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系统规划修编的城市特色营造——以河北迁西县为研究对象
- 格式:pdf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5
基于特色生态旅游资源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摘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已经成为反映城市特色、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如何有效引导生态建设,同时促进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成为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内容。
结合生态旅游资源,规划区域大环境生态绿地体系,以此达成大环境生态环境建设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双赢”。
关键词:绿地系统;生态旅游;规划设计;生态空间格局龙头旅游项目;“一带”指“潘家口水库——大黑汀库区”休闲旅游带;“三节点”为青山关、景忠山、五虎山。
全面提升以“水体旅游、休闲度假、乡村旅游、长城旅游”为核心的多元化产品体系服务功能。
到2012年,规划将青山关旅游区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区,五虎山旅游区、喜峰口旅游区、潘家口旅游区、大黑汀水库旅游区创建成为国家4A级旅游区,将迁西县建设成为中国旅游强县。
到2020年,将滦河景观带创建成为国家5A 级旅游区。
3迁西特色生态旅游资源特征及分析城市生态旅游以城市的自然、人文等环境为主体,兼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
旅游学家吴必虎指出城市旅游可持续利用资源有三方面:地方特色(文化脉络)、风景质量和生态环境。
迁西的生态旅游资源具备了典型的可持续特征,在整个中国北方地区是非常突出,集中体现在山水地貌、森林植被、人文历史等方面。
3.1山水地貌旅游资源在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的40多个重点旅游县中,迁西县山水兼优,特色突出,体现出独特的“山水”格局空间特征。
迁西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处燕山南麓长城脚下,素有“七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为唐山市境内唯一的纯山区县,山、水资源丰富,地形、地貌独特,山水肌理成为其自然风貌的最大特征。
县域内有滦河、洒河等河流,水系蜿蜒于群山中,水资源优良,这是北方城市中非常少见的自然资源。
滦河是迁西县最大的过境河流,境内长67.5公里,流域面积为124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8亿立方米。
城市公园主题的确立与表达作者:李晓颖马芸来源:《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02期摘要:在现代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时不仅要强调功能分区、植物配置、建筑和环境小品设置,更应注重公园内涵的建设,并体现一定的特色,因而公园主题的确立是规划设计的首要问题。
本文以河北省迁西县东山公园为例,探讨如何从其地域特征、场地特征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对公园的定位等方面入手进行甄选、提炼,从而确立规划的主题。
在主题确立的基础上,对主题所蕴含的文化题材进行广度和深度上的拓展,选取合适的角度,用恰当的手法予以表达,塑造富有个性特征的景观。
关键词:主题;表达;地域特征;场地;特色中图分类号:TU98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165(2009)02-0094-04一、城市公园的主题公园的主题是指公园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公园特色的集中体现,用于指导公园规划与设计的方向,合适的主题能够使公园的景观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提升公园的形象。
因而公园主题的确立成为规划设计的首要问题。
现代城市公园主题的来源是多元的,从所在区域的历史文脉、场所特征、资源条件以及设计者的创造性设计中均能提炼出多样的主题类型。
可以结合自身的自然资源优势,强调优美的环境,体现人与自然共生和谐的主题;可以挖掘文化资源,表达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人文主题;也可以着重突出体育、纪念或教育等某一功能性主题;也有一些创造性的主题表达,如体现长寿文化等。
主题的确立是一个综合的思考分析过程。
首先要对场地所处地域大环境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把握,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历史、产业文化等内容。
再结合场地内部的现状条件进行分析梳理,同时对比所在区域的其他绿地的主题定位,寻求该场地特有的气质,从中提炼出对规划有意义的特色因素,形成一定的规划理念,以此确立一个特色鲜明的主题。
在主题确立的基础上,对主题所蕴含的题材进行广度和深度上的拓展,选取合适的角度,用模拟、象征、抽象、隐喻等艺术化的各种手法予以表达,塑造富有个性特征的景观。
城市双修导向下的绿地系统规划方法更新研究秦皇岛作为京津冀北部生态涵养带重要节点和国际旅游城市,不仅具有独特的自然本底与历史人文条件,更面临生态环境大面积破坏与多元人文需求的双重挑战——论文首先介绍了城市双修与绿地系统规划的关系,“双修”中的“绿地系统规划”做什么?和“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双修”怎么做?然后基于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提出采取“内外兼修”的方式,即市域(外)采取“生态基质廊道修复”结合城区(内)“城市绿色空间修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
重点从绿隔与生态廊道修复、防护林带修复、城市公园建设、街头游园建设、道路绿地建设、城市绿道建设等多个维度,认清绿地系统问题本质并完善,最后总结出城市双修导向下的绿地系统规划方法更新的四个要点。
标签:城市双修;城市绿地系统秦皇岛北依燕山,南临渤海,市域层面整体为山、海、城一体化空间格局。
滨海区域各城区呈组团式布局。
中心城区山海关、海港区、北戴河间有绿化隔离带相间隔。
其他城区分散化布局。
组团间隔15-20公里。
市域内生态本底条件较好,山、河、海和各类生态绿地共同构成了市域景观生态格局。
但是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的过度侵蚀导致城市绿色基质严重碎片化,组团间的绿色隔离带缺少明确有效控制措施,城市绿地系统区域发展不均衡,城市公园体系还存在部分缺口,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机性急需修复。
1、城市双修与绿地系统规划1.1“双修”中的“绿地系统规划”,做什么双修导向下的绿地系统规划,突出绿地系统的生态性、整体性、时空性和特殊性,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为首要原则,从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面进行规划,通过基质、廊道和斑块的有机结合,构建市域生态景观安全格局。
1.2“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双修”,怎么做“绿地系统规划”中的“修复”更加强调对生态过程的修复和生态格局的把控。
通过采取市域(外)“生态基质廊道修复”结合城区(内)“城市绿色空间修补”的方式,开放城市绿色空间,恢复秦皇岛原有的山水格局,完善城市绿地系统。
绿染迁西--唐山市迁西森林生态系统营造和实现林业可持续发
展
刘宝华
【期刊名称】《中国城市林业》
【年(卷),期】2004(2)4
【摘要】@@ 山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林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
环境为前提,而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又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此迁西在几
十年的林业发展实践中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等许多荣誉.今年3月又被国家绿委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其经验有4条.
【总页数】2页(P66-67)
【作者】刘宝华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林业局,迁西,064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
【相关文献】
1.基于绿道理论的乡村旅游规划研究--以唐山市迁西县汉儿庄乡太阳峪村为例 [J], 李倩;张洁;韩冬生
2.农户视角下闲置宅基地流转意愿调查分析——以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新庄子乡为例 [J], 张志会;李松;綦群高
3.唐山市迁西县兴城镇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J], 艾津锐;彭贺明;赵天斌;张茁;石江涛
4.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唐山市迁西县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批复 [J],
5.迁西县林业可持续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J], 李建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北省城市绿地设计导则附件3河北省城市绿地设计导则发布机关: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日期:二〇一〇年三月前言实现我省城镇建设“三年大变样”的目标,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施城镇化战略、结合河北实际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提高我省城镇化建设水平、打造新的增长极、增强区域竞争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和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宏伟目标的重要战略部署。
为贯彻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容貌整治与景观环境建设的意见》,推进我省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深入开展,大力实施城市容貌和景观环境建设攻坚行动,切实提高城市容貌综合整治和景观环境建设水平,确保城市园林绿化、城区水系专项整治取得实效,并指导好今后一段时期内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管理和整治工作,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了《河北省城市绿地设计导则》。
本导则共7章,主要内容有:总则、一般规定、城市园林绿地设计的内容和程序、公园绿地设计、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设计、防护绿地设计等。
本导则由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河北省风景园林学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目次1 总则2 一般规定3 城市园林绿地设计的内容和程序4 公园绿地设计5 道路绿地设计6 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7 防护绿地设计1 总则1.0.1 为进一步提高河北省城市园林绿地设计水平,充分发挥园林绿地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的功能,建设布局合理、绿量适宜、特色鲜明的城市园林绿地,特制定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河北省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城市园林绿地的设计。
1.0.3 各类绿地设计除应执行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一般规定2.1 2.1.1 以人为本原则。
设计必须以创造优美宜人的绿色环境为宗旨,并根据绿地类型确定其特有的内容。
绿地设计要符合市民的需求和审美趋向。
2.1.2 可持续发展原则。
综合考虑绿地设计中的各类要素,统筹设计、合理实施。
194城市地理浅谈县城总体规划中景观绿地系统规划姜曼雅(安徽省灵璧县住建局,安徽灵璧234200)摘要:随着县城的迅速崛起,总体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其中的重中之重,景观绿地系统规划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此先简单介绍了景观绿地系统规划的特点,然后结合实际案例对其规划思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县城规划;景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模式引言县城通常是指介于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聚落形式,经济条件优于乡村,但不及城市,人口多是当地居民。
当前许多大城市面临着经济发达、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而县城由于工业各方面都相对较弱,受污染较小,但在城市规划中,也需要加强对景观绿地系统的重视。
县城发展也要结合当前时代主题,全面打造生态绿色县城,这就需要做好景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工作。
1.县城总体规划中景观绿地系统规划的特点景观绿地建设主要是为居民服务,为其创造一个生态环保、绿色健康的生存和工作环境,维持县城生态平衡,努力建设现代化县城。
而县城居民多是当地人,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并无太大差异,在对景观绿地的认识上有着明显的趋同性。
考虑到县城一般受工业污染较小,环境质量要高于一般的城市,所以绿地建设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获得较好的视觉效果上,或者是为了烘托当地文化氛围。
景观大致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两大总类,前者是指自然山水、植物花草等;后者则包括公园、广场、建筑物等。
县城距离乡村较近,水系、田野等自然资源容易获取,但由于开放程度和经济实力等因素影响,缺少不同于本地文化和风俗的人文景观。
所以在景观绿地规划中建设中,还需适当增添现代化建筑,与周围环境、自然景观相呼应,形成一个完美的景观体系。
2.景观绿地规划思路2.1基本状况某县辖区总面积2054平方公里,辖6乡13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130万人,耕地181万亩,是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
全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裕,境域内有多条河流流经。
县城环境优美,区位优越,104国道穿越县城,且还有多条长途高速,交通十分便利。
山地城镇线性景观规划研究——以迁西县上营乡为例
秦腊梅;尚改珍;张爱国;黄涛;徐静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0(038)029
【摘要】线性景观是山地城镇最具特色的景观构成要素,是城镇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研究以迁西县上营乡为例,从线性景观的结构功能入手,分析山地型城镇的景观特点,为山地城镇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提供参考.
【总页数】3页(P16453-16455)
【作者】秦腊梅;尚改珍;张爱国;黄涛;徐静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河北保定,071000;中国新兴保信建设总公司,北京,100079;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河北保
定,0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1+1
【相关文献】
1.山地乡村居住景观规划研究——以迁西县青山口村为例 [J], 闫月红;尚改珍;聂亚丽;黄涛;崔亚彬;李海杰
2.地表水供水工程中洪水资源利用研究——以河北省迁西县栗乡工业产业聚集区为例 [J], 赵宏亮;刘玉伟;徐海剑
3.基于绿道理论的乡村旅游规划研究--以唐山市迁西县汉儿庄乡太阳峪村为例 [J],
李倩;张洁;韩冬生
4.基于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景观规划研究
——以兴国县方太乡为例 [J], 郭玲
5.河南省乡村景观规划的植物景观设计研究
——以鹤壁市大河涧乡河口村为例 [J], 乔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福建林业科技第37卷特色区。
“多点”则是指遍布公园的多个特色景点。
图i东山公园功能分区图图2东山公园植物景观规划结构图3.4“点”状植物景观规划根据东山公园的总体规划,公园主要的特色景点构成“东山公园十八景”。
在设计上充分结合场地特征,表达公园的主题。
点状植物景观规划则是指特色景点以及周边环境的绿化,树种的选择和造景风格,使植物景观成为景点重要的组成部分,共同体现公园景观特色。
对于文化展示区内的景点,主要体现当地的民俗文化和革命历史,旨在为游客提供休息场所的同时,让人们了解和感受悠久的历史文化。
这砦景点的植物造景以古朴的风格为主,除了选用一定的乡土植物外,局部点缀造型优美、色相、季相变化丰富的树种,增加景观效果。
比如:“长城百里图”景点的设置,不仅作为景区二级路的挡土墙,还作为艺术长廊,将迁西境内的城墙刻画于此,将书法艺术与长城文化相结合。
植物以青翠苍劲的松柏类为主,以营造苍古辉煌的氛围。
林下适当点缀榆叶梅、紫丁香、玉簪、紫花地丁等花灌木和地被,优美的植物景观和精致的书画艺术相辅相成(图3)。
“绚色光影”景点主要表现皮影艺术,结合墙体镶嵌玻璃,其上彩绘皮影图案。
植物以彩叶树种为主,如黄栌、紫叶李(Prunusceraifera)、红瑞木(Comusalba)、金叶女贞(Ligustrumvicaryi)等,色彩丰富的植物景观与皮影图案共同形成五彩斑斓的效果(图4)。
休闲娱乐区内的景点主要为游人提供健身、休闲、娱乐的场所,植物配置应清新怡人、简洁明快、富有活力。
如,“艳阳欢歌”景点,选择色泽艳丽的五角枫规则式种植,形成可供健身、休憩的林下广场。
“水光潋滟”景点结合原有低洼地形开挖成水体,沿水边设置活动场所,是人们戏水、休憩、交流的理想环境。
植物配置以荷花(Nelumbonucifera)、唐菖蒲(Gladiolusgandavensis)、垂柳(Salixbabylonica)、碧桃(Prunusper-sica)、棣棠(Kerriajaponica)等水生和耐水湿植物为主。
河北迁西县山水园林城市规划构想
郁珊珊;王浩;王亚军
【期刊名称】《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年(卷),期】2007(26)1
【摘要】依托迁西县"山区城市""滨水城市"丰富的自然山水资源,以"尊重、顺应自然山水环境"为规划思想,以"三山一河"为重点,以"显山露水、合理布局"为原则,通过强化山脊轮廓线保护、构建生态绿脉、实施"碧水"工程、增加滨河生活岸线等措施,构建山、水、园、林、城相辉映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
【总页数】5页(P23-27)
【作者】郁珊珊;王浩;王亚军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南京,210037;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南京,210037;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南京,2100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5
【相关文献】
1.重塑北方山水园林城市的绿地景观要素——以河北省迁西县为例 [J], 王亚军;王浩;郁珊珊
2.山水城市规划构想——以溧阳市为例 [J], 熊国平
3.山水生态城市规划构想u--以清远燕湖新城城市设计为例 [J], 谢南雄
4.坚持群众幸福至上建设生态宜居家园——迁西县加快山水园林精品中等城市建设
纪实 [J], 金阳
5.以构建兰州特色山水园林骨架为例谈生态城市规划策略 [J], 杜小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58基于视觉吸引分析的迁西县绿道规划研究Study of Greenway Planning in Qianxi County Based on Visual Attraction Analysis摘 要:基于景观空间视觉吸引原理,对唐山市迁西县县域尺度下现存绿道的优势和建设的必要性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基于视觉吸引分析的绿道规划技术框架,明确了建设的4个步骤,构建出迁西县城市绿道体系。
将景观视觉吸引分析和绿道规划相结合,可有效地保障绿道在承担各种使用功能的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为使用者提供优质的景观视觉资源,满足人们对宜居美景的视觉感受需求。
为今后的绿道规划设计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关 键 词:风景园林;视觉吸引;绿道;绿廊;迁西县文章编号:1000-6664(2017)12-0058-06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7-07-30; 修回日期:2017-10-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环太湖绿道景观空间视觉吸引要素研究”(编号31700634)、江苏省教育厅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景观空间视觉吸引评价理论方法研究”(编号15KJB560009)、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城市景观空间视觉吸引机制原理研究”(编号1601135C)和南京林业大学高学历人才基金项目“基于视知觉的城市景观空间理论研究”(编号GXL019)共同资助Abstract: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landscape space visual attraction, the advantages of existing greenway and necessity of construction in the scale of Qianxi county, Tangshan city, was analyzed, and the technical framework of greenway planning based on visual attraction analysis was proposed. Four steps of construction were also clarified, building an urban greenway system in Qianxi county. The study combined landscape visual attraction analysis with greenway planning, which not only can effectively guarantee the greenway in taking all sorts of functions, but also can provide users with high quality to the greatest extent of landscape visual resource. It meets the demand of human visual perception to the habitable beauty, and provides a new research idea for future greenway planning and design.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 visual attraction; greenway; green corridor; Qianxi County1 视觉吸引及绿道的研究背景1.1 视觉吸引人类依靠眼睛从外界获取各种信息,在景观空间中,最能引起人们注意的方式就是视觉吸引,人们会被多种景观视觉要素所吸引,享受这些要素和景观空间形态带来的视觉美感。
基于视觉吸引分析的迁西县绿道规划研究
范榕;李卫正;王浩
【期刊名称】《中国园林》
【年(卷),期】2017(033)012
【摘要】基于景观空间视觉吸引原理,对唐山市迁西县县域尺度下现存绿道的优势和建设的必要性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基于视觉吸引分析的绿道规划技术框架,明确了建设的4个步骤,构建出迁西县城市绿道体系.将景观视觉吸引分析和绿道规划相结合,可有效地保障绿道在承担各种使用功能的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为使用者提供优质的景观视觉资源,满足人们对宜居美景的视觉感受需求.为今后的绿道规划设计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总页数】6页(P58-63)
【作者】范榕;李卫正;王浩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南京 210037;南京林业大学现代分析测试中心,南京 210037;南京林业大学,南京 2100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
【相关文献】
1.基于视觉吸引机制分析的长荡湖景观风貌优化策略 [J], 范榕;王浩;邱冰
2.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城市公园空间视觉吸引机制模式研究——以西雅图奥林匹克雕塑公园为例 [J], 范榕;王浩;乐志
3.基于层次分析法分析的华阳古镇景观空间视觉吸引评价 [J], 宋竹君; 刘杰; 葛贵强
4.旅游者视觉感知对目的地选择意向的影响——基于视觉吸引力与审美情绪视角分析 [J], 邓伟伟;林迎星
5.基于交通方式的景观视觉吸引要素类型分析——以环太湖绿道空间为例 [J], 许馨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北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编制说明一、《河北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所称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中绿地系统规划的深化、细化和系统化,是一项专业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等共同编制,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构筑城市发展生态安全格局,确定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区域,明确城市生态安全隔离空间;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三、《纲要》是在原建设部2002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家对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新要求、新部署及我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对1998年颁布的《河北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进行了全面修订完善和规范,更加突出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与统一,如指标体系、规划范围、层次等,增加了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绿地系统特色景观规划、绿道绿廊规划、植物多样-1-性规划、绿线规划、节约型园林绿化实施措施等章节,强化了规划基础材料汇编的完整性和规范性要求。
四、绿地分类以《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为依据.五、《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分期规划一般为近期、中期和远期,规划层次一般为市(县)域、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现状指标体系宜与《城市总体规划》的指标相衔接,与城市建设统计年报的规定和口径相协调.六、针对我省城市自然资源丰富的地貌特征及历史悠久人文丰厚的特点,增加了特色景观规划的专项章节;根据目前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状况,将公园绿地规划、道路附属绿地规划、城市水系景观规划、防灾避险绿地规划等内容进行加强。
小城镇公园绿地体系防灾避险适宜性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作者:徐畅费文君来源:《小城镇建设》2020年第09期摘要:與城市公园绿地体系防灾避险规划相比,小城镇因在规模、选址、人口、经济和产业等方面的特殊性,其公园绿地体系防灾避险规划不能简单复制城市的经验,因此构建一套与小城镇公园绿地体系防灾避险规划相协调的适宜性指标体系是本次研究的重点。
本文结合小城镇发展特点,构建小城镇公园绿地体系防灾避险适宜性指标体系,利用ArcGIS构建数据分析库,对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公园绿地体系防灾避险适宜性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迁西县中心城区公园绿地体系规划有待进一步改善,公园绿地在数量上虽已达标,但未充分考虑与小城镇社会环境和灾害环境的空间关系。
该评价结果不仅为小城镇公园绿地体系防灾避险规划对策的制定提供定量依据和方法支持,同时对小城镇灾害管控能力的提高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城镇;公园绿地体系;防灾避险;指标体系;迁西县doi:10.3969/j.issn.1009-1483.2020.09.014 中图分类号:TU984.11+6/TU985.12+1文章编号:1009-1483(2020)09-0101-09 文献标识码:A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Suitability of Park Green Space System in Small TownsXU Chang, FEI Wenjun[Abstract] Compared with th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planning of park green space system in city,the planning of small town’s park green space system cannot simply replicate the experience of city, because of its particularity in the aspects of scale, site selection, population,economy and industry. Therefore, the key point of this study is to build a set of suitabi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hat is coordinated with th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planning of park greenspace system in small town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towns,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suitability of park green space system for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in small towns, and uses ArcGIS to build an analysis database to evaluate the suitability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of park green space system in Qianxi coun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lanning of park green space system in Qianxi county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Although the number of park green spaces has reached the standard,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k green spaces and social environment and disaster environment in small towns has not been fully considered. The evaluation results not only provide basis for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planning of park green space system in small towns, but also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disaster control ability in small towns.[Keywords] small town; park green space system;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evaluation index system; Qianxi County引言小城镇是区别于大、中城市和农村的,由3万左右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口所聚居的社区,是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1],具有吸引人口、产业等要素向城镇集聚,减小城乡差距、加快社会发展的作用[2]。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调整绿地系统规划批准
权限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公布日期】2017.08.15
•【字号】冀建城〔2017〕54号
•【施行日期】2017.08.1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调整绿地系统规划批准权限的通知
冀建城〔2017〕54号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设局)、城管局,石家庄、保定市园林局:
《河北省绿化条例》已经河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17年5月26日通过,自2017年9月1日施行。
该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当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据此,我厅自2017年9月1日起,不再受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批准事项的申请。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7年8月15日。
加快城市森林建设构建和谐优美城镇——对迁西县推进城镇绿化工作的调查赵大勇【期刊名称】《唐山经济》【年(卷),期】2007(000)001【摘要】迁西县位于唐山市北部,是有着“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的纯山区县,总面积1439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417个行政村,总人口36.4万。
建城区面积7.89平方公里,人口61万。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钢铁、林牧、旅游三大支柱产业,经济社会实现了长足发展,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已进入全省十强全国百强行列。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以建设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以创建省级园林县城活动为契机,狠抓县城绿化工作,县城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目前,城区绿化覆盖面积、绿地面积、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5088公顷、253.63公顷、日34公顷,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44.69%、323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36平方米。
2003年被授予河北省人居环境奖,2004年被授予“省级环境优美小城镇”称号,连续11年被评为“省级卫生县城”,今年又顺利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市级环保模范城验收。
【总页数】2页(P47-48)【作者】赵大勇【作者单位】迁西县政府办公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9.21【相关文献】1.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加快推进云南城镇化建设的新方略情况的调查与意见 [J], 张兴旺2.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推进团场一体化进程--农九师各农牧团场小城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J], 赵刚3.实施小城镇战略加快乡镇发展--惠州市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的调查 [J], 邱万光4.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安徽省宣城市城镇化建设情况调查与思考 [J],5.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对句容市加快小城镇建设进程的调查 [J], 张健;笪兴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