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听为虚—同音字和同音词
- 格式:ppt
- 大小:2.45 MB
- 文档页数:23
第二节耳听为虚——同音字和同音词从前有个人给县令送去一筐枇杷,附了一封短信,写道:“敬赠琵琶一筐……”当时县令正与几位朋友闲聊,他们打开筐子盖一看,看见筐子里装的不是琵琶,而是枇杷。
县令觉得好笑,随口吟了两句:“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
”在场的客人中有位才思敏捷的人,立即接着吟道:“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笛子尽开花。
”屋里的人们一听,立即哈哈大笑。
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赏读:孔子说:“一个有道德的君子讲的是团结协调,而不是勾勾搭搭。
而那种没有道德的小人,却是勾勾搭搭,不讲团结,不顾大局。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赏读:孔子说:“不断地温习旧知识,在这个基础上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就可以当老师了。
”3.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论语·为政》赏读:(孔子的弟子子贡问怎样才能做个君子时)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能够算是一个君子了)。
”传播·传布传播一般指广泛传送、散布,对象可以是有意识的宣传内容,如理论、消息、名声等,也可用于生物或其他事物的散布、传开,如花粉、细菌、疾病等;传布指的是公开对外陈述,一般只用于有意识的宣传内容。
例句1:信息技术还广泛运用在传播农业科技知识上。
例句2:我们的声音会传布出去,听见的人自然会明白我们的意思。
痴心妄想·胡思乱想“痴心妄想”,痴心:沉迷于某人或某事的心思。
妄想:荒诞的打算。
一心想着不可能实现的事,也指愚蠢荒唐的想法。
“胡思乱想”,指没有根据、不切实际的瞎想。
都有“想”“想法”的意思。
前者有“痴心、狂妄”的意思,所指的思想活动往往是连续的、顽固的,它可以有专注的目标,可以带宾语,其贬义色彩浓于“胡思乱想”;后者有“随意、胡乱想”的意思,所指的思想活动往往是间歇的、短暂的,而且没有专注的目标,一般不带宾语,其贬义色彩不如“痴心妄想”浓烈。
耳听为虚耳听为虚——同音字和同音词 汉语音节的数量是非常有限的,而中国汉字的数量却是非常庞大的。
这必然会造成一种现象,即同一个音节,会有几个汉字都读这个音。
也就是中国汉字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同音字和同音词的原因了。
今天我们主要来了解同音字和同音词这个问题。
同音字和同音词只是字与词的区别,下面在讲解中,以同音词为主。
什么是同音词 同音词是指语音相同而意义之间并无联系的一组词。
例:“别”①别离。
如“别了,我的母校”。
②另外。
如“别有一番风趣”。
③绷住或卡住。
如“别上校徽”。
④不要,不用。
如“别去了”。
这几项无内在的联系,例句中的四个“别”是四个同音词,只是用一个字书写罢了。
又如:“令”①命令:“军令如山”。
②时节:“现在是夏令时间”。
③(美好)敬辞:“令兄最近怎么样”。
④令(多用于词调、曲调名):如梦令。
还有书写形式不同的同音词,如: “公事——公式——工事——攻势”、“大路、大陆” 中国汉字的拼音是复杂的,因此识读它们会给我们带来非常大的困难。
但是要想掌握好这一点,还是有一些小的巧门的。
要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错读分以下几种类型。
1.形声字的错读 这一类的错读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声旁的声母变化了。
例如:“刹那”的“刹”读chà,不读出shà。
“纤维”的“纤”读xiān,不读qiān。
另一种是声旁的韵母变化了。
例如:“缕”读lǚ,不读1óu。
“捺”读nà,不读nài。
再有一种情况就是声旁中的声母、韵母全变了。
例如:“枢”读shū,不读qū。
“彤”读tóng,不读dān。
2.形近字的错读, 例如:因“谄”与“陷”“馅”相近,将“谄”chǎn错读成xiàn;因“掣”与“擎”相近,将“掣”chè错读成qíng。
3.多义多音字的错读 有些字的字义不同,字音也不同,但人们往往不加区别地错读成一个音。
科目:语文 模块: 选修 语言文字应用 课时编号: 主编人:康晓飞 参与者:高二语文组成员 审核人:庞守斌 班级: 学生姓名: 评价: 使用日期: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二课时《耳听为虚——同音字和同音词》学习目标:能正确区别并应用同音字、同音词预习案一、同音字和同音词1、和绅:纪侍郎,纪大人,这是何物?是狼(侍郎)是狗?纪晓岚:和尚书和大人,这好办,看尾巴尖呀,下垂是狼,上竖(尚书)是狗,记住了,尚书是狗。
旁一御史:巧言舌辩!狼吃肉,狗吃粪,它吃肉,是狼(侍郎)是狗毫无疑问!纪晓岚:狼性固然吃肉,狗也不是不吃,它是遇肉吃肉,遇屎(御史)吃屎,御史吃屎! 二、同音字的妙用 1、歇后语: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缺衣少食(一、十) 和尚打伞—— 无法无天(发) 黄鼠狼觅食—— 见机行事(鸡) 豁牙子拜师傅—— 无耻之徒(齿) 空棺材出葬—— 目中无人(木) 西瓜地里散步—— 左右逢源(圆) 卖布不带尺子—— 存心不良(量) 龙王爷搬家—— 厉害(离海) 2、同音字的妙用—对联画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帖翰林书无山得似巫山好 何水能如河水清 贾岛醉来非假倒 刘伶饮尽不留零 提锡壶,游西湖,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3、同音字的妙用—诗词《竹枝词》 刘禹锡(唐)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探究案1、欣赏下面的同音奇文,试着解释一下文章的意思。
于瑜想去钓鱼,到我家找我。
对我说: “我想去渝水的滩涂上钓鱼,你和我去吗?” 我说:“我打算去卖玉,俞禹想买我的玉,我得去他家。
”于是我同于瑜一同来到了俞禹家, 见到了俞禹,想要把玉卖给他,这时天下起了 雨,大雨漫过了禹家的房子。
我对于瑜说: “我本来打算去渝水的滩涂上钓鱼,现在在俞禹家遇上大雨,是该钓鱼呢?还是卖玉呢?” 于瑜和我在一起在俞家避雨,我把玉卖给了俞禹。
等雨停了,我和于瑜慢慢走出俞禹的家, 去渝水的滩涂上钓鱼。
请问:你怎样看待同音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呢?小结:同音现象在诗歌、对联、歇后语和吉利话中 的运用风趣幽默,充分表现了汉语特点,体现出 汉语的魅力,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