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讲堂 数据中心级交换机S12500的绿色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24.50 KB
- 文档页数:8
•引言•数据中心建设规划•数据中心硬件设施建设目录•数据中心软件设施建设•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数据中心绿色能源应用•数据中心建设效益评估•数据中心建设总结与展望背景介绍建设目标明确规划目标选址及场地条件总体布局030201总体规划负载分析供电方案配电系统冷负荷计算选择合适的制冷设备及布局方案,确保设备运行效率及节能效果。
制冷方案气流组织办公区域设计合理的办公区域,包括办公室、会议室等。
功能分区根据业务需求,划分功能区域。
设备区域合理安排设备区域,避免设备过度堆积导致安全隐患。
空间规划总结词模块化设计、高可用、节能环保详细描述机房建设应采用模块化设计,方便后期扩展和灵活配置。
同时,为了保证数据中心的可用性,机房应采用高可用架构,配备相应的冗余设备和备份机制。
在环保方面,机房建设应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和设备,降低能耗和碳排放。
机房建设网络设备总结词高性能、高可用、可扩展详细描述网络设备是数据中心的核心组成部分,应选择高性能的设备,具备较高的吞吐量和较低的延迟。
同时,为了确保数据中心的可用性,网络设备应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避免网络故障对业务的影响。
此外,网络设备还应具备可扩展性,方便后期根据业务需求进行扩展。
服务器设备总结词详细描述高性能、高可用、可扩展详细描述存储设备是数据中心的重要设备之一,应选择高性能的存储设备,具备较高的存储能力和读写速度。
同时,为了确保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存储设备应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避免存储故障对业务的影响。
此外,存储设备还应具备可扩展性,方便后期根据业务需求进行扩展。
总结词存储设备V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操作系统浪潮信息服务器管理软件该软件可实现服务器硬件状态监控、远程管理等功能,提高数据中心的运营效率。
要点一要点二VMware vSphere虚拟化软件该软件可将物理服务器资源进行虚拟化整合,提高服务器资源利用率和灵活性。
数据中心管理软件Oracle数据库软件MySQL数据库软件数据库软件安全软件防火墙软件杀毒软件专业人才引进内部培训与发展跨部门协作运维团队建设操作手册持续优化规范化流程运维流程制定03数据分析01集中监控02告警机制运维监控系统太阳能供电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发电,为数据中心提供电力,降低碳排放和能源成本。
数据中心的绿色能源解决方案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成为了一项重大的环境和经济挑战。
在过去,数据中心主要依赖于传统能源,如煤炭和石油,这不仅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也使得能源成本居高不下。
因此,开发和使用绿色能源解决方案已成为数据中心行业的迫切需求。
一、需要绿色能源的原因1. 环境保护:传统能源的使用导致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和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2. 能源可持续性:由于传统能源资源的有限性,保障数据中心的长期稳定运行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3. 能源成本:数据中心是高能耗行业,高额的能源成本成为了企业的负担。
二、绿色能源解决方案的选择与应用1. 太阳能: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可以为数据中心提供可再生、经济实惠的能源。
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将阳光转化为电能,为数据中心供电。
2. 风能:建造风力发电设备,将风能转化为电能,为数据中心提供清洁、可持续的能源。
3. 水能:利用水电站等水能发电设施,将水能转化为电能,为数据中心提供可靠的绿色能源。
4. 生物能源:利用生物质能、沼气等生物能源发电技术,为数据中心供应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5. 能效改善:通过优化数据中心的硬件设备和运行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以实现绿色节能。
三、绿色能源解决方案的挑战与应对措施1. 技术挑战:绿色能源解决方案的研发和应用需要技术的支持,对于一些新兴技术,仍然存在着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
需要加强研究和创新,降低技术门槛,提高可行性。
2. 经济挑战:由于绿色能源解决方案的初期投资较大,企业在采纳这些方案时可能面临经济困难。
政府可以通过减税、补贴等措施提供经济支持,鼓励企业采用绿色能源。
3. 能源网络建设:绿色能源的供给需要具备相应的能源网络设施,包括电力输送线路、充电桩等。
政府和企业可以共同合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4. 能耗管理:数据中心应加强能耗管理,通过引入智能设备、优化机房布局等方式,降低能源消耗,提高数据中心的能效。
H3CS12500系列路由交换机典型配置举例irf修订记录⽇期修订版本描述作者2009-8-24 1.0 初稿完成⾦涛2009-10-16 1.1 修改部分内容⾦涛IRF典型配置举例关键词:IRF、聚合摘要:IRF(Intelligent Resilient Framework,智能弹性架构)是H3C⾃主研发的软件虚拟化技术,它的核⼼思想是将多台设备通过IRF物理端⼝连接在⼀起,进⾏必要的配置后,虚拟化成⼀台“虚拟设备”,通过该“虚拟设备”来实现多台设备的协同⼯作、统⼀管理和不间断维护,本⽂主要对IRF的典型组⽹及配置进⾏描述。
缩略语:缩略语英⽂全名中⽂解释IRF Intelligent Resilient Framework 智能弹性架构⽬录1 特性简介 (3)2 应⽤场合 (3)3 注意事项 (4)4 配置举例 (4)4.1 组⽹需求 (4)4.2 配置思路 (5)4.3 使⽤版本 (6)4.4 配置步骤 (6)4.4.1 在DeviceA上配置IRF (6)4.4.2 在DeviceB上配置IRF (7)4.4.3 业务类配置 (9)4.4.4 验证结果 (19)5 相关资料 (19)5.1 相关协议和标准 (19)5.2 其它相关资料 (19)1 特性简介IRF(Intelligent Resilient Framework,智能弹性架构)是H3C⾃主研发的软件虚拟化技术,它的核⼼思想是将多台设备通过物理IRF端⼝连接在⼀起,进⾏必要的配置后,虚拟化成⼀台“虚拟设备”,通过该“虚拟设备”来实现多台设备的协同⼯作、统⼀管理和不间断维护。
为了便于描述,本⽂把这个虚拟化形成的设备称为IRF。
IRF主要具有以下优点:z简化管理。
IRF形成之后,⽤户连接到任何⼀台成员设备的任何⼀个端⼝都可以登录IRF系统,对IRF内所有成员设备进⾏统⼀配置和统⼀管理;z强⼤的⽹络扩展能⼒。
通过增加成员设备,可以轻松⾃如的扩展IRF系统的端⼝数、带宽和处理能⼒;z⾼可靠性。
绿色数据中心规划设计随着近年来网络及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各种IT设备不断增加,做为IT基础设施的数据中心机房正在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供电、制冷、承重、消防、网络布线、备份和管理运维等方面问题不断出现,很多原有数据中心机房无法满足需要,新一代的绿色数据中心机房已经成为近年来很多单位信息化建设中的重点任务。
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的过程中,通过虚拟化资源整合、自动化管理以及能源管理等新技术的采用,消除传统服务器资源或存储资源之间的壁垒,将物理资源整合为可统一管理的资源池,通过标准化、模块化,松耦合的模式构建虚拟化云计算数据中心,使得系统得以水平无缝扩展,使用户可以按业务需求优化配置基础设施的资源使用,实现节约资源,优化计算资源使用效率,缓解或解决目前数据中心普遍存在的资源(含机柜资源、机房空间、电力资源、制冷资源,人力资源等)浪费严重的问题。
但必须注意到,建设一个或者致力于管理一个绿色数据中心的过程中,只是在局部采用绿色技术,而没有一个绿色的、整体的规划,实现数据中心的整体绿色目标还是不够的,至少是不完整的。
我们还需要一个整体的绿色架构规划,并在数据中心建设的不同阶段,设计相应的架构视图,确定数据中心整体的技术目标、技术方向和选项原则等,整体架构需要涵盖从数据中心选址、建筑设计甚至建材选择的过程,数据中心的电源系统设计、制冷系统设计、布线系统设计、消防系统设计等多个方面,都要纳入整体绿色架构的设计体系。
绿色数据中心关键效率和环境特点的度量标准进行简单描述,在规划、设计数据中心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应用这些标准。
1、电源使用效率PUE电源使用效率应该是目前在数据中心度量标准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指标,其含义就是通过关注服务器的用电成本,策略服务器环境的用电效率,追溯下该指标的由来,其实是在2006年,美国绿色网格联盟的成员建立了电源使用效率公式:电源使用效率(PUE)=机房总用电量/IT设备用电量解释下:IT设备用电量包括了服务器、网络、存储和外围设备及所有在数据中心用于数据计算和处理的设备;机房总用电量包括IT设备的用电量加上所有与数据中心有关的主要配电系统、空调、制冷、以及其他所有基础设备的用电量。
H3C S12500R-48Y8C交换路由器硬件描述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资料版本:6W100-20230315Copyright © 2023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及其许可者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书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
除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的商标外,本手册中出现的其它公司的商标、产品标识及商品名称,由各自权利人拥有。
由于产品版本升级或其他原因,本手册内容有可能变更。
H3C保留在没有任何通知或者提示的情况下对本手册的内容进行修改的权利。
本手册仅作为使用指导,H3C尽全力在本手册中提供准确的信息,但是H3C并不确保手册内容完全没有错误,本手册中的所有陈述、信息和建议也不构成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
1.1 环境保护本产品符合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设计要求,产品的存放、使用和弃置应遵照相关国家法律、法规要求进行。
前言H3C S12500R-48Y8C交换路由器硬件描述介绍了S12500R-48Y8C交换路由器的产品外观、产品型号及系统特征、可插拔部件及适配情况、产品指示灯以及散热系统等内容。
前言部分包含如下内容:•读者对象•本书约定•资料意见反馈1.1 读者对象本手册主要适用于如下工程师:•网络规划人员•现场技术支持与维护人员•负责网络配置和维护的网络管理员1.2 本书约定1. 命令行格式约定格式意义粗体命令行关键字(命令中保持不变、必须照输的部分)采用加粗字体表示。
斜体命令行参数(命令中必须由实际值进行替代的部分)采用斜体表示。
[ ] 表示用“[ ]”括起来的部分在命令配置时是可选的。
{ x | y | ... }表示从多个选项中仅选取一个。
[ x | y | ... ]表示从多个选项中选取一个或者不选。
{ x | y | ... } *表示从多个选项中至少选取一个。
[ x | y | ... ] *表示从多个选项中选取一个、多个或者不选。
文件修改记录:20130812 v0.1 创建文件。
20130827 v0.2 修正2.8中四上行的描述错误,增加四框环形堆叠的转发优先级说明。
1 四框堆叠的软件版本在2012年及以后的软件版本均能够支持四框堆叠。
2 四框堆叠的注意事项因为四框堆叠比较复杂,所以在使用前这些注意事项必须保证,那么这里主要描述在使用四框堆叠的各种注意事项及原因:2.1 每机框必须双主控为了保障堆叠的可靠性,每个机框必须双主控,规避单个主控硬件故障造成堆叠分裂的风险。
2.2 端口可任意使用S12500的四框堆叠与两框堆叠一样,任意板卡的任意端口均可以用于堆叠。
没有板卡限制,且同芯片的单端口在作为堆叠口之后,其他端口仍然可以作为业务端口,没有任何限制。
2.3 S12518和S12508之间可以堆叠S12518和S12508可以互相堆叠,虽然产品形态不同,但是没有影响。
2.4 堆叠链路必须跨板冗余在网络规划时,必须保证堆叠链路是跨板冗余的,这是为了避免当小概率的单板硬件故障发生时,仍然有可用的堆叠链路,避免因为单板故障造成整个堆叠的分裂。
两框堆叠必须如此,四框堆叠更加需要如此设计。
2.5 堆叠链路速率必须相同堆叠链路的速率必须完全相同,否则在有跨框流量时,多条堆叠链路会进行负载分担,如果不同的带宽,以5G跨框流量为例,则万兆口通过2.5G流量没问题,但千兆口也会分担到2.5G流量,会出现严重丢包。
堆叠口可以使用千兆、万兆、40GE、100GE,任意板卡均可使用。
2.6 跨框流量需要规划好堆叠口并非能无限扩展,在堆叠的端口组内最多允许12个Active的端口,那么实际上跨框的流量需要经过准确规划。
如果上万兆板,那么跨框流量不要超过10G*12=120G,同理于40G板和100G板。
一般情况下都会本地优先转发,跨框流量很小,举例来说,只有在1号框进但流量的出端口在其他框上时,才会出现从1号框到其他框的流量。
2.7 MAD链路必须正常部署不管是两框堆叠,还是四框堆叠,在正常部署前,必须规划MAD链路并部署,否则出现多活的时候,会是整个网络的灾难。
华三S12500交换机大POP点配置指导华三通信技术2015年08月华三S12500交换机大POP点配置指导1 准备工作说明1、上联端口规划准备完毕。
2、设备地址规划完毕。
2 IRF2堆叠组(二虚一)建立配置(1) 配置S12510机框一# 设置S12510机框一的成员编号为1。
<Sysname> system-view[Sysname] irf member 1Info: Member ID change will take effect after the member reboots and operates in IRF mode.# 将设备的运行模式切换到IRF模式。
<Sysname> system-view[Sysname] chassis convert mode irfThe device will switch to IRF mode and reboot. You are recommended to save the current running configuration and specify the configuration file for the next startup. Continue? [Y/N]:yDo you want to convert the content of the next startup configuration file flash:/startup.cfg to make it available in IRF mode? [Y/N]:yPlease wait...Saving the converted configuration file to the main board succeeded.Slot 1:Saving the converted configuration file succeeded.Now rebooting, please wait...设备重启后S12510机框一形成了只有一台成员设备的IRF。
绿色数据中心改造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
然而,传统的数据中心在运行过程中往往消耗大量的能源,且排放大量的废热,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绿色数据中心改造应运而生,旨在提高数据中心的能源效率,降低环境影响,同时提高数据中心的性能和稳定性。
一、绿色数据中心的定义与优势绿色数据中心是指通过优化设计、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和绿色能源,以及智能化的能源管理技术,实现能源消耗的降低、废热排放的减少和环境影响的减轻的数据中心。
相比传统数据中心,绿色数据中心具有以下优势:1、节能:通过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和智能化的能源管理技术,绿色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可大幅降低。
2、减排:采用绿色能源和废热回收技术,可有效减少废热排放,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3、高性能与稳定性:通过优化设计和技术创新,绿色数据中心具备高性能和稳定性,可满足不断增长的数据需求。
4、经济效益:虽然绿色数据中心的初期建设成本较高,但长期运营下来,其能源成本和运维成本的降低可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绿色数据中心的改造策略1、优化设计:对数据中心进行优化设计,合理布局设备,减少能源损失和废热排放。
例如,采用模块化设计、合理布置冷却系统等措施,提高数据中心的能效和稳定性。
2、高效节能设备:采用高效节能的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降低能耗和废热排放。
例如,采用低功耗芯片、优化硬件结构和散热设计等措施,提高设备的能效。
3、绿色能源: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例如,在数据中心附近建设太阳能发电系统或水力发电系统,利用可再生能源为数据中心供电。
4、智能化能源管理技术:采用智能化的能源管理技术,如实时监控、能耗监测和预测性维护等,提高数据中心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例如,通过能耗监测系统实时了解数据中心的能耗状况和废热排放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降低能耗和废热排放。
5、废热回收技术:采用废热回收技术,将数据中心排放的废热转化为有用的能源。
绿色数据中心的标准与要求标题:绿色数据中心的标准与要求摘要:本文将深入探讨绿色数据中心的标准与要求。
我们将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探讨绿色数据中心的概念、意义及其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文章还将介绍绿色数据中心的具体标准和要求,包括能源效率、碳足迹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此外,我们将讨论绿色数据中心的前景和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对企业和社会的意义。
关键词:绿色数据中心、标准、要求、能源效率、碳足迹、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1. 引言1.1 数据中心和能源消耗1.2 绿色数据中心的定义和意义2. 绿色数据中心的标准与要求2.1 能源效率2.1.1 机械设备的能效比2.1.2 冷却系统的效率2.1.3 可管理性和监控技术2.2 碳足迹2.2.1 温室气体排放的测量与减少2.2.2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2.3 可再生能源使用2.3.1 太阳能和风能的应用2.3.2 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3. 绿色数据中心的前景和未来发展方向3.1 企业的责任和社会需求3.2 技术创新与发展3.3 政府政策的推动4. 总结与回顾4.1 绿色数据中心的环境意义4.2 绿色数据中心标准的重要性4.3 绿色数据中心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5. 观点与理解5.1 绿色数据中心的益处与挑战5.2 企业应关注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5.3 绿色数据中心的未来前景本文将详细阐述绿色数据中心的标准与要求。
我们将以结构化的方式探讨能源效率、碳足迹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并分析绿色数据中心的前景和未来发展方向。
希望通过本文的阅读,您能对绿色数据中心有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he H3C S12500 DataCenter Cloud Core Switch Series is designed for cloud services data centers. It provides the following features:H3C S12500 DataCenter Cloud Core Switch SeriesCLOS+ multi-grade multi-plane architectureIndustry’s highest performance core switch with 768 line-speed 40G/100G interface per chassisIntegration of IRF2 (Intelligent Resilient Framework version 2), IRF3 (Intelligent Resilient Framework version 3) and MDC (Multi-tenant Device Context) to implement virtual resource poolsDistributed ingress buffers (200 ms) to accommodate burst traffic in data centersIndependent control, detection, and maintenance engines to implement 50ms failover and powerful control capabilities The S12500 switch series includes S12508, S12518, S12510-X, S12516-X, 12504X-AF, 12508X-AF, 12512X-AF andS12516X-AF, which meet various port density and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The S12500 switch series can work with H3C routers, switches, security devices, IMC, and H3Cloud to provide a wide variety solutionsHigh Availability (HA) - Patented hot standby technologyprovides data backup and non-stop forwarding on the control plane and data plane. It improves availability and performance eliminating single-point of failures, and ensure service continuity Distribution - Multi-chassis link aggregation to enable loadsharing and backup over multiple uplinks, improving redundancy and link utilizationEasy Management - A single IP address to manage the whole IRF fabric, which simplifies device and topology management, improving operating efficiency, and lowering network maintenance costTVirtualization technologies - IRF2Virtualization technologies - IRF3Features Advanced CLOS+ multi-grade multi-plane switching architecture•••••••••••••CLOS+ multi-grade multi-plane architecture, midplane free design, providing continuous bandwidth upgrade capability Supports industry first 48-port 40GE/ 100GE interfaces and can meet the existing and future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of data centers•Adopts independent switching fabric modules and MPU engines to improve device availability and ensure bandwidth expansion••Increased I/O ports and centralized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Reduced network management nodes Simplified cable deployment Data plane virtualizationIRF2 can virtualize up to four S12500 switches into one logical IRF fabric. IRF2 delivers the following benefits:IRF3 virtualizes core and access switches into one logical device. IRF3 delivers the following benefits:OverviewIndependent control engine - Uses a powerful CPU system that can efficiently process protocol and control packets, providing refined control for protocol packets and comprehensive protection against protocol packet attacks Independent detection engine - Provides highly reliable Fast Fault Detection and Restoration (FFDR) such as BFD and OAM, which can interact with protocols on the control plane toimplement millisecond-level failover and convergence, ensuring service continuityIndependent maintenance engine - Uses an intelligent Embedded Maintenance Subsystem (EMS), a CPU system that provides smart power management, including sequential power-on and power-off and device status check. Sequential power-on and power-off reduces power impuls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power consumption, and extends the device lifespan•••••••••••TRILL/SPB - Designed for building large flat Layer 2 networks for data centers to accommodate more servers. TRILL or SPB integrates the simplicity and flexibility of Layer 2 with the stability, scalability, and high performance of Layer 3EVI - EVI is a MAC-in-IP technology that provides Layer 2connectivity between distant Layer 2 network sites across an IP routed network. It is used for connecting geographically dispersed sites of a virtualized large-scale data center that requires Layer 2 adjacencyFCOE - Integrates heterogeneous LANs and storage networks in data centers. FCOE and CEE integrate data, computing, and storage networks in data centers, reducing the costs for building and expanding data centersVXLAN (Virtual Extensible LAN) —VXLAN uses a MAC-in-UDP encapsulation method where the original Layer 2 package is added with a VXLAN header, and is then placed in a UDP-IP packet. With the help of MAC-in-UDP encapsulation, VXLAN tunnels Layer 2 network over Layer 3 network which provides two major benefits: higher scalability of Layer 2 segmentation and better utilization of available network pathsMP-BGP EVPN (Multiprotocol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Ethernet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uses standard-based BGP protocol as the control plane for VXLAN overlay networks, providing BGP based VTEP auto peer discovery and end-host reachability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MP-BGP EVPN delivers many benefits, such as eliminating traffic flooding, reducing full meshrequirements between VTEPs via the introduction of BGP RR, achieving optimal flow based end to end load sharing and more Large capacities for storing ARP/ND, MAC, and ACL entriesDC-oriented features••••••DC-class HAInnovative multi-engine designFFDR provides BFD and OAM functions to implement fast failover and convergence. The following lists the DC-class HA features:Independent control, detection, and maintenance engines provide powerful control capability and millisecond-level HA:BFD for VRRP/BGP/IS-IS/RIP/OSPF/RSVP/static routing NSR/GR for OSFP/BGP/IS-IS/RSVPSeparation of control and data planes through independent control engine and switching fabric module 1+1 redundancy for control engines N+1 redundancy for switch fabric modules 1+1 redundancy for fan trays N+M redundancy for power modulesSupports a large numbers of ACLs while ensuring line-speed forwarding. ACLs can identify and control L2/IPv4/IPv6/MPLS traffic by using combinations of packet fieldsMulti-level security protectionThe S12500 switch series use QoS policies to filter and limit traffic from data plane to control plane. During a DoS attack, the switch can identify and protect important packets and discard attack packets, ensuring normal operation••Virtualization technologies - MDCMDC virtualizes one S12500 switch into multiple logicalswitches, enabling multiple services to share one core switch. The 1:N virtualization maximizes switch utilization, reduces network TCO, and ensures secure isolation of services••••Distributed buffering and precise QoSDistributed ingress buffers accommodate burst traffic. Each port performs a precise bandwidth assignment and traffic shaping for incoming traffic, and distributes the traffic to ingress buffers. Distributed buffering can fully utilize the buffers of line cards to ensure best buffering performanceA network model change from C/S to B/S leads to increased volumes of burst traffic. Network devices must have larger buffering capabilities to support this. The S12500 series supports 200ms buffering of burst traffic per 10G interface, which can meet the burst traffic requirements of large data centersEach chip can support 4GB buffer, maximum of 24GB buffer per line cardEach line card supports a maximum of 96K hardware queues, refined QoS, and traffic management. QoS can assign different priorities and queues to different users to provide differentiated services•••Comprehensive maintenance and monitoringOnline state monitoring - Uses a dedicated engine to monitor the state of switch fabric modules, backplane channels, servic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key chips, and storage. Once a failure occurs, it reports the failure to the system through EMS Card isolation - Isolates specified cards from the forwarding plane. The isolated cards still work on the control plane,allowing the user to perform management operations such as real-time diagnosis and CPLD upgrade on the isolated cards without affecting system operationEthernet OAM provides multiple device-level and network-level fault detection methods••OAAOAA provides an open service platform that supports multiple service cards, including next generation firewall and netstream cards. The integration of these cards to the switch allows for unified network security solutionsGreenIntelligent EMS engine system - Provides smart power management that supports sequential power-on andpower-off and device status check. Sequential power-on and power-off reduces power impulse and electromagneticradiation, and increases the lifetime of the device. Additionally, device status checks can isolate faulty and idle cards to reduce power consumption••••Smart fan management - Collects fan temperature, calculates fan speed, and assigns the calculated speed to the fan tray. In addition, it detects fan speeds, fault alarms, and performs speed adjustment based on configurations and area,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and noise, increasing the fan's lifetimeInternal interface monitoring - Automatically shuts down unused internal interfaces to reduce power consumptionRoHS compliance - The S12500 switch series meets the EU RoHS safety standardsThe S12500 switch series is designed with front to back air flow, satisfying highly efficient heat dissipation requirements in data centreSpecificationsEnterprise DC applicationProvides large-capacity forwarding through its multi-level switching fabric to completely meet the traffic forwarding requirements of large data centers.Provides HA mechanisms such as BFD and FRR to ensure the availability of data center networks.Work with other H3C switches, routers and security devices to offer a complete data center solution.•••As core devices in data center networks, the S12500 series features the following:resources10GE Base-Tserver10GE server S10500S5820V2-52QF 10G server GE serverFC storageIDC ApplicationH3C Technologies Co. Limited Add: Room 2301, 23/F,Lee Garden Two, 28 Yun Ping Rd, Causeway Bay, Hong Kong Tel: 2501 1111 Fax: 2537 1149Service Hotline: 2907 0456Copyright © 2016 by H3C Technologies Co., LimitedAll product photography in this literature is intended for reference only. All rights reserved. No part of this document may be reproduced or transmitted in any form, by any company or person and product names may be trademarks of their respective companies. While every effort is made to ensure the information given is accurate, H3C Technologies Co., Limited does not hold liability for any errors or mistakes whichProvides up to 768 line-speed 40G/100G interfaces to meet the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of new generation IDCs.Supports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ies such as IRF and TRILL to implement large-scale network deployment.Supports large scale of MAC and ARP entries to meet flat network requirements.As the core devices in IDC networks, the S12500 switch series features the following:•••。
H3C S12500数据中心级核心交换机产品彩页1 产品概述H3C S12500是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H3C公司)面向下一代数据中心设计的核心交换产品,采用先进的CLOS多级多平面交换架构,可以提供续的带宽升级能力。
S12500是中国国内第一款100G平台交换机,支持未来40GE和100GE以太网标准,整机可以提供512个万兆端口,提供业界密度最高的万兆接入能力;面对下一代数据中心突发流量,创新的采用了“分布式入口缓存”技术,可以实现数据200ms缓存,满足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等网络突发流量的要求;为了满足数据中心级网络高可靠、高可用、虚拟化的要求,S12500采用创新IRF2(第二代智能弹性架构)设计,将多台高端设备虚拟化为一台逻辑设备,同时支持独立的控制引擎、检测引擎、维护引擎,为系统提供强大的控制能力和50ms的高可靠保障。
S12500产品包括S12508、S12518两个型号,能够适应不同网络规模的端口密度和性能要求,为数据中心网络建设提供有力的设备保障。
同时结合H3C系列路由器、交换机、安全、存储以及iMC智能管理平台为数据中心网络提供全系列的解决方案。
图1 S12500系列数据中心级核心交换机2 产品特点先进的CLOS多级多平面交换架构●采用先进的CLOS多级多平面交换架构,提供持续的带宽升级能力●基于100G平台的多级交换网交换机,支持未来40GE和100GE以太网标准,充分满足数据中心应用及未来发展需求。
●独立的交换网板卡,控制引擎和交换网板硬件相互独立,最大程度的提高设备可靠性,同时为后续产品带宽的持续升级提供保证。
●超高端口密度,单台设备支持512个万兆端口,满足数据中心高密度万兆应用的需求。
创新的多引擎控制设计●采用了创新的硬件设计,通过独立的控制引擎、检测引擎、维护引擎为系统提供强大的控制能力和50ms的高可靠保障;●独立的控制引擎,提供强大的主控CPU系统,并支持协议报文精细控制,可轻松处理各种协议报文及控制报文;●独立的检测引擎,提供高可靠和高性能的FFDR(Fast Fault Detection andRestoration-快速故障检测及恢复)CPU系统,专门用于BFD、OAM等快速故障检测,并与控制平面的协议实行联动,支持快速保护切换和快速收敛,可以实现50ms的故障检测,保障业务不中断;●独立的维护引擎,智能化的EMS(Embedded Maintenance Subsystem-嵌入式维护子系统)CPU系统,支持电源智能管理,可以支持单板顺序上电(降低单板同时上电带来的电源冲击,提高设备寿命,降低电磁辐射),可以控制单板下电,降低系统功耗。
s12500g-af命名规则
S12500G-AF是一种高性能的交换机型号,其命名规则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下面是对该型号的命名规则的详细解释:
S12500G-AF中的“S”代表该设备属于S系列交换机。
这个系列通常被视为高性能、高可用性的交换机系列,适用于大型数据中心、云计算和企业网络的核心和汇聚层。
数字“12500”是该型号的级别标识。
一般来说,数字越高,交换机的性能和功能越强大。
在S12500G-AF中,“12500”表明这款交换机具有较高的性能和丰富的功能,能够支持大规模的数据交换和多业务融合。
字母“G”代表该型号支持千兆以太网接口。
以太网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局域网技术,而千兆以太网接口能够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满足各种高性能应用的需求。
字母“AF”是Anti-DDoS的缩写,表示该型号交换机支持华三的Anti-DDoS防护技术。
DDoS攻击是一种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通过大量无用的请求拥塞目标服务器或网络,导致合法用户无法访问。
S12500G-AF具备高效的Anti-DDoS防护功能,能够有效地抵御DDoS攻击,保障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S12500G-AF的命名规则体现了该型号交换机的性能、功能和特点。
通过了解命名规则,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该型号交换机的定位和应用场景,并为相应的网络设计和部署提供参考。
H3CS12500核心交换机等作者:来源:《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第34期H3C S12500核心交换机S12500是国内第一款100G平台交换机,支持未来40GE和100GE以太网标准,整机可以提供576个万兆端口,提供业界密度最高的万兆接入能力。
面对下一代数据中心突发流量,设备采用了“分布式入口缓存”技术,可以实现数据200ms缓存,满足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等网络突发流量的要求。
为了满足数据中心级网络高可靠、高可用、虚拟化的要求,S12500采用IRF2(第二代智能弹性架构)设计,将多台高端设备虚拟化为一台逻辑设备,同时支持独立的控制引擎、检测引擎、维护引擎,为系统提供强大的控制能力和高可靠保障。
能耗方面,S12500通过智能化的EMS引擎系统,支持对电源的智能管理功能,可以支持单板顺序上电(降低单板同时上电带来的电源冲击)。
S12500风扇采用高效PWM调速风扇,支持无级调速。
系统还可以自动收集单板温度,根据设备实际情况计算风扇调速曲线,并将调速命令下发到风扇框。
系统支持风扇状态监控(转速监控、故障告警等)可以根据环境温度、单板配置自动分区调速,降低设备功耗和运行噪声,有效降低环境噪音并延长风扇寿命。
此外,S12500还支持内部端口的自动检测,当某槽位未配置接口板时,或者端口未连接线缆时候,系统可以自动关闭相应的内部端口,降低整机功耗。
S12500产品包括S12508、S12518两个型号,能够适应不同网络规模的端口密度和性能要求,为数据中心网络建设提供有力的设备保障。
Force10 ExaScale虚拟化交换机ExaScale平台是Force10公司推出的基于机箱的虚拟化交换机,允许用户通过全新的方式设计交换和路由基础架构。
ExaScale的架构、专利背板和ASIC技术旨在提高网络可用性、灵活性和效率,同时降低电力和冷却成本。
ExaScale能够支持在数据中心、电信运营商、服务供应商、大型企业和HPCC网络的融合矩阵中运行关键任务应用。
H3CS12500M-AF系列核⼼交换机产品介绍8个业务板卡12 U主控板1+1冗余S12508F-AF 与 S12508M-AF 前⾯板介绍 19 U 4个业务板卡4个业务板卡交换⽹板6(5+1冗余)主控1+1冗余S12508M-AF S12508F-AFS12508F-AF与S12508M-AF 后⾯板介绍电源:4+4风扇3+3风扇1+1冗余电源4+4冗余12 U 电源电源19 U S12508M-AFS12508F-AF点击播放S12500F-AF 产品架构动画介绍S12508M-AF 产品架构“三维正交”详解连接器-设备⾃带下侧交换线路模块下侧交换线路模块下侧交换线路模块下侧交换线路模块下侧交换线路模块下侧交换线路模块上侧交换线路模块上侧交换线路模块上侧交换线路模块上侧交换线路模块上侧交换线路模块上侧交换线路模块上下两块:为⼀组出⼚默认4组(3+1冗余)满配⽀持6组(5+1冗余)“三维正交”背⾯架构“三维正交”正⾯架构“三维正交”侧⾯架构业务板卡-8业务板卡-7下侧交换线路模块连接器上侧交换线路模块业务板卡-3业务板卡-2业务板卡-1风扇模块风扇模块业务板卡-1业务板卡-2业务板卡-3业务板卡-5业务板卡-6业务板卡-7业务板卡-8主控1主控2交换⽹板1交换⽹板2交换⽹板3交换⽹板4交换⽹板5交换⽹板6后期预留1后期预留2业务板卡-4散热⼝电源业务板卡-6业务板卡-5主控+⽹板+后期预留板卡业务板卡-4电源模块电源电源电源电源电源电源电源电源:4+4冗余导线轨道业务板卡业务板卡交换⽹板转发部件与连接部件可热插拔替换业务线卡1业务线卡8交换⽹板业务线卡正交连接器交换⽹板正交连接器业务板卡交换⽹板正交连接器⾼度变长交换⽹板转发部件不占深度保持正交架构⽹板连接部件S12508M-AF“三维正交”架构⽹板连接部件主控⽹板业内“独家”三排端⼝风道2LSXM1CGQ18QGHB0右侧18个端⼝为40G端⼝(QSFP+)左侧18个端⼝为100G QSFP28 端⼝,⽀持⾃适应40G(QSFP+)中间6个端⼝为100G QSFP28端⼝,⽀持⾃适应40G(QSFP+)左侧3个+右侧3个端⼝为40G端⼝(QSFP+)左侧3个+右侧3个端⼝为40G端⼝(QSFP+)LSXM1CGQ6QGHB0项⽬HA系列板卡HB系列板卡CLOS正交⽀持⽀持前后通风⽀持/前⾯板打孔⽀持/前⾯板打孔MAC 250K 750K ARP 128K 375K IPv4路由128K 256K ACL (Ingress/Eg ress)每芯⽚:10k/5K (最⼤值,实际与配置相关)每芯⽚:18k/18K (最⼤值,实际与配置相关)EVI ⽀持⽀持EVI2.0/EVPN VXLAN ⽀持⽀持IRF ⽀持⽀持MDC ⽀持⽀持M-LAG ⽀持⽀持EVPN ⽀持⽀持HA 板卡介绍24*10G SFP+端⼝24*10G SFP+端⼝4*40G QSFP+端⼝LSXM1TGS48Q4HA0S12508M-AF和S12508F-AF对⽐:相同点相同点S12508M-AF S12508F-AF 正交CLOS架构⽀持⽀持控制与转发分离⽀持⽀持双主控冗余⽀持⽀持最⼤⽹板数量66前后通风⽀持⽀持线卡通⽤H系列线卡通⽤H系列线卡通⽤功能特性线卡通⽤/功能特性相同线卡通⽤/功能特性相同性能线卡通⽤/线卡性能相同线卡通⽤/线卡性能相同机箱宽度440mm440mmS12508M-AF和S12508F-AF对⽐:不同点不同点S12508M-AF S12508F-AF说明机箱⾼度841mm 531mm ⾼度换深度,⼝字形⽹板变⾝为T字型机箱深度640mm845mm当前⽹板类型H型C类H型C/D/E类S12508M-AF主要定位城域⽹,当前C类⽹板⾜以满⾜性能要求⽹板型号LSXM1SFH08CC0LSXM1SFH08C0⽹板形态尺⼨有差异,性能⼀致主控板型号LSXM1SUP08C0LSXM1SUPB0/LSXM1X86SUPE0主控形态尺⼨有差异,性能⼀致风扇型号LSXM108CFAN LSXM108XFAN风扇形态尺⼨有差异,前后通风⼀致电源型号PSR2400-54A-XC PSR2400-54A电源模块⼀致,S12508M-AF电源线接头⽆直⾓拐弯S12508M-AF和S12508F-AF 电源线对⽐ l 直⾓拐弯电源线接头l 拐弯接头减少转弯半径节省40mm进深空间l 深度不超过风扇拉⼿条l 满⾜1000mm机柜关门l直头电源线接头l 直⾓拐弯电源线节省的40mm不再有意义l 机箱深度640mml 电源模块长度⼩于机箱深度l S12508M-AF电源模块横向/左右并列,如若使⽤直⾓拐弯电源线,多个电源线左右并列,左右空间不够S12508M-AF S12508F-AF。
H3C S12500系列核心交换机S12500是目前业界性能最高的核心交换设备,单机可以提供864个线速万兆端口或者576个线速40G端口,提供超高密度万兆和高密40G、100G能力;为了满足云计算数据中心虚拟化的要求,12500首次提出了IRF2(第二代智能弹性架构)、IRF3(第三代智能弹性架构)和MDC(多租户设备环境)三种技术的融合,真正实现网络设备资源池化,给用户提供最灵活的选择;面对下一代数据中心突发流量,创新的采用了“分布式入口缓存”技术,可以实现数据200ms缓存,满足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等网络突发流量的要求;同时支持独立的控制引擎、检测引擎、维护引擎,为系统提供强大的控制能力和50ms的高可靠保障。
S12500产品包括S12504、S12508、S12518、S12510-X、S12516-X、12516X-AF六个型号,能够适应不同网络规模的端口密度和性能要求,为数据中心网络建设提供有力的设备保障。
同时结合H3C系列路由器、交换机、安全、iMC以及H3Cloud为数据中心网络提供全系列的解决方案。
属性S12504 S12508 S12518 S12510-X S12516-X S12516X-AF交换容量(bps)9T 20T 45T 35T/86T 70T/172T 70T/216T 包转发率(pps)2880M 5760M 12960M 21600M 34560M 34560M主控板槽位数量2 2 2 2 2 2业务板槽位数量4 8 18 10 16 16交换网板槽位数量4 9 9 6 6 6冗余设计主控、交换网板、电源、风扇以太网功能支持802.1Q支持DLDP支持LLDP静态MAC配置支持MAC地址学习数目限制支持端口镜像和流镜像功能支持端口聚合、端口隔离、端口镜像支持802.1d(STP)/802.1w(RSTP)/802.1s(MSTP)支持802.3ad(动态链路聚合)、静态端口聚合和跨板链路聚合、跨设备链路聚合IPv4 支持静态路由、RIP、OSPF、IS-IS、BGP4等支持VRRP、VRRP负载分担模式支持等价路由支持策略路由支持路由策略支持GRE、IPv4 in IPv4等隧道功能IPv6 支持IPv4和IPv6双协议栈支持IPv6静态路由、RIPng、OSPFv3、IS-ISv6、BGP4+,支持VRRPv3、VRRPv3负载分担模式支持ND、PMTUD支持Pingv6、Telnetv6、FTPv6、TFTPv6、DNSv6、ICMPv6支持IPv4向IPv6的过渡技术,包括:IPv6手工隧道、6to4隧道、ISATAP 隧道、GRE隧道、IPv4兼容自动配置隧道支持等价路由支持策略路由支持路由策略组播支持PIM-DM、PIM-SM、PIM-SSM、MSDP、MBGP、Any-RP等路由协议支持IGMP V1/V2/V3、IGMP V1/V2/V3 Snooping支持PIM6-DM、PIM6-SM、PIM6-SSM支持MLD V1/V2、MLD V1/V2 Snooping支持组播策略和组播QoS支持交换网和业务板两级组播复制功能,达到最优的组播性能MPLS VPN 支持P/PE功能,符合RFC2547bis协议支持三种跨域MPLS VPN方式(Option1/Option2/Option3)支持分层PE支持多角色主机支持VLL,实现点到点的二层MPLS VPN功能,支持VPLS/H-VPLS,实现点到多点的二层MPLS VPN功能支持分布式组播VPNACL 支持标准和扩展ACL支持Ingress/Egress ACL 支持VLAN ACL支持全局ACL最大可支持256K ACLQoS 支持Diff-Serv QoS支持SP/SDWRR等队列调度机制支持精细化的流量监管,粒度可达1K支持流量整形支持拥塞避免支持优先级标记Mark/Remark支持802.1p、TOS、DSCP、EXP优先级映射支持VOQSDN/OPENFL OW 支持OPENFLOW 1.3标准支持多控制器(EQUAL模式、主备模式)支持多表流水线支持Group table支持MeterVXLAN 支持VXLAN 二层交换支持VXLAN 路由交换支持VXLAN 网关支持IS-IS+ENDP的VxLAN分布式控制平面支持OpenFlow+Netconf的VxLAN集中式控制平面可靠性独立的硬件交换网板设计,实现了控制和转发的真正分离关键部件管理路由处理板和电源均支持1+1冗余备份交换网板支持N+1冗余备份背板采用无源设计,避免单点故障各组件均支持热插拔功能支持各种配置数据在主备主控板上实时热备份支持热补丁功能,可在线进行补丁升级支持NSR/GR for OSFP/BGP/IS-IS/RSVP等支持端口聚合,支持链路跨板聚合支持BFD for VRRP/BGP/IS-IS/OSPF/RSVP/静态路由等,实现各协议的快速故障检测机制,故障检测时间小于50ms支持IP FRR、TE FRR,业务切换时间小于50ms安全性支持用户分级管理和口令保护支持SSHv2,为用户登录提供安全加密通道支持可控IP地址的FTP登录和口令机制支持标准和扩展ACL,可以对报文进行过滤,防止网络攻击支持防止ARP、未知组播报文、广播报文、未知单播报文、本机网段路由扫描报文、TTL=1报文、协议报文等攻击功能支持MAC地址限制、IP+MAC绑定功能支持uRPF技术,防止基于源地址欺骗的网络攻击行为支持802.1x支持Portal认证、支持Radius支持OSPF、RIPv2及BGP4报文的明文及MD5密文认证支持安全网管SNMPv3、SSHv2支持未知单播、未知组播、广播报文抑制支持主备数据备份机制系统管理支持Console/AUX Modem/Telnet/SSH2.0 命令行配置支持FTP、TFTP、Xmodem、SFTP文件上下载管理支持SNMP V1/V2c/V3支持RMON,支持1、2、3、9组支持NTP时钟支持NQA(Network Quality Analyzer)支持故障后报警和自恢复支持系统工作日志环境温度运行环境温度:0℃~40℃存储环境温度:-40℃~70℃环境湿度运行环境湿度:5%~95%(非凝结)存储环境湿度:5%~95%(非凝结)环保WEEE, RoHS安规CE、UL/cUL、FCC-PART15、VCCI等设备最大功率2933W 7446W 14726W 8000W 12000W 19200W 重量(满配置)≤110 kg≤200 kg≤335 kg≤200 kg≤300 kg≤350 kg外形尺寸442×442×708 975×442×7401686×442×740935x440x8301024x440x830931x440x857(H×W×D)mmH3C S10500系列核心交换机H3C S10500系列交换机产品是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H3C公司)面向云计算数据中心核心、下一代园区网核心和城域网汇聚而专门设计开发的核心交换产品。
作为新一代的大型路由交换设备,H3C S12500在开发过程中始终贯彻了绿色节能的设计思想,在设备端口密度、功能大大增强的情况下,将功能(性能)/能耗比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数据中心级交换机S12500的绿色设计文/周文祥高端核心交换机的特点是:端口密度高,设备功能强大;设备的网络位置高,生命周期较长。
高密度的单板和复杂的功能带来设备功耗的增加,因此降低设备生命周期的功耗、减少碳排放,对于降低使用成本也显得尤为重要——减少设备能耗不仅有助于降低电费开销,更重要的是便于降低设备中器件的工作温度,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从而大大降低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成本。
作为新一代的大型路由交换设备,H3C S12500在开发过程中始终贯彻了绿色节能的设计思想,在设备端口密度、功能大大增强的情况下,将功能(性能)/能耗比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 S12500的绿色节能设计1.1 节能器件技术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一台整机消耗的功率是该设备内所有器件消耗功率的总和。
选择低功耗的器件是实现节能降耗的源头,其带来的效果不单是整机功耗简单累加后的降低,还将降低热设计的代价。
对于通信设备来说,器件的工艺越先进,完成同样功能的器件所消耗的功率越低。
因此,选用先进工艺的集成电路可以从源头上降低设备的功耗。
H3C S12500中使用的核心处理芯片采用了新一代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专用集成电路),芯片采用65nm工艺设计,相比前一代芯片,功能/能耗比增加了30%以上,大大节省了功耗。
低功耗器件不仅仅体现在工艺的先进性,而且具有许多低功耗功能特性。
H3C S12500交换机选用的以太网接口PHY(Physical Layer)支持低能耗设计,设备可以根据现实的网络组网情况和连接、流量负荷等因素,灵活调整工作模式。
图1表示的就是接口芯片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功耗对比,从图中可以看出,芯片的低功耗特性相比较于传统的IEEE自协商工作机制最多可以节省5倍功耗。
图1 千兆以太网电接口PHY 在不同节能模式下的功耗对比H3C S12500交换容量大,端口密度高,用户在实际配置使用时一般都不会满配置,设备内部的端口也会有空闲。
S12500支持内部背板端口的自动检测,当某槽位未配置接口板时,系统可以自动关闭和该接口板相连的所有交换网板背板高速端口,节省不必要的电力消耗。
1.2 节能电源技术电源系统作为通信设备的动力系统,在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绿色设计中节能降耗的重点关注对象。
衡量电源自身能耗【P 损】的主要指标是电源效率【η】,从其定义【η= P o / P i = P o /(P o + P 损)】可以得出,电源自身损耗【P 损】:o P P ⨯⎪⎪⎭⎫ ⎝⎛-=11η损 同样的负载功率【P o 】下,电源效率越高损耗越小。
因此,电源系统节能降耗的重点在于提高整个电源子系统的效率。
对于通信设备,通常使用-48V 的中间电压(AC/DC 一次电源的输出、电池组等),单板上芯片的供电电压一般在0.6V ~5V ,所以芯片一般需要经过多个DC/DC 转换后才能获得符合器件要求的电压。
假设从一次电源电压到器件电压共有 n 个DC/DC 变换,则电源总效率DCn DC2DC1Total ηηηη⋅⋅⋅=。
图2 复杂通信设备内部的电源分配图2表示的是复杂通信设备中典型的供电框图,对于系统中各级的每个单元(模块),我们,减少能耗。
都要提供高效率,这样才能提高Total1.2.1 高效的电源模块H3C S12500采用了高效率AC/DC一次电源模块,最高转换效率达到92%以上(在负载50%~70%情况下),参见0。
高效率的电源模块不仅大大降低无用功率消耗,而且大大减少了电源的发热,从而减少了散热成本。
图3 S12500的AC/DC模块效率曲线H3C S12500中单板电源采用IBA(Intermediate Bus Architecture)架构,选用高效率二次电源模块,典型转换效率达96%以上(负载40%~100%情况下),参见0。
高效率的二次电源模块减少了单板上无用功率消耗,同时也减少了单板的散热成本。
图4 单板二次电源模块的效率曲线1.2.2 灵活的电源冗余技术从图3中可以发现,电源的输出效率并不是在任何负载情况下都是一致的,而是呈一条曲线。
在高可靠通信产品中,电源一般会进行冗余配置(配置多个电源单元,单元之间按照某种形式进行备份),以免单个电源单元失效造成设备中断。
如果设备电源采用1+1冗余备份方式,当设备正常工作时(2个电源单元都处于工作状态),电源单元就处于50%以下的负载状态下工作(为了保证1个电源单元故障下设备不中断工作);当设备配置较少时,电源的负载会更小(一般负载率在10%~45%)。
这样,每个电源单元都不是工作在最佳效率下,从而带来了电源自身能耗比重的增加,设备配置单板较少时这种问题更为明显。
如果设备电源使用N+1(N≥2)冗余,配合特定模式下电源关断功能,可以实现高可靠和高效率的双重优势。
在这种模式下,当设备正常工作时(N+1个电源单元都处于工作状态),电源单元就处于N / (N + 1)的负载状态下工作(为了保证1个电源单元故障下设备不中断工作),这样每个电源单元工作在66%以上的负载下(通常配置下负载率在30%以上),更加接近于最佳效率区。
H3C S12518包含多达12个一次电源模块槽位(S12518 AC电源系统,参见图5),系统电源支持N+1、M+N配置模式。
系统中的所有配置模块均互相自动均流配置,用户可以根据系统功耗灵活配置模块数量,使模块工作在高效区间,提高整个电源系统的效率。
图5 H3C S12518 AC电源系统1.2.3 完备的智能电源管理技术高端设备中庞大而复杂的电源系统需要完备灵活的电源管理。
灵活的电源管理系统不仅能够自测发热量、工作时间和负载响应情况,还可以控制系统中单板电源的停止和启动顺序,隔离故障单板和完全没有业务配置的单板,从而降低通信设备的功耗。
H3C S12500支持完备的智能电源管理。
系统的电源管理不仅支持系统一次电源的智能监控,设备中各单板还配置专用MBUS(Maintenance Bus:维护管理总线)模块以支持单板的电源开关和监控,可以支持单板顺序上电(降低单板同时上电带来的电源冲击,提高设备寿命,降低电磁辐射),控制单板下电,隔离故障/空闲单板,降低系统功耗。
1.3 高效节能散热系统高端通信设备容量大,端口密度高,对于业务的处理也更加精细(需要设备处理能力的提高),这些都导致了设备运行时功耗增加,从而引起设备发热量的增加。
所以,散热系统对于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作用更加重要。
统计表明,在以太网交换机中散热系统占整机最大功耗的平均百分比约为7%,某些高端设备甚至可以达到15%以上(上述统计是基于系统工作在最大功耗条件下)。
因此,一个合理高效的散热系统不仅要能够保证设备的顺利运行,而且还需要尽可能的降低自身的功耗。
散热设计的目标是保证设备即使工作在最坏工作条件下也能带走足够的热量,从而使系统可靠运行。
而大多数情况下,系统的工作条件远没有“最坏条件”那么苛刻,在这种相对良好的条件下,我们完全可以通过适当的设计,把散热系统的能耗降下来。
另外,通过优化风道设计、优化热交换效率等可使系统散热更加有效,从而降低对散热系统的要求;通过良好的板级设计,用自然散热替代强迫风冷,都可以实现节能降噪的目的。
1.3.1 智能风扇调速通信设备散热系统需要满足满配置的设备在高温条件下(产品最高工作温度)的长期稳定运行,而且能留有一定的余量。
但是在通信设备的实际应用中,大部分设备工作时不会出现满配置情况(单台框式设备中只有2~3块业务板工作的情况比较多见),机房的温度也保持在相对稳定的室温。
这种情况下,如果风扇依然工作在最高风速状态,则散热系统功耗占整机功耗的比例将会迅速上升,不仅造成能源的浪费,也造成了设备运行噪声的增加。
一台优秀的设备在运行时,要根据设备的运行环境(温度)、单板的配置情况对散热系统进行动态调整,利用风扇调速方法可以降低散热子系统的功耗和噪声,延长风扇寿命。
业界大部分设备风扇采用多档调速,风扇转速分为几档(如4档),不同的温度区间对应不同的风扇转速档位。
部分设备采用比较高级的调速策略,即环境温度与风扇转速的线性调速,在最低温度(对应最低转速)与最高环境温度(风扇满转速)之间风扇转速线性变化。
H3C S12500风扇采用高效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调速风扇,支持无级调速(即风扇转速随着PWM信号的占空比变化而连续变化)。
系统可以自动收集单板温度,根据设备实际情况计算风扇调速曲线,并将调速命令下发到风扇框。
S12500系统根据监测的全系统温度值,通过数据拟合处理,可精确计算出风扇转速值,并将调速命令下发到风扇框,实现无级调速。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系统中不同单板的功耗差别较大,因此各单板对散热的要求也有所差别。
S12500风扇框中对风扇进行了分组,不同风扇组对应不同槽位的单板。
S12500可以根据设备的单板配置进行自动识别,并根据单板配置对相对应风扇组的转速进行单独控制,即对应大功耗单板的风扇转速组会比对应于小功耗单板风扇组的转速要高,从而达到风扇转速的最优化设置,大大降低设备功耗和运行噪声。
S12500精细的风扇调速策略可降低风扇框功耗20~30%,同时降低系统噪声3~6 dBA。
1.3.2 合理的散热风道设计H3C S12500采用竖插框结构,其风道设计有效的提高了机房的散热效率,降低机房空调能耗。
在后文“S12500竖插框散热设计”中,将对其散热设计做详细介绍,本文不赘述。
图6 H3C S12518的风道结构1.4 S12500与友商产品的能耗比较经过精心设计,S12500在能耗比上具有突出的优势。
从下表可以看出,H3C S12500在端口平均能耗上比友商同类产品至少降低20%,在10GE端口的平均功耗上甚至可降低50%以上。
注:1、10GE端口计算时将Cisco Nexus7000的32*10GE非线速板卡数据折算成8*10GE线速板卡。
2、友商产品数据来自其官方网站。
2 结语作为H3C新推出的旗舰产品,S12500不仅在业务、功能上大大领先同类产品,而且在产品设计和开发中始终贯彻节能设计目标,极大降低了产品周期的TCO (Total Cost of Ownership),为客户创造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