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皇家金丝楠木大殿建筑艺术特征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04.95 KB
- 文档页数:4
金丝楠:楠木中的皇者,有什么特点能让数千年的人们追捧至今?先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是金丝楠?其实金丝楠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树种,而是树中带有金丝的楠木总称,已经得到公认的金丝楠木树种大约有十个左右,其中以小叶桢楠料质最佳。
而且并不是带有金丝的楠木就能够被称作为金丝楠,只有木质当中金丝达到80%以上的,才能够被称作为金丝楠。
金丝楠材色一般为黄中带浅绿,也有例外,有些呈黄红褐色。
金丝楠木的家具制品在阳光下金光闪闪,金丝浮现,有一种至尊至贵的高雅气息。
优质的金丝楠木当中,纹理非常清晰,有水波纹、龙胆纹、金丝纹、水滴纹等等,质地细腻顺滑,用手抚摸如同丝绸一般。
金丝楠主要产于中国四川、湖北西部、云南、贵州及长江以南省区的海拔1500米以下的阔叶林中。
而在所有的金丝楠木中,四川的金丝楠材质最佳。
属中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金丝楠木的特点而金丝楠的木材有香气,纹理直而结构细密,不易变形和开裂,为建筑、高级家具等优良木材。
在历史上金丝楠木专用于皇家宫殿、少数寺庙的建筑和家具。
金丝楠木中的结晶体明显多于普通楠木,木材表面在阳光下金光闪闪,金丝浮现,且有淡雅幽香。
历史上,楠、樟、梓、椆并称为四大名木,而楠木被冠以其首,足见人们对楠木喜爱程度有多高。
在中国建筑中金丝楠木一直是最珍贵建筑用材。
金丝楠木到底有什么优点呢?颜色明亮而不妖艳从表面上看,其木色如金,纹理细密瑰丽,精美异常。
纹理天然独特,具有立体感。
其图案变化多端,有的如“日照江沙”,金光烁烁;有的如祥云四起,美轮美奂;让人观后心旷神怡。
味道如空谷幽兰,淡而不俗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楠香寿人”的记载,久居楠香之屋,可以延年益寿。
楠木特有的淡淡的香气,刻意去闻却不可得;但不经意时却是总有一缕幽香绕而不散。
久居室内有此自是邪不可干。
触感温柔细腻触手温润如玉,纤柔细腻;没有硬木的生、冷、硬。
而且入手冬暖夏凉。
用楠木制作床榻,冬天不凉,夏天不热,不伤身体,而其他硬木则不具备此优良特性。
质地坚而抗腐金丝楠木性稳定。
明代建筑艺术的特色与艺术表现明代建筑艺术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时期,距今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
在这一时期,中国建筑艺术呈现出了许多独特的特色和艺术表现。
本篇文章将会深入探讨明代建筑艺术的这些特色和艺术表现。
一、结构坚实而流畅明代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其建筑结构坚实而流畅。
明代建筑的梁柱、墙壁等构件都是采用了结实的石材和木材。
同时,这些构件之间的连接也相当巧妙,使得整个建筑构造非常坚固。
此外,明代建筑的屋顶造型也相当独特,常常采用飞檐翘角的方式,使整个建筑流畅而别致。
二、色彩斑斓而协调明代建筑艺术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其色彩斑斓而协调。
在明代建筑中,常常会运用到红、绿、黄等色彩,使整个建筑色彩斑斓、充满生机。
但是,这些色彩并不会呈现出杂乱无章的效果,相反,它们会被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协调、有序的整体。
三、装饰华丽而讲究明代建筑艺术的装饰也是相当讲究的。
在这一时期,人们常常会采用精美的雕刻、绘画、嵌花等方式来装饰建筑。
这些装饰非常华丽,常常会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
但是,这些装饰并不是简单的炫耀,而是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意味。
四、注重人性化设计明代建筑艺术还注重人性化设计。
在明代建筑中,常常会设置楼阁、花园、假山等人性化的元素,使整个建筑更加温馨而人性化。
此外,明代建筑中也注重了生活的舒适性,常常会运用到隔音和通风等技术,使居住在其中的人们感到舒适和安逸。
五、重视文化传承最后,明代建筑艺术还重视文化传承。
在这一时期,人们非常注重传承古代文化,因此,很多明代建筑都会采用传统的建筑样式和装饰方式。
这些样式和装饰虽然历经千年,但是在明代建筑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从而保留了古代建筑文化中的珍贵品质。
以上就是明代建筑艺术的特色和艺术表现。
这些特色和表现不仅是明代建筑艺术的品质所在,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通过对这些特色和表现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
精美的金丝楠木艺术品赏析
金丝楠木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木材,在明朝末期就已经濒临灭绝,历史上金丝楠木专用于皇家宫殿、少数寺庙的建筑和家俱,民间如有人擅自使用,会因逾越礼制而获罪。
宫中常用楠木制作床榻,触之不凉,不伤身体,而其他硬木则不具备此优良特性,所以金丝楠木早已成为代表中国古典文化精髓的木质收藏品。
金丝楠木还有纹理顺不易变形,木材历经千年风雨而不受虫蛀。
金丝楠木光泽强,质地温润柔和,纹理细腻通达,新切木表面黄中带绿,遇到下雨散发陈陈幽香。
金丝楠木制作的家具,造型优美,光照之下发出丝丝金光,但又清幽无邪,娴静低调。
由于其光泽强,即使不上漆也如同黄花梨、紫檀,越用越亮。
文化遗产知识:明代宫廷建筑的风格特点,回味千年雍正御花园明代宫廷建筑的风格特点明代宫廷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其风格特点和其他时期的宫廷建筑有所不同。
它以布局合理、内部装饰丰富、雕刻精美为主要特点,历经几百年的历史沉淀,至今仍然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伟大成就。
在明代,宫廷建筑的风格多样化,包括新繁、宽壮、雅致等不同类型,但不管建筑类型如何改变,其基本特征仍旧保留。
其中,主要特点是在原有建筑风格优势的基础基础上,采纳新的建筑工艺和技巧,因此,明代宫廷建筑风格格外优美。
另外,明代宫廷建筑的装修和细节处理也十分讲究:瓦雕、石雕、木雕、金银镶嵌等技艺,促成了明代建筑风味的独特性。
精妙绝伦的雕琢工艺,使得明代建筑艺术不论是从视觉上,还是从艺术上都精美绝伦。
此外,明代建筑的风格还体现在了建筑布局上。
在宫廷建筑的基础上,放弃了单一、狭窄的传统开间结构,从而采用了更广受欢迎的开阔式建筑布局。
这种开阔的布局,使得建筑物在视觉上更为宏大,更能体现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富丽堂皇。
回味千年雍正御花园雍正御花园是中国古代一座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的东郊。
其建造始于雍正年间,是雍正帝私人所建的庄园,占地约120公顷。
雍正御花园以其华丽、精致的园林庭院而闻名于世,堪称中国古代园林的珍品。
从建筑风格来看,雍正御花园采纳了明清宫廷建筑的精髓,采用了传统的宫廷建筑技巧,使得建筑物极具中国文化特色。
同时,雍正御花园还以园林为主,建筑物并不占据重要的地位。
整个园林好像一幅古老的画卷,充满了自然的美丽和空灵的气息。
此外,从宏观上看,雍正御花园在布局上极为合理,走道交错、绿化富饶、装修精细,这些都是它的独特之处。
特别是小山岗、水池喷泉、各类假山,这些设施更是提高了园林的艺术价值。
因此,许多学者极为推崇雍正御花园,认为其文化和艺术价值十分珍贵。
不仅如此,雍正御花园还体现了一种至高无上的皇权精神。
雍正是风范翩翩的康熙帝之子,为了拓展自己的权威,亲自设立了这个庄园,彰显了他的权力,展示了自己的贵族身份。
明代宫廷建筑的艺术特色与设计理念明代宫廷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在设计理念和艺术特色上都有着独特的表现。
宫廷建筑以明清两代最为典型,而明代的宫廷建筑更注重对天人合一的思想追求,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宫廷建筑的设计和布局中。
首先,明代宫廷建筑的艺术特色之一是注重对自然环境的融入。
明代宫廷建筑多以山水为背景,尤其以北方的山水风光最为典型。
宫廷建筑的设计尊重自然地形,常常选择有山丘或者河流的地方进行建造。
建筑师们巧妙地利用地势,将宫殿、庭院和山川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景观。
例如,明代故宫的建筑就充分利用了紫禁城北面的皇家园林景观,打造出宏伟壮丽的建筑景观。
其次,明代宫廷建筑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这一思想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是至关重要的。
明代宫廷建筑的设计中充分体现了这种思想,宫殿与庭院之间的平衡和谐是明代宫廷建筑的一个特点。
明代宫廷建筑常采用“三进式”建筑结构,即一个主殿,两个配殿,分别以精雕细刻的大理石作为基座,悬挂着祥云纹饰的房梁和金碧辉煌的彩画,使整个宫殿具有庄重而华丽的氛围。
另外,明代宫廷建筑的艺术特色还可以从宫廷建筑的材料和工艺中体现出来。
明代宫廷建筑通常采用实心砖和石材作为主要材料,使建筑更加坚固稳定。
在工艺方面,明代宫廷建筑的雕刻、绘画和彩瓦制作都体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平。
尤其是宫廷建筑中的壁画,它们以精湛的绘画技法和丰富多彩的色彩表达着皇家的威严和国家的繁荣。
最后,明代宫廷建筑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在明代宫廷建筑中,崇尚节俭、谦逊和自律的价值观在设计和布局上得到了体现。
宫廷建筑以中轴线对称的方式展开,不夸张但却庄严肃穆。
同时,在宫廷建筑的布局上,注重了不同功能空间的合理划分,强调整体的统一和协调性。
综上所述,明代宫廷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设计理念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注重对自然环境的融入,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同时也展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金丝楠木到底有多珍贵?竟让一代帝王背上“盗墓”之名(标价1.1亿元的金丝楠罗汉床)人要脸面,木头则要看剖面。
当今世上,有两种木材的剖面,具有黄金一样的光泽、水一样的波纹、丝一样的纹理。
一种是东南亚的金丝柚木,另一种就是我们国家的金丝楠木。
因为独有珍贵,在古代金丝楠木就成了皇家专用,被誉为“帝王之木”,甚至成为一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而近两年,继紫檀、黄花梨等家具收藏热之后,市场开始出现收藏金丝楠木古典家具的热潮,并且价格在短时间内迅速蹿升,老料家具叫价上千万,原材料价格都成几何级翻倍增长。
一夜飞涨的背后,与这根木头长期被忽视的价值得以回归有莫大干系。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根木头背后的价值。
金丝楠历史寻踪话说从明代起,皇家就专门设立了金丝楠木置办的部门,当然,这个部门跟今天的林业部门有一定的差别,因为它的职责除了砍树,还要考核官员。
(明楠木龙纹箍估价:无底价)因为当时的金丝楠木稀有珍贵,而皇帝又极力推崇。
于是,朝廷干脆就把进贡金丝楠木纳入到官员的KPI绩效考核当中,也因此,各地官员纷纷将它当成头等大事。
这个绩效的具体内容就是:凡是在职的官员如若向朝廷进贡了金丝楠木就能立马升官,如是平民进贡,就可以直接谋个一官半职!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如有奖赏就更加猖狂!明朝初年因为修建故宫,几乎把天下的金丝楠木都砍伐的差不多了!比如现存最大的楠木殿——明十三陵中长陵棱恩殿,支撑其殿顶的60根巨柱全部由整根楠木制作而成,最粗的一根重檐金柱,高约13米,底径超1米,被称为世间罕见。
看下图:(明十三陵长陵金丝楠木圆立柱)到了清代,帝王们对其更是宠爱有加,如皇帝的宝座、屏床和寝床均无一例外选用金丝楠木,而其他在皇家的重要礼仪陈设中也都能看到金丝楠木的身影,成为权力和尊贵的一种陪衬与显现。
(故宫太和殿金丝楠宝座)再到了乾隆年间,金丝楠木几乎完全绝迹,当时就流传有“1克金丝楠木价值等于10克黄金”的说法。
而乾隆爷更是把金丝楠木当作“天地至美”来大肆宣传,遇到宫中要制作金丝楠木家具时,他老人家还亲自去审阅定制!所以,乾隆出品,必是用料考究,做工精致,华丽丽的大作。
金丝楠木鉴别方法等级明十三陵长陵金丝楠木圆立柱•o名称:阴沉金丝楠皇宫椅金丝楠木鉴别要点一:金丝楠木最大的特点就是耐腐蚀性强,埋在地里可以几千年不腐烂,所以皇帝的棺木大多采用金丝楠木。
金丝楠木鉴别要点二:金丝楠木有股楠木的幽香,这种香气可以驱蚊避虫。
现代试验也证明,金丝楠木可以抗腐木菌、白蚁的侵蚀。
此外,金丝楠木抗海生钻木动物蛀蚀性也强,所以,历代皇家书籍书柜必定是金丝楠木家具。
金丝楠木鉴别要点五:金丝楠木纹理细密瑰丽,精美异常,质地温润柔和,新切面黄褐色带绿色,光泽强,最明显的特征是在光照下发出丝丝金光,但又清幽无邪,娴静低调。
金丝楠木鉴别要点三:金丝楠木木性温和,冬天触之不凉,夏天不热,不伤身体,而其他硬木家具则不具备此优良特性,所以皇宫常用金丝楠木制作桌案、罗汉床、柜子和书架,也可用来装饰柜门或制作文房用具。
金丝楠木鉴别要点四:由于金丝楠木纹理顺而不易变形,很少出现翘裂现象,木材胀缩性小且硬度适中,钉力颇佳。
金丝楠木鉴别要点六:金丝楠木制作的器物造型优美,不会有硬邦邦的感觉。
金丝楠木家具讲究木色,即不上漆、不打蜡,因为上漆和打蜡后,金丝楠木的颜色会发黑,失去原有的色泽。
金丝楠木鉴别要点七:由金丝楠木制成的明清家具纹理平素,柔软中带坚韧,气质古朴优雅。
金丝楠木鉴别楠木有三种,一曰香楠,又名紫楠;二曰金丝楠;三曰水楠。
南方者多香楠,木微紫而清香,纹美。
金丝者出川涧中,木纹有金丝。
楠木之至美者,向阳处或结成人物山水之纹金丝楠木鉴别方法一:金丝楠木的鉴别其实不难,楠木中有金丝即,因为金丝楠木这个名称并不是一个专业技术名称,它是历史上从皇帝到百姓对这种木材的民间说法。
首先要确定是楠木,桢楠属树种在中国约有34种,只要显现金丝明显的均可确定为金丝楠木,但楠木就很珍贵,桢楠属国家保护树种,近年常听到有因砍伐桢楠而被判刑的消息。
目前市场上的金丝楠木主要有三类,一类是新金丝楠木,国家禁止砍伐且数量稀少,要冒很大风险:二类是老金丝楠木,这类来源比较广,有拆清早期及明朝时的老房下来的,有三峡截搬迁区及内陆古庙宇维修拆下来的,还有挖掘古墓挖出的棺裹[扬州汉陵苑广陵王墓黄肠题凑全部由千年金丝楠木堆砌而成,其边角料做成的镇纸在博物馆小卖部要卖上千元,三类是乌木金丝楠木,即阴沉木金丝楠木,是埋在河里或因地壳变迁埋在地里几千年的金丝楠木,主要出在四川。
明代木构建筑的特点及其影响力评析明代,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朝代,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明代的木构建筑以其独特的特点和卓越的技艺成为当时建筑界的瑰宝。
本文将对明代木构建筑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力进行评析。
第一部分:明代木构建筑的特点明代木构建筑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技术精湛明代木构建筑以其精湛的工艺和完美的结构而闻名。
在木材选择上,明代建筑师注重选用天然独特的材料,如沉香木、红木等,以确保建筑的牢固和美观。
同时,在木构连接和拼接技术上,明代建筑师采用了更加精细的榫卯结构,通过准确的加工和精确的组装,使整个木构建筑更加稳定和耐久。
二、装饰繁复明代木构建筑的装饰非常繁复且富有特色。
木构建筑的檐口、栱柱、扶壁等部分都经过精心雕刻和装饰,以各种纹饰和图案来展现华丽和富丽的特点。
明代的装饰风格多样,既有传统的中国元素,如云纹、龙纹,又汲取了外来文化的元素,如葡萄纹、石榴纹等,使得明代木构建筑独具一格。
三、布局合理明代木构建筑的布局注重合理和对称。
无论是宫殿式建筑还是寺庙式建筑,都追求建筑整体的均衡和谐。
比如明代宫殿建筑的三进院落和庙宇建筑的五进院落布局,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追求协调和和谐的理念。
第二部分:明代木构建筑的影响力明代木构建筑以其独特的特点和卓越的设计技术,对后世的建筑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传承与发展明代木构建筑传承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优秀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明代木构建筑的工艺和技术在后世得以继承,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明代木构建筑中的许多装饰元素和结构技巧也为后世建筑师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二、文化交流明代木构建筑不仅在中国本土发展繁荣,也成为了中国与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明代的建筑风格吸收并融合了葡萄牙、荷兰、波斯等国的建筑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明代建筑风格。
这种融合在国际交往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对后世的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明朝文化(二) 设计
设计在明朝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下面是明朝文化中设计
的几个方面:
1. 宫廷建筑设计:明代的宫殿建筑以紫禁城为代表,宫殿建筑群整体规划严谨,布局
合理。
宫殿建筑多采用黄色琉璃瓦,配以红色的墙壁,彰显皇家尊贵。
建筑的装饰精
美繁复,常使用壁画、雕刻和彩绘等技法,展现出明代艺术的独特风格。
2. 家具和器物设计:明代的家具和器物设计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结合。
家具多采用
名贵的硬木材料,如紫檀木、黄花梨木等,并且注重雕刻和镶嵌装饰。
明代的瓷器制
作技术也达到了巅峰,著名的景德镇瓷器成为了明代瓷器的代表,其釉色艳丽多彩,
纹饰精细。
3. 服饰设计:明代的服饰设计丰富多样,注重色彩的搭配和细节的处理。
官员的服饰
多以红色和紫色为主,显示出他们的地位和身份。
妇女的服饰则注重丰富的刺绣和牡
丹花纹的运用,展现出优雅和高贵。
4. 园林设计:明代的园林设计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高峰。
明代的皇家园林以颐
和园、圆明园等为代表,展现了中国园林的独特魅力。
园林的设计注重自然山水的表现,配以人工建筑和花草树木的布置,营造出幽静优美的环境。
5. 字画设计:明代的字画设计注重笔墨的运用和形式的创新。
明代的书法追求规范和
工整,有明朝书法家董其昌、文徵明等的代表作品。
明代的绘画风格多样,有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独具一格。
总的来说,明朝文化中的设计展现出丰富多样的风貌,既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统
特点,又在创新中展现出明代艺术的独特魅力。
金丝楠木,当之无愧的帝王专属之木金丝楠木,水不浸、蚊不穴,不腐不蛀亦有幽香。
其色浅橙黄略青灰,纹理淡雅文静,质地温润柔和,光泽感犹如绸缎,收缩性小,有阵阵幽香,经千年不腐不朽,历久弥新。
据《博物要览》中记载:“金丝楠出川涧中,木纹有金丝,材质细密,松软,色黄褐微绿,向明视之,有波浪形木纹,横竖金丝,烁烁可爱。
”木纹呈金丝光泽者,通称金丝楠。
金丝楠,其美异常,盖世独一,有皇帝木称谓。
众所周知,北京故宫及紫禁城上乘建筑,多为金丝楠木梁椽构筑。
金丝楠木明代起至清代,已为皇家专用。
皇家的金銮宝殿、金漆宝座、祖堂佛龛及赦造的坛庙、佛像建筑,多为金丝楠木制作。
乾隆活计档中也记载了很多乾隆帝亲自审阅定制的金丝楠木系列家具。
主要内容记载宫廷交办制作家具,匣裱,金玉,法郎等有关事项。
详细记载了年月日,交办人,职衔,姓名和传旨内容。
皇家常用家具非常之讲究,神木金丝楠更为宠之“冬用金丝楠,夏用紫檀”道出了皇家养生之道。
如恭王府的大书架,避暑山庄的方桌,宫廷用的大顶箱柜,罗汉床等。
(活计档,是内务府所属造办处记载日常承领各项活计的档案,原件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据美国《世界周刊》畅销书排行冠军、台湾十大好书排行榜冠军之作——考古专著《风雪定陵》14页与138页介绍关于金丝楠木的描述,最能象征十三陵建筑艺术与风格的长陵祾恩殿,是建成于宣德二年的辉煌建筑,历经500余年沧桑而无恙。
祾恩殿以60根金丝楠木大柱形成构架,其中,中间4根高为14.3米,直径1.17米。
即使故宫的太和殿也不能与之匹敌。
祾恩殿无论是形体结构、建筑风格,都堪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典范。
它的出现同样反映了当时国家的富庶与强盛。
从祾恩殿现存的60根金丝楠木大柱中,仍可想象初建之时所用的木料该是何等的气派。
在汉朝,皇家贵族已将浙江、安徽、江西及江苏南部的金丝楠木大肆伐用,所剩几无。
到明朝,金丝楠木只有在湖广、云贵和四川的原始森林寻找。
金丝楠木质地坚挺,耐腐蚀且有香味。
明代皇家宫廷建筑的特色与演变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皇家宫廷建筑以其独特的特色和演变而闻名。
明代皇家宫廷建筑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还展现出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明代皇家宫廷建筑的特色、演变过程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特色1. 严谨而庄重的审美风格明代皇家宫廷建筑注重严谨的布局和庄重的氛围。
宫廷建筑往往依托于自然山水,以山为背景,以水为前景,形成独特的景观体系。
同时,明代宫廷建筑的布局严谨而有序,注重对称和均衡,使整个宫廷显得庄重庄重而不失美感。
2. 宫殿建筑为主体明代宫廷建筑以宫殿为主体,它是以皇帝工作和居住的场所,同时也是体现皇权的象征。
宫殿建筑多采用黄色作为主色调,这是因为黄色在古代中国象征着皇权和权力。
3. 独特的屋顶形式明代宫廷建筑的屋顶形式独特而富有创意。
宫殿的屋顶一般为笼状悬山顶,并配以斗拱、蟠饰和彩绘等元素,使整个建筑物显得华丽而壮观。
4. 细腻精美的装饰明代宫廷建筑内部装饰细腻精美,注重雕刻和镂空工艺。
宫殿内部常用柱子、墙壁和门窗等进行装饰,并以图案和文字等元素展现出皇权和文化内涵。
二、演变过程明代皇家宫廷建筑的演变过程较为复杂,从初期的永乐、建文到中期的正统和成化,再到晚期的嘉靖、万历,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色。
1. 初期(永乐、建文时期)在明初的永乐、建文时期,宫廷建筑以气势磅礴为主要特点。
永乐时期的宫廷建筑注重宏伟和庄严,体现了明初皇朝的雄风。
建文时期虽然很短暂,但继承了永乐时期的建筑风格,尤其是宫殿建筑的气势更加磅礴。
2. 中期(正统、成化时期)在正统、成化时期,明代宫廷建筑开始逐渐朝着规模庞大、布局严谨的方向发展。
这一时期的宫廷建筑注重对称和均衡,以宫殿建筑为主体,呈现出一种秩序而庄重的美感。
3. 晚期(嘉靖、万历时期)到了嘉靖、万历时期,明代宫廷建筑开始趋向复杂多样化。
宫廷建筑逐渐注重细节和装饰的精美,尤其是屋顶的形式和装饰更加繁复,体现出明代宫廷建筑的华丽和精雕细琢的特点。
金丝楠木:历代皇家专用木材!什么是金丝楠,可以说是人言人殊、众说纷纭,市场上似乎随处可见,上当受骗者众。
楠木,又写作柟木、枬木。
历史上,楠、樟、梓、稠并称为四大名木,而楠木被冠以其首,足见人们对楠木的喜爱程度。
西汉陆贾把它列居“天下名木之一” ;宋代寇宗爽指出:“楠材今江南造船多用之,其木性坚而善居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干甚端伟,高者十余丈,巨者数十围,气甚芬芳,纹理致密,为梁栋器物皆佳,盖良材也”。
中国有许多楠木的建筑物,经久不腐,别具特色。
如公元15世纪初明朝在北京用楠木修建十三陵中的长陵,有两人合抱的大楠木柱,历时500多年仍然完好,江西南昌兴建革命烈士纪念堂,也用了大批楠木。
1979年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仿建南宋苏式园林也指定用中国的楠木。
皇家更是将楠木作为御用之材,明代宫殿及城楼、寺庙等重要建筑,其栋梁必用楠木。
以至明代采办楠木的官吏络绎不绝。
因楠木在明代皇家建筑中过多的运用,到清代已达稀有的地步了。
楠木上品金丝楠木更是一木难求。
明末清初的《博物要览》中载:“楠木有三种:一曰香楠;二曰金丝楠;三曰水楠;南方者多香楠,木微紫而清香,纹美。
金丝者出川涧中,木纹有金丝,亮光处可见金丝闪烁;楠木之至美者,向阳处或结成人物山水之纹。
水楠色清而木质甚松,惟可做桌、凳之类。
”根据GB/T16734-1997《中国主要木材名称》,木材名称“楠木”是指樟科桢楠属Phoebe(在《中国树木分类学》中称楠属)的木材。
而同科的润楠属Machilus的木材名称叫“润楠”。
桢楠属树种约94种,分布于亚洲和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约34种和5个变种,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尤其是西南最为常见。
润楠属约100种,我国约70种,分布于东南亚或东亚,我国主要产于西南、中南至台湾,北至山东、湖北、甘肃及陕西。
因这两属在树木形态和木材特征上区别不大,特别是现场不易区分,故生产上和贸易过程中一般统称“楠木”。
实际上,如仔细观察,这两个属是可以区分的,第一,桢楠属的树皮薄、有深色点状皮孔;内皮与木质部相接处有黑色环状层,石细胞无或不明显;润楠属树皮外缘石细胞多明显,并有白色纤毛。
明代宫廷建筑的审美特色与文化内涵明代宫廷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座巅峰之作,它不仅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更深刻地体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审美特点与文化内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建筑结构、装饰与艺术表现等角度来探讨明代宫廷建筑的审美特色与文化内涵。
一、建筑结构明代宫廷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有着严谨的规划和设计,充分体现了它们的审美特点。
首先是平面布局。
明代宫廷建筑以中轴线为主,左右对称布局。
在建筑中,中轴线被视作神圣的象征,其左右布局体现了阴阳哲学的思想。
其次是“三进制”的结构。
明代宫廷建筑一般分为前、中和后三进,中间进居于主体地位,两侧进为其配套,形成一个有机的空间结构。
通过对称和排列方式的调整,明代宫廷建筑形成了简洁、明了、和谐的空间构成。
二、装饰明代宫廷建筑的装饰也是其审美特点之一,它将对建筑的装饰视为重要元素之一,是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是宫廷建筑的彩画,彩画在当时是一种重要的装饰手段。
它非常剧烈地表现了明代文化的多样性与活力。
对于宫殿的柱子、梁与天花板等装饰部分则常采用木雕、石雕以及砖雕等技术。
这些独具特色的装饰视觉上非常美丽。
其次是瓦当。
明代宫廷建筑采用了各式各样的瓦当,在瓦上雕刻出栩栩如生的山水、动物以及人物。
与之相应的,墙壁上的图案也十分精美。
它们通过无数繁复的线条和精细的图案来表达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与追求。
三、艺术表现明代宫廷建筑的艺术表现也具有极高的价值。
它们通过建筑装饰、景观和细节的处理来表达其建筑思想与审美特点,深刻地反映出明代文化内涵。
例如,在明代宫廷建筑中,“阳明堂”是一座极具代表性的建筑。
此建筑通过木质结构,使得阳明堂整体更加自然。
同时,阳明堂的内部设计也让人赞叹:它完全打破当时的传统格局,将建筑变得更加通透、宽敞。
运用到非常具体的审美特点和艺术方式中,这无限加深了人们对于明代宫廷建筑文化的理解。
总而言之,明代宫廷建筑体现出了中国文化的特有属性,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之所在。
明代建筑艺术的风格与特点明代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一个具有丰富创造力的时期,其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形成了明代建筑艺术的风格与特点。
这些特点不仅体现在建筑的形式与结构上,还渗透于建筑的装饰与细节之中。
首先,明代建筑注重体现层次感。
明代建筑的基本形式是"三进院",即分前、中、后三进,前进为门、坞,后两进为上下堂或屋舍。
而这三进之间通常通过对称布局与景观设置来体现层次感。
同时,明代建筑的屋顶也注重层次感的表现,常采用多檐式结构,层数越高,屋瓦越逐渐变小,形成层层叠加的视觉效果。
其次,明代建筑在布局上较为注重对称与对角线的运用。
明代建筑通常采用对称的布局方式,如庭院的对称布置,房间的对称分布等。
同时,明代建筑也经常利用对角线的布局来增加建筑空间的层次与趣味,如角楼的设置和走廊的错落有致。
此外,明代建筑注重装饰细节的雕刻与铺画。
明代建筑的装饰常常以木雕为主,其在柱子、梁椽、门窗等部位的雕刻精细卓越,形象生动,富有变化。
同时,明代建筑也注重对建筑的铺画与色彩的运用,如宫殿、庙宇、园林等建筑常常采用五彩斑斓的彩色琉璃瓦作为屋顶装饰,增加了建筑的艺术观赏性。
另外,明代建筑在结构上有较大的突破与创新。
明代建筑采用榫卯结构,檩与椽的结合更为严密牢固,使得建筑更加稳固耐用。
另外,明代建筑还发展了砖石结构的应用,特别是“筒砖”技术的出现,使得建筑结构更加坚固,延长了建筑寿命。
最后,明代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明代建筑大量运用了山、水、林等自然景观,通过建筑与自然景观的结合来营造出一种和谐、宜人的环境氛围。
而这种与自然的融合还表现在建筑造型与形象之中,如通过假山、池塘等构筑美景,利用回廊、楼阁等增加观赏效果,使得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总的来说,明代建筑艺术的风格与特点凝聚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创造力的体现。
它融合了对称布局、层次感、装饰细节雕刻与铺画、创新的结构和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等因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明代建筑风格,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明清拆房老料金丝楠留住历史尘封的记忆根据《博古要览》楠木有三种:香楠、水楠、金丝楠。
其中,金丝楠木是楠木中最好的一种,木材表面在阳光下金光闪闪,金丝浮现,有一种至尊至贵的高雅气息。
更为难得的是,有的楠木材料结成天然山水人物花纹。
古代封建帝王龙椅宝座都要选用优质金丝楠木制作,同时还是古代修建皇家宫殿、陵寝、园林等的特种材料,该树种自清代起就稀有了金丝楠的历史渊源有人说金丝楠已经绝迹,也有一定的道理,持这种观点的人一般对历史比较了解,明代的时候,为修建故宫,大量砍伐楠木,耗资巨大,到了清代乾隆时期,连乾隆皇帝想弄点金丝楠修建宫殿或者做家具都比较困难,甚至还为了弄点金丝楠木料,拆人家明皇陵,乾隆极其喜欢金丝楠,在故宫的档案中,就记载了乾隆皇帝做了不少楠木家具。
在金丝楠木的收藏中,以老料最为珍贵,尤其是大直径的原木老料,价格很高。
元代时宫中出现了数座用楠木建造的宫殿和精美的楠木家具,而历史上使用楠木规模最鼎盛的时期是明代,楠木倍受皇家喜爱,明洪武时将盛产楠木的永寿县新田乡方圆百里的楠木林封为“官林”,禁止民姓采伐。
仅在明朝,就有三次全国性的大规模砍伐桢楠,其中第一次是永乐十四年帝都北迁营建北京宫殿,随后在嘉靖、万历年间宫殿两次大规模失火,为此又两次大砍一批林木。
由于皇家大量的使用,到明朝金丝楠木已极其稀有,大明律钦定桢楠为皇帝御用之木,称“帝王木”,民间擅用会因逾越礼制而获罪。
朝廷专设木政官员采办皇木,谓之“木政”。
为什么皇家专门采用金丝楠木?因为金丝楠木有别的木材不能比的优点,是制做家具的极好材料。
其一耐腐,埋在地里可以几千年不腐烂,所以皇帝的棺木多采用金丝楠木。
其次是防虫金丝楠木有股楠木香气,古书记载其百虫不侵,金丝楠木箱柜存放衣物书籍字画可以避虫,现代试验证明金丝楠木抗腐抗菌、白蚁的侵蚀,抗海生钻木动物蛀蚀性也强,所以皇家书箱书柜定金丝楠木。
当年和珅和府的锡晋斋模仿宁寿宫用金丝桢楠做成的多宝阁、隔扇等,而且说这些楠木是和珅在乾隆在时期修缮宁寿宫工程时候的建筑材料里偷出来的。
金丝楠木:是顶梁柱,但是做家具还差点儿意思之前说白蜡树的时候我提到了评书,今天我来说一段相声,说的是刘宝瑞先生的《君臣斗》里罗锅参皇上的段子。
段子里刘墉跟和珅打赌,参了乾隆皇帝一本,罪名是偷坟掘墓。
相声里的这“偷坟掘墓”细节是说乾清宫大火,一时找不到堪作梁柱的巨木重修,于是拆了明十三陵宫殿取了木头。
其实这段子并不全是相声的虚构,这事乾隆皇帝真干过。
1787年他下令修葺[qì]十三陵,督办的大臣之一正是刘墉,当时的方案是拆大改小,换出来很多木料,只不过换下来的木料没用来修乾清宫,而是不知所终。
皇帝都在整天惦记的这些木头,正是鼎鼎大名的金丝楠木。
明十三陵中长陵的祾[líng]恩殿是现存最大的楠木殿。
图片:Andrew Bell / wikimedia“楠木”是什么金丝楠木名气虽然大,可是它并不是植物学上的称呼,甚至也不是木材学上的标准名称,其实只是个民间俗称,意思是带金丝的“楠木”。
之所以要用引号,是因为这个“楠木”并非今天的主角楠木Phoebe zhennan,而是樟科楠属Phoebe和润楠属Machilus很多种植物木材的统称,楠木P. zhennan只不过是其中一种,种加词zhennan是它旧称桢楠的拼音。
下文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我所说的楠木就都是指这一大类植物的木材。
成都植物园里高大挺拔的楠木P. zhennan。
图片:Daderot / wikimedia楠属的属名Phoebe来源于希腊神话的月神,润楠属的属名Machilus则是它印度名字的拉丁化。
它们都是樟科成员,和鳄梨亲缘关系很近,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外形很相似,最大的区别是楠属花被紧紧抱在果实上,而润楠属的花被和果实分离或者脱落。
<戳这里复习鳄梨>左:楠属白楠(Phoebe neurantha),其花被片紧贴果实;右:润楠属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的果实,其花被片反卷。
图片:Jens G. Rohwer / ;是顶梁柱,也是好棺木不管是楠属还是润楠属,木材都叫楠木,自古就是受人欢迎的木材,只不过很少用来打造家具,最大的用途是两个,一是梁柱,二是棺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