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第八册《花之咏》word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63.50 KB
- 文档页数:5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花之咏》教案教学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把字写美观、工整。
能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明白得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喜爱的段落。
3、学习本文的结构和语言,能用第一人称和拟人的手法写一篇关于花的想像作文。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明白得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对“我永久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的明白得。
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1、直截了当出示课题。
2、“咏”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3、花之咏实际上是咏花,那么课题是不是也能够改成咏花呢?(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明白得。
)4、花之咏确实是花的唱歌。
花到底对我们唱了些什么呢?二、初读课文,学会生字1、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给每一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碰到可不能读的字能够采取你所喜爱的方法解决。
(2)各自练读,同伴互读。
(3)小组采取喜爱的方法朗读。
2、同学们都读得专门认真,课文里的生字学会了吗?假如你还有些困难,请四人一组,合作学习生字,要读通课文,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不记得评评自己学得如何样,小伙伴学得如何样。
3、词语朋友都急着要和大伙儿见个面,你们看,他们全都跑到屏幕上了,谁情愿当小老师带着我们读一读。
(请两名学生带读)(1)出示生字。
湛蓝天幕孕育入眠赠物招徕啜饮琼浆倾听(2)请小老师到前面领读。
(教师随机指导学生识记字音字形,明白得字义等。
重点指导“幕”与“慕、墓”等形近字的区别。
)(3)齐读词语。
4、书写生字。
(1)摸索这些生字能够分成几类来书写?(指名让学生回答。
)(2)写这几类生字应注意哪些问题呢?(3)老师依照学生回答的情形,重点指导“赠”的写法。
(4)学生独立观看、练写其他的生字,老师巡视指导。
(5)集体交流订正后,学生再练写,同桌检查、互评。
三、走进文本,整体感知1、让我们静静地听一听花儿到底唱了什么。
(指名读。
《花之咏》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够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把字写美观、工整。
2、读中理解、感悟课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按照学生理解和需要,背诵喜欢的段落。
用第一人称和拟人的手法仿写一段。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对“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的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生:喜欢。
师:为什么喜欢?生1:因为花很美丽。
生2:花的颜色很鲜艳。
生3:花有香味,还能净化空气。
师:是呀,花不但鲜艳、娇美,而且还能点缀我们的生活,有一位黎巴嫩著名的诗人也和同学们一样喜欢花,那他对花又有哪些独特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纪伯伦的一篇散文诗《花之咏》。
(板书课题)(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阅读兴趣。
)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查字典,记录下“咏“字的几个含义,谁来说一说?(生汇报:“咏”在字典里有两种意思:一是依着一定的腔调缓慢地诵读吟唱,如“歌咏”;二是用诗词等来叙述,如“咏梅”)师:那在“花之咏”中“咏”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生:应该是歌唱的意思,花之咏,就是花在歌唱。
师:好极了,看来同学们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花儿到底对我们唱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用心去聆听吧!(揭示课题,理解题目含义,为学生走进课文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课文,学生初步感受语言之美。
师:先听老师读课文。
(师范读。
)2、轻声读文,学习生字新词。
师:你们喜欢这首散文诗吗?生:喜欢。
师:那就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轻声读一读课文,注意把预习时画的生字、新词或者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做到读得正确、流利。
生自由读文,师巡视。
师:刚才,老师从这组听到那组,发现同学们读书都很用心,读得也很流利,不过,老师还是想考察一下大家,看看文中的生字新词大家都认识了吗?谁来叫出它们的名字?大屏出示生词:湛蓝叹吁呼吸孕育赠物聆听地毯招徕啜饮琼浆携手生1读得准确,但声音小。
《花之咏》教课方案(二)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花之咏这篇课文,文中的这些词语会读吗?出示文中易错词语指名读。
课文主要写了花的哪三部分内容?(花的生长、生活和追求随机板书)二、出示课时目标1、指引学生采纳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2、学习拟人化写作手法,用这类写法仿写一段。
为达成本节课的课时目标请大家依据以下的自学提示进行自学1、划出自己喜爱的段落多读几遍,写下自己的感觉。
2、花的追求是什么?学生依据自学提示自学与组内的成员分享自己的独到感觉。
三、集体报告谁喜爱花的生长过程?读给大家听A、我是一句话,大自然把我吐了出来,又把我收了回去,藏在她的心室里。
(1)学生谈感觉。
(2)点拨:在这里,文中把花比作了大自然吐出的一句话。
从这个“吐”字上我们能够感觉到春季的到来,从这个“收”字,我们又能够感觉到冬季的到临,明年将是一个新情景。
(3)指导读。
“吐”、“收”这两个字用得生动风趣,同学们在读的时候,不单要读得重一些,还要读得慢一些。
这样才能读出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B、我是大地的女儿,冬季把我孕育,春季把我降生,夏季把我抚育,秋季催我入睡。
出示四时不一样的花的图片让学生赏识。
学生谈感觉。
点拨:在这段话中,诗人又把花比作了大地的女儿,从冬、春、夏、秋这四个季节中,能够感觉到花在不停地生长着,变化着。
(4)指导读。
(“我是大地的女儿”声音平,“冬季把我孕育”声音低而缓,“春季把我降生”音调提升,语速加速;“夏季把我抚育”音调稍低拉长字音;“秋季”后稍停留,再读“催我入睡”,音调降低。
师范读)花的生活如何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花的生活如何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C、我是朋友间的一份礼物,我是新娘出嫁时头上的彩冠,我也是生者致以死者的一件赠物。
(出示课件漂亮的花束等图片)( 1)学生谈感觉。
(2)师:除此以外,孩子们,生活中我们还看到了哪些送花的事?花的活动从清晨写到夜晚,从草原写到空气这是什么写法?(时间空间)小结:是啊!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花,花代表着友情,象征着幸福,饱含着想念,让我们心灵得以竞放,花让人与人相互交流交流。
学生姓名:第小组等级评价:一、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湛()蓝天幕()地毯()孕()育叹吁()赠()物轻盈()招徕()聆()听琼()浆玉露芳香四溢()二、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毫言壮语()不汁其数()袅袅吹烟()名声大震()仰慕朝天()芳香四益()糊思乱想()行云留水()三、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倒是非不()余力花团()簇画龙点()()旗息鼓莫()一是衣衫()褛经久不()四、阅读下列短文后回答问题。
最感人的一句话市里电视台举办了一次征集最感人的一句话的活动,应征的信件和短信有数千条之多。
其中有儿女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有恋人间的真情告白,有朋友间暖心的话语。
经过工作人员认真地审阅评选,最终有10句话入围。
然后这10句话在电视台上播出,由观众投票选出最感人的一句话。
最后一位67岁的老妇人所说的一句话以得票最多而荣登榜首。
电视台为老妇人做了一期专访,主持人问她:“您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出这句话的呢?”老妇人说:“那是去年的时候,我儿子的公司倒闭了。
我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从小他就很优秀。
后来大学毕业后在政府机关工作,一开始还挺顺利的,连连提升。
可后来就不行了,工作越来越不顺心,最后索性辞职下了海,自己开了一家公司。
他的公司也曾红火了一阵子,可由于他心眼太实,被朋友坑了,落了个一无所有的结果。
那天,一向好强的他突然抱住我的腿哭了,对我说:‘妈,我对不住您,您这么大年纪了还要为我操心上火,可我却没能让您过上几年真正的好日子!’当时我抚着他的头说,孩子,妈不求你大富大贵,只要你在生活的大风大浪中能平平安安,就是你的福分,也是妈的福分!”就是这么朴实的一句话,引起了太多父母的共鸣,也感动了太多儿女的心灵。
想起了老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平安是福!真的,老人们对儿女最大的心愿就是永远平安,从他们呵护着我们长大,从他们那一声声细心地叮咛嘱咐中,那份心愿就已植根在他们心中了。
在电视机前,我像观看直播的所有做儿女的人一样,淌了一脸的泪水。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八册《花之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将以诗歌中的自然意象——花为主要素材,通过欣赏、唱歌、分析、创作等多重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想象能力。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诗歌《花之咏》的内容与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感受诗歌的韵味和美感;2.能够分析诗歌《花之咏》的词语、句子、修辞等语言特点;3.能够表达出自己对花的感受、观察到的花的特点、花与人的关系等内容;4.能够创作一首与花有关的诗歌或歌曲。
二、教学内容1.课前准备:搜集与花有关的图片、音频、视频资源,备课并安排相关教学活动。
2.诗歌欣赏与朗诵(15分钟):首先唱一首与花有关的歌曲,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或《茉莉花》,让学生通过歌曲感受花的美和生命力;然后让学生大胆阅读诗歌《花之咏》,尝试理解作者的意图,并请几位学生上台朗诵。
3.语言分析和词语查找(15分钟):针对诗歌《花之咏》,老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诗歌的结构:诗歌《花之咏》由五律诗、绝句和词组成,可以让学生在了解诗歌结构的基础上,理解不同形式下的诗歌表达;–词语查找:请学生找出和花有关的一些词语,如色彩、形状、气味、散发、盛开、凋谢等,并分析这些词语的用法和含义;–修辞分析:针对困难点词汇和句式,例如“把酸甜苦辣/变成颜色香气”、“风吹草低/看见恋爱了的蜜蜂”等,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联想或创意提问。
4.群体讨论(15分钟):在学生分析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分享对花的感受,如最喜欢的花、对花的颜色、形状、气味的感受、花的语言含义等,还可以让学生互相听取他们的感受或表述中不同之处,并鼓励他们在交流中互相启发。
5.创意写作(30分钟):鼓励学生创作与花有关的短诗、词或歌曲,可以让学生参考前面所写的诗句或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
最后,可以选出一些优秀的创作展现出来。
三、教学方法1.板书法:课前可在黑板或白板上梳理出本课的关键词汇、生词和拟出的问题,方便学生在课堂中梳理思路和整理回答。
3 花·花之咏【备课资料包】【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
2、理解课文深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按照学生的理解和需要,背诵喜欢的段落。
用第一人称和拟人的手法仿写一段。
4、学习本文的结构和语言,与“笔下生花”结合,写一篇关于花的想象作文。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用第一人称和拟人的手法仿写一段。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的结构和语言,与“笔下生花”结合,写一篇关于花的想象作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为什么喜欢?能不能背一首描写花的诗词或文章片段?有一位黎巴嫩著名的诗人也和同学们一样喜欢花,那他对花又有哪些独特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纪伯伦的一篇文章《花之咏》。
(板书课题)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查字典,记录下“咏“字的几个含义,谁来说一说?(“咏”在字典里有两种意思:一是依着一定的腔调缓慢地诵读吟唱,如“歌咏”;二是用诗词等来叙述,如“咏梅”)那在“花之咏”中“咏”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后再来解释。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语言之美。
下面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跟读,边听边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
三、同位互读课文,互相正音。
想一想,你们都读懂了什么?四、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1、个人练习朗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想想喜欢的原因。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谈感受时注意引导学生谈出个性化的感受。
引导学生理解:(1)想象大胆奇丽:“我是一颗星星,从湛蓝的天幕坠落到碧绿的地毯上。
”(2)仔细观察生活:“我是朋友间的一份礼品,我是新娘头上的一顶彩冠,我也是生者致以死者的一件赠物。
”(3)用词丰富优美:多个自然段皆可看出。
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各个自然段。
五、体会情感,释题。
1、“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
”怎么理解?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花之咏》?3、课题当中的“咏”字是什么意思?六、个人练习有感情朗读。
北师大版《花之咏》教案及课后反思推荐《花之咏》教案1一课文分析俺以为这是一篇散文诗。
语言优美含蓄,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花的欣赏和赞美,潜藏着作者对漂亮和光明的期望和追求,文辞优美,意味深长,启人沉思。
二设计理念诗存在可解与不可解的矛盾。
但教学必需作以解读。
关注同窗的生活体会在学习中的价值,激发同窗依照对语言文字的体验和意境的想像,尝试作多元的想像和个性化的解读。
尽管任何对诗的解读都是误读,可是同窗享受到优美的语言所带来的情感顶峰体验,能够说是一种漂亮的错误。
三教学目标1 学习明白得课文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把握生字词。
2 通过读中明白得,读中积存,读中感悟,激发同窗体会诗的语言和意境的优美,并能表达自身个性化的感受。
受到作者对漂亮和光明的期望和追求的生活态度的感染。
3背诵喜爱的段落,学会仿写。
四设计流程A 鲜把戏得伊人赏------导入新课1 出示四季花谣“一月水仙清水养……”,师生一路咏唱.2 大屏幕欣赏各类漂亮的花卉。
3 指名谈谈花儿带来的感受。
4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B好花不厌百回看------读中赏花1题目中的“咏”是什么意思?2让俺们认真听听花儿唱的歌。
看看谁是花儿的知音,能听懂花儿在唱什么?3出示念书要求:l 结合生字词,读通诗歌。
l 带着自身的体会,熟读成诵。
l 在书白处,标注自身的感受。
小组内交流。
4 花儿的知音们,快去欣赏花儿的歌唱吧。
C 采得百花酿佳蜜------合作品花1异质分组,商讨表达感受的方式。
如:画一画,演一演,唱一唱,诵一诵……2 教师依如实际,相机激发同窗想像,体味。
l 俺是一句什么话?大自然什么缘故吐出又收回,还藏在心室里?说明了什么?l 比较:“星星闪烁在湛蓝的天幕”“花儿开放在碧绿的地毯”这两句话有什么异同的地方?你从中体会到什么?l 想像后填充:俺是朋友间的一份礼物,能够-----------------------。
俺是新娘头上的一顶彩冠,能够-----------------------。
《xx咏》教学设计《花之咏》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花》中的一篇主体课文。
本文作者是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
本文表面上是关于花的描写,实际是作者在借花喻人,作者已与花融为一体,诗一样的语言,洋溢着对花的欣赏和赞美,蕴涵着作者对美丽和光明的渴望与追求,文辞优美,意味深长,启人深思。
《花之咏》可以理解为“花的歌唱”,品读全文,更像是一封花的自白书。
设计理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
要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究,在自读的基础上自悟,进而再体会如何读好,让孩子“我口述我心”,联系上下文品读、体味,体现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教学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把字写美观、工整。
能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喜欢的段落。
3、学习本文的结构和语言,能用第一人称和拟人的手法写一篇关于花的想像作文。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对“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1、直接出示课题。
2、“咏”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3、花之咏实际上是咏花,那么课题是不是也可以改成咏花呢?(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理解。
)4、花之咏就是花的歌唱。
花到底对我们唱了些什么呢?[点评:从课题入手,带着问题学习课文,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好方法。
]二、初读课文,学会生字1、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给每一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碰到不会读的字可以采取你所喜欢的方法解决。
(2)各自练读,同伴互读。
(3)小组采取喜欢的方法朗读。
[点评: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生字,培养自学能力。
]2、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课文里的生字学会了吗?如果你还有些困难,请四人一组,合作学习生字,要读通课文,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忘记评评自己学得怎样,小伙伴学得怎样。
3、词语朋友都急着要和大家见个面,你们看,他们全都跑到屏幕上了,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我们读一读。
《花之咏》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1. 了解并理解《花之咏》这首诗的主题和意义;2. 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提高朗读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对自然与美的感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主题和意义分析;2.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把握。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花之咏》的复印件;2. 画板、彩色粉笔、插花素材等教学辅助工具;3. 录音设备。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在画板上画出一幅美丽的花卉图案,引导学生谈论花朵的颜色、形状、芳香等特点,激发学生对花朵美好的感受。
2. 预习让学生课前阅读《花之咏》,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带着问题来到课堂,准备参与诗歌分析和朗读活动。
3. 分析通过师生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花之咏》的主题和意义,分析作者对花朵的赞美之情,启发学生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4. 朗读让学生分组以朗读的形式表达《花之咏》,在练习中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培养诗歌表达能力。
5. 作品欣赏展示不同画家对《花之咏》的艺术表现,让学生欣赏不同视角下的花卉之美,启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和表达。
6. 创作引导学生观赏插花作品,让他们自由创作一幅表达《花之咏》主题的插花作品,发挥创造力,感受美的陶冶。
7. 总结结合课堂讨论和活动,梳理《花之咏》的主题和意义,总结诗歌的韵律节奏特点,巩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课堂延伸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走进花店或花园,亲身感受花卉的美丽与神奇,拍摄花朵的图片或录制留声朗读《花之咏》,分享自己对花之情感的表达。
六、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一首短诗或散文表达自己对花卉之美的感受,体现出《花之咏》的主题和意义,并准备下节课分享。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花之咏》这首诗的主题和意义可以得到深入的理解和体会,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升。
希望本节课的教学能够点亮学生心中对美的热爱之情,让他们在感受花之魅力的同时,也学会用文字和艺术去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
愿《花之咏》教案为学生带来美好的诗意飨宴,让他们在美的世界里感悟人生的芬芳。
《花之咏》教学设计《花之咏》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花》中的一篇主体课文。
本文作者是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
本文表面上是关于花的描写,实际是作者在借花喻人,作者已与花融为一体,诗一样的语言,洋溢着对花的欣赏和赞美,蕴涵着作者对美丽和光明的渴望与追求,文辞优美,意味深长,启人深思。
《花之咏》可以理解为“花的歌唱”,品读全文,更像是一封花的自白书。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设计理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
要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究,在自读的基础上自悟,进而再体会如何读好,让孩子“我口述我心”,联系上下文品读、体味,体现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北师大版语文《花之咏》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花之咏》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深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依照同学的理解和需要,背诵喜欢的段落。
用第一人称和拟人的手法仿写一段。
3、学习本文的结构和语言,与“笔下生花”结合,写一篇关于花的想象作文。
4、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为什么喜欢?能不能背一首描写花的诗词或文章片段?有一位黎巴嫩著名的诗人也和同学们一样喜欢花,那他对花又有哪些独特的感受呢?今天俺们就来学习纪伯伦的一篇文章《花之咏》。
(板书课题)课前老师安排同学们查字典,记录下“咏“字的几个含义,谁来说一说?(“咏”在字典里有两种意思:一是依着一定的腔调缓慢地诵读吟唱,如“歌咏”;二是用诗词等来叙述,如“咏梅”)那在“花之咏”中“咏”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俺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后再来解释。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语言之美。
下面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跟读,边听边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
三、同位互读课文,互相正音。
想一想,你们都读懂了什么?四、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1、个人练习朗读,画出自身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想想喜欢的原因。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谈感受时注意引导同学谈出个性化的感受。
引导同学理解:(1)想象大胆奇丽:“俺是一颗星星,从湛蓝的天幕坠落到碧绿的地毯上。
”(2)仔细观察生活:“俺是朋友间的一份礼品,俺是新娘头上的一顶彩冠,俺也是生者致以死者的一赠物。
”(3)用词丰富优美:多个自然段皆可看出。
随机指导同学有感情朗读各个自然段。
五、体会情感,释题。
1、“俺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俺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
”怎么理解?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花之咏》?3、课题当中的“咏”字是什么意思?六、个人练习有感情朗读。
1、指名配乐朗读。
2、各小组合作扮演读。
七、深化理解。
同学们,你们多次读了课文后,有什么感受?提示同学:可采用多种形式表达读后的感受,比方用几个成语概括,引用一首诗或词来表达,或者画一幅画,唱一支歌,跳一曲舞来抒发感受。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主备人:审核人:训练主题:花课题《花之咏》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把字写美观、工整。
能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喜欢的段落。
重难点能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习过程方法提示一、解题导入1、直接出示课题。
2、“咏”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3、花之咏实际上是咏花,那么课题是不是也可以改成咏花呢?(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理解。
)4、花之咏就是花的歌唱。
花到底对我们唱了些什么呢?[点评:从课题入手,带着问题学习课文,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好方法。
]二、初读课文,学会生字1、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给每一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碰到不会读的字可以采取你所喜欢的方法解决。
(2)各自练读,同伴互读。
(3)小组采取喜欢的方法朗读。
2、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课文里的生字学会了吗?如果你还有些困难,请四人一组,合作学习生字,要读通课文,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忘记评评自己学得怎样,小伙伴学得怎样。
3、词语朋友都急着要和大家见个面,你们看,他们全都跑到屏幕上了,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我们读一读。
(请两名学生带读)(1)出示生字。
湛蓝天幕孕育入眠赠物招徕啜饮琼浆聆听(2)请小老师到前面领读。
(教师随机指导学生识记字音字形,理解字义等。
重点指导“幕”与“慕、墓”等形近字的区别。
)(3)齐读词语。
[点评: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及运用情况。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生字,培养自学能力。
]抓重点词练习朗读,注意轻重缓急读准字音,观察字型认真书写4、书写生字。
(1)思考这些生字可以分成几类来书写?(指名让学生回答。
)(2)重点指导“赠”的写法。
(3)学生独立观察、练写其他的生字,老师巡视指导。
(4)集体交流订正后,学生再练写,同桌检查、互评。
[点评:学生自评、互评,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养成认真写字的良好习惯。
《花之咏》课堂教学设计年级四年级学科语文课型新授学习内容花之咏主备人张红玲学习目标1.综合应用多种方法独立识字,学会认读4个生字,正确读写7个生字。
2.学习第一人称和拟人化的写作手法,并能运用这种写法仿写一段。
3.通过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美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学习重点抓住词语理解句子,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对“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这句话的理解。
学习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活动集体备课复备课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听音乐欣赏花的图片),用最美的语言赞美下你所喜欢的花。
2.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与花有关的课文---《花之咏》(板题、读题)。
3.揭题查字典,说说“咏”是什么意思?想一想“花之咏”是什么意思?(“咏”在字典里有两种意思:一是依着一定的腔调缓慢地诵读吟唱,如“歌咏”;二是用诗词等来叙述,如“咏梅”)那在“花之咏”中“咏”到底是第几种意思呢?(第二种)那课题就可以怎么解释?(花儿在歌唱)花儿在歌唱什么呢?4.作者介绍二、学标展示1.综合应用多种方法独立识字,学会认读4个生字,正确读写7个生字。
2.学习第一人称和拟人化的写作手法,并能运用这种写法仿写一段。
3.通过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美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三、探究新知教学活动1.文本展示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自学导航(1)认识生字宝宝咏、眠、赠、宣、眨、饮、浆(注意赠、饮、吁的读音)。
(2)形近字组词赠()幕()增()墓()曾()慕()(3)这篇课文不但词语优美,句子更美。
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把你认为优美的句子画下来,想想为什么美,边读边作批注。
3.互动探究(1-3自然段体会花的生长)(1)我是一句话,大自然把我吐了出来,又把我收了回去,藏在她的心室里。
师:文中的“我”指谁?我是一句什么样的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是从哪里知道的?为什么说大自然是把“我”吐出来的?师:(指名读,生评)每一个优美的句子就是一幅生动的画面。
学生姓名:第小组等级评价:
一、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湛()蓝天幕()地毯()孕()育
叹吁()赠()物轻盈()招徕()
聆()听琼()浆玉露芳香四溢()
二、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毫言壮语()不汁其数()袅袅吹烟()
名声大震()仰慕朝天()芳香四益()
糊思乱想()行云留水()
三、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倒是非不()余力花团()簇画龙点()()旗息鼓莫()一是衣衫()褛经久不()
四、阅读下列短文后回答问题。
最感人的一句话
市里电视台举办了一次征集最感人的一句话的活动,应征的信件和短信有数千条之多。
其中有儿女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有恋人间的真情告白,有朋友间暖心的话语。
经过工作人员认真地审阅评选,最终有10句话入围。
然后这10句话在电视台上播出,由观众投票选出最感人的一句话。
最后一位67岁的老妇人所说的一句话以得票最多而荣登榜首。
电视台为老妇人做了一期专访,主持人问她:‚您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出这句话的呢?‛老妇人说:‚那是去年的时候,我儿子的公司倒闭了。
我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从小他就很优秀。
后来大学毕业后在政府机关工作,一开始还挺顺利的,连连提升。
可后来就不行了,工作越来越不顺心,最后索性辞职下了海,自己开了一家公司。
他的公司也曾红火了一阵子,可由于他心眼太实,被朋友坑了,落了个一无所有的结果。
那天,一向好强的他突然抱住我的腿哭了,对我说:‘妈,我对不住您,您这么大年纪了还要为我操心上火,可我却没能让您过上几年真正的好日子!’当时我抚着他的头说,孩子,妈不求你大富大贵,只要你在
生活的大风大浪中能平平安安,就是你的福分,也是妈的福分!‛就是这么朴实的一句话,引起了太多父母的共鸣,也感动了太多儿女的心灵。
想起了老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平安是福!真的,老人们对儿女最大的心愿就是永远平安,从他们呵护着我们长大,从他们那一声声细心地叮咛嘱咐中,那份心愿就已植根在他们心中了。
在电视机前,我像观看直播的所有做儿女的人一样,淌了一脸的泪水。
课后问题:
1.老妇人说了一句怎样的话,成为观众认为最感人的一句话?
2.从文中,你得知儿子的心愿是什么?
3.文中,妈妈的心愿是什么?
4.你知道自己爸爸妈妈的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吗?试着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