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线技术浮顶储罐密封油气浓度检测
- 格式:pdf
- 大小:448.02 KB
- 文档页数:2
大型外浮顶储罐密封装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摘要:大型浮顶油罐是石油化工行业的重要储存和运输设施。
由于石油储藏量大,储存环境易燃、易爆和不稳定,如果大型储藏库的日常使用和管理不当,就会发生火灾、爆炸和环境污染等事故。
在不同类型储油罐引起的107起火灾中,65起是由闪电引起油气空间可燃气体造成的,占事故总数的61%,近几年储油罐防止油气挥发一般采用一次密封和二次密封二级密封结构。
在浮盘密封的油气空间中,浓度高于标准的燃料气体是易燃物质,闪电、静电、火花等。
是引起储油罐着火的重要点火源。
主密封装置的完整性和防地雷防静电装置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罐体的安全运行。
因此,石油化工企业油库健全性管理应注重大型油库主体和关键附件(密封装置)的管理,加强风险防范,深化安全研究。
关键词:大型外浮顶储罐;密封装置;问题;对策;引言石油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能源、原材料和相关产品。
近年来,国内原油需求逐年增长,从2000年至2017年平均每年7.5%,增至2017年的1.92亿吨,全年增长至6.1亿吨原油,对原油的依赖程度达到67.4%。
中国原油储量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石油储量的增加和储存设施的大型化已成为石油储量发展的主要重点,出现了许多大型油田。
大多数浮顶油罐用于储存原油,原油是石油化工企业广泛使用的储油罐,也是国内外主要储油罐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
我国最大的浮顶油罐达20万立方米,由于油库数量和油库规模增加以及油库使用年限的增加,该区域发生火灾的风险增加,近年来灾难性事故增加,给当地消防部门和石油化工企业的预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1储罐密封装置大型油库一般采用外浮顶储罐,密封装置分为一次密封装置和二次密封装置。
近年来,我国外浮顶储罐的密封装置一般采用了一次密封和二次密封相结合的方式,单次密封采用了更多的包状弹性密封。
主密封装置安装在浮盘外缘与储罐内壁之间约250mm的环形空间内,以密封该环形空间的油面和油气空间。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油罐区火灾监测系统蔡文龙【摘要】为了有效地监测油罐区的状态和实时预警油罐区火情,设计了基于无线网络的油罐区火灾监测系统。
将无线传感器技术应用于油罐区的火灾监测,选择温度、湿度、烟雾、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可燃气体这6个物理量作为监测对象,采集油罐区各个油罐的相关参数,实时将数据传输到服务器和客户端。
设计油罐区火灾预警专家系统,实时分析油罐区温度、湿度、烟雾、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可燃气体等数据变化,监测油罐区状态。
基于无线网络的油罐区火灾监测系统,硬件结构只有数据采集节点模块、网关、服务器端,价格便宜,系统无需现场布线及复杂的安装调试过程,安装方便,经济性远高于其他监测系统。
【期刊名称】《油气田地面工程》【年(卷),期】2015(000)008【总页数】3页(P59-61)【关键词】油罐区;火灾监测;无线网络;无线传感器;设计【作者】蔡文龙【作者单位】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正文语种】中文随着无线传感器技术(WSN)的发展,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在油罐区布置数据采集设备,无需复杂的线路设计,既减少安装成本,又可提高油罐区安全性,减少设备维护巡查时间[1]。
因此,将无线传感器技术应用于油罐区的火灾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系统功能与结构油罐区火灾监测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①油罐区数据采集和传输,包括设计安装多种传感器,采集油罐区每个储油罐的状态参数(温度、压力、可燃气体)[2],然后根据油罐区无线传感器节点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各传感器节点数据传输协议、路由算法等;②数据实时处理、存储、查询和异常预测,包括初步处理采集的油罐区状态数据,实现利用客户端和移动设备实时查看油罐区状态,同时对油罐区数据进行监测,有效预报油罐区的异常[3];③火情响应机制,当油罐区火灾监测系统监测到异常情况时,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对现场进行检查、确认,对火情进行应急响应,同时向油罐区和周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火情通报,进行紧急的人员疏散。
汽油內浮顶储罐VOC减排技术探讨摘要:目前国内汽油内浮顶储罐采用的主要油气排放限制、控制技术是对浮盘进行液体镶嵌式、机械式鞋型、双封式等高效密封方式,该方式满足现行国家对储罐VOC排放的限制和控制要求,但是在使用中还是存在由于一二次密封失效、粘壁油品挥发、导向柱工艺开孔油气挥发等原因形成的油气挥发排入大气,随着国家对大气排放要求的日益严格,同时该部分VOC的排放确实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安全、环境和健康危害,汽油內浮顶储罐VOC进一步的减排技术相继出现,其中不乏储罐VOC零排放技术的宣传,但是目前国内还没有真正的高效减排技术,零排放更多的是停留在纸面,本文主要针对这一系列减排技术,筛选认为具备一定可行性的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汽油內浮顶储罐;油气排放;零排放;1.概述储罐VOC排放一直是国家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关注项,排放要求日益严格。
2018 年生态环境部下发了《关于加强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建设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纳入条件的重点排污单位主要废气的有组织排放口实施自动监控,自 2019 年开始,VOCs 重点排放源也纳入监控范围,储油库作为油气排放重点监管单位后续纳入监控范围亦是趋势。
2019年6月26日,生态环境补下发了《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的通知,要求对油品储运销VOCs综合治理,加大汽油(含乙醇汽油)、石脑油、煤油(含航空煤油)以及原油等VOCs排放控制。
2021年8月4日又正式印发《关于加快解决当前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突出问题的通知》(环大气〔2021〕65号),该通知要求,对于储存汽油、航空煤油、石脑油等内浮顶罐罐顶气未收集治理的,宜配备新型高效浮盘与配件,选用“全接液高效浮盘+二次密封”结构;企业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
2020年9月中石化发布集团公司总经理1号令《臭氧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方案》,其中对销售板块重点区域 VOCs 排放浓度控制指标要≤20g/m3,严于GB 20950-2020《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25g/m3。
储罐运行状态监测系统
一、工艺技术装备简介
储罐运行状态监测系统主要包括浮盘状态监测系统和罐基础沉降监测系统、浮仓积液监测系统和密封圈分布式测温系统,其中浮盘状态监测系统主要监测参数为浮盘倾斜角度、浮盘上方积液和浮盘上方空气温度。
监测传感器本质无源,可应用在爆炸0区,不会输入安全隐患。
二、主要技术特点
1、浮盘状态监测系统:对储罐(内浮顶、外浮顶)浮盘倾角、表面积液、温度进行实时监测,浮盘表面积水液面实现0-100mm的液位监测,精度为1mm;浮盘表面温度实现-40-150℃监测,精度1℃;浮盘倾角实现±10°的监测,且精度为0.05°。
三者集成到同一传感器。
2、储罐基础沉降监测系统:可对储罐(内浮顶、外浮顶)储罐的均匀沉降、不均匀沉降进行实时监测,同时可对长输管线进行沉降监测,基础沉降量程可调,监测精度达1mm。
3、浮仓积液监测系统:可对外浮顶储罐浮仓内积液进行实时监测,量程可调,监测精度达1mm。
4、密封圈分布式测温系统:对外浮顶储罐密封圈温度进行实时监测,量程-40-150℃,监测精度达1℃,空间分
辨率为1m。
通过检测浮盘和密封圈温度变化,实现对浮盘表面火灾和密封圈火灾的提前感知。
5、所有的传感器均采用光纤光栅无源传感器,实现了传感器的本安防爆,可应用在爆炸0区,不会输入安全隐患。
6、维护量少,因检测原理为采用光纤自身特性,出厂前对系统进行了标定与测试,后续使用过程中无需进行维护。
7、安装便捷,可对在役储罐进行改造(内浮顶浮盘状态监测除外),工期约7天。
三、有关技术资料
液位传感器
倾角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 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 ★VOCs (V 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是指油品蒸发产生的有机化合物。
石油及其产品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中的轻组分具有很强的挥发性。
在石油储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挥发出VOCs ,排入大气,造成环境污染,产生安全隐患。
VOCs 具有大气化学反应活性,是光化学烟雾的重要前体污染物,对人体有强烈刺激性,在其长期作用下,可造成肺部永久性损害。
因此,空气中的烃类气体对人体的损害不容忽视。
特别是苯、甲苯、二甲苯为有毒介质,其中苯属于一类致癌物,甲苯和二甲苯属于三类致癌物。
根据中石化的部署,对苯类罐区VOCs 进行隐患治理。
1 储罐油气蒸发损耗产生原因及危害1.1 储罐油气蒸发损耗产生原因任何形式的油品蒸发损耗都是在输、储油容器内部传质过程的基础发生的。
这种传质过程包括发生在气、液接触面的相际传质,即油品的蒸发,以及发生在容器气体空间中烃分子的扩散。
通过上述传质过程,容器气体空间原有的空气逐渐变为趋于均匀分布的烃蒸气和空气的混合体,当外界条件变化引起混合气体状态参数改变时,油气混合气从容器排入大气,造成油品的蒸发损耗。
常温常压下为液态的烃类物质根据闪点的不同,选用不同类型的储罐。
汽油、石脑油、苯类介质一般选用内浮顶储罐。
内浮盘一般分为装配式(铝合金、不锈钢)和钢制(浅浮盘、浮舱式)2种类型。
内浮顶油罐与拱顶罐相比,油品蒸发损耗可降低90%以上[1]。
但是由于油品本身的特性、浮盘及密封装置无法解决的气体空间,由于生产操作等原因,储存过程中仍然有少量油品蒸发。
对不同类型内浮顶储罐的气相空间油气浓度进行了检测,相关数据见表1。
储罐收油作业时,随着内浮顶的上升,油气混合气从罐壁通气孔排入大气。
表1内浮顶储罐气相空间油气浓度检测数据注:总烃分析方法为《环境空气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GB/T 15263-1994)。
从表1可以看出:内浮顶储罐气相空间油气收稿日期:2019-01-31作者简介:黄伟良,男,1990年毕业于抚顺石油学院石油储运专业,主要从事石化企业储运技术工作,高级工程师,国家二级安全评价师,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
附件:前言《石油化工储运罐区VOCs治理项目油气连通工艺实施方案及安全措施指导意见》自2016年10月25日起发布。
负责起草单位: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洛阳工程公司、青岛安工院。
主要起草人:张彦新、赵睿、韩钧、王惠勤、牟小冬审定人:孟庆海、王惠勤、党文义石油化工储运罐区VOCs治理项目油气连通工艺实施方案及安全措施指导意见一、总则1.罐区VOCs治理主要针对油品储运罐区按相关规范或规定需要治理的储罐无组织排放的罐顶油气进行集中收集并治理。
2.除特殊说明外,指导意见中罐区包括石油化工原料罐区、中间原料罐区及“三苯”等成品罐区。
3.罐组气相收集系统应与储罐本体、VOCs处理系统进行整体安全性考虑,采取系统的安全控制方案。
设计方案须进行安全论证。
4.储罐增加气相连通收集系统后,安全风险防控的重点应是防止重大群罐火灾。
5.主要执行标准、规范:GB 31570-2015 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2015 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50160-2008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341-2014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油罐设计规范GB/T13347-2010 石油气体管道阻火器SH/T 3007-2014 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ISO16852-2008 Flame arresters—Performance requirements,test methods and limits for use二、原则要求1. 储罐宜采取罐顶气相平衡线、罐顶隔热或涂敷隔热涂料等措施减少VOCs的排放。
每座储罐的罐顶气相线上应设手动切断阀。
2. 油气收集技术应选用本质安全的技术,并应确保技术成熟、可靠、节能、经济、操作简便。
3.油气收集系统应满足同一系统内同时运行的不同介质储罐的小时最大排气量的要求。
4.综合考虑火灾危险性、污染源距离、废气组成、浓度及气量、能耗、运行费用等因素,废气宜分区域、分种类集中收集。
《石油化工储运罐区VOCs治理项目油气连通工艺实施方案及安全措施附件:前注《石油化工储运罐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处理项目油气连通过程实施方案及安全措施指南》已于10月25日在XXXX发布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洛阳工程公司、青岛安全工程学院主要起草人:张、、、王、牟晓东。
审核人:孟庆海、王、、石油连接工艺实施方案及安全措施指导1。
总则1。
罐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控制主要是集中收集和控制罐顶的油气,需要按照相关规范或规定进行控制。
2。
除特殊说明外,指南中的罐区包括石化原料罐区、中间原料罐区和成品罐区如“三苯基”3。
罐组的气相收集系统应考虑罐体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处理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并采用系统安全控制方案。
设计方案应进行安全论证。
4。
储罐增加气体通讯收集系统后,安全风险防控的重点应是防止重大群体储罐火灾。
5。
主要实施标准和规范:GB 31570-2015《炼油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2015《石油化工污染物排放标准》GB 50160-2008《石油化工企业消防设计规范》GB 50341-2014《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油罐设计规范》GB/ T13347-2010《油气管道阻火器》GB/T 3007-SH/T 3007储罐应采取罐顶气相平衡线、罐顶隔热或应用隔热涂层等措施减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1每个储罐的顶部气相线上应设置手动切断阀2。
油气收集技术应本质安全,并应保证技术成熟、可靠、节能、经济、易操作。
3。
油气收集系统应满足同一系统中同时运行的不同介质储罐的最大小时排量要求。
4。
考虑火灾危险性、污染源距离、废气成分、浓度、气体体积、能耗、运行成本等因素。
,废气应按区域和类型集中收集。
5。
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和措施,在下游废气处理装置出现异常和事故时,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控制和处理6。
罐型选择应符合GB 50160、GB 31570、GB31571、SH/T3007的相关规定。
内浮顶罐和外浮顶罐的浮顶密封结构应符合GB 50341、GB 31570和GB 31571的有关规定7。
外浮顶油气储罐密封安全主动防护系统简介摘要:浮顶式储油罐简称浮顶罐,为储油罐重要的一个类别,主要因其设计有一个能“贴浮”在油面上,并随储罐内油位升降的“浮顶装置”而区别于无该装置的普通固定顶油罐。
主动防防护系统是一种利用现代化的仪器、仪表对外浮顶储罐的油气泄漏进行实时分析、监测,应用氮气对密封腔内的油气浓度、氧含量进行调节、控制,从而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的一套装置,它包括监测模块、气体惰化模块、油气回收模块。
关键词:主动防护;浮顶式储罐;油气;密封腔第1章绪论1.1外浮顶储罐、密封和主动防护系统的概念浮顶式储油罐简称浮顶罐,为储油罐重要的一个类别,主要因其设计有一个能“贴浮”在油面上,并随储罐内油位升降的“浮顶装置”而区别于无该装置的普通固定顶油罐。
浮顶式储油罐分为,内浮顶式和外浮顶式两种,因浮盘的灵活上下可以贴近液面从而大大减少液面上方的气体空间,因而可以大幅降低所储存物料的蒸发损耗。
该种储罐被广泛运用于诸如:汽油、航空煤油、柴油等轻质油品和原油的仓储。
[1]浮顶式储油罐的浮顶与储罐壁之间有两道密封,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密封方式有机械密封和软填料密封,用于防止油气从罐壁与浮顶之间的间隙泄漏到大气中,同时防止雨水及杂物时入到罐内。
密封与储罐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
在浮顶石油储罐的火灾事故中,密封圈失效导致的火灾占72.8%。
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密封结构主要有机械式密封和软密封,密封处均存在油气泄漏间隙。
受罐壁挂浮油挥发物影响,虽然储罐都配备了部分火灾报警系统、泡沫灭火系统及冷却喷淋系统,但是这些设备均是在火灾发生后才启动,不能实现对事故征兆的早期监测和预警。
[2]本文讨论的主动防防护系统是一种利用现代化的仪器、仪表对外浮顶储罐的油气泄漏进行实时分析、监测,应用氮气对密封腔内的油气浓度、氧含量进行调节、控制,从而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的一套装置,它包括监测模块、气体惰化模块、油气回收模块。
1.2 主动防护系统技术分析目前国内普遍应用于浮顶石油类储罐的主动防护系统有很多种,比如:利用GDS(Gas Detection System)监测的防护系统以及利用采样泵循环采样监测的防护系统。
一体式储油罐智能检测系统作者:陈德李子豪黄丁一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23期摘要:本项目旨在设计一种智能监测系统:该系统首次将油罐车辆的监测装置与用户手机相连接,不管是在行驶过程中、还是在车外,用户都能通过自己的手机知道此时油罐内以及车辆的各个参数,以全方位的掌握车辆的情况。
该系统为油罐车司机提供安全防护措施:装置内安装了通讯报警模块,一旦油罐内的油量、油温、油气浓度、压力值超过了预设的阈值,司机的手机将会发出警示,从而确保了司机的用户安全,避免了更大事故的发生。
该系统还加入了物联网技术,通过GPS技术,油罐车公司可以准确清楚车辆运行状况。
引言:在以往的油品运输过程中,多采用人工方式对油罐车液位进行计量,需要测量人员登到罐车车顶进行测量,工作效率低,无法确保测量的精确性,同时增加了安全隐患。
油罐车的人工检测还需要许多特定的条件:1.检测地点应在室内,环境的温度应在5摄氏度-35摄氏度之间;2.检测所用介质一般是循环水,并且在一次的测量过程中水温变化不能超过2度.3.检测的场地要平整,向罐体内排水时不能有水溅出。
并且在检测前还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例如:在检测的车辆到达检测地点之前要先进行设备运行测试,通水时间不少于5分钟,对标准罐进行润罐,再通过标准罐校准流量计,并记录每次的结果;要检测的车辆到达测试地点后,要静置一段时间,使得罐壁温度和室温平衡等等。
如上所述,目前油罐车的检测对条件要求严格,因此决定设计一款一体式储油罐的检测系统,从而解决了这些条件的约束问题。
1.发展现状: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对油罐车进行监测:JJG 133 -2016《汽车油罐车容量》检定规程中规定汽车油罐车容量检定一般采用容量比较法或流量计法。
石理碧等[1]在质量流量计法在油罐车容量检测中应用的可行性中提到容量比较法使用二等金属量器作计量标准器对油罐车罐体频繁进行注水和排水,采用人工读取数据,工作量大,效率低。
浅谈储罐VOCs治理设备应用摘要:近年来国家对VOCs排放要求越来越严,一些在用储罐在“大呼吸”“小呼吸”排放下VOCs超标,储罐VOCs治理也迫在眉睫,本文浅谈储罐浮盘、密封、呼吸阀以及油气回收等设备选型应用情况。
关键字:钢制浮盘大补偿密封呼吸阀油气回收1.引言挥发性有机液体常压立式储罐的VOCs治理,由于其“大呼吸”“小呼吸”排放的VOCs无法定时、定量、定控制位置,造成储罐VOCs治理难度较多。
在储罐VOCs治理方向上,对浮盘形式、密封形式、收集方法、处理工艺、配套安全附件呼吸阀和紧急泄压人孔设备等方面可大大降低储罐VOCs排放,结合本单位近几年对储罐VOCs治理效果,探讨对储罐VOCs治理的管理。
储罐VOCS治理的相关要求根据环保部“十二五”规划就提出要求对储罐区VOCs治理。
要求“原料、中间产品与成品应密闭储存,对于实际蒸汽压大于2.8kPa、储量大于100m³的有机液体储罐,”都要采取控制措施。
1.国家标准根据GB37800-2019《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和GB31570-2015《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要求要求“储存真实蒸气压≥27.6kPa但<76.6kPa且储罐容积≥75m³的挥发性有机液体储罐应符合下列规定之一:a采用内浮顶罐,内浮顶罐的浮盘与罐壁之间应采用液体镶嵌式、机械式鞋形、双封式等高效密封方式,b采用外浮顶罐的浮盘与罐壁之间应采用双封式密封,且初级密封采用液体镶嵌式、机械式鞋形等高效密封方式。
C采用固定顶罐,应安装密闭排气系统至有机废气回收或处理装置。
”简单形容就是:采用内浮顶罐+高效密封,外浮顶罐+双密封形式,固定顶罐+密闭排气系统回收。
一、浮盘密封的改造近年来国家对VOCs排放要求越来越严,本车间内浮顶储罐33台,其中11台储罐罐顶FID检测结果显示超过2000μmol/mol,有些甚至达到10000μmol/mol以上,现场存在油气味,VOCs超标排放的11台储罐采用的均是浮筒式铝浮盘,密封采用的是囊式密封,运行时间在5年左右。
大型外浮顶储罐密封装置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冯亮【摘要】密封装置在大型储罐运行过程中至关重要,储罐运行过程中密封不严会引发火灾、爆炸、油品损耗、环境污染等事故.分别从密封产品、储罐本体、油库运行管理、外界环境因素等方面对大型外浮顶原油储罐密封装置在实际使用中的不利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多项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控制施工进度及施工安装质量,在浮盘周围增设密封托板,优化储罐密封装置结构形式,安装安全包带等.通过近几年在鄯善储备库储罐清罐检修期间采取上述控制措施,提高了大型储罐密封装置的密封性及可靠性,降低了装置故障发生率,延长了装置使用寿命,控制效果显著.%The sealing device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operation process of large-scale storage tanks. The sealing failure during storage tank operation process will induce accidents such as fire, explosion, oil product los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The adverse affects of sealing devices of large-scale exter-nal floating roof tanks in practical use are fully analyzed from factors such as sealing products, storage tank bodies, oil depot operation management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According to analysis re-sults, several control methods are proposed, mainly including controlling the construction schedule and installation quality, adding the sealing pallet around the floating roof,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tank sealing device and installing the safety belt.In the recent years,these control methods are tak-en during storage tank overhaul period in Shanshan Reserve Warehouse, which improve the sealing performance and reliability of the sealing device of large-scale storage tanks,reduce the occurrencerate of equipment failure,extend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sealing device and have outstanding control effect.【期刊名称】《油气田地面工程》【年(卷),期】2017(036)012【总页数】5页(P79-83)【关键词】大型外浮顶油罐;密封装置;油气浓度;完整性管理;改进措施【作者】冯亮【作者单位】中石油管道联合有限公司西部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大型浮顶储罐是石油石化行业的重要储运设施。
加油站油罐液位监测系统解决方案及案例应用解决方案:1.设备选择:选择可靠的油罐液位传感器,可以根据加油站的具体情况选择有线或无线传感器。
有线传感器通常安装在油罐顶部,通过信号线将液位传输到监控终端设备;无线传感器则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将液位数据传输到监控终端设备。
2.监测终端设备:选择适合的监控终端设备,如监控软件或硬件设备,用于接收和处理来自传感器的液位数据。
监控终端设备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实时数据显示和报警功能等。
3. 数据传输:选择合适的数据传输方式,可以采用有线或无线方式将油罐液位数据传输到监控终端设备。
有线方式通常采用Modbus、RS485或4-20mA等传输协议;无线方式可以选择GPRS、3G、4G或LoRa等无线通信方式。
4.软件管理系统:建立基于云计算的软件管理系统,实现对加油站油罐液位数据的存储、管理、分析和报告等功能。
软件管理系统可以提供实时数据监测、历史数据查询、故障报警等功能。
案例应用:加油站应用了油罐液位监测系统,通过该系统有效监测和管理油罐液位。
该系统采用了无线传感器和云计算软件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
该加油站的油罐安装了无线液位传感器,通过无线网络将液位数据传输到云计算软件管理系统。
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存储,并可进行历史数据查询和统计分析。
该系统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1.实时监测:管理者可以随时通过软件管理系统查看油罐液位情况,及时获取油罐盈余情况,避免油罐溢油或过度放空的情况发生。
2.故障报警:系统可以设置液位上下限,当液位超过上下限时,系统能够实时发送报警信息给管理者,提醒其及时处理。
3.节约成本:通过远程检测油罐液位,避免了人工巡检和测量,减少了人力成本和工时。
4.数据分析:软件管理系统可以对油罐液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加油站的运营和管理提供数据依据。
5.网络化管理:管理者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查询油罐液位数据,可以在外出办公或出差期间对加油站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
附件2氮封设计方案方案一:压力控制设计方案(LPEC)一、基本原理在储罐上设置氮封系统,维持罐内气相空间压力在1.2KPa左右,当气相空间压力高于1.4KPa时,氮封阀关闭,停止氮气供应;当气相空间压力低于0.8KPa时,氮封阀开启,开始补充氮气,保证储罐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不吸进空气,防止形成爆炸性气体。
储罐氮封系统使用的氮气纯度不宜低于99.96%,氮气压力宜为0.5~0.6MPa。
二、工艺方案以4台轻质油内浮顶储罐组成的罐组为例,设计方案如下:1.内浮顶储罐改造1)封堵储罐罐壁(顶)的通气口。
2)核算罐顶呼吸阀是否满足设置氮封后的需求。
呼吸阀的数量及规格按照《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SH/T 3007-2007确定(见表一)。
呼吸量除满足储罐的大、小呼吸外,还应考虑氮封阀不能关闭时的进气量等因素。
3)在储罐罐顶增加氮气接入口和引压口。
为确保压力取值的准确性,两开口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m。
4)量油孔应加导向管,确保量油作业时不影响氮封压力。
5)储罐罐顶增加紧急泄压人孔接口。
2.工艺流程1)在每台储罐上设置先导式氮封阀组和限流孔板旁路,正常情况下使用氮封阀组维持罐内气相空间压力在1.2KPa左右,当气相空间压力高于1.4KPa时,氮封阀关闭,停止氮气供应;当气相空间压力低于0.8KPa时,氮封阀开启,开始补充氮气;当氮封阀需要检修或故障时,使用限流孔板旁路给储罐内补充氮气,压力高于1.5KPa 时,通过带阻火器的呼吸阀外排(短时间连续补充氮气)。
2)当氮封阀事故失灵不能及时关闭,造成罐内压力超过1.5Kpa 时,通过带阻火器的呼吸阀外排;当氮封阀事故失灵不能及时开启时,造成罐内压力降低至-0.3Kpa时,通过带阻火器呼吸阀向罐内补充空气,确保罐内压力不低于储罐的设计压力低限(-0.5Kpa)。
3)为确保设置氮封储罐事故工况下的安全排放,应在储罐上设置紧急泄放阀,紧急泄放阀定压不应高于储罐的设计压力上限(2.0Kpa)。
基于多接口无线传感节点的油罐车监测系统
张建阳;赵祥模;惠飞;史昕;杨澜
【期刊名称】《测控技术》
【年(卷),期】2012(031)010
【摘要】为了实现对油罐车罐体、危险品和环境等状态的实时监测,采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构建了油罐车多参数监测系统.本系统以超低功耗的ATmega1281微控制器和AT86RF230射频模块为核心,设计了一种多接口无线传感节点;结合节点在油罐车上的部署方式,提出一种基于静态分簇的路由算法;采用TinyOS操作系统和NesC语言完成节点的软件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油罐车多种状态的实时采集与监测需求,具有监测范围广、布设方便、可靠性高和功耗低等特点.【总页数】5页(P25-28,32)
【作者】张建阳;赵祥模;惠飞;史昕;杨澜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64;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64;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64;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64;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6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
【相关文献】
1.基于1-Wire技术的无线传感器节点数据采集单元接口设计 [J], 李佳璐;陈俊杰;魏猷刚
2.无线传感器网络CC2530节点芯片电压检测接口开发 [J], 杨强;辛燕;闫述
3.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模块化的接口电路设计 [J], 赵榉云;闫鑫;杨海;周学威;蔚慧甜
4.无线传感器网络汇聚节点LAN接口设计与实现 [J], 李静元;李士宁;范祥辉
5.播种质量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系统设计——基于多跳多信道和高效中继节点 [J], 滕道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原油外浮顶储罐一、二次密封间气体检测跟踪分析及整改对策苗萌黄星澎孙鹏发布时间:2021-07-28T02:05:24.361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10期作者:苗萌黄星澎孙鹏[导读] 当地消防局接到报警后出动128名消防员、31辆消防车、2台大流量泡沫炮进行救援。
经过6小时奋战,储罐大火被扑灭,罐体未发生坍塌,未波及周边储罐,也未造成环境污染。
救援过程中新加坡海岸警卫队、新加坡海事和港务局、新加坡共和国海军和国家环境局也参与了救援。
苗萌黄星澎孙鹏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辽宁辽阳 111003摘要:本文着重分析了外浮顶原油储罐一、二次密封间可燃气体浓度超标的原因,提出了一、二次密封间气体检测方法及检测期间安全措施。
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降低可燃气体浓度超标的方法、优化了原有采样方式。
关键词:一、二次密封;可燃气体;浓度超标;检测;采样;一、储罐雷击着火事故资源分享2018年3月20日17时50分,国外某石油公司在新加坡布星岛码头的终端站燃油储罐(T454)发生火灾事故,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大火在6小时后被扑灭。
据报道,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雷击引起储罐着火。
当地消防局接到报警后出动128名消防员、31辆消防车、2台大流量泡沫炮进行救援。
经过6小时奋战,储罐大火被扑灭,罐体未发生坍塌,未波及周边储罐,也未造成环境污染。
救援过程中新加坡海岸警卫队、新加坡海事和港务局、新加坡共和国海军和国家环境局也参与了救援。
据悉,该石油公司在新加坡布星岛码头的终端站总储存容量为200万立方米,最大的储罐容量为6万立方米,事故罐T454的容量为4万立方米。
2015年以来,国内外发生多起油罐雷击着火事件。
通过对油罐着火事件的分析发现:油罐发生火灾的部位大多数位于浮顶密封环形空间处,均采用二次密封结构,由于这种密封结构油面直接暴露在密封环形空间中,油气挥发无法释放,遇到点火源很容易发生爆炸。
因此,密封环形空间内油气浓度超标是造成油罐雷击着火的主要内在原因,研究影响储罐一、二次密封油气浓度超标的因素,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对保障油罐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储罐气相检测技术规范为加强拱顶罐、内浮顶罐和外浮顶罐气相空间烃含量监控,及时发现轻组分进入重质油品和油罐密封损坏等问题,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提高拱顶罐扫线、内浮顶罐检尺、检温及采样等作业安全,以及作为外浮顶罐防雷监控手段之一,特制定储罐气相监测技术规范。
一、重质油拱顶罐气相检测(一)重质油品分类1、风险重质油品:即加工工艺可能出现溶剂等轻组分进入,形成混合性爆炸气体的重质油品,扫线前需要进行气相可燃气体检测。
主要包括:糠醛料、白土料、催化轻料(含酮苯蜡下油、去蜡油)、糠醛抽出油、含糠醛抽出油的重油或油浆、石蜡。
风险重质油品油罐见附件E。
风险重质油品通扫线前必须进行气相化验分析。
2、安全重质油品:即加工工艺安全,不可能出现轻组分进入,不可能形成混合性爆炸气体的重质油品,扫线前不需要进行气相可燃气体检测。
主要包括:酮苯料、润滑油基础油、催化重料(二CT、渣油加氢渣油、一BT)、重油(三CT)、纯催化油浆、石蜡(精制)、加氢裂化原料(三CL、B3)、加裂尾油。
安全重质油品油罐见附件F。
安全重质油品在装置生产稳定,产品平稳合格外送时,原则上不做气相分析。
部分安全重质油品在装置开停工或出现大的波动等特殊工况下,可能变成风险重质油品,这时的安全油品我们可以称为潜在风险油品。
如蒸馏CT、BT、催化油浆等,在装置开停工时可能带入轻组分。
所以这一时段,需要升级管理,按风险重质油品管理。
3、对于部分油罐在不同时期收风险重质油品或安全重质油品。
在收风险重质油品时,扫线前必须进行气相化验分析。
在收风险重质油品后,切换收安全重质油品时,必须将罐内油品置换两倍罐容量,并作气相化验分析合格后,再恢复安全重质油品操作方案。
4、安全重质油品与风险重质油品和潜在风险油品兼收的油罐必须进行气相分析。
(二)检测方式1、人工检测(1)对于油罐检尺口没有导向柱的,人工气相检测点可直接通过检尺口检测。
如检尺口有导向柱的,由车间提设计委托增上罐顶人工气相检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