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然地理题库
- 格式:doc
- 大小:721.50 KB
- 文档页数:15
自然地理学习题绪论和第一章地球一、名词概念解释解释1.黄道:太阳视运动的路线P282.太阳黑子:在太阳光球层发生的太阳运动,是太阳表面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3.回归年:地球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平均时间为365d5h48min46s P274.恒星年:地球连续两次通过太阳和另一恒星连线与地球轨道的交点所需的时间为365d6h9min9.5S P275.光年:光行驶一年的距离6.天文单位:是一个长度单位,约等于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7.经度:两个经线平面在地轴上的夹角P338.次生自然地理环境:经受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之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地区P29.原生自然地理环境:只受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P210.自然地理环境: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P311.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12.日地平均距离:地球轨道间的平均半径13.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间的夹角P2814.太阳日:取太阳为标准,则地球上同一地点连续两次通过地心与日心连线所需的时间P2415.日食:月球运动到太阳与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同一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16.月食: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此时太阳,地球和月球几乎处于同一直线上17.纬度:所有与地轴垂直的面,都和地表相交而成圆P31二、填空题1.当地球公转至春分点或秋分点时,太阳光线直射赤道。
此时,北半球或南半球各纬度地带的昼夜长度相等,南、北极的太阳高角度为0 。
2.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赤道地段相对突出,两极比较扁平的椭球体。
P193.彗星是一种质量很小但具有特殊外表和轨道的天体。
它由慧云、慧发,慧云和彗尾三部分组成。
P154.由于地球的自转偏向力,所有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其运动方向都右偏转,在南半球都左偏转。
高三地理自然地理综合性专题试题1.下图为“某大洲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剖面穿过的地形以山地为主B.该剖面总体走向是西北-东南向C.乙地地势低平,人口密度较大D.丙地海拔比乙地高不宜城市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大洲为南美洲,剖面走向为西北一东南向,穿过的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乙地所在国家为巴西,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由于巴西平原气候闷热不适宜人类居住,故人口都分布在地势较高的巴西高原上。
【2】关于甲地与其所在大洋的对岸(同纬度)海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沿岸河流径流量小,但流程较长B.甲地上升补偿流比对岸海域更显著C.甲地对岸海域的沿岸热带草原广布D.甲地海水的水温比对岸海域要更高【答案】D【解析】甲地位于热带气候区,降水量多,河流径流量大;甲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与所在大洋的对岸(同纬度)位于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西岸沿岸有寒流经过,上升流显著,海水温度低,甲地有巴西暖流经过,非上升流,海水温度高;甲地对岸海域的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
【考点】该题考查地形剖面图和世界地区。
2.读某地等高线图,回答下列小题。
【1】对图示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A.水能、太阳能资源丰富B.河流春汛、夏汛明显C.湖泊均为咸水湖,且面积不断增大D.日较差较大,年较差较小【答案】D【解析】读图中的经度和海拔可知该地位于青藏高原区,河流流量少,水能资源不丰富;湖泊为咸水湖,但冰雪融量减少,其面积会减小;春季气温低,河流没有春汛现象;但海拔高,气温低,寒冻风化作用强。
故选B。
【2】对区域内众多湖泊成因的解释,可信的是()①冰川侵蚀形成冰蚀洼地,冰雪融化,形成湖泊②地壳活动强烈,造成地表断层形成沟谷及洼地,形成湖泊③火山喷火口休眠以后积水而成④河流摆动和改道而形成的湖泊⑤洼地积水融化其下冻土层中的冰,使得洼地越来越深,积水越来越多,形成湖泊A.①②⑤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④⑤【答案】A【解析】海拔高,气温低,有冰川侵蚀形成冰蚀洼地,冰雪融化后,形成湖泊;位于板块交接地,地壳活动强烈,造成地表断层形成沟谷及洼地,积水形成湖泊;有冻土层,洼地积水融化其下冻土层中的冰,使得洼地越来越深,积水越来越多,形成湖泊;但是没有火山喷发,不存在火山口休眠以后积水;河流流量小,没有河流摆动和改道而形成湖泊。
《自然综合地理》期末测试复习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自然地理学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与综合自然地理学两部分。
P122.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和大气环流是决定气候的重要自然因子。
P243、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和空间连续性原则是进行任何区划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4、带段是带和大区叠置后得出的最高级带段性单位,其区划标志和指标与带和大区相同。
P1225、土地结构包括:土地要素组成结构、土地演替结构、土地空间组合结构和土地单位内部结构四个方面。
P2086、城市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的指标有:土地生产性、生产稳定性、经济可行性、资源的保护性、社会的可接受性。
7、无论是土地潜力还是土地适宜性,都取决于土地组成要素的性质和土地的区位条件。
因此,土地评价因子包括地形、气象气候、水分状况、土壤、区位。
8、土地覆被变化现象可归化为三类:土地覆被的退化土地覆被的转换、土地覆被的改良。
9、土地利用系统的自立性指该系统自我供给、自我完善、自我调节、自我恢复的能力。
10.自然土壤是生物、母质、气候和地貌等一系列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11.世界性的五大社会问题包括人口增长、粮食短缺、自然资源与能源渐趋枯竭和环境保护。
(P337)12.综合自然地理学揭示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并强调运用综合观点和方法研究自然地理环境。
P36113.人类主要是通过改变大气成分,向大气中释放热能、改变地表反射率及进行人工降水等方式来实现对气候的影响的。
P34914、自然区划主要的原则有: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统一性原则、空间联系性原则、综合原则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
15、从发生学观点看,气候、地貌、母质、生物等是土壤形成的因子,土壤只是反映了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只是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16、综合自然地理学揭示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并强调运用综合观点和方法研究自然地理环境。
二、选择题。
(每题2分,共10分)1、( B )是强调地表的地域分异和特征的学派。
自然地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 森林生态系统B. 草原生态系统C. 海洋生态系统D. 生物圈2. 以下哪项不是大气环流的主要类型?A. 赤道低压带B. 极地高压带C. 副热带高压带D. 季风环流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 铁B. 氧C. 硅D. 铝4. 以下哪个是河流的源头?A. 河口B. 河源C. 支流D. 干流5. 以下哪种地貌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A. 喀斯特地貌C. 风蚀地貌D. 火山地貌6.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A. 24小时B. 12小时C. 48小时D. 36小时7. 以下哪个是火山喷发时释放的气体?A. 二氧化碳B. 甲烷C. 硫化氢D. 氧气8. 以下哪种气候类型属于热带气候?A. 地中海气候B. 热带雨林气候C. 温带季风气候D. 极地气候9. 以下哪个是湖泊的类型?A. 淡水湖B. 咸水湖C. 火山湖D. 所有选项都是10. 以下哪种地貌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A. 喀斯特地貌B. 冰川谷D. 火山口答案:1-5 DCBCC6-10 ACBDB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地球上的大气层由内到外依次是______、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2. 地壳主要由______和硅酸盐矿物组成。
3. 地球上最大的洋是______洋。
4.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______。
5.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______海沟。
6.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__和冰川中。
7.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
8. 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是______沙漠。
9. 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湖。
10. 地球上最大的河流是______河。
答案:1. 对流层2. 硅酸盐3. 太平洋4. 一年5. 马里亚纳6. 河流7. 铝8. 撒哈拉9. 苏必利尔10. 亚马逊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2. 描述一下什么是洋流,并简述其对气候的影响。
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测试题试卷一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 平亢地2. 水迁移元素3. 自然区4. 地球表层5. 自然地理区划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自然地理系统的功能可分为如下四种:()、()、()和()。
2.地球表层的界限是上至(),下至()。
3.()圈是游离氧的主要“仓库”,而()是生产游离氧的主要“工厂”。
4.()反馈的作用是自我组织,()反馈的作用是自我调节。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是自然地理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A.大气 B.岩石地形复合体 C.水分 D.有机界2.地球表层的能量基础是()A.太阳能 B.生物能 C.水能 D.风能3.自然地理综合体的最小单位是()A.自然区 B.限区 C.相 D.地方4.当一个系统对周围环境输出过多的能量和物质,从而使系统因满足不了最低需求而使系统受损,这种损伤功能类型称之为()A.进料过多 B.泄漏 C.进料不足 D.阻塞5.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包括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下列那种不是对地带性单位的划分?()A.自然带 B.自然亚地带 C.自然地区 D.自然地带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水在自然地理系统中有何作用?2. 自然区的基本特征。
3.地球表层整体性的表现形式。
五、论述题(共30分)黑土退化原因分析试卷一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 平亢地:排水良好,既没有强烈的侵蚀,也没有明显的堆积,土壤颗粒粗细适中,地下水埋深较深,不影响土壤发育。
该地段的地方气候可代表当地的大气候;有良好的养分平衡量条件。
2. 水迁移元素:以简单的或复杂的离子或分子状态,通过水圈进行迁移的元素。
3. 自然区:是在发生上相同又能表现自然地带特征的区域。
在它的范围内可观察到地质构造、地形形态、地表水和地下水、地方气候、土壤类型、生物群落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组成的综合体有规律地典型地重复出现。
4. 地球表层:是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组成的有一定结构能完成一定功能的整体。
自然地理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多少公里?A. 6000B. 6360C. 6371D. 6378答案:D2. 地球上最大的洋是哪一个?A. 北冰洋B. 大西洋C. 太平洋D. 印度洋答案:C3. 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南美洲?A. 巴西B. 阿根廷C. 智利D. 墨西哥答案:D4. 以下哪个是地球上最深的海沟?A. 马里亚纳海沟B. 阿留申海沟C. 汤加海沟D. 秘鲁海沟答案:A5. 以下哪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A. 热带雨林气候B. 地中海气候C. 温带季风气候D. 极地气候答案:A6.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少小时?A. 23B. 24C. 25D. 26答案:B7. 以下哪个是北美洲最大的淡水湖?A. 苏必利尔湖B. 密歇根湖C. 休伦湖D. 伊利湖答案:A8. 以下哪个国家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A. 尼泊尔B. 印度C. 中国D. 巴基斯坦答案:A9. 以下哪个是地球上最大的沙漠?A. 撒哈拉沙漠B. 阿拉伯沙漠C. 戈壁沙漠D. 卡拉哈里沙漠答案:A10. 以下哪种地形是由板块运动形成的?A. 火山B. 河流C. 湖泊D. 峡谷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地球上的主要板块?A. 欧亚板块B. 非洲板块C. 南极板块D. 美洲板块E. 印度洋板块答案:ABCE2.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气候的形成?A. 纬度B. 海陆位置C. 地形D. 洋流E. 人类活动答案:ABCDE3. 以下哪些是地球上的主要植被类型?A. 热带雨林B. 温带草原C. 沙漠D. 苔原E. 针叶林答案:ABCDE4. 以下哪些是地球上的主要洋流?A. 墨西哥湾流B. 秘鲁寒流C. 北大西洋暖流D. 印度洋季风洋流E. 西风漂流答案:ABCDE5. 以下哪些是地球上的主要火山类型?A. 盾状火山B. 复合火山C. 火山口湖D. 火山岛E. 火山锥答案:ABE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地球的大气层结构。
选择题1.下列著作哪一部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划著作:DA.《汉书·地理志》B.《管子•地员篇》C.《梦溪笔谈》D.《禹贡》2.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系统可分为:ABD开放系统B.封闭系统C.半封闭系统D.孤立系统3.综合自然区划中特有的关键性原则是:CA.发生统一性原则B.相对一致性原则C.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D.区域共轭性原则4.双列系统中地带性区划单位等级序列为:CA.自然区—自然地区—自然省—自然州B.自然大区—自然地区—自然亚地区—自然州C.自然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自然次亚地带D自然区—自然亚区—自然小区5.区域性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形式有:ACDA.大地构造—地貌单元引起的景观分异B.干湿度地带性分异C.带段性分异D.省性分异6.土地分级的基本单位是:ABDA.相B.限区C.自然区D.地方7.自然地理系统的物质循环结构有:ABCD地质循环B.水分循环C.大气循环D.生物循环8. 贯彻发生学原则的主要区划方法是:CA.地理相关分析法B.类型制图法C.古地理方法D.主导标志法9. 地球表层最主要能量是:BA.地球内能B.太阳能C.宇宙射线D.放射性元素10. 土地分类单位自上而下为:AA.科—属—种B.立地—土地单元—土地系统C.相-限区—地方D.级—亚级单元11. 土地分级单位自上而下为:BA.科—属—种B.土地系统—土地单元—立地C.相-限区—地方D.级—亚级单元12. 下列分异规律属小尺度的分异是:AA.地方性B.干湿度地带性C.带段性D.省性13. 贯彻综合性原则的区划方法是:ACA.部门区划叠置法B.类型制图法C.地理相关分析法D.主导标志法14.下列单位中,属于地带性单位的是:AA.自然地带B.自然地区C.综合带D.自然州15.下列哪个单位是最基本的地带性区划单位:AA.自然地带B.自然带C.自然地区D.自然州16.自然大区的划分通常与()紧密联系CA.气候带B.植被带C.大地构造-地貌单元D.土壤带17下列著作哪一部是世界上最早的土地分类和分等著作:AA.《管子•地员篇》B.《汉书•地理志》C.《宇宙》D.《地学通论》18. 系统的最主要特征是:AA.整体性B.差异性C.层次性D.相关性19.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表现是:ABA.地带性B.非地带性C.大尺度D.区域性20.综合自然区划中特有的关键性原则是:CA. 发生统一性原则B.相对一致性原则C.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D.区域共轭性原则21.季节节律的显著程度随纬度增加而(),昼夜节律随纬度的增加而():BA.增加增加B.增加减少C.减少减少 C.减少增加22.完整的垂直带谱其顶带应该是:AA.永久冰雪带B.基带C.树线D.高山草甸带23. 下列哪一个选项不是土地分级的基本单位是:A.相B.限区C.自然区D.地方24. 自然大区的划分通常与()紧密联系:A.气候带B.植被带C.大地构造-地貌单元D.土壤带25. 系统的最主要特征是:A.整体性B.差异性C.层次性D.相关性26. 季节节律的显著程度随纬度增加而(),昼夜节律随纬度的增加而():A.增加增加B.增加减少C.减少减少 C.减少增加27. 完整的垂直带谱其顶带应该是:A.永久冰雪带B.基带C.树线D.高山草甸带28.伊萨钦科认为自然地理环境的上界在:A.大气层顶部B.对流层顶部C.臭氧层顶部D.平流层顶部29.地球构造的显著特点是具有:A.分异性B.地带性C.分层性D.无序性30.认为地理学所研究的范围界限不应做硬性规定的学者是:A.牛文元B.瓦伦纽斯C.道库恰耶夫D.陈传康31.一定区域辐射能的输入与输出的差额称为:A.辐射平衡B.辐射差C.辐照差D.辐射净差32. 组成成分具有一致性的土地分级单位是:A.地方B.限区C.相D.土地单元33.第一次将中国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三大分区的是:A.黄秉维B.陈传康C.林超D.罗开富34.被称为地理学之父的是:A.瓦伦纽斯B.哥白尼C. 埃拉托色尼D. 托勒密35.以下人物,既是科学史上十大科学家之一,又是地理学家的是:A.瓦伦纽斯B.哥白尼C. 洪堡D. 李希霍芬36. 自然综合体和自然地带学说是()提出的。
2024届高考地理解答题考前训练【自然地理】一、综合题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省共和县塔拉地区(见下左图),常年盛行西北风,冬春季多大风,降水在300mm左右,原为草原。
上世纪60年代开始,塔拉滩及周边土地出现荒漠化。
在塔拉滩荒漠化草场地区规划建设太阳能发电园,现已建成为中国最大的生态光伏产业园,园区安放了大量距地面1米左右的光伏发电板(见下右图)。
光伏发电与龙羊峡水电站所发电能一起并网,通过高压输电线路稳定输出电能。
这种水、光互补的发电模式为我国清洁能源的利用探索了一条很好的路径。
近年来,塔拉滩太阳能发电园的植被恢复较好,现在该地区已成为电能产业、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畜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示范区。
(1)简述塔拉滩地区水光互补的意义。
(2)说明该地大规模安装光伏板对植被恢复所起的作用。
(3)解释当地为什么还要在光伏园区内发展生态畜牧业。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苏力间沟地处新疆天山腹地,河道呈东西走向,下切作用明显,发育有河流阶地,山坡季节性水流在谷地形成洪积扇。
苏力间沟南岸多永久性冻土,北岸多季节性冻土。
研究表明,苏力间沟谷地的流水地貌促进了冻土发育,而冻土发育影响了苏力间沟侵蚀方向,进而影响苏力间沟流水地貌与河谷地貌的演化。
专家预测,随着气候变暖,苏力间沟冻土未来将会大幅退化。
下图示意苏力间沟河谷地带地貌。
(1)分析苏力间沟河谷地带冻土发育的水源条件。
(2)说明苏力间沟南岸更有利于形成永久性冻土的原因。
(3)分析永久性冻土的分布对苏力间沟河谷地貌演变的影响。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中海沿岸M河流域地形以低山为主,中上游峡谷与盆地相间,盆地内有大型咸水湖沼沉积物遗迹。
M河下游发育于两个断层之间相对下陷的较稳定区域。
距今2万年前后的末次冰期,M河源头在甲以西。
末次冰期结束时,流域降水略有增加,区域水系重组,M河流域下游泥沙沉积速度明显加快。
距今6千年来气候相对稳定三角洲呈带状逐渐发育,南侧海湾形成了F咸水湖。
自然地理学试题(一)(附参考答案要点)一、解释下列名词(25分)1、温室效应大气获得热能后依据本身温度向外辐射,其中一部分热能向下投向地面,称之为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略少于长波辐射放出的热量,地面得以保持一定的温暖程度。
这种保温作用,通常称之为“温室效应”。
2、基座阶地多分布于河流中下游,是在谷地展宽并发生堆积,后期下切深度超过冲积层而进入基岩的情况下形成的。
因此阶地上部是由冲积物组成,下部由基岩组成。
3、顶极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地理区域里,植物群落主要受气候、土壤、地形和动物等因素分别控制,相应地可以形成许多顶极群落,如气候顶极等。
发育在显域生境上的,与当地大气候水热条件最相适应的、稳定的植物群落,即是气候顶极。
4、灰钙土它是钙积土的一个土类。
是荒漠草原区的地带性土类。
它是钙积层中具有石灰性反应、有厚淡色表层和变质粘化层、具有薄的腐殖质层的土壤。
5、沙漠化沙(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二、说明下列诸现象产生的原因或机制(30分,每小题10分)1、山地可以出现两个极大降水高度带降水随高度先增加,到最大降水高度后递减。
这一高度视山地的湿度、温度、方位和季节而异。
关于极大降水高度,一般认为对同一个山脉来说只有一个,但也可能出现第二个甚至更多的极大降水高度,其原因有:(1)气流两次爬坡可以形成两个极大降水高度;(2)冰川风与谷风(valley wind)辐合可能造成高山降水极大值带;(3)鲜明的降水季节变化可能造成第二个最大降水高度;测点位置选择不当也可造成两个以至多个最大降水高度。
2、城市有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是城市化气候效应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城市化对气候影响的最典型的表现。
大量的观测对比和分析研究表明,这是城市气候中最普遍存在的气温分布特征。
如果绘制等温线图,则形成等温线呈闭合状态的高温区,人们把这个高温区比喻为立于四周围较低温度的乡村海洋中的孤岛,称为“城市热岛”。
自然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A. 24小时B. 12小时C. 48小时D. 72小时答案:A2. 地壳最厚的地区是:A. 大洋中脊B. 大陆架C. 大陆地壳D. 海沟答案:C3. 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是:A. 亚洲B. 非洲C. 南美洲D. 北美洲答案:A4.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外层是:A. 对流层B. 平流层C. 热层D. 外层空间答案:C5. 以下哪种气候类型主要受海洋影响?A. 热带雨林气候B. 沙漠气候C. 地中海气候D. 极地气候答案:A6. 以下哪种地貌是由河流作用形成的?A. 沙丘B. 峡谷C. 火山D. 冰川答案:B7. 以下哪种岩石是由岩浆冷却形成的?A. 石灰岩B. 花岗岩C. 页岩D. 砂岩答案:B8. 以下哪种现象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A. 地震B. 火山爆发C. 潮汐D. 风化答案:A9. 地球上最大的洋流是:A. 墨西哥湾流B. 黑潮C. 暖流D. 寒流答案:B10. 以下哪种天气现象是由高压系统控制的?A. 雷暴B. 晴朗天气C. 暴雨D. 雾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气候?A. 纬度B. 海洋C. 地形D. 人类活动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是地壳运动的结果?A. 地震B. 火山爆发C. 风化D. 沉积答案:AB3. 以下哪些是河流地貌?A. 河口B. 河谷C. 河漫滩D. 湖答案:ABC4. 以下哪些是大气层的组成部分?A. 对流层B. 平流层C. 臭氧层D. 热层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地球的自然特征?A. 地形B. 气候C. 植被D. 人类社会答案:ABC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自转轴称为______。
答案:地轴2.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______年。
答案:13. 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是______大陆。
答案:亚欧4. 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是______海沟。
综合自然地理学练习题(一)one一、填空题1、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天然环境和( 人为环境 )两者的总和。
2、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地域分异规律);②土地科学;③自然区划理论3、三分法将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 (社会文化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等三个学科。
4、纬度地带性因素和(非纬度地带性因素)是地域分异的两大因素。
5、大陆的地带性单位有4个等级,即热量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和(自然次带)。
6、牛文元认为自然地带学说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即①纯经验阶段,②(半理论阶段),③纯理论阶段。
7、(地表自然界地域分异规律的学说)是自然区划的理论基础。
8、目前通用的非地带性区划单位等级系统是:(大区-地区-亚地区-州)。
9、土地分级的理论基础是(地域分异规律)。
10、土地结构包括土地要素组成结构、土地演替结构、(土地空间组合结构)和土地单位内部结构。
11、通常用顺序法和(两列指标网格法)等两种方法表示地块分类系统。
12、地块可区分为三种类型:①原生地块,②(衍生地块)③人为地块13、中国的土地单位系列是(地块-地段-地方)三级土地单位系列。
14、地理环境可以分为两部分即天然环境和( 人为环境 )。
15、自然地理学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和(综合自然地理学)。
16、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地域分异规律;②土地科学;③(自然区划理论)17、布迪科的辐射干燥指数(A)计算公式为(A=R/(L*r))。
18、由自然地理过程的循环和振荡引起的随时间的推移而有规律演替的现象称为(节律性)19、纬度地带性分异的特点是(沿纬线延伸),(随纬度变化)。
20、山地具有足够的海拔和(相对高度),是发生垂直带分异的两个前提。
21、《中国综合自然区划》采用单列系统,即自然大区、热量带与亚带、自然地区与亚地区、(自然地带)、(自然省)、自然州和自然县。
22、自然区划一般采用的地带性等级系统是(带-地带-亚地带-次亚地带)。
戊乙甲丁丙比例尺 1:50000等高距 50m一.选择题第 1 课时地球和地图(202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
图 1 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
完成 1 题。
图11.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B.溪谷的蒸发量;溪谷的水深和流速C.溪谷的台风降雨量;堆积物粒径大小D.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2010 浙江高考)图4 是某地地形图,MN、PQ 是地形剖面线。
①、②是水库,若从中选择一个作为自来水厂的水源地,其条件是自流引水且工程建设费用最小。
完成 1--2 题。
2.M→N、P→Q对应的地形剖面图和应选择的水库分别是A.甲、乙;①B.乙、甲;②C.甲、乙;②D.乙、甲;①3.Z 村拟建一座玻璃温室大棚和一家污水处理厂,应依次布局在A.③④B.④⑤C.⑤⑥D.③⑥(2010 江苏高考)图 6 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 9~I0 题。
4.甲河与乙河的分水(脊)线是A.KLOP 线B.KMOP 线C.KMNQ 线D.KRQ 线5.拟在 K 点与T 点之间选择起伏较平缓的路线.修建供拖拉机通行的道路.合理的路线是A.KRQFF 线B.KMNQPT 线C.KLOPT 线D.KST 线6.(2010 年天津卷)读图1,回答1~2 题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2010 年4 月30 日20 时10 分举行,下列城市能收听、收看到现场直播的时间是A.纽约——4 月29 日清晨B.新加坡——4 月30 日上午C.伦敦——4 月30 日中午D.巴西利亚——4 月29 日下午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回答 10—11 题。
7.下列有关图中等高线表示的基本地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AB 线表示山谷B.CD 线表示山脊C.E 处为陡崖D.F 处为山峰读图,回答7~8 题。
8.若一架飞机由图中①地经②地飞往③地,其飞行方向是( )A.一直向正东方向B.一直向正西方向C.先向西北,后向西南D.先向东北,后向西北9..飞机由图中①地经②地飞往③地的过程中,途经的大洲和大洋依次是( )A.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B.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C.太平洋—亚洲—印度洋D.印度洋—非洲—大西洋(2009·上海高考)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
初中地理自然环境练习题库附答案1. 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地球自然环境中的非生命要素?A. 水资源B. 气候C. 生物D. 岩石答案:C. 生物2. 地球上占总面积最大的水域是:A. 大洋B. 海洋C. 湖泊D. 冰川答案:A. 大洋3. 以下哪个是地球的大气成分?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氢气D. 水蒸气答案:B. 二氧化碳4. 下列哪个不是地球的层次结构?A. 球面结构B. 大洲C. 区域D. 地貌答案:A. 球面结构5. 地球上能长时间保存并广泛利用的水资源是:A. 淡水B. 盐水C. 地下水D. 河流水答案:C. 地下水6. 以下哪个地貌是由水的长期侵蚀作用形成的?A. 山地B. 悬谷C. 高原D. 沙漠答案:B. 悬谷7. 对于防止水污染,以下措施正确的是:A. 随意倒弃垃圾B. 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C. 合理使用水资源D. 大量排放工业废水答案:C. 合理使用水资源8. 下列哪个属于自然灾害?A. 地质灾害B. 污染灾害C. 交通事故D. 教育问题答案:A. 地质灾害9. 以下哪个不属于地球上的气候带?A. 亚热带气候带B. 季风气候带C. 极地气候带D. 离心气候带答案:D. 离心气候带10. 以下哪种地震波可以在地球内部传播?A. S波B. P波C. 表面波D. 声波答案:B. P波11. 在夏至时,南极和北极的昼夜长度分别为:A. 南极日夜不分B. 南极夜长、北极日长C. 南极日长、北极夜长D. 南极日夜等长答案:A. 南极日夜不分12. 根据气候条件,下列地区不属于亚热带气候的是:A. 南部地区B. 湿润地区C. 高海拔地区D. 狭长地区答案:C. 高海拔地区13. 下列哪个属于地质灾害?A. 洪水B. 旱灾C. 地震D. 污染答案:C. 地震14. 地球上陆地面积最小的洲是:A. 非洲B. 欧洲C. 大洋洲D. 南美洲答案:C. 大洋洲15. 下列哪个是地球上最大的沙漠?A. 蒙古沙漠B. 非洲撒哈拉沙漠C. 澳大利亚大沙漠D. 亚马逊沙漠答案:B. 非洲撒哈拉沙漠这是初中地理自然环境练习题库,希望这些题目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地球自然环境的相关知识。
2017秋17春福师《综合自然地理》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双列系统中地带性区划单位等级序列为()。
A. 自然区—自然地区—自然省—自然州B. 自然大区—自然地区—自然亚地区—自然州C. 自然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自然次亚地带D. 自然区—自然亚区—自然小区正确答案:2. ()是自然地理系统中起联系作用的组成部分。
A. 大气B. 土壤C. 水分D. 有机界正确答案:3. 土地分类单位自上而下为()。
A. 科—属—种B. 立地—土地单元—土地系统C. 相-限区—地方D. 级—亚级单元正确答案:4. 山体越高,垂直带谱越( )。
A. 简单B. 复杂C. 不变D. 高正确答案:5. 地球表层的能量基础是()。
A. 太阳能B. 生物能C. 水能D. 风能正确答案:6. 自然地理学的创始人是( )。
A. 洪堡德B. 道库恰耶夫C. 伊萨钦科D. 索恰瓦正确答案:7. 下列著作哪一部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划著作()。
A. 《汉书·地理志》B. 《管子·地员篇》C. 《梦溪笔谈》D. 《禹贡》正确答案:8. 坚持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人是()。
A. 索恰瓦B. 道库恰耶夫C. 孟德斯鸠D. 贝尔格正确答案:9. 下列区划方案中属于统一单列系统的是()。
A. 任美锷的区划方案B. 黄秉维的区划方案C. 席承藩的区划方案D. A.H.克雷洛夫的区划方案正确答案:10.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创始人是()。
A. 道库恰耶夫B. 洪堡德C. 伊萨钦科D. 索恰瓦正确答案:11. 北美洲可分为四大区,下列哪个不属于北美洲的分区()?A. 南美洲大区B. 极地岛屿大区C. 东部大区D. 科迪勒拉山地大区正确答案:12. 从土地评价的类型来看,美国八等制基本上属于()。
A. 潜力评价B. 适宜性评价C. 经济评价D. 综合性评价正确答案:13. 自然地理综合体的最小单位是()。
地理考试的题目地理考试题目一:自然地理1. 解释以下地理概念:火山、地震、台风、洪水。
2. 描述地球的内部结构,并说明地球板块运动的原理。
3. 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4. 说明地理区划的意义,并列举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区域划分方案。
5. 探讨地球人口分布不均衡的原因,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措施。
地理考试题目二:人文地理1. 比较不同城市的发展模式,分析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因素。
2. 论述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3. 阐述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 以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例,探讨当代城市化背后的社会问题。
5. 分析旅游业对国家经济的重要性,并讨论旅游业的环境影响。
地理考试题目三:地理技术与资源利用1. 介绍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概念及应用领域。
2. 论述全球定位系统(GPS)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
3. 探讨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4. 以水资源为例,分析地理技术在资源管理和保护中的应用。
5. 讨论人类活动对地球资源造成的影响,并提出可持续利用的方案。
地理考试题目四:区域地理研究1. 介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
2. 论述该地区的资源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 探讨该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和人口迁移现象。
4. 分析该地区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5. 研究该地区的地理风貌和旅游资源,评价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地理考试题目五:地理科学与可持续发展1. 论述地理科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决策制定的重要性。
2. 探讨地理科学对自然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贡献。
3. 分析气候变化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对策。
4. 论述多样性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5. 研究区域发展差距,提出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建议。
地理考试题目六:全球问题与地理视角1. 分析全球土地利用和覆盖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2. 以城市化为例,论述全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挑战。
绪论一、选择填空:1、自然地理系统不同于其他各圈层的主要特征是:ABDA.太阳能集中分布B.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C.自然地理环境D.存在物质的三相和三相圈层界面二、名词解释:1、自然地理系统: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的大气、水、岩石、生物以及其他派生的自然物质共同组成的整体,这样的物质整体,与外界环境保持着不断的物质能量交换,使其内部维持着有序的结构和稳定的功能,是具有耗散结构的开放体系,这个特殊的物质体系,我们称之为自然地理系统。
三、填空:1、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自然地理环境。
四、问答题:1.地球表层的基本特征。
答:(1)是地球上两种能源相互作用的场所,特别是太阳能辐射集中分布,同时起重要作用的地方;(2)地球表层同时存在着物质“三相”和三相圈层的交界面;(3)具有本身自我发展的形成物;(4)各圈层相互渗透,进行着物质交换、能量交换和循环;(5)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场所。
第一章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简史一、选择填空:1、下列著作哪一部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划著作:DA.《汉书•地理志》B.《管子•地员篇》C.《梦溪笔谈》D.《禹贡》2、道库恰耶夫提出了:ABDA.自然综合体概念B.自然地带学说C.景观学说D.建立一门新学科的必要性二、填空:1、现代自然地理学的现代特征是:(1)解释途径的确定化;(2)分析方法的模式化;(3)研究领域的确定化。
2、道库恰耶夫提出了:(1)自然综合体概念;(2)自然地带学说;(3)建立一门新学科的必要性。
3、综合自然地理学总的发展趋势是:系统化、理论化、模式化。
第二章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特征一、选择:1、自然地理系统的结构表现为:ABDA.分层结构B.渗透结构C.耗散结构D.地域结构二、填空:1、系统的主要特征: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稳定性与变异性。
第三章自然地理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结构一、选择填空:1、自然地理系统的物质循环结构有:ADA.地质循环、大气循环B.地貌过程、气候过程C.水文过程、生物过程D.水循环、生物循环2、地球表层最主要能量是:BA.地球内能B.太阳能C.宇宙射线D.放射性元素二、填空题1、地质循环过程包括风化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构造作用四种基本的地质过程。
综合自然地理学绪论地理学的核心内容:人地关系1、综合自然地理学: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进行综合、系统研究的学科。
着重探讨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间的物质能量关系,阐明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演变过程、地域分异和类型特征。
2、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异性、结构和功能。
包括:(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2)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3)制定等级系统划分各级自然综合体并研究其动态、发展史、预测其未来变化;(4)人类与整个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3、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随: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地理学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相对独立性——部门自然地理学;(2)整体性——综合自然地理学;(3)区域性——区域自然地理学4、现代地理学作为一个科学体系,可以从四个方面划分学科:(1)三分法: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社会文化地理学即狭义人文地理学(2)三层次:即部门地理学、一级综合和二级综合地理三个组织水平;(3)三重性:理论、应用理论、区域实践研究等三个程序;(4)三时段:古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时间地理学(指现代过程的地理研究)P6人地关系学派:——强调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地关系。
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白兰士的可能论;戴维斯的人地和谐论。
P6景观学派:认为:地表可以按发生上的相对一致和形态结构上的同一性来划分成一个个地理区域和地段,这就是景观。
地理学主要研究地表个别区域或地段的特征,包括从小地段的识别到自然区的划分,以及地球表层的区域差异。
P11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球表层,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球表层进行;(2)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同时存在着气体、液体、固体三相物质和三个圈层的界面;(3)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本身发展的形成物;(4)互相渗透的各圈层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化学物质循环、地质循环等;(5)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既是一个整体,又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其各部分的特征差别显著,在极小的距离内都可能发生变化;(6)地球表层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场所,地球表层仍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环境。
自然地理综合复习-进阶版一、单选题(2020·山东高三)舍尔金井位于俄罗斯雅库茨克市(62°N,130°E),水井的挖掘前后历时10年,总深度达116.5 m。
由于舍尔金井在科学方面的意义,之后一直有专人保持长期的温度监测,并将井深延伸到了140 m,然而舍尔金井作为水井却始终未能取到饮用水。
如图示意近150多年舍尔金井的地温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井中温度和地面气温的差异会影响井中新鲜空气的置换,由此推断舍尔金井适宜挖掘的季节为(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舍尔金井未能取到井水主要因为该地 ( )A.冻土深厚B.气候干旱C.无地下水D.技术落后3.运用近150多年舍尔金井的地温变化资料,可研究该区域 ( )①土地荒漠化问题②多年冻土退化问题③水资源缺乏问题④气候变化问题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答案】1.D2.A3.C(2020·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高三月考)下图示意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记录的学校周边一隧道内部和外部1月和7月平均温度日变化。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4.表示1月隧道内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5.此隧道A.15时太阳辐射量最大B.内部温差比外部大C.午后内外的温差最大D.具有冬暖夏凉特点6.该学校最可能位于A.闽B.秦C.鲁D.新【答案】4.C5.D6.B(2017·河南南阳中学高二月考)在天气晴朗时,珠峰顶常飘浮着形似旗帜的乳白色烟云,这就是珠峰旗云。
旗云是由对流性积云形成,可根据其飘动的位置和高度,推断峰顶风力的大小。
因此,珠峰旗云又有“世界上最高的风向标”之称。
读旗云示意图完成下面各题。
7.峰顶对流运动的直接热源是()。
A.阳坡岩石裸露带B.阳坡冰雪带C.阴坡冰雪带D.阴坡岩石裸露带8.依据旗云的飘动方向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旗云平飘利于登山B.旗云上扬利于登山C.旗云上扬对流弱D.旗云平飘风力弱【答案】7. A8. B(2020·江苏高一期末)新疆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湖区内湖陆风(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较显著。
选择题1.下列著作哪一部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划著作:DA.《汉书·地理志》B.《管子•地员篇》C.《梦溪笔谈》D.《禹贡》2.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系统可分为:ABD开放系统B.封闭系统C.半封闭系统D.孤立系统3.综合自然区划中特有的关键性原则是:CA.发生统一性原则B.相对一致性原则C.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D.区域共轭性原则4.双列系统中地带性区划单位等级序列为:CA.自然区—自然地区—自然省—自然州B.自然大区—自然地区—自然亚地区—自然州C.自然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自然次亚地带D自然区—自然亚区—自然小区5.区域性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形式有:ACDA.大地构造—地貌单元引起的景观分异B.干湿度地带性分异C.带段性分异D.省性分异6.土地分级的基本单位是:ABDA.相B.限区C.自然区D.地方7.自然地理系统的物质循环结构有:ABCD地质循环B.水分循环C.大气循环D.生物循环8. 贯彻发生学原则的主要区划方法是:CA.地理相关分析法B.类型制图法C.古地理方法D.主导标志法9. 地球表层最主要能量是:BA.地球内能B.太阳能C.宇宙射线D.放射性元素10. 土地分类单位自上而下为:AA.科—属—种B.立地—土地单元—土地系统C.相-限区—地方D.级—亚级单元11. 土地分级单位自上而下为:BA.科—属—种B.土地系统—土地单元—立地C.相-限区—地方D.级—亚级单元12. 下列分异规律属小尺度的分异是:AA.地方性B.干湿度地带性C.带段性D.省性13. 贯彻综合性原则的区划方法是:ACA.部门区划叠置法B.类型制图法C.地理相关分析法D.主导标志法14.下列单位中,属于地带性单位的是:AA.自然地带B.自然地区C.综合带D.自然州15.下列哪个单位是最基本的地带性区划单位:AA.自然地带B.自然带C.自然地区D.自然州16.自然大区的划分通常与()紧密联系CA.气候带B.植被带C.大地构造-地貌单元D.土壤带17下列著作哪一部是世界上最早的土地分类和分等著作:AA.《管子•地员篇》B.《汉书•地理志》C.《宇宙》D.《地学通论》18. 系统的最主要特征是:AA.整体性B.差异性C.层次性D.相关性19.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表现是:ABA.地带性B.非地带性C.大尺度D.区域性20.综合自然区划中特有的关键性原则是:CA. 发生统一性原则B.相对一致性原则C.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D.区域共轭性原则21.季节节律的显著程度随纬度增加而(),昼夜节律随纬度的增加而():BA.增加增加B.增加减少C.减少减少 C.减少增加22.完整的垂直带谱其顶带应该是:AA.永久冰雪带B.基带C.树线D.高山草甸带23. 下列哪一个选项不是土地分级的基本单位是:A.相B.限区C.自然区D.地方24. 自然大区的划分通常与()紧密联系:A.气候带B.植被带C.大地构造-地貌单元D.土壤带25. 系统的最主要特征是:A.整体性B.差异性C.层次性D.相关性26. 季节节律的显著程度随纬度增加而(),昼夜节律随纬度的增加而():A.增加增加B.增加减少C.减少减少 C.减少增加27. 完整的垂直带谱其顶带应该是:A.永久冰雪带B.基带C.树线D.高山草甸带28.伊萨钦科认为自然地理环境的上界在:A.大气层顶部B.对流层顶部C.臭氧层顶部D.平流层顶部29.地球构造的显著特点是具有:A.分异性B.地带性C.分层性D.无序性30.认为地理学所研究的范围界限不应做硬性规定的学者是:A.牛文元B.瓦伦纽斯C.道库恰耶夫D.陈传康31.一定区域辐射能的输入与输出的差额称为:A.辐射平衡B.辐射差C.辐照差D.辐射净差32. 组成成分具有一致性的土地分级单位是:A.地方B.限区C.相D.土地单元33.第一次将中国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三大分区的是:A.黄秉维B.陈传康C.林超D.罗开富34.被称为地理学之父的是:A.瓦伦纽斯B.哥白尼C. 埃拉托色尼D. 托勒密35.以下人物,既是科学史上十大科学家之一,又是地理学家的是:A.瓦伦纽斯B.哥白尼C. 洪堡D. 李希霍芬36. 自然综合体和自然地带学说是()提出的。
A.黄秉维B.道库恰耶夫C. 洪堡D. 伊萨钦科37. 内陆地区节律振幅和频率(A)沿海及海洋区域A.大于B.小于C. 近似等于D. 没有可比性38. 下列四个自然带中,在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是:(不定项)A南美洲的热带草原带B亚欧大陆的亚寒带针叶林C亚洲的温带草原带D非洲的热带雨林带1.自然地理学五大组成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形、土壤、生物。
2. 认识自然界所依靠的两个途径:分析研究和综合研究。
3.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地理环境。
4.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5.从研究对象上看地理学可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6.从研究领域上看地理学可分为: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7.从研究时段上看地理学可分为:古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时间地理学8.自然环境可分为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9. 地球构造的显著特点是它具有分层性。
10. 伊萨钦科认为地理壳的上限在对流层顶,下限在沉积岩石圈的底界11. 从宏观的角度可将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成分分为固态的岩石、液态的水、气态的空气、活质有机体四大类。
12.自然地理环境能量组成中以太阳辐射能最为重要。
13. 地质循环包括风化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构造作用四类基本的地质过程。
14.水体所起的重要环境作用在于其潜热特性15. 埃拉托色尼被称为地理学之父。
16. 瓦伦纽斯是第一个试图将有关地球知识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的学者,第一个接近正确理解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认为地理学主要是研究地球的外部表面,研究地球的水界和陆界的学者。
17.自然地理学的奠基人是洪堡。
18.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是李特尔。
19. 俄国地理学家道库恰耶夫提出了自然综合体和自然地带学说。
20. 《禹贡》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区划著作。
21. 《管子地员篇》是最早的土地分类和分等著作。
22. 陈传康教授认为地理学所研究的范围界限不应作硬性规定,而应视研究问题的性质有相应的变化。
23. 按系统功能可将系统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24. 开放系统能通过反馈进行自我调节。
25.系统的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26. 辐射平衡值表示了地表太阳能量的净收入,是更为直接的动力基础。
27. 对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显著意义的地球内能包括地热和重力。
28. 太阳能在无机界中的转化具有以下特点:总量守恒,形式多样,单向流动,逐级分散。
29. 太阳能对自然地理系统的作用效应是“夷平化”,地球内能的作用效应是“崎岖化”,二者综合作用的结果,形成了不同区域目前现存的自然地理系统的状况。
30. 水和热的矛盾是推动自然综合体演化的基本矛盾。
31. 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是实现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功能和整体效应的重要过程32. 节律性包括周期性节律、旋回性节律、阶段性节律。
33. 周期性节律包括昼夜节律和季节节律。
34.系统的稳定性与系统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
35.非地带性的典型表现是地表的构造区域性。
36.水平地带性是纬度地带性和干湿度分带性的统称37. 综合自然区划单位的理论基础是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38.《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一书把中国境内划分为三个大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39.自然地理系统的基本能量来源是:太阳能和地球内能。
40.形成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有太阳辐射和地球内能。
41. 纬度地带性产生根源是太阳辐射能的分布不均42. 经度地带性产生根源是气候干湿程度的变化43.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的根源是太阳辐射能和地球内能的相互作用。
44. 现代地理学的奠基者是德国地理大师洪堡和李特尔45. 明确提出“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的是地理大师洪堡46. 主张把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结合起来研究,强调变化中的“人和自然的统一”的是地理大师李特尔47. 中国学者牛文元把自然地理环境限于一个较薄的空间内,视之为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取名“自然地理面”48. 季节节律的显著程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加,昼夜节律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49. 昼夜节律和季节节律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公转导致能量输入、转换存在周期性变化。
50. 气候旋回根据时间尺度的长短分为世纪内旋回、超世纪旋回和冰期-间冰期旋回三种51. 地域分异两个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性是地带性、非地带性52.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包括大气循环、水循环、地质循环和生物循环。
53. 气候旋回根据时间尺度的长短分为世纪内旋回、超世纪旋回和冰期-间冰期旋回三种。
54. 地域分异两个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性是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55. 地带性条件下的非地带性称为省性;非地带性条件下的地带性称为带段性;56. 水平地带的交替方式称为地带谱57. 山地垂直带的更替方式称为垂直地带谱。
58.垂直地带谱的起始带称为基带59. 完整的垂直带谱其顶带应该是永久冰雪带60. 非地带性分异最大尺度的表现形式就是全球的海陆分异。
61. 大陆纬度地带性在低纬和高纬表现的最明显,可形成横跨整个大陆,大致与纬线平行的条带状综合自然地域单位。
62. 干湿地带性在中纬度表现得最明显。
63. 经向地带性与纬向地带性共同作用于地表形成了水平地带性,在区域尺度表现为带段性和省性。
64. 自然地带通常以该带中的典型植被类型的名称命名。
65. 热量和温度随海拔高度递减,水分随海拔高度先递增而后转为递减。
66. 同一高度的山地如果处在不同的纬度自然带,垂直带的数量在低纬多,在高纬少。
67. 同一类型垂直带出现的高度在低纬地区高,在高纬地区低。
68. 山地高度是垂直带谱完备性的先决条件。
只有高逾雪线的山地才有可能形成完整的垂直带谱。
69.狭义的理解,地带性主要是指纬度地带性,非地带性包括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带性。
70. 地貌部位引起的分异是引起地方性分异的基本因素。
71. 小气候的形成主要起因于下垫面的差异,其中主要是地貌部位的差别。
72.土地分级通常分为三级,分别为相、限区、地方。
73. 土地的组合形式归纳起来可分为递变型和重复型两大类。
1.天然环境:只受人类间接的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基本上未发生明显变化的自然环境2.人为环境:自然条件经过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次生自然环境3.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的大气、水、岩石、生物以及其他派生的自然物质共同组成的整体。
因此,自然地理环境也称为自然综合体或景观。
4.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所谓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是指在时间上稳定的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综合体的分布格局(结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