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过程控制教学日历].2
- 格式:docx
- 大小:7.92 KB
- 文档页数:2
记录控制程序1. 目的和范围 (2)2. 引用文件 (2)3. 职责和权限 (2)4. 记录控制要求 (2)4.1.信息安全相关运行记录包括: (2)4.2.记录模板编制 (3)4.3.记录填写和编制 (4)4.4.记录储存 (5)4.5.记录的保护 (5)4.6.保存期 (5)4.7.记录借阅及处置 (6)5. 相关文件 (6)1.目的和范围为了正确实施记录的标识、储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以提供产品符合规定要求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实现其可追溯性和信息安全改进,特制订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所有记录的控制管理。
2.引用文件1)《文件控制程序》3.职责和权限1)总经办:是记录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记录标识、储存、保护、检索、保存期和处置的管理与控制。
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记录的控制和管理。
4.记录控制要求4.1. 信息安全相关运行记录包括:1)管理评审记录;2)内部审核记录;3)人力资源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记录;4)监视和测量记录;5)风险评价、分析、处理记录;6)纠正措施实施结果记录;7)预防措施实施结果记录;8)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第二、三层文件规定体系运行产生的其它记录。
4.2. 记录模板编制1) 记录格式和模板按照信息安全管理手册、相关制度及文件的要求编写,并按《文件控制制度》中的变更管理的规定进行修订,由体系负责人审批。
总经办每年对公司的记录模板进行汇总,填写《信息安全体系文件管理矩阵表》。
其中:2) 文件密级F1~F5表示记录密级为一级到五级。
3) 层次号(D 表示记录、表单)● A 信息安全手册● B 制度文件● C 流程、管理规定● D 记录、表单4) 部门● 总经办 D ) 001~999) (1~5)文件版本号●财务部●行政部等5)记录编号●记录编号:文件编号中层次号为D时,表示本文档是记录表单,编号为文件顺序号。
4.3. 记录填写和编制1)记录的填写或编制由记录的发生部门专人负责, 按信息安全管理手册、制度及规定等要求,使用规定的表格或模板如实填写或编制。
是否受控:是□ 否□ 受控号:A 2013.09.20 有效 周建美 陈 岚 李瑞萍 曹达人 徐为民 A 2012.11.30 2013.09.20 无效 曹达人 李瑞萍周建美 陈 岚徐为民 A 2008.08.28 2012.11.30 无效 曹达人 魏保华李瑞萍 徐为民 版 次 生效日失效日状态编 写审 核批 准文件控制程序(A 版)2013-09-15 发布 2013-09-20 实施Q /G H D B江西省火电建设公司企业标准Q/GHDB-201.02.01-2013江西省火电建设公司 发布√Q/GHDB-201.02.01-2013目次前言1 目的2 适用范围3 引用文件4 职责5 程序5.1 文件分类5.2 文件分级5.3 内部文件编制5.4 文件代号5.5 内部文件审批5.6 文件标识5.7 文件发放5.8 内部文件的评审、修改、换版5.9 文件的使用、保管和归档5.10 文件回收5.11 文件作废、销毁5.12 外来文件管理5.13 电子文本管理6 相关文件7 记录文件修改页第 1 页共15 页Q/GHDB-201.02.01-2013第 2 页共15 页前言本程序依据GB/T 1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4.2.3条款、GB/T 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4.4.5条款、GB/T 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4.4.5条款和GB/T 19022—2003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7.1.4条款、7.2.4条款以及GB/T50430—2007《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3.5条款的有关要求,结合公司机构改革的实际情况编制。
本程序代替Q/GHDB-02.01-2012《文件控制程序》本程序主要起草人:周建美陈岚本程序审核人:李瑞萍曹达人本程序批准人:徐为民本程序于2013年09月15日发布,2013年09月20日实施。
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记录控制程序[XXXX-B-03]Ver 1.0变更履历1 目的为确保对信息安全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实施有效管理,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组织证实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符合要求和有效运行的记录管理。
3 职责综合部负责信息安全记录的管理。
4 相关文件《信息安全管理手册》《信息安全管理文件标识规范》《商业秘密管理程序》《重要信息备份管理程序》《信息安全记录分类与保存期限清单》5 程序5.1 记录的标识5.1.1 要求记录文件的标识按《信息安全管理文件标识规范》进行。
5.1.2 标识信息安全记录应有追溯标识(如流水号),追溯标识由各职能部门确定。
5.1.3 密级记录的密级分类按《商业秘密管理程序》规定进行,涉密信息应将密级标识在记录上。
5.2 记录的保管5.2.1 保管形式纸质记录由各保管部门按规定存放于文件夹/文件柜中,电子记录由各保管部门以电子档的形式保存在服务器上。
5.2.2 备份要求以电子媒体保管的场合,为预防意外,需做适当的备份。
备份的安全要求执行《重要信息备份管理程序》。
5.2.3 记录保存要求记录保管部门应建立《信息安全记录一览表》,明确规定保管记录类别、记录保存期限等。
记录的保存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保存期限应符合《信息安全记录分类与保存期限清单》中的相应的规定。
5.3 记录的查阅5.3.1 权限因工作需要,借阅其他部门的秘密记录,应获得记录保管部门经理授权后方可借阅,并填写《记录借阅登记表》,留下授权记录。
5.3.2 控制借阅者在借阅期内不得改动记录,借阅完毕后,保管部门经理删除其访问阅读权限。
5.4 记录的销毁5.4.1 废弃超过保管期限的记录,应填写《记录销毁记录表》,经行政部批准后,由保管部门作为秘密文件处理废弃。
填表说明:1.本表由课程的主讲教师或责任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开课前填写,一式四份,经专业、教研室主任审批后,教务处、系〔部〕、专业〔教研室〕和任课教师各执一份。
各类课程包括按周安排的各类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等都应填报。
2.但凡按周安排的教学课程,其教学进度方案应按天填报,其它课程根据一次授课学时单元填报。
对于有课内实践工程的课程,必须将课内实践工程填写清楚。
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理论、技能方面到达如下要求:1.理论要求(1)了解智能建筑的根本概念、主要特征、主要内容、开展趋势。
(2)了解智能建筑中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分类。
(3)系统掌握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功能、集成。
(4)能应用Honeywell Ecel 50控制器进行楼宇控制系统设计、调试(5)熟练使用Honeywell Ecel care软件包,生成楼宇设备工作原理图、控制策略、开关逻辑、时间程序等,并能进行系统调试。
(6)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
2.技能要求(1)熟悉空调、给排水监控系统操作及管理功能,根本具备运行管理能力;(2)熟悉供配电、照明、电梯监控系统操作级管理功能,根本具备运行维护管理能力;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概念性、理论性的内容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 或PDF〕,实践性环节根据实训室现有设备情况,采用动手做或参观相结合。
三、课程考核方法1 实操考试占总成绩的50%;2 每组要进行系统的设计、调试,写出实训报告,该局部占总成绩的10%;3 出勤、作业与课堂实训占总成绩的40%。
四、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理论教学内容的课型填写“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习题课〞等;实践教学工程的组织形式填写“整班集中〞、“分组集中〞、“个别分散预约〞等。
2012 —2013 学年度第 2 学期教学日历课程: 动化 智能控制与仪表 学院: 动力与机械 班级: 2010411-413 练习: 14 学时 学院 专业: 自周数: 6 讲课: 36 学时 考核形式: 考试实验: 6 学时共计: 56矚慫润厲钐瘗睞枥。
日 /月 至 日 /月周 次讲课内容及时数 (教学大纲分章和题目名称) 学 时练习内容及时数实验(上 数 习题课、课堂讨论、 课 课 课堂实习 测验等 堂 外 验、上机) 时 时 数 数5.811Proteus 仿真软件的使用 Proteus 仿真软件简介 Proteus 仿真软件基本操作 Proteus 仿真软件实例35.1011Keil 及 C51 Keil 集成开发环境 Keil 与 Proteus 联调 Keil C51 语言35.1512MCS-51 单片机基础 MCS-51 单片机的内部结构 MCS-51 单片机的信号引脚 MCS-51 单片机的应用选型1/73习题2MCS-51 单片机的存储器组织 存储器基础知识 MCS-51 单片机的存储器组织 Mcs-51 单片机特殊功能寄存器 在 Keil C51 中使用存储器 5.17 12 MCS-51 单片机的复位电路及节电工 3 作模式 MCS-51 单片机的复位及复位 电路 MCS-51 单片机的节电工作模式 5.22 13 输出口的简单应用 常用输出器件 霹雳灯控制器设计 用 LED 数码管显示数字 5.24 13 输入口的简单应用 常用输入器件及其电路连接 简易直流电动机控制器设计 实训项目 3:键控灯光控制器设 计 5.29 14 中断及其应用 中断概述 MCS-51 单片机中断系统 中断的 C51 程序设计 定时/计数器及其应用 定时/计数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定时/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及应用 3 习题 2 3 习题 3 3 习题 3 12/7定时/计数器应用实训 5.31 14 并行扩展技术及其应用 系统扩展概述 并行存储器的扩展 简单并行 I/O 口的扩展 键盘接口技术及其应用 键盘的类型及接口设计原则 矩阵式键盘接口设计 矩阵式键盘程序设计实例 6.5 15 模拟量输入输出接口技术及其应用 模拟量输入接口技术 模拟量输出接口技术 6.7 15 智能化仪器仪表数据通信技术基础 智能化仪器仪表串行数据通信基础 MCS-51 的串行数据通信接口 6.12 6.14 16 16 复习、答疑 考试 3 3 3 3 3 3本课程主讲教师 院系负责人邓其军聞創沟燴鐺險爱氇。
过程分析工作表(乌龟图)1目的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过程操作符合规范或顾客的要求,并达到持续稳定受控,以确保产品质量。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轮辋生产过程的控制。
3定义无4职责4.1技术部负责过程控制的策划,并负责提供生产作业指导书及其它所需的足够详细的可理解的文件/资料。
4.2技术部负责特殊工序的工艺验证。
4.3生产部负责编制作业指导书,并负责将产品标准和作业指导书等必要的技术文件发放至各相关的生产岗位。
4.4生产部门负责产品实现过程的管理。
4.5保全课负责生产设备的维修和保养。
4.6生管课负责生产计划的制定安排。
4.7品管部负责生产过程的品质检验、监督和控制。
4.8人事行政部负责组织对特殊工序及影响产品和过程特殊特性的操作人员的重点培训,并负责组织对特殊工序的操作人员的资格评定工作。
5程序内容5.1技术部应确定并策划直接影响质量的生产过程,确保这些过程在受控状态下进行。
5.1.1生产部应使用合适的生产设备,并安排适宜的工作环境。
5.1.1.1各相关的生产部门应保持有序、清洁的生产场所。
5.1.1.2生管课应准备应急计划(如公用事业中断、劳动力短缺、关键设备失效等情况)以便在突发灾害性事件时合理保障顾客的产品供应。
5.1.1.3各相关部门应制定有关的文件,确保符合所有适用的政府的安全和环境法规的要求,包括有关搬运、回收、消除或处置危险物品的规定。
5.1.2生产部应确保生产过程符合有关的标准和技术文件的规定。
5.1.3各相关的生产部门应对适宜的过程参数和产品特性进行监视和控制。
5.1.4特殊工序和特殊特性的确定5.1.4.1根据本公司产品的特殊特性和过程特性等因素,确定浇铸、热处理和喷漆等过程为特殊工序。
5.1.4.2当顾客要求时,技术部应在特殊特性的确定、文件化和控制方面满足顾客的要求,并提供表明符合这些要求的文件。
5.1.5需要时,技术部和保全课应对过程和设备进行认可。
5.1.6品管部和生产部应以最清楚的方式(如文字标准、样件或图示)规定技艺评定准则。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课程教学日历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代码:主讲教师:石婧教师编号: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企业/政府部门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实现企业的战略变革,构建企业可持续的竞争力,增强政府公职部分服务能力。
本课程详细介绍现代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的潜能及其对现代企业/政府管理的影响;介绍先进的基于信息应用的新的管理模式;介绍基于信息系统应用的企业战略变革的决策过程和管理方法;使学生掌握企业有效地开展信息化建设的途径;了解企业信息管理的基本框架和方法。
二、教学目的1、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含义,信息时代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掌握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的关系;2、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3、掌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与前沿;4、掌握管理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开发的过程与方法;5、掌握信息管理部门在组织中的作用和地位、职责、信息主管在组织中的作用、对知识工作者的管理方法三、教学方法课堂授课:基本理论与框架课堂互动:“推”“拉”结合,教学互动小组讨论和作业阅读教材和学习材料四、课程参考资料[1]管理信息系统,David M. Kroanke,机械工业出版社[2]数字时代的信息系统,杰瑟普 (Jessup, Leonard M.),人民邮电出版社[3]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李兴国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五、考核方法平时成绩20%案例讨论40%上机40%六、教学日程安排(32学时上课+16学时上机+8学时课外)本课程按下面给出的次序以及所需学时数,进行讲解。
第一章概述(4学时)要点:基本概念、计算机基础第二章企业信息化/信息企业(movie:The social network)(4学时)要点:企业中的信息、信息系统类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企业建立信息系统的条件第三章数据处理技术(2学时)要点:数据库、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第四章决策支持与人工智能(3学时)要点:决策支持系统、群体决策支持系统、人工智能第五章电子商务(2学时)要点:电子商务的模式、电子商务的影响、电子政务课堂讨论:国内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与思考(4学时)●分小组●课外收集资料●分小组课外阅读案例,提出小组讨论题目●分小组课外讨论●课内分小组讨论●课内集中发言、提问与回答、评分第六章新兴信息技术(3学时)要点:系统仿真、网格、无线技术、数字艺术第七章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1学时)要点: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用户要求与调查研究、新系统规划、可行性分析第八章系统分析(1学时)要点:系统调查、数据与数据流程分析、新系统的逻辑方案的建立第九章系统选型(1学时)要点:系统平台设计原则、网络配置、软件选型、硬件选型、系统平台设计报告第十章系统设计(2学时)要点:基本概念、系统设计方法、数据存储设计、代码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系统安全设计、系统设计文档第十一章系统实施(1学时)要点:系统实施任务、程序设计、系统测试、系统转换、人员培训、系统文档案例讨论:〔4学时〕●分小组●课外收集资料,●分小组课外阅读案例,提出小组讨论题目●分小组课外讨论●课内分小组讨论●课内集中发言、提问与回答、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