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45.50 KB
- 文档页数:21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检测八年级数学(新人教版)(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6,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12 B .15C .12或15D .93.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形B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 .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 .周长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4.如图,△ABO 关于x 轴对称,点A 的坐标为(1,﹣2),则点B 的坐标为( ) A .(﹣1,2) B .(﹣1,﹣2) C .(1,2)D .(﹣2,1)5.如图,在△ABE 中,∠BAE=105°,AE 的垂直平分线 MN 交BE 于点C ,且AB=CE ,则∠B 的度数是( )A .45°B .60°C .50°D .55°6.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作法如下:如图所示,∠AOB 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 ,OB 上分别取OM=ON ,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 ,N 重合,过角尺顶点C 的射线OC 即是∠AOB 的平分线.这种作法的道理是( ) A .HL B .SSS C .SASD .ASA7.如图,AB ∥DE ,AF=DC ,若要证明△ABC ≌△DEF ,还需补充的条件是( ) A .AC=DFB .AB=DEC .∠A=∠DD .BC=EF8.如图,△ABC 中,已知∠B 和∠C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 ,经过点F 作DE ∥BC ,交AB 于D ,交AC 于点E ,若BD+CE=9,则线段DE 的长为( ) A .9 B .8 C .7D .6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9. a·a 3= .(b 3)4= . (2ab)3= . 10.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40°,则它的底角是_____________.11. 如图,已知△ABC 的三边AB 、AC 、BC 的长分别为20、30、40,其三条角平分线交于点O ,则S △AOB :S △AOC :S △BOC = .12.如图,点D 、E 分别在线段AB 、AC 上,BE 、CD 相交于点O,AE =AD 要使△ABE ≌△ACD ,需添加一个条件是 (只要写一个条件).13. 计算:10031002)161()16(-⨯-= 14.如图,△ABC 中,∠BAC=100°,DF 、EG 分别是AB 、AC 的垂直平分线,则∠DAE 等于 度.15. 点E(a ,-5)与点F(-2,b)关于y 轴对称,则a =__________,b =__________.16. 如图,在△ABC 中,∠C=90°,∠B=15°,AB 的垂直平分 线交AB 于E ,交BC 于D ,BD=8,则AC=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72分)17.计算下列各题(每题4分共16分)(1)(ab 2)2·(-a 3b)3÷(-5ab) (2)3a (2a 2-9a+3)-4a (2a-1)(3)﹣4(b ﹣a )3•(a ﹣b )6•(b ﹣a )2÷(a ﹣b )(4)(5x+2y)(3x-2y)18.(8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 (-1,5),B(-1,0),C(-4,3). (1)在图中作出ABC △关于y 轴的对称图形111A B C △.(2)写出点111A B C ,,的坐标19. (8分) 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BE 为△ABD 的中线, (1)∠ABE=15°,∠BAD=35°,求∠BED 的度数; (2)作出△BED 的BD 边上的高;(3)若△ABC 的面积为60,BD=5,则点E 到BC 边的距离为多少?20.(8分)如图,∠BAC=90°,AB=AC ,D 点在AC 上,E 点在BA 的延长线上,BD=CE ,BD 的延长线交CE 于F.DCABE证明:(1)AD=AE (2) BF⊥CE.21. (6分)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先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作出BF的垂线,并在这条垂线上取一点E,使A、C、E在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测得ED的长就是A、B之间的距离,请你说明理由。
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数学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0 个小题,每小题3 分,满分30分)1.下列因式分解正确的是()A. +=(m+n)(m−n)B. −a=a(a−1)C. (x+2)(x−2)=−4D. +2x−1=(x−1)22.多项式−m与多项式−2x+1的公因式是( )A. x−1B. x+1C. −1D. (x−1)23.如果把分式中的x和y都扩大为原来的2倍,那么分式的值( )A. 扩大为原来的4倍B. 扩大为原来的2倍C. 不变D. 缩小为原来的124.下列各式中,能用平方差公因式分解的是( )A. x+xB. +8x+16C. +4D. −15.把代数式分解因式,下列结果中正确的是()A. B. C. D.6.边长为a,b的长方形,它的周长为14,面积为10,则a b+ab的值为( )A. 35B. 70C. 140D. 2807.某校规定学生的学期数学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研究性学习成绩占40%,期末卷面成绩占60%,小明的两项成绩(百分制)依次是80分,90分,则小明这学期的数学成绩是()A. 80分B. 82分C. 84分D. 86分8.下列分式是最简分式的是()A. B. C. D.9.在某校“我的中国梦”演讲比赛中,有7名学生参加决赛,他们决赛的最终成绩各不相同,其中一名学生想要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前3名,他不仅要了解自己的成绩,还要了解这7名学生成绩的()A. 众数B. 方差C. 平均数D. 中位数10.下列关于分式的判断,正确的是()A. 当x=2时,的值为零B. 当x≠3时,有意义C. 无论x为何值,不可能得整数值D. 无论x为何值,的值总为正数二、填空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1.如果分式的值为0,那么x的值为________。
12.若多项式x−mx−21可以分解为(x+3)(x−7),则m=________。
13.当a=2时,分式的值是________。
2017-2018学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及答案2017-2018学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时间:12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将答案填在表格内。
1.在下列各电视台的台标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2cm,3cm,5cmB.3cm,3cm,6cmC.5cm,8cm,2cmD.4cm,5cm,6cm3.已知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为2cm,则斜边的长为()A.2cmB.4cmC.6cmD.8cm4.如图所示,∠B=∠D=90°,BC=CD,∠1=40°,则∠2=()A.40°B.50°C.45°D.60°5.如图,把长方形ABCD沿EF对折后使两部分重合,若∠AEF=110°,则∠1=()A.30B.35C.40°D.50°6.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之比为1:3:5,则最小的角的度数为()A.20°B.30°C.40°D.60°7.下列图形中有稳定性的是()A.正方形B.长方形C.直角三角形D.平行四边形8.正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080°,则n的值为()A.7B.8C.9D.109.AC=A′C′,在△ABC与△A′B′C′中,已知∠A=∠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添加条件AB=A′B′,则△ABC与△A′B′C′全等B.若添加条件∠C=∠C′,则△ABC与△A′B′C′全等C.若添加条件∠B=∠B′,则△ABC与△A′B′C′全等D.若添加条件BC=B′C′,则△ABC与△A′B′C′全等10.如图,∠A=15°,AB=BC=CD=DE=EF,则∠DEF等于()A.90°B.75°C.70°D.6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2018年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点P在第二象限,并且到x轴的距离为1,到轴的距离为3,那么点P的坐标为()
A(-1,3) B(-1, -3) c(-3,-1) D(-3,1)
2.点P(-3,4)到轴的距离是()
A.-3 B.4 c. 3 D.5
3.正比例函数=x的图象过第二,四象限,则()
A随x的增大而减小 B 随x的增大而增大
c不论x如何变化,的值不变
D 当x<0时,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随x的增大而减小
4.直线=x+b(<0)上有两点A(,),B(,),且>,则与的大小关系是()
A. B. = c. D.无法确定
5.如图AD是△ABc的外角∠cAE的平分线,∠B=30°,∠DAE=55°,
则∠AcD的度数是()
A、110°
B、100° c、85° D、80°
6.三角形的三边都为整数,其中两边长为3和7,最长边第三边的取值有()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7.下列各曲线中不能表示是x的函数的是()
8.已知一次函数=x+b,当x增加2时,减小3,则的值是
( ) A. B. c. D.
9.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P为正方形边上一动点,运动路线是A→D→c→B→A,设P点经过的路线为x,以点A、P、D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与x的函数关系的是。
2018-2019学年初二数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A .a 2·a=a 3B .(ab )2=a 2b 2C .(a 2)3=a 5D .-a+2a=a2.下列四个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3.下面各角能成为某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是 (▲)A.430°B.4320°C. 4334°D.4360°4.如图,已知MB=ND,∠MBA=∠NDC ,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M ≌△CDN 的是( ▲ )A .∠M=∠NB . AM ∥CNC .AB = CD D . AM=CN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2和4,则它的周长是( ▲ )A .10B .8C .8或10D .无法确定6. 如图,点D 为△ABC 边AB 的中点,将△ABC 沿经过点D 的直线折叠,使点A 刚好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若∠B=48°,则∠BDF 的度数为( ▲ )A .88°B .86°C .84°D .82°7.如图,∠MON 内有一点P ,P 点关于OM 的轴对称点是G ,P 点关于ON 的轴对称点是H ,GH分别交OM 、ON 于A 、B 点,若GH 的长为10cm ,求△PAB 的周长为( ▲ )A .5cmB . 10cmC . 20cmD . 15cm8.如图,点B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ABC 与△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ACE≌△BCDB.△BGC≌△AFC C .△ADB≌△CEAD.△DCG≌△ECF9.如图,在△ABC 中,AB =AC ,∠ABC 、∠ACB 的平分线BD ,CE 相交于O 点,且BD 交AC 于点D ,CE 交AB 于点E.某同学分析图形后得出以下结论: A B D C M N①△BCD≌△CBE;②△BAD≌△BCD;③△BDA≌△CEA;④△BOE≌△COD;⑤△ACE≌△BCE.上述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⑤ D.①③④10.如图所示,AD是△ABC的中线,∠ADC=45°,把△ADC沿AD对折,使点C落在点C´的位置,则图中的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是()A. △ADCB. △BDC’C. △ADC´D. 不存在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11.实数4的平方根是.12.点A(-5,-6)与点B(5,-6)关于__________对称。
2018初二数学上期中试卷(含答案和解释)
平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根据长方形的性质,易得P得坐标;
(2)根据题意,P的运动速度与移动的时间,可得P运动了8个单位,进而结合长方形的长与宽可得答案;
(3)根据题意,当点P到x轴距离为5个单位长度时,有P在AB与c上两种情况,分别求解可得答案.
解答解(1)根据长方形的性质,可得AB与轴平行,Bc与x轴平行;
故B的坐标为(4,6);
(2)根据题意,P的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
当点P移动了4秒时,则其运动了8个长度单位,
此时P的坐标为(4,4),位于AB上;
(3)根据题意,点P到x轴距离为5个单位长度时,有两种情况
P在AB上时,P运动了4+5=9个长度单位,此时P运动了45秒;
P在c上时,P运动了4+6+4+1=15个长度单位,此时P运动了 =75秒.
点评根据题意,注意P得运动方向与速度,分析各段得时间即可.
26.(8分)(2018 襄阳)为发展旅游经济,我市某景区对门票釆用灵活的售票方法吸引游客.门票定价为50元/人,非节假日打a 折售票,节假日按团队人数分段定价售票,即人以下(含人)的团队按原价售票;超过人的团队,其中人仍按原价售票,超过人部分的游客打b折售票.设某旅游团人数为x人,非节假日购票款为1(元),节假日购票款为2(元).1与2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1)观察图象可知a= 6 ; b= 8 ; = 10 ;
(2)直接写出1,2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018年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题(带答案)
2018年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题(带答案)
说明本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54°,则顶角为
A.108° B.72° c.54°D.36°
2.下列各式由左边到右边的变形,属于因式分解的是
A.
B.
c.
D.
3.若分式的值为0,则的值是
A.-l B.-l或2 c.2 D.-2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只有一条B.角的对称轴是角的平分线
c.成轴对称的两条线段必在对称轴同侧D.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5.下列式子中总能成立的是
A. B.
c. D.
6.如果把分式中的都扩大3倍,那么分式的值
A.扩大3倍 B.不变 c.缩小3倍D.缩小6倍
7.若点A(,-l),与点B(4,)关于轴对称,则
A. B.
c. D.
8.下列分解因式正确的是
A. B.。
AD第8题图 第1题图第9题图 2018--2019(上)八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卷(考试用时:100分钟 ; 满分: 120分)班级: 姓名: 分数: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对应题目后的括号内) 1.下列图形分别是桂林、湖南、甘肃、佛山电视台的台徽,其中为轴对称图形的是( ).2. 对于任意三角形的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锐角三角形有三条高B .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C .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D .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3. 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8,第三边长为奇数,则第三边长为( ) A. 5或7 B. 7或9 C. 7 D. 94.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它的底角是( )A. 50°B. 80°C. 50°或80°D. 20°或80°5. 点M (3,2)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
A.(—3,2) B.(-3,-2) C. (3,-2) D. (2,-3)6. 如图,∠B=∠D=90°,CB=CD ,∠1=30°,则∠2=( )。
A .30° B. 40° C. 50° D. 60°7. 现有四根木棒,长度分别为4cm ,6cm ,8cm ,10cm .从中任取 三根木棒,能组成三角形的个数为(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8. 如图,△ABC 中,AB=AC ,D 为BC 的中点,以下结论: (1)△ABD ≌△ACD ; (2)AD ⊥BC ;(3)∠B=∠C ; (4)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其中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9. 如图,△ABC 中,AC =AD =BD ,∠DAC =80º, 则∠B 的度数是( ) A .40º B .35º C .25º D .20º10. 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相等,且内角和为1800°,那么该多边形的一个外角是 ( ) A .30º B .36º C .60º D .72º11.如图所示,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不小心打碎成了三块, )去.B C D第16题图第12题图第17题图第15题图 第14题图 12.用正三角形、正四边形和正六四边形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拼图案,即从第二个图案开始,每个图案中正三角形的个数都比上一个图案中正三角形的个数多4个.则第n 个图案中正三角形的个数为( ) (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A .2n +1 B. 3n +2 C. 4n +2 D. 4n -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相应题目后的横线上) 13. 若A (x ,3)关于y 轴的对称点是B (-2,y ),则x =____ ,y =______ , 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 。
AB C D第8题图 第1题图第9题图 ③②2018--2019(上)八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卷(考试用时:100分钟 ; 满分: 120分)班级: 姓名: 分数: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对应题目后的括号内) 1.下列图形分别是桂林、湖南、甘肃、佛山电视台的台徽,其中为轴对称图形的是( ).2. 对于任意三角形的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锐角三角形有三条高B .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C .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D .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3. 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8,第三边长为奇数,则第三边长为( ) A. 5或7 B. 7或9 C. 7 D. 94.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它的底角是( )A. 50°B. 80°C. 50°或80°D. 20°或80°5. 点M (3,2)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
A.(—3,2) B.(-3,-2) C. (3,-2) D. (2,-3)6. 如图,∠B=∠D=90°,CB=CD ,∠1=30°,则∠2=( )。
A .30° B. 40° C. 50° D. 60°7. 现有四根木棒,长度分别为4cm ,6cm ,8cm ,10cm .从中任取 三根木棒,能组成三角形的个数为(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8. 如图,△ABC 中,AB=AC ,D 为BC 的中点,以下结论: (1)△ABD ≌△ACD ; (2)AD ⊥BC ;(3)∠B=∠C ; (4)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其中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9. 如图,△ABC 中,AC =AD =BD ,∠DAC =80º, 则∠B 的度数是( ) A .40º B .35º C .25º D .20º10. 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相等,且内角和为1800°,那么该多边形的一个外角是 ( ) A .30º B .36º C .60º D .72º11.如图所示,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不小心打碎成了三块, 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 )去.A B C Dcab 第16题图第12题图第17题图第15题图 第14题图 12.用正三角形、正四边形和正六四边形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拼图案,即从第二个图案开始,每个图案中正三角形的个数都比上一个图案中正三角形的个数多4个.则第n 个图案中正三角形的个数为( ) (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A .2n +1 B. 3n +2 C. 4n +2 D. 4n -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相应题目后的横线上) 13. 若A (x ,3)关于y 轴的对称点是B (-2,y ),则x =____ ,y =______ , 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 。
2018年秋八年级(上)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将答案填在表格内。
1•在下列各电视台的台标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 16 .在厶ABC 中,点 D 是BC 边上的中点,如果 AB=10厘米,AC=12厘米,则 △ ABD 和厶ACD 的周长之差为 ____________ ,面积之差为 ____________ .17 .如图,DE 是厶ABC 中AC 边的垂直平分线,若BC=8cm ,AB=10cm ,则△ EBC 的周长为 _________________ .A .BC .D . 2•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 2cm , 3cm , 5cm B . 3cm , 3cm , 6cm C . 3•如图所示,亮亮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 一样的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完全一样的依据是 )5cm , 8cm , 2cm D . 4cm , 5cm , 6cm很快他就根据所学知识画出一个与书上完全 ( )B B 18 .在厶ABC 中,Z A=34 ° Z B=72 °则与Z C 相邻的外角为 ___________________ 19 . 一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有5条对角线,这是一个 ______________ 形.20 .如图,已知 △ ABC 的周长是21,OB ,OC 分别平分Z ABC 和Z ACB ,OD 丄BC 于D ,且0D=4,△ ABC 的面积是 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10小题,共40分。
21.某地区要在区域 S 内(即Z COD 内部)建一个超市 M ,如图所示,按照要求,超市 M 到两个 新建的居民小区 A ,B 的距离相等,到两条公路 OC ,OD 的距离也相等.这个超市应该建在何处?C . AASD . ASA 4. 如图所示,△ ABD ◎△ CDB ,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 △ ABD 和厶CDB 的面积相等 B . △ ABD 和厶CDB 的周长相等 C . Z A+ / ABD= / C+Z CBD D . AD // BC ,且 AD=BC5. 三角形中,到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 ( )A .三条高线的交点B .三条中线的交点C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D .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6 .如图,把长方形 ABCD 沿EF 对折后使两部分重合,若Z AEF=110 A . 30° B . 35° C . 40° D . 50 7.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 A . 30° B . 30°或 150 &下列图形中有稳定性的是 A .正方形 B .长方形 9.正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A . 7B . 8C . 10 .如图,Z A=15 °A . 90°B . 75°C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1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 12 .点A (2,- 1)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__________ .13 . △ ABC 中,Z A=100 ° BI 、CI 分别平分Z ABC , Z ACB ,则Z BIC=__ . 14 .如图,已知 AB=AD , Z BAE= Z DAC ,要使△ ABC ADE ,只需增加一个条件是 __________ (只需添加一个你认为适合的)15 .将一张矩形纸对折再对折(如图),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下,得到①,②两部分,将①展开后,得到的多边形是 _______________ .° 则/ 1=(C . 60°或 150° ( ) C. 直角三角形1080 °贝U n 的值为 D. 10 60 °则顶角的度数为( D . 60°或 120° 平行四边形) 9 AB=BC=CD=DE=EF ,则/ 70° D . 60 ° 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2018年八年级数学上期中试卷(附答案和解释)
最短路线问题.
【分析】分别作点P关于A、B的对称点c、D,连接cD,分别交A、B于点、N,连接c、D、P、PN、N,由对称的性质得出P=D,P=c,∠cA=∠PA;PN=DN,P=D,∠DB=∠PB,得出∠AB= ∠cD,证出△cD 是等边三角形,得出∠cD=60°,即可得出结果.
【解答】解分别作点P关于A、B的对称点c、D,连接cD,
分别交A、B于点、N,连接c、D、P、PN、N,如图所示
∵点P关于A的对称点为D,关于B的对称点为c,
∴P=D,P=D,∠DA=∠PA;
∵点P关于B的对称点为c,
∴PN=cN,P=c,∠cB=∠PB,
∴c=P=D,∠AB= ∠cD,
∵△PN周长的最小值是5c,
∴P+PN+N=5,
∴D+cN+N=5,
即cD=5=P,
∴c=D=cD,
即△cD是等边三角形,
∴∠cD=60°,
∴∠AB=30°;
故选B.
12.为了求1+2+22+23+…+22018+22018的值,可令S=1+2+22+23+…+22018+22018,则2S=2+22+23+24+…+22018+22018+22018,因此2S﹣S=22018﹣1,所以1+2+22+23+…+22018=22018﹣1.仿照以上推理计算出1+5+52+53+…52018的值是()。
2018年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堂考试120分钟,满分15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A卷(100分)第Ⅰ卷(选择题30分)一、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在实数﹣5,0.2,,,﹣π, 中,无理数的个数是()A.2 B.3 C.4D.52. 的立方根是()A.-2B.2C.4D.-4 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B.C.D.4.已知点P位于x轴上方,到x轴的距离为2,到y 轴的距离为5,则点P坐标为()A.(2,5)B.(5,2)C.(2,5)或(﹣2,5)D.(5,2)或(﹣5,2)5. 已知点A(1,a)、点B(b,2)关于原点对称,则a+b的值为()A.3B.-3C.-1D.16.方程x+4y=20的非负整数解有()A.4组B.5组C.6组D.无数组7.以方程组的解为坐标的点(y,x)在第()象限A.一B.二C.三D.四8.直角三角形有一条直角边长为3,另外两条边长是连续自然数,则周长为()A.12 B.18 C.10 D.9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①如果∠A+∠B-∠C=0,那么△ABC是直角三角形;②如果∠A:∠B:∠C=5:12:13,则△ABC是直角三角形;③如果三角形三边之比为,则△ABC为直角三角形;④如果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n>2),则△ABC是直角三角形;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0.如右图,已知△ABC中,∠ABC=90°,AB=BC,三角形的顶点在相互平行的三条直线,,上,且,之间的距离为2 , ,之间的距离为4 ,则AC的长是()A.B.C.D.6 第Ⅱ卷(非选择题70分)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1.比较大小:(填“”、“”或“=”)12.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5,则此三角形的第三边长为______.13. 已知AB∥x轴,点A的坐标为(2,5),并且AB=6,则点B的坐标为.14. 若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也是二元一次方程2x+3y=6的解,则k的值为.三、解答题:(共54分)15.计算(每题5分,共10分)(1)(2)16.解方程组(每题5分,共10分)(1)(2)17.(6分)已知:,分别求下列代数式的值:(1)(2)18.(6分)如图所示的一块地,∠ADC=90°,AD=12m,CD=9m,AB=25m,BC=20m,求这块地的面积。
人教版2018年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模拟卷一一、选择题:1.三条线段a=5,b=3,c的值为整数,由a、b、c为边可组成三角形()A.1个B.3个C.5个D.无数个2.在△ABC中,∠A=∠B=∠C,则△ABC是(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无法确定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所有的等边三角形全等4.下列命题中:(1)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形;(2)在两个全等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是对应角,相等的边是对应边;(3)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中线及对应角平分线分别相等,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有()A.3个B.2个C.1个D.0个5.如图所示,以下四个图形中,对称轴条数最多的一个图形是( )6.已知△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C都在第一象限内,现将△ABC的三个顶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都乘﹣1,得到一个新的三角形,则()A.新三角形与△ABC关于x轴对称B.新三角形与△ABC关于y轴对称C.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在第三象限内D.新三角形是由△ABC沿y轴向下平移一个单位长度得到的7.若一个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是45°,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A.7 B.8 C.9 D.108.如图,AB∥CD,BP和CP分别平分∠ABC和∠DCB,AD过点P,且与AB垂直.若AD=8,则点P到BC的距离是()A.8 B.6 C.4 D.29.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是这个三角形的()A.三条高的交点B.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C.三条中线的交点D.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10.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和8cm,则它的周长为()A.16cm B.17cm C.20cm D.16cm或20cm11.如图,D为BC上一点,且AB=AC=BD,则图中∠1与∠2关系是()A.∠1=2∠2 B.∠1+∠2=180° C.∠1+3∠2=180° D.3∠1-∠2=180°12.如图,△ABC的面积为1cm2,AP垂直∠B的平分线BP于P,则△PBC的面积为()A.0.4cm2B.0.5cm2C.0.6cm2D.0.7cm2二、填空题:13.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右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则图中∠α的度数是 .14.如果一个n边形的内角和是1440°,那么n= .15.如图,已知∠1=∠2,AC=AD,请增加一个条件,使△ABC≌△AED,你添加的条件是.16.已知点D是△ABC的边AB上一点,且AD=BD=CD,则∠ACB= 度.17.如图,DE⊥AB于E,DF⊥A于F,若BD=CD,BE=CF,则下列结论:①DE=DF;②AD平分∠BAC;③AE=AD;④AB+AC=2AE中,正确的是 .18.如图,已知点P在锐角∠AOB内部,∠AOB=α,在OB边上存在一点D,在OA边上存在一点C,能使PD+DC 最小,此时∠PDC= .三、作图题:19.如图,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网格中,给出了△ABC(顶点是网格线的交点).(1)请画出△ABC关于直线l对称的△A1B1C1;(2)将线段AC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5个单位,画出平移得到的线段A2C2,并以它为一边作一个格点△A2B2C2,使A2B2=C2B2.四、解答题:20.如图,已知∠A=60°,∠B=30°,∠C=20°,求∠BDC的度数.21.如图,AB=DE,AC=DF,BE=CF.求证:AB∥DE.22.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四边形的内角和多540°并且这个多边形的各个内角都相等,这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等于几度?2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BA,AD=CD,BD平分∠ABC,求证:∠A+∠C=180°.24.在解决线段数量关系问题中,如果条件中有角平分线,经常采用下面构造全等三角形的解决思路.如:在图1中,若C是∠MON的平分线OP上一点,点A在OM上,此时,在ON上截取OB=OA,连接BC,根据三角形全等判定(SAS),容易构造出全等三角形△OBC和△OAC.参考上面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如图2,在非等边△ABC中,∠B=600,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且AD、CE交于点F. 求证:AC=AE+CD.参考答案1.C2.B3.C4.C5.B6.A.7.B8.D.9.C.10.D.11.C.12.D.13.答案为:75°;14.答案为:10.15.答案为:AE=AB.16.答案为:90.17.答案为:①②④;18.解答:解:过P的作关于OB的对称点P',作P′C⊥OA于C,交OB于D,此时PD=PD′,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最短可知PD+DC=P′C最短,∵∠PDB=∠P′DB,∠CDO=∠P′DB,∴∠CDO=∠PDB,∵P′C⊥OA,∠AOB=α,∴∠CDO=90°﹣α,∴∠PDC=180°﹣2(90°﹣α)=2α.故答案为:2α.19.解:(1)如图所示:△AB1C1,即为所求;1(2)如图所示:△A2B2C2,即为所求.20.21.证明:∵BE=CF,∴BE+EC=CF+EC,∴BC=EF,在△ABC和△DEF中,,∴△ABC≌△DEF(SSS),∴∠B=∠DEF,∴AB∥DE.22.略23.证明:过点D作DE⊥BC于E,过点D作DF⊥AB交BA的延长线于F,∵BD平分∠ABC,∴DE=DF,∠DEC=∠F=90°,在RtCDE和Rt△ADF中,,∴Rt△CDE≌Rt△ADF(HL),∴∠FAD=∠C,∴∠BAD+∠C=∠BAD+∠FAD=180°.24.略。
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共30分)1.(2分)4的算术平方根是()A.4 B.2 C.﹣2 D.±22.(2分)下列式子中是分式的是()A.B.C.D.3.(2分)如图,△ABC≌△BAD,A和B,C和D是对应顶点,如果AB=5,BD=6,AD=4,那么BC等于()A.4 B.6 C.5 D.无法确定4.(2分)在实数0.3,0,,,0.123456…中,无理数的个数是()A.2 B.3 C.4 D.55.(2分)若代数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A.x<3 B.x>3 C.x≠3D.x=36.(2分)如图,使△ABC≌△ADC成立的条件是()A.AB=AD,∠B=∠D B.AB=AD,∠ACB=∠ACDC.BC=DC,∠BAC=∠DAC D.AB=AD,∠BAC=∠DAC7.(3分)用四舍五入法得到近似数4.005万,关于这个数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它精确到万位B.它精确到0.001C.它精确到万分位D.它精确到十位8.(3分)下列各分式中,最简分式是()A.B.C.D.9.(3分)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画出唯一△ABC的是()A.AB=3,BC=4,AC=8 B.∠A=100°,∠B=45°,AB=5C.AB=3,BC=5,∠A=75°D.∠C=90°,∠A=30°,∠B=60°10.(3分)若,则xy的值为()A.5 B.6 C.﹣6 D.﹣811.(3分)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有增根,则m的值是()A.﹣3 B.1 C.2 D.312.(3分)如图,点A,E,F,D在同一直线上,若AB∥CD,AB=CD,AE=FD,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有()A.3对B.1对C.2对D.0对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3.(3分)的相反数是.14.(3分)若a>b,则a2>b2,是(真或假)命题.15.(3分)如果分式的值为零,那么x的值为.16.(3分)比较大小:.17.(3分)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已知FB=CE,AC∥DF,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得△ABC≌△DEF.18.(3分)化简:÷=.19.(3分)如图,在方格纸中,以AB为一边作△ABP,使之与△ABC全等,从P1、P2、P3、P4四个点中找出符合条件的点P,则点P有个.20.(3分)观察下列各式:=﹣=﹣=﹣…请利用你所得结论,化简代数式:+++…+(n≥3且为整数),其结果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6分)21.(6分)解方程:﹣=1.22.(6分)在数轴上表示a、b、c三数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c|﹣+﹣|a﹣b|.23.(7分)如图,已知△ACE≌△DBF,CE=BF,AE=DF,AD=8,BC=2(1)求AC的长度;(2)试说明CE∥BF.24.(8分)某学生化简分式+出现了错误,解答过程如下:原式=+(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1)该学生解答过程时从第步开始出错的,其错误原因是;(2)请写出此题正确的解答过程.25.(9分)如图,在△ABC和△ADE中,AB=AD,AC=AE,∠1=∠2.(1)求证:△ABC≌△ADE;(2)找出图中与∠1、∠2相等的角(直接写出结论,不需证明).26.(10分)某同学准备购买笔和本子送给农村希望小学的同学,在市场上了解到某种本子的单价比某种笔的单价少4元,且用30元买这种本子的数量与用50元买这种笔的数量相同.(1)求这种笔和本子的单价;(2)该同学打算用自己的100元压岁钱购买这种笔和本子,计划100元刚好用完,并且笔和本子都买,请列出所有购买方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共30分)1.【解答】解:4的算术平方根是2.故选:B.2.【解答】解:、、的分母中不含有字母,属于整式,的分母中含有字母,属于分式.故选:C.3.【解答】解:∵△ABC≌△BAD,∴BC=AD,∵AD=4,∴BC=4.故选:A.4.【解答】解:实数0.3,0,,,0.123456…中,无理数有:,,0.123456…,共3个.故选:B.5.【解答】解:依题意得:x﹣3≠0,解得x≠3,故选:C.6.【解答】解:∵AB=AD,∠BAC=∠DAC,又AC=AC,∴△ABC≌△ADC(SAS),∴D是可以使△ABC≌△ADC成立的,SSA不能判断全等.所以A、B、C都不能选.故选:D.7.【解答】解:近似数4.005万精确到十位.故选:D.8.【解答】解:A、的分子、分母都不能再分解,且不能约分,是最简分式;B、=m﹣n;C、=;D、=;故选:A.9.【解答】解:A、∵3+4<8,∴根据AB=3,BC=4,AB=8不能画出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B、根据∠A=100°,∠B=45°,AB=5,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SA,即能画出唯一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C、根据AB=3,BC=5,∠A=75°,SSA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不能画出唯一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D、∠C=90°,∠A=30°,∠B=60°,AAA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不能画出唯一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10.【解答】解:∵,∴,解得,∴xy=﹣2×3=﹣6.故选:C.11.【解答】解:去分母得:x﹣2=m,由分式方程有增根,得到x﹣3=0,即x=3,把x=3代入整式方程得:m=1,故选:B.12.【解答】解:∵AE=DF,∴AE+EF=DF+EF,∴AF=DE,∵AB∥CD,∴∠A=∠D,在△BAF和△CDE中,,∴△BAF≌△CDE(SAS),在△BAE和△CDF中,,∴△BAE≌△CDF(SAS),∴BE=CF,∠AEB=∠DFC,∴∠BEF=∠CFE,在△BEF和△CFE中,,∴△BEF≌△CFE(SAS),即全等三角形有3对,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3.【解答】解:2﹣的相反数是﹣2.故答案为:﹣2.14.【解答】解:∵当0>a>b,a2<b2,∴若a>b,则a2>b2,不成立,是假命题.故答案为:假.15.【解答】解:依题意得:(x﹣2)(x﹣3)=0且x﹣2≠0,所以x﹣3=0.解得x=3.故答案是:3.16.【解答】解:因为﹣4=﹣,﹣3=﹣,又因为﹣<﹣,所以﹣4<﹣3.故填空答案:<.17.【解答】解:添加∠A=∠D.理由如下:∵FB=CE,∴BC=EF.又∵AC∥DF,∴∠A CB=∠DFE.∴在△ABC与△DEF中,,∴△ABC≌△DEF(AAS).故答案是:∠A=∠D.18.【解答】解:原式==x﹣1故答案为:x﹣1.19.【解答】解:如图,△ABP1≌△ABC,△BAP2≌△ABC,则符合条件的点P有2个,故答案为:2.20.【解答】解:∵=﹣,=﹣,=﹣,…∴=﹣,∴+++…+=﹣+﹣+﹣+…+﹣=+﹣﹣=.故答案是.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6分)21.【解答】解:最简公分母为(x+3)(x﹣3),去分母得:x2+6x+9﹣2x+6=x2﹣9整理得:4x=﹣24,解得:x=﹣6,将x=﹣6代入得:(x+3)(x﹣3)≠0,所以x=﹣6是原方程的解.22.【解答】解:由数轴可知,c<0,c+a<0,b>0,a﹣b<0,则|c|﹣+﹣|a﹣b|=﹣c+c+a+b+a﹣b=2a.23.【解答】(1)解:∵△ACE≌△DBF,∴AC=BD,∴AC=(AD+BC)=×(8+2)=5;(2)证明:∵△ACE≌△DBF,∴∠ACE=∠DBF,∴CE∥BF.24.【解答】解:(1)该学生解答过程时从第一步开始出错,其错误原因是在通分时,两个分式没有按分式的基本性质运算;故答案为:一;在通分时,两个分式没有按分式的基本性质运算;(2)正确解答过程是:原式=+=.25.【解答】(1)证明:∵∠1=∠2,∴∠1+∠DAC=∠2+∠DAC,即∠BAC=∠DAE,在△BAC和△DAE中,∴△ABC≌△ADE(SAS);(2)解:∵△ABC≌△ADE,∴∠B=∠D,∵∠AMB=∠DMF,∴∠1=∠MFD,∵∠MFD=∠NFC,∴∠1=∠NFC,∴与∠1、∠2相等的角有∠NFC,∠MF D.26.【解答】解:(1)设这种笔单价为x元,则本子单价为(x﹣4)元,由题意得:=,解得:x=10,经检验:x=1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则x﹣4=6.答:这种笔单价为10元,则本子单价为6元;(2)设恰好用完100元,可购买这种笔m支和购买本子n本,由题意得:10m+6n=100,整理得:m=10﹣n,∵m、n都是正整数,∴①n=5时,m=7,②n=10时,m=4,③n=15,m=1;∴有三种方案:①购买这种笔7支,购买本子5本;②购买这种笔4支,购买本子10本;③购买这种笔1支,购买本子15本.。
2018年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检测试卷人教版带答案期中检测卷(120分钟15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A D B C B B C A C1.对于直线y=kx+b,若b减小一个单位,则直线将A.向左平移一个单位B.向右平移一个单位C.向上平移一个单位D.向下平移一个单位2.已知△ABC平移后得到△A1B1C1,且A1(-2,3),B1(-4,-1),C1(m,n),C(m+5,n+3),则A,B两点的坐标为A.(3,6),(1,2)B.(-7,0),(-9,-4)C.(1,8),(-1,4)D.(-7,-2),(0,-9)3.如图,AD是∠CAE的平分线,∠B=35°,∠DAC=60°,则∠ACD等于A.25°B.85°C.60°D.95°4.如图,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C=90°,若沿图中虚线剪去∠C,则∠1+∠2等于A.315°B.270°C.180°D.135°5.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A(n,1-n)一定不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6.一次函数y=(m-1)x+m2的图象过点(0,4),且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则m=A.-2B.2C.2或3D.-2或27.已知下列命题:①若a≤0,则|a|=-a;②若ma2>na2,则m>n;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④对顶角相等.其中原命题与逆命题均为真命题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a,b),若规定以下三种变换:①△(a,b)=(-a,b);②O(a,b)=(-a,-b);③Ω(a,b)=(a,-b).按照以上变换有:△(O(1,2))=(1,-2),那么O(Ω(3,4))等于A.(3,4)B.(3,-4)C.(-3,4)D.(-3,-4)9.一个装有进水管与出水管的容器,从某时刻开始的4分钟内只进水不出水,在随后的8分钟内既进水又出水,每分钟的进水量和出水量是两个常数,容器内的水量y(单位:升)与时间x(单位: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每分钟出水量及从某时刻开始的9分钟时容器内的水量分别是A.升,升B.升,升C.升,25升D.升,升10.已知自变量为x的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经过第三象限,且y随x的增大而减少,则A.a>0,b<0B.a<0,b>0C.a<0,b<0D.a>0,b>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1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为2,5,a,且此三角形的周长为偶数,则a=5.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是A(-2,3),B(-4,-1),C(2,0),将△ABC平移至△A1B1C1的位置,点A,B,C的对应点分别是点A1,B1,C1.若点A1的坐标为(3,1),则点C1的坐标为(7,-2).13.甲、乙两名大学生去距学校36千米的某乡镇进行社会调查.他们从学校出发,骑电动车行驶20分钟时发现忘带相机,甲下车前往,乙骑电动车按原路返回.乙取相机后(在学校取相机所用时间忽略不计),骑电动车追甲.在距乡镇13.5千米处追上甲后同车前往乡镇.电动车的速度始终不变.设甲与学校相距y甲(千米),乙与学校相距y乙(千米),甲离开学校的时间为x(分钟).y甲、y 乙与x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则乙返回到学校时,甲与学校相距20千米.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一点分別作x轴与y轴的垂线,若与坐标轴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相等,则这个点叫做和谐点.给出以下结论:①点M(2,4)是和谐点;②不论a为何值,点P(2,a)不是和谐点;③若点P(a,3)是和谐点,则a=6;④若点F是和谐点,则点F关于坐标轴的对称点也是和谐点.则正确结论的序号是②④.三、(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16分)15.如果|3x-13y+16|+|x+3y-2|=0,那么点P(x,y)在第几象限?点Q(x+1,y-1)在坐标平面内的什么位置?解:根据题意,得解得∴点P(-1,1)在第二象限,点Q(0,0)在坐标原点.16.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原命题与逆命题的真假.(1)如果|a|=|b|,那么a=b;(2)如果a>0,那么a2>0;(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解:(1)逆命题:如果a=b,那么|a|=|b|.原命题为假命题,逆命题为真命题.(2)逆命题:如果a2>0,那么a>0.原命题为真命题,逆命题为假命题.(3)逆命题: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原命题和逆命题都是真命题.四、(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16分)17.叙述并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要求写出定理、已知、求证,画出图形,并写出证明过程. 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已知:△ABC的三个内角分别为∠A,∠B,∠C.求证:∠A+∠B+∠C=180°.证明:如图,过点A作直线MN,使MN∥BC.∵MN∥BC,∴∠B=∠MAB,∠C=∠NAC.∵∠MAB+∠NAC+∠BAC=180°,∴∠BAC+∠B+∠C=180°.18.已知直线y=kx+b经过点A(5,0),B(1,4).(1)求直线AB的表达式;(2)若直线y=2x-4与直线AB相交于点C,求点C的坐标;(3)根据图象,写出关于x的不等式2x-4>kx+b的解集. 解:(1)∵直线y=kx+b经过点A(5,0),B(1,4),∴解得∴直线AB的表达式为y=-x+5.(2)由已知得解得∴C(3,2).(3)根据图象可得x>3.五、(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20分)1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点P(x,y),我们把P'(y-1,-x-1)叫做点P的友好点,已知点A1的友好点为A2,点A2的友好点为A3,点A3的友好点为A4,…,这样依次得到点.(1)当点A1的坐标为(2,1),则点A3的坐标为(-4,-1),点A2016的坐标为(-2,3);(2)若点A2016的坐标为(-3,2),则设点A1(x,y),求x+y的值;(3)设点A1的坐标为(a,b),若点A1,A2,A3,…,An均在y 轴左侧,求a,b的取值范围.解:(2)∵点A2016的坐标为(-3,2),∴A2017(1,2),A1(1,2),∴x+y=3.(3)∵A1(a,b),A2(b-1,-a-1),A3(-a-2,-b),A4(-b-1,a+1),点A1,A2,A3,…An均在y轴左侧,∴,解得-2<a<0,-1<b<1.20.如图,已知直线l1经过点A(-1,0)与点B(2,3),另一条直线l2经过点B,且与x轴相交于点P(m,0).(1)求直线l1的表达式;(2)若△APB的面积为3,求m的值.解:(1)y=x+1.(2)由已知可得S△APB=×AP×3=×|m+1|=3,解得m=1或-3.六、(本题满分12分)21.嘉淇同学大学毕业后借助低息贷款创业,他向银行贷款30000元,分12个月还清贷款,月利率是0.2%,银行规定的还款方式为“等额本金法”,即每月除归还等额的本金为30000÷12=2500元外,还需要归还本月还款前的本金的利息,下面是还款的部分明细.第1个月,由于本月还款前的本金是30000元,则本月应归还的利息为30000×0.2%=60元,本月应归还的本息和为2500+60=2560元;第2个月,由于本月还款前的本金是27500元,则本月应归还的利息为27500×0.2%=55元,本月应归还的本息和为2500+55=2555元.…根据上述信息:(1)在空格处直接填写结果:月数第1个月第2个月…第5个月…还款前的本金(单位:元) 30000 27500 …20000…应归还的利息(单位:元) 60 55 …40…(2)设第x个月应归还的利息是y元,求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3)嘉淇将创业获利的2515元用于还款,则恰好可以用于还清第几个月的本息和?解:(2)由题意可得y=[30000-2500(x-1)]×0.2%=65-5x, 即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是y=65-5x(1≤x≤12,x取正整数).(3)当本息和恰好为2515时,利息为2515-2500=15,则15=65-5x,解得x=10,答:恰好可以用于还清第10个月的本息和.七、(本题满分12分)22.如图,在△ABC中,AD是高,AE,BF是角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O,∠CAB=50°,∠C=60°,求∠DAE和∠BOA的度数.解:∵AE平分∠CAB,∠CAB=50°,∴∠CAE=∠CAB=×50°=25°.∵AD⊥BC于点D,∠C=60°,∴∠CAD=180°-90°-60°=30°.∴∠DAE=∠DAC-∠CAE=30°-25°=5°.∵BF平分∠ABC,∴∠OBA=∠ABC=×(180°-50°-60°)=35°.∴∠BOA=180°-(∠OBA+∠OAB)=180°-(35°+25°)=120°.∴∠DAE和∠BOA的度数分别为5°,120°.八、(本题满分14分)23.如图1,在△ABC中,∠ACB=90°,M为AC上任意一点(不与点A,C重合),过点M作直线MN交BC于点N,过点A,B作AD⊥MN,BE⊥MN,垂足分别为D,E.(1)∠DAM,∠EBN之间的数量关系是∠DAM+∠EBN=90°.(2)如图2,当点M在AC的延长线上时,其他条件不变,探索∠DAM,∠EBN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如图3,若∠ACB=α,点N在BC的延长线上,其他条件不变时,∠DAM,∠EBN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改变?若改变,请写出∠DAM,∠EBN与α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解:(2)∠DAM+∠EBN=90°.理由略.(3)改变.∠DAM+∠EBN=180°-α.。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期中试卷一.用心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各式是因式分解且完全正确的是( )A .ab +ac +d =b a (+c )+dB .)1(23-=-x x x xC .(a +2)(a -2)=2a -4 D .2a -1=(a +1)(a -1) 2.医学研究发现一种新病毒的直径约为0.000043毫米,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 示为( )A. 41043.0-⨯ B. 41043.0⨯ C. 5103.4-⨯ D. 5103.4⨯3. 下列各式:()xxx x y x x x 2225,1,2 ,34 ,151+---π其中分式共有( )个。
A .2 B. 3 C. 4 D. 54. 多项式 2233449-18-36a x a x a x 各项的公因式是( )A .22a xB .33a xC .229a xD .449a x5. 如图,用三角尺可按下面方法画角平分线:在已知的∠AOB的两边上分别取点M 、N ,使OM =ON ,再分别过点M 、N 作OA 、OB 的垂线,交点为P ,画射线OP .可证得△POM ≌△PON ,OP 平分∠AOB .以上依画法证明 △POM ≌△PON 根据的是( ) A .SSS B .HL C .AAS D .SAS6. 甲、乙二人做某种机械零件,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做6个,甲做90个所用的时间与乙做60个所用的时间相等。
如果设甲每小时做x 个零件,那么下面所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 A.9060-6x x = B. 90606x x =+ C. 90606x x =+ D. 9060-6x x= 7. 如图,已知△ABC ,则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 全等的是( )bacca丙72︒50︒乙50︒甲50︒CBA50︒72︒58︒A. 只有乙B. 乙和丙C. 只有丙D. 甲和乙8. 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122b a b a =++ B .2112236d cd cd cd++= C . -a b a b c c ++= D .222-4-2(-2)a a a a += 9.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将一个足够大的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于点A 处,该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与CD 交于点F ,与CB 延长线交于点E .四边形AECF 的面积是( )A. 16 B .4 C .8 D. 1210.在数学活动课上,小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右图, ∠B =∠C = 90︒, E 是BC 的中点, DE 平分∠ADC, ∠CED = 35︒, 则∠EAB 的度数 是 ( )A .65︒B .55︒C .45︒D .35︒二.细心填一填:(每小题3分,共24分) . 11.计算:2220042003-= .ED CBA12. 04= 212-⎛⎫- ⎪⎝⎭= ()312a b -=13. 如果分式 242x x -+ 的值是零,那么x 的值是 _________________ .14. 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BC BD ,为折痕, 则CBD ∠的度数为_ _.15. 计算: 2422x x x --- = __________________. 16. 如图,AC 、BD 相交于点O ,∠A =∠D ,请你再补充一个条件, 使得△AOB ≌△DOC ,你补充的条件是 .17. 如图,点P 是∠BAC 的平分线AD 上一点,PE ⊥AC 于点E . 已知PE =3,则点P 到AB 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__.18.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1,2),B (5,5),C (5,2),存在点E , 使△ACE 和△ACB 全等,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E 点的坐标 .三.用心做一做(19、20题每题3分,21、22、23题每题4分,共26分)19.因式分解: 24a -32a +64 20.计算:3222)()(---⋅a ab (结果写成分式)21.计算: (1) 22819369269a a a a a a a --+÷⋅++++ (2) (m 1+n1)÷nn m +22.解分式方程:(1)3221+=x x (2)214111x x x +-=--23. 先化简: 21x +21+x +1x -1⎛⎫÷⎪⎝⎭,再选择一个恰当的数代入求值.四.应用题(本题5分)24. 甲乙两站相距1200千米,货车与客车同时从甲站出发开往乙站,已知客车的速度是货车速度的2倍,结果客车比货车早6小时到达乙站,求客车与货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解:DCB五、作图题(本题2分)25.画图 (不用写作法,要保留作图痕迹......)尺规作图:求作AOB∠的角平分线OC.六、解答题:(28题5分,其他每题4分,共17分)26.已知,如图,在△AFD和△CEB中,点A,E,F,C在同一直线上,AE=CF,DF=BE,AD=CB. 求证:AD∥BC.27.已知:如图,AB=AD,AC=AE,且BA⊥AC,DA⊥AE.求证:(1)∠B=∠D (2) AM=AN.28.如图,已知∠1=∠2,P为BN上的一点,PF⊥BC于F,PA=PC,求证:∠PCB+∠BAP=180º.29. 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A、别在y轴、x轴上,且∠ACB=90°,AC=BC.(1)如图1,当(0,2),(1,0)A C-,点B则点B的坐标为;(2)如图2,当点C在x轴正半轴上运动,点A在y轴正半轴上运动,点B在第四象限时,作BD⊥y轴于点D,试判断OABDOC+与OABDOC-哪一个是定值,并说明定值是多少?请证明你的结论.F CFDCBAEO附加题1.选择题:以右图方格纸中的3个格点为顶点,有多少个不全等的三角形( ) A .6 B .7 C .8 D .92.填空题:考察下列命题:(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对应相等;(2)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两边和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两角和其中一角的角平分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两角和第三角的角平分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6)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7)两边和第三边上的高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填写序号).3.解答题:我们知道,假分数可以化为带分数. 例如: 83=223+=223. 在分式中,对于只含有一个字母的分式,当分子的次数大于或等于分母的次数时,我们称之为“假分式”;当分子的次数小于分母的次数时,我们称之为“真分式”. 例如:11x x -+,21x x -这样的分式就是假分式;31x + ,221xx + 这样的分式就是真分式 . 类似的,假分式也可以化为带分式(即:整式与真分式和的形式). 例如:1(1)22=1111x x x x x -+-=-+++; 22111(1)1111111x x x )x x x x x x -++-+===++----(. (1)将分式12x x -+化为带分式; (2)若分式211x x -+的值为整数,求x 的整数值;解:参考答案1-5 DCACB 6-10 ABDBD 11 . 4007 12. 1, 4, 338a b - 13. -2 14 . 90︒ 15. 2 16. OC OB ,或CD AB ,或===OD OA17. 3 18.(5,-1),(1,5),(1,-1) 19. 2)4(4-a 20. 48b a21. (1)-2 (2)1m22. (1) x=1 (2)无解 23. -1 24. x=6 25.略 26. SSS 证全等 27.(1)SAS 证全等 (2)ASA 证全等 28. 过点P 作PE 垂直BA 于点E ,HL 证全等. 29.(1) (3,-1) (2)OC BDOA-是定值.附加题1.选择题: C2.填空题: 正确的命题是 1,2,3,4 ,5 3.解答题:解:(1)12331222x x x x x -(+)-==-+++; (2)2121332111x x x x x -(+)-==-+++. 当211x x -+为整数时,31x +也为整数.1x ∴+可取得的整数值为1±、3±.x ∴的可能整数值为0,-2,2,-4.。
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1.因式分解x2﹣9的结果是()A.(x+9)(x﹣9)B.(x+3)(x﹣3)C.(3+x)(3﹣x)D.(x﹣3)22.有一组数据如下:3,5,4,6,7,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A.10 B. C.2 D.3.对与实数,﹣π,,3.1415,0.333…,2.010101…(相邻两个1之间0的个数逐个加1),其中无理数的个数是()A.3个B.4个C.5个D.6个4.对与3+的运算结果的估计正确的是()A.1<3+<2 B.2<3+<3 C.3<3+<4 D.4<3+<5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4是16的平方根B.的算术平方根是4C.0没有算术平方根D.2的平方根是6.直角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3、4,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第三边是()A.5 B.C.5或D.无法确定7.适合下列条件的△ABC的三边a、b、c,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a=3,b=3,c=3 B.a=7,b=24,c=25C.a=8,b=15,c=17 D.a=,b=,c=8.如图,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1和,点B关于点A的对称点为C,则点C所表示的数为()A.B.C.D.9.若实数x、y满足+(y+3)2=0,则x+y的值为()A.1 B.﹣1 C.7 D.﹣710.如表是某地区某月份的气温数据表,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21;21 B.21;21.5 C.21;22 D.22;2211.对于a2﹣2ab+b2﹣c2的分组中,分组正确的是()A.(a2﹣c2)+(﹣2ab+b2)B.(a2﹣2ab+b2)﹣c2C.a2+(﹣2ab+b2﹣c2)D.(a2+b2)+(﹣2ab﹣c2)12.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且a、b、c满足a4﹣b4=a2c2﹣b2c2,则△ABC一定是()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3.某同学在对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x2+3x﹣10分解因式时,正确的分解成了(x﹣b)(x﹣2),则b= .14.若二次三项式x2+(m﹣2)x+9是关于x的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 .15.如图所示的圆柱体中底面圆的半径是,高为3,若一只小虫从A点出发沿着圆柱体的侧面爬行到C点,则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程是.16.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B、C、D的面积分别是4、6、3、4,则最大正方形E的面积是.17.在△ABC中,AB=AC=10,BC=12,则△ABC的面积为.18.若a、b、c为△ABC的三边,且a、b、c满足a2+b2+c2+200=12a+16b+20c,则△ABC的最长边的高的长度等于.三、解答题19.(16分)计算化简(1)﹣(2)﹣(﹣2+)(3)×﹣5(4)()2.20.将下列各多项式因式分解(1)15a2+5a(2)x5﹣x3(3)a3b﹣4a2b2+4ab3(4)1﹣x2﹣y2+x2y2.21.已知:x=,y=,①x+y;②xy;③x2+y2;④(x2+x+2)(y2+y﹣2)22.根据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解下列方程①x2=9;②(x﹣2)2=4;③(2x+1)2=12;④(x+1)3=﹣2.23.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B⊥BC,AC⊥CD,以CD为直径作半圆O,AB=4cm,BC=3cm,AD=13cm.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24.已知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在网格中作△ABC,使得AB=,BC=,CA=,并求S△ABC.25.探究题:(1)在正△ABC中(图1),AB=2,AD⊥BC于D,求S△ABC.(2)在正△AB1C1中(图2),B1C1=2,AB2⊥B1C1于B2,以AB2为边作正△AB2C2,AC1、B2C2交于B3,以AB3为边作正△AB3C3,依此类推.①写出第n个正三角形的周长;(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②写出第n个正三角形的面积.(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26.在正方形ABCD中,AB=4,E为BC的中点,F在CD上,DF=3CF,连结AF、AE、EF.(1)如图1,求出△AEF的三条边的长度;(2)判断△A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探究S△ECF +S△ABE与S△AEF的关系,并说明理由;(4)如图2,作EG⊥AF于G,①试求出FG、AG、EG的长度;②试探究EG2与FG×AG的关系?并说明理由.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1.因式分解x 2﹣9的结果是( )A .(x+9)(x ﹣9)B .(x+3)(x ﹣3)C .(3+x )(3﹣x )D .(x ﹣3)2 【考点】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分析】直接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得出答案. 【解答】解:x 2﹣9=(x+3)(x ﹣3).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公式法分解因式,正确应用平方差公式是解题关键.2.有一组数据如下:3,5,4,6,7,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A .10B .C .2D .【考点】方差.【分析】先由平均数的公式计算出x 的值,再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解答】解: =(3+5+4+6=7)=5,S 2= [(3﹣5)2+(5﹣5)2+(4﹣5)2+(6﹣5)2+(7﹣5)2]=2,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方差的定义:一般地设n 个数据,x 1,x 2,…x n 的平均数为,则方差S 2= [(x 1﹣)2+(x 2﹣)2+…+(x n ﹣)2],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3.对与实数,﹣π,,3.1415,0.333…,2.010101…(相邻两个1之间0的个数逐个加1),其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考点】无理数.【分析】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理解无理数的概念,一定要同时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整数与分数的统称.即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由此即可判定选择项.【解答】解:﹣π,,2.010101…(相邻两个1之间0的个数逐个加1)是无理数,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其中初中范围内学习的无理数有:π,2π等;开方开不尽的数;以及像0.1010010001…,等有这样规律的数.4.对与3+的运算结果的估计正确的是()A.1<3+<2 B.2<3+<3 C.3<3+<4 D.4<3+<5【考点】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分析】根据被开方数越大算术平方根越大,可得的范围,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可得答案.【解答】解:由被开方数越大算术平方根越大,得1<2,3+1<3+<2+3,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利用被开方数越大算术平方根越大得出的范围是解题关键.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4是16的平方根B.的算术平方根是4C.0没有算术平方根D.2的平方根是【考点】算术平方根;平方根.【分析】依据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求解即可.【解答】解:A、﹣4是16的平方根,故A正确;B、=4,4的算术平方根是2,故B错误;C、0的算术平方根是0,故C错误;D、2的平方根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掌握相关定义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6.直角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3、4,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第三边是()A.5 B.C.5或D.无法确定【考点】勾股定理.【分析】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的长,但没有明确是直角边还是斜边,因此分两种情况讨论:①3是直角边,4是斜边;②3、4均为直角边;可根据勾股定理求出上述两种情况下,第三边的长.【解答】解:①长为3的边是直角边,长为4的边是斜边时:第三边的长为: =;②长为3、4的边都是直角边时:第三边的长为: =5;综上,第三边的长为:5或.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勾股定理,要注意的是由于已知的两边是直角边还是斜边并不明确,所以一定要分类讨论,以免漏解.7.适合下列条件的△ABC的三边a、b、c,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a=3,b=3,c=3 B.a=7,b=24,c=25C.a=8,b=15,c=17 D.a=,b=,c=【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符合a2+b2=c2即可;反之不符合的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解答】解:A、因为32+32=(3)2,所以能组成直角三角形;B、因为72+242=252,所以能组成直角三角形;C、因为82+152=172,所以能组成直角三角形;D、因为()2+()2≠()2,所以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如图,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1和,点B关于点A的对称点为C,则点C所表示的数为()A.B.C.D.【考点】实数与数轴.【分析】设点C表示的数是x,然后根据中点公式列式求解即可.【解答】解:设点C表示的数是x,∵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1和,C,B两点关于点A对称,∴=﹣1,解得x=﹣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实数与数轴,根据点B、C关于点A对称列出等式是解题的关键.9.若实数x、y满足+(y+3)2=0,则x+y的值为()A.1 B.﹣1 C.7 D.﹣7【考点】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方程求出x、y的值,然后相加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 +(y+3)2=0,∴=0,(y+3)2=0,∴x+y﹣1=0,y+3=0,解得x=4,y=﹣3,故x+y=4+(﹣3)=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时,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10.如表是某地区某月份的气温数据表,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21;21 B.21;21.5 C.21;22 D.22;22【考点】众数;中位数.【分析】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分别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为,最中间的数是第15、16个数的平均数,则中位数是: =22;∵22出现了8次,出现的次数最多,∴众数在22.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中位数和众数;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11.对于a2﹣2ab+b2﹣c2的分组中,分组正确的是()A.(a2﹣c2)+(﹣2ab+b2)B.(a2﹣2ab+b2)﹣c2C.a2+(﹣2ab+b2﹣c2)D.(a2+b2)+(﹣2ab﹣c2)【考点】因式分解-分组分解法.【分析】当被分解的式子是四项时,应考虑运用分组分解法进行分解.本题a2﹣2ab+b2是完全平方,再可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解答】解:a2﹣2ab+b2﹣c2=(a2﹣2ab+b2)﹣c2=(a﹣b)2﹣c2=(a﹣b+c)(a﹣b﹣c).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注意难点是采用两两分组还是三一分组.12.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且a、b、c满足a4﹣b4=a2c2﹣b2c2,则△ABC一定是()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考点】因式分解的应用.【分析】将等式右边的移项到方程左边,然后提取公因式将方程左边分解因式,根据两数相乘积为0,两因式中至少有一个数为0转化为两个等式;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以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解答】解:∵a4﹣b4=a2c2﹣b2c2,∴a4﹣b4﹣a2c2+b2c2=0,∴(a2+b2)(a2﹣b2)﹣c2(a2﹣b2)=0,∴(a2﹣b2)[(a2+b2)﹣c2]=0,则当a2﹣b2=0时,a=b;当a2﹣b2≠0时,a2+b2=c2;所以△ABC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因式分解和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实际运用,掌握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是关键.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3.某同学在对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x2+3x﹣10分解因式时,正确的分解成了(x﹣b)(x﹣2),则b= ﹣5 .【考点】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等.【分析】由题意二次三项式x2+3x﹣10分解因式的结果为(x﹣2)(x﹣b),将整式(x﹣b)(x﹣2)相乘,然后根据系数相等求出b.【解答】解:∵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x2+3x﹣10分解因式的结果为(x﹣b)(x﹣2),∴(x﹣b)(x﹣2)=x2﹣(b+2)x+2b=x2+3x﹣10,∴2b=﹣10,∴b=﹣5.故答案为﹣5.【点评】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意义,紧扣因式分解的定义,是一道基础题.14.若二次三项式x2+(m﹣2)x+9是关于x的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 8或﹣4 .【考点】完全平方式.【专题】计算题;整式.【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判断即可确定出m的值.【解答】解:∵二次三项式x2+(m﹣2)x+9是关于x的一个完全平方式,∴m﹣2=±6,解得:m=8或﹣4.故答案为:8或﹣4.【点评】此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式,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15.如图所示的圆柱体中底面圆的半径是,高为3,若一只小虫从A点出发沿着圆柱体的侧面爬行到C点,则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程是4.【考点】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分析】先将图形展开,再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由勾股定理可得出.【解答】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此矩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C是边的中点,矩形的宽即高等于圆柱的母线长.∵AB=π•=4,CB=4.∴AC==4.故答案为: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展开图最短路径问题,此矩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矩形的宽即高等于圆柱的母线长.本题就是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成矩形,“化曲面为平面”,用勾股定理解决.16.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B、C、D的面积分别是4、6、3、4,则最大正方形E的面积是17 .【考点】勾股定理.【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运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四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最大正方形的面积,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记图中两个正方形分别为P、Q.根据勾股定理得到:C与D的面积的和是Q的面积;A与B的面积的和是P的面积;而P,Q的面积的和是E的面积,即A、B、C、D的面积之和为E的面积,∴正方形E的面积=4+6+3+4=17,故答案为:17.【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能够发现正方形A,B,C,D的边长正好是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四条直角边,根据勾股定理最终能够证明正方形A,B,C,D的面积和即是最大正方形的面积.17.在△ABC中,AB=AC=10,BC=12,则△ABC的面积为48 .【考点】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作底边上的高,构造直角三角形.运用等腰三角形性质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解答】解:如图,作AD⊥BC于点D,则BD=BC=6.在Rt△ABD,∵AD2=AB2﹣BD2,∴AD=8,∴△ABC的面积=BC•AD=×12×8=48.故答案为:48.【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熟知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8.若a、b、c为△ABC的三边,且a、b、c满足a2+b2+c2+200=12a+16b+20c,则△ABC的最长边的高的长度等于 4.8 .【考点】因式分解的应用.【分析】根据a2+b2+c2+200=12a+16b+20c,可以求得a、b、c的值,从而可以判断△ABC的形状,从而可以求得最长边上的高.【解答】解:∵a2+b2+c2+200=12a+16b+20c,∴a2+b2+c2+200﹣12a﹣16b﹣20c=0,∴(a﹣6)2+(b﹣8)2+(c﹣10)2=0,∴a﹣6=0,b﹣8=0,c﹣10=0,解得,a=6,b=8,c=10,∵62+82=102,∴△ABC是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 =4.8,故答案为:4.8.【点评】本题考查因式分解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三、解答题19.计算化简(1)﹣(2)﹣(﹣2+)(3)×﹣5(4)()2.【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分析】(1)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求出答案;(2)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进而合并求出答案;(3)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化简,进而求出答案;(4)直接利用二次根式乘法运算法则化简求出答案.【解答】解:(1)﹣=2﹣5=﹣3;(2)﹣(﹣2+)=3﹣(4﹣8+3)=﹣7+11;(3)×﹣5=6﹣5=1;(4)()2==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正确化简二次根式是解题关键.20.将下列各多项式因式分解(1)15a2+5a(2)x5﹣x3(3)a3b﹣4a2b2+4ab3(4)1﹣x2﹣y2+x2y2.【考点】因式分解-分组分解法;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分析】(1)此多项式有公因式,应提取公因式5a,然后再整理即可.(2)先提取公因式x3,再利用平方差公式继续进行因式分解.(3)先提取公因式ab,再对余下的多项式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继续分解.(4)用分组分解法,前两项一组,后两项一组,提取公因式,两组之间提取提取公因式,再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解答】解:(1)原式=5a(3a+1);(2)原式=x3(x2﹣1)=x3(x+1)(x﹣1);(3)原式=ab(a2﹣4ab+4b2)=ab(a﹣2b)2.(4)原式=(1﹣x2)﹣(y2﹣x2y2)=(1﹣x2)﹣y2(1﹣x2)=(1﹣x2)(1﹣y2)=(1+x)(1﹣x)(1+y)(1﹣y).【点评】本题考查了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一个多项式有公因式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再用其他方法进行因式分解,同时因式分解要彻底,直到不能分解为止.(4)用分组分解法,分组是解本小题的难点.21.已知:x=,y=,①x+y;②xy;③x2+y2;④(x2+x+2)(y2+y﹣2)【考点】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分析】①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计算;②根据平方差公式计算;③根据完全平方公式把原式变形,代入计算;④把已知数据代入,根据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法则计算.【解答】解:①x+y=+=﹣1;②xy=×=﹣2;③x2+y2=(x+y)2﹣2xy=1+4=5;④(x2+x+2)(y2+y﹣2)=(++2)(+﹣2)=3×(﹣1)=﹣3.【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掌握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2.根据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解下列方程①x2=9;②(x﹣2)2=4;③(2x+1)2=12;④(x+1)3=﹣2.【考点】立方根;平方根.【分析】根据平方根、立方根,即可解答.【解答】解:①x2=9x=±3,②(x﹣2)2=4x﹣2=±2x=4或0.③(2x+1)2=12(2x+1)2=362x+1=±6x=或﹣.④(x+1)3=﹣2(x+1)3=﹣8x+1=﹣2x=﹣3.【点评】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立方根,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23.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B⊥BC,AC⊥CD,以CD为直径作半圆O,AB=4cm,BC=3cm,AD=13cm.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考点】扇形面积的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要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只需求CD,由于AD已知,只需求AC即可.【解答】解:∵AB⊥BC,AB=4,BC=3,∴AC=5.∵AC⊥CD,AC=5,AD=13,∴CD=12,∴S=π×()2=18π,阴影∴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8πcm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扇形的面积公式等知识,属于基础题.24.已知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在网格中作△ABC,使得AB=,BC=,CA=,.并求S△ABC【考点】勾股定理.【专题】作图题.【分析】直接利用勾股定理结合网格得出A,B,C的位置,进而利用△ABC所在矩形减去周围三角形面积求出答案.【解答】解:如图所示:S△ABC=12﹣×1×3﹣×1×4﹣×2×3=5.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三角形面积求法,正确得出A,B,C的位置是解题关键.25.探究题:(1)在正△ABC中(图1),AB=2,AD⊥BC于D,求S△ABC.(2)在正△AB1C1中(图2),B1C1=2,AB2⊥B1C1于B2,以AB2为边作正△AB2C2,AC1、B2C2交于B3,以AB3为边作正△AB3C3,依此类推.①写出第n个正三角形的周长;(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②写出第n个正三角形的面积.(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1)由AD为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的高,利用三线合一得到D为BC的中点,求出BD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进而求出S,(2)根据(1)同理求出C2、S2,C3、S3依此类推,得到Cn、Sn.【解答】解:(1)在正△ABC 中,AB=2,AD ⊥BC 于D ,∴BD=1,∴AD==,∴S △ABC =BC •AD=×=;(2)由(1)可知AB 2=,∴C 1=3×2×()0,S 1=×2×2×;∵等边三角形AB 2C 2的边长为,AB 3⊥B 2C 2,∴AB 3=,∴C 2=2×3×()1,S 2=×2××2××=×22×()3,∵等边三角形AB 3C 3的边长为,AB 4⊥B 3C 3,∴AB 4=,∴C 3=3×2×()2,S 3=×2×××2×××=×22×()5依此类推,C n =6()n ﹣1S n =2()2n ﹣1.故第n 个正三角形的周长为6()n ﹣1,第n 个正三角形的面积是2()2n ﹣1. 【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属于规律型试题,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26.在正方形ABCD 中,AB=4,E 为BC 的中点,F 在CD 上,DF=3CF ,连结AF 、AE 、EF .(1)如图1,求出△AEF 的三条边的长度;(2)判断△AE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探究S △ECF +S △ABE 与S △AEF 的关系,并说明理由;(4)如图2,作EG ⊥AF 于G ,①试求出FG 、AG 、EG 的长度;②试探究EG 2与FG ×AG 的关系?并说明理由.【考点】四边形综合题.【分析】(1)先求得EC 、FC 、DF 、BE 、AD 的长,然后依据勾股定理可求得EF 、EB 、AE 的长;(2)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证明△EFA 为直角三角形;(3)依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分别求得△AEF 、△ECF 、△ABE 的面积,从而可得出问题的答案;(4)①依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知S △AEF =AF •GE=5,从而可求得EG 的长,然后再依据勾股定理可求得FG 的长,然后可得到AG 的长;②求得EG 2、GF •AG 的结果,从而可得到它们之间的关系.【解答】解:(1)∵ABCD 为正方形,AB=4,∴AB=BC=DC=AD=4.∵E 是BC 的中点,∴BE=CE=2.∵CD=4,DF=3CF ,∴FC=1,DF=3.依据勾股定理可知:EF==,AE==2,AF==5.(2)∵AF 2=25,EF 2=5,AE 2=20,∴AF 2=EF 2+AE 2.∴△AEF 为直角三角形.(3)S △AEF =S △ECF +S △ABE .理由:∵S △ECF =FC •CE=×1×2=1,S △ABE =AB •BE=×4×2=4,S △AEF =EF •AE=××2=5, ∴S △AEF =S △ECF +S △ABE .(4)①∵S △AEF =AF •GE=5,∴×5×EG=5.∴EG=2.在△EFG中,由勾股定理可知:FG===1.AG=AF﹣GF=5﹣1=4.②∵EG2=22=4,GF•AG=1×4=4,∴EG2=GF•AG.【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应用,依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出△AEF为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第21页(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