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经济金融形势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496.18 KB
- 文档页数:23
2012中国经济取得辉煌成绩摘要:201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我国经历了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严峻的考验,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开创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关键词: 2012年经济发展成就2012年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带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坚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计划,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的局面,实现了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
2012年的第一季度增长6.2%,第二季度增长7.9%,第三季度增长9.1%,第四季度增长10.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47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56958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长8.9%。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约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约8.7%,增速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成功完成中国政府在去年年初制定的“保八”任务。
工业生产逐季回升,实现利润由大幅下降转为增长。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0%,增速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季度增长5.1%,第二季度增长9.1%,第三季度增长12.4%,第四季度增长18.0%。
分行业看,39个大类行业全部实现同比增长。
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增长9.7%、12.1%和15.5%。
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67%。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5891亿元,同比增长7.8%,比上年同期加快2.9个百分点。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6.9%;集体企业增长10.2%;股份制企业增长13.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6.2%。
2012年中国国际收支资本金融账户逆差分析2012年中国国际收支资本金融账户逆差分析一、2012年我国国际收支主要状况从2007年至2012年,经常项目差额变化趋势较为起伏,但一直都呈现逆差状态,在2008年达到最高值4206亿美元。
2012年国际收支平衡表上,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163亿美元,除第一季度外2012年第二至第四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均呈现逆差。
国际收支账户从“双顺差”格局转为“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
二、资本和金融账户分析2012年资本和金融项目资金流入13,783亿美元,支出13,951亿美元。
逆差168亿美元。
其中资本项目资金流入45亿美元,支出3亿美元,顺差42亿美元。
金融项目资金流入 13738亿美元,支出13949亿美元,逆差211亿美元。
2012年资本和金融账户出现逆差,这是一种资本外流的体现。
我国在外投资净增加额=我国在外直接投资净增加额+我国在外证券投资净增加额+我国在外其它投资净增加额,我国在外投资净增加额及其构成反映了我国在外投资的规模及其构成情况;外国在华投资净增加额=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净增加额+外国在华证券投资净增加额+外国在华其它投资净增加额,外国在华投资净增加额及其构成反映了外国在华投资的规模及其构成情况。
以下从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其他投资三个方面分别分析引起逆差的原因。
1.直接投资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12年我国在外直接投资净流出624亿美元,同比增长29%,直接原因是对外直接投资资本金跨境流动规模大幅增长。
受国际经济环境动荡及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净流入2535亿美元,较上年下降9%。
2.证券投资2012年,由于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大幅增长,我国证券投资项下实现顺差478亿美元,同比增长140%。
相比2011年62亿美元的净流入,2012年我国对外证券投资净流出64亿美元,其中新增301亿美元,撤回237亿美元,较上年分别增长56%和下降7%。
2012年世界宏观经济形势一、当前世界经济贸易总体形势2011年以来,世界经济延续复苏态势,但复苏步伐明显放缓。
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有效解决,一些固有矛盾又有新发展,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既不平衡,又很脆弱,经济下行风险有所抬头。
得益于新兴经济体经济强劲增长,一季度,世界经济延续了上年的复苏态势,增长率达到4.3%。
进入二季度以来,世界经济遭受一系列突发事件困扰。
日本大地震和海啸严重打击日本经济,中东北非社会动荡使国际金融市场和石油市场风险加剧。
对大部分发达经济体而言,面对着巨额财政赤字和大规模政府债务的冲击,欧洲边缘国家的债务风险演变成为全球性事件,发达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纷纷遭降级考验。
实体经济受到殃及,失业率居高不下,私人投资乏力,个人消费低迷。
而经济增长较快的部分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不断上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预计,2011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为4%,较上年显著放缓,其中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率仅为1.6%;2012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为4%,其中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1.9%,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6.1%,均将低于2010年的增长水平。
总体来看,世界经济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都将处于低速增长期。
国际贸易增速明显放缓。
随着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国际市场需求恢复,加上补库存等因素影响,国际贸易在2010年出现恢复性较快增长,全球货物出口额比上年增长22%,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一个主要因素。
2011年一季度,在世界经济继续复苏、通胀预期强化和主要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国际贸易延续上年较快增长态势,全球货物出口额同比增长22%。
进入二季度以来,受日本地震导致国际产业供应链受损、美欧等经济复苏乏力、主权债务危机不断恶化等因素影响,全球货物贸易大幅放缓。
据经合组织(OECD)统计,七大工业国和金砖五国二季度进口总额增速仅为1.1%,远低于一季度的10.1%;出口总额增速则为1.9%,低于一季度的7.7%。
2012年宏观经济情况分析: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及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国民经济运行缓中企稳,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8.1%,二季度增长7.6%,三季度增长7.4%,四季度增长7.9%。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2377亿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35319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231626亿元,增长8.1%。
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0%。
一、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8957万吨,比上年增加1836万吨,增长3.2%,连续九年增产。
其中,夏粮产量12995万吨,比上年增长2.8%;早稻产量3329万吨,增长1.6%;秋粮产量42633万吨,增长3.5%。
全年棉花产量684万吨,比上年增长3.8%;油料产量3476万吨,增长5.1%;糖料产量13493万吨,增长7.8%。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221万吨,比上年增长5.4%,其中猪肉产量5335万吨,增长5.6%。
生猪存栏47492万头,比上年增长1.6%;生猪出栏69628万头,比上年增长5.2%。
全年禽蛋产量2861万吨,比上年增长1.8%;牛奶3744万吨,增长2.3%。
二、工业生产缓中趋稳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增速比上年回落3.9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1.6%,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10.0%。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4%,集体企业增长7.1%,股份制企业增长11.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3%。
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9%,轻工业增长10.1%。
∙2011年,全球经济风起云涌,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和美国经济陷入高失业、高负债的困境,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
国内方面,尽管整体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运行态势,但是经济增长速度逐季回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仍然突出。
近期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实现经济发展“稳中求进”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2可谓是充满危机与挑战的一年。
如何“危”中觅“机”,实现“稳中求进“的增长态势,是上至整个国家,小到每个企业都在思考的问题,于我们电源行业来说同样如此。
2012年国内外经济环境严峻实现经济发展“稳中求进”作为最高级别的经济形势分析和决策会议,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被视为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和来年政策走向的风向标。
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明确提出,“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要坚持统筹兼顾,切实把握好各项目标、任务之间的平衡,稳中求进”。
严峻形势下,“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成为明年经济工作基调。
也只有坚持稳中求进,才能更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带来的困难和挑战,破解面临的复杂问题,巩固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顺利推进“十二五”规划的实施。
专家认为,保持明年宏观经济的“稳”,更多的是为了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方面的“进”。
2012年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
要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注重推动重大技术突破,注重增强核心竞争力。
新兴产业政策频出助力工业转型在中央工作会议召开前后,多个产业规划密集出台,对装备制造行业、船舶行业、汽车行业、冶金和建材行业、石化行业、轻纺行业、包装行业、电子信息行业及建筑业等传统制造业都制订出了政策导向,成为年末市场上的一道风景。
这些规划都有着相同的政策倾向性。
都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为主线,以改善民生、拉动内需、节能环保、低碳绿色、战略新兴为主方向。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分析及我国的应对思考工商1101 潘泓1101100124一、当前世界经济总体形势1、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十分严峻复杂。
首先,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近期美国经济出现改善苗头,但长期增长的势头依然微弱,欧盟经济今年只能蹒跚前行。
日本经济长期靠外需拉动,但受日元升值、自然灾害因素的影响,2011年日本出现了30多年未见的贸易逆差,加上国内部分产业呈现外迁趋势,日本经济今年增长前景黯淡。
在新兴经济体中,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等国经济虽然保持增长态势,但由于通货膨胀困扰,在控通胀和保增长方面面临两难选择。
其次,欧洲主权债务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
欧盟长期高福利政策以及巨额开支使财政赤字、公共负债难堪重负,但这些国家还没有来得及进行政策调整,自身根上的问题和全球金融危机交织在一起,就出现了欧债危机。
希腊等高负债国家历史遗留问题严重,经济持续负增长,政局普遍动荡。
欧债危机对欧洲经济、政治的影响还在继续发酵,看不到彻底解决的希望。
风险正从希腊等边缘国家向欧元区核心国家扩散,从公共财政向银行业扩散。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上半年,主权信用尚好的德、法等欧元区核心大国也受到冲击,市场信心较为脆弱。
再次,全球物价走势不容乐观。
当前,供需矛盾尚未有效缓解,多种商品实际仍处于脆弱的紧平衡状态,加上发达国家持续实行超宽松货币政策,埋下了通胀的种子。
在经济复苏放缓、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的同时,发达国家通胀水平却在逐步攀升,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加大。
总之,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面临诸多变数,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增长模式调整变化的过程极其复杂。
世界经济完全走出低谷可能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对复苏前景不容乐观。
2、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回顾自2008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总体走势经历了一次由2010较快复苏到2011再次减速的变化。
2011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既不平衡,又很脆弱,经济下行风险有所抬头。
此文章仅供参考不可全部抄袭中国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2012年是中国经济进一步趋缓的一年,“外部经济的放缓与动荡”、“房地产市场的逆转”以及“金融风险与金融扭曲的加剧”等主导中国经济下行的力量。
因此,2012年的工作重点应当从“控通胀”转移到“稳增长”、“控风险”与“纠扭曲”之上。
政治上,各大国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
在国际安全形势更趋复杂的今天,如何让已经经历了30多年高速发展的中国保续迅猛发展的势头继续在世界经济中领跑,如何扩大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成为决策者们首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2012年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化,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继续“发酵”、部分地区局势激烈动荡、以及美国推行“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国应进一步调整战略,积极应对。
一、2011年与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1、2012年GDP增速将出现“前低后高”的发展模式,欧洲债务危机的深化以及房地产的深度调整将导致2012年第一季度出现深度回落,但市场情绪的稳定、房地产政策的松动、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型以及地方政府换届效应的全面显现将使宏观经济在第三季度出现明显反弹,但全年的宏观景气程度依然偏低。
2012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将出现持续回落,经济增速将跌破9%,但第四季度可能出现明显反弹,单季度同比增速可能达到9.4%左右,从而使全年增速回升到9.2%-9.3%的水平。
2、从供给角度来看,第一产业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支农投入加大的作用下,增速将有明显提升,增速将从2011年的4.2%提升到4.4%;而第二产业在产能过剩问题的困扰下出现持续下滑,增速从2011年的10.8%下滑到10.6%,与房地产相关的重工业受到的影响较大;而第三产业借助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展文化产业”的精神和在服务业投入增加的作用下,改变了2011年大幅度回落的态势,增速达到9.1%,与2011年持平。
3、2012年消费将在两大类力量的作用下出现名义增速回落,但实际增速略有提升的局面。
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放缓,2012年全球经济仍将呈现低速增长态势(一)当前世界经济复苏态势全球经济复苏趋缓,下行风险加大。
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私人需求疲弱;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速回落,宏观调控面临的局面更加复杂;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升级,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国际金融市场反复大幅波动;与此同时,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全球通胀压力依然较大。
美国经济复苏显著放缓。
今年前两季度,美国经济按年率分别增长0.4%和1.0%,远低于去年各季度增速。
经济复苏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刺激性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效应减弱,同时私人部门持续疲弱,无法有效接续经济增长动力。
一季度美国私人消费按年率仅增长0.4%,拉动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为复苏以来最低水平。
前两季度美国投资虽保持正增长,但增速分别仅为3.8%和6.4%,远低于去年同期31.5%和26.4%的水平。
二季度出口按年率增长3.1%,拉动经济增长0.41个百分点,也创下自复苏以来最低水平。
目前,美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8月失业率仍在9.1%的高位。
欧元区经济增速明显下滑,各国经济走势分化加剧。
受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和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深化等因素影响,二季度欧元区经济环比增长仅为0.2%,明显低于一季度的0.8%。
其中,6月工业产出指数环比下降0.7%,降幅为2009年下半年以来最高。
三季度以来,欧元区经济增长依然乏力,7月工业产出指数仅与上半年平均水平持平。
同时,欧元区各国经济走势分化更加明显。
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三国工业产出指数7月环比进一步下降,降幅分别为0.7%、0.7%和3.0%;德国经济仍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工业产出指数7月环比增速高达4.1%。
欧元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经季节调整后的7月失业率仍高达10%,较去年同期仅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西班牙失业率升至21.2%,为金融危机后的最高位。
日本经济上半年连续负增长,但逐渐呈现好转迹象。
2012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2012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第六小组一、国际收支概况根据统计表显示,去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呈现顺差,而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出逆差,国际储备仍然保持较快地增长。
2012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1931亿美元,同比增长41.78%。
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出口20569亿美元,货物进口17353亿美元,顺差3216亿美元;服务项目收入1914亿美元,支出2812亿美元,逆差898亿美元;收益项目收入1604亿美元,支出2026亿美元,逆差422亿美元;经常转移收入512亿美元,支出477亿美元,顺差35亿美元。
2012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168亿美元,而2011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2655亿美元。
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1911亿美元,证券投资净流入477亿美元,其它投资净流出2600亿美元。
虽然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了小幅的逆差,但是在经常项目存在较大顺差的推动下,2012年中国国际储备也出现了较为快速增长,但是较2011年的增速慢。
其中,特别提款权减少了5亿美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16亿美元,外汇储备增加987亿美元,总体上储备资产增量低于去年同期增加3878亿美元的水平,外汇储备的增量也低于去年的3848亿美元的水平。
外汇贮备较多意味着我国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汇率的能力增强,对加强外汇市场参与者对其货币的信心十分有利,相应的也有助于本币汇率的上升。
同时也说明了我国的偿债能力也进一步加强。
二、具体分析(一)经常项目差额分析经常项目差额是由经常项目的借方和贷方之差,经常账户由三个子项目构成,分别为货物与服务项目(又称贸易项目)收益项目和经常转移项目,因此经常账户差额就可以写为:经常账户差额=贸易账户差额+收益差额+经常转移差额如果差额为正,则经常账户盈余,如果为负则经常账户赤字,如果为零,则经常账户平衡,经常账户差额的变化受其子项目差额的影响,其子项目和内部结构的变化都将直接影响经常账不足,有待提高,及时找出原因,对其内部组织结构加以调整和优化。
2012中国经济的发展形势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完成了由危机应对模式向常规模式的转型,但还需要巩固;经济发展方式正在由粗放、数量扩张为主向集约和质量效益为主转型。
决定经济增长的诸多因素相互消长,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经济形势空前复杂。
2012年将是中国经济“在持续回落中逐步趋稳”的一年 也是十分复杂的一年。
美国、日本经济复苏乏力、欧洲债务危机不断 市场信心下降 世界经济可能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低迷。
国际投行对中国2012年经济发展走势的看法存在分歧。
以8%的GDP增长为分界线高盛、汇丰相对悲观,认为中国GDP增长将在8%以下,大摩、小摩认为GDP增长在8%以上。
但投行普遍认为,中国经济还不会有“硬着陆”产生。
一、国际形势1、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把全世界作为单一经济体来研究可以发现,每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总有一个经济引擎来拉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最近几十年,作为拉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分别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基建投资、二战、冷战时期的军事工业、九十年代的电子信息产业、二十一世纪初房地产行业。
到了2007年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标志着房地产业这一经济引擎失去动力。
2008、2009年全球性的经济刺激行动让世界经济看起来没有进一步恶化表面上是复苏了。
但由于没有新的经济引擎出现所以这种复苏只是表面上的。
靠长期经济刺激显然无法支撑世界经济发展不管硬着陆还是软着陆刺激计划始终要退出。
这就是目前世界经济的状况旧的经济引擎消失了新的经济引擎尚未出现而经济刺激计划的副作用也已显现。
要根本解决目前世界经济的问题必须有一个强劲的新经济引擎出现才行。
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经济引擎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是移动互联网业、新能源或节能环保行业。
2、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分析2012年新兴市场经济体将面临更大的困难。
通胀压力不会消除外部需求的减弱会使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乏力。
2012年新兴市场经济体有可能整体陷入“滞涨”,甚至引发经济危机。
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目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已经基本得到控制,2011年第四季度通胀率走入下行通道,11月通货膨胀率为4.2%,可见我国的通胀治理已经初见成效。
展望2012,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通胀压力仍然较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很可能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反复大幅震荡;各国宏观调控目标和方向存在分歧和冲突,宏观政策协调难度加大(毕吉耀等,2011)。
对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张立群(2011)认为,2011年经济增长呈下行态势,货币政策取得明显成效,进入2012年后,经济增长率将继续平稳降低,受世界经济和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整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当然也存在发生较大波动的可能,其中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企业困难和就业问题等。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2011)总结,中国宏观经济复苏的步伐放缓,呈现出“经济增速逐季回落、通胀压力高位回缓、经济泡沫逆转、资源错配加剧、金融风险上扬与结构刚性持续的局面”。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 CQMM )课题组(2011)使用预测模型得出,2012年, GDP增长率可能回落至9. 45% ,CPI预计将维持在4. 55% 的水平。
(我们认为,在进入2012年以后,通胀并不像之前那样是宏观调控的最主要目标,但基础还不牢固,仍有继续影响的可能。
因此,通货膨胀问题仍不容忽视,但考虑到中国经济内生动力和外围环境都面临一个严峻形势,应当对于增长情况赋予更多的关注。
在国内经济中对民生和经济总量有重要影响的房地市场调控已经取得成效,从经济的长远健康角度而言,目前的房价仍具有泡沫成分,房地产市场调控在2012年仍然重要。
)(一)通货膨胀问题通货膨胀率虽然回落,但通货膨胀的危险犹在。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进入2010年以来,通货膨胀就开始成为经济中一项不容忽视的问题。
2011年7月CPI甚至达到了6.5%的峰值,之后在中央大力的调控治理下虽然开始走入下行通道,但参考09年末的形势,在11月CPI和PPI数据虽然都处于低位,并不意味着来年的通货膨胀可以完全放松。
2012年经济形势综述及我国进出口贸易形势分析报告一、2012年经济形势综述(一)世界:全球经济放缓趋势明显,各主要经济体呈现不同特点2012年发达经济体受债务问题和财政紧缩的困扰,失业率显著高于危机前的平均水平,虽然美国经济出现积极信号,但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问题依然突出;日本经济持续恶化,已经陷入衰退境地;欧洲债务危机影响继续深化,失业率高企,消费者信心指数减弱,经济陷入二次衰退;新兴经济体均表现出增长放缓或低位运行的特征,同时面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稳增长、防通胀和调结构“三面夹击”等诸多风险和挑战。
1、美国经济出现复苏迹象,日本和欧元区国家经济陷入衰退(1)美国经济维持低速增长,经济出现复苏迹象2012年第三季度美国GDP增长回升至2%,比第二季度上升了0.5个百分点,在连续两个季度下降后出现反弹。
就业形势和制造业PMI逐步改善,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但仍需警惕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不断增加带来的巨大威胁。
(2)受内需不足,外需大幅下滑影响,日本经济衰退迹象明显2012年第三季度日本GDP持续负增长,增速为-3.5%,比第二季度下降了3.4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继续呈大幅下滑趋势。
2012年12月日本制造业PMI指数为45%,连续7个月位于50的荣枯分水岭之下,并呈下滑趋势,全球经济疲弱持续打压日本出口和工业生产。
(3)欧洲债务危机持续恶化,欧元区失业率再创新高,经济出现自2009年来的第二次衰退2012年第三年季度欧元区GDP环比萎缩0.1%,连续第二个季度萎缩,宣告该地区经济陷入衰退,这是自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第二次出现衰退。
2012年11月份欧元区失业率再创新高,达到了11.8%,与10月份相比提高0.1个百分点,已连续19个月呈上升势头,值得注意的是,25岁以下年轻人的失业率依然远高于平均水平,已高达24.4%,这表明随着欧元区深陷债务危机及金融市场动荡,就业形势趋于恶化。
2012年12月份欧元区制造业PMI指数为46.1%,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已连续17个月位于50枯荣线以下,说明欧盟经济衰退迹象明显,前景堪忧。
2012年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今年来,特别二季度以来,在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受国内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和国内外有效需求下滑双碰头及流动性短期紧缺等因素影响,企业订单大幅减少,销售趋缓,库存增加,盈利能力下降,工业产销等主要指标持续回落,工业经济系统性风险加大,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总体形势严峻。
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切实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尤其是企业生存环境,确保全县经济平稳增长是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
一、2012年上半年工业经济动行基本态势1.产销增长持续回落。
1-6月份,全县实现工业企业总产值158.28亿元,同比增长0.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07.74亿元,同比增长-2.4%,增幅同比回落18.2个百分点,增幅环比一季度回落3.55个百分点,略高于全市平均增幅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产值增幅列全市十二个县市区第5位。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05.64亿元,同比增长-1.3%,增幅同比回落17.6个百分点,工业产销率98.05,同比增长1.1%,财政总收入18.42亿元,同比增长13.2%,增幅同比回落9个百分点。
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幅情况来看,自2010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增长总体呈持续回落态势,今年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逐月下滑,二季度来呈加速回落态势,统计28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156家企业实现正增长,127家企业为负增长,其中产值占比较大的瑞田钢业因停产和重组,产值无法申报,直接拉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幅2个百分点左右。
从用电量来看(详见全社会用电量与规模以上工业增幅图),1-6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幅为-2.4%,而且全社会用电量增幅为-1.46%,两者基本匹配,因规模以下企业特别是用电大户气流纺企业大量停产,两者差距有所减少,但基本反映我县实际。
从分季度来看,一季度我县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7.37%,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1%,二季度我县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9.03%,6月份用电量同比增长-9.79%,而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4%,用电量与产值增幅走势相符合。
2012年,我区各金融部门按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紧紧围绕“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促和谐”这一主线,有效落实保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金融业在较好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健康稳健运行。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2012年,全区生产总值实现15988.34亿元,增长11.7%,在全国排第13位,增速同比回落2.6个百分点。
(一)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工业增长趋稳回升,第三产业增速小幅回落。
全区粮食产量首次突破500亿斤大关,达505.7亿斤,创历史新高,居全国第10位,人均粮食占有量首次突破1000公斤,居全国第3位。
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连续8年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肉类、牛奶产量保持稳定增长。
2012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8%,7月份以来增速逐月加快。
服务业完成增加值5508.4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同比回落1.6个百分点。
(二)投资拉动作用明显,社会消费增长小幅回落,对外贸易持续下滑。
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4%,增速同比回落1.1个百分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70%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9%左右,增速同比回落3.1个百分点。
受经济增长放缓、贸易增速下降、外部经济风险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区涉外经济发展速度持续下降。
前11个月,全区海关进出口总值102.98亿美元,同比下降4.5%,比前10个月降幅收窄0.9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总值同比下降13.8%,进口总值同比增长1.8%。
外贸进出口呈下降趋势,出口下降尤为明显。
(三)财政收入增速下降,企业效益止跌回升,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2012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497.3亿元,增长10.4%,增速同比回落19.9个百分点;完成地方财政支出3429.4亿元,增长14.7%,增速同比回落16.8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前三季度利润同比下降4.3%,四季度开始止跌回升,前11个月实现利润1559.8亿元,同比增长6.5%。
上海2011年经济运行状况评估2012年经济形势分析2011年,是上海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较大的多事之年。
上海积极应对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的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积极贯彻与落实国家一系列加强宏观调控的措施,积极推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各项举措落到实处,使全市经济经历恢复性增长后进入转型期的常态化发展,按照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保持了经济平稳增长。
一、2011年上海经济运行状况评估2011年上海经济运行的特点是: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但经济增长仍能保持8-9%的增长,这是转型期间经济增长的正常水平;经济转型发展有所起步,但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制度安排尚不匹配,这是转型期间必须努力做好的基础性与保障性工作。
(一)经济增长有所放缓由于受到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国内宏观调控力度加大以及自身结构调整等因素叠加的影响,2011年上海经济增长速度出现放缓。
从已公布的数据看,前三季度上海GDP增长8.3%,较一季度和上半年增速分别下滑了0.2和0.1个百分点,比全国9.4%平均增速低了1.1个百分点,也低于长三角16个城市10.9%平均增速2.6个百分点。
在全国31个省份地区中的GDP增速排名中上海位居倒数第二,仅比北京高了0.3个百分点,比沿海地区的浙江、广东、江苏等省分别低1.2、1.8和2.9个百分点。
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GDP增速排名中上海位居倒数第一,是增速低于两位数的两个城市之一。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上海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同遭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困难的2009年接近,但经济运行并没有出现当时那种大幅度波动的现象,整体表现较为平稳。
1、工业增长逐步回落今年以来,上海工业增长在去年高增长的基础上呈现前高后低、增速回落的态势。
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累计增幅已经从今年1-2月12.6%,下降到1-11月的7.1%;工业单月增幅也已经从最高的13.5%,下降到11月的3.3%。
从产业领域看,对工业生产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是钢铁、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等重化工基础行业。
2012年中国国际收支资本金融账户逆差分析一、2012年我国国际收支主要状况从2007年至2012年,经常项目差额变化趋势较为起伏,但一直都呈现逆差状态,在2008年达到最高值4206亿美元。
2012年国际收支平衡表上,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163亿美元,除第一季度外2012年第二至第四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均呈现逆差。
国际收支账户从“双顺差”格局转为“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
二、资本和金融账户分析2012年资本和金融项目资金流入13,783亿美元,支出13,951亿美元。
逆差168亿美元。
其中资本项目资金流入45亿美元,支出3亿美元,顺差42亿美元。
金融项目资金流入 13738亿美元,支出13949亿美元,逆差211亿美元。
2012年资本和金融账户出现逆差,这是一种资本外流的体现。
我国在外投资净增加额=我国在外直接投资净增加额+我国在外证券投资净增加额+我国在外其它投资净增加额,我国在外投资净增加额及其构成反映了我国在外投资的规模及其构成情况;外国在华投资净增加额=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净增加额+外国在华证券投资净增加额+外国在华其它投资净增加额,外国在华投资净增加额及其构成反映了外国在华投资的规模及其构成情况。
以下从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其他投资三个方面分别分析引起逆差的原因。
1.直接投资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12年我国在外直接投资净流出624亿美元,同比增长29%,直接原因是对外直接投资资本金跨境流动规模大幅增长。
受国际经济环境动荡及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净流入2535亿美元,较上年下降9%。
2.证券投资2012年,由于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大幅增长,我国证券投资项下实现顺差478亿美元,同比增长140%。
相比2011年62亿美元的净流入,2012年我国对外证券投资净流出64亿美元,其中新增301亿美元,撤回237亿美元,较上年分别增长56%和下降7%。
对外证券投资恢复增长体现了藏汇于民的积极成效,但由于资本流出渠道仍缺乏有效的体制保障和激励,我国对外证券投资仍呈现金融部门多、实体部门少,债权投资多、股权投资少的格局。
2012年经济金融形势分析根据录音整理王世豪(2012年2月8日)今年的经济形势,要简单回顾一下去年,刚刚过去的2011年,确实像我们中国的领导人预测的那样复杂多变,美联社评论中提到的十大新闻人物,可以分成一二三四,正好反映了2011年世界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
一、2011年国际十大热点人物回顾(一)一个强人:普京普京的上台标志着要恢复一个强大的俄罗斯。
这是继中国崛起之外,美国人的又一强大的挑战,较为倾向西方的梅德韦杰夫即将下台。
虽然普京和梅德韦杰夫的意识形态非常相近,属于同一政党,虽然一个人写不出两手字,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梅德韦杰夫偏向西方,普京比较对抗西方。
一个强人,首先他在对抗伊朗的问题上,这一次和中国在联合国一起投了反对票,中国人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很少投反对票。
(二)两个女人。
一个红日默克尔;一个是已下台的、失去光彩的月亮阿罗约。
是我们的邻居菲律宾前总统阿罗约,她当了十多年的总统,出席过多次APEC会议,但是现在的法律环境,法制的条件是较为严厉的,要追究她执政期间的一些事情,虽然这里面不乏有政治斗争的背景,但法律规定不能豁免,一定要执行刑罚。
一个红日是德国的默克尔,原东德的女博士(学物理专业的),与普京一样,是个强人,德国的经济一枝独秀,过去德国的经济实力很强,现在的政治地位上升和话语权增加,欧盟事务主要由德、法、英三国共同商量,欧元区是德国和法国的老大,一改过去,变为默克尔为主,萨科齐为辅,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欧盟。
(三)三个男人。
第一个男人是穆巴拉克。
他在埃及统治了整整三十年,作为埃及第四任总统和阿拉伯领袖,穆巴拉克曾签订阿以条约,维持中东地区的基本和平格局一直保持到现代,军人出身的穆巴拉克虽然表面上看上去强大无比,2011年却突然倒台,儿子被关,他也成为在笼中受审之人。
在进行庭审期间,前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在担架上被抬进抬出法庭。
他倒台的背后反映了北非阿拉伯地区的变化。
第二个男人是意大利原总理贝卢斯科尼。
这个人是个风流总理,亿万富翁,执政8年,下台的原因是欧债危机蔓延至作为欧洲第四大经济体的意大利。
第三个男人是IMF前主席卡恩先生。
去年的5月14号,在美国因性侵案被抓,后被无罪释放,这个背后反映了美国要控制IMF,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组织的野心和想法,把不符合他的想法,不按美国意愿办事的人可以格杀勿论。
随便抓放,反映了美国国际流氓的本质。
国际上危机之后,大家在争夺金融控制权这个方面,各派势力的竞技,主要体现在美国和欧洲对IMF的控制权的争夺。
(四)四个死人。
第一个死人是本·拉登。
拉登之死标志着美国从2001年开始的反恐阶段性的结束,美国借机浩浩荡荡杀向伊拉克,杀向阿富汗,是一个改变世界的人,坐飞机需比原来提前半小时办理登机;出国旅游,安检需检查全身上下。
第二个死人是卡扎菲。
卡扎菲统治了利比亚42年,这个人的倒台和穆巴拉克一样,标志着世界强人政治的结束。
第三个死人是金正日。
他的死与中国的关联度比较大,金家祖孙三代在统治朝鲜能不能维持个人看要打个问号。
因为世界潮流变化了,28岁的金正恩是在国外读书回来的,突然接手这样一个政权,能不能维持下去要打个问号,这个小国家作为中国的邻居,涉及到东北亚的安全问题。
中国保一方平安问题。
第四个死人乔布斯。
他不是政治人物,现在中国鼓励创新,但乔布斯的性格如在中国很难被提拔起来,看看他的传奇,不修边幅,脾气暴躁,不讲团队意识,不讲规则,上班期间在办公室总是翘着二郎腿,把腿翘在桌子上,这样的人在中国至少不是一个好员工,就是这样的人,他的想法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这确实是美国这样一个文化环境、政治环境能够造就的人,允许他的成长。
涉及到上海,现在上海要创新,要转轨,过去靠工业,现在要靠人的头脑,每个人是个体的劳动,个体的智慧要把它发挥出来,大量的制度环境、文化环境让这些人冒出来,上海过去是靠汽车、沙发、靠制造业,现在已不再适用。
美国公开宣称的八个死敌中,萨达姆已被绞刑,去年一年,金正日、卡扎菲、拉登死了,卡恩已下台,还有三个,伊朗、卡斯特罗、中美洲的委内瑞拉的查韦斯。
二、2011年中国经济“五大目标实现”、“四个结构调整”和“三大风险缓解”(一)五大目标实现1、“通胀控制在4%左右”的目标实现了去年年初,我们国家定的通胀率控制在4%左右,去年全年的通胀率确实未控制住,全年通胀率5.6%,但CPI在2011年年中达到高峰时已逐步回落,11月份已回落到4.2%,全年均值可达4%-5%之间,控制在5%以下,主要是粮食、猪肉这些价格很平稳,去年粮食大丰收。
2、“M2增幅控制15-16%”的目标实现了2011年M 2余额85.16万亿元,同比增长13.6%,由于顺差减少导致结汇的货币投放减少,为稳定物价奠定了货币基础。
去年的货币很紧,市场上货币的价格很高,尤其在南方,高利贷高的100%,低的也要20%,很多的理财产品,都在10%以上,因为供不应求,大家知道,任何的东西,任何的价格一定是由市场规律决定的,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虽可以人为一致,但只能一时,不能长久,长久一定是市场规律决定的,就是供求关系。
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我国M2的增幅基本上在15%-16%左右,但2008年M2的增幅是17.8%,2009年M2的增幅是27.8%,2010年M2的增幅是19.7%,逐年下降,2011年,中央将经济目标定为:控通胀、调结构、稳增长。
新增货币量减少,会使货币供不应求。
3、“信贷增量控制在7.5万亿元”的目标实现了2011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7.47万亿元。
是控制通胀的手段之一,2009年信贷投放量号称10万亿,实际是9.63万亿;2010年信贷投放量号称8万亿,实际是7.95万亿;2011年信贷投放量号称7.5万亿,实际是7.47万亿;按常理信贷增量与GDP增长成正比,说明货币投放量减少。
4、“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目标实现了前年开始,中央开始第三轮调控房地产,出台了国十条,但是,一年下来,收效不大;去年,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八条,核心的内容是“五限”:限购、限贷、限价、限外、限投。
前三项是核心,经过2年的连续调控,2011年10月全国房价终于出现降价拐点,房价过快上涨回归到合理价位初步实现,同时经济适用房建设开工1000万套的目标也实现了。
5、“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目标实现了平稳是不能大起大落,2011年全年季度GDP增幅分别为9.7%、9.5%、9.2%、8.9%,全年平均9.2%,和前年的10.2%相比下降了一个百分点,实现了平稳回落态势,过快增长趋势得以抑制。
年初所定目标全部实现,四个不平衡的结构得到了调整。
(二)四个结构调整1、普通劳动者收入大幅提高仅仅2年时间,政府对普通劳动者的补贴大幅上升,劳动力成本近两年大幅上升,从经济的角度说,成本的上升不是好事情,从社会的角度说,不能光从经济出发,现在要讲社会管理与经济管理的平衡,我们讲了30年的经济建设,一直未讲社会建设,现在讲社会建设是一个好事情。
2、中西部发展速度高于东部去年,上海和北京的经济增长幅度分别8%,是全国的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二,是难兄难弟,前些年的高速增长,东部先跑了15年到20年,该做的都做好了,现在要转型发展,前几年我们说的不平衡,中西部发展相对落后,为改变不平衡,东部的崛起战略,西部的大开发战略,尤其是14亿的振兴计划后,中西部发展速度大大加快,现在中西部普遍要比东部的增幅要高3-5个百分点,经过若干年这样的发展,将达到平衡,不见得会相对平衡。
3、外贸顺差下降进口上升前几年,我们的外贸顺差过大,占到GDP的8%,所以美国人为限制我们,在国际上规则,称如果一国的外贸顺差占到GDP的4%以上,这个国家的货币汇率有超重的嫌疑,去年很快地降低下来,去年降到2%,07年我们的外贸顺差占到GDP的7.5%。
从经济的平衡来说是个好事情,从经济的增长来说是个坏事情,因为宏观经济学的目标是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进出口平衡。
说、做的事情都是为了达到这四个目标,但4个目标是互相矛盾的,要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就不太可能,如果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是连在一起的,那么就与物价稳定是矛盾的。
4、设备投资发展较快这是好事情,我国的工业成分是劳动密集型为主,占比过大,因此,现在要靠增加资本的有机构成,设备投资加快。
所以,党中央一再强调的结构调整,在去年有这四个方面的不平衡,中西部的区域发展结构不平衡,进出口的外贸不平衡,经济结构中的技术含量和劳动密集型的不平衡有所缓解。
在国内的人可能体会不到,国际上唱衰中国,全球大合唱非常厉害,如果出国境到香港,可以看到报纸上大量的文章说中国的经济崩溃论,这种论点非常广泛,依据就是下列的三个风险,首先称政府融资平台要破产,银行会出现大量的坏账,使得中国的银行业、尤其是16家上市银行的股价一直比较低。
房地产泡沫破裂,中国的经济要崩溃。
现在来看,2011年初中央制定的五大经济目标已全部实现。
中国经济中的三大风险也得到了缓解。
(三)三大风险缓解1、“政府平台贷款破裂的风险”得到缓解2011年4月份,审计署组织了4万多个审计人员经历了4个月的调查研究,最后得出,在2010年底有10.71万亿地方政府债,因为央行和银监会向国务院报的数字不一样,所以温总理指示审计署来审查。
最后,审计署宣布全国地方政府平台贷款金额为10.71万亿元,尚处可控范围。
在“允许转期”、“发行地方债”、“实体转名”、“控制余额”四条风险防范措施下,其整体风险得到控制和缓解。
10.71万亿地方政府债是最近两年之内增长的,主要2009年和2010年,这两年我们的信贷投放量相当一部分被政府的融资平台拿去了,主要是救市,对抗危机,配合四万亿的项目,外国人唱衰将这个五限扩大,确实审计下来有2万3千亿有一定的风险,现金流有问题,其他还可。
现在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一是允许地方政府发地方债补充资金来源;二是允许银行可以转期;三是银行将一部分有现金流、有抵押物的转科沃,支付性的风险不大,至少虽然这个风险到目前为止未完全消除,但现在看起来风险有所消减,今年是10万亿的还款期,但是信贷如可以转期,就没有问题,因为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决定了政府是最大的资产拥有者,也是现金流,他认为政府的税收是强制性的,不是说经济不好税收就不收了,税收是强制性的、法律的,美国有税警,不交税会被抓,投进监狱,当年民国政府的宋子文出任财政部长,建立了一支非常精锐的税警团,学习美国,这支税警部队当年在淞沪抗战时被投放进去,被战争消耗掉了,也就是说,税收是强制性的,政府掌握了这样一个东西,他的现金流一定超过任何一家企业,将现金流如此充沛的政府说成没有还款能力,王行不太认同,可能有极少数层次很低的某些地方的县政府可能没有还款能力,没有什么企业来征收收税金,但是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政府,包括地级政府,都是非常有钱的,现金流非常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