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艺术学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5
语文核心素养古诗词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古诗词教学,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建构与运用:古诗词是语言的艺术,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词汇、语法、修辞等角度去学习和理解古诗词,提高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古诗词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思想,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意象、意境、情感等角度去分析和理解古诗词,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反思等方式,提高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古诗词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韵律、节奏、意象等角度去感受和欣赏古诗词的美,让学生通过模仿、创作、评价等方式,提高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点,提高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在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1.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通过创设与古诗词相关的真实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物展示等方式,营造出古诗词所描绘的氛围和情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2.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古诗词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通过引导学生体验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教师可以采用朗读、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古诗词的情感内涵和思想意义。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和探究古诗词的内涵和特点。
浅谈在古诗教学中运用“四读式”教学古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古诗教学是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古诗,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和审美情趣。
古诗教学在传统的朗诵、背诵的基础上,也需要结合现代教学理念,采用更加科学的方法。
在古诗教学中,运用“四读式”教学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四读式”教学法是指:朗读、解读、仿写、背诵。
通过这四个环节,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提高对古诗的感悟和领悟能力。
首先是朗读,这是古诗教学的基本环节,通过朗读可以使学生熟悉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提高语感。
其次是解读,这是对古诗文本内容和意境的深入理解,需要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思考相结合。
然后是仿写,通过仿写古诗,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古诗的艺术魅力。
最后是背诵,通过背诵古诗,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的记忆和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毅力和耐心。
在古诗教学中,采用“四读式”教学法有以下几个优势: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古诗教学往往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通过“四读式”教学法可以增加古诗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朗读和背诵古诗,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的韵律和美感,提高他们对语言的敏感性;通过解读和仿写古诗,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古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内涵,通过“四读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古诗的意境和艺术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可以促进师生互动。
在“四读式”教学中,教师既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促进者,通过互动式的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初中古诗词教学课堂提问艺术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提问艺术应科学合理地考虑教学场景、目标、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并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一般有问答式和探究式两种,灵活地使用变化形式,使提问让学生不断有新的体验和思索,开拓思路,拓展思维,让学生能在提问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深刻理解诗词的内涵,进而形成深入的感悟。
一、问答式:1、形象提问法:利用寓言、对偶等形象比喻,吸引学生想象,理解诗歌的内涵。
例如:《宋长歌行》中:“翻山越岭梦回何处”,我们可以提问:如果你翻过山、越过岭,梦会回到哪里?2、引导性提问法:利用学生对诗歌背景知识所掌握的常识,向学生提出一定幅度知识点的提问,引导学生思维,避免出现一概性描述,以及把学生拉进课堂内容之中,把学生与课堂活动联系起来。
如《清明》中“接受冰雪千万重”,我们可以提出:冰雪可能代表什么意义?3、反驳式提问法:通过对学生的抗辩式提问来引起学生思考,发现问题,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例如《绝句》中:“黄河远上白云间”,我们可以提问:黄河并不高,为什么表达远在白云间?二、探究式:1、生成式提问法:一般在教学中给出完整的局面,向学生,尤其是初中的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根据提问开展思考,加深对诗词的理解、认识,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思考问题的发散性和深入性更强。
如:《清明》中的“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们可以提问:这首诗所描写的清明何时在宋代?2、联想式提问法:指导学生以具有思索性、灵活性的联想答案回答提出的问题,以使学生能够联想和分析诗词背景,进而发现其表达的诗歌主旨,并能推断出新的结论。
如《清明》中,“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联想到什么自然景观以及诗人的品味。
通过古诗词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艺术性和内涵,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通过古诗词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 丰富的诗词世界古诗词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哲理。
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
例如,学习李白的《静夜思》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思念之情,体会到诗人独特的表达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古诗词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分析古诗词的词藻和句式,学生可以学会运用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同时,通过模仿古诗词的写作风格,学生可以培养写作的灵感和创造力。
例如,学生可以模仿杜甫的写作方式,用诗意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古诗词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生可以欣赏到古人对自然、人物、情感等的高度概括和精练的描写,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通过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4. 增加学生的文化修养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诗词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修养。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的文化风貌,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唐诗宋词,学生可以了解到唐代盛世的风貌和宋代文人的浪漫情怀,从而拓宽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
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接触到丰富的诗词世界,增强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应该在语文教育中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应用。
希望通过古诗词教学,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情感,培养出优秀的语文素养。
浅析开展声情并茂的古诗教学声情并茂的古诗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在古诗教学中,声情并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
一、朗诵与演绎古诗讲究韵律和语调,通过节奏变化和声调转换,表达情感和意境。
因此,朗诵和演绎古诗是开展声情并茂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利用各种语音、乐器、形体表达和其他声音效果,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境,体验到诗歌的美感和魅力。
学生通过演绎古诗,不仅可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提高演讲和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
二、情景再现与联想古诗的表现手法多样,通过描绘具体景象和独特形象,以及寓意和联想,表达情感和思想。
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对古诗进行情景再现和联想,如图画演绎、穿越时空、哲思独角、以古代人为镜像、以现代生活为背景等。
通过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鸟瞰全局与细品细节古诗是文学艺术的精品,它多以短小精悍、语言简练为特点。
为了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古诗,并感悟其中所蕴含的意义,教师可以把诗歌的分析从两个角度展开。
其一是鸟瞰全局,看诗篇的整体结构、用词、韵律等等。
其二是细品细节,关注诗歌所描绘的具体场景和情感细节,通过深入解读古诗,让学生体验到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四、情感交流与思辨探究古诗是一种文学艺术,它既是文化遗产,也是传递情感、传递思想的载体。
通过声情并茂的古诗教学,教师可以建立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认同和互动,协助学生建立情感和思想的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探究和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
《古诗两首》教案教学实践:探究诗词艺术,挖掘学生创新意识诗词艺术,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诗词是文化的核心之一,它既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也承载着中国文化的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伦理等方面的信息。
随着时代的演进和社会的发展,如何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并挖掘诗词艺术的内涵,激发其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热爱和创新意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介绍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古诗两首》教案,探究诗词艺术,挖掘学生创新意识。
一、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诗词艺术的历史、文化和意义2)通过创新思维,挖掘古诗词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3)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2.教学内容本教案的两首诗词分别是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Song代苏轼的《江城子》。
学生将通过阅读原文,参与讨论,理解诗词的意义和作者的意图,并通过创新思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作自己的新诗。
3.教学重点1)通过文学史和文化史,理解诗词艺术的历史和意义2)理解古代诗人的意图和语言表达3)通过创新思维,挖掘古代诗词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4)整合语言、文学和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创作自己的新诗4.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在开始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1)《登鹳雀楼》和《江城子》的原文2)经过解读的诗句,以及作者的诗歌背景介绍3)参考资料和课外阅读材料第一步:知识导入让学生透过图片或者视频了解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提供一些相关诗词的背景知识,以便学生能够在阅读诗词时,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和作者的意图。
第二步:课文解读老师依次引导学生阅读两首诗歌,以理解其意义,并解释其中较难理解的词语,古语等。
教师还可以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提供一些诗句和作者的背景介绍,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含义,以及作者的用意和艺术手法。
第三步:诗词创作鼓励学生运用创新思维,结合自己的生活和社会经验,创作新的诗词。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选取主题,如何运用语言,5.教学评价本教案的评价标准是多维的,包括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考方式。
借助古诗词教学提升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对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当前教育教学中,借助古诗词教学,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支持。
本文将从古诗词教学对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促进,古诗词教学对学生创造能力的激发,以及古诗词教学在课堂中的切实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古诗词教学对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促进古诗词以其精炼、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通过古诗词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的优秀作品,从中获取审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陶冶。
古诗词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感知美的存在、感受美的力量,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
古诗词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品味和理解能力。
在古诗词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欣赏古诗词的语言艺术和情感表达,还可以深入了解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审美修养。
通过对古诗词作品的欣赏与解读,学生能够逐渐形成独特的审美取向和审美标准,提高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古诗词教学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和意境,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通过古诗词教学,学生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情感和思想,在感悟古诗词的美的也能够从中汲取灵感,激发自己的文学创作激情,培养自己的文学创造能力。
古诗词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对文学创作的深入思考和实践探索,提高他们在文学创作中的渗透力和内涵。
在古诗词的学习和欣赏过程中,学生需要对作品进行细致的品味和理解,从中汲取灵感和启迪,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学品味和创作风格,引领他们进一步对文学创作进行探索和实践,激发他们的文学创作潜能,提升他们的文学创作水平。
《水调歌头》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首优秀诗词,既有着深厚的历史内涵,又包含着丰富的意象和情感。
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传统文学教案《水调歌头》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习古诗词的韵律和意境,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幼儿园艺术教育中《水调歌头》的教学价值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一、教学内容选择《水调歌头》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选择这首诗作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接触和了解优秀的文学作品,还可以培养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水调歌头》中的诗句清丽唯美,叙述了诗人对家国之情的深切思念,这些内容可以为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带来丰富的情感和情感表达的素材。
二、教学目标设定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通过《水调歌头》的教学,可以达到多重教学目标。
可以培养幼儿对优秀文学作品的认识和欣赏能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诗歌的魅力。
可以通过讲解诗句的意义和背景,帮助幼儿理解我国古代文学的特点和特色,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可以通过激发幼儿对家国情感的思考和表达,引导他们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三、教学方法选择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教学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
针对《水调歌头》这样的古诗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展开。
可以通过歌曲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轻快的音乐中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又如,可以通过绘画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用画笔来表现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还可以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让孩子们亲手制作诗歌相关的手工作品,增强他们对诗歌的实际体验和感受。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一名老师,我深切地认识到传统文学教案《水调歌头》对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这首诗歌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情感和创造力。
通过深入浅出地讲解和引导,《水调歌头》可以成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一剂良药,让孩子们在欣赏和表达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结语】传统文学教案《水调歌头》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有效的古诗教学五步法
一、注重语境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同时,能够让学生了解古诗的背
景以及语境,了解其中的古风历史,帮助学生提高对古诗的理解。
二、引导学生开展细读阅读古诗,抓住字句、句句,分析其艺术性,
突出句子对比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背后的意象或抒情言语,增
强古诗的阅读能力。
三、学习记忆熟记古诗,让学生熟知古诗中的生动成语、雅言佳句,
发挥联想想象等艺术魅力,了解诗歌的艺术性跟其文学内涵。
四、练习练习古诗的朗诵和表演,让学生能够朗诵出古诗的文学魅力
和历史精神,通过古诗的背诵和其节奏叙事,深入理解古诗的艺术性。
五、开展辩论思考古诗,让学生深入思考古诗的意义,并能以辩证的
思维方式去分析古诗,增强学生对古诗文学内涵的理解。
背景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许多年轻人对古诗词缺乏兴趣和了解。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将古诗词教学与美育相结合,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多元化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案例一:《静夜思》与绘画结合背景某小学位于中国南方城市,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为了增加古诗词教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该校决定将李白的《静夜思》与绘画相结合。
过程1.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静夜思》这首古诗的背景、作者及其作品风格等相关知识,并引导学生感受其中表达的情感。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朗诵《静夜思》,并让学生自由发挥,选择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可以是朗诵、歌唱、舞蹈等形式。
3.在学生对《静夜思》有了初步理解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静夜思》中所描绘的场景,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们能用绘画表达出这个画面吗?4.学校邀请一位艺术家来校进行绘画指导。
艺术家向学生介绍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和技巧,并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在纸上用水彩或国画颜料绘制自己心中的《静夜思》场景。
5.学生在艺术家的指导下,通过绘画将自己对《静夜思》中场景的想象表达出来。
他们可以选择描绘月亮、床前明月光、窗前明月光等不同版本的场景。
6.绘画完成后,学生们互相交流和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欣赏和评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感受。
结果通过将《静夜思》与绘画相结合,学生们不仅深入理解了古诗词的内涵和情感表达,还通过绘画表达了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想象。
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学生们通过欣赏和交流作品,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案例二:《登鹳雀楼》与戏剧表演结合背景某中学位于中国北方城市,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首诗,并培养他们的舞台表演能力,该校决定将古诗词教学与戏剧表演相结合。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小学生学习语言和培养审美情趣的重要内容之一。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素养以及人文情怀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和技巧,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古诗词。
一、启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要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启发性的方法:1. 创设情景:通过描述古诗中的情景,让学生充分感受其中的美好与情感。
可以使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辅助材料,创造出一种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背景和意境。
2. 游戏化教学:利用游戏、拼图、诗词接龙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词。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擂台赛,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
3. 培养联想能力: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诗句的关键词,引导他们进行联想,猜测诗词的作者、标题或内容。
这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培养学生的古诗词欣赏能力学生在欣赏古诗词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1. 朗读和模仿:教师可以精心挑选一些优秀的古诗词作品,朗读给学生听,让他们感受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然后引导学生模仿朗读,并通过模仿习作的方式让他们体会到古诗词表达方式的独特美妙。
2. 静心阅读:鼓励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中,静心细读古诗词,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可以使用一些注释和解读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含义。
3.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古诗词朗读、演唱或动画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古诗词的美妙。
同时,还可以配上美丽的插图、背景音乐等,增加学生对古诗词的吸引力。
三、让学生参与古诗词创作通过参与古诗词的创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内容。
以下是一些促使学生参与创作的方法:1. 阅读与写作:引导学生阅读各种古诗词,学习其表达方式和诗句特点。
然后结合所学,让学生仿写或创作自己的古诗词。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写作的主题或题材,同时给予适当的指导与鼓励。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8篇第1篇示例:古诗词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吸引着人们对于古代诗人智慧的探寻和赞美。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帮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一、从情感入手,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美在于情景交融,字里行间抒发诗人的情感。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欣赏古诗词中的景物描写、情感表达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内涵。
可以通过分析古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义。
在教学《静夜思》这首古诗时,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李白孤独的心情,思考为什么李白会在夜晚独自思念故乡。
通过学生自主的讨论和感悟,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体会。
二、注重背诵,提高记忆和表达能力古诗词是一种具有鲜明节奏和音韵美的文学形式,通过背诵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记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布置学生背诵古诗词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诵和思考来把握古诗词的韵律和内涵。
除了背诵,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诵、默写等形式来巩固古诗词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拓展思维,引导学生欣赏意境古诗词中常常出现一些寓意深刻的抒情诗句,通过分析古诗词的意象和比喻,可以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深入理解古诗词所表达的意境。
在教学《春晓》这首古诗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中对春天的描写,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美好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通过欣赏和理解古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和审美素养。
四、开展课外拓展活动,提升学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课外拓展活动。
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古诗词朗诵比赛、古诗词创作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的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初中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领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感悟人生的真谛。
浅谈古诗词的教学策略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情感和历史内涵,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在现代教育中,如何有效地教授和传承古诗词成为了教师们面临的挑战之一。
本文将围绕古诗词的教学策略展开讨论,希望能够给教师们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一、培养学生的古诗词兴趣在教学古诗词之前,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古诗词的魅力在于其含蓄而深邃的意境,以及丰富的情感表达。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的背景故事、作者生平、作品内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表达,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
还可以通过播放古诗词音乐、邀请文化名人讲座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激发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二、注重古诗词的韵律与语言学习三、注重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情趣古诗词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丰富的情感表达和精致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帮助他们理解古诗词中所包含的情感,并通过朗读、默写、作文等方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
还可以通过分析古诗词的意境和艺术表现形式,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和情感体验能力。
四、注重跨学科教学,拓展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古诗词的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地理、艺术、哲学等多个学科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教学的方式,拓展古诗词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古诗词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时代气息和社会风貌,从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五、注重创新教学手段,提升古诗词的艺术魅力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以课文讲解和课外阅读为主,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在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创新古诗词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提升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比如通过制作古诗词网页、举办古诗词朗诵比赛、组织古诗词文化节等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热爱和追求。
古诗词作为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其教学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教学古诗
教学古诗需要采取多种方法和策略,以便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的魅力。
以下是一些教学古诗的方法:
1. 理解背景
解释古诗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诗歌产生的环境和作者的意图。
2. 诗歌分析
分解古诗的结构、韵律、押韵、修辞手法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构成要素。
3. 注重感知与感情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和情感,促进情感共鸣。
4. 背诵与朗诵
让学生背诵并朗诵古诗,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5. 比较分析
将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的古诗进行比较分析,帮助学生发现不同诗人的风格、主题和表达方式。
6. 创意活动
鼓励学生进行创意活动,比如写作、绘画、音乐等,以诠释、表达和延伸古诗的主题和意象。
7. 引入多媒体资源
利用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来呈现古诗,增强学生的视听感知,更好地理解诗歌内涵。
8. 互动讨论
安排小组讨论或课堂互动,让学生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见解,促进思想碰撞和交流。
以上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水平和兴趣进行调整和适应,目的是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和欣赏中国古诗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基本特点,包括韵律、意象、意境等。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3. 通过古诗的学习,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古诗图片2. 古诗选本3. 黑板、粉笔4. 学生作业本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出示古诗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美。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用什么写成的?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古诗,它是用文字写成的。
二、新课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古诗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 提问:古诗有哪些特点呢?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古诗有韵律美、意象美、意境美等特点。
三、学习古诗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静夜思》。
2. 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和节奏。
3. 教师提问:这首诗写了什么?4.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景。
四、分析古诗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静夜思》的韵律美、意象美和意境美。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首诗的韵律优美,意象鲜明,意境深远。
五、拓展延伸1. 教师出示其他古诗,让学生尝试朗读并分析其艺术特色。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首古诗进行分析。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艺术特色。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的特点,谁能举例说明?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古诗有韵律美、意象美、意境美等特点。
二、新课导入1. 教师出示古诗《春晓》。
2. 提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象?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景象。
三、学习古诗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春晓》。
2. 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和节奏。
3. 教师提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艺术手法。
2. 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的定义与分类2. 古诗词的艺术手法概述3. 意象、意境与情感4. 修辞手法及其在古诗词中的应用5. 诗歌的结构与节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古诗词的基本特点、艺术手法及其在具体诗词中的应用。
2. 难点:古诗词的深层含义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艺术手法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古诗词,展示艺术手法的运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探讨,深入理解古诗词的魅力。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古诗词,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介古诗词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介绍古诗词的基本特点、艺术手法,如意象、意境、修辞手法等。
3.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古诗词,展示艺术手法的具体运用。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古诗词的魅力所在,交流自己的欣赏心得。
5. 实践: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尝试创作古诗词,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古诗词创作的尝试,检查他们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和交流技巧。
5.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古诗词鉴赏的题目,测试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古诗词文本:选取各个朝代的经典古诗词作为教学案例。
2.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的古诗词鉴赏书籍,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学习。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提供更多的古诗词鉴赏资料,包括学术论文、诗歌朗诵视频等。
4. 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投影仪、白板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美育功能探析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具有历史、文化、思想的价值,更具有深厚的美育功能。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对于学生的美育素养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古诗词的美育功能入手,探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发挥古诗词的美育作用。
一、古诗词的美育功能1. 提升审美情操古诗词在形式、内容、意境上都具有独特的审美特点,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提升美学情操。
古诗词中的优美意境、细腻情感,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对于美的感受和认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2. 塑造良好的情感品质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往往是高尚、纯真、深沉的,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影响学生的情感品质,塑造他们的情感世界。
古诗词中对于家国情怀、爱情之美、人生感慨等方面的描绘,能够引领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追求,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
3. 拓展思维空间古诗词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具有独特的韵律、音韵和比喻手法,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古诗词的语言之美、意境之深,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语言艺术的追求,促使他们在写作、表达上更加丰富和灵活。
4. 培养人文素养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使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同,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
古诗词中所涵盖的历史故事、传统风俗、哲理道德等内容,能够引导学生秉持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功能发挥1.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立古诗词诵读、朗诵比赛、古诗词创作比赛等多样化的活动,激发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操。
2. 开展古诗词鉴赏课堂通过精选经典的古诗词作品,开展古诗词鉴赏课堂,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品味古诗词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促使他们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3. 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创作通过学习古诗词的语言特点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创作,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对于语言艺术的追求,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
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古诗文教学古诗文教学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情感体验。
在古诗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文的内涵和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对美的领悟,是一个需要教师们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课程难题。
本文将探讨古诗文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以及教学策略和方法,希望能为教师们在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古诗文教学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一、古诗文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古诗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精神。
具体来说,古诗文教学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一是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欣赏能力,使他们能够感受和理解古诗文中包含的审美情感和意蕴;二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朗读、默写和诵读等方式准确地表达古诗文中的意境和情感;三是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分析和评价古诗文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四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他们在古诗文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古诗文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古诗、古文和古籍等。
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其短小精悍、意境丰富、表现手法多样,适合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审美鉴赏。
古文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主要形式,其以简洁、朴素的语言,展现了中国古代先贤对人生、社会、自然等方面的感悟,适合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思想品味。
古籍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的总称,如《诗经》、《论语》、《道德经》等,其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智慧和人文精神,适合学生进行思想把握和价值追求。
1. 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强调通过提出问题、激发思维、引导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如“你在古诗文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古诗文中的用典和意象为何深入人心?”等,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思考古诗文的艺术特点和思想内涵。
古诗教学中的艺术美古诗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
由于古典诗歌离我们年代较远,大多有着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充满着动人的诗情画意。
尤其是初中学生很难把握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精华和语言魅力。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支离破碎地分析和指令包办,学生就会兴趣寡然,更谈不上去体味挖掘诗的语言美、画面美和意境美了。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词,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读古典诗歌时,必须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诗的画面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
1 把握诗歌的语言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古诗则是用最精粹的语言写成的,它讲究韵律、乐感极强,平声仄声交错组合,跌宕起伏,具有美的旋律和和谐的节奏。
正是因为诗的语言凝练精辟,具有悦耳的音乐美,因此诵读就成了我们破解古诗的首要任务。
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或听读、或范读、或领读、或齐读。
初步朗读,读准诗的节奏,要求在语言层面上读通全诗,做到停顿正确。
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
已过/万重/山。
”正确停顿、寓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古诗的角色。
当然,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诵读方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进行科学的诵读指导。
引导学生把握诗句中音节语句的声调节奏及其变读,真正体现诗句朗读中的语言美,它包括纠正学生的读音,适时讲解古诗的押韵、平仄,以便读准节奏,读出语气和语势。
读准诗句的节奏,有利于理解古诗的含义,读出语气和语势,则有利于体会古诗的感情和气势,表现出诗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
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学生必然会被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欲罢不能,由被动转为主动,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诗文的感知。
古诗教案:大班艺术领域古典诗词欣赏随着教育的发展,艺术教育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家长和学校的重视。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艺术领域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而古典诗词欣赏则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大班艺术领域的古诗教案,旨在通过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和欣赏,使幼儿养成优美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
一、教案目标1. 学习古典诗词,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增加幼儿的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增强幼儿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
4. 给予幼儿创作机会,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古典诗词的欣赏及分析。
2. 赏析古代名画,讲解画作背后的故事。
3. 诗歌创作活动。
三、教学方法1. 观摩、分析、欣赏:通过导师带领和老师演示,让幼儿学会如何观察诗词、描绘画面和分析故事。
2. 听写、朗读、背诵:通过老师的示范演讲,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增加词汇量,提高阅读能力。
3. 创作、表演、分享:通过对小组活动的组织,让幼儿在创造性思考的过程中,体验分享成果的快乐。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学习古诗《静夜思》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古诗《静夜思》,培养幼儿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1. 老师朗诵古诗《静夜思》。
2. 导师介绍诗人李白,讲解李白的人生经历。
3. 分别引导幼儿讲述李白在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 让幼儿分组互相交流,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
5. 教师组织幼儿朗读古诗《静夜思》,并要求幼儿复述故事、表达感受。
第二课:观看《清明上河图》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名画《清明上河图》,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过程:1. 导师介绍画家张择端,讲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及画作故事。
2. 手持幼儿专用望远镜,引导幼儿凝视画面中的每一处细节,提醒幼儿注意小细节。
3. 教师指引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解释故事背景和人物情感。
4. 教师用简单的话语指导幼儿对画面进行分析,如:“这些人物面部表情有何特征?他们身上穿的衣服用什么颜色?这些画作中有些什么动物或建筑?”5. 选取几篇幼儿的讲解,要求他们详细描述画面中的人物和故事。
浅谈古诗教学艺术学
【摘要】优秀的古诗是文学宝库中瑰丽的珍宝,这些诗内容健康,
语言优美,朗朗上口,颇有美感。
古诗的教学值得探讨,近年来,
我就古诗教学进行了一些探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古诗;欣赏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优秀的古诗是文学宝库中瑰丽的珍宝,这些诗内容健康,语言优
美,朗朗上口,颇有美感。
古诗的教学值得探讨,近年来,我就古
诗教学进行了一些探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简单介绍,了解古诗
目前,有些年轻教师往往会忽略对古诗作者及古诗创作背景的介
绍,认为对学生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没有必要,这是一种错误的认
识。
古诗中的人和事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远,对诗的作者及创作背
景进行简单介绍,这有利于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和领会作者的写作
意图,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正确指导,朗读古诗
古诗短小精悍,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形象鲜明,适合诵读。
在
教学中,我运用“三读法”来指导学生诵读。
何谓“三读法”?三
读法即指读通诗句、读懂诗意、读出韵味。
1.读通诗句
具体操作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扫除古诗中的文字障碍。
要让学生
朗读好古诗,必须学好诗中的生字。
学习生字,可以让学生利用字典自己学习,教师适当点拨,使学生学得扎实准确。
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手、眼、脑等器官并用,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二是朗读时要注意古诗中字的音准。
朗读时要读清字音、读准字音。
遇有读不准的字时要及时查字典或请问老师。
要力争字读的准确无误。
如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课古诗两首中的《山行》里面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中的“斜”字就不读“qiá”或“xiá”,它的正确读音应该是“xié”。
再如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第十课古诗《望洞庭》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磨”字的音就不读“mò”,它的正确读音是“mó”。
2.读懂诗意
学生读通诗句以后,要指导学生读懂诗意,读懂诗意须理解古诗。
理解古诗可分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1)逐字理解
学生在利用字典、词典理解字义时会遇到一字(词)多义,该如何选择正确的字义呢?这要将选好的字义放到具体的语意环境中
进行确认,从而选出合适的字义来。
如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第十课古诗《峨眉山月歌》中“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见”,在198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第207页有七种解释,分别是:①看到;②看得出;③(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④会见、见面;⑤见解、对事物的看法;⑥
助词;⑦用在动词“听”、“看”、“闻”等字后,表效果。
该选哪一个呢?通过把字义放进诗句中理解,发现合适的字义是“①看到”。
⑵逐句理解
把一句诗中分别理解出来的字(词)义合理地组合起来,得出该句诗的句意。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经合理组合理解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想念友人却又见不到,只好顺江驶向渝州。
逐句理解时要反复推敲,并能联系上下句的意思进行理解。
⑶整体理解(将每句意思串起来)
将理解好的每一句诗意有机地连接起来,理解全诗的意思,要力争做到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诗的意思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⑷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理解了诗的意思后,就可以发现诗人写诗的目的,体会其思想感情。
如“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语第七册第十课古诗《峨眉山月歌》”,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年轻时初离四川时所作。
诗的意境清新、语言浅近,音韵流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
3.读出韵味
朗读时,要力求读出古诗的韵味来,体现古诗的流畅美。
要读好诗中押韵的那些字。
如“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语第五册第四课古诗《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朗读
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样朗读显示出古诗特有的乐感和韵味。
读出诗的韵味,能使人感受到和谐的美,从而对古诗爱不释“口”。
要读出古诗的韵味,必须读出诗的语感来,除了在重音和停顿上面做一般指点外,还要着重注意“拖腔”的准确应用。
一般而言,句末是平声字的朗读时可适当延长;每句第四个字也可适当延长或作较大的停顿。
如古诗《山行》中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注意了停顿,读出了语感,表现了古诗的节奏美和音韵美。
只有让学生反复诵读,才能让学生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才能进行熟练地背诵。
朗读后,教师可指名学生叙述诗的大意(尽量用自己的话说),逐渐理解消化。
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基础上默写。
三、精读细品,欣赏古诗
让学生通过观看幻灯片、观图片、听录音、听讲解等加深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将学生引进诗境中去体会感悟。
欣赏古诗,体会古诗的和谐美、音韵美、节奏美、句式美、意境美等等,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地欣赏、品评。
欣赏古诗,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在头脑中形成鲜活生动的画面,进入情境中体会优美的意境。
因此,指导学生精读细品、欣赏古诗很有必要。
(责任编辑:郭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