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善利《微观经济学》章节题库(5-8章)【圣才出品】
- 格式:pdf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128
第10章政府对竞争产业的调节及其后果一、名词解释1.限制价格答:限制价格又称价格上限,指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高价格。
如果限制价格高于均衡价格,这种限制价格对价格或销售没有影响,被称为没有限制作用的限制价格;如果限制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则限制价格会导致经济偏离均衡状态,使得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引起短缺,这种限制价格属于有限制作用的限制价格。
政府解决供给不足主要有两种方法:配给制和排队。
在实行限制价格时还必然出现黑市交易。
在这样的政策下,得益的是能以低廉的价格买到商品的消费者,而生产者和买不到商品的消费者的利益则受到损害。
2.支持价格答:支持价格又称价格下限,指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低价格。
如果支持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这种支持价格对价格或销售量没有影响,可以称为没有限制作用的价格下限;如果支持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支持价格会使得经济偏离均衡状态,最终价格等于支持价格规定的水平,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引起过剩,这种支持价格被称为有限制作用的支持价格。
许多国家实行的农产品支持价格和最低工资都属于支持价格。
就农产品支持价格而言,目的是稳定农业生产和农民的收入,有其积极意义,但这也导致了农产品过剩,不利于市场调节下的农业结构调整。
3.税收归宿答:税收归宿是指税收负担的最终归属点或税负转嫁的最后结果。
它是关于税收负担分配的问题,指税收最终导致哪些人的福利损失,也就是税收最终由哪些人负担了。
在一般情况下,政府对一种物品征税时,税收由买者和卖者共同承担,也就是说税收有两个归宿:买者和卖者。
但税收对买者和卖者的影响不同,这取决于该物品的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
供给弹性较小而需求弹性较大时,税收更多地由卖者承担;需求弹性较小而供给弹性较大时,税收更多地由买者承担。
4.无谓损失答:无谓损失指税收(或其他某种政策)扭曲了市场结果时所引起的总剩余的减少。
如图10-1所示,对一种物品征税减少了消费者剩余(用面积B+C代表)和生产者剩余(用面积D+E代表)。
第1章概论一、名词解释1.经济学答: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自从凯恩斯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年发表之后,西方经济学界对经济学的研究便分为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或生产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
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对经济总量的研究。
2.理性人答:理性人是指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的人。
理性人是经济研究中所假设的、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典型理性行为的经济活动主体,可以是消费者、厂商,也可以是从事任何其他经济活动的人。
在经济研究中,往往从这种理性人的假设出发,推导出一定条件下人们经济行为的规律。
比如,假设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经济活动主体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即作为理性人的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作为理性人的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等。
3.边际变动答:边际变动指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经济学中的边际指的是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程度,即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因变量会因此而改变的量。
边际的概念根植于高等数学的一阶导数的概念,如果函数的自变量为多个,则针对每个自变量的导数为偏导数。
4.市场经济答:市场经济指由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
在市场经济下,经济决策是分散进行的,它由经济组织和个人各自独立地做出。
市场经济对于资源的配置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通过市场机制内的供给与需求、价格、竞争、风险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各部门的按比例发展。
实际上,资源配置问题就是决定经济社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问题。
第1章导言一、名词解释1.稀缺性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
”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微观经济学答: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指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某个市场上的相互交易的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市场经济中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规律作为考查对象,研究单个生产者或企业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利润,以及单个消费者或家庭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货币收入购买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满足。
因此,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
微观经济学采用个量分析法,个量是指与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相适应的经济变量,如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利润,某一商品的需求量、供给量、效用和价格等。
微观经济学在分析这些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假设总量固定不变,所以又被称为个量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消费理论或需求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要素价格或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等。
由于这些理论均涉及市场经济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因而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市场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一、选择题1.经济学可定义为()。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B.消费者如何获取收入C.资源配置和利用D.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2.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如何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是3.下列哪一种资源是最不具稀缺的?()A.医生 B.苹果 C.铁矿石 D.经济学课程 E.空气4.下列中的哪一个属于规范经济问题?()A.通货膨胀和失业是由什么引起的?B.政府应该雇用所有失业的工人吗?C.消费者如何对较低的价格做出反映?D.收入和储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5.上大学的机会成本不包括()。
A.住宿费用 B.学费 C.书籍费 D.如果从事工作可能会得到的工资E.由于学习所失去的闲瑕6.下列中的哪一例子属于边际分析?()A.如果利润是正的,厂商将建立一个新工厂B.如果新工厂增加的收益超过增加的成本,厂商将建立一个新工厂C.如果在没有新工厂时,厂商正承受货币损失,那么它将建一个新工厂D.如果厂商能便宜地建立新工厂,它就会这样做二、判断题1.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存在稀缺问题。
()2.没有稀缺问题就没的经济学。
()3.经济学家既采用规范分析,又采用实证分析。
()4.根据研究的方法不同,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5.生产可能性边界上各种物品组合中,只有一种是有效率的。
()6.均衡分析和边际分析得出的结论应该是一致的。
()三、问答题1.什么是经济学?2.如何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与发扬雷锋精神的关系?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与联系?4.经济学两大基本前提如何理解资源的稀缺性规律?5.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 2.D 3.E 4.B 5.ABC 6.B二、判断题1.× 2.√ 3.√ 4.× 5.× 6.√三、问答题1.参照教材P7 第三段2.略3.参照教材P13-144.参照教材P55.参看教材第四节第二章供求与价格一、选择题1.所有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 ()A.消费者收入变化 B.该商品价格变化C.消赞者偏好变化 D.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变化2.如果商品x和商品y是相互替代的,x的价格下降将导致()A.x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x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C.y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D.y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3.某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的影响是()。
第12章垄断竞争与寡头一、名词解释1.寡头答:寡头亦称“寡头垄断”或“寡占”,指只有几个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的卖者的市场结构。
在寡头市场上,整个行业(或市场)的产品(或劳务)的一大部分是由少数几个企业(或卖者)供给的。
作为卖主的垄断寡头之间仍然存在着竞争,每个寡头都要考虑竞争对手对于自己的每一行动的反应。
一方面,如果有一卖主为争取更大的市场销售份额而降低商品价格,那么其他卖主势必也会降低价格,最终使各个卖主的原有市场份额保持不变,而使利润减少。
另一方面,如果有一卖主提高价格,那么其他卖主就不一定会提高价格,从而使提高价格的卖主丧失原来占有的市场份额。
由于垄断寡头能预计到这种结果,垄断寡头不会轻易提价。
因此,在卖方寡头市场上,商品价格一般比较稳定。
2.垄断竞争答:垄断竞争指一种由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的市场,市场中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竞争又不是完全垄断。
引起这种垄断竞争的基本条件是产品差别的存在。
产品差别是指同一种产品在质量、包装、牌号或销售条件等方面的差别。
产品差别既会产生垄断,又会引起竞争,从而形成一种垄断竞争的状态。
有差别的产品往往是由不同的厂商生产的。
因此,垄断竞争的另一个条件就是存在较多的厂商。
这些厂商努力创造自己产品的特色,以形成垄断,而这些产品之间又存在竞争,这就使这些厂商处于垄断竞争的市场中。
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面临着两条需求曲线:一条表示当一厂商改变产品的价格,而该行业其他厂商并不随着改变价格时,该厂商的价格与销售量的关系;另一条表示当一厂商改变自己产品的价格,该行业中其他与之竞争的厂商也随之改变价格时,该厂商的价格与销售量的关系。
垄断厂商的均衡条件为MC=MR,实现均衡时,可能有超额利润、收支相抵或亏损。
由于垄断厂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产品的价格,故垄断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市场中的竞争因素又使得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具有较大的弹性,因此垄断竞争厂商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是比较平坦的,相对地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一、名词解释1.科斯定理[中山大学2017研、中央财经大学2017、武汉大学2019研]答:科斯定理的内容是: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根据科斯定理,只要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他们就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
但是,在现实世界中,即使在有可能达成互利协议的情况下,协商的方式也并不总是奏效。
可能的原因有:①存在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是各方在达成协议及遵守协议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
②谈判很容易破裂。
战争和罢工的经常出现表明达成协议可能是困难的,而达不成协议又可能是代价高昂的。
③当利益各方人数众多时,达成有效率的协议就尤其困难,因为协调每个人的代价过于高昂。
2.英式拍卖[北京大学2013研]答:英式拍卖是指,拍卖人先以一个保留价格起拍,这是商品的出售者所愿意卖出商品的最低价格;接下来,投标人要相继给出一个较高的价格,通常,每一个出价都要按某个最小的竞价增量超出前一个出价;当没有投标人愿意再提高出价时,出价最高的人就获得了这件商品。
拍卖的最为流行的竞价结构形式是英式拍卖。
由于在英式拍卖中出价最高的人获得商品,因此是帕累托有效的。
3.替代效应[北京大学2010研]答:替代效应是指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即是指在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或效用水平)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于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斯勒茨基替代效应中的“实际收入不变”是指消费者在价格变化后能够购买他想要购买的价格变动以前的商品购买量;希克斯替代效应中的“实际收入不变”是指使消费者在价格变化前后保持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
4.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中山大学2015研]答: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是指如果个人的偏好是凸的,如果所有消费者的偏好都是凸的,那么总存在着一组价格,使得每个帕累托有效率的配置是某个合理配置禀赋的市场均衡,即只要消费者的偏好都是凸的,那么每个帕累托有效率配置都可以通过竞争均衡实现。
第3章弹性理论一、名词解释1.弹性答:弹性指作为因变量的经济量的相对变化对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或灵敏程度。
弹性用来表明两个经济变量变化的关系,当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变化,必然引起作为因变量的经济变量的变化。
弹性的大小由弹性系数来表示,弹性系数等于因变量的相对变化对自变量的相对变化的比值,即:弹性系数=因变量的变动比例/自变量的变动比例设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f(X),则具体的弹性公式为:E=(ΔY/Y)/(ΔX/X)=(ΔY/ΔX)·X/Y其中,E为弹性系数;ΔX、ΔY分别为变量X、Y的变动量。
弹性概念在西方经济学中广泛应用,经济理论中有多种多样的弹性概念,例如,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供给价格弹性等等。
由于弹性是两个量的相对变化的比,因此,弹性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它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度量单位无关。
2.需求价格弹性答: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其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如果用e表示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用Q和ΔQ分别表示需求量和需求量的变化量,用P和ΔP分别表示价格和价格的变化量,则需求价格弹性公式为:e=(ΔQ/ΔP)×P/Q。
需求价格弹性等于1称为单位需求价格弹性,单位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商品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的同比例变动。
单位需求弹性是区分富有弹性和缺乏弹性的标准,若e>1,则称为富有需求价格弹性,若e<1,则称为缺乏需求价格弹性。
在单位需求价格弹性下,厂商的收益与产品价格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即厂商通过对商品涨价和降价的措施,都会带来需求数量的同比例变动,从而使得总收益不变,因而在单位需求价格弹性下,厂商无法通过调整价格来提高收益。
3.需求收入弹性答:需求收入弹性指在某特定时间内,某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消费者收入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8版)教材配套题库利润最⼤化与竞争性供给(圣才出品)第8章利润最⼤化与竞争性供给⼀、单项选择题1.完全竞争⼚商⾯临⼀条⽔平的需求曲线,这说明()。
A.⼚商可以通过改变销售量来影响商品价格B.⼚商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C.⼚商⾯临的需求是完全⽆弹性的D.⾏业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答案】B【解析】⼚商⾯临的⽔平需求曲线意味着⼚商对市场价格的变动完全有弹性,⼀旦价格偏离均衡位置,其需求都将降为零。
因此,⼚商是⼀个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业需求曲线是由市场价格决定的,是⼀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
2.完全竞争市场上,当MR=MC时,⼚商将()。
A.必然能得到最⼤利润B.不可能亏损C.必然得到最⼩亏损D.若获利润,则利润最⼤,若亏损,则亏损最⼩【答案】D【解析】⼚商在MR=MC时达到均衡,继续⽣产则MC>MR,降低利润;若在成本线以下,则MR=MC使得⼚商的亏损最⼩。
3.完全竞争市场中,⾏业⾯临的需求曲线是()。
A.⼀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B.⼀条向右上⽅倾斜的曲线C.⼀条⽔平线D.⼀条向左上⽅倾斜的曲线【答案】A【解析】⾏业需求曲线由总体市场供求来决定,因此与价格成反⽐,是⼀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
4.如果在完全竞争⼚商的短期均衡产量上,平均收益AR⼩于短期平均成本SAC,但⼤于平均可变成本AVC,则⼚商将()。
A.亏损,⽴即停产B.亏损,但继续⽣产C.亏损,⽣产或不⽣产都可以D.获得正常利润,继续⽣产【答案】B【解析】如图8-1所⽰,P′=MR′=MC′时的情形,此时⼚商继续⽣产可以弥补⼀部分固定成本,因此应当继续⽣产。
图8-1完全竞争⼚商的短期均衡5.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个企业,其产出收益为10000元,AC=16元,MC=20元,AVC=10元,此时该企业产量为()。
A.100B.500C.325D.1000【答案】B【解析】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有P=MC,则R=P×Q=MC×Q=20×Q=10000。
朱善利《微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目录第一章导言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局部均衡价格的决定第三章弹性理论第四章效用理论第五章消费者选择第六章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第七章生产理论第八章成本理论第九章完全竞争市场下的价格与产量第十章政府对竞争产业的调节及其后果第十一章完全垄断市场下的价格与产量第十二章垄断竞争与寡头第十三章博弈理论第十四章生产要素定价理论第十五章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第十六章市场失灵与政府调节本书是朱善利《微观经济学》(第3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对朱善利《微观经济学》(第3版)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
课后习题答案久经修改,质量上乘,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
资料下载地址:/Ebook/4459.html来源:【弘博学习网】或关注公众号【hbky96】获取更多学习资料。
1微观经济学研究哪些问题?答: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微观一词源于希腊文,意思为小。
因此,有人把微观经济学称为“小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是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例如研究消费者、企业的行为。
微观经济学所涉及的是个体经济单位如何作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与微观经济学相对应的是经济学的另一重要分支——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大经济学”,研究的是总体经济行为与总量经济关系,例如国民生产总值、物价水平等。
(2)微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是价格问题。
这里的价格是指商品、劳务以及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而不是绝对价格即物价水平。
商品、劳务以及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调节着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从而调节资源的配置与产品的产量。
因此微观经济学又被许多经济学家称为价格理论。
(3)对于市场失灵情况下的资源配置效率损失以及如何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微观经济学也将进行探讨。
(4)微观经济学对于所有权状况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激励机制的设计对个体经济行为的影响同样进行理论上的探讨。
第九章完全竞争市场下的价格与产量问题一1.完全竞争的条件是什么?答:完全竞争市场是指不包含有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它需要有以下四个条件,如果缺少任何一个,则是不完全竞争市场。
(1)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
由于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所以,相对于整个市场的总需求量和总供给量而言,每一个买者的需求量和每一个卖者的供给量都是微不足道的,任何一个买者买与不买,或买多与买少,以及任何一个卖者卖与不卖,或卖多与卖少,都不会对市场的价格水平产生任何的影响。
于是,在这样的市场中,每一个消费者或每一个厂商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的控制力量,每一个人都只能被动地接受既定的市场价格,称为价格接受者。
(2)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的。
商品同质指厂商之间提供的商品是完全无差别的,它不仅指商品的质量、规格、商标等完全相同,还包括购物环境、售后服务等方面也完全相同。
对于消费者来说,无法区分产品是由哪一家厂商生产的,或者说,购买任何一家厂商的产品都是一样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一个厂商单独提价,那么,他的产品就会完全卖不出去。
当然,单个厂商也没有必要单独降价。
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单个厂商总是可以按照既定的市场价格实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相对来说很小的销售份额。
(3)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
这意味着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和毫无困难的。
所有资源都可以在各厂商之间和各行业之间完全自由地流动,不存在任何障碍。
任何一种资源都可以及时地投向能获得最大利润的生产,并及时地从亏损的生产中退出。
在这样的过程中,缺乏效率的企业将被市场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具有效率的企业。
(4)信息是完全的。
即市场上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一切信息。
这样,每一个消费者和每一个厂商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完全的信息,作出自己的最优的经济决策,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而且,由于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知道既定的市场价格,都按照这一既定的市场价格进行交易,这也就排除了由于信息不通畅而可能导致的一个市场同时按照不同的价格进行交易的情况。
目 录第一章 导 言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局部均衡价格的决定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 弹性理论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 效用理论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 消费者选择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 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 生产理论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八章 成本理论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九章 完全竞争市场下的价格与产量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第十章 政府对竞争产业的调节及其后果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一章 完全垄断市场下的价格与产量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二章 垄断竞争与寡头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三章 博弈理论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第十四章 生产要素定价理论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五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第十六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调节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 导 言1.1 复习笔记一、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1经济学(1)稀缺性稀缺性(scarcity)是相对于人们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的。
这些无穷无尽的欲望都要靠资源所生产的产品与劳务去满足。
经济学是研究个人、企业、政府以及其他组织如何在社会内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稀缺资源的使用的科学。
(2)资源资源基本上分为三种,即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与资本资源。
①人力资源是指能够并且愿意参与生产过程的人;②自然资源是指处于自然状态的生产性资源;③资本资源是指在长期内能够产生收入流的资本存量,简称资本。
(3)机会成本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指把某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第一章1、微观经济学对个体经济单位的考察是在以下三个层次上逐步深入的:A、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
B、分析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
C、分析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决定的均衡价格.D、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2、经济学中假定的“经济人"是A、理性的人。
B、自利行为的人。
C、损人利已的人。
D、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得最大经济利益的人。
3、居民是A、生产要素的供给者。
B、产品的供给者。
C、产品的购买者。
D、生产要素的购买者。
4、经济学包括的主要问题有A、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B、如何生产;C、为谁生产;D、生产者选择利润最大化;E、消费者选择效用最大化。
本章答案:1、ABD2、ABD3、AC4、ABCDE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 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 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3. 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4.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5。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6。
弹性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7. 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8. 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第6章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一、判断题1.对于任意两个具有相同期望报酬的彩票,不管它们的期望报酬如何,风险回避者总是购买收益方差较小的彩票。
()【答案】√【解析】风险回避者总是尽力回避风险。
对于具有相同期望报酬的彩票,方差较小的彩票购买风险自然较小。
2.某消费者不属于风险厌恶者。
他有机会通过支付10元去买一张彩票,这张彩票将使他以0.05的概率赢得100元,以0.1的概率赢得50元,有0.85的概率他将一无所获。
如果他明白胜算的可能并且计算没有错误,那么他将买下彩票。
()【答案】√【解析】买彩票的期望效用为:0.05×u(100)+0.1×u(50)+0.85×u(0)。
买彩票和不买彩票的期望收益是相等的,对于一个非风险厌恶者来说,有:()()()()()⨯+⨯+⨯≥⨯+⨯+⨯=0.051000.1500.8500.051000.1500.85010u u u u u 因此他将买下彩票。
3.如果保险费用上升,人们将减少风险厌恶程度。
()【答案】×【解析】并不是由保险费用来决定风险厌恶程度,而是由风险厌恶程度来决定保险费用。
对于风险厌恶者来说,完全保险是他的最优选择;而风险偏好者对保险的需求并没有前者大。
4.某消费者有冯·诺依曼—摩根斯顿效用函数u(c a,c b,p a,p b)=p a v(c a)+p b v (c b)。
p a和p b分别是事件a和事件b发生的概率,c a和c b分别是以事件a和事件b而定的消费。
如果v(c)是一个增函数,这个消费者必定是风险爱好者。
()【答案】×【解析】v(c)是一个增函数,则v′(c)>0。
则:u′(c a,c b,p a,p b)=p a v′(c a)+p b v′(c b)>0,u″(c a,c b,p a,p b)=p a v″(c a)+p b v″(c b),v″(c)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因此消费的效用函数的二阶导数可能为负数,也就是说,消费者可能是风险厌恶者。
第六章 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问题一1.什么是风险厌恶者?答:(1)对于同一个具有不确定结果的事物,每个消费者对待风险的态度是不相同的,所以,他们各自的行为选择也是不一样的。
西方经济学家将消费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分为三类:风险回避者、风险爱好者和风险中立者。
(2)对于风险厌恶者,也称为风险回避者。
假定消费者在无风险条件下所能够获得的确定性收入与他在有风险条件下所能够获得的期望收入值相等,如果消费者对于确定性收入的偏好甚于对于有风险条件下期望收入的偏好,则该消费者是厌恶风险者。
假设某消费者的期望函数是,消费者在无风险条件下可以持有的确定的货币财富量等于彩票的期望值即。
如果消费者认为在无风险条件下持有一笔确定的货币财富量的效用大于在风险条件下彩票的期望效用,即:则该消费者为风险回避者,其关于财富的效用函数向上凸。
如图6-1所示。
图6-1 风险回避者效用曲线2.消费者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的含义是什么?答:如同在确定条件下消费者行为追求的目标是为了获得最大的效用一样,在不确定条件下消费者行为追求的目标也是为了得到最大的效用。
但是,在不确定情况下,由于消费者事先并不知道哪种结果事实上会发生,所以,他只是在事先作出最优的决策,以使他的期望效用最大化。
为此,西方经济学家建立了期望效用的概念。
[]12;,L p W W =()121pW p W +-()()()()121211U pW p W pU W p U W +->+-⎡⎤⎣⎦式中,和分别为和发生的概率。
期望效用函数也被称为冯·诺依曼-摩根斯坦效用函数。
消费者的期望效用就是消费者在不确定条件下可能得到的各种结果的效用的加权平均数。
由于期望效用函数的建立,对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者面临风险的行为的分析,就成了对消费者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的行为的分析。
3.购买保险并不会增加人们的期望收入,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还要通过购买保险应付不确定性情况?答:在面临风险的情况下,风险回避的消费者愿意放弃一部分收入去购买保险,以消除风险,从而使自己处于一种稳妥可靠的状态。
第十章 政府对竞争产业的调节及其后果问题一1.如果政府对于所有生产某一商品的生产者所生产的每一单位产品给予固定数额的现金补贴,对于供给与需求以及均衡价格会产生什么影响?答:如果政府对于所有生产某一商品的生产者所生产的每一单位产品给予固定数额的现金补贴,则意味着生产者能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该种商品,从而在同样要素投入量的情况下,使得供给曲线右移。
图10-1 政府对生产者补贴如图10-1所示,厂商供给增加到,此时,达到新的市场均衡点,消费者消费的产品量,价格为。
2.如果政府对于所有生产某一商品的生产者所生产的每一单位产品征收一笔固定的税收,对于供给与需求以及均衡价格会产生什么影响?答:如果政府对于所有生产某一商品的生产者所生产的每一单位产品征收一笔固定的税收(从量税),则其对于长期和短期会产生不同的效应。
(1)短期内,假设产业是不变成本的竞争产业,如图10-2所示。
2S 2E 2Q 2P图10-2 从量税对竞争产业以及厂商的短期影响税前,产业的供给为,对该产业产品的需求为,市场价格为。
征税后,企业成本增加,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分别提高,厂商会减少产量,厂商产量的减少将会使整个产业的供给减少,供给曲线由左移到。
而需求曲线并不发生变化。
由于讨论的是不变成本的产业,所以通过对各厂商征税后产出水平的相加便可以得到线,即产业供给曲线由单个厂商供给曲线的简单加总得到。
新的供给曲线比高出等于税率的高度。
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于点,形成新的市场均衡价格。
按照新的市场均衡价格,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是。
以上分析表明,在短期达到最终均衡时,税后市场均衡价格高于税前市场均衡价格。
税后产业的产出水平也低于税前产出水平。
(2)在长期,厂商在的价格生产的产量不能够弥补其全部成本。
厂商在长期将继续进行调整,直至弥补其全部成本为止。
假定企业在其长期调整的时期内,市场需求状况、厂商的成本状况、税率等条件都不发生变化,如图10-3所示。
图10-3 从量税对竞争产业以及厂商的长期影响由于对厂商的产品长期按照的税率征税相当于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提高了的高度,0S D 0P 0S1S 1S 1S 0S t 1S D 1E 1P 1Q 1Q 0Q 1P 1Q t t t因征税而导致的成本的提高使得一些企业发生长期亏损,亏损的企业在无法摆脱亏损的情况下将退出该行业,转入能够盈利的行业,厂商的减少使得产业的供给量进一步减少,供给曲线由左移到,在长期均衡的情况下,市场均衡价格在短期已经上升到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到,产业的均衡产量在短期已经下降到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到。
第9章完全竞争市场下的价格与产量一、判断题1.若竞争性企业实现短期利润最大化时,出现短期边际成本小于短期平均成本的现象,则其他企业将会进入该行业。
()【答案】×【解析】完全竞争企业短期均衡时,AR=MC,而当短期边际成本小于短期平均成本时,企业的平均收益小于平均成本,表明该企业处于亏损均衡或严重亏损状态,企业追逐利润最大化所以必然不会进入该行业。
2.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如果P=MC,且MC曲线向下倾斜,那么企业实现最小利润。
()【答案】√【解析】P=MC是完全竞争企业短期均衡的必要条件,利润最大化的充分条件是:d2π/dQ2<0,即dMR/dQ<dMC/dQ。
由于dMR/dQ=0,所以dMC/dQ>0,故边际成本曲线向上倾斜,而当边际成本曲线向下倾斜时则表明,该企业实现了最小利润。
3.如果在某产量水平,AVC处于最低且等于产品价格,则对于企业的财务收入来说,开工生产与不开工生产的效果是一样的。
()【答案】√【解析】平均可变成本的最低处是企业的停止营业点。
如果其等于产品价格,企业获得的收益仅仅能够弥补平均可变成本,则对于企业的财务收入来说,开工生产与不开工生产的效果是一样的。
4.高额的固定成本可能是厂商亏损的原因,但永远不是厂商停业的原因。
()【答案】√【解析】高额的固定成本可能是厂商亏损的原因,但厂商停业与否的判断标准是平均收益与平均可变成本大小的比较。
若平均收益低于平均可变成本时,该厂商应该停止营业才能避免更多的亏损。
5.如果一个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那么它不会在亏损状态维持运营。
()【答案】×【解析】当市场价格大于平均可变成本最小值而小于平均成本最小值时,维持运营对厂商来说虽然会导致亏损,但它在弥补可变成本的基础上还可以弥补部分固定成本,因而厂商会继续维持运营。
6.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等于长期平均成本的最小值。
()【答案】√【解析】厂商利润最大化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