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第1-3章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4
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1995年2月25日农业部令第5号发布,1997年12月25日农业部令第39号、2004年7月1日农业部令第38号、2007年11月8日农业部令第6号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植物检疫条例》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国内农业植物检疫,不包括林业和进出境植物检疫。
第三条农业部主管全国农业植物检疫工作,其执行机构是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主管部门主管本地区的农业植物检疫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农业主管部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负责执行本地区的植物检疫任务。
第四条各级植物检疫机构的职责范围:(一)农业部所属植物检疫机构的主要职责:1、提出有关植物检疫法规、规章及检疫工作长远规划的建议;2、贯彻执行《植物检疫条例》,协助解决执行中出现的问题;3、调查研究和总结推广植物检疫工作经验,汇编全国植物检疫资料,拟定全国重点植物检疫对象的普查、疫区划定、封锁和防治消灭措施的实施方案;4、负责国外引进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国家禁止进境的除外)的检疫审批;5、组织植物检疫技术的研究和示范;6、培训、管理植物检疫干部及技术人员。
(二)省级植物检疫机构的主要职责:1、贯彻《植物检疫条例》及国家发布的各项植物检疫法令、规章制度,制定本省的实施计划和措施;2、检查并指导地、县级植物检疫机构的工作;3、拟订本省的《植物检疫实施办法》、《补充的植物检疫对象及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和其他植物检疫规章制度;4、拟订省内划定疫区和保护区的方案,提出全省检疫对象的普查、封锁和控制消灭措施,组织开展植物检疫技术的研究和推广;5、培训、管理地、县级检疫干部和技术人员,总结、交流检疫工作经验,汇编检疫技术资料;6、签发植物检疫证书,承办授权范围内的国外引种检疫审批和省间调运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的检疫手续,监督检查引种单位进行消毒处理和隔离试种;7、在车站、机场、港口、仓库及其他有关场所执行植物检疫任务。
河南农大植保·制药工程专业农药学1复习题第一章农药学的基本概念一、名词解释1. 农药2. 毒力与药效3. 剂量4. 死亡率与校正死亡率(写出公式)5. LD 50与LC 506. ED 50与EC 507. 农药毒性与毒力8. 急性毒性与慢性毒性9.安全性指数1.农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为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它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控制、影响植物和有害生物代谢、生长、发育、繁殖过程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它天然产物及应用生物技术生产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2. 毒力与药效毒力:指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发生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
一药效:是药剂本身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对不同生物产生的效应的性质和程度。
3. 剂量:是生物个体或生物单位体重所接受的有效成分的量。
4. 死亡率与校正死亡率(写出公式)死亡率:是反映杀虫剂药效的一个最基本的指标,是指药剂处理后,在一个种群中被杀死个体的数量占群体(供试总虫数)的百分数。
在不用药剂处理的对照组中,往往出现自然死亡的个体,因此需要校正。
一般采用Abbort 校正公式进行校正。
校正死亡率(%)=5.LD 50与LC 50致死中量(LD 50)(medium lethal dosage):杀死供试昆虫群体内50%的个体所需要的药剂剂量。
致死中浓度(LC 50)(medium lathal concentration):杀死供试昆虫群体内50%的个体所需要的药剂浓度。
6. ED 50与EC 50有效中量(EC 50):有效中浓度(EC 50):7. 农药毒性与毒力农药毒性:习惯上将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害作用称为毒性。
毒力:一般指农药对有害生物的毒害作用称为毒力。
100(%)?=供试总虫数死虫数死亡率100-对照组生存率处理组生存率对照组生存率8. 急性毒性与慢性毒性急性毒性:一些毒性较大的农药如经误食或皮肤接触及呼吸道进入人体内,在短期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如头昏、恶心、呕吐、抽搐、痉挛、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等。
植保部门管理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植物保护工作的管理,提高植物防疫工作的质量和效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植保部门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内部工作人员和外聘人员。
第三条植保部门的工作宗旨是防治植物病害、虫害和杂草,保护植物健康生长,维护农业生产安全。
第四条植保部门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科学防治、预防为主的原则,积极推行绿色防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五条植保部门设立部门主任一名,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部门下设事务科、技术科、宣传科、监测科、防控科等职能部门。
第六条部门主任负责全面领导植保部门的工作,对部门的决策和管理负责;其他科室主任负责各自科室的工作。
第七条部门主任由职务资格达到相关要求的高级职称人员担任,其他科室主任由职务资格达到相关要求的中级职称人员担任。
第八条各职能部门在植保工作中应密切配合,协调工作关系,共同完成植保工作任务。
第三章工作职责第九条事务科负责部门的行政事务管理,包括文件管理、会议安排、资料整理等工作。
第十条技术科负责植物保护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指导植保工作的实施,开展病虫害防治技术测试和示范。
第十一条宣传科负责宣传植物保护的相关知识,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的植保意识。
第十二条监测科负责植物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现病虫害的情况,做好应急防治工作。
第十三条防控科负责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制定防治方案和计划,组织实施防治措施,确保农作物的安全生长。
第四章工作要求第十四条植保部门工作人员应熟悉植物保护相关技术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
第十五条植保部门工作人员应坚守职业道德规范,遵循工作纪律,保守工作秘密,做到廉洁奉公,服务农民。
第十六条植保部门工作人员应积极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五章工作管理第十七条植保部门应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实行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
农作物植保员教学大纲一、引言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农作物植保员的培训和教学提供指导,并确保培养出具备全面技能和知识的植保专业人员。
通过本大纲的实施,学员将具备农作物病虫害和有害生物的防治能力,促进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和农作物品质的稳定。
本教学大纲分为四个主要模块。
二、模块一:农作物病虫害基础知识本模块旨在介绍农作物病虫害的基础知识,包括病虫害的分类、繁殖特点、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以及传播方式等。
此外,教学内容还包括病虫害的症状识别、损害评估和监测方法。
三、模块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本模块旨在介绍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包括可行的预防、监测和控制措施。
教学内容还包括农药和生物防治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正确施用农药的安全操作规范以及防治效果的评估和调整。
四、模块三: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本模块旨在介绍农作物常见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包括选择适宜的防治措施和方法。
教学内容还包括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季节变化规律,以及生物防治剂的筛选与使用技巧。
五、模块四:农药和生物防治剂的安全使用本模块旨在介绍农药和生物防治剂的安全使用方法和规范。
教学内容包括个人防护用具的佩戴和正确清洁、存储农药和生物防治剂的规范要求以及应急处理措施等。
六、实践操作和实训学员通过实践操作和实训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实践操作包括病虫害的症状识别、病虫害监测和农药的准确施用等。
实训活动则结合实际案例,模拟农田环境下的病虫害诊断和防治。
七、考核评估为了评估学员的学习成果,将进行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核。
理论考试包括选择题和问答题,涵盖所有教学内容。
实践操作考核则通过实训场景进行。
八、师资和教材保障为确保教学质量,我们将配备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团队。
同时提供教材和教具来辅助教学,教材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以便学员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九、总结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实施,农作物植保员将具备全面的农作物病虫害和有害生物的防治技能,能够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项目一植保无人机部件构成及基础知识任务四动力系统多旋翼无人机的动力系统由电池、电子调速器、电机、螺旋桨等共同构成。
螺旋桨是最终产生升力的部分,由无刷电机进行驱动,而整个无人机最终是因为螺旋桨的旋转而获得升力并进行飞行。
在多旋翼无人机中,螺旋桨与电机进行直接固定,螺旋桨的转速等同于电机的转速。
无刷电机必须在无刷电子调速器(控制器)的控制下进行工作,它是能量转换的设备,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并最终获得升力。
电子调速器由电池进行供电,将直流电转换为无刷电机需要的三相交流电,并且对电机进行调速控制,调速的信号来源于主控。
电池是整个系统的电力储备部分,负责为整个系统进行供电,而充电器则是地面设备,负责为电池进行供电。
T16/T20/T30植保无人机电机旋转属性具有一定特殊性,其采用宝石型六轴设计,所以并非相邻的电机一定相反。
4号电机和5号电机转向一致,6号电机和1号电机转向一致。
CCW和CW螺旋桨不可替换使用,但是电机与电调可以替换使用,无特殊要求。
T16/T20/T30植保无人机1号和4号电机无安装角度,而2、3、5、6电机都具有安装角度,具体角度见图示。
站在2、3两个电机对面,两个桨叶呈倒八字形。
并且电机安装角度无法调整,在安装电机时直接形成角度。
MG系列电机旋转属性属于常见的八轴类型,即相邻电机转向一定相反,1、3、5、7逆时针旋转,2、4、6、8顺时针旋转。
CCW和CW螺旋桨不可替换使用,电机和电调可以替换使用,只是CCW电机和CW电机在焊接时有顺序要求,CCW红-黑-蓝,CW红-蓝-黑。
MG系列植保无人机(涵盖1、1S、1P)所有电机均有安装角度,1、3、5、7号电机为 -3°,2、4、6、8为3°,站在1、2号机臂正对面,两个螺旋桨为八字形。
MG系列电机角度可调,所以在更换电机时需要确认安装角度是否合理。
错误的安装角度将有可能导致续航时间降低、飞行稳定性下降、动力饱和等情况发生。
农业植保值班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农业植保工作的正常运行,提高农业植保服务质量,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类农业植保服务机构,包括植保站、植保公司、农业科研院所等。
第三条农业植保值班工作应遵循严肃认真、及时高效、安全可靠的原则。
第二章值班人员第四条值班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具备一定的农业植保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二)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三)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四)具备应对突发植保事件的能力。
第五条值班人员职责:(一)认真履行值班职责,严格遵守值班纪律;(二)及时接收和处理植保相关信息,确保信息畅通;(三)做好植保设备的检查、维护和保养工作;(四)及时发现和处理农业生产中的植保问题,提供技术支持;(五)参与植保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六)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植保工作任务。
第三章值班安排第六条值班安排应根据农业生产需求和工作实际情况进行,确保24小时有人值班。
第七条值班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如每日一班、每两天一班等。
第八条值班人员应提前做好值班准备工作,确保值班期间所需设备、物资和资料齐全。
第四章值班工作流程第九条值班人员应按时接班和交班,接班前应对上一班值班人员进行工作交接,确保交接清楚。
第十条值班期间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接收和处理植保相关信息,及时上报重要信息;(二)对植保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三)对农业生产中的植保问题进行诊断和处理,提供技术指导;(四)记录值班工作情况,及时填写值班日志;(五)参与应急预案的启动和实施,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第十一条值班人员应定期对值班工作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进行讨论。
第五章考核与奖惩第十二条对值班人员进行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业务能力、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等方面。
第十三条对表现优秀的值班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合格的值班人员进行批评和教育,严重的给予处罚。
第六章附则第十四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农业植保技术手册第1章植保基础知识 (3)1.1 植物保护的概念与任务 (3)1.2 植物病虫害发生与防治原理 (4)第2章农业防治措施 (4)2.1 农业防治技术 (5)2.1.1 合理轮作 (5)2.1.2 优化栽培管理 (5)2.1.3 生物防治 (5)2.2 生态平衡与农业防治 (5)2.2.1 生物多样性保护 (5)2.2.2 生态位优化 (5)2.2.3 生态循环利用 (5)2.3 农业防治案例分析 (6)2.3.1 案例一:水稻病虫害防治 (6)2.3.2 案例二:蔬菜病虫害防治 (6)2.3.3 案例三:果树病虫害防治 (6)第3章生物防治技术 (6)3.1 天敌昆虫的利用 (6)3.1.1 捕食性天敌 (6)3.1.2 寄生性天敌 (7)3.2 病原微生物防治技术 (7)3.2.1 细菌制剂 (7)3.2.2 真菌制剂 (7)3.3 植物源农药及其应用 (8)3.3.1 植物源农药种类 (8)3.3.2 应用方法 (8)第4章化学防治技术 (8)4.1 农药种类与作用机理 (8)4.1.1 杀虫剂 (8)4.1.2 杀菌剂 (8)4.1.3 除草剂 (9)4.2 农药的安全使用 (9)4.2.1 合理选择农药 (9)4.2.2 严格遵循农药使用说明 (9)4.2.3 做好个人防护 (9)4.2.4 避免药害发生 (9)4.3 农药抗性及其治理 (9)4.3.1 农药抗性监测 (9)4.3.2 农药合理轮换使用 (10)4.3.3 限制农药使用次数和剂量 (10)4.3.4 研发新型农药 (10)第5章物理防治技术 (10)5.1 物理防治方法概述 (10)5.1.1 机械防治:通过机械设备进行田园管理、修剪、疏枝、摘心等操作,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10)5.1.2 热防治:利用高温或低温处理种子、种苗、土壤等,达到杀灭病虫害的目的。
105.1.3 光防治:利用特定波长的光源对病虫害进行诱杀或抑制其生长发育。
植保部门管理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植保部门的管理,保障植保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级植保部门。
第三条植保部门应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科学治理、综合防治的原则,全面做好植保工作。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植保部门应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确保植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五条植保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植保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植保计划,确保植保目标的实现。
第六条植保部门应设立专业技术岗位,配备具有一定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的植保技术人员,负责植保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
第七条植保部门应设立农药管理岗位,负责农药的采购、储存、配送和监管工作,确保农药的安全使用。
第八条植保部门应设立病虫害监测岗位,负责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制定防治措施。
第三章植保计划与实施第九条植保部门应根据农业生产需求和病虫害发生情况,制定年度植保计划,明确植保目标、任务、措施和时间节点。
第十条植保部门应加强与农业、林业、畜牧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实现信息共享,提高植保工作的协同性。
第十一条植保部门应推广绿色植保技术,积极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第十二条植保部门应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防止病虫害大面积蔓延。
第十三条植保部门应加强对农药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药,确保农药的质量和安全。
第四章植保设施与物资管理第十四条植保部门应建立健全植保设施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和维护植保设施,确保植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十五条植保部门应加强对植保物资的管理,建立健全采购、储存、配送和回收制度,确保植保物资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六条植保部门应定期对植保物资进行盘点,确保植保物资的充足和有效使用。
第五章人员培训与考核第十七条植保部门应加强对植保人员的培训,提高植保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第十八条植保部门应建立健全植保人员考核制度,定期对植保人员进行考核,对成绩优秀的植保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气压对无人机的影响
飞机在高空飞行时是靠测量大气压力来获得飞行高度数值的,这个高度也叫气压高度。
气压高度对飞机的影响实际就是空气密度对飞机的影响。
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在无风状态下,虽然阻力减小了,但是单位时间进入发动机的空气的量也减少了,发动机产生的推力也相应减小,所以飞的会比较慢,但是相对耗油较少。
同理,飞机在低高度飞行时,飞的较快,但是耗油大些。
另外在高高度飞行的飞机都需要用标准大气压矫正气压高度表,这样才能使同在高空飞行的所有飞机有一个共同的高度标准。
在低高度飞行的飞机(也就是起飞降落时,)过度高度层之下,因为各地的气压随时都是变化的,也都不同,所以就要用当地的修正海压来校队高度表,使高度与当时、当地的地形高度一致,防止触地。
植保无人机飞行高度一般是在10米以内,处于对流层的下层,乱流较多,因此应时刻关注无人机的作业状态,特别是使用气压定高的设备时更需谨慎。
植保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测试题(试卷)一.填空题1、植物病害的病原按其不同的性质可分为二大类,即()和()。
2、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原因有()、()、()、()等。
3、植物病原生物主要包括()、()、()、()、()、()及()等。
4、生长在寄主细胞内的真菌,由()直接从()吸收养分;生长在寄主细胞间的真菌,则以()上产生的特殊结构——(),伸入细胞内吸取养分。
5、真菌具有维持其生长发育需要的( )和繁衍后代的( );真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
6、真菌性病害的症状有()、()、()。
7、细菌中的生理小种一般称(),病毒中的生理小种称()。
8、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侵入的反应,依据其抗性的强弱,分别有()、()、()、()四种表现。
9、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二、单项选择题()1、青枯病是属于植物病状中的______。
A、变色B、斑点C、萎焉D、畸形()2、在植物病害中,______ 引起的病害最多。
A.真菌B、细菌C、病毒D、线虫()3、在真菌生活史中,产生孢子数量最多的是______。
A、有性孢子B、无性孢子C、无法比较()4、鉴定病毒病的可依据______。
A、植物的症状B、植物的病征C、寄主细胞内的内涵体D、传染性()5、过敏性坏死反应是典型的______。
A、避病B、抗侵入C、抗扩展D、抗病()6、金桔的气孔分布稀,数量少,中隙小,很少生溃肠病,这是由于金桔具有_____。
A.避病B、抗侵入C、抗扩展D、抗病B.()7、_______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繁殖体产生,有利于病害流行。
C.A、高温高湿B、适温高湿C、适温低湿D、低温低湿()8、防止病原物侵染的有利时期是______。
D.A、接触期B、侵入期C、潜育期D、发病期()9、同一病害影响潜育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A、温度B、湿度C、风雨D、光照()10、________是多种病原物越冬越夏的主要场所。
第一章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卵胎生:卵在母体内成熟后,留在母体内进行胚胎发育,直到孵化,直接产出幼虫或若虫称为卵胎生。
2.孵化:胚胎发育以后,幼虫从卵中破壳而出的过程称为孵化。
3.胚胎发育:从受精卵到孵化为幼虫的发育期,又称为卵内发育。
4.胚后发育:从卵孵化后开始至成虫性成熟的整个发育期。
5.变态:昆虫从卵孵化后,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变态。
6.蜕皮:幼虫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受到体壁的限制,必须将旧皮蜕去才能继续生长,这种现象称为蜕皮。
7.龄期:前后两次蜕皮之间的时间,称为龄期。
8.羽化:不全变态若虫和全变态的蛹,蜕去最后一次皮变成成虫的过程称为羽化。
9.补充营养:有的昆虫还需要继续取食增加营养来完成生殖器官的发育,这种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称为补充营养。
10.性二型:成虫雌雄两性除第一性征不同外,在体型、色泽以及生活行为等第二性征方面也存在着差异,称为性二型。
11.多型现象:在同一种昆虫中,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个体类型,称为多型现象。
12.世代:昆虫从卵到成虫性成熟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
13.生活年史:由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到第二年越冬结束为止的一年内的发育史,称为生活年史。
14.世代重叠:一年发生数代的昆虫,前后世代间常有首尾重叠现象,这种前后两个世代互相重叠的现象称为世代重叠。
15.滞育:昆虫在生活史中,常常有一段或长或短的不食不动生长发育暂时停滞的时期,这种现象称为滞育。
16.休眠:由不良的环境条件所引起的生长发育停止,当不良环境条件一旦解除,昆虫可以立即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这种现象称为休眠。
17.食性:昆虫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对食物条件的一定要求。
18.趋性:昆虫接收外界环境刺激的一种反应。
19.假死性:有些昆虫受到突然的接触或震动时,全身表现一种反射的抑制状态,身体卷曲,或从植株上坠落地面一动不动,片刻才能爬行或飞行,这种现象称为假死性。
植物保护技术第1-3章一、选择题1鳃叶状触角的昆虫属于()。
A 金龟甲科 B 蝼蛄科 C 食蚜蝇科 D 蝗科2使花卉叶片形成缺刻、孔洞等为害状的害虫的口器类型是()。
A 刺吸式B 咀嚼式C 虹吸式D 舐吸式3缨翅目蓟马的口器是()。
A刺吸式B 咀嚼式 C 虹吸式D 锉吸式4蝶类触角类型是()。
A 棍棒状B 羽状 C 线状 D 栉齿状5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应选用药剂类型是()。
A 胃毒性杀虫剂B 内吸性杀虫剂C 化学保护剂D 化学治疗剂6蝼蛄的前足是()。
A 步行足B 跳跃足 C 开掘足 D 捕捉足7蛾蝶类成虫的翅属于()。
A 缨翅 B 半翅翅 C 复翅 D 鳞翅8口器向前,与身体纵轴平行的昆虫头式属()A 下口式B 前口式 C 后口式D 无头式9昆虫从卵产出到孵化为止所经历的时间称()A 产卵期B 卵期 C 成虫期D 幼虫期10昆虫不经过两性交配,雌体直接产下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是()。
A 两性生殖B 多胚生殖C 孤雌生殖D 卵胎生11蝇类幼虫胸腹部均无足,该类幼虫属()A 多足型B 无足型 C 寡足D 原足型12昆虫从羽化到第一次产卵所经历的时间称为()A产卵前期B产卵期C成虫期D卵期13三化螟只为害水稻或再生稻,这种食性是()A多食性B寡食性 C单食性D杂食性14既可取食活体动物,又可取食植物的昆虫的食性是()A多食性B寡食性C 肉食性D杂食性15口器虹吸式,翅两对,膜质,翅面及体上密布鳞片,属()A 鳞翅目B 膜翅目C 双翅目D 鞘翅目16菜粉蝶幼虫可为害十字花科蔬菜,该虫食性属()A 多食性B 寡食性C 单食性D 杂食性17确定我国植保工作方针的会议召开在()。
A.1970年B.1975年C.1978年D.1980年18蝗虫等大多数植食性昆虫头式属于()。
A.下口式B.前口式 C.后口式D.上口式19蝶类的口器为()。
A.咀嚼式B.虹吸式 C.刺吸式D.锉吸式口器20昆虫繁殖后代最普遍的方式是()。
A.两性生殖 B.孤雌生殖 C.多胚生殖D.卵胎生21胚胎发育完成以后,幼虫从卵中破壳而出的过程称为()A孵化B羽化 C补充营养D滞育22下面属于渐变态昆虫的是()。
A蚜虫 B蜻蜓 C蓟马 D粉虱23下列幼虫属寡足型的昆虫是( )。
A.赤眼蜂 B.黏虫 C.金龟甲 D.天牛24金龟甲的蛹属于()A.离蛹 B.被蛹 C.围蛹 D.蛹体25引起昆虫滞育的环境条件主要是()。
A.光周期 B.高温 C.低温 D.湿度26骤然振落捕捉金龟子是利用昆虫的()。
A.趋性 B.假死性 C.群集性 D.迁飞性27在有效积温公式 K=N(T-T0)中, T0表示的是()A平均温度B发育起点 C发育天数D有效积温28黑光灯设计的原理是依据()。
A.光的性质 B.光的强度 C.光周期 D.滞育现象29土壤三大地下害虫是()。
A.蛴螬、蝼蛄、小地老虎 B.蛴螬、蝼蛄、黏虫C.蛴螬、小地老虎、金针虫 D.蛴螬、蝼蛄、金针虫30禾本科植物苗期受害,因分蘖极强,田间实有株数没有减少,损失很轻,属于抗虫机制中的()。
A不选择性 B.抗生性 C.耐害性D.避病31同翅目和半翅目口器类型均属于()。
A.刺吸式 B.咀嚼式 C.虹吸式D.锉吸式32飞虱科,体型小,前翅透明,后足胫节末端生一大距,触角呈()。
A丝状B棒状C鳃叶状D刚毛状33.成、幼虫都是捕食性的、网状翅脉,肉食性天敌的昆虫所在的分类是()。
A.鞘翅目B.鳞翅目 C.双翅目D.脉翅目34下列害虫属于寡食性的为()。
A.菜粉蝶 B.黏虫 C.三化螟 D.地老虎35蜻蜓、瓢虫属于()。
A捕食性天敌B寄生性天敌 C致病微生物 D其他食虫动物36昆虫纲的分类,目前一般采用的分类系统为()。
A.30目B.34目 C.26目 D.20目37蛴螬在昆虫分类上属()。
A.鳞翅目 B.鞘翅目 C.直翅目 D.半翅目38下列属于捕食性天敌昆虫的是()。
A.草蛉 B.赤眼蜂 C.鸟类 D.青虫菌39昆虫的前胸着生有()。
A.前翅 B.后翅 C.前足D.后足40棉铃虫属于鳞翅目的()科。
A.螟蛾科 B.麦蛾科 C.夜蛾科 D.灯蛾科41黏虫的产卵器为()。
A.瓣状 B.刀状 C.不发达,呈细管状D.剑状42昆虫触角结构中有许多亚节组成的是()。
A柄节B梗节 C鞭节D各节都是43下列害虫中,能在危害部位形成斑点,引起畸形的是()。
A蝽象B蝗虫C黏虫 D梨茎蜂44有些昆虫的雄虫有翅而雌虫无翅,如()。
A蝇类B蝽类 C蚧类D瓢虫类45下列昆虫翅缘有很长的缨毛的是()。
A.蝉B.蓟马 C.草蛉 D.蛾类46昆虫体壁具有延展性的是()。
A.内表皮B.外表皮 C.上表皮 D.底膜47下列昆虫属于季节性孤雌生殖的是()A.家蚕 B.蜜蜂 C.蚂蚁D.蚜虫48内寄生蜂的繁殖方式是()。
A两性生殖B单性生殖 C多胚生殖D卵胎生49下列昆虫的成虫期不需要补充营养的是()。
A蝗虫B玉米螟 C蝽类 D蚜虫50下列关于鞘翅目昆虫的描述,错误的是()A前翅为鞘翅B不全变态C触角形状多样D食性多样二、计算题玉米螟赤眼蜂的发育起点温度为5℃,有效积温为225℃,根据放蜂的时间,要求在25天后释放,应放在何种温度下才能按时出蜂?第二章一、单选题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病害的是()。
A.缺氮引起的植物叶片发黄B.冰雹砸损植物C.棉花黄萎病D.低温引起的冻害2.植物病害的引起,大多数病原菌属于()。
A.真菌B.细菌C.病毒D.线虫3.有的植物生长特别快,发生徒长属于()病状。
A.斑点B.畸形C.萎焉D. 腐烂4.植物细菌的繁殖方式是()。
A.无性繁殖B.有性繁殖C.裂殖D.增殖5.细菌性病害所特有的症状是()。
A.变色B.颗粒状物C.粉状物D.脓状物6.叶片呈现浓绿或浅绿相间的称为()。
A.褪绿B.花叶C.黄化D.红叶7.目前,还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的病菌是()。
A.青霉菌B.赤霉菌C.盘菌类D.霜霉菌8.下列属于病征的是()。
A.变色B.斑点C.畸形D.脓状物·9.下列现象中,属于植物病害的是()。
A.感染病毒的郁金香呈现鲜艳花瓣B.感染黑粉菌芙白茎基组织肥大C 豆科植物由于根瘤菌侵入出现根瘤D.蔬菜根部由于线虫侵染出现根结10.引起植物发病的原因称为()。
A.病原B.病原物C.侵染性病害D.非侵染性病害11.细菌性病害的典型症状是()。
A 坏死B.腐烂C.萎蔫D.畸形12.病毒的繁殖方式是()。
A.裂殖B.增殖C.有性繁殖D.无性繁殖13.下面植物中属于全寄生的是()。
A.桑寄生B.菟丝子C.槲寄生D.玉米14.植物病害的典型萎萎焉病状是植物根部或基部()受病原物侵害A.分生组织B.输导组织C. 薄壁组织D. 分泌组织15.全为非浸染性病原的是()。
A、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土壤、营养B、气候因子、有害化学物质、土壤、营养等C、刺吸性害虫、螨类、有害化学物质D 、温度、湿度、真菌、病毒16.镜检病原时,切去小块病组织切片进行显微镜检查,若发现有大量病原物自病组织溢出成烟雾状喷菌现象,即可证实为()A.真菌病害 B.细菌病害 C.病毒病害 D. 线虫病害17在影响病原物侵入的环境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A湿度和温度B.营养和水分C.温度和光照D.湿度和养分18真菌的主要传播方式是( )A.主动传播B.雨水传播C.气流传播D.昆虫传播19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原物可以发生多次再侵染的病害是( )A.棉花枯萎病B.小麦散黑穗病C.稻瘟病D.线虫病20传播病毒、类病毒和植原体等病原物的主要传播介体是( ).A.土壤 B.田间病株C.昆虫D.肥料21植物病原细菌的传播主要靠( ).A主动传播B雨水传播C气流传播D昆虫传播22下列病菌有隐症现象的是( ).A细菌 B真菌C病毒D线虫23有些作物的感病阶段错开了病原物的盛发期,因而避开了病原物的侵染,利用了植物抗病机制的( ).A避病B抗侵人C抗扩展D免役24对同一病害影响潜育期长短的主要因素( ).A温度 B湿度C植物抗病性D温湿度25多种病原物越冬越夏的主要场所( ).A土壤B田间病株C种子、种苗D肥料26寄主表现轻微发病,病原物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对寄主危害不大,称为( ). A.免疫 B.抗病C.耐病D.避病27植物侵染性病害的侵染过程中,病原物处于比较脆弱阶段,这一阶段是防止病原物侵染的有利时期,此阶段是( ).A.接触期B.侵人期C.潜育期D.发病期28在侵人期主要影响孢子萌发和侵人速度的因素是()A湿度B温度C.寄主抗性D.光照.29下列属于单循环病害的是( ).A小麦黑穗病B稻瘟病C小麦锈病D小麦白粉病30下列说明中正确的是( ).A.植物病害都有病状和病征两方面表现。
B在真菌整个生活史中,无性繁殖出现次数较多。
C一种病原真菌只产生一种孢子类型。
D通常寄生强的病原物对寄主组织的直接破坏较大。
3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过敏性坏死反应是植物典型的抗侵人反应B在输导组织中扩展的病害潜育期短,发病较快。
C病毒只能通过自然孔口和伤口侵人植物。
D.侵染性病害外部都有病征表现,而非侵染性病害全无病征。
32任何植物病害形成的两个基本要素是()A寄主植物和病原物B环境条件和寄主植物C.病原物和环境条件D.温度和湿度33青枯病是属于植物病状中的______。
A.变色 B.斑点 C.萎焉 D.畸形34在植物病害中,______ 引起的病害最多。
A.真菌 B.细菌 C.病毒 D.线虫35在真菌生活史中,产生孢子数量最多的是______。
A.有性孢子 B.无性孢子 C.无法比较36鉴定病毒病的可依据______。
A植物的症状 B植物的病征 C寄主细胞内的内涵体 D传染性37过敏性坏死反应是典型的______。
A.避病 B.抗侵入 C.抗扩展 D.抗病38金桔的气孔分布稀,数量少,中隙小,很少生溃肠病,这是由于金桔具有_____。
A.避病B.抗侵入C.抗扩展D.抗病39_______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繁殖体产生,有利于病害流行。
A.高温高湿B.适温高湿C.适温低湿D.低温低湿40防止病原物侵染的有利时期是______。
A.接触期 B.侵入期 C.潜育期 D.发病期41同一病害影响潜育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A.温度 B.湿度 C.风雨 D.光照42.________是多种病原物越冬越夏的主要场所。
A.田间病株 B.土壤 C.病株残体 D.肥料二、填空题1、植物病害的发生有一定的病理变化过程,简称为。
2植物感病后,按发病顺序,首先是,继而是,最后是。
3发病植物其外表的不正常变化称为。
其中植物本身表现的不正常状态称为,病部表现出的病原物的特征称为。
4生物性病原是指以植物为寄生对象的一些有害生物。
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寄生性种子植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