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西南州某金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 格式:pdf
- 大小:187.70 KB
- 文档页数:2
某金矿的地质概况、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作者:郑惠军来源:《地球》2013年第01期[摘要] 矿床是地质异常的产物,它的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异常条件,而在矿床的形成过程中,也必然留下种种种异常的地质现象和产物。
研究金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前景,对该区进一步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金矿床地质概况矿床成因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 P5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92-21地质概况1.1地层矿区属东昆仑地层区,从老到新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元古界金水口群和万保沟群、奥陶系上统、泥盆系上统、石炭系下统、二叠系下统、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上统、上第三系及第四系。
地层各群、组间均以断层接触为主,呈断块产出,地层主体走向呈近东西向。
矿区主要地层主要为上元古界万保沟群上碎屑岩组(Pt3wnd),岩性主要为浅灰一灰白色灰岩、浅灰绿色板岩、变砂岩等。
板岩、变砂岩等局部破碎,片理发育,并发育有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及碳酸盐化;局部褐铁矿化、黄铁矿化也较为发育。
矿区内的金异常主要反映在该异常中。
变砂岩:变余中细粒砂状结构,胶结物鳞片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
变余砂屑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岩屑,少量白云母,还有重矿物电气石、锆石、少量磷灰石。
分选较差,粒径以中细粒为主。
由于重结晶和片理化作用,碎屑外形多不规则,长轴定向排列。
变余胶结物是片状一鳞片状绢云母(相当一部分已成白云母)、绿泥石(已成黑云母雏晶)及少量碳酸盐矿物。
其中碎屑含量变化较大。
岩石类型有千枚状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片理化中一细粒石英长石岩屑质砂岩、片理化中缅粒岩屑质石英砂岩。
板岩:变余粉砂泥质一花岗鳞片变晶结构,板状一千枚状构造。
由绢云母及长石、石英粉砂碎屑组成,另有少量白云母、黑云母。
1.2构造矿区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延伸方向以近东西向为主,南北向、北东向、北西向均有不同规模的产出。
断裂性质以压扭性为主,次为不同方向的平移断层,但大都为逆冲断层;沿断裂走向或构造交汇部位,受构造挤压作用,岩石破碎,蚀变强烈,片理发育,形成宽窄不一的蚀变带,同时也是储矿找矿的有利地段。
黄金地质黄 金GOLD2021年第11期/第42卷黔西南SBT容矿金、锑矿床矿相学特征及找矿标志研究收稿日期:2021-04-14;修回日期:2021-09-0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联合基金项目(U181240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专项(2017YFC0601500);贵州省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黔教合YJSCXJH〔2020〕095)作者简介:宋威方(1992—),男,河南虞城人,博士研究生,从事卡林型金矿成矿机制研究;贵阳市花溪区贵工路6号贵大新校区资环楼,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550025;E mail:865770658@qq.com通信作者,E mail:pwu@gzu.edu.cn,13885030478宋威方1,刘建中1,2,吴 攀1,3,郑禄林1,王泽鹏4(1.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3.喀斯特地质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五地质大队)摘要:通过对黔西南台地相区典型金、锑矿床矿体赋存层位和控矿特征等进行分析总结,显示黔西南金、锑矿床主要赋存于龙潭组、茅口组和峨眉山玄武岩之间经区域构造和热液蚀变作用形成的构造蚀变体(SBT)中。
基于以上发现,选取产出于SBT中的大厂锑矿床、水银洞金矿床Ⅰa矿体和戈塘金矿床为研究对象,进行矿物组合、结构构造、蚀变类型和成矿期次与成矿阶段划分等矿相学特征分析研究。
结果显示:不同矿区、不同矿种之间存在相似的矿物组合、结构构造、蚀变类型和成矿阶段特征。
分析总结并探讨造成不同矿区、不同矿种之间相似性的可能原因,系统总结了区域金、锑找矿标志,同时收集前人有关黔西南地区构造定型时代,以及典型金矿床成矿年代学数据,探讨黔西南台地相区金、锑矿床成矿体系问题,丰富和完善了卡林型矿床成矿理论,为构建区域成矿模式和找矿勘探理论提供支持。
关键词:黔西南;金、锑矿床;矿相学;构造蚀变体;成矿体系 中图分类号:TD11 P618.51文献标志码:A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文章编号:1001-1277(2021)11-0014-08doi:10.11792/hj20211103引 言黔西南作为中国最早发现卡林型金矿床的地区,是滇黔桂“金三角”最重要的组成部分[1-8],已探明金资源量(718t)约占整个南盘江—右江成矿区资源总量(892t)的80%以上[9]。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孙晓飞,刘扩龙,季 春(陕西地矿区研院有限公司,陕西 咸阳 712000)摘 要:如今,国内在金矿地质工作体系中的投入不断增多,在开发金矿的过程中,矿床的数量以及资源的储备量等都取得了突破式的进展。
国内的地产丰富,矿产资源储备量相对较大,金矿床自身的地质状况相对复杂,同时矿床类型较多,甚至在一个区域当中存在不同类型的矿床,但是可能在同一区域的金矿集中区域内只存在一种主要的矿物类型。
为了提升金矿开发工作的有效性,需要对金矿矿床形成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对矿床成因展开深入探讨。
关键词:金矿矿床;地质特征;成因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22-0085-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tic analysis of gold depositsSUN Xiao-fei, LIU Kuo-long, JI Chun(Shaanxi Geology and Mi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Limited,Xianyang 712000,China)Abstract: Nowadays, the domestic investment in the geological work system of gold mine is increasing.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gold mine, the number of deposits and the reserves of resources have made breakthrough progress. China is rich in real estate, the reserves of mineral resources are relatively large, and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gold deposits are relatively complex.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deposits, and even there are different types of deposits in a region. However, there may be only one major mineral type in the gold concentration area of the same reg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gold mine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old deposit formation and discuss the genesis of the deposit.Keywords: gold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enesis目前国内的金矿区域内都存在着影响矿体形成的比较关键的区域性断裂构造带,含有金矿的建造地层经过长期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基性火山岩系、元古界含金浅变质岩系等,为了提升金矿资源开发的有效性,需要对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成因进行分析,这也是提升资源开发与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金矿矿床特征分析与找矿标志探究摘要:内蒙古虎拉林是金矿含量较多的地区,本文主要通过对该矿区的综合分析,分析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同时对找矿标志进行了系统的探究,为今后我国的采矿事业提供了理论依据,对金矿矿区分析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金矿矿床特点找矿标志所谓金矿,是指具有足够含量黄金并可工业利用的矿物集合体,即金矿石,也指通过用采矿作业获得黄金的场所,即金矿山,还指通过成矿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可工业利用的金矿石堆积,即金矿床。
本文以内蒙古的虎拉林为例,对金矿矿床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对其的形成原因和找矿标志进行探讨。
虎拉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额尔古纳市,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多个岩金矿床,我国的黄金支队一直对虎拉林地区进行调查,根据当地的矿产地质对虎拉林金矿有了新的认识。
1 虎拉林金矿区地质特点中侏罗统22站组是矿区内德主要地层,矿区的东南部和西北部分部比较广泛。
有研究表明区内的主要侵入岩为石英斑岩和,然后是花岗岩。
其中石英斑岩主要在矿区的中南部,形状为椭圆状,花岗斑岩主要在矿区的西南部分部分布,形状为条带状,花岗岩主要在矿区的西南部和中部分布,形状为小岩株状。
有研究表明花岗斑岩与金矿化之间有密切关系,但是从矿区中采集到了岩石标本的鉴定表明,赋矿岩浆岩是花岗岩的演化产物。
矿区内的最主要控矿构造就是角砾岩筒构造,其次是角砾岩筒构造。
研究表明,在虎拉林矿区有一个角砾岩带,方向为南北方向,能够在每个钻孔中都存在各种各样的角砾岩,在这些控矿构造中,最小的环形构造的直径大约为240m。
从钻孔的数据资料分析可知,角砾岩筒构造的垂深大于290m,南北方向的宽度大于590m,而东西方向的宽度大于390m。
依据角砾岩的分类方法,可以敬爱那个角砾岩分为以下三期:第一期为隐爆角砾岩,此期的角砾岩分布比较防范,而且在整个角砾岩筒内均有分布,角砾的成分大约包括:粉砂岩、长石、黑云母等。
角砾岩的形状也不一样,有的为棱角状的,也有的为磨圆状的,角砾的尺寸也不一样,最大的尺寸超过6cm,而最小的尺寸小于1mm;第二期为隐爆角砾岩,它主要在角砾岩筒的东侧分布,黑云母和第一期的角砾岩是角砾的主要成分,角砾的尺寸也不样,范围为从1mm~9cm,角砾的形状主要为磨圆状,也由少量的角砾为次棱角状,此期的局部地段的金矿已经达到了边界品位;第三期为角砾岩,主要分布在角砾岩筒内,且角砾的尺寸不一样,主要形状为棱角状,角砾岩脉呈平行状产出,虽然此期的角砾岩规模比较小,但是进品位较高,且矿化强度也达到了最大。
2020年第6期西部探矿工程*收稿日期:2020-01-19作者简介:王永健(1987-),男(汉族),贵州绥阳人,工程师,现从事矿产勘查工作。
黔西南晴隆山金矿床地质及找矿标志王永健*(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三总队,贵州遵义563000)摘要:黔西南地区,无论是形成于台地上或位于盆地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点),在空间及成因上都与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
含金蚀变地质体分布范围广,特别是背斜核部是该区金矿的重要赋存部位[2]。
部分地段金品位可达工业要求,形成金矿体。
地球化学标志有金、砷、锑、汞元素综合异常。
构造标志有区内背斜、断层。
蚀变标志有强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辉锑矿化、萤石矿化等对找矿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晴隆山;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P6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16(2020)06-0175-03晴隆县晴隆山金矿床位于晴隆县城南西部,矿区面积29.5965km 2,矿区范围由26个拐点圈定。
1978年贵州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在晴隆县沙子岭南东拣块取样显示,个别样品Au 含量达3.92g/t ;1978年贵州地矿局112地质大队在晴隆县南西碧痕营背斜南东翼取样302件,其中Au 大于5g/t 者两件,0.5~5g/t 者26件。
1985年,贵州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开展了1∶5万碧痕营幅、百屯幅、青山镇幅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调查;2004年贵州省地矿局106地质大队对矿区西北侧的晴隆县富达煤矿进行了勘查并编有勘查地质报告。
而后多家地勘单位于1980年以后在本区先后发现了安龙大海子、晴隆沙子岭、普安楼下等金矿,并于1982年9月编写提交了《晴隆县沙子岭金矿初步矿报告》。
取得贵州金矿找矿的历史性突破。
研究区内矿石单一,深部找矿存在瓶颈。
本文通过对区域内含矿地层、控矿构造、找矿标志、矿床特征进行详细分析为指导该区域内深部找矿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区域地质概况区域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陆块与右江造山带交接部位的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六盘水断陷普安旋扭构造变形区,处于近东西向展出的战马田向斜和北东向延伸的碧痕营背斜之间。
黔西南金矿区域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TAO Ping;CHEN Qi-fei;QI Lian-su【摘要】本文对黔西南金矿成矿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获得了系统认识.黔西南金矿的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性和继承性,其中卡林型金矿的主成矿期为燕山期,土型金矿为卡林型金矿在第四纪表生环境中改造而成.多级区域构造对多级成矿单元有逐级控制规律.卡林型金矿床分布具丛聚性、方向性、等距性,并与古构造有关.矿体在多层次滑脱构造系统及拆离断层中呈有序分布,也在褶皱-断裂构造中呈有序分布.成矿元素组合及共伴生矿产也具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与黔西南金矿相关的矿床成矿系列有两个,亚系列有四个.在上述认识基础上,为其建立了统一的区域成矿模式.【期刊名称】《贵州地质》【年(卷),期】2019(036)002【总页数】10页(P110-119)【关键词】金矿;成矿规律;成矿模式;黔西南【作者】TAO Ping;CHEN Qi-fei;QI Lian-su【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黔西南主要为卡林型金矿床(又称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据容矿岩石不同分为三类,即:产于陆源碳酸盐岩中的金矿床(水银洞式、紫木凼式金矿)、产于陆源硅质碎屑岩中的金矿床(烂泥沟式、板其式金矿),以及产于火山碎屑岩中的金矿床(泥堡式金矿)。
卡林型金矿床经风化成壤过程、在第四系松散沉积物成矿即形成土型金矿床(老万场式金矿)。
关于黔西南金矿成矿规律,早期何立贤(1993)、王砚耕(1995、1997)等不同程度地进行过初步分析。
冯学仕等(2004)在贵州省区域矿床成矿系列与成矿规律研究课题中,首次对与贵州金矿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亚系列进行了研究。
郝家栩(2007)在研究黔西南金矿构造控矿的基础上做过成矿规律分析总结。
贵州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金矿课题组(2009—2011年)开展了黔西南金矿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的宏观研究。
本文以前人研究为基础,以中国矿产地质与成矿规律综合集成和服务项目(2014—2020年)的《中国矿产地质志·贵州卷·金矿》研编工作为支撑,开展了黔西南卡林型金矿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的深入、系统研究。
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金属能像黄金这样源源地介入人类的经济生活,并对人类社会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它那耀眼夺目的光泽和无与伦比的物理化学特性,有着神奇的永恒的魅力。
黄金的社会地位虽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历尽沧桑,沉浮荣辱,升降变迁不定,但至今在众多的人群之中仍保持着神圣的光环,为世人共同追求的财富。
所以用我浅薄的知识及参考名人的资料浅谈一下寻找金矿的标志。
(一)地化标志:特定的元素组合Au—Ag—As—sb—Pb —zn指示金矿体的存在。
(二)构造标志:①构造蚀变破碎带、韧性剪切带是本区最直接的找矿标志,目前已发现的矿床(点)均与断裂破碎带有关,矿(化)体严格受断裂构造带的控制.地表常表现为褐红色、褐黄色,破碎蚀变带标志较为明显.②规模较大的挤压片理岩化带中,应注意寻找石英脉型金矿。
③断裂构造和脉岩产状多变及复合部位,往往是形成金矿的有利地段。
(三)(三)岩浆岩标志①碱性系列分异完全的中酸性岩体,其次是富含钠质的长英质侵入岩。
②金丰度较高,离散度大且有热液蚀变的后期岩脉是金矿化的标志之一。
③中基性一基性火山岩发育区,对寻找火山热液型金银矿亦有利。
④高磁性、高碱性指数的花岗岩是找金的标志。
(四)(四)热液蚀变标志①碱质交代作用:即热液期的钠化和钾化,表现为钠长石化、钾长石化和绢云母化。
②硅化:由于金在活动溶解、迁移过程中析出大量的SiO。
并与SiOz沉淀条件相同,所以,金矿化与硅化、石英脉相伴出现,二者关系极为密切。
③黄铁矿化:金的氧化络合物,可以被硫化物还原而发生沉淀。
所以,金往往与硫化物,特别是黄铁矿伴生。
黄铁矿化富集地段,也是金矿化或金矿典型存在地段。
④碳酸盐化、褐铁矿经,特别是“红化”也常与金矿化有密切关系。
(五)(五)矿物标志①黄铁矿:物理特征:颜色暗淡、硬度小,它形微粒状及胶状黄铁矿与金矿关系密切,特别是五角十二面体黄铁矿含金最高。
化学特征:黄铁矿中Cu、Pb、Zn含量与含金量呈正相关关系,Co、Ni与金为负相关;黄铁矿中As、Te含量较高时,表明可能含金,若Ag>15g/T、Cu>0.1 时,可作为找金标志。
继续研究黔西南金矿和普安泥堡金矿背景2007-10-03 22:28黔西南州是我国滇黔桂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州各县(市)都有金矿产出,目前发现并已探明的有特大型矿床1处(烂泥沟)、大型矿床4处(紫木凼、戈塘、老万场、水银洞)、中型矿1处(丫他)、小型矿床4处(板其、百地、大观、豹子洞)及矿点矿化点数十处,已探明的资源/储量达168.4吨。
预计全州黄金远景资源量约500吨,专家估计远景资源量可达800—1000吨。
探明的资源储量以贞丰占全州乃至全省之首,其次为兴仁、安龙、册亨和普安、晴隆。
黔西南州的金矿,可以分为卡林型和“红土型”两大类型,以卡林型为主。
根据含矿岩石和产出特征,卡林型金矿分为3个亚类:第一亚类为以陆源硅质碎屑岩为容矿岩石的金矿床,分布于本州东南部的右江造山带,包括兴义市南部、贞丰县南部、册亨县大部和望谟县。
赋矿地层为早—中三叠世斜坡至盆地相的陆源硅质细碎屑岩。
贞丰烂泥沟金矿、册亨板其金矿和丫他金矿、望谟大观金矿等属于该亚类;第二亚类为以不纯碳酸盐岩为容矿岩石的金矿床,分布于扬子陆块内,主要分布于安龙县、贞丰县北部、兴仁县及兴义市。
赋矿岩石主要为晚二叠世及早三叠世台地相的不纯碳酸盐岩及细碎屑岩。
安龙戈塘金矿、贞丰水银洞金矿、兴仁紫木凼金矿等属于此亚类;第三亚类为以火山碎屑岩(凝灰岩)为容矿岩石的金矿床,产于扬子陆块内,主要分布于普安南部、晴隆南部、兴仁西部及兴义北部等地。
赋矿岩石主要为上二叠统底部峨眉山玄武岩组或龙潭组底部凝灰岩、沉凝灰岩及含凝灰岩次生石英岩等。
普安堡金矿等属此亚类。
“红土型”金矿主要分布于晴隆、普安、安龙等地,是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中的一种特殊类型金矿,根据其堆积方式,可分为喀斯特崩塌堆积型、原地或准原地残积型2个亚类。
以晴隆老万场金矿为喀斯特崩塌堆积型金矿床的典型代表,以安龙豹子洞金矿为原地或准原地残积型金矿床的典型代表。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随着板其、丫他、戈塘、紫木凼、烂泥沟等金矿勘查地质成果报告的提交,一些新的金矿床(点)的不断发现,以及选冶技术的提高和推广应用,黔西南州的黄金开发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论述金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摘要:本文根据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主要围绕了矿体特征、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找矿标志、围岩蚀变及成矿关系的分析,指出了该矿床成因机理,总结了该矿床成矿标志。
关键词:金矿矿体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标志1 矿床地质特征1.2 构造矿区内的地层、岩石经长期的多期次的变质、变形、扭裂、滑移、倒置、拼贴、逆冲、推覆等作用,使区内形成许许多多的构造岩片及混杂岩带,除控制韧性剪切带南北两侧边界区域性走滑断裂构造外,低序次的剪切、走滑构造也极为发育,岩层中的片理、劈理,糜棱构造、揉皱、挠曲等十分发育,加上多期次的成矿作用,使矿区内地质构造显得十分复杂。
1.3岩浆岩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产生的高温炽热、粘稠、含有挥发分的硅酸盐熔融体。
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区内岩浆岩比较发育,晚期主要以花岗岩株、石英钠长斑岩、花岗斑岩、煌斑岩、热液贯入式角砾岩等形式产出。
2矿体特征矿体赋存于近东西向韧-脆性剪切带中,主要呈脉状近平行排列产出,在平面上矿体之间水平间距最大为70m,最小约20~30m左右;剖面上矿脉呈侧幕式展布,在垂距约210m范围内,倾向上最大延深达340m。
矿体金平均品位(2.4~18.68)×10-6,平均厚度0.80~7.03m。
矿体走向290°~310°,北倾,倾角60°~80°。
矿脉走向与岩层走向有25°~35°之夹角,两者总体倾向相反,岩层南倾,矿脉北倾。
因此,矿脉在走向倾向上常斜切二云石英片岩、斜长角闪片岩等。
矿体由蚀变构造糜棱岩组成,沿脆-韧性断裂构造带分布,受构造控制特征明显,走向上呈舒缓波状,倾向上比较平直。
矿体形态较简单,常呈脉状产出,一般以单脉为主。
连续性较好,有时具分支、复合、尖灭再现及膨缩现象。
2.1 矿石结构构造特征根据矿石中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的粒度及它们的嵌布关系划分出:自形晶粒状结构、半自形晶-它形晶粒状结构、碎裂结构、填隙(充填结构)结构、交代残余结构,镶嵌结构。
贵州省那郎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富矿机理那郎金矿床是位于贵州省安顺市金阳县那郎镇巴陵村南侧的一座大型金矿床。
该金矿床的总储量超过200吨金,是贵州省乃至全国重要的金矿资源之一。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那郎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富矿机理。
地质特征那郎金矿床位于贵州省松桃岩洞大地震带,属于醴酒山岩体内的金矿床。
该岩体是一块晚古生代的长英质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岩、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白云质岩石组成。
该岩体形态侵入成弧状,向东南方向伸展,长约6公里,宽约2公里,体积约为6亿立方米。
那郎金矿床主要出露于长英质岩体内部的熔蚀带中,主要岩性为二长花岗岩和云母二长花岗岩,矿体呈短柱状、薄层状或漏斗状。
矿体走向主要为东南西北向,倾角一般在45度左右。
富矿机理那郎金矿床的成矿机理主要有两种:侵入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
侵入岩浆作用:那郎金矿床与醴酒山区域内其他岩类存在一定的接触关系,部分金矿床还存在于深基岩接触带中。
研究发现,那郎金矿床中矿化脉和侵入岩之间存在一些物理化学联系,矿化作用主要发生于侵入岩中,与侵入岩的交界位置有关。
通过分析地球化学数据,认为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壳中的金、铜等金属元素。
变质作用:那郎金矿床围岩为白云质片岩或云母片岩,矿体形态为单独或群状的短柱状、薄层状或漏斗状。
矿化作用主要发生于二长花岗岩和云母二长花岗岩中。
通过研究认为,二长花岗岩和云母二长花岗岩受到区域大规模变质和圈闭作用的影响,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综上所述,那郎金矿床是一座典型的侵入岩浆-变质型金矿床。
其成矿机理主要与侵入岩的热液作用和围岩的变质作用有关。
对于其成矿规律的研究,对深入开发利用贵州省的金矿资源具有指导意义。
那郎金矿床是贵州省重要的金矿资源之一,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下面将列出那郎金矿床的一些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1. 储量那郎金矿床的总储量超过200吨金,其中地质储量为159.79吨,探明储量为119.48吨,属于大型金矿床。
这说明该矿床具有很高的品位和丰富的资源储量,是一个很好的开发利用对象。
贵州泥堡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新进展摘要:笔者通过对新发现的⑨号矿体及其控矿断层f1具体特征初步研究,认为泥堡金矿地质找矿有了新的突破和进展,推测在成矿地质背景类似的地区有可能找到该类型金矿。
关键词:泥堡金矿地质特征⑨号矿体贵州geological character and new advances in prospecting of nibao gold in guizhouzhenglulin(brigade105,guizhou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 development,guiyang 550018,guizhou) abstract:through the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discoveries the ⑨ orebody and its ore-controlling faults f1, that nibao gold geological prospecting new breakthroughs and progress, suggesting that in areas with similar geological background may find thetype of gold.keywords:nibao gold geological characters ⑨orebody guizhou泥堡金矿位于黔西南州普安县与兴仁县交接部位,隶属普安县楼下镇管辖。
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陆块边缘接近右江造山带的一侧[1],地层划属扬子区台地相[2]。
自泥堡金矿的发现以来,许多学者对泥堡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物质来源、矿床成因、矿床构造与成矿、找矿潜力评价等已有了较多的研究与论述[1-10]。
铜、金、钼、铅、锌矿床主要类型以及找矿标志。
(附铜、铅、锌、钼、金主要金属矿物特征及鉴定方法)目录一、铜矿床主要类型及找矿标志(一)斑岩铜矿床(二)矽卡岩型铜矿床(三)火山岩黄铁矿型铜矿床(四)脉状铜矿床(五)沉积型铜矿床二、金矿床类型及找矿标志(一)砂金矿床(二)含金石英脉矿床(三)火山岩、次火山岩金矿床(四)含金砾岩型金矿床(五)铁帽型金矿床(六)卡林型金矿床三、钼矿床类型及找矿标志(一)斑岩型钼矿床(二)矽卡岩型钼矿床(三)石英脉型钼矿床四、铅锌矿床类型及找矿标志(一)矽卡岩型铅锌矿床(二)碳酸盐岩层控制铅锌矿床(三)热液脉状铅锌矿床(四)黄铁矿型铅锌矿床一、铜矿床主要类型及找矿标识铜的主要矿物:自然界中含铜矿物的有170种,但最常见的有:自然铜、黄铜矿、斑铜矿、铜蓝、辉铜矿、赤铜矿、孔雀石、蓝铜矿、黑铜矿、胆矾等等。
还有黝铜矿、砷黝铜矿、硫砷铜矿。
(一)斑岩铜矿是目前世界铜矿中最重要的矿床类型。
其特点是:规模大、埋藏浅、品位低一硫化矿石为主,易采易选,金属回收率高。
因而成为备受重视的重要的铜矿资源。
在我国斑岩铜矿储量居第一。
与斑岩铜矿成矿作用有关的主要是陆相火山作用和侵入作用。
有关的侵入岩主要是属钙碱性系列的中—酸性浅成和超浅成相岩石。
如石英二长斑岩。
石英闪长斑岩等。
围岩蚀变具分带性。
由外向内为青盘岩化带、泥化带、绢英岩化带(有人称千枚岩化带),中心为钾长石化带。
铜矿化主要是在绢英岩化带和钾长石化带。
矿体主要产于侵入体的内外接触带中。
矿体常受侵入体的形态和产状以及环带状裂隙等所控制。
铜矿化以细脉侵染状矿石为特征。
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辉钼矿等。
矿石品位较低,一般为0.4—0.8%,高者达1%以上,但次生富集带可达1—2%。
伴生元素有金和钼等。
斑岩铜矿模式有:石英—二长石模式、闪长岩模式、正长岩模式。
找矿标志:1.寻找母岩和围岩:花岗闪长斑岩、钠长斑岩、二长斑岩是重要的成矿母岩。
关于某金矿地质特征及其矿床成因的探讨作者:王锁青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9期摘要: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阐述了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提供给同行参考。
关键词:矿床成因找矿标志找矿方向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矿区地质特征1.1地层矿区内出露的地层有二叠系四大寨组(P2s)、领好组(P3lh)和三叠系石炮组(T1 s)、百逢组(T2bf)。
二叠系四大寨组(P2s)、领好组(P3lh)和三叠系石炮组(T1 s)岩性为一套深水相火山碎屑浊积岩,表现为薄—中层生物屑砾屑灰岩、硅质岩、硅质页岩、(沉)凝灰岩和泥岩。
百逢组(T2bf)岩性为一套深水相浊积岩,表现为灰绿色薄—中层劈理很发育的泥岩、粉砂岩夹中薄层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
那爱金矿产于上二叠统领好组深水火山碎屑沉积建造中,为一套灰黄色—灰绿色薄—厚层(沉)凝灰岩、凝灰质泥岩、凝灰质粉砂岩夹薄—中层硅质岩。
复理石韵律发育,韵律以明暗相间交替出现的深水火山碎屑为特征,具粒序层理、交错层理、水平层理。
1.2 构造某金矿位于天峨孤立碳酸盐岩台地东南部的区域性坡龙王边缘弧形控岩控矿断裂带和二叠纪深水相火山碎屑沉积盆地的复合带。
构造形迹主要表现为褶皱、断裂。
1. 褶皱砦牙箱状背斜是沿台地边缘在同构造沉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生褶皱,属宽缓不对称褶皱,受基底断裂控制,控岩控相控矿作用明显。
褶皱轴向总体南北向,轴迹呈有规律的弧形弯曲,具南北向、北西向、北东向构造形迹交接联合的特点。
该背斜在矿区内长大于7Km,宽大于3Km,向SE倾伏,自北西往南东变窄,平面上呈鼻状形态。
南东翼倾角20—800,北西翼倾角20—700。
背斜倾伏端次级褶皱发育,形态为开阔—闭合,轴向北西向,次为北东、东西向。
背斜转折端部位出现近3.6Km2硅化岩区,系坡龙王台缘边界弧形断裂带经褶皱褶叠拼贴形成,分布有金异常。
2. 断裂断裂主要为坡龙王台缘边界弧形断裂,为一条多期活动的脆—韧性的控岩控相控矿深大断裂。
浅析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摘要: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我国的矿产资源在综合利用方面依旧存在着比较难处理的问题,特别是对于矿产的资源不能够合理的开发。
而对金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的重视,对找矿效率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矿床的开采工作是比较复杂的工作,需要运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及科学技术。
对于金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及找矿标志的探索,是金矿床开采工作的前提和首要条件,需要提起重视。
找矿标志即矿产可能存在的一切现象和线索,是找矿的重要信息,直接或者间接的找到矿体和矿床需要研究和探索找矿标志。
1我国金矿资源分布及特点1.1资源分布广泛除上海外,各省(区、市)均探明存在金矿,储量一般都比较集中。
我国有1000多个县(旗)已经探明有金矿资源,且我国的东部和中部地区金矿储量较多,其中山东、河南、陕西、河北四省的储量就占到了岩金储量的46%以上。
1.2以岩金矿为主,伴生金较多岩金(占到探明金矿的63.2%),山东储量/资源量最多,储量达593.61t,接近岩金总储量的1/4,居全国第1位,接着依次是甘肃、河南、云南、陕西、贵州、河北、江西;砂金(占探明金矿的11.8% ),黑龙江最为丰富,占27.7%,紧接的就是四川、陕西、甘肃。
伴生在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矿山中的伴生金所占比重约为25%。
许多伴生金矿床规模相当大,例如江西德兴239t,城门山70t,银山59t,甘肃金川75t,黑龙江多宝山73t等等。
其中大部分与铜矿床相伴生,占伴生金储量的78%。
1.3大规模金矿床少,中小型较多岩金超大规模矿床只占到总数的2%、大规模矿床占到10%、中型占17%、小型高达71%。
就矿床品位来看,富矿比例少,中等品位居多,贫富两极分化严重。
以643个岩金矿床数据为例,平均品位为4.95 ×10-6,60%的小于6×10-6,23.3%为6×10-6到12×10-6之间,只有 16.7%大于12×10-6。
金矿地质勘查现状及找矿方向摘要:在金矿开发阶段,地质勘查、找矿等工作开展十分重要。
矿产属于人类生存重要基础,黄金属于稀有金属,黄金产量和国家矿产行业发展息息相关。
下文重点对金矿地质勘查现状进行分析,之后论述金矿找矿工作思路,以供参考。
关键词:金矿;地质勘查;找矿引言:社会的发展需要依赖矿产资源的支持,金矿的开发不但关系国家经济发展,而且还与国家安全问题息息相关,可见,金矿地质勘查、找矿等工作的重要性。
因为我国幅员辽阔,矿床规模各不相同,所以为金矿勘查、找矿等工作开展提出挑战。
为了促进金矿开采工作顺利进行,需要行业人员重点研究金矿的地质勘查及找矿工作方法。
一、金矿地质勘查现状经过地质勘查,我国大部分省份都存在金矿资源,储量各不相同,且金矿储量集中,重点分布在陕西、山东与河南等省份。
多个省市、地区金矿为岩金矿,含量超过60%,特别是山东省的金矿资源储量最高,为岩金整体储量25%,是我国主要黄金产地。
云南。
河南、贵州以及甘肃等省份的金矿资源储量在全国总储量12%。
部分区域存在伴生金矿床,且规模大。
岩金超大矿床分布占据总量2%,大中小型矿床分别占据10%、17%、71%。
从矿床品质分析,高品质矿床数量略少,中等品质矿床数量较多。
金矿大多是脉状矿床,矿体厚度小,大多需要地下开采。
部分金矿床当中含有较多的碳、砷等元素,矿石处理相对困难。
目前,我国已经勘查出的金矿资源在3000t以上,处理困难金矿资源在1000t左右,以上金矿大多分布在西部地区。
在金矿勘查工作开展过程,金矿资源的处理难度越来越大,相关人员可运用先进技术,提高金矿开采率[1]。
二、金矿找矿分析(一)分析矿区地质特点金矿找矿阶段,行业人员要重点展开地质分析。
分析矿区地质可以为找矿方向的确认提供支持。
找矿阶段,利用矿物来源分析其成因,因为自然矿物在变化过程,受到地质变化影响逐渐形成矿产,所以,金矿找矿工作开展,同样可以分析找矿区域地质特点,明确矿物来源,设置找矿标记。