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具、夹具检验要求
- 格式:docx
- 大小:7.25 KB
- 文档页数:1
预应力锚具、夹具、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预应力锚具、夹具、连接器作为预应力构件的关键组成部分,对预应力构件的性能和安全起着决定性作用。
本规程旨在规范预应力锚具、夹具、连接器的选用、安装、使用和维护,确保预应力构件的质量和安全。
二、术语和定义1.预应力锚具:用于锚固预应力钢束的装置。
2.预应力夹具:用于夹紧预应力钢束的装置。
3.预应力连接器:用于连接预应力构件的装置。
4.锚固长度:预应力钢束锚入锚具中的长度。
5.夹紧长度:预应力钢束夹入夹具中的长度。
6.预应力损失:预应力钢束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失去的预应力大小。
7.预应力构件:使用预应力技术制作的构件。
三、选用1.预应力锚具、夹具、连接器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规定。
2.应选用品牌知名、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的预应力锚具、夹具、连接器。
3.选用前应对产品进行检验和试验,确保产品符合要求。
四、安装1.预应力锚具、夹具、连接器的安装应按照产品说明书和设计要求进行,不得随意更改。
2.安装前应检查预应力钢束的长度、直径、强度是否符合要求。
3.安装时应保证预应力钢束与锚具、夹具、连接器之间的摩擦力足够大,不得使用润滑剂。
4.安装时应注意保护锚具、夹具、连接器的表面,避免损坏。
五、使用1.预应力锚具、夹具、连接器应按照设计要求和产品说明书使用。
2.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定期检查、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保护预应力构件,避免撞击、振动、过载等不利因素。
4.如发现预应力锚具、夹具、连接器出现破损或失效,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更换或修理。
六、维护1.预应力锚具、夹具、连接器的维护应按照产品说明书和设计要求进行。
2.应定期检查预应力锚具、夹具、连接器的状态和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应定期进行清洗和润滑,保证其正常使用。
4.如预应力损失较大,应及时进行补偿。
七、总则1.本规程适用于预应力构件设计、施工、使用和维护过程中的预应力锚具、夹具、连接器。
钢绞线、锚具和夹具进场检验标准
一、钢绞线进场检验标准。
1. 规格和型号,检查钢绞线的规格和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 表面质量,检查钢绞线表面是否平整光滑,无明显的裂纹、变形和氧化等缺陷。
3. 强度和伸长率,进行拉伸试验,检查钢绞线的强度和伸长率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4. 包装和标识,检查钢绞线的包装是否完好,标识是否清晰完整。
二、锚具进场检验标准。
1. 规格和型号,检查锚具的规格和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 表面处理,检查锚具的表面处理是否符合要求,如镀锌、喷漆等。
3. 尺寸精度,检查锚具的尺寸精度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4. 耐腐蚀性能,进行盐雾试验或其他相关试验,检查锚具的耐腐蚀性能。
三、夹具进场检验标准。
1. 结构和连接,检查夹具的结构和连接方式是否牢固可靠。
2. 使用性能,进行功能性试验,检查夹具的使用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3. 表面质量,检查夹具表面是否平整光滑,无明显的缺陷和损伤。
4. 标识和说明书,检查夹具的标识和说明书是否清晰完整。
在进行进场检验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只有经过严格的进场检验,才能保证钢绞线、锚具和夹具的质量达到施工要求,从而保障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jgj85-2010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
《JGJ 85-2010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是中国建筑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的标准,主要涉及预应力筋的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应用技术规范。
该技术规程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术语和定义:对于涉及的专业术语和定义进行了明确和解释,便于在实际应用中理解和使用。
2. 材料要求:对于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材料要求进行了规定,包括材料的强度、耐腐蚀性能等要求。
3. 设计与施工:对于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设计和施工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尺寸、间距、布置等内容。
4. 质量控制:对于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质量控制进行了规范,包括检验、试验等内容。
5. 使用与检测:对于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使用和检测进行了规范,包括安装、固定、应力调整等内容。
该技术规程适用于建筑工程中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选用、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和使用等方面,有助于提高预应力构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工程质量。
同时,也为相关行业的企业和专业人员提供了一个参考和指导的标准。
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检验实施细则一、目的本细则旨在规范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检验流程,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符合工程要求,保障施工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所有建筑、桥梁、隧道等工程项目中使用的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检验。
三、检验原则合法性:检验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全面性:检验应覆盖所有关键性能指标。
准确性:检验结果应准确无误,可追溯。
时效性:检验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四、检验流程检验准备确定检验标准和方法。
准备检验所需的工具和设备。
明确检验人员的责任和要求。
样品获取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
记录样品的批次、型号和规格。
外观检查检查样品的外观是否有裂纹、变形或损伤。
检查表面处理是否符合要求。
尺寸检验使用卡尺、千分尺等工具测量尺寸。
确保尺寸精度符合设计要求。
力学性能测试进行拉伸、压缩、弯曲等力学性能测试。
记录测试数据,评估性能是否达标。
耐久性测试对样品进行耐久性测试,如耐腐蚀、耐磨损等。
评估样品的长期性能。
连接性能检验检验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连接性能。
确保连接牢固,无松动。
记录与报告记录检验过程和结果。
编制检验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不合格品处理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隔离和处理。
分析不合格原因,采取预防措施。
五、检验标准外观标准:无明显裂纹、变形、损伤。
尺寸标准:符合设计图纸和相关标准。
力学性能标准:达到或超过规定的力学性能指标。
耐久性标准:满足长期使用的要求。
连接性能标准:连接牢固,无松动。
六、检验工具和设备测量工具:卡尺、千分尺、角度尺等。
力学性能测试设备:万能材料试验机、拉力试验机等。
耐久性测试设备:盐雾试验箱、磨损试验机等。
连接性能测试设备:专用的连接性能测试装置。
七、检验人员要求专业知识:具备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相关的专业知识。
操作技能:熟练掌握检验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责任心:认真负责,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沟通能力:能够与其他项目团队成员有效沟通。
八、质量记录检验记录:详细记录检验过程和结果。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检验实施细则1 总则1.0.1 为加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统一本省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检测方法,提高各检测单位检测精度,制定本检测规程,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检测依据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0。
1.0.2 本规程规定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产品分类、代号标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内容。
1.0.3 本规程适用于有粘结、无粘结、体内或体外配筋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使用的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锚具在后张法结构或构件中,为保持预应力筋的拉力并将其传递到混凝土上所用的永久性锚固装置。
锚具可分为两类:1 张拉端锚具:安装在预应力筋端部且可用以张拉的锚具;2 固定端锚具:安装在预应力筋端部,通常埋入混凝土中且不用以张拉的锚具。
2.1.2 夹具在先张法构件施工时,为保持预应力筋的拉力并将其固定在生产台座(或设备)上的临时性锚固装置;在后张法结构或构件施工时,在张拉千斤顶或设备上夹持预应力筋的临时性锚固装置(又称工具锚)。
2.1.3 连接器用于连接预应力筋的装置。
2.1.4 预应力钢材各种预应力混凝土用的钢丝、钢绞线或钢筋的统称。
2.1.5 预应力筋在预应力结构中用于建立预加应力的单根或成束的预应力钢丝、钢绞线或钢筋。
有粘结预应力筋是和混凝土直接粘对的或是在张拉后通过灌浆使之与混凝土粘结的预应力筋;无粘结预应力筋是用塑料、油脂等涂包的预应力筋,可以布置在混凝土结构体内或体外,且不能与混凝土粘结,这种预应力筋的拉力永远只能通过锚具和变向装置传递给混凝土。
2.1.6 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单根或成束预应力筋和安装在端部的锚具组合装配而成的受力单元。
2.1.7 预应力筋-夹具组装件单根或成束预应力筋和安装在端部的夹具组合装配而成的受力单元。
2.1.8 预应力筋-连接器组装件单根或成束预应力筋和安装在端部的连接器组合装配而成的受力单元。
钢绞线、锚具、夹具和连接器锚具、夹具、连接器取样规范《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0 (一)、试验项目:外观硬度锚具锚品摩阻损失1、锚具静载锚固性能,取样频率1批/(同一类产品、同一批原材料、同一种工艺,一次投料生产的数量<5000套。
取样方式:随机抽取数量外观抽10%并不少于10套,硬度抽取5%并不少于5套。
(含锚具、配套的连接器与夹具,夹具每套为5片)2、锚具锚品的摩阻损失、锚具静载锚固性能各取3套(具体数量为6个锚具,对应3个锚具孔数的连接器,对应6个锚具孔数的夹片,对应3个锚具孔数的钢绞线。
(每根长5m,规范要求受拉区不少于3m)(二)、结果判断1、外观表面无裂缝,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则合格。
如有1套不合格,取双倍如仍有一套不合格,则每套检查;2、硬度每个零件测3点,全合格则合格。
如仍有1个零件不合格,取双倍,如仍有一个不合格则每个检查;3、静载锚固与疲劳荷载检验及周期荷载检验,全合格则合格,如有1个不合格,取双倍,如仍有1个不合格,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
(三)、力学性能依据《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屈服强度与松弛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试验项目:表面质量、直径偏差、捻距、力学性能(最大力、最大力总伸长率)屈服荷载(规定非比例延伸力)应力松弛性能(每合同批不少于1次)取样频率≤60t每批(同一牌号同一规格同一生产工艺)取样方式:任取3盘(如少于3盘则逐盘)取样数量:力学性能与屈服负荷:每组3根,每根长1.2m 应力松弛性能:每组1根,每根长1.2m规则:从每盘所选的钢绞线端部正常截取一根试样进行上述试验,如有一项不合格则不合格盘报废;再从未试验过的钢绞线中取双倍数量试样进行该不合格项的复验,如仍有一项不合格则该批判为不合格品。
备注:1、每盘钢绞线应捆扎结实,捆扎不少于6道;2、Ⅰ级松弛为普通松弛,Ⅱ级松弛为低松弛级。
分别适用于所有钢绞线。
3、屈服强度不小于整根钢绞线公称最大负荷的80%;4、GB/T5224—1995对屈服与松弛要求为每季度抽验一次,每次不得少于1根。
应提供基坑支护锚杆、锚索检测报告的依据如下:1、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中4.7锚杆设计和4.8 锚杆施工与检测的规定。
2、根据《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2010) 5进场验收的5.0.3和5.0.14条的预应力筋锚具、夹具与连接器取样规定一、《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2.1 术语2.1.14 锚杆anchor由杆体(钢绞线、普通钢筋、热处理钢筋或钢管)、注浆形成的固结体、锚具、套管、连接器所组成的一端与支护结构构件连接,另一端锚固在稳定岩土体内的受拉杆件。
杆体采用钢绞线时,亦可称为锚索。
4.7 锚杆设计4.7.1锚杆的应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锚拉结构宜采用钢绞线锚杆;当设计的锚杆抗拔承载力较低时,也可采用普通钢筋锚杆;当环境保护不允许在支护结构使用功能完成后锚杆杆体滞留于基坑周边地层内时,应采用可拆芯钢绞线锚杆;2在易塌孔的松散或稍密的砂土、碎石土、粉土层,高液性指数的饱和粘性土层,高水压力的各类土层中,钢绞线锚杆、普通钢筋锚杆宜采用套管护壁成孔工艺;3锚杆注浆宜采用二次压力注浆工艺;4锚杆锚固段不宜设置在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及松散填土层内;5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锚杆的适用性。
4.7.9钢绞线锚杆、普通钢筋锚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5锚杆杆体用钢绞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的有关规定;6 普通钢筋锚杆的杆体宜选用HRB335、HRB400级螺纹钢筋;7应沿锚杆杆体全长设置定位支架;定位支架应能使相邻定位支架中点处锚杆杆体的注浆固结体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0mm,定位支架的间距宜根据锚杆杆体的组装刚度确定,对自由段宜取1.5m~2.0m;对锚固段宜取1.0m~1.5m;定位支架应能使各根钢绞线相互分离;8钢绞线用锚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t14370 2007《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的规定;4.8 锚杆施工与检测4.8.7预应力锚杆张拉锁定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锚杆固结体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且不小于15MPa后,方可进行锚杆的张拉锁定;2拉力型钢绞线锚杆宜采用钢绞线束整体张拉锁定的方法;3锚杆锁定前,应按表4.8.8的张拉值进行锚杆预张拉;锚杆张拉应平缓加载,加载速率不宜大于0.1N k/min,此处,N k为锚杆轴向拉力标准值;在张拉值下的锚杆位移和压力表压力应保持稳定当锚头位移不稳定时,应判定此根锚杆不合格;4锁定时的锚杆拉力应考虑锁定过程的预应力损失量;预应力损失量宜通过对锁定前、后锚杆拉力的测试确定;缺少测试数据时,锁定时的锚杆拉力可取锁定值的1.1倍~1.15倍;5锚杆锁定尚应考虑相邻锚杆张拉锁定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当锚杆预应力损失严重时,应进行再次锁定;锚杆出现锚头松弛、脱落、锚具失效等情况时,应及时进行修复并对其进行再次锁定;6当锚杆需要再次张拉锁定时,锚具外杆体的长度和完好程度应满足张拉要求。
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连接器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Test method and inspect rules of pestering strand.Anchorageand coupler for HighwayBridge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公路桥粱后张预应力钢锭线用锚具、连接器的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等内容。
本标准用于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构件钢绞线用锚具、连接器产品的检验。
2引用椽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杖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5224--1995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14370--93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ASTM A416--90a 预应力混凝土用无涂层七丝钢绞线技术条件BS5896--1980 预应力混凝土用高强钢丝和钢绞线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预应力priestess在结构和构件承受其他作用前,预先施加的作用力所产生的应力。
3.2后张预应力 post tensioning priestess先浇注混凝土的构件,特达到规定强度后,荐施加的预应力。
3.3钢绞线strand由七根圆形断面钢丝捻成的做预应力混凝土配筋用的预应力筋。
3.4钢绞线锚具组装件strand--anchorage assemble钢绞线和锚具组合装配而成的受力单元。
3.5钢绞线连接器组装件strand--couple assemble钢绞线和连接器组合装配而成的受力单元。
3.6钢绞线计算极限拉力 calculating ultimate tensile force of strand钢绞线实际的平均极限拉力。
F c apu——钢绞线锚具组装件中各根钢绞线计算极限拉力之和;F apu——钢绞线锚具组装件的实测极限拉力;F pk——单根钢绞线极限拉力的标准值;f pcm——由钢绞线中抽取的试件的极限抗拉强度平均值;f kp——钢绞线钢材的抗拉强度标准值;εpcm——由钢绞线中抽取的试件应力达到极限抗拉强度时,钢绞线试件的极限应变平均值;εaup——钢绞线锚具组装件达到实测极限拉力时的总应变;A pra——由钢绞线中抽取的试件的实际截面面积的平均值;A pk——钢绞线截面面积的标准值;ηa——钢绞线锚具组装件静载试验测得的锚具效率系数;n——钢绞线锚具组装件中钢绞线根数;E——钢绞线的宏观弹性模量。
公路桥梁施工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一、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同时应满足以下要求:1 预应力筋内缩及锚具变形量平均值应不大于6mm;2 摩阻损失均值应不大于6%;3 张拉锚固工艺应达到以下要求:1)具有分级张拉或因张拉设备倒换行程需要时的临时锚固;2)经过多次张拉锚固后,预应力筋内各根预应力钢材受力仍是均匀的;3)在张拉发生故障时,预应力筋具有全部放松的措施;4)单根垫板连体式锚具,预应力筋应能在锥形夹片孔中自由对中和不顶压锚固。
2预应力筋锚具应按设计要求使用。
用于后张的锚具或其附件上应设置压浆孔或排气孔,压浆孔应有足够的截面面积,以保证浆液的畅通。
3 夹具应具有良好的自锚性能、松锚性能和重复使用性能。
需敲击才能松开的夹具,必须保证其对预应力筋的锚固没有影响,且对操作人员的安全不造成危险。
4 用于后张法的连接器,必须符合锚具的性能要求;用于先张法的连接器,必须符合夹具的性能要求。
5锚具、夹具和连接器进场时,除应按出厂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核查其锚固性能类别、型号、规格及数量外,还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机构进行检验。
1 锚具、夹具、连接器检验项目、检验频次、取样数量与质量要求见下表3。
表3 锚具、夹具、连接器检验项目、频次、取样数量与质量要求2 检验结果判定外观:表面无裂纹,影响锚固性能的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应判为合格;如此尺寸有一项超过允许偏差,则应取双倍数量重做检验;如仍有一套不合格,则应逐套检查,合格者方可使用。
硬度:每个零件测试3点,其硬度应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如有一个零件不合格,则应取双倍数量的零件重做试验;如仍有一个零件不合格,则应逐个检查,合格者方可使用。
静载锚固性能试验:抽取6套锚具(夹具或连接器)组成3个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进行静载锚固性能试验,确保锚具效率系数、总应变等技术指标满足要求,如有一个试件不符合要求,则应另取双倍数量重做试验;如仍有一个试件不符合要求,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预应力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技术要求1.预应力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分类(1)按预应力品种分,有钢丝束镦头锚固体系,钢绞线央片锚固体系和精轧螺纹钢筋锚固体系;按锚固原理分,有支承锚固、楔紧锚固,握裹锚固和组合锚固等体系.(2)螺丝端杆锚具,精轧螺纹钢筋锚具和镦头锚具属于支承锚固;钢质锥塞锚具,夹片锚具(JN)和楔片锚具(XM,QM和OVM)为楔紧锚固。
(3)握裹锚同是将预应力筋直接埋人或加工后(如把钢筋或钢丝镦头、钢绞线压花等)埋入混凝土中,或在预应力筋端头用挤压的办法固定一个钢套筒,利用混凝土或钢套筒的握裹进行锚固。
先张法生产的构件中,预应力筋就是握裹锚固的。
2.预应力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一般要求(1)预应力筋锚具应按设汁要求采用。
锚具应满足分级张拉、补张拉以及放松预应力的要求。
用于后张结构时,锚具或其附件上宜设置压浆孔或排气孔,压浆孔应有足够的截面面积,以保证浆液的畅通。
(2)夹具应具有良好的自锚性能、松锚性能和重复使用性能。
需敲击才能松开的夹具,必须保证其对预应力筋的锚固没有影响,且对操作人员的安全不造成危险.(3)用于后张法的连接器,必须符合锚具的性能要求;用于先张法的连接器,必须符合夹具的性能要求。
3.预应力锚具夹具和连接器进场验收规定(1)锚具、夹具和连接器进场时,除应按出厂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核查其锚固性能类别、型号、规格及数量外,还应按下列规定进行验收:①外观检查:应从每批中抽取10%的锚具且不少于10套,检查其外观和尺寸。
如有一套表面有裂纹或超过产品标准及设计图纸规定尺寸的允许偏差,则应另取双倍数量的锚具重做检查,如仍有一套不符合要求,则应逐套检查,合格者方可使用。
②硬度检验:应从每批中抽取5%的锚具且不少于5套,对其中有硬度要求的零件做硬度试验。
对多孔夹片式锚具的夹片,每套至少抽取5片。
每个零件测试3点,其硬度应在设计要求范围内,如有一个零件不合格,则应另取双倍数量的零件重做试验,如仍有一个零件不合格,则应逐个检查,合格者方可使用。
一依据标准GB/T14370-2000《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二设备仪器游标卡尺或螺旋测微器、洛氏硬度计三试验方法及步骤1 外观检查1.1检查方法表面有无裂缝,用肉眼进行观察。
进行尺寸检验,可用游标卡尺或螺旋测微器。
1.2结果判定如果表面无裂缝,影响锚固能力的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应判为合格;如此项尺寸有1套超过允许偏差,则应另取双倍数量重做试验;如仍有1套不符合要求,则应逐套检查,合格者方可使用。
如发现1套裂纹,应对全部产品进行逐套检查,合格者方可使用。
2 硬度试验下面以HR-150A型洛氏硬度计为例说明硬度试验的步骤。
2.1试验前的准备工作被测试件的表面应平整光洁,不得带有污物、氧化皮、凹坑及显著的加工痕迹,试件的支承面和试台应清洁,保证良好结合,试件的厚度应大于10倍的压痕深度。
根据试件的形状,尺寸大小来选择合适的试台,试件如异形,则可以根据具体的几何形状自行设计制造专用夹具,使硬度测试具有标准的示值。
2.2实验过程根据实验的技术要求选择标尺。
将压头安装在测杆孔中,贴紧支撑面,把压头紧固螺钉略为拧紧,将试件放在试台上。
顺时针转动旋轮,升降丝杆上升,压头与试件接触时,升速度要缓慢平稳。
表盘上小指针从黑点移到红点,此时大指针转过三圈至零件±5HR分度处,这时,停止试验力施加。
微调表盘对准零件。
将加卸试验力手柄缓慢向后推,保证主实验力在4~6s内平稳的向前拉,卸除主试验力,保持初试验力,从相应的标尺刻度上立即读取硬度示值下降试台,一次试验循环结束。
如需要继续试验则可按上述顺序操作。
2.3结果判定每个零件测试3点,当硬度值符合设计要求的范围时应判为合格;如有1个零件不合格,则应另取双倍零件重作实验;如仍有 1个零件不符合要求,则应逐个检查,合格者方可使用。
3 静肋锚固性能试验3.1试验过程试验用的预应力筋锚具、夹具或连接器组装件应由全部零件和预应力筋组装而成。
组装时不得在锚固零件上添加影响锚固性能的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等(设计规定的除外)。
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检验要求
检验项目全项检验项目
及频次
抽检项目及频次质量要求项目频次项目频次
锚具、夹具、连接器
外观√
任何
新选
厂家
√同一种类、
同材料和同
一生产工艺
且连续进场
的预应力筋
用锚具、夹
具和连接
器,没1000
套为一批,
外观检验每
批抽检
10%,且不
少于10套;
硬度检验每
批抽检不少
于5%,且
不少于5
套;静载锚
固系数性能
试验每批抽
检一次(3
套);锚板
强度每批抽
取3个样
品。
符合
GB/T14370
及
TB/T3193硬度√√
静载性能
(锚固效力
系数、极限
拉力总应
变)
√√
锚板强度√√
疲劳性能√
周期荷载性
能
√
锚口摩阻√
喇叭口摩阻√
预应力筋检验要求
检验项目全项检验项
目及频次
抽检项目及频
次
质量要求项目频次项目频次
预应力筋抗拉强
度
√
任何
新选
厂家
√同牌号、
同炉罐
号、同规
格、同生
产工艺、
同交货状
态的预应
符合
GB/T5223\GB/T5224
及GB/T20065
屈服荷
载
√√
弹性模
量
√
极限伸长率√√力筋30t
为一批。
松弛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