后,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
3.2 启动预案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本预案,组织各组开展救援工作。
3.3 救援措施(1)现场指挥组:组织人员迅速撤离受威胁区域,确保矿工生命安全。
(2)抢险救灾组:开展事故现场救援,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3)警戒保卫组:设置警戒线,限制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
(4)技术处理组:分析事故原因,提出处理措施。
(5)物资供应组:筹备、供应救援所需的物资、设备。
一、总则1. 编制目的为提高本矿井应对水害事故的应急响应能力,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组织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煤矿水害防治规定》等法律法规。
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矿井发生水害事故时的应急响应、救援和处置工作。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成立水害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调度和监督应急响应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工作组(1)综合协调组:负责应急响应的协调、调度和监督,确保各部门高效协同;(2)抢险救灾组:负责现场救援、物资供应和人员疏散;(3)技术专家组:负责事故原因分析、救援方案制定和技术支持;(4)安全监督组:负责现场安全监督和事故调查;(5)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救治和卫生防疫;(6)物资供应组: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备和调配。
三、应急响应1. 预警(1)当矿井发生水害征兆时,立即启动预警机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2)根据预警等级,采取相应措施,如加强巡查、排水、监测等。
2. 应急响应启动(1)当水害事故发生时,立即启动本预案,启动应急响应;(2)应急指挥部迅速召开会议,分析事故情况,制定救援方案;(3)各工作组按照职责分工,迅速行动,投入救援工作。
3. 救援行动(1)抢险救灾组立即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域,确保人员安全;(2)技术专家组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救援方案;(3)医疗救护组对伤员进行救治和转运;(4)物资供应组保障救援物资供应。
4. 应急响应结束(1)当水害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人员安全得到保障后,应急指挥部宣布应急响应结束;(2)各工作组进行总结评估,完善应急预案。
四、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1)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救援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2)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
2. 物资保障(1)储备充足的应急救援物资,确保应急响应时能够迅速投入使用;(2)建立物资采购、储备和调配机制,确保应急物资供应。
水害应急预案与现场处置方案是用于应对和处理突发水害事件的计划和措施。
以下是一份水害应急预案与现场处置方案的示例:一、应急预案:1. 预防措施:- 加强水利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加强对水位、降雨等信息的监测和预警;- 加强宣传,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制定水害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和任务分工。
2. 应急响应:- 水位预警信号发布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调动相关力量开展应急处置;- 各部门迅速投入行动,协调救援资源;- 各单位要确保通信畅通,及时报告情况。
3. 疏散和避险:- 对受水害威胁的人员和财产进行逐级疏散;- 避免在危险水域活动;- 按照预定方案将关键设施、重要物资转移至安全地带。
4. 抢险救援:- 调动专业救援队伍,进行抢险救援工作;- 对被困人员进行搜救和救援;- 迅速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小损失。
5. 信息发布与协调:- 及时发布有关水害预警和应急响应的信息;- 各部门之间要做好信息共享和协调,确保信息的流转和传达。
二、现场处置方案:1. 初期处置:- 立即启动应急响应,调动相关力量迅速处置;- 根据预警信息和现场情况,确定处置方案;- 发布疏散通告,引导群众有序疏散。
2. 抢险救援:- 制定救援方案,明确任务分工;- 配置抢险救援装备和物资;- 制定救援路线和点,进行搜救和救助工作;- 协调各方力量,加强合作,高效进行救援工作。
3. 现场指挥与协调:- 设立现场指挥部,负责组织和协调救援工作;- 建立应急通信网络,保持与各级指挥部的联系;- 安排人员做好现场秩序维护和引导工作。
4. 救援结束后:- 进行事故调查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 恢复受损设施和重建灾区;- 提供必要的安抚和援助,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生活。
以上是一份水害应急预案与现场处置方案的简单示例,具体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方案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和定制。
一、目的和依据为有效预防和应对矿井水害事故,保障矿井安全生产,保护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矿井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矿井发生水害事故时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事故类型1. 矿井涌水:矿井涌水导致工作面、巷道等部位发生水害事故。
2. 水源突水:水源突水导致矿井水害事故。
3. 水泵故障:水泵故障导致矿井排水不畅,引发水害事故。
四、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1)指挥长:矿长或其授权的副矿长;(2)副指挥长:分管安全生产的矿领导、各部门负责人;(3)成员:各相关部门负责人、技术专家、安全员等。
2. 各专业救援小组(1)抢险救援组:负责现场抢险救援、排水工作;(2)医疗救护组:负责受伤人员的救治和转运;(3)警戒保卫组:负责现场警戒、交通管制和人员疏散;(4)信息报道组:负责事故信息收集、汇总和上报;(5)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供应和保障;(6)技术专家组:负责事故原因分析、技术指导和方案制定。
五、应急处置措施1. 现场处置(1)发现水害事故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向应急指挥部报告;(2)应急指挥部迅速组织救援力量,开展抢险救援工作;(3)对受威胁区域的人员进行紧急疏散,确保人员安全;(4)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5)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并及时转运至医院;(6)组织排水工作,降低矿井水位。
2. 信息报送(1)事故发生后,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2)定期向应急指挥部报告事故进展情况;(3)事故结束后,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事故调查和处理结果。
3. 后续处置(1)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责任;(2)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3)对事故教训进行总结,完善应急预案;(4)加强矿井安全管理,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六、保障措施1.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2. 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3. 定期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4. 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一、总则1. 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水害事故,保障矿井安全生产和职工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2. 编制依据(1)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2)国家和地方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规定和标准;(3)矿井实际情况。
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矿井水害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4. 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以人为本,安全第一;(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4)快速反应,协同作战。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水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1)指挥长:矿长;(2)副指挥长:矿长助理、各部门负责人;(3)成员:各科室、区队负责人。
2. 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1)统一领导、指挥水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2)制定应急救援方案,组织实施;(3)协调各部门、区队开展应急救援工作;(4)向上级汇报事故情况和应急救援进展。
3. 各部门、区队职责(1)生产技术部:负责编制、修订水害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2)安全监察部:负责事故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3)通风科:负责矿井通风系统的管理,确保事故时通风系统正常运行;(4)机电科:负责矿井机电设备的维护、检修,确保事故时设备正常运行;(5)调度室:负责事故报告、应急指挥、信息传递;(6)救护队:负责事故救援、伤员救护;(7)其他部门、区队: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三、预防措施1. 加强水害隐患排查治理(1)定期开展水害隐患排查,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2)对排查出的水害隐患,及时采取治理措施,消除隐患;(3)加强对水害治理设施的检查、维护,确保设施完好、有效。
2. 加强技术管理(1)严格执行水害防治技术规定,提高防治水害技术水平;(2)加强对水文地质条件的监测、预报,为水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3)加强水害防治设施建设,提高矿井抗水害能力。
3.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1)定期开展水害事故应急救援知识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2)加强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提高应对水源事故的应急响应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应急预案。
1.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范围内发生的各类水源事故,包括水源污染、水源设施损坏、水源水量不足等突发事件。
1.3 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3)快速反应,协同应对;(4)以人为本,确保安全。
二、组织体系2.1 应急指挥部成立水源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水源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2.2 分级响应根据水源事故的严重程度,实行分级响应,共分为四个等级:(1)一级响应:水源事故对人民群众饮水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2)二级响应:水源事故对人民群众饮水安全造成较大威胁,需启动应急预案;(3)三级响应:水源事故对人民群众饮水安全造成一定威胁,需启动应急预案;(4)四级响应:水源事故对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影响较小,需采取相应措施。
三、应急响应3.1 事故报告发现水源事故后,事发单位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原因、影响范围、已采取的措施等。
3.2 应急响应启动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报告,决定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3.3 应急处置(1)现场处置:组织专业队伍对事故现场进行应急处置,包括隔离污染源、控制事故扩散、清理污染物等;(2)水质监测:对事故影响范围内的水源进行监测,确保水质安全;(3)应急供水:根据需要,启动应急供水措施,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4)信息发布:及时向公众发布事故信息,引导公众正确应对。
四、后期处置4.1 调查评估事故发生后,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对事故原因、影响范围、应急处置效果等进行调查评估。
4.2 责任追究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确保事故教训得到吸取。
4.3 预防措施根据事故原因和调查评估结果,制定预防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一、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公司范围内因水害事故引发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突发事件,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水害事故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和协调水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下设以下机构:(1)现场指挥组:负责现场指挥、调度和协调救援工作。
(2)抢险救援组:负责事故现场抢险救援、人员搜救和伤员救治。
(3)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救治、医疗救护和防疫工作。
(4)警戒保卫组:负责现场警戒、交通管制和人员疏散。
(5)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调拨、供应和保障。
(6)信息宣传组:负责事故信息收集、上报和宣传教育。
2. 各部门职责(1)现场指挥组:负责现场指挥、调度和协调救援工作,确保救援工作有序进行。
(2)抢险救援组:负责事故现场抢险救援、人员搜救和伤员救治。
(3)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救治、医疗救护和防疫工作。
(4)警戒保卫组:负责现场警戒、交通管制和人员疏散。
(5)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调拨、供应和保障。
(6)信息宣传组:负责事故信息收集、上报和宣传教育。
三、应急响应程序1. 事故报告(1)发现水害事故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向上级部门报告。
2. 现场救援(1)现场指挥组组织抢险救援组、医疗救护组、警戒保卫组、物资保障组、信息宣传组等开展救援工作。
(2)抢险救援组迅速开展现场抢险救援、人员搜救和伤员救治。
(3)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救治、医疗救护和防疫工作。
(4)警戒保卫组负责现场警戒、交通管制和人员疏散。
(5)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调拨、供应和保障。
(6)信息宣传组负责事故信息收集、上报和宣传教育。
3. 应急处置(1)现场指挥组根据事故情况,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并组织各部门实施。
(2)抢险救援组、医疗救护组、警戒保卫组、物资保障组、信息宣传组等按照应急处置方案开展救援工作。
水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水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一、前言水害事故是指由于暴雨、洪水、地质滑坡等原因引发的水灾,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水害事故,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水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本预案将在水害事故发生后,提供包括应急响应、救援机构组织、救援人员配备、救援设备准备、救援流程等方面的指导,以确保救援行动的快速、有序和高效。
二、应急响应程序1. 应急响应级别的划分水害事故的应急响应级别根据事故造成的影响范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情况进行划分,分为一级响应、二级响应和三级响应。
2. 应急响应指挥机构的成立应急响应指挥机构由政府有关部门负责成立,包括指挥部、协调组、救援组、医疗组和后勤保障组等。
指挥机构应设立统一的指挥调度中心,负责指挥、协调、监督救援行动。
3. 应急响应的指令发布指挥机构根据水害事故的严重程度和救援需求,发布相应的应急响应指令,并向各级救援组织和相关部门下达任务、目标和工作要求。
三、救援机构组织1. 救援队伍的建设政府部门应组织专业救援队伍,包括消防救援队、抢险救援队、医疗救援队等,提前进行力量梯次编制、培训和演练,并及时更新队伍的基本信息。
2. 救援队伍的装备和配备救援队伍应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和器材,包括水上救援艇、救生圈、抓子等,确保能够有效执行救援任务。
四、救援人员配备1. 救援人员的选派和培训救援人员应根据职责分工和专业要求进行选派,必要时可以从其他地区调配人员支援。
政府部门应及时、全面地对救援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应对水害事故的能力和素质。
2. 救援人员的装备和保障政府部门应保障救援人员的装备和生活用品。
救援人员在执行任务期间,应提供必要的休息和饮食条件,确保其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
五、救援设备准备1. 救援设备的分类和规模应急救援设备包括通信设备、水上救援设备、气象预警设备、抢险救援设备、医疗救援设备等。
政府部门应根据水害事故特点和可能发生的灾情,确定救援设备的分类和规模。
15水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样式×××煤矿水害应急救援预案(样式)总工程师:技术科长:审核:编制:××××年××月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交通位置××矿位于××市东北方向约20Km处,行政区划隶属××市××镇管辖。
区内交通以公路为主(矿区公路及连接铁路水路具体情况描述,并附矿区交通图)。
第二节矿井地质条件及自然因素一、地质条件(一)自然地理1、地形地貌煤矿区位于××××地带,地貌类型主要为沙丘地貌及黄土沟壑地貌。
黄土地貌部分地形变化较大,而沙滩地部分则地势开阔平坦,总体地势东北部较高,西南部较低。
煤矿区内海拔标高一般在1168-1221m之间。
按各地貌单元的成因,将本区地貌划分为风沙地貌和黄土地貌二类。
风沙地貌:区内广泛分布,约占总面积的90%,地貌类型为固定沙及半固定沙,植被覆盖率较好。
厚度一般几米至十余米。
组成物质是粉细沙、中粗沙和粉质沙土。
风力作用是风沙地貌的主要成因。
黄土地貌:分布在煤矿区西南部的局部范围,约占总面积的10%,梁顶平缓,常被薄层片沙覆盖,冲沟陡深,地形高差较大,植被稀疏,为典型的黄土冲蚀地貌。
2、水系煤矿区处于黄河一级支流××河流域,区内地表沟流××河由东向西从井田以北流过。
3、气象本区地处我国西部内陆,为典型的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气候特点为:冬季寒冷,春季多风,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四季冷热多变,昼夜温差悬殊,干旱少雨,蒸发量大,降雨多集中在七、八、九等三个月。
全年无霜期短,十月初上冻,次年四月解冻。
(二)水文地质1、含(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按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及水力特征将矿区内含水层划分为新生界松散层孔隙潜水含水层和中生界碎屑岩裂隙承压水含水层。
①新生界松散层孔隙潜水含水层A、第四系上更新统湖积层,全新统风积砂、冲积层孔隙含水层(a)风积砂:广泛分布矿区地表,岩性为粉细砂,厚度变化大,透水不含水或含水微弱,在低洼地带和滩地区与下××××组构成同一含水层。
(b)冲积层:成条带状分布于××河与××河两侧,含水层为中细砂,局部为粗砂,孔隙大、透水性强,富水性好,含水层一般厚3-10米,水位埋深一般小于5米,矿化度小于300mg/L。
(c)湖积层:集中分布于沙漠滩地区,其它地区零星分布。
主要含水层为××××组,岩性以粉细砂、中粗砂夹亚砂土为主,结构松散,孔隙度大,易于接受补给,地下水赋存条件好。
其富水性严格受地形地貌及含水层厚度的制约,一般在低洼处多形成富水性强区。
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小于3 m,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Na或HCO3-Ca型水,矿化度小于300mg/L,是良好的生活用水。
B、第四系中更新统砾石黄土及第三系上新统三趾马红土隔水层广布全区,连续分布,厚度0-175m,南厚北薄,岩性为一套黄、深红、浅紫红色粘土及亚粘土,含钙质结核,富水性极差,是区内主要的隔水层组。
②中生界碎屑岩裂隙承压含水层主要有侏罗系中统安定组、直罗组、延安组及下统富县组含水层。
总体上看,本区含水层以侏罗系砂岩为主,其结构致密,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差,是一微弱含水岩组。
A、侏罗系中统安定组裂隙承压含水层分布于××区域,厚度10.56-169.17m,上部岩性以紫红、暗红色泥岩、紫杂色砂质泥岩与粉砂岩为主,下部以紫红色中、粗砂岩为主,夹有砂质泥岩。
含水层主要在该层底部,其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差。
据C54号孔抽水资料,含水层厚度28.85m,单位涌水量q=0.0564L/s.m,渗透系数K=0.205m/d,矿化度207mg/L,为HCO3-Ca•Na型水。
B、侏罗系中统直罗组裂隙承压含水层分布于××区域,厚度变化大,一般为8.9-190.5m,上部为紫杂色、灰绿色泥岩与砂质泥岩互层,下部为黄绿色中、粗粒石英砂岩,大型交错层理发育,是本段主要含水层,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
据C52号钻孔抽水资料,单位涌水量q=0.093L/s.m,渗透系数K=0.35m/d,矿化度M=225mg/L,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
C、侏罗系中统延安组裂隙承压含水层延安组厚度一般为275m左右,其岩性为一套中细粒砂岩与砂质泥岩,粉砂岩、炭质泥岩互层,节理、裂隙极不发育,富水性极差。
从大量抽水资料可以看出:在垂向上,表现出随着深度增加富水性变差,渗透系数变小,矿化度增加,水质相对变差的趋势。
延安组各主要可采煤层上部均有15m 左右的浅灰色中细粒砂岩,局部为粗粒砂岩,是各主要可采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
③侏罗系下统富县组裂隙承压含水层全区分布,平均厚度78.43m,岩性主要为粗粒砂岩,含砾粗砂岩,其次为紫杂色、灰绿色泥岩、粉砂岩。
含水层主要为灰色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
二、自然因素(一)、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矿区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补给量受大气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形式,地形地貌,含水层岩性诸多因素的制约。
矿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36.6mm,多以暴雨形式集中于每年的7-9月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沙漠滩地区、地形平缓,透水性好,降水入渗系数 0.3-0.6;黄土丘陵区,地形破碎,沟谷坡度大,降水的入渗系数很小,一般小于0.1。
另外沙漠滩地区地下水还接受凝结水的补给,但补给量甚微。
矿区内各大水系的地表分水岭与地下分水岭基本吻合,补给区与排泄区的地形高差较大,降水垂直入渗补给后,地下水向河谷区和洼地区运移,运移速度取决于含水层岩性和基底岩层形态特征及水力坡度(一般在5-20‰)所以沙漠滩地区汇流相对集中平缓,出露大泉多,河流量比较稳定,内流湖泊、海子分布较多。
黄土地貌区地下水流向分散,泉水细流,时有干涸。
基岩承压水以侧向补给为主,并与潜水存在互补关系,主要通过越流或“天窗”顶托方式发生联系。
地下水除以泉泄流方式排入河流之外,垂向蒸发亦是主要的排泄方式之一。
沙漠滩地区及内流中心地带,地下水位埋深多小于3m,湿地或湖泊为地下水的蒸发排泄创造了条件。
矿区地下水流向松散层孔隙潜水及基岩风化裂隙潜水的径流方向由高至低与现代地形吻合,河谷区潜水径流方向与地表水径流方向基本一致但存在一定夹角。
深层地下水径流方向基本沿岩层倾向由东向西或西南方向运移。
地下水动态反映出八、九月份或九、十月份水位和泉水流量达最高值,雨季后逐渐下降至次年一月,二至三月份冰雪融化,地下水位与泉水流量又有微小回升,随后继续下降,到雨季前四、五月份下降为最低值,年内出现两个峰值的动态曲线。
峰值出现的时间一般滞后于降水峰值期,其滞后时间及变幅与地下水补给面积大小等因素有关。
一般补给区面积大,径流途径长,则滞后时间长,年变幅小,沙漠滩地区水位变幅一般在0.5m左右。
年际变化基本与降水周期同步,但有一定的滞后期,其滞后期长短亦主要与地下水的补给面积大小有关。
综上所述,矿区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少量凝结水的补给,因受本区特殊气候因素影响,形成每年7-9月份和讯期集中补给,长年消耗的特点。
目前矿井涌水量较小,正常涌水量约为15m3/h,矿井水为中性水,主水泵、备用水泵、检修泵为同型号、同功率D6-25×6配套电机功率22KW 3台,排水能力为46m3/h,工作面顺槽的水利用小水泵排至主水仓,由主水泵一级排出地面。
(二)灾害产生原因及地点1、本矿井可能发生的水灾害地点。
①回采工作面②顺槽掘进工作面掘至北部矿界的水库2、水害的预兆〈1〉煤层发潮发暗,本来是干燥发光亮的煤层,由于水的渗入变的潮湿、暗淡。
〈2〉工作面气温降低或出现雾气或硫化氢气味,〈3〉有时可听到水的“嘶嘶”声。
〈4〉矿压增大,发生片帮、冒顶及底膨。
〈5〉煤壁和巷道壁“挂红、挂汗”,水的酸度大,发涩有臭鸡蛋味。
〈6〉顶板突然涌水或底鼓的现象发生。
〈7〉出现压力水流,这是临近水源的征兆;水充清澈,距水源稍近;水源浑浊已逼近水源。
〈8〉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如“CH4、CO2、HS2”。
〈9〉顶板压力异常。
第二章预防发生水害事故的措施第一节组织措施1、为有秩序的抢险救灾,处理事故尽快地恢复生产,特成立救灾指挥部。
(1)救灾指挥部:总指挥:矿长副总指挥:安全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技术负责人机电副矿长成员:采掘队长通风科长机电科长保卫科长安监科长调度室主任。
(2)救灾指挥部成员通讯录(3)救灾指挥设在调度室,调度室电话:2、井下一旦发生重大事故,事故的首先发现者必须及时向调度室汇报和通知附近工作人员。
3、矿调度室首先向矿长汇报事故情况,立即按计划组织救灾指挥,并组织人员投入救灾。
4、组织井下工人有效地控制事故范围的扩大,在无法控制灾害的情况下,现场人员必须有组织地按原定的避灾路线迅速撤出。
5、事故发生后,必须严格控制入井人数和准确统计井下人员。
6、救灾人员根据事故的性质和位置,选择捷径到达事故地点,以便尽快地进行抢险救灾,井下救灾基地应设在灾害地点附近支架完好的进风巷中。
7、救灾的方法和原则应根据救灾的性质和地点确定,一般采取切断电源,直接救灾,封闭事故区域等方法进行。
8、抢险组、物资准备组、材料购置组设置准备完善,听从调度应急统一指挥。
第二节矿井水害预防的技术措施一、地表水的防治1、由矿领导组织有关人员现场查看地表采空塌陷情况,对漏水隐患的地点进行封充封堵处理。
2、重新挖砌主副风井筒附近的排水沟,确保洪水不入井内。
3、疏通工业广场及道路的各条水道,保证雨季排水畅通。
4、在雨季来临之前,附近准备足够的砂袋,并由专职人员管理。
5、库存足够容量的雨衣、雨鞋、铁锹等防洪物资,并且由专人负责成立防洪领导组。
二、井下防治水1、查清周围小窑分布、开采范围和积水情况,在建设及生产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以防与其它矿井采空区沟通。
2、采掘中一定要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掘)”的原则。
以防渗水事故发生。
3、在井底设有容量足够的水仓和排水设备,确保在24小时内排出矿井最大的涌水量。
4、在机电硐室及水泵房通道内安装防水密闭门。
5、在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配备有小水泵,以防工作面积水。
6、在断层带附近要加强观察,如发现水量增大时,采取专门的堵漏措施。
7、该矿井本年度可能发生的水患灾害地点主要是相临工作面采空区积水,所以在对上一回采面进行封堵(闭墙)管理时,闭墙必须设有水池或反水管,不得堵死,防止采空区形成积水。
第三章水害事故的处理计划一、临场处理1、发生透水事故后,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报告,并在班组长或者老工人的指挥下迅速抢救,就地解决,加固工作地点的支护,堵住出水点,以免事故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