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专题 阿拉伯国家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11
阿拉伯国家风土人情第一篇:阿拉伯国家风土人情阿拉伯国家风土人情全世界以伊斯兰为国教或穆斯林在本国占有半数以上的国家一般称为伊斯兰国家,共有44个。
亚洲有22个,如:阿富汗,巴基斯坦,巴勒斯坦,巴林,塞浦路斯,伊朗,伊拉克,印度,科威特,黎巴嫩,马尔代夫,马来西亚,孟加拉国,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土耳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也门,文莱,印度尼西亚。
非洲22个:阿尔及利亚,埃及,布基纳法索,冈比亚,吉布提,马里,毛里塔尼亚,摩洛哥,尼日利亚,塞拉利昂,塞内加尔,索利亚,苏丹,突尼斯,乌干达和乍得。
沙特阿拉伯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
“沙特阿拉伯”一词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幸福的沙漠”。
沙特22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约一半被沙漠覆盖,境内没有常年有水的河流或湖泊,首都是利雅得。
沙特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
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继承者建立了阿拉伯帝国,其公元8世纪为鼎盛时期,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
阿拉伯人有雄辩的口才、精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并且把自由和荣誉看的比生命还宝贵,又是最好的骑士。
热情大胆、勇敢善战、说话简达、记忆力强、勤劳热情、平易近人、坚决果断、忠实可靠。
穆罕默德的诞生地麦加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在伊斯兰世界被誉为“诸城之母”。
每年,世界各地前来麦加的穆斯林朝觐者数以百万计。
麦加位于沙特西部山区。
沙特阿拉伯当地会有许多节日在这里举行,如:开斋节、宰牲节、圣纪、阿舒拉节、诺鲁兹节、惠风节等。
节日期间,穆斯林要禁止做一些有违宗教规定的事情,如:饮酒、赌博、拜像、求签等。
节日的时间由伊斯兰教教历来规定。
沙特是政教合一的君主制王国,伊斯兰教为国教,《古兰经》和穆罕默德的《圣训》是国家执法的依据。
国王是国家元首,行使最高行政权和司法权。
沙特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石油储存量和产量均位居世界之首,石油和石化工业是其经济命脉。
目前,沙特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2612亿桶,占世界储油量的26%,沙特年产原油4亿至5亿吨,石化产品外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石油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70%以上,石油出口占出口总额的90%以上,阿拉伯的天然气储量也极为丰富,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6、75亿立方米,居世界前列。
阿拉伯帝国简史阿拉伯国家是以阿拉伯民族为主体的国家,一共有22个,分布在北非和中地区人口有4亿,国家的领土面积加起来有1313万平方公里,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口更是高达13亿,那么阿拉伯帝国和伊斯兰教是如何发展的呢我们要介绍一下阿拉伯半岛,阿拉伯半岛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也是阿拉伯人生存和发展的舞台,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的西南部,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半岛,面积接近三分之一个加拿大面积为322万平方公里,阿拉伯半岛三面环海,东临波斯湾和阿曼湾,南临印度洋,西临红海,北边是肥沃的新月地带。
阿拉伯半岛位处于重要的地理要冲,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之间的曼德海峡是红海的大门,可以控制从地中海进入印度洋的通道,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海峡,是欧亚大陆的战略要地。
阿拉伯半岛是一个辽阔的高原,西南部较高,从东北呈阶梯状下降。
阿拉伯半岛上的沙漠,约占全部面积的三分之一。
阿拉伯半岛阿拉伯半岛广阔无垠的沙漠,把半岛上的阿拉伯人分为两部分:阿拉伯半岛北部和中部的游牧民被称为贝都因人,意为沙漠中的居民,他们随水草而居。
阿拉伯人早期有着多种信仰,崇拜麦加麦克白的黑石,被称为圣石。
再有就是对天体的崇拜,会根据地域环境而变化,如农业区需要阳光的滋养,崇拜日神,游牧区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在沙漠摧残着一切,人民喜欢夜晚,夜晚的清凉抚平了日间的酷热,因而崇拜月神。
还有就是对祖先的崇拜,认为祖先离世灵魂和躯体并没有分离,而是睡着了得到了安息,祖先需要得到祭拜。
再者就是偶像崇拜各部落都有自己的偶像有着自己独特特点的仪式。
除此之外还有耶路撒冷诞生的犹太教和基督教,其一神教和政教对阿拉伯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为伊斯兰教的诞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内阿拉伯半岛存在着部落的血亲复仇、财富分化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在外战略要地阿拉伯半岛,被西边的东罗马帝国和东边的萨珊波斯帝国垂涎,阿拉伯半岛成为交战的中心,人民遭受着苦难渴望着统一。
先知穆罕默德生于麦加古莱氏部落的哈希姆家族,麦加是当时阿拉伯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是红海古道的商业重镇重镇,从也门到叙利亚进行贸易的必经之地,有着著名的神石和天房,也是阿拉伯的宗教中心,哈希姆家族是当地名门望族,但是成大事者必须要遭受到苦难,穆罕默德的童年是不幸的父亲在自己出生两个月前去世,六岁是母亲病故,八岁是由他的伯父收养,由于家庭贫困他无力上学,靠着牧羊赚着微薄的收入,12岁的默罕默德结束了牧童生活随自己的伯父去巴基斯坦和叙利亚经商,后来受雇于麦加富孀赫蒂彻,穆罕穆德为她的商队赶骆驼,干得出色深受她的赏识。
新版阿拉伯语国家概况精讲笔记
引言
本文档旨在提供有关阿拉伯语国家的概况和基本信息,并对其主要特点进行精讲。
以下是对一些阿拉伯语国家的简要介绍。
沙特阿拉伯
- 阿拉伯半岛最大的国家,首都为利雅得。
- 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为国教。
- 盛产石油,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之一。
- 沙特阿拉伯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麦加和麦地那是的圣地。
埃及
- 位于非洲和亚洲之间,东北非洲的国家,首都为开罗。
- 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
- 埃及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 尼罗河是埃及的重要河流,为该国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阿联酋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南部。
- 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
- 阿联酋是一个富裕的国家,以其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而闻名。
- 迪拜和阿布扎比是阿联酋最著名的城市,以其现代化的建筑和繁荣的经济而闻名。
摩洛哥
- 位于非洲北部,首都为拉巴特。
- 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和柏柏尔语。
- 摩洛哥地处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拥有美丽的海滩和迷人的山脉景观。
- 摩洛哥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以其传统的摩洛哥市场、美食和手工艺品而著称。
结论
以上只是对一些阿拉伯语国家的简要介绍,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历史和经济特点。
深入了解阿拉伯语国家的概况对于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促进国际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国家概况(最近更新时间:2012年12月)【国名】阿拉伯联合酋长国(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面积】83,600平方公里(包括沿海岛屿)。
【人口】826万,外籍人占88.5%,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国。
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多数属逊尼派。
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通用英语。
【首都】阿布扎比(Abu Dhabi)。
【国家元首】总统哈利法·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Khalifa Bin Zayed Al-Nahyan),2004年11月当选,2009年连任。
【重要节日】国庆日:12月2日。
【简况】位于阿拉伯半岛东部,北濒波斯湾,海岸线长734公里。
西北与卡塔尔为邻,西和南与沙特阿拉伯交界,东和东北与阿曼毗连。
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5月-10月)炎热潮湿,气温40-50℃,冬季(11月-翌年4月)气温7-20℃,偶有沙暴。
平均降水量约100毫米,多集中于1-2月间。
公元7世纪隶属阿拉伯帝国。
自16世纪开始,葡萄牙、荷兰、法国等殖民主义者相继侵入。
19世纪初,英国入侵波斯湾地区,并于1820年强迫当地7个酋长国与其签订“永久休战条约”,此后各酋长国逐步沦为英国的保护国。
1971年3月1日,英国宣布同各酋长国签订的条约于年底终止。
同年12月2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宣告成立,由阿布扎比、迪拜、沙迦、富查伊拉、乌姆盖万和阿治曼6个酋长国组成联邦国家。
1972年2月10日,哈伊马角加入联邦。
【政治】联邦最高委员会由7个酋长国的酋长组成,是最高权力机构。
国内外重大政策问题均由该委员会讨论决定,制订国家政策,审核联邦预算,批准法律与条约。
总统和副总统从最高委员会成员中选举产生,任期5年。
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
除外交和国防相对统一外,各酋长国拥有相当的独立性和自主权。
联邦经费基本上由阿布扎比和迪拜两个酋长国承担。
2012年阿联酋政局稳定,对内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对外交往活跃,注重加强与海湾地区国家及其他阿拉伯国家关系,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独特作用。
1、阿拉伯国家:以阿拉伯民族为主要居民的国家。
又称“阿拉伯世界”2、阿拉伯联盟成员国:共22个,12个在西亚,10个在北非西亚: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约旦、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也门、巴勒斯坦北非: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毛里塔尼亚、苏丹、索马里、吉布提、科摩罗3、中东这个称谓的形成:公元16、17世纪欧洲殖民主义者向东侵略扩张时使用起来的。
他们以欧洲为中心,按距离远近,把东方各地分为近东、中东、和远东,后来就成为了习惯称谓。
4、现在所说的中东:一般就是指亚非欧三大洲相连接的区域,主要是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一带范围:东起伊朗高原,西达北非和地中海东岸,北至黑海和高加索,南临亚丁湾和阿拉伯海。
中东——三洲六海之地(六海:地中海、黑海、红海、里海、爱琴海、阿拉伯海)5、大国激烈争夺的原因:①地理位置:陆地和水上———中东到欧洲重要的石油通道②自然资源丰富,石油资源:蕴藏量占世界2/3,产量占世界的2/5,出口占世界的2/3,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供应基地,素有西方世界“经济生命线”之称。
5、石油最多的5个国家:①沙特阿拉伯;②伊拉克;③阿拉伯联合酋长国;④科威特;⑤伊朗6、中东地区人口:人口总数约为5亿,包括大大小小数十个民族。
其中以穆斯林为主,人口过千万的民族:①阿拉伯人;②土耳其人;③波斯人;④库尔德人;⑤阿塞拜疆人;⑥普什图人;⑦柏柏尔人人口以非穆斯林为主的民族:①犹太人(占以色列总人口的81%);②科普特人(埃及的少数民族,信奉基督教)7、阿拉伯国家联盟——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组织总部位于开罗,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阿盟首脑会议)是阿盟的最高权力机构也是阿盟和阿拉伯国家最高的级别会议:,主要商讨地区性问题主要组织机构:理事会、专项部长理事会、联合防御理事会、经社理事会、秘书处、首脑会议8、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巴林、卡塔尔、科威特、沙特阿拉伯。
(一)题型1.填空题(1×30)2.单选题(2×10)3.多选题(2×10)4.论述题(3×10)(二)题目1.“阿拉伯国家”的概念是什么?说明“伊斯兰国家”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区别和关系,并举例说明。
阿拉伯国家是指以阿拉伯民族为主、居民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讲阿拉伯语、并且加入了阿拉伯联盟的国家和地区。
伊斯兰国家是指以伊斯兰为国教的国家;伊斯兰国家并非都属于阿拉伯国家;但所有的阿拉伯国家都是伊斯兰国家;如伊朗,马来西亚等东亚国家,他们属于伊斯兰国家但不属于阿拉伯国家。
2.阿拉伯国家有几个?分别是哪些,首都是什么。
哪些位于亚洲,哪些位于非洲?目前阿拉伯国家和地区共有22个,主要分布在西亚北非地区,包括巴勒斯坦、约旦、叙利亚、黎巴嫩、沙特、伊拉克、也门、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巴林、阿曼等12个西亚国家;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利比亚、苏丹、毛里塔尼亚等7个北非国家;非洲东部的吉布提和索马里以及印度洋西部岛国科摩罗。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开罗苏丹民主共和国,喀土穆摩洛哥王国,拉巴特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阿尔及尔伊拉克共和国,巴格达沙特阿拉伯王国,利雅得也门共和国,萨那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大马士革突尼斯共和国,突尼斯索马里共和国,摩加迪沙约旦哈希姆王国,安曼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的黎波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布扎比黎巴嫩共和国,贝鲁特巴勒斯坦国,耶路撒冷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努瓦克肖特阿曼苏丹国,马斯喀特科威特国,科威特卡塔尔国,多哈科摩罗国,莫罗尼巴林国,麦纳麦吉布提共和国,吉布提3.阿拉伯国家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是三大洲的连接之地,被称为“两洋五海之地”,其中两洋指的是___大西__洋和__印度___洋;五海指的是__红___海、__黑___海、___里__海、__阿拉伯___海和__地中___海。
4.伊斯兰教的三大圣地。
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5.伊斯兰教的宗教经典叫《__古兰经___》。
带你一次性搞懂世界历史——阿拉伯帝国篇上一期给大家说完了以色列和犹太人的历史,其中提到过和犹太人相爱相杀的阿拉伯人,他们不仅是犹太人的邻居,而且在民族起源神话中,阿拉伯人也自称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和犹太人一样都是出自闪族一系。
亚伯拉罕家族的世系图不过,两者之间却有着不一样的宗教信仰和历史遭遇,而且阿拉伯人还用他们的宗教信仰结合国家政治,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政教合一大帝国——阿拉伯帝国。
那么,今天咱们就来说说阿拉伯民族的历史故事,以及他们所创造的伊斯兰文明。
早期阿拉伯文明和伊斯兰教的创立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在阿拉伯半岛,这里是闪族人的故乡,阿拉伯人就是滞留在半岛上未迁出的闪族人。
在伊斯兰教创立之间,半岛上并未形成统一的国家,只有一些零星的城市和部落存在,在这里世代居住的闪族人也因为地理原因,逐渐分化成为南北两大支系:北部的贝都因人和南部的塞白人。
阿拉伯半岛北部和中部是一块大高原,绝大部分地区都是沙漠和草原,气候干旱,难于耕作,居住在北部的贝都因人大多都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物资非常匮乏,各部落之间为了争夺水源和牧场经常发生战争,使得整个贝都因人社会一直处在无秩序的动乱状态之中。
阿拉伯半岛地形图而在半岛西部和南部地区则是临海的平原和山地,降雨充足,土地肥沃,物资丰富,速来有“福地”之称。
因此住在南部的塞白人在公元前数世纪就开始发展农业,并在南部建立了文明昌盛的塞白国家。
塞白人不仅精于农事,而且擅长商业,半岛西南部的汉志和也门地区又正是北非、地中海和印度洋之间的交通要冲,是古代东、西方商品的集散地,商业相当繁荣,沿着商路兴起了许多城市。
但是也因为阿拉伯半岛南部既是商业要冲,又是难得的一块农业福地,很容易吸引来外敌的入侵。
所以,历史上的塞白国家自建立起,就不断遭到北部贝都因人的劫掠,以及其他外族的侵略。
公元前2世纪左右,一支早已迁出半岛的闪族人,名叫希米亚人,他们此时再次返回半岛,并成功征服了塞白人,在塞白国家的基础上建立了希米亚王国。
高中阿拉伯帝国知识点整理一、阿拉伯帝国的建立与扩张1. 伊斯兰教的兴起:阿拉伯帝国兴起的背后是伊斯兰教的兴起。
公元7世纪初,先知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传播伊斯兰教,最终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各个部落。
2. 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后,由哈里发(穆斯林政治领袖)接替领导。
哈里发们发动了一系列的征战,逐渐征服了波斯、埃及、叙利亚等地,建立了庞大的阿拉伯帝国。
3.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利用伊斯兰教的号召力,不断扩张领土。
他们征服了北非、西班牙等地,并在东方地区与拜占庭帝国和波斯帝国展开了长期的争夺。
二、政治与行政制度1. 哈里发制度:阿拉伯帝国采用哈里发制度,由哈里发统治全国。
哈里发是伊斯兰教的精神和政治领袖,拥有极高的地位和权力。
2. 地方行政:阿拉伯帝国采用了分封制度,将征服的土地分封给王子、贵族和军事统帅等,以维护中央政权的稳定。
3. 宗教法庭:阿拉伯帝国实行伊斯兰教法,设立宗教法庭来处理民事和刑事案件。
4. 税收制度:阿拉伯帝国实行严格的税收制度,包括土地税、财产税等,以维持国家的财政收入。
三、文化与科学进步1. 伊斯兰文化:阿拉伯帝国将伊斯兰教作为国家的宗教,伊斯兰文化在帝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阿拉伯帝国成为了伊斯兰文化的中心,伊斯兰文化对阿拉伯帝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学问与翻译:阿拉伯帝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特别是在数学、天文学、医学、建筑等方面。
他们将古希腊、古罗马等文化翻译成阿拉伯语,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发展。
3. 图书馆与学院:阿拉伯帝国建立了许多著名的图书馆和学院,如巴格达的“贝图尔图书馆”和开罗的“爱资哈尔大学”,成为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的中心。
四、经济与贸易1. 农业与灌溉:阿拉伯帝国发展了灌溉技术,大规模修建灌溉渠道,使沙漠地区变为良田,农业生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2. 贸易与商业:阿拉伯帝国位于东西方贸易的重要枢纽,通过陆路和海路进行贸易,特别是香料、丝绸等高价值商品的贸易,带动了经济的繁荣。
阿拉伯国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国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拉伯文:ثاراملإا تيبرعلا ةدحخملا,罗马化:Al-Imārāt al-'Arabīyah al -Mutta ḥidah ),一般简称阿联酋或UAE ,华商俗称为沙漠中的花朵,是一个以产油国家著称的中东沙漠国家,位于西南亚的阿拉伯半岛东南部,以七个酋长部落组成,与阿曼和沙特阿拉伯接壤。
首都阿布扎比,也是境内最大部族的领地。
中文名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英文名称: Al-Imārāt al -'Arabīyahal-Mutta?idah简称: UAE所属洲:亚洲 首都: 阿布扎比主要城市:拜迪 国庆日:12月2日 国歌: Arabic Emirati Tahiat Alalam官方语言:阿拉伯语国家领袖: 哈利法·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 人口数量: 4599000人(2009年) 人口密度: 30/km2 主要民族: 阿拉伯人 主要宗教: 伊斯兰教 国土面积: 82880平方公里 水域率: 0.1% GDP 总计: 218659亿美元(2008年) 人均GDP : 42934美元(2008年) 国际电话区号: +971 国际域名缩写:.ae阿拉伯国家政治体制各异。
现有7个君主制国家,其中沙特和阿曼实行君主专制,约旦、科威特、巴林、卡塔尔和摩洛哥实行君主立宪制。
其余15个阿拉伯国家实行共和制,均为总统制,其中多数国家建立了领导社会政治生活的政党和集权的国家政治体制,如埃及、叙利亚、也门等;黎巴嫩实行分权制总统制;伊拉克、阿联酋实行联邦制。
阿拉伯国家经济阿拉伯国家均属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发展较慢,经济结构普遍比较单一,石油、天然气、旅游以及农牧业是主要经济支柱。
石油也不是所有的阿拉伯国家都有,只是少数阿拉伯国家才有。
近年来,阿拉伯国家普遍加大了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推动私有化,鼓励吸引外资,加之受惠于高油价,经济增长加速。
XX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阿拉伯国家阿拉伯国家及其范围以阿拉伯人为主的国家被称为阿拉伯国家。
西亚是世界上阿拉伯人的主要聚居地区之一。
除了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塞浦路斯、以色列、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8个国以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均属于阿拉伯国家。
此外,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的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五个国家也属于阿拉伯国家。
民族、语言、风俗西亚主要为白色人种,主要民族有阿拉伯、波斯、格鲁吉亚等民族,多数居民是阿拉伯人,通用阿拉伯语。
阿拉伯人的风俗习惯是喜爱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观是白色的,男人的传统服装也是白色的缠头巾和宽大的白色长袍。
这是因为白色对强烈的阳光有反射作用,吸热较少的缘故。
有些严格执行教规的阿拉伯国家,规定妇女外出,必须面戴黑纱。
黑纱上只留两个小孔,以免遮挡视线。
比较开明的国家已经抛弃这种习惯,妇女用头巾或披肩代替黑纱,男子多穿西装。
宗教:西亚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祥地①阿拉伯国家的人多信奉伊斯兰教,处处可见圆顶尖塔耸立的清真寺。
伊斯兰教徒喜爱吃烤羊肉、甜点心、抓饭、烤饼、瓜果。
②麦加城: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地,被称为伊斯兰教的圣城。
每年到麦加朝觐的穆斯林多达数百万。
麦加大清真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清真寺。
③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看作是圣城。
耶路撒冷分为旧城区和新城区两部分,旧城区中有一座古城,又称为圣城,四周环绕着高墙。
古城中的另一重要纪念物是犹太人的“哭墙”。
这是在犹太圣殿废墟上用大石块垒起的石墙,犹太人把“哭墙”视为犹太王国的旧址,因而,它便成为犹太教最重要的崇拜物。
一.近现代阿拉伯国家·西方殖民者对阿拉伯国家的侵略西方各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后,纷纷走上对外侵略掠夺的殖民道路。
当18世纪末奥斯曼帝国开始衰落时,西方列强就把目光投向了中东阿拉伯国家。
1789年5月拿破仑率领35000名军队远征埃及。
7月份占领了历史古都——亚历山大。
揭开了西方列强对阿拉伯各国入侵的殖民活动的序幕,同时也开始了阿拉伯民族反殖民、争取独立斗争的历史。
1798年5月,拿破仑率领350艘战舰,载了35000军队远征埃及。
7月1日,拿破仑的战舰驶入亚历山大港。
经过12天的战争,这座历史上的古都——埃及的大门亚历山大港就沦入法国侵略军之手。
接着拿破仑沿尼罗河向埃及首都开罗推进。
开罗的守军虽然忙着建筑工事,但也准备抵抗。
但是贵族们和富人们早已忙着收拾金银财富,向四处逃亡。
唯有开罗的广大贫苦居民,团结在人民领袖奥马·麦克莱姆的周围,准备打击法国侵略军。
拿破仑的先头部队月6000人,从尼罗河两岸进抵开罗郊外。
和马穆鲁克的骑兵相遇。
两军激战不久,骑兵团便在法军的密集炮轰下节节退败了。
这时奥马·麦克莱姆领导下的人民志愿军赶了上来。
他们手中的武器,仅有少数的火药枪,他们是以刀叉棍棒和石头为武器的。
拿破仑由于在欧洲大陆战争中的失败而被迫下台。
但法国殖民者继续占领埃及。
但遭到了阿拉伯人民的激烈反抗。
在埃及对法的的战斗中,英军以援助土耳其政府为名,趁机进军埃及。
在法国军队撤离后,英国人借机控制了埃及,接着进一步吞并了苏丹。
至19世纪英国控制了波斯湾地区,吧科威特、伊拉克、巴林、也门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意大利在1911年占领了利比亚,而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则成了法国人的势力范围。
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已牢牢控制了叙利亚和黎巴嫩。
整个阿拉伯地区,除了阿拉伯半岛由于交通不便,殖民主义者无法渗透外,其余各地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土耳其成为德国的盟友,而英法却控制着阿拉伯人的大部分地区。
阿拉伯民族的处境非常艰难,他们既希望阿拉伯民族独立,又不愿作为穆斯林兄弟的土耳其被西方消灭。
英法两国惟恐这些地区落入德国之手,便竭力拉拢阿拉伯人参战,承诺在战后给予独立自主,于是阿拉伯军团参加到协约国以边,对土耳其和德国作战。
1918年11月协约国对土耳其签订《停战协议》,在此之前,阿拉伯军团已解放西奈半岛、叙利亚、伊拉克,但由于协约国军事法令的规定,这些地区仍由英军最高统帅控制。
阿拉伯人要求独立,但因英法两军占领着这些地区,这种请求自然没有任何结果。
阿拉伯人被欺骗了。
1920年,英、法、意召开最高会议。
会议决议将从地中海到波斯湾的阿拉伯广大地区交付西方国家托管,叙利亚被肢解为三部分:黎巴嫩、巴勒斯坦以及缩小了面积的叙利亚。
伊拉克和巴勒斯坦由英国托管,让法国占领了大马士革地区。
决议还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国家。
这样的瓜分,对阿拉伯地区的前途,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因为一方面完整统一的阿拉伯地区被割裂了,变成了一个个小的“保护国”,埋下了这些地区国家间后来冲突的祸根,以致今天这些阿拉伯国家间冲突不断。
另一方面,在阿拉伯地区建立了一个犹太人的国家,用以遏制阿拉伯国家,为以后阿拉伯国人和犹太人之间的战争砸开了一条流血的河流,从此阿拉伯人与犹太人的斗争再未停止过。
·阿拉伯民族的独立斗争虽然西方国家侵占了阿拉伯国家领土,但还是未能在意识形态方面征服阿拉伯人民。
从8世纪开始,许多青年高举反殖民的大旗,通过各种方式与殖民主义者进行不懈的斗争,为阿拉伯民族的“国强民富”而奋斗。
当时规模最大的,影响最深的运动是发生在半岛中部那季德高原地区的那季德高原的瓦哈比运动。
该运动的首创者为穆罕默德·本·阿卜杜·瓦哈比。
阿卜杜·瓦哈比接受了14世纪著名学者伊本·秦米叶的学术观点,号召穆斯林起来抛弃异端,反对崇拜安拉以外的任何神灵,主张“回到《古兰经》及圣行时代的朴素伊斯兰方式。
”以复兴“正教”为起点的瓦哈比“民族运动”并未停留在宗教运动上,最后将这个运动的最终目标转向到反殖民主义的斗争中。
18世纪中叶,它已发展成了一支武装力量,主张用武力推翻土耳其统治,号召阿拉伯人民把自己从黑暗的统治中拯救出来,建立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符合《古兰经》和《圣训》精神的独立伊斯兰国家。
瓦哈比运动得到那季德地区广大人民的响应,同时也得到那季德部落酋长兼伊斯兰教长穆罕默德·本·沙特的支持。
从1803——1810年,瓦哈比运动完全占领了阿拉伯半岛的贾希兹(汉志)、也门、那季德(内志)、阿曼和巴林,一直到波斯湾西北部的科威特,包括两河流域的南部地区,产生了几乎包括半岛的沙特王国。
这是16世纪土耳其人占领半岛后,阿拉伯人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独立国家。
受瓦哈比运动的影响,其余各地反土耳其反西方列强的斗争也风起云涌,其中以埃及的斗争最为激烈。
19世纪初,一个重要的政治家在埃及登台了,他就是穆罕默德·阿里。
他年轻时,参加土耳其军队,几年内升为高级军事指挥官,在埃及与法国的战斗中做过战,并显露出他卓越的军事天才和领导能力。
1805年穆罕默德·阿里打垮了土耳其人在埃及的马穆鲁克军团,争取了总督的位置;而土耳其皇帝对他已无力镇压,只好被迫承认他为埃及总督,封他“帕夏”的称号。
穆罕默德·阿里领导的这次反土耳其斗争,虽然没有使埃及完全独立,但事实上已大大摆脱了土耳其人的统治。
经过几年的改革,埃及成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内最强大的省区。
但他长期进行外侵略战争,大大损伤了埃及国力,加上西方列强的干预,埃及在他的年代,最终没能独立,但埃及民族运动却在全国开始了。
1879年,埃及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祖国党成立。
1881年苏丹爆发了反对英国殖民的马赫迪运动;1840年摩洛哥产生了赛努西反殖民运动。
这些斗争虽然都失败了,但各地区人民的战斗却从未停止,在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些国家终于纷纷独立。
1946年,英法两国先后从叙利亚和黎巴嫩撤军,叙、黎两国首先独立,1952年埃及完全独立,其后各国陆续独立。
1993年最后一个阿拉伯国家——厄尔特里亚摆脱埃塞俄比亚的控制终于独立。
二.阿拉伯国家概览第一章阿拉伯世界的国际组织·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地区性国际组织。
组织机构主要有首脑会议、联盟理事会和秘书处,总部设在开罗。
联盟成员国自成立后陆续缔结了一些加强各方面合作的条约、协定,在维护本地区石油国权益、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正义事业,处理阿拉伯国家间分歧和解决本地区国家间冲突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当代国际社会,尤其是中东地区的重要政治力量。
成立日期1945年3月1日,在埃及倡议下,7个阿拉伯国家埃及、伊拉克、约旦、黎巴嫩、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和也门的代表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通过了《阿拉伯联盟宪章》,阿拉伯国家联盟正式成立,简称阿盟。
宗旨密切成员国间的合作关系,协调彼此间的政治活动,捍卫阿拉伯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全面考虑阿拉伯国家的事务和利益,各成员国在经济、财政、交通、文化、卫生、社会福利、国籍、护照、签证、判决的执行以及引渡等方面进行密切合作。
成员国相互尊重国家的政治制度,彼此之间的争端不得诉诸武力解决,成员国与其他国家缔结的条约和协定对其它国无约束力。
成员22个(2008年):阿尔及利亚、阿联酋、阿曼、埃及、巴勒斯坦、巴林、吉布提、卡塔尔、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沙特、苏丹、索马里、突尼斯、叙利亚、也门、伊拉克、约旦、科摩罗总部阿盟宪章规定,阿盟总部的永久地址为埃及首都开罗。
·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1968年1月9日由利比亚、沙特、科威特在贝鲁特创立。
加强和密切成员国在石油工业方面的关系与合作,维护其在石油领域的个体和整体权益,协调各成员国的行动以公平、合理的份额向消费市场供油,为石油工业吸引资金和技术创造良好环境。
成员11个:阿尔及利亚、巴林、埃及、伊拉克、科威特、利比亚、卡塔尔、沙特、叙利亚、阿联酋、突尼斯。
其中,突尼斯1986年以来在自己的要求下,成员国资格一直被冻结。
总部设在科威特城。
·海湾国家合作委员会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是海湾地区最主要的政治经济组织,简称海湾合作委员会或海合会。
自成立以来,海合会各成员国充分发挥语言和宗教相同、经济结构相似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推动经济一体化进程。
成立1981年5月25日,六个海湾阿拉伯国家元首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开会,宣布成立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并签署了合作委员会章程。
简称海湾合作委员会(GCC)。
宗旨加强成员国之间在一切领域内的协调、合作和一体化,以实现他们的统一;加强和密切成员国人民间的联系、交往与合作;推动六国发展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建立科学研究中心、兴建联合项目,鼓励私营企业间的经贸合作。
成员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苏丹国、巴林王国、卡塔尔国、科威特国、沙特阿拉伯王国。
2001年12月,也门被批准加入海合会卫生、教育、劳工和社会事务部长理事会等机构,参与海合会的部分工作。
2011年,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决定接纳约旦和摩洛哥入会。
总部总秘书处设在沙特阿拉伯王国首都利雅得。
·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于1989年2月17日成立。
马格里布是一个专有的地理名称,阿拉伯语意为“西方”,是历史上对北非地区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突尼斯的统称。
大马格里布除上述三国外还包括毛里塔尼亚和利比亚两国。
该地区同属阿拉伯民族,人口近6000万。
目前有5个成员: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突尼斯。
1994年11月,埃及正式要求加入马盟,但马盟迄今未审议埃及的要求。
成立宗旨在尊重各成员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前提下,充分协调经济、社会方面的立场、观点和政策,大力发展经济互补合作;在外交和国际领域协调立场,进行合作。
优先实现经济一体化,最终实现阿拉伯统一。
总部常设秘书处在摩洛哥。
·犹太复国主义犹太复国主义又称锡安主义,是犹太人的政治运动,也指支持犹太人在以色列土地建立家园的意识形态。
犹太人在以色列土地立国已有超过三千二百年历史,而犹太王国或自治领在公元二百年前一直有断断续续存在。
主张虽然犹太复国主义是以犹太教为根据将犹太人与以色列地区联系在一起的,现代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本来是非宗教性质的,开始是作为对19世纪末叶在欧洲猖狂的反犹太主义的一个回击。
它是犹太人对在东欧——主要是俄国——发生对犹太人大屠杀的一个反击。
·伊斯兰抵抗运动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HAMAS (Islamic Resistance Movement) ),简称哈马斯(Hamas),由“伊斯兰”、“抵抗”、“运动” 三个阿拉伯语缩写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