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机互调干扰特性
- 格式:doc
- 大小:291.50 KB
- 文档页数:9
一。
什么是互调干扰在同一个地点,有两台发射机以上,就可能产生互调干扰。
发射机A发出的射频信号f A从空中再通过发射机B的天线,进入发射机B的功放级,与该机发射频率f B相互调制,产生出第三个频率f C。
反之,同时产生f D。
所以,在该处两台发射机发出四个频点的射频功率信号。
其中f C和f D是互调产物(见图一)。
另解:当两个或多个干扰信号同时加到接收机时,由于非线性的作用,这两个干扰的组合频率有时会恰好等于或接近有用信号频率而顺利通过接收机,其中三阶互调最严重。
由此形成的干扰,称为互调干扰。
互调干扰和交调干扰一样,主要产生在高放和变频级。
二。
解决互调干扰的办法合理地分配频率资源,发射机与发射机之间拉开距离,是解决互调干扰最有力的方法。
下面对几种抗干扰器件作简单介绍。
1、单向器单向器又称单向滤波器、单向隔离器。
它是从微波器件—环行器原理上发展起来的,专门为无线寻呼发射机设计,具有吸收从外界通过天馈系统进入发射机的干扰信号之能量,以及有保护发射机,减少故障率等功能。
单向滤波器由精密烧结和研磨的旋磁、恒磁为主,配以微带电感、电容、电阻、腔体等组成耦合、谐振、滤波电路。
在旋转磁场作用下,电磁波信号具有单向传递的特性。
信号旋转120度几乎无损伤地从输出端出去;外界的信号,从输出端进入,同方向旋转120度进入吸收端变为热能散发掉(见图4)。
2、带通滤波器3、隔离滤波器(即单向器+滤波器)隔离滤波器是由单向器和腔体滤波器的组合而成,它集中了两者的优点,使其隔离带宽非常宽,隔离度非常深,对杂波和互调干扰的抑制有很好的功效。
三。
互调干扰的危害性1、对发射机的危害当发射机调试好后,它的工作频率f0是处在输出电路的最佳谐振点上,这时电路的电流应是最小。
而互调产物使电路工作失谐,元件发热严重,大大增加发射机的故障率,减少其寿命。
2、降低有效功率一般来说,发射机的功率测量采用直通式功率计,有一定的带宽(有的带宽达1千MHz)由于功率是频谱能量的积分,所以,直通式功率计测出来的功率是有效主频功率和无用的互调产物功率总和。
民航甚高频电台干扰浅析摘要:甚高频地空通信在民航空中交通管制、航行服务和对空指挥通信系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甚高频无线通信系统中常见干扰形成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甚高频通信干扰无线电干扰是指无线电通信过程中发生的,导致有用信号接收质量下降、损害或者阻碍的状态及事实。
无线电干扰信号通过直接或间接耦合的方式进入接收设备信道或系统,它可以导致无线电通信性能下降,质量恶化,甚至会阻断通信。
1 无线电干扰的类型和形成机理民航甚高频电台常见的无线电干扰通常有互调干扰、交调干扰、副波道干扰、阻塞干扰等这几种。
1.1 互调干扰互调干扰来源于电路的非线性,根据产生的位置不同,我们大致可分为发射机互调干扰、接收机互调干扰。
接收机互调干扰是指有两个或多个干扰电台信号作用于混频器的输入端,在混频器中组合而形成的干扰。
如混频器输入端除有用信号电压US本振电压UI外,还存在两个干扰电压UM1和UM2,它们的频率分别为fM1和fM2。
在混频器中,UM1和UM2混频,当产生的组合频率±rfM1±sfM2等于或接近于有用信号频率fs时就会形成接收机互调干扰。
在电台发射机中由于其它信道的发射信号或RF共用器件耦合到发射机末级与本机,发射信号在功放电路中相互调制而产生新的频率组合,随同有用信号一起发射出去,形成发射机互调干扰[1]。
互调干扰不仅影响通话质量,严重的时候会造成信号严重失真,致使塔台与飞行器通话困难甚至联络不上,严重干扰民航地空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转,直接影响飞行安全。
互调干扰还会造成设备的损坏,当发射机调试好以后,它的工作频率是处在输出电路的最佳谐振点上,这时候电路电流最小,但是互调干扰信号使工作电路失谐,电流增大,元器件发热严重,大大增加发射机的故障机率,影响飞行安全。
1.2 交叉调制干扰当混频器的输入端同时存在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时,在变频器非线性特性的作用下,干扰信号的调制信号转移到有用信号上,导致在中频回路中无法滤除这个干扰,通常称此干扰为交叉调制干扰。
甚高频通信系统干扰分析摘要:目前中国民航地空话音通信方式为甚高频通信,采用双边带载波调幅信号。
甚高频通信系统是管制人员实施正确、安全的空中交通管制的最核心的系统之一,其工作情况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管制中心的运行和民航飞行的安全。
由于机场周围电磁环境的复杂,以及甚高频通信手段自身的一些特点,使得甚高频通信系统很容易受到干扰,对这些常见干扰问题的深入了解,将有助于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提升民航空管技术保障部门的保障能力。
近年来,航空无线电频段受干扰事件时有发生。
在民航通信导航无线电台站中应用常见的对民航甚高频电台影响较大的干扰有杂散辐射、互调干扰和电磁环境背景噪音升高。
关键词:甚高频;干扰;分析1 干扰理论分析1.1杂散辐射是指除发射机载波频率信号外的各种杂波。
已知甚高频电台接收机灵敏度为-103.5dBm,若要干扰信号不影响甚高频电台有用信号的正常接收,其场强应至少低于接收机的有用信号8dBm,即-111.5dBm,因此,该杂散辐射分量只有衰减95dBm,达到-111.5dBm后,才不会影响甚高频电台在相同频点的正常接收。
当甚高频电台使用宽带天线,而该带宽覆盖这些杂散辐射频率时,干扰会更加严重。
杂散辐射由于其频谱复杂,信号较强,能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对邻近的电台产生干扰。
1.2互调干扰主要有发射机互调、接收机互调引起的干扰。
发射机互调干扰是指在基站天线之间、天线共用设备之间的隔离度不够,或前级串扰等原因,使一部分发射机的信号进入另一部发射机,并在该发射机的输出信号中发生互调,产生新的组合频率信号与有用信号一起发射出去,从而对邻近的接收机形成干扰。
在民航甚高频电台通信中,发射机互调干扰危害最为严重。
寻呼基站密集的发射机,林立的天线,在一些地理位置重要的高山、高楼和高塔、狭窄的空间里排列七、八根甚至十几根天线,这些集设置的发射机因此产生极为复杂而强烈的发射机互调产物,所产生的互调干扰几乎干扰了整个甚高频通信频段。
什么是杂散⼲扰,互调⼲扰,阻塞⼲扰(1)杂散⼲扰主要是由于接收机的灵敏度不⾼造成的。
发射机输出信号通常为⼤功率信号,在产⽣⼤功率信号的过程中会在发射信号的频带之外产⽣较⾼的杂散。
如果杂散落⼊某个系统接收频段内的幅度较⾼,则会导致接收系统的输⼊信噪⽐降低,通信质量恶化。
杂散⼲扰是由发射机产⽣的,包括功放产⽣和放⼤的热噪声、系统的互调产物,以及接收频率范围内收到的其他⼲扰。
杂散⼲扰是⼀个系统频段外的杂散辐射落⼊到另外⼀个系统的接收频段内造成的⼲扰,杂散⼲扰直接影响了系统的接收灵敏度,要想减弱杂散⼲扰的影响,要么在发射机上过滤⼲扰,要么远离⼲扰。
若杂散落⼊某个系统接收频段内的幅度较⾼,被⼲扰系统接收机系统是⽆法滤除该杂散信号的,因此必须在发信机的输出⼝加滤波器来控制杂散⼲扰。
通过⼲扰分析可以计算出⼲扰对系统的影响降低到适当程度所需要的隔离度,即灵敏度不明显降低时的⼲扰⽔平。
在POI合路⽅案中选择多系统间最⼤的隔离度要求作为⼯程需要。
杂散⼲扰是由发射机产⽣的,包括功放产⽣和放⼤的热噪声、系统的互调产物,以及接收频率范围内收到的其他⼲扰。
(2)互调⼲扰是两个或多个信号作⽤在通信设备的⾮线性器件上,产⽣同有⽤信号频率相近的频率,从⽽对通信系统构成⼲扰的现象。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产⽣的互调⼲扰主要有发射机互调、接收机互调及外部效应引起的互调。
互调⼲扰,是指当两个或多个⼲扰信号同时加到接收机时,由于⾮线性的作⽤,这两个⼲扰的组合频率有时会恰好等于或接近有⽤信号频率⽽顺利通过接收机,其中三阶互调最严重。
三阶互调⼲扰三阶互调是指当两个信号在⼀个线性系统中,由于⾮线性因素存在使⼀个信号的⼆次谐波与另⼀个信号的基波产⽣差拍(混频)后所产⽣的寄⽣信号。
⽐如F1的⼆次谐波是2F1,他与F2产⽣了寄⽣信号2F1-F2。
由于⼀个信号是⼆次谐波(⼆阶信号),另⼀个信号是基波信号(⼀阶信号),他们俩合成为三阶信号,其中2F1-F2被称为三阶互调信号,它是在调制过程中产⽣的。
雷达接收机互调干扰浅析引言在雷达研制过程中, 收发系统需要解决的电磁兼容性问题多而复杂, 研制雷达频率合成器过程中, 未能彻底抑制混频、倍频、分频过程中的谐波成分, 它将窜入功率放大器, 造成雷达发射机频谱严重不纯; 在雷达工作过程中, 由于发射机高频高功率信号泄漏和辐射, 造成严重干扰, 使得接收机性能不太稳;由于发射机中的倍频器、变频器等功能块工作在非线性状态, 信号通过它们时, 将产生谐波和其它乱真频率成分, 不仅影响信号本身纯度, 而且在电路和元器件之间互相传递, 对发射机其它功能块构成干扰, 此外发射机中的放大器容易产生自激振荡, 形成窄带干扰或造成不稳定的因素, 破坏某些功能块的工作状态。
接收机中的混频器、检波器等非线形组件, 当有用信号、无用信号和其它乱真频率信号通过这些组件后, 将产生谐波分量、互调产物和交叉组合干扰。
本文主要就雷达接收机互调干扰进行探讨。
一、产生互调干扰的理论分析若两个或多个干扰信号加到接收机的输入端,则由于放大器的非线性作用,使干扰信号彼此混频,可能产生频率接近有用信号频率的互调干扰分量,并与有用信号一道进入接收机中频系统。
产生互调干扰的条件是:●存在非线性部件,使多个输入信号混频产生互调成分;●多个输入信号频率之间必须满足其组合频率落入接收机通带之内;●输入信号功率必须足够大。
电路的非线性特性是产生互调干扰的根本原因,如非线性功率放大电路就是一个最典型的非线性部件。
若非线性部件的输入/输出特性用幂级数表示,则有:++++=332210u a u a u a a y (1) 式中, ,,,,3210a a a a 是由晶体管特性决定的常数,假设作用于晶体管基极的电压是三个信号之和,即t w U t w U t w U u 332211cos cos cos ++= (2) 将式(2)带入式(1),其中的三次方项为:()3332211333cos cos cos t w U t w U t w U a u a ++=()()[]+-++=t w w t w w U U a 212122132cos 2cos 43 ()()[]()()[]()()[]()()[]()()[]()()()[] +-++-++-++-+++-+++-+++-+++-++t w w w t w w w t w w w U U a t w w t w w U U a t w w t w w U U a t w w t w w U U a t w w t w w U U a t w w t w w U U a 1322313213232323232332323223131323133131321312122213cos cos cos 432cos 2cos 432cos 2cos 432cos 2cos 432cos 2cos 432cos 2cos 43 该式表明,多个信号经过非线性部件后,将产生新的频率的互调信号,假设1w 为有用信号的载波角频率,在三阶互调信号中,频率为322w w -、232w w -、132w w w -+将有可能和1w 相等,正好落入接收滤波器通带范围之内,从而形成三阶互调干扰[1]。
在接收机的前端电路中,同时两个偏离接收频率的干扰信号同时侵入接收机时,由于高频放大器和变频器的非线性,使其调制而产生互调频率,互调频率落入接收机频带内造成的干扰称为接收机互调干扰。
(三)外部效应引起的互调干扰在发射机发射端传输电路中,由于天线、馈线接头以及其他接点接触不良,或者是异种金属的接触部分所引起非线性的原因,在强射频电场中起检波作用,从而产生互调干扰。
这类干扰称为外部效应互调干扰。
这类互调干扰的特性比较复杂,它是随天气和气候变化而变化,白天也黑夜、干燥和潮湿、甚至上午与下午的干扰程度都不尽相同。
四、民航甚高频受广播电台互调干扰分析目前民航航空频段为118MHZ-137MHZ,商业广播调频电台频段为88MHZ-107.9MHZ,两者均为甚高频频段,传输特性一致,由于两者频谱接近,如果两个系统之间没有充分的隔离措施,互相影响很大。
广播发射机的发射功率一般都在成百上千瓦,它由多个放大器组成,由于放大器的放大特性不是理想的线性,其输出含有非线性成分。
当放大器输入有不同的工作频率时,在输出中含有互调产物,如果互调产物的频率刚好落在民航航空频段,则将严重影响民航接收机的正常工作。
下面我们举例说明情况的严重性。
假设某个调频广播电台有三个工作频率89.5MHZ、100.7MHZ、106.2MHZ,则该台可能产生的三阶互调频率为78.3MHZ、72.8MHZ、111.9MHZ、95.2MHZ、122.9MHZ、111.7MHZ、84MHZ、95MHZ、117.4MHZ,可以看出有一个三阶互调落入民航航空频段118MHZ-137MHZ中。
如果民航地空通信系统与该调频广播台站之间没有足够的保护距离,那么在122.9MHZ附近这几个民航通信信道将受到干扰。
五、减少互调干扰的措施互调干扰的产生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要有非线性电路;第二干扰信号能够进入非线性电路;第三互调分量的频率要等于接收机的工作频率。
以上三个条件只要一个不能满足就不会产生互调干扰,因此我们采取措施的方法要从上述三个方面考虑。
浅析雷达接收机的互调干扰如今电磁设备越来越多,我们的周围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相互之间还会产生影响,产生新的电磁垃圾,危害一些电磁波接收设备。
特别是雷达接收机,由于其对电磁波信号的敏感,并且接收电路是非线性电路,因此及其容易受到互调干扰的影响。
对这些充斥在空气中的干扰信号,雷达接收设备会可能因为干扰信号的影响而使得真实信号失真,严重影响信号的传输质量和安全。
此外,雷达接收机被广泛的运用于飞机、航天技术、军事设备上,这些互调干扰的出现对于飞机的运行安全,航天设备的安全以及军事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积极探寻雷达接收机互调干扰相关研究就显得及其的重要。
文章简单的介绍了互调干扰产生的机理,然后雷达接收机信号接收特点出发,探寻消除互调干扰的办法。
标签:雷达接收机;互调干扰;消除;办法引言随着雷达接收机的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雷达接收机的集成度越来越高,体积越来越小,使用效率也大大提升。
不过由于雷达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电磁波之间的相互干扰。
雷达的无线电设备之间的干扰主要是互调干扰、谐波干扰以及邻道干扰,而其中的互调干扰又是最难以解决的问题。
互调干扰产生是由于无线电设备电路的非线性造成的,这种非线性电路会产生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电磁波之间的互调干扰。
其主要分为无线电接受设备的互调干扰、发送设备的互调干扰以及外部设备的互调干扰。
当然由于非线性电路的不同,互调干扰还分为三阶互调干扰以及多阶互调干扰。
在实际情况下,这些互调干扰的影响不尽相同,不过雷达接收机的三阶互调干扰危害最大。
雷达接收机互调干扰产生的原因是在雷达的接收电路的前端同时接收到了两个或者多个具有互调关系的电磁波信号。
由于这样的互调信号之间相互影响会产生诸多的干扰信号硬性雷达接收机对信号的准确判断,同时这些互调信号会可能还会改变雷达接收到的有用信号的频率和振幅,严重影响信号传输的质量和准确度。
既然互调信号的危害如此之大,又该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呢?实际工作中首先需要对这些互调信号进行分析,掌握其频率和振幅情况,然后通过一定的滤波器过滤这些干扰互调信号。
互调干扰详解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互调干扰:是指几个不同频率的信号通过非线性电路时,会产生与有用信号频率相同或相近的频率组合,而对通信系统构成的一种干扰。
根据IS95规范和国家无委的检测标准,GSM直放站产生的杂散和互调信号在9KHz-1GHz时小于-36dBm,在时小于-30dBm。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互调产生的原因有三方面:发信机互调、接收机互调和外部效应引起的互调。
直放站的杂散和互调的产生主要来自于直放站内部的功放模块。
发射机互调是由于直放站在多个发信机(载波)同时工作时,因合路器系统的隔离度不够而导致信号相互耦合,干扰信号侵入发射机末级功率放大器,从而与有用信号之间合成互调产物,并随有用信号发射,造成干扰。
接收机互调主要是由高放级以及第一混频级电路的非线性所引起。
外部效应引起的互调主要是由于发射机馈线、高频滤波器等无源电路接触不良,以及由于异种金属的接触部分非线性等原因,使强电场的发散信号引起互调,产生干扰源。
当有多个频率信号通过非线性电路时,便会相互调制产生互调失真,以二阶和三阶失真幅度为最大,阶数越高失真越小。
二阶互调fa+fb、fa-fb等,因其频率远离主导信号频率fa、fb,可不考虑:三阶互调的两种模型2fa-fb、fa+fb-fc,因其频率接近或等于主导信号频率,对通信的影响最大;三阶以上互调失真幅度较小,均可不考虑。
移动通信设备主要考虑三阶互调的影响。
(1)互调干扰对系统的影响:对其它运营商的影响:当一个运营商(移动或联通)开通了一台杂散和互调较高的直放站时,互调和杂散信号落在本运营商的频带外,会对附近另一个运营商的下行信号造成同频干扰。
如:运营商A欲在一四层楼上安装一台直放站,杂散和互调为-36dBm(满足无委指标),杂散和互调信号和有用信号一起通过17dBi的业务天线发射,那么杂散和互调信号在天线正面的输出强度为-18dBm,根据自由空间无线信号传播公式可知,相距10米衰减大约50dB,相距100米衰减大约70dB,相距1公里大约衰减90dB;可以算出对其它运营商的下行信号带来的同频干扰。
1.各系统之间的干扰分析1.1.需考虑的干扰类型由于各系统需要共址建设,为了保证各系统间不至于互相影响,需要对各系统间的干扰情况进行分析。
从形成机理的角度,系统之间的干扰可以分为杂散辐射、接收机互调干扰和阻塞干扰(由于一般系统之间的间隔频率可以大约工作带宽数倍,所以系统间一般不容易出现邻频干扰)。
1)杂散辐射(Spurious emissions)由于发射机中的功放、混频、滤波等器件工作特性非理想,会在工作带宽以外较宽的范围内产生辐射信号分量(不包括带外辐射规定的频段),包括电子热运动产生的热噪声、各种谐波分量、寄生辐射、频率转换产物以及发射机互调等。
3GPP 将该部分信号通归为杂散辐射,因为其分布带宽很广,也有文献称为宽带噪声(Wideband Noise)。
邻频干扰和杂散辐射不同,邻频干扰中所考虑的干扰发射机泄漏信号指的是:被干扰接收机所处频段距离干扰发射机工作频段较近,但尚未达到杂散辐射的规定频段的情况;根据3GPP TS25.105,杂散辐射适用于指配带宽以外、有效工作带宽2.5倍以上的频段;当两系统的工作频段相差带宽2.5倍以上时,滤波器非理想性将主要表现为杂散干扰。
2)接收机互调干扰包括多干扰源形成的互调、发射分量与干扰源形成的互调(TxIMD)、交叉调制(XMD)干扰3种。
多干扰源形成的互调是由于被干扰系统接收机的射频器件非线性,在两个以上干扰信号分量的强度比较高时,所产生的互调产物。
发射分量与干扰源形成的互调是由于双工器滤波特性不理想,所引起的被干扰系统发射分量泄漏到接收端,从而与干扰源在非线性器件上形成互调。
交叉调制也是由于接收机非线性引起的,在非线性的接收器件上,被干扰系统的调幅发射信号,与靠近接收频段的窄带干扰信号相混合,将产生交叉调制。
3)阻塞干扰阻塞干扰并不是落在被干扰系统接收带宽内的,但由于干扰信号功率太强,而将接收机的低噪声放大器(LNA)推向饱和区,使其不能正常工作。
imd2干扰灵敏度原理-回复IMD2干扰灵敏度原理是指在无线通信中,两个或多个不同的信号同时存在时,会产生互调干扰,从而影响系统的性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探讨IMD2干扰灵敏度原理的相关知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互调干扰。
互调干扰是指在非线性系统中,当两个或多个信号同时通过该系统时,会产生与原始信号频率不同的新频率分量。
这些新频率分量与原始信号频率之间的关系由非线性系统的性质所决定。
其次,IMD2(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是指当两个或多个信号通过非线性设备时,会产生第二阶次的互调干扰。
具体地说,当两个信号的频率为f1和f2时,互调干扰的第二阶次产生的频率为2f1-f2和2f2-f1。
这会导致互调干扰产生在要接收的信号频带之内,从而影响到接收到的信号质量。
IMD2干扰灵敏度原理主要是针对无线通信中的接收机进行分析的。
接收机中存在非线性元件,比如放大器和混频器等。
而这些非线性元件在信号处理过程中会导致IMD2干扰的产生。
因此,为了避免IMD2干扰对接收到的信号造成不必要的影响,需要对这些非线性元件进行干扰灵敏度的分析和设计。
在IMD2干扰灵敏度的分析中,首先需要对接收机的非线性元件进行建模。
通常使用干扰灵敏度指标来评估非线性元件对IMD2干扰的敏感程度。
干扰灵敏度指标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或者仿真计算得到。
在实验测定中,可以通过两个或多个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输入到非线性元件中,然后测量输出信号的IMD2幅度,从而得到干扰灵敏度指标。
在仿真计算中,则需要建立非线性元件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仿真软件进行计算。
在IMD2干扰灵敏度的设计中,可以根据干扰灵敏度指标对接收机进行参数调整。
比如可以采用负反馈或者增加线性度较好的放大器来减小IMD2干扰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选择抑制IMD2干扰的滤波器来削弱干扰信号的幅度。
这些设计方法都可以有效地降低IMD2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IMD2干扰灵敏度原理不仅适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也适用于其他类似的电子系统。
ITU-R SM.1134-1 建议书*陆地移动业务中互调干扰的计算(ITU-R 44/1号研究课题)(1995-2007年)范围本建议书为计算最多三种互调干扰提供了依据,接收机输出端出现的这种互调干扰,是接收机幅度响应的非线性在接收机输入端产生的强烈无用信号引起的。
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全会,考虑到a) 在大多数典型情况下,确定陆地移动业务干扰的主要因素包括:-由两个(或更多个)高电平干扰信号产生的带内互调产物;-当来自其他发射机的任何其他信号出现在受影响的发射机的RF级输入级,就会在发射机产生无用发射;-有用和干扰的信号幅度是随机变量;b) 两个(或更多个)无用信号必须具有特定的频率,造成互调产物落入接收机频带内;c) 由两个以上的幅度很高的无用信号引起互调干扰的概率非常小;d) 互调干扰计算程序将为陆地移动业务的频谱利用效率的提高提供一个的有用的方法,建议1 应使用附件1中提出的接收机互调模型进行陆地移动业务的互调干扰计算;2 互调干扰计算应遵循以下的程序,详情见附件1;2.1 确定随机有用信号功率在接收机输入端的均值和偏差值;2.2 确定一个随机互调干扰信号功率在接收机输入端的平均值和偏差值;2.3 确定接收时出现接收机自身以及由发射机互调产生的互调产物的概率;应提请无线电通信第8研究组注意本建议书P ino - 2P 1 + P 2 + 10- [ log (;: f )⑶3 受互调干扰影响的区域以及相应的干扰发射机与接收机间的必要地理间隔应根据给 定的干扰概率值来确定,如附件1所述。
互调模型本附件描述了两个互调模型;接收机互调( RXIM )模型和发射机互调(TXIM )模 型。
它分成5个小节。
第1节概述了计算接收机互调干扰的通用公式。
第 2节描述了 RXIM 的测量程序。
第3节 概述了使用通用公式来评估接收互调干扰的程序。
第 4节概述了发射机互调干扰的公式。
第 5 节描述了如何计算RXIM 和TXIM 干扰的概率。
Interference Detection对接收机互调干扰的分析与思考文|胡连城陈文彬李鹏飞刘岗摘要:针对接收机互调问题,本文分析了接收机互调形成原因,利用信号源模拟互调产生的条件,并利用便携式监测设备对信号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验证了互调形成的条件及其机理。
最后,基于互调特点,在台站幵设、频率分配和干扰查处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接收机互调频率分配干扰查处0引言电磁干扰是威胁无线电秩序的重要原因,如何快速有 效地消除干扰是保障无线电秩序的重要前提。
根据形成原 因,干扰主要可分为同频干扰、邻频干扰、互调干扰等类 型。
为有效查处互调干扰,本文重点对接收机互调形成的 原理进行了分析。
接收机互调是由两个或多个频谱分量在传输信道中的 非线性器件上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其他频率分量,这种 频率分量对有用信号形成的干扰称为互调干扰。
为模拟接 收机互调,我们利用信号源产生信号,模拟互调条件,利 用便携式频谱监测设备对信号及互调频点进行分析。
通过 监测发现在三阶互调与五阶互调点可监测到互调信号。
降 低信号幅度后,互调信号消失,从而证明了互调干扰形成 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信号强度必须使非线性器件工作在非线 性区,使其产生其他频率分量。
最后,根据互调形成原因 与特点,结合电磁频谱管理工作实际,在台站幵设、频率 分配、干扰查处三个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1互调干扰原理互调形成的本质原因是接收机非线性器件工作在非线 性区。
根据高等数学知识可知,任何一个连续函数可以通 过泰勒级数展幵为:f(x)= /(0) + f(0)x+ /(0)£- + ...+ /(n,(0) J⑴从公式(1)可发现,当输入为X时,如果非线性器 件工作在线性区,那么/<H>(0) = 0,/^2。
也就是说,没有 高次项产生,不会产生其他谐波分量。
假设有两个信号同时作用于非线性器件,且器件工作 在非线性区,即:Ix= A cos(c o A)+B cos{c o B)(2)此时,必然有失真项:^(/icos(fy/J)+ ^cos(^y g))n,/7= 2,3,4, (3)^失真项都包含高次谐波分量,这些频率分量在接收机内线性组合产生新的频率分量:接收机的输入电路和高频放大器具有调谐回路,其调 谐频率为叫。
民航甚高频互调干扰的影响及解决办法摘要:当前我国民航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甚高频通信电台在民航系统中广泛使用,对于频率的管制指挥也在日益变化,电磁环境日益复杂化。
信道干扰和电磁兼容干扰现象对甚高频地空通信来说也广泛存在。
本文将重点阐述民航甚高频互调干扰产生原因、影响及其解决办法。
1前言甚高频电台能够辅助民航管制空中交通,管理航务,实现对空广播通信,广泛应用于民航通信导航无线电台站中。
近些年来,经常会发生干扰108~137MHz 航空无线电频段的事件,这使得在该频段工作的甚高频电台受到了日益严重的影响,从而大大缩短了地空通信距离,频繁出现噪音和严重失真的情况,严重的还会阻断通话,使飞行员、空中交通管制员在工作时出现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给飞行造成隐患。
无线寻呼发射机遍布城乡各处,分布密集,高位设置,而且功率大,全天候的发射信号;在加上存在很多质量低劣的发射设备,这就产生了具有信号密集、频谱占有宽、时间长和强度大等特点的干扰,对电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严重危害到各种各种无线电通信业务。
在150MHz寻呼频段和280Mz寻呼频段(1996年后增加)频率之间,非常容易出现落人航空无线电频段的二阶互调干扰信号;再加上很多在137~138MHz频段内的寻呼频率紧靠航空导航频段,这就直接影响到了民航甚高频电台通信。
因此,在民航空中管制甚高频(VHF)通信系统中,增加新的地空通信的频率,排除无线电互调干扰已经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2互调干扰的产生互调干扰主要有发射机互调、接收机互调引起的干扰。
2.1发射机互调干扰由于基站天线之间,或天线公用设备等之间相隔比较近,没有达到一定距离的时候,还有前级串扰的时候,会发生下列现象:一部分发射机接受另一部分发射机的信号,并在原发射机输出信号时产生互调现象,产生新的组合频率信号和有用信号被同时发射,干扰邻近的接收机。
这类现象就是发射机互调。
在发射机互调干扰之下,民航甚高频电台通信受到的危害是最为严重的。
互调干扰是指当多个不同频率的信号通过非线性电路时,会产生与有用信号频率相同或相近的频率组合,从而对通信系统造成干扰。
根据IS95规范和国家无委的检测标准,GSM直放站产生的杂散和互调信号在9KHz-1GHz时小于-36dBm,在1GHz-12.75GHz时小于-30dBm。
互调干扰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发信机互调、接收机互调和外部效应引起的互调。
直放站的杂散和互调主要来自于内部的功放模块。
发射机互调是由于多个发信机同时工作时,信号相互耦合,干扰信号侵入发射机末级功率放大器,与有用信号合成互调产物。
接收机互调主要是由高放级以及第一混频级电路的非线性所引起。
外部效应引起的互调主要是由于发射机馈线、高频滤波器等无源电路接触不良,以及异种金属的接触部分非线性等原因,使强电场的发散信号引起互调,产生干扰源。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主要考虑三阶互调的影响。
当多个频率信号通过非线性电路时,会产生二阶和三阶互调失真,其中二阶互调因其频率远离主导信号频率,可忽略;三阶互调的两种模型频率接近或等于主导信号频率,对通信的影响最大。
为了解决互调干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选择适当的频点组合,拉开频距以避开三阶互调频道;采用自动增益(功率)控制技术,实时减小发射功率以降低互调电平;提高收信机前端的选择性,抑制干扰信号;改善收信机输入级的线性度,提高互调抗拒比;提高功放的选择性。
总之,互调干扰是通信系统中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
干扰特征及规避手段LTE干扰等级:LTE干扰分类:LTE干扰分为系统内干扰和系统间干扰,系统间干扰包括杂散干扰、阻塞干扰、互调/谐波干扰等,系统内干扰包括远距离同频干扰、GPS故障、数据配置错误等。
LTE常见干扰:影响指标:LTE干扰会导致无线接通率、掉线率的恶化,严重影响用户感知。
干扰特征规律1、系统间干扰-杂散干扰是一个系统频段外的杂散辐射落入到另外一个系统的接收频段内造成的干扰。
5dB的底噪抬升, UL吞吐量损失约10%,频域100个RB典型特征为前端RB底噪较高,后端RB底噪较低,干扰带宽一般为前10M。
主要干扰源:DCS1800(1805-1830Mhz)、FDD(1840-1875MHz)等由于天线对打、或天线隔离度不够造成影响范围:单个小区2、宽频干扰主要是阻塞干扰和设备故障等造成。
当强的干扰信号与有用信号同时加入接收机时,强干扰会使接收机链路的非线性器件饱和,产生非线性失真。
只有有用信号,在信号过强时,也会产生振幅压缩现象,严重时会阻塞16~30dB底噪抬升,UL吞吐量损失严重,甚至无法建立连接。
频域100个RB的典型特征为绝大部分RB均受到强干扰。
主要干扰源:电信联通FDD使用1880MHz频段,自身接收机性能较差;设备故障、教育公安干扰器等影响范围:单个小区3、系统间干扰-互调/谐波干扰当两个或多个干扰信号同时加到接收机时,由于非线性的作用,这两个干扰的组合频率有时会恰好等于或接近有用信号频率而顺利通过接收机,这种干扰就称为互调干扰5~16dB的底噪抬升, UL吞吐量损失超过30%,这两种干扰在频域上表现为某个或者某几个RB呈尖峰突起状,未受干扰RB底噪很低:主要干扰源:GSM900:2f1、f1+f2,DCS1800:2f1-f2且自身互调性能较差影响范围:单个站点4、系统内干扰-远距离同频干扰远距离同频干扰概述:TDD无线通信系统中,在某种特定的气候、地形、环境条件下,远端基站下行时隙传输距离超过TDD系统上下行保护时隙(GP)的保护距离,干扰到了本地基站上行时隙。
探析民航甚高频通信的互调干扰因素与预防措施摘要:我国民航事业蓬勃发展,让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安全,同时也能优化我国交通体系。
但随着机场建设数量增多、规模扩大,难以全面保障航空安全。
其中,通信问题不容忽视。
若通信设备故障、运行不当,难以实现持续、稳定的飞行目标。
在民航空中管制体系中,控制高频地空通信质量非常关键。
甚高频通信过程中,互调干扰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同一时段内,多种频率信号输入与输出时,在自身设备或外界因素的限制下会形成频率干扰。
既会提高设备故障率、缩短使用寿命,还能降低民航通信质量。
同时,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各类无线通信信号也会干扰高频地空通信。
因此,应根据我国民航通信现实情况并经过全面分析,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进一步推动民航事业发展。
关键词:民航;甚高频通信;互调干扰;预防措施引言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背景下,无线电新技术水平日渐提高,直接推动了无线电业务的发展,使无线电干扰现象日渐普遍化,尤其在航空通信领域。
目前甚高频通讯技术在民航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重要研究方向,但是,无线电干扰往往会威胁到航空安全,从而对社会稳定发展和社会公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威胁。
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干扰问题,进一步推动民航事业的创新性发展,不断带来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民航甚高频通信互调干扰概述1.1无线电干扰无线电干扰指的是,无线电通信过程中,在直接或间接耦合的作用下,部分电磁能量进入到接收设备信道中,影响无线电正常通信或出现信息误差等,严重时还能导致无法通信。
一般情况下,无线电干扰分为互调干扰、邻频干扰等,能对民航正常运行产生影响,甚至会危害航空器安全运行或乘客生命安全。
基于此,深入研究无线电干扰,能推动民航长期、安全发展。
1.2互调干扰指互调干扰指的是,非线性器件运行过程中会出现较多谐波、组合频率分量等,若组合频率分量与其正常频率非常相似,经过接收机会产生干扰。
2.民航甚高频通信的互调干扰因素2.1发射机互调干扰民航甚高频通信中发射机互调干扰是指在发射机工作时,由于其内部电路中非线性元件的存在,会产生一些非线性失真信号,这些失真信号会和原始信号混合在一起,从而产生干扰信号,干扰其他频率段的通信。
民航甚高频互调干扰的影响及解决办法发布时间:2021-12-02T01:32:34.795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7月第19期作者:高孟[导读] 改革开始以来,我国发展迅速,民用航空有了很大进步。
当然,高孟中国民用航空东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吉林分局,吉林长春 130000摘要:改革开始以来,我国发展迅速,民用航空有了很大进步。
当然,对航空管制服务和甚高频通信的需求也在增加。
因此,民航部门面临的要求和困难有所增加,但今天的高频率和无线电干扰急剧增加,对民航管理产生了不利影响。
这可以通过增加地面和空间通信频率来解决,从而避免信号之间的干扰。
本文还包含有关此问题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深入研究了甚高频通信的互调干扰问题,提出了可靠的对策。
关键词:民航;甚高频通信;互调干扰引言随着我国民航的进一步发展,它为人们提供了更方便的交通工具和便利方式,但随着机场建设和运营的越来越多,这些机场对航空安全产生了影响。
通信的影响是航空安全受到威胁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信在航天工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是航天工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因此,当通信设备故障或异常时,飞机的飞行安全会立即受到影响。
因此,民航空中管制主要任务是严格控制高频率地空通信,以确保通信顺利进行。
1 概述无线电干扰对航空通信的影响对国家安全、人民生命和物质安全以及社会稳定构成直接威胁。
无线电干扰是指在一个或多个无线电信号期间发射、辐射、感应或组合的不必要能量。
它影响接收无线电通信系统或无线电通信所需的接收器信号,电磁能量可通过直接或间接耦合进入接收设备的信道或系统。
这通常会导致以下类型的无线电干扰:1.同信道:对在同一信道接收有用信号的接收器而言,由无用信号频率点引起的干扰称为同一信道干扰;2.信道干扰:干扰(站)的相邻信道性能落入称为“邻信道干扰”的相邻信道接收机通带内造成的干扰;3.带外干扰:在通带内接收有用信号的发射机谐波或传输干扰称为带外干扰;4.阻塞干扰:当接收到微弱有用的信号时,它会被接收频率两侧的强干扰信号以及被称为阻塞的高频电路段所干扰。
ITU-R SM.1134-1建议书*陆地移动业务中互调干扰的计算(ITU-R 44/1号研究课题)(1995-2007年)范围本建议书为计算最多三种互调干扰提供了依据,接收机输出端出现的这种互调干扰,是接收机幅度响应的非线性在接收机输入端产生的强烈无用信号引起的。
国际电联无线电通信全会,考虑到a) 在大多数典型情况下,确定陆地移动业务干扰的主要因素包括:–由两个(或更多个)高电平干扰信号产生的带内互调产物;–当来自其他发射机的任何其他信号出现在受影响的发射机的RF级输入级,就会在发射机产生无用发射;–有用和干扰的信号幅度是随机变量;b) 两个(或更多个)无用信号必须具有特定的频率,造成互调产物落入接收机频带内;c) 由两个以上的幅度很高的无用信号引起互调干扰的概率非常小;d) 互调干扰计算程序将为陆地移动业务的频谱利用效率的提高提供一个的有用的方法,建议1应使用附件1中提出的接收机互调模型进行陆地移动业务的互调干扰计算;2互调干扰计算应遵循以下的程序,详情见附件1;2.1确定随机有用信号功率在接收机输入端的均值和偏差值;2.2确定一个随机互调干扰信号功率在接收机输入端的平均值和偏差值;2.3确定接收时出现接收机自身以及由发射机互调产生的互调产物的概率;*应提请无线电通信第8研究组注意本建议书。
3 受互调干扰影响的区域以及相应的干扰发射机与接收机间的必要地理间隔应根据给定的干扰概率值来确定,如附件1所述。
附 件 1互调模型本附件描述了两个互调模型;接收机互调(RXIM )模型和发射机互调(TXIM )模型。
它分成5个小节。
第1节概述了计算接收机互调干扰的通用公式。
第2节描述了RXIM 的测量程序。
第3节概述了使用通用公式来评估接收互调干扰的程序。
第4节概述了发射机互调干扰的公式。
第5节描述了如何计算RXIM 和TXIM 干扰的概率。
1接收机互调分析模型两信号、三阶互调干扰功率由以下公式给出(前CCIR 522-2报告,1990年,杜塞尔多夫):()()1,222112K P P P ino -β-+β-=(1)其中: P 1和P 2: 分别为在频率f 1和f 2上的干扰信号功率 P ino : 在频率f 0(f 0 = 2f 1 - f 2)上的三阶互调产物功率K 2,1: 三阶互调系数,可以根据三阶互调测量结果计算得到或从设备参数获得 β1和β2: 分别为距工作频率f 0频偏为∆f 1和∆f 2处的RF 频率选择性参数。
例如β1和β2值可以通过计算失谐频率的信号衰减的公式得到:⎥⎥⎦⎤⎢⎢⎣⎡⎪⎪⎭⎫⎝⎛∆+=∆2 2 1 log 60)(βRFB ff(2)其中B RF 是接收机的RF 带宽。
值得注意的是,对一个工作在VHF 和低UHF 频带的陆地移动模拟无线电接收机的一组特定的三阶互调测量值,由公式(1)可以得到以下公式[1974年,McMahon]:P ino = 2P 1+P 2+10-60 log(σf )(3)其中σf 是平均频率偏差(MHz ),等于:221f f ∆+∆ 2 接收机互调干扰特性在图1中,G s 是有用信号(WS )的信号发生器。
G I1和G I2是构成了RXIM 产物的干扰信号(IS )的信号发生器。
这些信号作用于接收机(RX )的输入端。
当测量RX 互调特性时,来自发生器G I1和G I2的两个IS 有相同的幅度,来自发生器G s 的WS 的幅度为P sr ,它们都输入到RX 的输入端。
第一个IS 频率失谐为∆f 0,第二个IS 的失谐近似等于2∆f 0。
在RX 输入端的两个IS 幅度逐步增加,直到达到P I (IM ),WS 的接收质量降低到不能再降的一个特定值。
接收质量很明显与保护比A 有关。
注意到: P sr : 无线电接收机的灵敏度(dBW)P I(IM ): 接收机测量到的互调灵敏度,(dBW)。
因此,按照公式(1):()()()1,200223K f f IM P P I ino -∆β-∆β-=(4)该值与P sr 的关系如下:ino sr P A P =-(5)因此K 2,1为:()()()A P f f IM P K sr I +-∆β-∆β-=001,2223(6)3 接收机互调分析程序 3.1 通用模型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互调产物会对接收机造成干扰:IF R IMP IF R B F f B F ⋅+≤≤⋅-5.05.0(7)并且:A P P ino s <-(8)其中: f IMP : 审议中的IMP 频率 F R : 接收机的频率调谐B IF : 中频级(IF stage )的通带值,或在没有中频级时的基带滤波器带宽 P s : 有用信号的功率(dBm)P ino : 重新计算的接收机输入端的等效IMP 干扰功率(dBm)A : 同信道保护比。
P ino 由公式(1)给出。
考虑到公式(1),条件(8)可改写为:0212R P P P s >-+(9)其中:1,22102K A R +β+β+-=(10)3.2基于截距点的IMP 计算方法3.2.1 若没有机会测量接收机的К2,1因数,确定IMP 干扰一个简便的办法是利用第i 阶点的参数,其中i = 2、3和5以及同阶的IМi 因数,将它们用作现代接收机输入级(预选器和混合器)的微电路。
相关规范提供了IP i 和IМi 参数。
IP 3是最为普遍的参数(《国际电联频谱监测手册》第6.5段,2002年)–“三阶截距点” – 理论层次,此层次的三阶IMP 电平等于经重新计算的非线性组件(见图2)输出端入局信号的具体电平(例如2f 1–f 2和2f 2–f 1这两个生成IMP 的相等信号)。
IP i 参数代表接收机输入级的线性程度,即其生成相应阶的IMP 的能力。
IP i 电平越高,接收机的线性越好,即动态范围也越广泛,因此产生IMP 的入局信号电平就越高,接收机的抗IMP 干扰能力也就越强。
IМi 因数代表接收机易受相应阶IMP 影响的程度。
它们代表接收机输出端IMP 电平与其输入端(在输出端生成IMP 的同等信号)入局信号电平的关系。
图 2三阶截距点IP3表1展示了最著名厂商提供的接收机(预选器和混合器)输入级使用的微电路的参数平均值和变量限值。
可从相关设备的工程规范中得到这些参数的具体数值。
表1中的G参数代表预选器的放大系数,而dBc则确定了与发射的非调制载波功率相关的分贝数。
表 1接收机输入级的微电路参数表2提供了可归入接收机IF通带类的IMP组件的计算公式,提供的内容包括:f IMP:两或三个入局信号生成的第二、第三和第五阶IMP频率P e-in:接收机输入端等效入局信号功率–同等P e-in电平接收机输出端的两或三个入局信号正在生成的IMP,与P1、P2、P3 这些电平不同的入局信号生成的IMP相同。
P IMP:输入端的两或三个入局信号产生的第二、第三和第五阶IMP电平,其中的P1、P2、P3–为处于相应的f1、f2、f3频率的入局信号功率。
PIMP值表示为IP i和IM i。
表 2两或三个无用入局信号下的第二、第三和第五阶IMP干扰表2中的IMP频率f IMP和各脚注指数IMP电平P e-in是按以下方法确定的。
对于两个入局信号:g和h指数都在以下条件下接受1和2两值当中的一个:g + h = 3对于三个入局信号:k、l和mg指数都在以下条件下接受1、2和3这三个值当中的一个:k+ l + m = 6为不同IMP组件进行的IPM电平P e-in计算,应采用与计算这些组件的频率f IMP相同的指数分布。
表2还显示了在不同入局信号电平情况下的组件数量f IMP和可能存在的不同阶的不同IMP 电平P e-in的数量。
从P e-in公式可以断定,在入局信号电平不同的情况下,同阶输出端的不同IMP组件也具有可用此方法进行计算的各种电平。
将表2的P IMP值等量化,便可看出IP i和IМi电平之间的关系:IP2 = P e-in + 2G–IM2IP3 = P e-in + 0.5 (3G–IM3)IP5 = P e-in + 0.25 (5G–IM5)经重新计算的接收机输入端P ino的等效IMP电平是相等的:P ino = P IMP–G为弱化无用入局干扰信号,通常在预选器之前的接收机输入端安装双工或通带滤波器。
滤波器参数(在其梯形特性下)包括:通带B RF1、衰减频带B RF2的边缘以及通带外入局信号β(Δf)的衰减(在Δf > 0.5·B RF2时,衰减被认为是恒定和相等L F dB的)。
此时滤波器的插入损耗(dB)为:()⎪⎩⎪⎨⎧∆≤⋅⋅≤∆≤⋅+∆⋅⋅≤∆=∆βfB L B f B cf a B f f RF FRF RF RF 22115.0at 5.05.0at 5.0at 0 其中:|Δf | – 接收机输入端入局信号的频率偏移 a = L F /0.5 (B RF 2 – B RF 1) c = – 0.5 . a . B RF 1 预选器P j 输入端的信号功率,此时的频率f j (j = 1; 2; 3) 等于:P j = P j-in – β (Δf )其中P j-in :接收机输入端入局信号的功率。
3.2.2IMP 干扰的计算程序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 输入滤波器β(Δf j )确定作用于接收机输入端的入局信号衰减,j = 1; 2; 3。
步骤2: 计算作用于预选器P j 输入端的入局信号电平。
步骤3: 确定混合器P IMP 输出端的IMP 电平。
步骤4: 对重新计算的接收机P ino 输入端等效IMP 电平的估算。
步骤5: 信号的计算 – 接收机R 输入端的干扰比。
步骤6:信号的比较 – 对干扰比R 和保护比A 进行比较,以确定接收机与具体电磁环境中的其它无线电 – 电子系统的兼容条件。
3.2.3 计算实例我们假设有必要计算接收机中类似f 1 + f 2 – f 3 的IMP 干扰并对其有害影响作出估计。
条目:IP 3 = 24 dBm; G = 15 dB; P 1-in = –50 dBm; P 2-in = –10 dBm; P 3-in = –15 dBm; P s = –114 dBm; A = 9 dB; L F = 30 dB 。
设接收机输入端入局信号的频偏|Δf j | = |F R – f j | 为:|Δf 1| ≤ 0.5·B RF 1; |Δf 2| > 0.5·B RF 2 and |Δf 3| > 0.5·B RF 2,即一个入局信号位于接收机输入滤波器的通带中,另外两个入局信号 - 在通带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