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三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和作用
- 格式:ppt
- 大小:7.10 MB
- 文档页数:36
综合探究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学习目标】1.回顾本单元所述的中国抗日战争史实,并结合本课内容,归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持续时间、所受损失,感受中国军民同仇敌忾的精神。
2.联系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境遇,举例说明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的作用,比较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中国的角色。
3.分析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地位的变化,明确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和作出的重大贡献,增强国家认同感、归属感和名族自豪感。
【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地位与作用。
难点:理解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中地位的变化。
【自主学习】一、回顾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1.在打倒法西斯的目标下,多个国家超越___________的界限,结成了最广泛的____________,为维护国家独立和人类正义,进行了殊死的斗争。
2.在这场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战场、、。
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英勇战斗,赢得了,更赢得了。
(1)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几乎独立担负着反抗________法西斯侵略的作战任务。
(2)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不仅在国内作战,还根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于1942—1945年间,组织____ ______与日军作战,钳制和重创了_______、_______的日本侵略军,用鲜血和忠魂谱写了中国军人的壮丽诗篇,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3.中国抗日战争的进程(1)战争的起点:(2)战争的全面爆发:(3)战争的胜利:(4)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比较二、比较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1.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点:20世纪上半期,两次世界大战超越了狭小的区域范围,逐渐演变成__________的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____________,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历史的。
(1)从时间和空间上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洪流中,作为东方主战场的中国战场,始终是反法西斯战争的。
(2)同为战胜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境遇相比较,中国的国际________和国际________显著提高。
综合探究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教案课题综合探究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单元第三单元学科历史与社会年级九年级上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明确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和做出的重大贡献,增强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初步尝试从不同种类的资料中获得信息,具有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的境遇,举例说明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的作用,比较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中国的角色。
重点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 难点通过资料研读学会对中国战场的评价。
学法通过地图、图片、材料等的分析,学习知识,提升自己。
教法通过地图、图片、故事等素材来调动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在二战中,中国战场,从1931年开始局部抗战时间长达14年,从1937年全面抗战到抗战胜利时间长达8年。
今天我们一起回顾中国人民是怎样英勇抗战的。
通过今天我们一起回顾中国人民是怎样英勇抗战的,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阅读课本,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课新的主要内容有所了解。
讲授新课中国抗日战争的进程比较中国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合以上数字,列出实例说明你对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理解。
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伤亡最大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战争中,中国仔细阅读材料,找出关键句子,通过同伴合作交流,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获取、解读、分析信息的能力战场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伤亡最大。
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英勇战斗,赢得了民族的解放,更赢得了世界的尊敬。
思考:标志太平洋战争爆发是哪一年的什么事件?这一战场的开辟前后中国军队在作战任务方面有什么不同?标志: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几乎独立担负着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作战任务,之后,中国军队不仅在国内作战,还组织赴缅远征军与日军作战。
综合探究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一、教学目标(一)回顾本单元已学中国抗日战争史实知识,并结合本课内容,归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持续时间、所受损失,感受中国军民同仇敌忾的英勇抗战精神。
(二)联系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的境遇,举例说明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的作用,比较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中国的角色。
(三)分析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地位的变化,明确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和做出的重大贡献,增强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难点:通过资料研读学会对中国战场的评价。
三、教学策略1.设计围绕──史料化、情境化、问题化、活动化、协作化、结构化、方法化、情感化。
2.设计体现“依标施教、以史导论、提升学力”教学理念。
四、教学过程的度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对比历史事.生可能会有疑问:一想,期间和战后中国的年代尺,回顾用。
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五、板书设计六、本课总结本课时教学设计,依据教材的三部分内容,展开探究活动。
第一部分以“回顾”为探究主题词,重在引导学生联系本单元第一课的内容,回顾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表现,感受中国军民同仇敌忾的英勇抗战精神。
指导学生以赴缅中国远征军背景资料进行探究,进一步加深对英勇抗战的理解;第二部分重在“比较”,将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进行纵向对比,说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旨在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
第三部分则以资料研读为重点,通过史学资料的丰富解读让学生更近距离的接近历史的真相和提升历史思维。
借助美、英、苏三国领导人对中国战场的评价,明确中国抗战对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以期培养学生的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理念及学生从历史事实中获取信息,提炼信息的能力。
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原本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而得出的历史结论,收效不大。
探究活动设计过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稍显不足,影响了学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